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美國有幾個股市
美國證券交易所 ( American Stock Exchange )
以及店頭市場 ( Over-the-Counter (OTC) )
納斯達克。
紐約股票交易所( NYSE )
紐約證券交易所是資本主義的大禮堂,企業成長的兵工廠。盡管讓人一夜致富的微軟,英代爾都在Nasdaq交易,紐約證交所仍是最大、最老、最有人氣的市場。電影中股市內人聲喧騰,比手畫腳的鏡頭,在使用電腦和電話交易的Nasdaq看不到。要感受那種金錢游戲的熱氣,只有來華爾街十一號的紐約證交所。
紐約證交所有二百零五年的歷史,目前約有2920支股票,包括大部份歷史悠久的『財星五百大企業』,股價總值達七兆美元。相較之下,Nasdaq只有二十六歲,雖有5540支股票,但多半是小型的新公司。兩家交易所最大的不同在股票買賣方式。在紐約證交所,經紀人在場內走動叫喊來尋找最佳買賣主。在Nasdaq,買賣在電話或電腦上談。
在紐約證交所,經紀人依客戶所開的條件在埸內公開尋找買賣主,本身不左右價格,買方與賣方,實是在直接交易。在Nasdaq,買方或賣方跟交易員打交道,交易員隨意開價,買賣方無從得知他的成本。
紐約證交所的場內共有十七個馬蹄形的『交易站』,每支股票固定在某個交易站買賣。埸內人員分『專家』和『經紀人』兩批。專家守在交易站不動,只買賣自己分配到的六支股票。他們主持競標、執行買賣、記錄和傳送價格資訊。經紀人代表證券商,他們遊走各交易站,可買賣任何股票。電影中的股市鏡頭,多是一群經紀人在交易站前競標。專家就像拍賣會主持人,他必須從面前眾多經紀人的叫聲中選出最好的價碼。交易所里不準有任何秘密交易。
場內另一陣營是牆邊的『會員』攤位。紐約證交所共有四百八十名會員,多是證券商。會員攤位接到公司買賣的指令,立刻用行動電話告訴遊走的經紀人,經紀人再到交易站尋找買賣主。近年來,為增加效率,單純的指令已由證券商用電腦網路直接送到交易站,經紀人只處理大宗或復雜的指令。
紐約證交所電視廣告的口號是:『我們不僅是一個場地,更代表一種做生意的方式。』不管科技怎樣進步,面對面的交易永遠讓人覺得誠信與踏實,這就是紐約證交所獨特的魅力。
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幾家美國大公司都選擇在這里將其股票上市,例如IBM(行情 論壇)電腦公司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波音 公司 ( The Boeing Company (BA(行情 論壇)) )、奇異電器公司(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GE(行情 論壇)) )…等等。
美國證券交易所( American Stock Exchange )
是全美國第二大證券交易所,它跟紐約證券交易所一樣座落於紐約市的華爾街附近。
大致上的營業操作都和紐約證券交易所一樣,是一個中、小企業股票上市的場所。一般在美國交易所的股票價格較為偏低,所以投資者之股票買賣會高於一百股。
一些美國大公司在公司創立之初,都選擇在這里將其股票上市。舉例來說,像艾克森美孚公司( Exxon Mobile Corporation (XOM(行情 論壇)))以及通用汽車公司(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GM))。
店頭市場( Over-the-Counter (OTC) )
它是一個進行非上市股票、債券、及其他證券交易的地方。每位買者或賣者都是經過協議與議價來達成股票的買賣。不像證券交易所里一個專業經紀商底下只有一位經紀人,在店頭市場有許多位市場推動者 ( Market Makers ) 在幫客戶買賣股票
❷ 美國紐約的華爾街有多少家證券交易所
國際金融的神經中樞 提起美國紐約的華爾街,在國際金融業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它以其魔幻般的巨大威力,對世界經濟產生著巨大的影響。它是夢想家的天堂,不知有多少暴發戶一夜之間從這里跨入了金融巨子的寶座;它也是企業家的地獄,又不知有多少知名企業家一夜之間也是從這里破產身亡。這時是天堂與地獄的交匯處,這里是魔鬼與天使的聚集地。巨大的誘惑,巨大的實力,使它無愧於國際金融業神經中樞的地位。華爾街位於被譽為美國的象徵、紐約的精華的曼哈頓島最南端,與紐約世界藝術表演中心「百老匯」毗鄰,同著名的紐約唐人街也僅一箭之遙。
「牆街」由來 當年,荷蘭人為了防範印第安人及英國人的攻擊,從哈得遜河列東河之間築起一道木牆,華爾街「牆街」翻譯的名稱由此而來。
人造大峽谷 它曾是新阿姆斯特丹總督駐地,也曾是農產品和黑奴交易中心所在的街道,如今卻是大銀行、證券公司、股票交易所、保險公司等大金融機構的雲集之地。別看它全長不過1/3英里,中間卻橫過9條街道,從頭到尾120個門牌全是清一色的摩天大樓,這些高樓遮光蔽日使華爾街變成了一個地道的昏暗、狹窄的「人造大峽谷」。
夢想家的殿堂 這是一條沒有絲毫浪漫色彩,也不具有詩情畫意的所在,它像一架不知疲倦的巨型機器,分秒不差地運轉著。金融道高手在這裡布陣鬥法,夢想家在這里「一枕黃粱」,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個個表情漠然,嚴肅異常,令人望而生畏。
世界金融業的脈搏--股票交易所 華爾街11號,坐落的是鼎鼎大名的紐約股票交易所。別看這座只有7層樓的大廈普普通通,而且夾在高聳入雲的紐約摩根抵押信託大廈和歐文信託大廈中間,似有受壓迫的委屈之感,可它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卻是巨大的。如果說華爾街是世界金融業的心臟,那麼股票交易所則是其脈搏,只要它輕輕一跳,國際經濟與金融界立即就隨其晃動。華爾街今天的顯赫,與股票交易所密不可分。
股票交易所 紐約股票交易所建於1903年。如果追源探淵,早在1792年它就已經初具規模。1882年,來自羅得島的查爾斯·道和愛德華·瓊斯兩人又創建了一整套分析市場供求關系和價格指數的情報系統--道瓊斯指數,紐約股票交易所隨之一天天壯大起來。如今的紐約股票交易所的交易大廳,只准佩帶證件的會員出入。每個會員每年要交納一筆數目可觀的會費,用以保住自己的會員身份。在股票交易所的2樓,有一條狹長的公共走廊,從這里透過密封的玻璃窗,可以清晰看到股票開盤時交易大廳內那人聲鼎沸、萬頭攢動,喧囂而緊張的場面。這條公共走廊每天上午10點至下午4點對公眾免費開放,雖然交易大廳里喧聲如潮,可這里卻安靜無擾,一點也聽不到吵雜之聲。紐約股票交易所的股票行情,牽動著世界億萬人的心,左右著美國及世界的經濟形勢。而美國政局的演變,內外政策和世界經濟形勢也反過來影響著華爾街的股票行情,兩者可謂唇齒相依,唇亡齒寒。在與紐約股票交易所迎面而坐的飪家信託大廈西北處是一座紀念館。從前,它是美國聯邦政府大廈。1789年4月30日,美國第一任總統、開國元勛喬治·華盛頓在這里宣誓就職,世界著名的人權法案在這里通過,同時它還是紐約股票市場的「發源地」。紀念館門前矗立著華盛頓的全身銅像,這位英姿颯爽、叱吒風雲的將軍雙目炯炯地注視著華爾街上熙往攘來的人流,不知他是否已意識到,如今華爾街上每日進行的現代化的商業大戰,其激烈與殘酷的程度並不亞於當年的炮火硝煙。華爾街上各公司、各銀行大門口那一桿桿隨風飛揚象徵著自己的旗幟,那高高懸起的各自的店徽,莫不就是一座座固守著的陣地?商場如戰場!
銅臭味之外的聖潔之地 如果說在這條沒有硝煙的「戰壕」中,還有一處能使人透出一口氣的「聖潔之所」的話,那隻能說是坐落在華爾街的「三一教堂」了。這座古遠而庄嚴的教堂是美國第一座英國天主教派教堂,距今已有300年的歷史了。300年來它猶如一個飽經憂患的老人,看著這條街上為錢而疲於奔命的人們,定會感慨萬千吧。
街道探奇 以華爾街為中心的老市區,叫下曼哈頓,後來市區又向北發展到全島。除南端街道比較雜亂外,曼哈頓大部分街區像韭畦棋局,整齊劃一。南北向稱大道(),從第一大道編號到第11大道(另有幾條大道不以號碼為名,如公園大道);東西向稱等()。街名也以阿拉伯數字排列,一直排到最北端的第220街。棋盤格局中的例外是百老匯大街,它橫沖直撞,不守規矩,由東南斜插到西北,貫通全島。整個曼哈頓常住人口150萬,每天從四面八方湧入市中心的人數高達300萬。18座橋梁和4條水底隧道(其中布魯克林大橋和林肯隧道最為有名)把曼哈頓島與紐約市其他名區以及新澤西州連接起來,交通十分擁擠。這些橋梁、隧道和道路,像倔強的蛇龍一樣,忽而爬高,忽而降低,忽而分作上下層,在這寸土寸金之地,只得從平面交通發展到立體交通,甚至直升飛機的應用也相當普遍,停機坪就設在樓頂上。
金錢奴隸華爾街悲哀 華爾街是一條高效率,高濃縮的金融「巨子」,全紐約50多萬金融業員工,華爾街就佔了10多萬人。這條又窄雙短的街上竟容納著10多萬人,每天望著滿街黑黝黝的人頭,看著他們茫然無色的表情,真不知你感受到的是人間奇跡的喜悅,還是人被異化的沮喪!或許,人類就是在這悲悲喜喜之中轉演著自己的歷史?匆匆往來於華爾街的人們,也許都不會忘記70多年前的那個「悲慘的星期四」。1929年10月24日,屬於美國1280家最有名望的企業股票突然急劇下鐵,失去了控制。到中午12點,僅短短幾個小時,就發生了兩個銀行家、一個經紀人因破產而自殺的慘案。最終全部證券貶值一半,幾百萬人破產。人類創造了財富、製造了金錢,可人類又在一點點失去自身的本質,成為金錢的奴隸。雖然受美國經濟形勢的影響,在諸多競爭對手的壓力下,華爾街金融業務已不再像昔日那樣輝煌,一些大的公司也開始向外延伸,但是,華爾街仍以其巨大的實力,在國際金融業占據顯赫地位,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❸ 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納斯達克市場的區別
紐交所:
紐約證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簡稱NYSE )
至今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
它是世界投資基金的集散地
NY市場股票種類繁多,是個綜合性的股票市場,包括許多行業,如石油,鋼鐵,運輸,醫療等。
納斯達克:
全稱為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 Automated Quotations,即NASDAQ
創立於1971年
全球第一家電子化證券市場
世界上主要的股票市場中成長速度最快的市場
上市公司數量和交易規模超過紐約市場
——————————————
這樣您就明顯的可以看出區別了吧
❹ 紐約股票交易所是什麼意思啊
不是
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 New York Stock Exchange)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有價證券交易市場。在美國證券發行之初,尚無集中交易的證券交易所,證券交易大都在唐提咖啡館和拍賣行里進行,1792年5月17日,24名經紀人在紐約華爾街和威廉街的西北角紐約證券交易所大門一咖啡館門前的梧桐樹下簽訂了「梧桐樹協議」,協議規定了經紀人的「聯盟與合作」規則,通過華爾街現代老闆俱樂部會員制度交易股票和高級商品,這也是紐約交易所的誕生日。到了1817年,華爾街上的股票交易已十分活躍,於是市場參加者成立了「紐約證券和交易管理處」,一個集中的證券交易市場基本形成,1863年,管理處易名為紐約證券交易所,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道瓊斯指數,即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是世界上最有影響、使用最廣的股價指數。它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公司股票作為編制對象,由四種股價平均指數構成,分別是:
① 以30家著名的工業公司股票為編制對象的道瓊斯工業股價平均指數;
② 以20家著名的交通運輸業公司股票為編制對象的道瓊斯運輸業股價平均指數;
③ 以6家著名的公用事業公司股票為編制對象的道瓊斯公用事業股價平均指數;
④ 以上述三種股價平均指數所涉及的56家公司股票為編制對象的道瓊斯股價綜合平均指數。
在四種道瓊斯股價指數中,以道瓊斯工業股價平均指數最為著名,它被大眾傳媒廣泛地報道,並作為道·瓊斯指數的代表加以引用。
納斯達克始建於1971年,是一個完全採用電子交易、為新興產業提供競爭舞台、自我監管、面向全球的股票市場。納斯達克是全美也是世界最大的股票電子交易市場。
一般來說,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的公司以高科技公司為主,這些大公司包括微軟(Microsoft)、英特爾(Intel)、 戴爾(Dell)和思科(Cisco)等等。
雖然納斯達克是一個電子化的證券交易市場,但它仍然有個代表性的「交易中心」存在,該中心坐落於紐約時代廣場旁的時報廣場四號(Four Times Square,該大樓又常被稱為「康泰納仕大樓」,Condé Nast Building)。時代廣場四號內並沒有一般證券交易所常有的各種硬體設施,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大型的攝影棚,配合高科技的投影屏幕並且有歐美各國主要財經新聞電視台的記者派駐進行即時行情報道。
他分三個層次:
納斯達克全球精選市場(NASDAQ-GS)
納斯達克全球精選市場的標准在財務和流通性方面的要求高於世界上任何其他市場,列入納斯達克精選市場是優質公司成就與身份的體現。
納斯達克全球市場(即原來的「納斯達可全國市場」)(NASDAQ-GM)
作為納斯達克最大而且交易最活躍的股票市場,納斯達克全球市場有近4400隻股票掛牌。要想在納斯達克全國市場折算,這家公司必須滿足嚴格的財務、資本額和共同管理等指標。在納斯達克全球市場中有一些世界上最大和最知名的公司。
納斯達克資本市場(即原來的「納斯達克小額資本市場」)
納斯達克專為成長期的公司提供的市場,納斯達克小資本額市場有1700多隻股票掛牌。作為小型資本額等級的納斯達克上市標准中,財務指標要求沒有全球市場上市標准那樣嚴格,但他們共同管理的標準是一樣的。當小資本額公司發展穩定後,他們通常會提升至納斯達克全球市場。
同一企業不可以在兩市同時上市
❺ 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納斯達克是一個市場嗎
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納斯達克不是一個市場。
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 New York Stock Exchange)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有價證券交易市場。在美國證券發行之初,尚無集中交易的證券交易所,證券交易大都在唐提咖啡館和拍賣行里進行。
1792年5月17日,24名經紀人在紐約華爾街和威廉街的西北角紐約證券交易所大門一咖啡館門前的梧桐樹下簽訂了「梧桐樹協議」,協議規定了經紀人的「聯盟與合作」規則,通過華爾街現代老闆俱樂部會員制度交易股票和高級商品,這也是紐約交易所的誕生日。
到了1817年,華爾街上的股票交易已十分活躍,於是市場參加者成立了「紐約證券和交易管理處」,一個集中的證券交易市場基本形成,1863年,管理處易名為紐約證券交易所,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納斯達克始建於1971年,是一個完全採用電子交易、為新興產業提供競爭舞台、自我監管、面向全球的股票市場。納斯達克是全美也是世界最大的股票電子交易市場。
一般來說,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的公司以高科技公司為主,這些大公司包括微軟(Microsoft)、英特爾(Intel)、 戴爾(Dell)和思科(Cisco)等等。
雖然納斯達克是一個電子化的證券交易市場,但它仍然有個代表性的「交易中心」存在,該中心坐落於紐約時代廣場旁的時報廣場四號(Four Times Square,該大樓又常被稱為「康泰納仕大樓」,Condé Nast Building)。
(5)紐約股票市場擴展閱讀
NASDAQ上市標准:
標准一
1、股東權益達1500萬美元;
2、一個財政年度或者近3年裡的兩年中擁有100萬美元的稅前收入;
3、110萬的公眾持股量;
4、公眾持股的價值達800萬美元;
5、每股買價至少為5美元;
6、至少有400個持100股以上的股東;
7、3個做市商;
8、須滿足公司治理要求。
標准二
1、股東權益達3000萬美元;
2、110萬股公眾持股;
3、公眾持股的市場價值達1800萬美元;
4、每股買價至少為5美元;
5、至少有400個持100股以上的股東;
6、3個做市商;
7、兩年的營運歷史;
8、須滿足公司治理要求。
標准三
1、市場總值為7500萬美元;或者,資產總額達及收益總額達分別達7500萬美元;
2、110萬的公眾持股量;
3、公眾持股的市場價值至少達到2000萬美元;
4、每股買價至少為5美元;
5、至少有400個持100股以上的股東;
6、4個做市商;
7、須滿足公司治理要求。
❻ 世界四大股市是什麼
世界四大證券交易所是指:東京證券交易所、倫敦證券交易所、紐約證券交易所、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
東京證券交易所是會員制的證券交易所,有資格成為交易所會員的只限於達到一定標準的證券公司。現擁有會員證券公司一百餘家,其中約五分之一為外國的證券公司。
倫敦證券交易所(英語:London Stock Exchange,縮寫:LSE,簡稱「倫敦證交所」)是世界四大證券交易所之一。作為世界上最國際化的金融中心,倫敦不僅是歐洲債券及外匯交易領域的全球領先者,還受理超過三分之二的國際股票承銷業務。倫敦的規模與位置,意味著它為世界各地的公司及投資者提供了一個通往歐洲的理想門戶。在保持倫敦的領先地位方面,倫敦證券交易所扮演著中心角色。倫敦證交所運作世界上國際最強的股票市場,其外國股票的交易超過其它任何證交所。
紐約證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NYSE)是世界上第二大證券交易所。它曾是最大的交易所,直到1996年它的交易量被納斯達克超過。2005年4月末,NYSE和全電子證券交易所(Archipelago)合並,成為一個盈利性機構。紐約證券交易所有限公司的總部位於美國紐約州紐約市百老匯大街11號,在華爾街的拐角南側。紐約證券交易所有大約2,800間公司在此上市,全球市值15萬億美元。至2004年7月,三十間處於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中的公司除了英特爾和微軟之外都在NYSE上市。2006年6月1日,紐約證券交易所宣布與泛歐證券交易所合並組成紐約泛歐證交所(NYSE Euronext)。
納斯達克證券市場(NASDAQ),英文全稱是「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 Automated Quotation」,由全美證券交易商協會(NASD)創立並負責管理。它是1971年在華盛頓建立的全球第一個電子交易市場。
❼ 美國股票市場的美國股票市場的產生與發展
美國股票市場產生於18世紀末期。美國紐約的華爾街是世界著名的國際金融中心,這里座落著許多馳名世界的證券交易所、證券公司及投資銀行等金融機構。美國最早的股票市場就在這里產生。1768年4月5日在華爾街建立的紐約州商會,為股票市場的形成創造了條件。當時所有的商人都聚集在華爾街買賣股票,小麥、煙草以及其他商品,甚至奴隸。1789年至1790年為了彌補獨立戰爭的費用,國會授權發行8000萬美元的股票,由於當時還沒有集中交易的正式市場,這些股票都是在咖啡館和拍賣行進行的。
1792年5月17日,經營拍賣業務和其他行業的24名商人商定,每天聚集在一棵西印度常綠樹下從事交易,這就是美國最早的股票市場。當時第一美國銀行,北美洲銀行和紐約銀行等銀行也參與了股票的買賣活動。1793年,一家名為湯迪的咖啡館在華爾街落成,這個露天股票市場就移進咖啡館經營,這就是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起源。1817年,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前身「紐約證券交易和管理處」正式成立,這是美國股票市場正式形成的標志。隨著美國交通運輸業、煤氣、電力工業的發展,這些產業的許多家公司都依靠發行股票等證券來籌集建設資金。t927年,國家銀行和9家水火保險公司以及紐約煤氣電燈公司都有股票在咖啡館進行交易。19世紀30年代至50年代,鐵路、公路股票,紡織業股票的交易活動也迅速增長。
隨著證券交易的發展,經營人員日漸增加,業務量也不斷擴大增多,咖啡館已不能適應需要。1863年,股票市場遷至華爾街上的布羅德大樓,同時將紐約證券交易和管理處更名為紐約證券交易所。這樣,在紐約就有一個正式經營場所的股票市場。 19世紀60年代以後,到20世紀30年代是美國股票市場迅速發展的階段。這一時期美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使金屬礦業、鐵路、紡織業等原有產業日益強大,並出現了石油、電力、汽車、機電等新興產業,股票市場等證券市場承擔了籌措這些產業所需巨額資金的任務。新的股份公司不斷出現,股票的發行量和流通量增長迅速,股票市場更加繁榮。1890年至1900年的10年問,紐約證券交易所平均每年賣出的股票達8400萬。此問,美國股票市場已形成一套較為完善的交易方法。
進入20世紀以後,美國的證券市場的地位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它開始由國內市場轉變為國際市場。第一次世界大戰不僅給歐洲經濟造成重大的創傷,而且使歐洲資本大量流向美國。戰後,紐約交易所就發展成為重要的國際資本市場,紐約也成為重要的國際金融市場。1921年,美國證券交易所在紐約成立。海外資本的流入,進一步促進了美國經濟的發展,有價證券交易的規模也迅速擴大。1923年至1929年,美國工業增長了18%,有價證券發行量增加了1.5倍,股票價格提高了2倍。這期間。股票市場非常活躍,交易量大幅度上升。1924年底。紐約證券交易總額已達270億美元,到1929年8月,交易量又急劇上升到近900億美元。股票價格從1921年的66.24點,上漲到1929年9月的569.49點。
這一階段,美國的股票市場出現了幾個明顯的特點:
①投資銀行從銀行等金融機構中分離出來,專門負責股票的承銷買賣業務,形成了投資銀行與商業銀行的分業經營形態。
②股票交易的主要對象是工業股、鐵路股、公用事業股及外國公司股。
③美國股票市場已經由國內市場轉化為國際市場。20世紀以後,歐洲資金,尤其是英國資金大量流入,紛紛購買美國公司的股票及各種債券,使紐約證券交易所成為著名的國際金融中心;
④股票市場已經形成了壟斷,由少數幾家大的私人投資銀行與國家金融機構共同控制股票市場的交易活動,使少數大資本家從股票溢價中大發橫財;
⑤美國股票市場已經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交易方法。 1929年至1933年的世界性經濟危機使美國的股票市場受到嚴重的打擊,股票價格大跌,當年9至11月兩個月間就損失260億美元。10月24日的「黑色星期四」使股票市場空前的繁榮瞬間消失了。
美國市場崩潰以後,美國政府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查研究,並在此基礎上相應制定了有關的法規,加強了對股票市場的管理和監督。政府及證券管理部門先後制定了1933年的證券法和1934年的證券交易法,使股票交易減少了投機欺詐等行為,股票市場逐漸地恢復了生機。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美國遠離歐亞戰場,在此期間大力發展生產,特別是軍火生產經濟在此期間發展較快。戰後,美國經濟則進入黃金發展時期,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歐洲及亞洲各國需要醫治戰爭的創傷,恢復和發展生產,大量從美國進口商品,從而促進了美國經濟的增長,股票市場也重新開始繁榮起來。1951年,紐約證券交易所登記的股票已達940億美元,1975年又增加到6840億美元,增長了6倍。
在這階段中,美國股票市場日趨健全完善。美國政府不斷修改和補充證券法和證券交易法,加強對市場的管理,使股票的發行、流通等交易行為日趨規范化、法律化,從而一個日趨完善的股票市場在美國形成。
美國股票市場近200年的歷史說明,證券市場的建立和發展,是與社會經濟的發展密切相關的。 未來的美國證券市場,會進一步朝全國一體化和國際化發展。
長期以來,美國證券市場,雖然以紐約為中心的證券交易體系一直在發展,但由於技術因素和其他因素影響,全國證券交易活動長期處於相互分離狀態,證券交易的地區特徵還十分明顯。為了改變這種狀況,美國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1975年,美國通過了建立全國性證券系統的方法。並且。在證券交易機構大量運用以電腦為中心的新設備,使證券交易效率與容量都大大提高和增加。尤其是紐約證券交易所與西海岸的太平洋證券交易所的合並契約的完成,使美國東海岸與西海岸因此而有機地聯結為一體,為全國證券市場朝一體會合方向發展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
隨著國際經濟的國際化,美國證券市場也日益國際化。1985年6月30日,紐約證券交易所把早晨10點到下午4點的營業時間改為早晨6點半到下午4點,以加強同歐洲證券市場的協作。因為倫敦和紐約之間的時差為5個小時,紐約交易所變更營業時間後,倫敦和紐約兩地交易重復時間增加到1小時,這對歐洲投資者很有利。1986年6月,紐約證券交易所與倫敦證券交易所創立了共同調查委員會,以加強國際合作。
❽ 1929年美國股票市場崩潰
年10月29日,這個被隨後的歷史所銘記的「黑色星期二」,開啟了美國乃至世界歷史上最著名的金融危機。從那天開始,美國股市在歷經了10年的大牛市後,幾天內從頂巔跌入深淵。股指從363最高點跌至1932年7月的40.56點,最大跌幅超過90%。此後,美國和全球也隨後進入了長達10年的經濟大蕭條時期。
危機從紐約股市開始
1929年10月19日,美國紐約市場就出現了拋售股票浪潮,股票價格大幅度下跌。到10月24日,舉國上下謠言四起造成金融不穩,被嚇壞了的投資者命令經紀人拋售股票,導致美國股市崩潰。到這天結束時,已經有11個金融家自*。
10月25日,胡佛總統發表文告說:「美國基本企業,即商品的生產與分配,是立足於健全和繁榮的基礎之上的」,胡佛力圖以此刺激新一輪投資。然而,過了一個周末,一切挽救股市的努力都白費了。
10月28日,史稱「黑色星期一」。當天,道瓊斯指數狂瀉38.33點,日跌幅達13%。這一天,已經沒有人再出面救市。
10月29日,星期二,上午10時,紐約證券交易所剛一開市,猛烈的拋單就席捲而來,所有股票成了燙手山芋,只要拋掉就好。道瓊斯指數一瀉千里,股指從最高點386點跌至298點,跌幅達22%。這是紐約交易所112年歷史上「最糟糕的一天」,以這個被稱作「黑色星期二」的日子為發端,美國乃至全球進入了長達10年的經濟大蕭條時期。
11月,股市跌勢不止,滑至198點,跌幅高達48%。翌年,股市憑借殘存的一絲牛氣,在1~3月大幅反彈,於4月重新登上297點。此後又急轉直下,從1930年5月到1932年11月,股市連續出現6次暴跌,道瓊斯指數跌至41點。在這場股災中,數以千計的人* 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