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的外匯儲備為什麼會貶值啊
一定時期,一個國家掌握另一個國家的貨幣總量是固定的,而此時對方國家的貨幣總量也版是一定的,因此本國權持匯在對方國家貨幣總量中的佔比也是一定的,這時對方國家貨幣總量的價值取決於當前該國可流通商品或財富的價值總量,因此本國持匯可以支配的社會財富總量也就固定下來。當外匯發行國大量發行本國紙幣,以稀釋其貨幣購買力時,沒有按照原本國貨幣在其貨幣總量中的佔比獲得等比的新增貨幣,於是本國持匯在其貨幣總量中的佔比就會下降,而該國可流通商品或財富的價值總量不變,因此本國持匯可以支配的社會財富總量就會下降,這時貨幣發行國產生匯兌收益,而持匯國就會產生匯兌損失,這種損失會隨著對方貨幣流通的擴散而逐漸產生損失效果。其原理就像我們手中握有的100元大鈔,摸樣沒變,但購買力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下降。建國六十多年來,因為囤積外匯,出口企業的生產出口商品的成本不得彌補,以通貨膨脹虛增,出口數量越大,本國持匯占外匯發行國貨幣總量的基數越大,對內形成財富出口虧空,對外持匯產生巨額的匯兌虧損,搞垮了國企不算,也摧毀了我國獨立自主的銀行體系,使企業和銀行全部依賴吞噬股民的財富彌補本國發生的匯兌損失,以維持企業和銀行的艱難運行。
B. 我國外匯儲備增加,人民幣為什麼會升值
國家是實行外匯管制的,外匯進出主要是通過貿易。
外儲增加說明貿易量在增加,賺了更版多的外匯,這種外權儲增加不像外匯投資的增加需要換匯,即按當前匯率等量印製人民幣,以求匯率穩定。
這就使得在流通領域的外匯在增加,而人民幣並未增加。相比來說,人民幣對外匯的比值變大了,也就是人民幣升值了。
C. 我國近幾年的外匯儲備變化情況怎樣
1994年至今,我國外匯儲備可分為三個階段:
1.外匯儲備較快增長階段 (1994年-1997年)
1994年,我國外匯管理體制進行了重大改革,實施了匯率並軌、取消外匯留成、銀行結售匯制、成立銀行間外匯交易市場等舉措,國家外匯儲備獲得了較快的增長。1994年-1997年,外匯儲備年增長額分別為380.21美元、219.77億美元、314.43億美元、348.50億美元。至1997年底,我國外匯儲備余額由1993年的211.99億美元增長到1398.90億美元,增加了5.6倍,國家外匯儲備進入了較為寬松的時期。
2.外匯儲備緩慢增長階段(1998年-2000年)
1997年下牛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在其影響下,從1998年起,我國外匯儲備增量明顯減緩。1998年-2000年,國家外匯儲備年增長額僅為50.97億美元、97.15億美元、108.99億美元,只相當於1997年外匯儲備增加額的14.62%、27.87%、31.27%。盡管如此,至2000年末,外匯儲備還是相當可觀的,增加到1655.74億美元,居世界各國前列。
3.外匯儲備大幅度增長階段(2001年至今)
從2001年起,我國外匯儲備進入了大幅度增長階段,且增長的速度十分驚人。2001年-2004年,國家外匯儲備年增長額分別為465.91億美元、742.42億美元、1168.44億美元和2066.81億美元,相當於2000年國家外匯儲備增加額的427.4%、681.18%、1072.06%和1896.33%,國家外匯儲備余額達6099.32億美元。(見下表)
1994年-2004年國外匯儲備變化情況表
二、高額外匯儲備的利弊分析
我國保持高額外匯儲備的有利之處主要有:
1.調節國際收支,促進國民經濟穩定發展
一是當國際市場出現變化導致出口銳減,或因季節性因素及突發性事件造成臨時性國際收支逆差時,國家可動用充足的外匯儲備來彌補逆差,無須採取壓縮進口等影響國內經濟正常運行的限制性措施。二是當國際收支發生結構性失衡,需要進行緊急的或長期調整時,國家可動用充裕的外匯儲備進行調節,以緩和調整外部沖擊,從而降低各種措施對國內供求均衡所帶來的負效應,維持國內經濟的正常運營和穩定發展,減輕因採取緊急措施而對經濟帶來的不利影響。
2.維護國際信譽,增強吸引外商投資和對外融資的能力
外匯儲備雄厚,增強了我國綜合國力,使我國對外信譽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這將有利於吸引外商投資,有利於充分利用外國政府貸款、國際金融機構信貸或在國際資本市場上進行融資。
3.干預外匯市場,穩定人民幣匯率
外匯儲備充足,對外匯市場的干預能力大大增強,對穩定人民幣匯率乃至穩定整個宏觀金融環境和經濟秩序,都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4.增強抗擊經濟風險的能力,有助於國家經濟安全
目前,我國外匯儲備實力強大,已成為國際上的外匯大國,不僅有足夠的外匯滿足對外經濟貿易的需要,而且能夠應對國際經濟金融風險,以及應對國內不測之需,極大地提高了國家抵抗各種經濟風險的能力,有助於國家經濟安全。
5.有利於推進資本項目開放和人民幣自由兌換
我國外匯儲備充足,實力雄西部地區高技術產業生態動力缺陷與改進思路厚,為推進資本項目開放、實現人民幣自由兌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我國保持高額外匯儲備的弊端則有以下幾點:
1.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大,不利於對外貿易順利開展
外匯儲備大幅度增加,表明國內外匯市場上外幣供給大於外幣需求,必然產生外幣貶值的預期和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又加大了外資流入和國際收支順差的擴大;進一步增強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同樣,我國外匯儲備大幅增加,就意味著我國對外貿易順差的增加,逆差國就會利用世貿組織的規則,限制我國產品出口,保護本國產業。目前,在世界范圍內,我國是被反傾銷最多的國家。
2.基礎貨幣投放和外匯占款增大,制約了貨幣政策的運用和效應
外匯儲備是由國家購買並持有的,其在外匯管理局賬目上的對應反映就是外匯占款,外匯占款的增加直接增加了基礎貨幣的供應量,再通過貨幣乘數效應,造成了貨幣供應量的大幅度增長。2003年-2004年9月,國家外匯儲備累計增加3489.64億美元,按現有比價,就有28883多億元人民幣的基礎貨幣被投放。這不僅加劇了物價上升的壓力,而且弱化了貨幣管理部門對貨幣供應量控制的能力及其效應。
3.高額外匯儲備降低了資金的利用效率
我國外匯儲備的結構與日本等國相比有很大差別,後者是自有儲備為主,而我國則借入儲備的比例比較大。事實上,過高的借人儲備容易造成資金的浪費。因為外匯儲備是一種實際資源的象徵,它的持有是有機會成本的。持有外匯儲備的機會成本等於國內資本生產率減去持有外匯儲備的收益率。如果我國持有巨額外匯儲備並借人大量外債,就等於以低價將國內資金轉到國外給外國人使用,同時還以高價從國外借人資金,其潛在的損失是顯然的。此外,持有外匯儲備表示暫時放棄一定量實際資源的使用,從而也就喪失了這些資源投入所引起的經濟增長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借人儲備比例過高時,過多的持有外匯儲備既不經濟,也將影響國內經濟的增長。
4.提高了外匯儲備成本,增大了儲備風險
我國外匯儲備大幅增長,其成本也在相應增大。同時,我國外匯儲備過多,必然會增大儲備的風險。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由於國際資本迅速大規模地流動,金融市場的利率與匯率波動十分激烈,因此,匯率風險增大。目前,我國外匯儲備美元所佔的比例較大,每當美元貶值和美國國內出現通貨膨脹時,我國外匯儲備都會隨之貶值,造成外匯儲備的損失。2001年以來,美聯儲12次降息,美元對歐元貶值12%,如按我國外匯儲備60%為美元儲備計算,從2002年11月到2004年8月,我國美元的外匯儲備對歐元貶值已造成達530多億美元的損失。
5.失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優惠貸款
根據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有關規定,成員國發生外匯收支逆差時,可從「信託基金」中提取相當於本國所繳納份額的低息貸款,如果成員國在生產、貿易方面發生結構性問題需要調整時,還可獲取相當於本國份額160%的中長期貸款,利率也較優惠;反之,外匯儲備充足的國家不但不能享受這些優惠低息貸款,還必須在必要時對國際收支發生困難的國家提供幫助。
D. 2008到2013年中國外匯儲備的變化
年份 200812 200912 201012 201112 201212 201312
外匯儲備(億美元) 19460 23992 28473 31811 33116 38213
2008年至2013年我國外匯儲備持續大幅增長,2012年儲備增幅相對較小。外匯儲備大幅增長表明外匯資金持續流入國內,而凈流入的外幣基本都被央行買下形成了外匯儲備。
E. 2010—2020我國外匯儲備總量的變化情況,並分析原因。
這十年,因為大量引進了國外先進技術,使得我國的製造能力與水平迅速提高,外貿出口能力成倍提高,成長世界第一出口大國,導致外匯收入大幅度增加,順差大增,大量結余的外匯就變成了外匯儲備,並且不斷增加。
F. 中國外匯儲備連續13年世界第一,我國近年外匯儲備比重結構有哪些變化
我國的外匯儲備比重結構是屬於國家的金融機密,是不會對外公布的。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元幾乎佔到了六至七成左右,而且這個是依據來自於國際清算銀行的報告、路透社報道以及中國外貿收支中各幣種的比例推算而成的。
而在我國的外匯儲備結構中,美元比例過大其實是非常有風險的。比如匯率風險。在我國目前外匯儲備總額一超過3萬億美元,美元所佔比重當首屈一指,美元的匯率風險也成了我國外匯儲備的首要風險。近年來美元大幅貶值,造成中國外匯儲備遭受嚴重損失。還有帶來的流動性風險。中國每年對美國證券投資了大量的資金,帶來了巨大的流動性風險。
G. 外匯儲備近十年的變化及其對經濟的影響
首先,提問人需要明白什麼是外匯儲備,我查閱了網路詞條,它的解釋如下:回
外匯儲備(Foreign Exchange Reserve),答又稱為外匯存底,指一國政府所持有的國際儲備資產中的外匯部分,即一國政府保有的以外幣表示的債權 。是一個國家貨幣當局持有並可以隨時兌換外國貨幣的資產。狹義而言,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國用於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償還對外債務的外匯積累。廣義而言,外匯儲備是指以外匯計價的資產,包括現鈔、國外銀行存款、國外有價證券等。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國際清償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所以,您提及了美債危機,我不清楚您准備從哪個角度去闡述。
我國近十年的外儲問題,簡單而言,就是不斷增加。增加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貿易項下的外儲增加,一方面是資本項下的外儲增加,後者包括了資本的流入。
有關外匯儲備對經濟的影響,一方面是積極的影響,比如外匯儲備增加導致該國際清償力增加、匯率調節能力增加,一方面是消極的影響,比如外匯貶值帶來的資產減值和對貨幣發行造成的壓力。
我建議您從上述兩個方面去回答此問題。
H. 造成外匯儲備規模變動的原因是什麼
據報道,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9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085億美元內,較8月末上升170億美元,升幅為0.5%,為容連續第八個月出現回升。
分析人士表示,國內外匯市場供求趨於平衡,國際金融市場上非美元貨幣相對於美元總體升值,資產價格上漲,各因素共同作用促進了外匯儲備規模回升。
I. 中國外匯儲備變動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研究院首席宏觀研究員分析稱,主要有四大因素:
一是企業專和居民持匯意願增強。一屬直以來主要由央行集中持有官方外匯儲備,現在正轉由央行和民間共同持有。外匯儲備的減少部分體現了公共部門與民間部門之間資產負債表的置換,符合「藏匯於民」的改革方向;
二是央行在外匯市場的操作。8月11日,中國宣布完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價,人民幣貶值預期有所升溫,購匯量大增。為此,央行在外匯市場進行操作,向市場提供外匯流動性,也影響了外匯儲備規模;
三是過去一年裡,美元匯率在國際市場上走強,外匯儲備中的非美元資產折算成美元縮水,造成了外匯儲備的賬面價值下降,但並非是真實的損失;
四是外匯儲備的投資損益。由於外匯儲備中含有債券、股票等資產,每個月的投資損益也會引起外匯儲備量的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