Ⅰ 近五年來,國際糧食的價格和美國,香港,中國的糧食價格!
新華網北京5月6日電(記者江國成)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有關負責人6日說,中國糧食連續四年豐收,目前糧食供需總量基本平衡,糧食庫存充裕,可以保證國內市場供應和市場糧價基本穩定。
這位負責人表示,中國稻穀、小麥、玉米主要依靠國內生產,在國內糧源充裕、嚴格控制糧食出口的情況下,國際市場糧價上漲對國內市場影響不大。
據介紹,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始終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問題,特別是2004年以來採取了一系列促進糧食生產發展的政策措施,有效地調動了農民種糧積極性,糧食生產實現了連續四年豐收。
目前,中國糧食產需基本平衡。隨著人口增長、城市化、工業化發展,中國糧食消費需求總量平穩增加,但居民的口糧消費略有減少,占糧食總消費量的比重下降。目前,國內糧食消費量5100億公斤左右,產需總量基本平衡。
這位負責人表示,近幾年糧食生產連年豐收,糧食儲備庫存也得到了進一步充實。按照糧食省長負責制的要求,各地都建立了地方糧食儲備,品種結構比較合理,並增加了成品糧油儲備,儲備管理水平也進一步提高。目前,糧食庫存消費比高於國際公認的17%至18%糧食安全線水平。
在談到國內大米供給問題時,這位負責人說,大米是中國最重要的口糧品種。從目前看,國內稻穀連續四年增產,國家庫存充裕,稻穀(大米)供應是完全有保障的。
在談到糧食供應和價格問題時,這位負責人表示,糧食價格一方面關繫到種糧農民的切身利益,另一方面關繫到消費者的承受能力。近年來,為保證國內糧食市場供應,保持市場糧價基本穩定,既不大漲也不大落,國家從促進生產、流通、庫存、進出口等方面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新華網北京5月6日專電(記者江國成)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有關負責人6日說,為保證國內糧食市場供應,保持市場糧價基本穩定,既不大漲也不大落,近年來國家從促進生產、流通、庫存、進出口等方面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這位負責人說,糧食價格一方面關繫到種糧農民的切身利益,另一方面關繫到消費者的承受能力。為保證國內糧食市場供應,保持市場糧價基本穩定,在我國糧食連續四年增產的情況下,國家對糧食生產依然高度重視。今年又進一步加大了對農業和糧食生產的扶持力度。在預算安排「三農」投入5626億元,比上年增加1307億元的基礎上,又增加252.5億元資金,主要直接補貼給種糧農民。
為促進糧食生產,國家提高了2008年小麥和稻穀糧食最低收購價,比去年每市斤提高0.03元——0.07元,並將稻穀最低收購價執行范圍從吉林、黑龍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7省擴大到遼寧、江蘇、河南、廣西4省(區)。同時動員和鼓勵南方稻穀產區農民「單改雙」,努力擴大雙季稻播種面積。
據主產區反映,目前已出現由「雙改單」變為「單改雙」的趨勢。據統計局農作物種植意向調查顯示,今年夏糧播種面積達4億多畝,早秈稻8700多萬畝。
此外,為了做好糧食收購,國家落實最低收購價政策,啟動遼寧粳稻和東北玉米國家臨時儲存收購,穩定農民種糧收益,給種糧農民一個「定心丸」。同時通過托市收購,增加國家調控糧源,為做好糧食市場調控提供保障。
為做好糧食調運,鐵路和交通部門在運輸安排上重點向糧食傾斜,特別是擴大東北糧食的外運能力。截至4月20日,全國鐵路系統今年從東北三省一區發運糧食1974萬噸,同比增長13.4%。
此外,國家採取運費補貼等措施鼓勵關內銷區采購東北粳稻(大米),推進產銷銜接。
同時,組織最低收購價糧和國家臨時收儲玉米跨省移庫,緩解產區倉容庫存壓力,優化布局結構。
為了保證糧食供應,保持糧價基本穩定,國家還積極做好市場投放和應急准備:組織臨時存儲糧食和中央儲備糧在糧食批發市場上的公開競價銷售,保證市場供應;國家有關部門(單位)加強對中央和地方儲備糧輪換工作的指導,充分發揮儲備糧的吞吐調節作用;各地進一步完善和細化糧食應急預案,調整充實糧食應急加工和供應網點,並重點做好小包裝成品糧油市場供應應急預案;落實糧食經營企業保持必要庫存量的有關規定,鼓勵企業增加商業周轉儲備。
另外,為優先保證國內市場供應,今年國家採取了對糧食及其制粉取消出口退稅、加征臨時出口關稅和實行配額管理等措施,控制糧食出口。
為加強糧食庫存和糧食購銷工作的監督檢查,國家有關部門已督促各地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要按照《糧食流通管理條例》《中央儲備糧管理條例》和國家有關糧食政策的規定,繼續做好每年一次的全國糧食庫存檢查工作,加強對糧食庫存的日常監管,開展經常性的隨機檢查、突擊檢查,確保數據真實准確可靠。
目前,全國糧食庫存檢查工作已經展開,國家有關部門也派出工作組對部分省(區、市)的庫存檢查工作進行督導巡查和直接隨機抽查。同時進一步加大對糧油加工、批發、零售等重點環節經營行為的監督檢查力度,加強對大型糧油批發市場、超市和農貿市場的巡查,督促企業加強自律和承擔社會責任,堅決打擊囤積居奇、哄抬價格等違法行為,維護正常的市場流通秩序。
Ⅱ 全世界糧食都在漲價,為何糧食的價格會越來越貴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無非就是衣食住行這四個字,民以食為天,糧食的價格一直都是老百姓最關心的一個問題,聯合國糧農署表示,自九月份以來,世界糧食價格已經連續四個月上漲,糧食價格上漲幅度比較大的是穀物和植物油,在這兩種植物的帶動之下,小麥的價格也上漲了5.1%。全球糧食價格之所以會上漲,一方面是因為上半年疫情的影響,另一方面是因為蝗災肆虐,再加上如今種植糧食的成本也在逐漸上升,糧食價格上漲也是必然趨勢。
雖說全世界糧食的價格都在上漲,但是我國不需要太過擔心,目前相對來說,我國儲備梁非常充足,就算2到3年的時間,不生產任何糧食,我國的儲備糧也夠全國人民生活所需,所以當糧食價格上漲過快的時候,我國就會開放儲備糧,從而遏制糧食價格上漲過快的情況。更何況今年夏季我國糧食又是大豐收,相比去年增加了120萬噸。但是我國的糧食價格也要受到國內期貨市場以及糧食進口價格的國際影響,所以在全世界糧食都漲價的情況之下,我國糧食雖說也會上漲,但漲幅相對來說比較穩定。但是一些副食品,比如說玉米,大豆等糧食的價格,就難以保證了。不過也不必太過擔心,因為我國是最大的大豆進口國,所以對於這方面有一定的話語權。
Ⅲ 國際糧食價格暴漲引發關注,這是否會影響國內的物價呢
我認為國際糧食價格暴漲肯定不會影響到國內的,顏色的價格是由供給和需求共同決定的,國際的糧食價格之所以會出現暴漲,是因為需求比供給要大,我們國內的糧食的供給量是非常多的,所以我們國內的糧食的價格並不會出現太大的變化的。
國際糧食價格已經出現了明顯的上漲,這對於全世界來說其實並不是一件好事情,說明有更多的人將會挨餓了,糧食價格上漲必然會導致非法交易的產生,從而會讓更多的人面臨著生活上的困境,國際上還是有很多貧窮的國家的,這些國家所受到的影響是更大的。
一、糧食價格的變化受到供給和需求的影響。任何商品的價格都會受到供給和需求的影響的,供給和需求一旦出現不匹配的情況的話,那麼價格肯定會出現大幅度的上漲或者大幅度下跌的,糧食是這個社會當中最基礎的一種需求,而且是每一個人每天都需要的,如果糧食一旦出現問題的話,那麼價格肯定會出現暴漲的,到那個時候即使有再多的錢也不會買到糧食的,所以我們國家必須要堅持守住糧食充足的這條紅線,對於我們國家的長遠發展來說是有很大的好處的。
雖然國際的糧食的價格對於我們國內的糧食的價格並沒有太大的影響,但是通過這件事情我認為國內必須要有所警惕了,糧食危機對於一個國家的影響是致命的,所以我們國內必須要保持不浪費糧食的傳統美德,因為浪費糧食會讓整個社會變得更加的有風險。對於每一個國家來說,其實最基礎的工作就是保證糧食的產量能夠給得上國內人民的消費,在我們國家已經做到了。
Ⅳ 世界糧食問題的中國糧價
2008年中國保障糧食市場和價格基本穩定
2008年,中國糧食工作將把維護糧食市場和價格基本穩定作為首要任務,加強和改善糧食宏觀調控,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切實保障糧油市場穩定和國家糧食安全。
國家糧食局局長聶振邦3日在此間召開的全國糧食局長會議上說,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部署,今年糧食工作要著力加強和改善糧食宏觀調控,保障糧油市場和價格基本穩定。同時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和國有糧食企業改革,繼續完善和健全體制機制。推進現代糧食流通產業發展,認真落實國家 糧食購銷政策,更好地保護種糧農民利益和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聶振邦說,要把維護糧食市場和價格基本穩定作為今年糧食工作的首要任務。
據介紹,2007年,在國際市場糧價大幅上漲的背景下,通過加強糧食宏觀調控,中國糧食市場保持基本穩定。與此同時,中國糧食供求形勢和價格走 勢更加復雜,進一步加強和改善糧食宏觀調控,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任務仍然艱巨。食品衛生安全問題引起社會高度關注,糧食質量衛生監管需要進一步加強。
Ⅳ 全球糧食價格都在漲,為什麼中國的糧食價格卻沒有什麼動靜
糧食可是民生之本,它的重要性對於我們來說是不言而喻的。一日三餐每個人都少不了,一旦糧食上漲,那麼對於民生來說是影響非常大。尤其中國擁有14億的人口,如果糧食大漲價,民眾的生活質量肯定會受到非常嚴重的影響。其實,國際上的糧食價格早就已經開始上漲,不過,中國的糧食價格卻沒有多大的浮動,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國際糧價還會不會繼續上漲?
現在來看,國際的糧價還是會繼續上漲的。因為現在疫情並沒有結束,糧食的流通依舊還存在著比較大的問題,所以很多國家都會大量地儲存糧食,甚至是擴大對糧食的生產,而且資本家為了利益根本不會放棄糧食這么好的一個炒作機會。如果疫情得不到控制,糧食價格到底會漲到一個什麼樣的程度,也是比較難預測得了的。但是不管如何上漲,我國的糧食依舊保持著平穩的價格,並不會影響我國的民生。
Ⅵ 國際糧價小麥,玉米大約多少錢一噸。
看中華糧網,每天公布糧價。2月7日公布的美國3月紅冬小麥交貨價為每噸1543元,到岸價2245元
玉米1276元每噸,到岸價1936元
Ⅶ 全球主要穀物價格同比大幅度上漲,是否影響國內價格
中國是個人口大國,隨著人口的增長,糧食問題一直備受人們關心。
國家某司司長兼新聞發言人表示,十四五規劃期間,將進一步加強糧食收儲調控能力。在國際糧食價格增長的形勢下,更要確保市場的平穩運行,在供應上保障充足。對於國家、對於國內的糧食價格的形勢都是可以期待的。
Ⅷ 國際糧食價格哪裡查
那需要進口配額和計劃,不單看價格。可以問國家糧食信息中心和國家糧食進出口公司
Ⅸ 現在國際糧食什麼價格
目前看國際糧價是國內的三倍
以後糧價肯定會漲,但是不會飆漲,而是慢慢的漲
Ⅹ 全球糧食價格暴漲,哪幾種穀物的價格增長最多
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全球食品價格在2020年整體上漲20%,大部分主要農產品價格總體呈上升趨勢。聯合國糧農組織編制的食品價格指數已經連續9個月上升,達到2月116點,這是2014年7月以來的最高水平。國際高粱價格同比上漲82.1%,國際玉米價格同比上漲45.5%,小麥價格同比上漲19.8%。與此同時,國際牛羊肉行情正在上漲。從具體國家來看,美國今年2月幾乎所有肉類零售價均比去年同期上漲,其中漲幅最大的是火腿和新鮮雞肉,漲幅超過16%,預計在未來幾個月將進一步上漲。
中糧、眉山直屬倉庫拍賣的二等玉米投標價格為每噸3160韓元,最終以3400韓元(1.7韓元/斤)的高價全部交易。一方面,它反映了目前市場的食物短缺程度更大。另一方面,高儲備價格和高交易繼續刺激國內玉米價格上漲。今天國內玉米市場持續強勁,部分地區玉米價格每噸上漲20 ~ 50韓元,山東局部略有回調。東北山區玉米價格持續穩定,黑龍江省每噸上漲20元。華北黃淮山區玉米價格上漲勢頭放緩,河北、河南、山東部分糧食企業玉米收購價格每噸上漲20 ~ 50元,山東個別企業試驗性下調10元/噸。北方港口部分貿易商提高了20元的價格。南部部分地區玉米價格每噸上漲10-20元。雖然市場再次出現回調跡象,但從目前的山東供需情況來看,帶有全國性質的下調很難,預計玉米價格將保持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