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外匯 > 北冰洋股票

北冰洋股票

發布時間:2021-07-21 05:10:53

A. 請給我介紹一些世界之最!

1.世界上出價最高的廣告——該紀錄是百事公司創造的。該公司2002年曾邀請美國當紅歌星布蘭尼·斯皮爾斯為其飲料拍攝廣告。就一段90秒鍾的廣告,百事可樂公司竟支付了753萬美元!2.世界上最昂貴的胸罩——德國攝影模特海迪·克盧姆曾經在紐約的一次時裝展示會上展示過這件價值1250萬美元的胸罩。

3.世界上最昂貴的汽車——法拉力Enzo它的最低售價是67萬美元。該車以它最獨有的外貌和從一級方程式賽車處直接借鑒的空氣動力學效應,幾乎是忽略了美學作用的,傾心的被塑造為只為一個目標而存在的汽車――那就是速度!這款車也是法拉力的巔峰之作

4.世界上造價最高的電影——仍然是《泰坦尼克號》,其拍攝費用超過了兩億美元

5.世界上最昂貴的一餐—— Greenlight Capital公司的老闆大衛·艾因霍恩為贏得同其偶像——億萬富翁沃列諾姆·巴菲特一同進餐的機會,竟花250,100美元買下一個大蛋糕

6.世界上最貴的服裝——美國宇航員的服裝。每套價值900萬美元!

7.世界上費用最高的旅行——美國商人丹尼斯·蒂托和南非IT業億萬富翁馬克·沙特爾沃特,為了能夠登上國際空間站遨遊太空,他們每個人都支付了2000萬美元!

8.世界上最貴的咖啡——蘇門答臘島出產的Kopi Luwah品種的咖啡。每磅售價高達300美元

9.世界上花費最高的競選——創記錄者為美國人邁克·布盧姆貝格。2001年他為了競選紐約市市長,曾經付給744757位為他投票者每個人86.10歐元。賄賂選民的總金額高達6412萬歐元!

10.世界上最貴的書籍——達·芬奇的《萊斯特法典:論水、地球與天體系統》。這是一本用特殊鉛字印在一種貴重紙張上的書。比爾·蓋茨曾經花2400萬美元買下了這本書

11.世界上身價最高的女人——被譽為拉丁性感女神的詹尼弗·洛佩斯。她在紐約的一家保險公司給自己上了人身保險,其保額高達10億歐元!

12.世界上最貴的畫——荷蘭畫家魯本斯的油畫《毆打嬰兒》2002年易主,購買者竟不惜出資7350萬歐元! 魯本斯(1577-1640)是法蘭德斯大畫家,他是歐洲第一個巴洛克式的畫家,他的繪畫具有巴洛克藝術的壯麗風格.魯本斯的創作以對生活的富於詩意的表現來歌頌生活,歌頌作為宇宙最完美的造物的人類。

13.世界上最貴的「芭比」玩具——1999年3月
馬泰爾玩具公司為紀念芭比娃娃推出40周年創作了一個一次性定製芭比娃娃,價值5萬英鎊。這個娃娃由戴比爾斯鑽石公司協助製作,戴維·莫里斯珠寶商協會揭幕。這個娃娃本身用了將近20克拉的鑽石鑲嵌於18K白金之中。圍繞著字母「B」是用鑽石做成的一列小火車圖案的彎弓,這個彎弓可以移動並可當胸針戴。頭冠、耳環和裙子圈環都是用18K白金鑲鑽製成,清一色的藍綠色真絲外衣。

14.世界上最貴的連環畫——《男孩兒吉姆和他的小狗施特魯比》。為購買這套連環畫封面的原畫,一位收藏家為此支付了10萬歐元

15.世界上造價最高的體育場——巴黎近郊的Stede de France體育場。1998年法國國家隊在這里曾經贏得過世界錦標賽冠軍。其造價高達4億6千萬歐元!

16.世界上物價最昂貴的城市——東京。具體物價就不一一說了,反正那裡的生活費堪稱世界之最。

17.世界上轉會費最高的球員——法國球員齊達內。2001年他從義大利的尤文圖斯隊轉到西班牙的皇家馬德里隊,其轉會費創下了6870萬美元的最高記錄!

18.世界上最貴的土豆——法國La Bonnotte品種的土豆。每公斤售價500歐元

19.世界上最貴的婚禮服——世界上最貴的婚禮服由埃萊娜·甘維爾製造,價值730萬美元,佩有亞歷山大·雷扎寶石。這件婚禮服於1989年3月23日在法國巴黎首次公開展示

20.世界上最貴的旅館——阿聯酋迪拜的Burj Al Arab旅店。最便宜的房間一宿為770歐元,國王套間一宿則要付7700歐元

21.世界上最貴的鞋——那是由一位名叫斯土厄特·瓦伊茨曼的著名珠寶商製作的一種高跟鞋,上面鑲嵌著642顆紅寶石,售價為160萬歐元!

22.世界上最貴的香煙—— Treasurer牌香煙。每盒售價約24歐元,
而且只在專賣店裡有售

23.世界上最昂貴的股票——美國Berkshire Hatheway投資公司的股票在交易所里的售價每股高達64000歐元!

24.世界上最值錢的商業品牌——「可口可樂」。其價值估計高達689億美元,差不多相當於可口可樂整個公司價值的60%
1、世界面積最大的平原亞馬遜平原 人口最多的民族漢族
2、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洲南極洲 最低的大洲歐洲
3、世界面積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最小的大洋北冰洋
4、世界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
5、世界最高大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 最高的大高原青藏高原
6、世界季風最顯著的地區東亞 最大的群島國家印度尼西亞
7、世界火山最多的國家印度尼西亞,有"火山國"之稱。
8、世界(天然橡膠、油棕、椰子、蕉麻)等熱帶經濟作物的最大產地東南亞
9、世界面積最大的大洲亞洲 最小的大洲大洋洲
10、世界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 最小的大陸澳大利亞大陸
11、世界面積最大的國家俄羅斯 人口最多的國家(1中國 2印度 3美國)
12、世界石油儲量(出產、輸出)最多地區中東地區
13、世界人口自然增長率最多的大洲非洲(28‰),最少的大洲歐洲(3‰)。
14、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四大地區亞洲東部;亞洲南部;歐洲大部;北美洲東部。
15、世界人口最稀少的四大地區嚴寒的苔原帶、冰原帶;亞寒帶針葉林帶;未開發的熱帶雨林帶;乾旱的沙漠地區。
16、世界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漢語
17、世界最高大而綿長的兩條山系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18、世界最大的原料進口國日本,世界最大的佛教國家泰國。
19、世界華人和華僑分布最集中的地區東南亞
20、世界淡水資源最豐富的大洲南極洲
21、世界上,國家和地區的數目最多的大洲非洲
22、(日本)的捕魚量常佔世界第一位
23、日本之最:
A 最大的島本州島 B 最大的平原關東平原 C 最大的貿易對象美國
24、東亞之最:
A 最大的半島朝鮮半島 B 最大的群島日本群島 C 唯一內陸國蒙古
25、東南亞之最:
A 最大的平原湄公河平原 B 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湄公河
C 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度尼西亞 D 唯一內陸國寮國
26、世界應用最廣泛的語言英語
27、世界環境日:每年6月5日,呼籲世界各國保護並改善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
世界林業節:每年3月21日 世界水日:每年3月22日
世界地球日:每年4月22日 世界防止荒漠化和乾旱日:每年6月17日
國際保護臭氧層日:每年9月16日 世界動物日:每年10月4日
28、重要地理數據:
A、赤道半徑6378km
B、赤道周長40000km 1度緯線或經線長=111km
C、地球極半徑6357km
D、地球平均半徑6371km
E、地球上海洋面積佔71%
F、地球上陸地面積佔29%
G、地球上的水資源總量中,海洋水佔96%
H、現在人們大量利用的淡水資源只佔全球水的總儲量的7/10萬
I、現在人們大量利用的淡水資源只佔全球淡水總儲量的0.3%
29、重要地理公式:
G、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K、人口密度(人/km2)= 該地區人口數量(人)/ 該地區土地面積(km2)
L、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度、即(-0.6℃/100m)
30、易混淆的概念:
M、等高線:在地圖上,把海拔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
N、等溫線:在地圖上,把氣溫相同的地點連接起來,就是等溫線
O、等壓線:在地圖上,把同一時間氣壓值相同的點用曲線連起來,就是等壓線
P、等深線:在地圖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深線
Q、等降水量線:在地圖上,把降水量相同的地點用線連接起來,就是等降水量線
31、重要地理界線(世界)1:
R、熱帶和(北)溫帶(北)回歸線, 熱帶和(南)溫帶(南)回歸線
S、(北)寒帶和(北)溫帶(北)極圈,(南)寒帶和(南)溫帶(南)極圈
T、亞洲和歐洲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峽
U、亞洲和非洲蘇伊士運河、紅海,亞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峽
V、南美洲和北美洲巴拿馬運河,歐洲與非洲直布羅陀海峽、地中海
Z、南極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線:得雷克海峽
32、重要地理界線(中國)2:
a、地形一級階梯和二級階梯的分界線: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脈
b、地形二級階梯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c、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
d、外流區域與內流區域的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東端)——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
e、中國南方和北方的界限:秦嶺——淮河
33、
A、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標准之一:一個國家的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所佔的比重。
B、衡量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人口分布是否合理,人口密度是否適當,應該看在一定社會歷史時期,一定的生產力條件下自然資源和人口資源結合和利用的程度。
C、反映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水資源的豐歉程度,通常以多年平均徑流總量(R)為主要指標
外流河:P-E-R=△S 內流河:P-E=△S
D、 Chinese、English、Russian、French、Spanish、Arabian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
34、世界最大的湖泊 裏海,世界最大的內陸湖 裏海, 世界最大的鹹水湖 裏海。
35、世界面積最大的國家俄羅斯,世界面積最小的國家梵蒂岡
36、世界面積最大的內陸國哈薩克,世界人口最多的內陸國衣索比亞
37、世界最長的河流尼羅河6600km,(亞馬遜河6400km;長江6300km;密西西比河6200km)
38、世界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亞馬遜河
39、世界擁有牛數量最多的國家印度
40、世界佔有熱帶面積最大的國家巴西
41、世界面積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42、世界出產咖啡、甘蔗、香蕉、劍麻最多的國家巴西
43、世界出口牛肉最多的國家阿根廷
44、世界陸地表面最低點(世界上最低的窪地或世界上最鹹的湖泊 鹽度24%)死海(巴勒斯坦和約旦交界處,地殼斷裂陷落形成)
45、世界最大的大裂谷東非大裂谷(地殼斷裂形成)
46、世界石油儲量最大、出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西亞和北非
47、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770多萬km2)
48、世界降水最大最多的地區乞拉朋齊(印度東北部,年降水量11000多mm)
49、世界最高氣溫記錄出現的地方阿齊濟耶(北非利比亞,57.8℃)
50、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大洲歐洲
51、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貝加爾湖(淡水湖) 世界第二深的湖泊坦葛尼喀湖
52、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伊泰普水電站(巴西與巴拉圭交界)
53、世界上最大的島嶼格陵蘭島
54、世界上面積最小的大洲大洋州
55、世界最長的內流河伏爾加河 世界最狹長的國家智利
56、世界水資源(江河年徑流量)排列:巴西>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印度尼西亞>中國
57、世界可開發的水能排列:中國>俄羅斯>巴西>美國>加拿大
58、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淡水湖的的喀喀湖(玻利維亞與秘魯邊界)
59、世界羊毛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國家澳大利亞。
60、世界鈾礦儲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國家澳大利亞。
61、美洲最高峰(西半球最高峰)漢科烏馬山(7010m,玻利維亞與秘魯邊界)。
62、世界上出產黃金最多的國家南非。
63、世界上出產鋁土最多的國家幾內亞。
64、世界上面積世界最大的半島阿拉伯半島。
65、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歐洲。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最低的大洲歐洲。
66、世界上東西向最狹長跨經度最廣的國家俄羅斯(跨170經度)
67、世界上海岸線最曲折的大洲歐洲。
68、世界上最乾燥、最寒冷、風雪最多、風力最大的大洲南極洲。
69、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北美洲的五大湖、(冰川作用形成)
70、世界上工業發展最早的國家英國

71-81 非洲之最:
71、最高山峰:乞力馬扎羅山
72、最大的海灣:幾內亞灣
73:最深的湖泊:坦葛尼喀湖
74、最大的盆地:剛果盆地
75、最大的湖泊:維多利亞湖
76、分布面積最大的氣候熱帶草原氣候
77、最大的半島:索馬里半島
78、南部最發達國家:南非
79、最大的島:馬達加斯加島
80、最後獨立的國家:納米比亞
81、非洲第一大城市即阿拉伯國家人口最多的城市:開羅

82-87 歐洲之最:
82、歐洲最長的河流伏爾加河(3600km,注入裏海)。
83、歐洲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多瑙河(流經九個國家)。
84、歐洲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德國。
85、歐洲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法國(工農業都發達)
86、歐洲最大的城市倫敦。
87、歐洲最大的太陽能發電站位於法國比利牛斯山脈東部山麓。

88、世界海拔最高的活火山尤耶亞科火山(6723m,智利和阿根廷交界)。
89、世界上核能發電量最多的國家是美國(其次是法國、俄羅斯、日本)。
90、世界上核能發電量占本國總發電量比重最大的國家是法國(佔72.7%)
91、世界上最長的海峽是莫三比克海峽,最大的暖流是墨西哥灣暖流。
92、世界上最發達的工業和金融貿易區是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及五大湖區。
93、世界上資本主義發展最早和商業貿易活動頻繁的重要工業地帶是西歐。
94、世界上輸出工農業產品數量最多、產值最大的國家是美國。
95、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區是東亞(中國東部、日本列島和朝鮮半島)、南亞、西歐和美國東北部。
96、世界上人煙稀少的地區是北美洲和亞洲的高山和寒冷地帶、撒哈拉、中亞和澳大利亞的沙漠地帶以及亞馬遜河、剛果河流域的濕熱地帶。
97、世界上最大的群島馬來群島(約243萬平方千米,亞洲)
98、世界上高峰最多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7000米以上山峰50多座,亞洲-中國、尼泊爾等)
99、世界上最大盆地剛果盆地(約337萬平方千米,非洲)
100、世界上最大三角洲恆河三角洲(約8萬平方千米,亞洲)

世界「地理之最」 地理名稱(相關數據) 所在地區

101、世界最高的死火山 阿空加瓜山(海拔6960米) 南美洲
102、世界最大的火山口 阿蘇山(周長100多千米) 亞洲(日本)
103、世界噴發次數最多的活火山 埃特納火山(已達210次) 歐洲(義大利)
104、世界最深的洋 太平洋(平均深度4028米)
105、世界最淺的洋 北冰洋(平均深度約1200米)
106、世界最深的海溝 馬里亞納海溝(最大深度11034米) 太平洋
107、世界最大的海 珊瑚海(約479萬平方千米) 太平洋
108、世界最小的海 馬爾馬拉海(約1.1萬平方千米) 歐、亞洲之間
109、世界最淺的海 亞速海(平均深度8米) 歐洲
110、世界透明度最大的海 馬尾藻海(目視深度可達72米) 大西洋
111、世界最年輕的海 紅海(4000萬年) 亞、非洲之間
111、世界最大的陸間海 加勒比海(約275萬平方千米) 北美洲
112、世界鹽度最低的海 波羅的海(平均鹽度7%一8%) 大西洋
113、世界水溫最高的海 紅海(表層年平均水溫27℃) 亞、非洲之間
114、世界島嶼最多的海 愛琴海(約1400多個) 大西洋
115、世界沿岸國家最多的海 加勒比海(20多個) 大西洋
116、世界最重要的洋際海峽 馬六甲海峽(全長1185千米) 太平洋、印度洋之間
117、世界最大的珊瑚礁 大堡礁(總面積21萬平方千米) 大洋洲(澳大利亞)
118、世界分屬國家最多的湖泊 裏海(5個國家) 亞、歐洲之間(俄羅斯、伊朗、哈薩克、土庫曼、亞塞拜然)
119、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黃河(37.6千克/立方米) 亞洲(中國)
120、世界最長的運河 京杭運河(長1801千米) 亞洲(中國)
121、世界最長的河流峽谷 雅魯藏布大峽谷(長504.6千米) 亞洲(中國)
122、世界流徑國家最多的河流 多瑙河(9個國家) 歐洲
123、世界貨運量最大的國際運河 蘇伊土運河(每年平均通過約1800多艘次,年平均貨運量4、2億噸以上) 亞、非洲之間
124、世界落差最大的瀑布 安赫爾瀑布(高979米) 南美洲
125、世界最寬的瀑布 伊瓜蘇瀑布(洪水期寬4000 米) 南美洲
126、世界最大的海灣 孟加拉灣(面積217平方千米) 印度洋
127、世界最深的裂谷帶 雅魯藏布大峽谷(最深6009米) 亞洲(中國)
128、世界最長的洞穴 猛獁洞(總長240千米) 北美洲(美國)
129、世界最大的石筍 丁馬洞中(高63米,底寬134米) 北美洲(古巴)
130、世界最長的鍾乳石 內爾哈溶洞中(長59米) 歐洲(西班牙)
131、世界人口最少的國家 梵蒂岡(約1000人) 歐洲
132、世界人口密度最小的國家 哈薩克(1.18人/平方千米) 亞洲
133、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 摩納哥(14700人/平方千米) 歐洲
134、世界民族語言最多的國家 印度尼西亞(100多種) 亞洲
135、世界海岸線最長的國家 澳大利亞(20100多千米) 大洋州
136、島嶼最多的國家 印度尼西亞(13667個)* 亞洲
137、世界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國家 汶萊(佔全國面積75%以上) 亞洲
138、世界鄰國最多的國家 中國(21個) 亞洲
139、世界兩國邊界最長的國家 美國與加拿大(全長8963千米) 北美洲
140、世界世界最熱的地點 巴土拉(極端最高氣溫58.8℃) 亞洲
141、世界世界最寒冷的地點 東方站(極端最低氣溫-89.2℃) 南極洲
142、世界年溫差最大的地點 上揚斯克(年溫差l07.7℃) 亞洲(俄羅斯)
143、世界年溫差最小的地點 基多(年溫差0.6℃) 南美洲(厄瓜多)
144、世界年降水量最多的地點 夏威夷(12244毫米/年平均) 太平洋
145、世界年降水量最少的地點 阿里卡(0.5毫米/年平均) 南美洲(智利)
146、世界年降雨天數最多的地區 菲利克斯灣(325天/年) 南美洲(智利)
147、世界風力最大的地區 阿爾德(年平均風速19、4米/秒) 南極洲
148、世界最大的風浪區 好望角(年平均110天、浪高6~7米) 非洲
149、世界最長的城牆 萬里長城(總長6700多千米) 亞洲
150、世界最長的鐵路 西伯利亞大鐵路(全長9332千米) 亞、歐洲(俄羅斯)
151、世界最長的公路 美國與加拿大(全長8963千米) 北美洲

B. 急求「七年級歷史與社會(上冊)復習提綱」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

七年級上歷史與社會復習期中提綱
一、要點
1、地圖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
2、在地圖上確定方向: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箭頭指向北方;沒有指向標的地圖,通常採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確定方向。
3、比例尺就是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之比,一般來說,所畫范圍大,內容簡單,選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畫范圍小,內容詳細,選用比例尺大。比例尺是個分數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4、地球是一個兩極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0°緯線又叫赤道,赤道就是0°緯線,赤道周長約為4萬千米,是地球上最長的緯線。緯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別用N和S表示。0°經線又叫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有180°,分別用E和W表示。地球的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
5、以赤道為界把地球分為南、北半球;以20°W和160°E為界把地球分為東、西半球。
6、緯度范圍:0° 30°NS為低緯度;30° 60°NS為中緯度;60° 90°NS為高緯度。
7、比較經線和緯線的特點:
名稱/ 形狀/ 長度 /指示方向
經線/ 半圓(弧形)/ 相等 / 南北方向
緯線/ 都是圓(極點除外) /有長有短 東西方向
8、地球表面,陸地面積佔29%,海洋面積佔71%,所以有形象地稱地球為「三分的陸地,七分的海洋」。
9、七大洲的名稱按面積依次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注意看P23圖2-19和圖2-20)
亞洲和歐洲連成一塊合稱亞歐大陸,中國位於亞洲上。
南極洲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多的大洲;亞洲是面積最大的大洲。
10、四大洋分別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多的大洋。
11、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和土耳其海峽(溝通黑海和地中海)。
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溝通地中海和紅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12、地表各種高低起伏的形態,總稱為地形。通常分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種基本類型。
13、地形圖上用海拔來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綠色表示平原、藍色表示海洋、黃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14、五種基本地形的特點:
平原:海拔較低,地面平坦;
高原:海拔較高,地面坦盪,邊緣陡峻;
山地:海拔較高,峰巒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緩;
盆地:周圍高,中間低。
二、主要內容
第一單元 生活在社區里
地圖的語言:方向、比例尺、圖例,能根據一般、指向標、經緯網三種地圖,弄清「方向」問題;通過比例尺的三種形式和比例尺換算,了解比例尺的含義,明確比例尺有大有小,包容的實地范圍的「大小」問題;通過常見圖例的列舉,讀懂地圖上各種符號表示「什麼」的問題;了解地圖的種類,知道在學習、生活中的實用意義。

第二單元 人類共同生活的世界
在世界地圖上認識七大洲、四大洋、主要海峽、最大群島、最大半島、最大島嶼的分布位置,了解地形類型的名稱,判斷描述天氣與氣候的詞語,會利用各地氣溫、降水分布圖判斷氣候類型和特徵,了解高山氣候的垂直差異,了解世界三大人種的外貌特徵,會利用經緯網圖確定世界上任何地點的地理位置,知道經線、緯線的含義,經度、緯度的劃分方法,南北半球、東西半球的劃分方法,低緯、中緯、高緯的劃分方法,五帶的劃分方法。

C. 股票核按鈕是什麼意思

核按鈕:其實是一種情緒化的描寫,主要起一個叫做燈芯人傢伙,由於大量的粉絲內群體,所以導致容這種模式的蔓延同時造成次新股、妖股放天量的局面。莊家或者賣家直接使用跌停價大筆的拋單出貨或砸盤的行為。其中,突然引起股價暴跌的交易單,點擊賣出的那個按鈕就是股市核按鈕。股市核按鈕是一種對股市和股價等有著破壞性的行為,是投資者的情緒化表述,是一種羊群效應。

D. 北冰洋股票行情及代號

是新北洋么?002376
最近漲的挺厲害,而且說可能要停牌,有利好~~
謹慎。

E. 請談談對股票的一些認識和見解

股市基本的道理就是漲跌,長就有人買進,但誰知道什麼時候跌呢!其實就算穩定企內業,依然會容有十分強和跌落的時候,股市的漲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人為的操作。可能是企業有意幕後收購,加速走強趨勢,或是大財團有意買進,等很多人搶購時,價位當然上升了,企業或財團這時候再拋售,賺了中間差價;等小股民反應時都已經跌了,最後向稅務、企業和大財團和證券交易中心掏包的是小股民.所以股票的漲停是不需要太多的理由的,漲了和跌了是因為人為操作。

所以,只要那隻股票還存在,沒有下市!那麼就會有漲有停!跌停是因為達到沒些人出售底線或政策的保護底線,漲是因為還有人想利用這只股票繼續賺取小股民的錢,同時企業需要獲得證券投資,變相的獲得股民提供的流動資金

F. 一些說英語國家的詳細資料,例如(地理環境、國家歷史、著名人物等)下載地址

美國,加拿大,英國,愛爾蘭,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
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USA),簡稱美國,舊稱花旗國,是位於北美洲的聯邦共和制國家,也是世界上最為悠久的共和立憲制國家。美國源自於1776年脫離英國統治的北美殖民地,13州的殖民地代表一同發表了《美國獨立宣言》,在經歷艱苦的獨立戰爭後,於1783年與英國簽訂了巴黎條約,從此受到世界各國的承認。
1776年7月4日制定了憲法性文件《聯邦條例》。1787年5月制定了憲法草案,1789年3月第一屆國會宣布生效。它是世界上第一部作為獨立、統一國家的成文憲法。兩個世紀以來,共制定了27條憲法修正案。重要的修改有:1791年9月由國會通過的包括保證信仰、言論、出版自由與和平集會權利在內的憲法前10條修正案,後通稱「民權法案」(或「權利法案」);1865年和1870年通過的關於廢除奴隸制度和承認黑人公民權利的第13條和15條修正案;1951年通過的規定總統如不能行使職權由副總統升任總統的第25條修正案。憲法的主要內容是建立聯邦制的國家,各州擁有較大的自主權,包括立法權;實行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立法、行政、司法三部門鼎立,並相互制約。憲法規定,行政權屬於總統,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職權集中於總統一人,總統兼任武裝部隊總司令,總統不對國會負責。總統的行政命令與法律有同等效力。總統通過間接選舉產生,任期四年。政府內閣由各部部長和總統指定的其他成員組成。內閣實際上只起總統助手和顧問團的作用,沒有集體決策的權力。國會為最高立法機構,由參議院和眾議院聯合組成。國會的主要職權有:立法權、行政監督權、條約及官員任命的審批權(參議院)和憲法修改權。對總統、副總統的復選權等。兩院議員由各州選民直接選舉產生。參議員每州2名,共100名,任期6年,每兩年改選1/3。眾議員按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名額選出,共435名,任期兩年,期滿全部改選。
兩院議員均可連任,任期不限。參眾議員均系專職,不得兼任政府職務。此外,國會可通過不需要總統簽署的決議案,它們無法律作用。國會對總統、副總統及官員有彈劾權,提出彈劾之權屬於眾議院,審判彈劾之權屬於參議院。美國設聯邦最高法院、聯邦法院、州法院及一些特別法院。聯邦最高法院由首席大法官和8名大法官組成,終身任職。聯邦最高法院有權宣布聯邦和各州的任何法律無效。
經濟
美國具有高度發達的現代市場經濟,其國內生產總值和對外貿易額均居世界首位,有較為完善的宏觀經濟調控體制。美國自然資源豐富。煤、石油、天然氣、鐵礦石、鉀鹽、磷酸鹽、硫磺等礦物儲量均居世界前列。其他礦物有銅、鉛、鉬、鈾、鋁礬土、金、汞、鎳、碳酸鉀、銀、鎢、鋅、鋁、鉍等。戰略礦物資源鈦、錳、鈷、鉻等主要靠進口。已探明煤儲量35966億噸。美國石油儲量豐富,是石油生產大國。據美國能源部情報局公布的統計數字,美國已探明石油儲量超過209億桶,居世界第11位;2007年美國石油日產量達510萬桶,居世界第三。已探明天然氣儲量56034億立方米。森林面積約44億畝,覆蓋率達33%。工農業生產門類齊全,集約化程度高,經濟發展水平居世界領先地位,國民經濟總值佔世界首位。汽車工業和建築業在產業中佔有重要地位,為美國經濟的兩大支柱。近年來,在信息、生物等領域科技進步推動下,美國產業轉型加快,勞動密集型產業進一步被淘汰或轉移到國外。與此同時,信息等高科技產業發展迅速,產品更新換代日益加快,利用高科技改造傳統產業也取得進取。主要的工業產品有汽車、航空設備、計算機、電子和通訊設備、鋼鐵、石油產品、化肥、水泥、塑料及新聞紙、機械等。農業高度發達,機械化程度高,主要農產品有小麥、玉米、大豆等均佔世界領先地位。糧食總產量佔世界的1/5。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和服務貿易國。美前五大出口市場為加拿大、墨西哥、日本、英國和中國。美前五大進口市場為加拿大、中國、墨西哥、日本和德國。2004年國內生產總值(GDP):119952億美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7610美元。
歷史與文化
歐洲從15世紀末開始殖民美洲。1607年第一個英格蘭人殖民區成功地在維吉尼亞州建立,接下來二十年裡,一些荷蘭殖民區也陸續建立,包括位於新阿姆斯特丹(今紐約市)和新澤西州的殖民區。在17世紀和18世紀里,英國逐漸佔領荷蘭人和其他歐洲殖民者的地區,並在美國東岸廣泛開墾殖民,建立更多的殖民地區。除今天的加拿大外,英國在北美洲共建立了13個殖民地。
各殖民地的代表簽訂獨立宣言時的場景。在1760年代和1770年代,13個美洲殖民地與英國之間的緊張關系最終引發了革命戰爭,殖民地的代表們在1776年7月4日簽下了《美國獨立宣言》。在獨立戰爭(1775年-1783年)中,喬治·華盛頓領導13個殖民地組成的大陸軍團對抗英軍。殖民地在76年的大會中創立了大陸軍團,但未授權他們徵收稅賦和制定聯邦法律。1777年,獨立的殖民地正式採納邦聯條例,建立了一個聯邦的主權國家、以及行使管理權的聯邦政府,並批准了美國憲法。經歷艱苦的獨立戰爭後,大陸軍團終於擊敗英軍,英國於1783年簽下了巴黎條約,正式承認美國的獨立。
蓋茨堡之役是美國內戰的主要轉淚點之一。隨著國家的不斷擴展和發展,一個新的問題也逐漸浮現,北方掌控的聯邦政府與南方的州政府在蓄奴問題和州權上產生分歧:北方州反對奴隸制度的擴展;而南方州反對北方州干涉其生活方式,因為他們的棉花經濟產業是全盤依賴於奴隸制度的。在亞伯拉罕·林肯於1860年當選總統後,沖突徹底爆發,南卡羅來納州成為第一個宣布脫離聯邦的州,六個南部州也相繼分離,於1861年成立美利堅聯盟國以對抗聯邦政府。美國內戰以聯邦在1865年取得勝利告終,同時終結了奴隸制度、以及州是否有權脫離聯邦的爭議。這場內戰成為美國歷史的主要分水嶺,聯邦政府的權力從此大為增加。
內戰期間的科技發展,加上來自歐洲的大量移民潮,為美國的新興產業提供了大量的勞動力,以前無人開發的區域開創了許多社區和城市,加速了美國的工業發展以及邁向國際強權的進程。接著,美國在海外進行了許多帝國主義的冒險,包括在美西戰爭勝利後吞並了波多黎各和菲律賓,使美國成為世界主要的列強之一。
移民者乘船抵達美國,1902年。大量的移民促成了美國的經濟繁榮。第一次世界大戰於1914年爆發,美國最初保持中立;由於德國發動的無限制潛艇戰擊沉在大西洋航行的美國船隻,造成許多美國平民的無辜死傷,激怒了美國大眾。在戰爭最後階段美國加入協約國以對抗同盟國。由於歷史原因,美國大眾對於英國和法國較為同情,雖然有部分德裔和愛爾蘭裔反對介入。為了保護美國投資者和聯邦政府在歐洲的大量投資也是美國參戰的主因之一。在美國於1917年參戰後,戰局隨即扭轉,使協約國在1918年獲勝。戰後,擔心過度捲入歐洲事務,美國參議院並未批准協約國制裁同盟國的凡爾賽條約;相反,美國採取了孤立主義政策。
在經濟大恐慌中一處被拋棄的農場,南達科他州,1936年。戰爭使歐洲國家元氣大傷,卻帶給美國帶來大量財富和聲望。在幾乎整個1920年代,農產品價格不斷降低,工業利潤大幅增長,美國經濟發展得異常繁榮。這波經濟成長還被信貸上升和股票市場的興盛推波助瀾,終於令股市在1929年大崩盤,隨之而來的是經濟大恐慌。為了復甦經濟,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政府實行新政,大幅增加政府對經濟的干預。然而新政卻沒有完全生效,美國經濟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才徹底復甦。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美國加入反法西斯同盟以對抗軸心國。接下來的戰爭成為美國歷史上代價最高昂的一場戰爭,然而前線和大後方創造的大量工作機會、以及軍工產業帶動的生產復甦,使美國經濟完全走出了大恐慌的陰霾。美國婦女也因此大規模踏入工作職場。
在戰爭勝利後,美國和蘇聯的沖突逐漸浮現,美國代表的是資本主義和自由民主制,而蘇聯則代表共產主義和計劃經濟,蘇聯的崛起和意識形態的沖突造成了1940年代末期開始的冷戰。兩國在許多地區和國家進行一連串代理人戰爭,包括了朝鮮戰爭、越南戰爭、幾乎觸發核大戰的古巴導彈危機、以及阿富汗戰爭。
美國太空人巴茲·奧爾德林在月球上豎起國旗1969年。由於警覺到與蘇聯的太空競賽上的落後,美國政府開始大力培養數學和科學的精英人才,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努力下,於1969年第一次成功派人登上月球。
1987年6月12日,羅納德·里根訪問西柏林時在柏林牆的勃蘭登堡門前發表演說:「戈爾巴喬夫先生,推倒這堵牆!」在美國國內,城市化的發展逐漸完成,美國社會經歷了一段時期的持續經濟擴展。同時,美國社會的種族歧視現象逐漸受到重視,尤其是在南方。從1950年代開始,這些歧視受到馬丁·路德·金等人領導的民權運動的挑戰,最後終於廢除了南方各州的種族隔離法律。
經歷1970年代石油危機引發的經濟衰退後,美國經濟於1980年代開始茁壯的復甦。蘇聯在1991年徹底垮台,使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依然繼續派兵參與海外的戰爭,例如1991年的波斯灣戰爭。在1990年代,拜數字化革命以及網際網路製造的大量工作機會和技術變革之賜,美國經濟展開了史無前例的繁榮成長,新興的矽谷成為世界資訊產業的龍頭重鎮。
在21世紀開端發生的九一一襲擊事件,使美國的外交政策集中於對付恐怖主義威脅。美國政府開始了反恐戰爭和行動,在2001年10月推翻阿富汗塔利班專制政權後,又在2003年發動了伊拉克戰爭,並推翻了薩達姆獨裁政權,建立了民選的伊拉克政府。
文化
「山姆大叔」
美國的綽號叫「山姆大叔」,傳說1812年英美戰爭期間,紐約特羅伊城商人山姆·威爾遜(1766.9.13--1854.7.31)在供應軍隊牛肉的桶上寫有「u.s.」,表示這是美國財產。這恰與他的昵稱「山姆大叔」 ("Uncle Sam")的縮寫("u.s.")相同,於是人們便戲稱這些帶有 "u.s."標記的物資都是「山姆大叔」的。後來,「山姆大叔」就逐漸成了美國的綽號。十九世紀三十年代,美國的漫畫家又將「山姆大叔」畫成一個頭戴星條高帽、蓄著山羊鬍須的白發瘦高老人。1961年美國國會通過決議,正式承認「山姆大叔」為美國的象徵。
文學
在最早的殖民時期,美國文學主要的題材是贊揚新大陸替殖民者和歐洲母國所帶來的利益。宗教信仰上的爭議也是題材之一。隨著革命戰爭的爆發和美國的獨立,本傑明·富蘭克林和托馬斯·潘恩等人寫下的政治著作在文學和政治上都有極大影響,也催生了新國家的獨立意識。寫下了獨立宣言並在後來成為美國總統的托瑪斯·傑弗遜也被認為是美國早期最具天份的作家之一。隨著1812年戰爭和對於獨立文學特色的渴望,更多新的、具有美國特色的作家如愛倫·坡等人逐漸嶄露頭角。奴隸制度的沖突和接踵而來的內戰也對美國文學有深刻影響,到了19世紀末,由於工業化的進展和國土開拓時期的結束,美國文學脫離了原先的邊境文學,馬克·吐溫成為第一個不在東海岸出生的主要作家,開啟美國本土文學之先河。英國作家毛姆認為赫爾曼·梅爾維爾的《白鯨記》是世界十大文學名著之一,地位更在馬克·吐溫等人之上。
進入了20世紀,工業化帶來的社會轉變使美國文學發展的更為多元和復雜。海明威反映了人們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厭惡情緒。1925年費滋傑羅出版《大亨小傳》代表著20年代經濟大恐慌前美國人的迷夢。黑人文學、南部文學、以及現代文學也在同時期興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新的世代、和新的種族、地區、社會特徵都與之前的世代大不相同,大量的移民文學和新興的女性主義文學也成為美國文學的一部分了。

美國也是世界上電視技術發展和普及最早的國家之一。在今天,美國有著數千家電視台,電視是美國人文化和生活的一部分,喜愛看電視也是大多數美國人的少數共同特徵之一。美國民眾透過電視得知國內外的新聞時事,觀看電影、比賽、卡通和肥皂劇。99%的美國家庭至少有一部電視機,絕大多數家庭還擁有兩部。

國名:加拿大(Canada)。
國旗:加拿大國旗為紅白色楓葉旗。紅楓葉代表人民,加素有「楓葉之國」的美譽。兩側的紅色象徵太平洋和大西洋;白色象徵遼闊的國土。
國徽:盾徽。盾面上的四組圖案金獅、紅獅、豎琴和百合花象徵加拿大歷史上與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和法國之間的聯系。王冠象徵英國女王是加拿大的國家元首。綬帶上用拉丁文書「從海洋到海洋」。
面積:9984670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俄羅斯)其中陸地面積9093507平方公里,淡水覆蓋面積891163平方公里。
人口:3175.28萬 (2004年1月)。其中,英裔居民佔42%,法裔佔26.7%,其他歐裔佔13%,土著居民(印第安人、米提人和因紐特人)約佔3%,其餘為亞洲、拉美、非洲裔等。現有華人約109萬人。英語和法語同為官方語言。居民 中信奉天主教的佔43.2%,信奉基督教新教的佔31.8%。
首都:渥太華(Ottawa),地處安大略省。首都地區(包括安大略省的渥太華市、魁北克省的赫爾市和其周圍城鎮)人口113.2萬(2003年),面積4662平方公里。年平均最高氣溫15~26℃(7月),最低氣溫-16~-6℃(1月)。
國家元首: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由女王任命的總督代行職權。總督由總理提名,女王任命,任期5年。現任總督阿德里安娜·克拉克森(Adrienne Clarkson),1999年10月7日就 職。
重要節日:國慶日(加拿大日) 7月1日;國花:楓
地理 位於北美洲北部。東臨大西洋,西瀕太平洋,西北部鄰美國阿拉斯加州,南界美國本土,北靠北冰洋達北極圈。海岸線約長24萬多公里。東部氣溫稍低,南部氣候適中,西部氣候溫和濕潤,北部為寒帶苔原氣候。中西部最高氣溫達40℃以上,北部最低氣溫低至-60℃。
加拿大是世界上海岸線最長的國家。南部與美國接壤,國境線長達8892公里。北部隔海與俄羅斯相望。
由於北部的嚴寒氣候,只有12%的土地適合耕種。因此,加拿大的三千萬人口大多居住在氣候溫和,距離南部邊界幾百公里以內的狹長領土內,尤其是與美國接壤的湖群和聖勞倫斯地區,地勢平坦、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是加拿大人口最稠密、工農業最集中的地區。
加拿大湖泊眾多。如果在夏天飛過曼尼托巴或北安大略,你將看到水面多於陸地,大大小小的湖泊不計其數。據估測,加拿大擁有全世界七分之一的淡水量。除了與美國相連的五大湖,加拿大還有眾多的河流。加拿大是一個雨雪量都非常豐富的國家,林木和農作物都能得到充分的水量,因而生長得茂密繁盛。而變化多端,光彩奪目的雪峰景色,更是舉世聞名。
加拿大的森林覆蓋面積為佔全國總面積的44%,僅次於俄羅斯和巴西,居世界第三位。加拿大有豐富的礦藏,是世界上除美國和俄羅斯以外最大的產礦國之一。
加拿大有五大地理區。分別是東部大西洋區、中部區、草原區、西海岸地區和北部區。東部區以漁業、農業、森林、 采礦業等為主;中部的安大略和魁北克省是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佔加拿大四分之三的製造業都位於這里;草原區包括曼尼托巴、薩斯喀徹溫和阿爾伯達省,這里土地平坦肥沃,能源資源豐富。西海岸區是卑詩省,是著名的山區和森林區,木材、水果、海洋資產等資源豐富;北部區由育空和西北領地組成,盛產石油、天然氣、金、鉛和鋅。
歷史:原為印第安人與因紐特人居住地。16 世紀淪為法、英殖民地,後又被法割讓給英國。1867年,英將加拿大省、新不倫瑞克省和諾瓦斯科舍省合並為一個聯邦,成為英國最早的自治領。此後,其它省也陸續加入聯邦。1926年,英國承認加的「平等地位」,加始獲外交獨立權。1931年,成為英聯邦成員國,其議會也獲得了同英議會平等的立法權,但仍無修憲權。1982年,英國女王簽署《加拿大憲法法案》,加議會獲得立憲、修憲的全部權力。
政治: 1867年建立聯邦以來,基本上由自由黨和進步保守黨輪流執政。1993年,自由黨在第35屆聯邦議會大選中獲勝,克雷蒂安就任總理。1997、2000年大選中,自由黨連續獲勝,克蟬聯執政。2003年11月,保羅·馬丁當選自由黨新領袖,12月,克雷蒂安宣布退休,馬丁繼任總理。馬丁政府上台後將醫療保健、教育創新、加強城市建設、提升加經濟競爭力和國際地位等列為施政重點。2004年3月自由黨政府爆出腐敗丑聞,支持率一度降至10年來最低點。6月,加舉行大選,自由黨再次獲勝,馬丁總理連任。
【魁北克問題】 加是多民族國家,主要居民是英裔和法裔加拿大人,後者主要聚集在魁北克省。該省面積154.2萬平方公里,人口748.7萬(2003年),其中講法語的居民佔82%。上個世紀80年代,魁省執政的魁北克人黨提出魁北克政治上實現獨立、經濟上與加拿大其它地區保持聯系,即「主權-聯系」的主張。1980年,魁省就獨立問題在全省舉行首次公民投票,結果要求獨立的主張遭否決。1993年10月,主張魁北克獨立的魁北克集團成為聯邦議會僅次於執政黨的第二大政黨。1994年9月,魁北克人黨在再次贏得省選後即提出了《魁北克主權法》決議草案。1995年10月魁省就魁獨問題再次舉行公決,結果統一派以微弱多數險勝,加面臨的分裂危機暫告平息。1998年8月,加最高法院作出裁決,宣布魁省無權單方面宣布獨立。2000年,加議會通過關於魁獨公決規則的法案,從法律上為魁獨設置了障礙。2003年4月,魁北克省省議會選舉中,自由黨擊敗魁人黨而成為執政黨,魁獨運動進一步陷入低潮。
【憲法】 加至今沒有一部完整的憲法,主要由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通過的憲法法案構成,其中包括1867年英國議會通過的《不列顛北美法案》。憲法規定,加實行聯邦議會制,尊英王為加國家元首,總督為英女王在加代表,英、法語均為官方語言。憲法宗旨:和平、秩序和良政。
【議會】 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參眾兩院通過的法案由總督簽署後成為法律。總督有權召集和解散議會。參議院共105席,名額按各省人口比例和歷史慣例分配。參議員由聯邦總理提名,總督任命。 1965年 6月2日前任命的為終身制,此後任命的到 75 歲退休。參議長丹尼爾·菲利普·海斯(Daniel Philip Hays),2001年1月就任。眾議院共308席,眾議員由按各省人口比例劃分的聯邦選區直接選舉產生,任期不超過5年。眾議長為自由黨人彼得·米利肯(Peter Milliken)。第38屆聯邦眾議院選舉於2004年6月舉行,議席佔有情況為:自由黨135席,保守黨99席,魁北克集團54席,新民主黨19席,獨立人士1席。新一屆議會將於年內召開,屆時將選舉產生新任眾議長。
【政府】 內閣制。由眾議院中佔多數席位的政黨組閣,其領袖任總理。現內閣由自由黨於2004年7月組成,除總理外,共有副總理1名,部長32名,駐參議院領袖一名,駐眾議院領袖、副領袖各一名,國務部長8名。主要有:總理保羅·馬丁(Paul Martin),副總理兼公共安全和突發事件應對部長安妮·麥克萊倫(Anne McLellan),外交部長皮埃爾·佩蒂格魯(Pierre Stewart Pettigrew),國防部長威廉·格雷厄姆(William Graham),國際貿易部長詹姆斯·斯考特·彼得森(James Scott Peterson)。
行政區劃】 全國分10省3地區。各省設省督、省議長、省長和省內閣。地區也設立相應職位和機構。
【司法機構】 加拿大設聯邦、省和地方(一般指市)三級法院。聯邦法院一般受理財政、海事和有關經濟方面的案件。最高法院由1名大法官和8名陪審法官組成,主要仲裁聯邦和各省上訴的重大政治、法律、有關憲法問題以及重大民事和刑事案件。最高法院的裁決為終審裁決。最高法院的法官均由總理提名,總督任命,75歲退休。首席大法官貝弗利·麥克拉克林女士(Beverley McLachlin)於2000年1月就任。司法部長兼總檢察長歐文·考特勒(Irwin Cotler)於2003年12月就任。各省設有省高等法院和省法院,主要審理刑事案件及其它與該省有關的重要案件,但也有一些省級法院審理民事案件。地方法院一般審理民事案件。
政黨】 (1)自由黨(Liberal Party):現執政黨。1873 年成立。 代表工業壟斷資本集團利益並兼顧中、小企業利益。領袖:保羅·馬丁(Paul Martin)。
(2)加拿大保守黨(Conservative Party of Canada):議會正式反對黨,加右翼政黨。由加拿大改良保守聯盟黨和進步保守黨於2003年12月合並而成,代表銀行保險業、鐵路運輸業、能源工業壟斷資本和大農場主利益。領袖:史蒂芬·哈珀(Stephen Harper)。
(3)魁北克集團(Block Quebecois):1990年成立。該集團代表魁北克人的利益,主張魁北克獨立。領袖:吉利斯·杜塞普(Gilles Duceppe)。
(4)新民主黨(New Democratic Party):1961年由「平民合作聯盟」與「加拿大勞工大會」聯合而成。該黨屬於社會民主黨性質,代表中下勞動階層利益,主張企業公營,標榜社會主義。領袖:傑克·萊頓(Jack Layton)。
其他政黨還有:社會信用黨、加拿大黨、綠黨和加拿大共產黨等。
【重要人物】 阿德里安娜·克拉克森:總督。1939年2月10日生於香港。1942年隨家人移居加拿大。曾在多倫多大學學習,獲英國文學學士和碩士學位、加多所大學榮譽博士學位。1962~1982年在加拿大廣播公司(CBC)工作,擔任記者、播音員、主播、主持人、製作人等職務。1982~1987年任安大略省駐法國、義大利和西班牙商務、文化機構代表。之後曾任加拿大文明博物館董事會主席和維也納世界音樂、舞蹈文化節目視聽協會執行董事會主席。1999年10月7日正式就任加第26任總督。克是加建國以來第一位華裔總督。其丈夫約翰·拉爾森頓·索羅(John Ralston Saul)是一名作家。
米夏埃爾·讓:現年48歲的米夏埃爾·讓於2006年9月27日就任加拿大第27任總督。米夏埃爾將是加拿大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督,也是最年輕的總督之一。
斯蒂芬·哈珀:2006年1月23日的聯邦大選中,保守黨贏得議會下院308個席位中的124席,史蒂芬·哈珀受邀組閣,成立新一屆聯邦政府。
史蒂芬·哈珀出生於一個中產家庭,三個兄弟中排行老大,他童年時成長於多倫多,少年時入讀當地的「Richview Collegiate Institute」,哈珀自小就成績優異,1978年(即哈珀畢業之年),是全校的頂尖學生;後來他入讀卡爾加里大學,取得經濟學碩士的學位。哈珀和大學有頗強的關系:他是一個繁忙的講師,他日後的政治顧問湯·法蘭根,亦是這間大學的教授。哈珀與太太羅連·哈珀於1991年完婚,並且育有兩名孩子:本雅明(1996年出生)及蕾切爾(1999年出生)。
哈珀最初接觸政治是在自己的童年,當時他加入了學校的「加拿大青年自由黨」;然而,因為皮埃爾·特魯多自由黨政府的國家能源政策(簡稱:NEP 政策)損害了阿爾伯達省的工業情況,所以他轉變了自己的政治立場。在1985年,他成為了保守進步黨議員占斯·哈基斯的首要助手,還成為了一些議院委員會成員,不過,哈珀與馬丁·布賴恩·馬爾羅尼政府及保守進步黨鬧得頗不愉快。最終哈珀於1986年離開保守進步黨。
後來哈珀被大學教授湯·法蘭根推薦給柏雷斯頓·萬寧(改革黨黨魁及創建者),哈珀被他深刻的記著,還被邀請入黨。在哈珀28歲之年,他在改革黨建黨會議上發表了一個頗重要的講話,這還鑄造了改革黨日後國會選舉(1988年)的競選口號「The West Wants In !」。
那年的國會大選上,哈珀競選一卡爾加里下議院的席位,不過大敗給他昔日的「老闆」占斯·哈基斯。1989年至1993年,他被改革黨議員德波拉·格雷委任為她的行政助理、首席顧問及演講作家。1993年國會大選上,哈珀改善了自己的政績,打敗了占斯·哈基斯,成功取得西卡爾加里的席位。在國會,哈珀被認定是一位右翼的議員,但也持中庸的社會價值立場。
經濟:加是西方七大工業國家之一。製造業和高科技產業較發達,資源工業、初級製造業和農業亦是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加以貿易立國,對外資、外貿依賴很大,經濟上受美國影響較深。2003年,受瘋牛病、非典型性肺炎和美元貶值等因素影響,加經濟全年增長率僅為1.7%。通貨膨脹和利率保持低位。財政收支已連續7年取得盈餘。高債務、高失業率仍是制約加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

G. 求阿空加瓜山介紹

世界上最高的死火山--阿空加瓜山

世界最高的死火山是阿空加瓜山,位於阿根廷境內,海拔6959米,公認為西半球最高峰。山峰座落在安第斯山脈北部,峰項在阿根廷西北部門多薩省境,但其西翼延伸到了智利聖地亞哥以北海岸低地。

阿空加瓜山
Cerro Aconcagua

南美洲安第斯山脈第二高峰。地處阿根廷門多薩省西北端,臨近智利邊界,南緯32°39′,西經70°。海拔6960米。由第三紀沉積岩層褶皺抬升而成,同時伴隨著岩漿侵入和火山作用。峰頂較為平坦,堆積安山岩層。東、南側雪線高4500米,冰雪厚達90米左右,發育有現代冰川,其中菲茨傑拉德冰川長達11.2千米,終止於奧爾科內斯河,然後瀉入門多薩河。山頂西側因降水較少,沒有終年積雪。山麓多溫泉,附近著名的自然奇觀印加橋為療養和旅遊勝地。起自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鐵路,穿越附近的烏斯帕亞塔山口,抵達智利首都聖地亞哥。1897年首次被登上。

H. 紅星、北冰洋、義利也將集體完成「借殼」上市,為何要選擇科技公司借殼

因為科技公司在未來的發展潛力是非常巨大的,而且藉助科技公司上市能夠獲得一個非常好的前途,並且在未來將會迎來一個股市的巨大上漲。在目前的世界當中,只有科技才能夠帶來一個持續不斷的增長,只有科技才能夠獲得未來機會的煤票,才能夠對一家公司起著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這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科技企業對未來發展的重要性,而且在以後的發展當中,我們國家必須要重視科技的發展,才能夠獲得一個更長遠的進一步。

我認為在以後藉助科技公司上市還會有很多的案例,科技永遠是我們國家發展的動力,現如今美好的生活其實都是由科技帶來的,所以科技將會成為未來增長的動力。

I. 目前地球面臨著怎樣的威脅

英國宇宙學家馬丁· 里在他即將出版的新書《最後的世紀》中預言,地球在未來200年內將面臨十大迫在眉睫的災難,人類能夠倖免的機會只有50%。

一、粒子實驗可以吞噬地球

粒子實驗 科學家通過粒子加速器使粒子達到光速後,互相進行碰撞,來研究微觀世界的能量定律。由於被研究的物質是如此之小,人類也許從不擔心粒子會對人類形成什麼威脅。但是最近,一些嚴肅的科學報告指出,在美國長島的粒子加速器實驗或相對論重離子碰撞實驗,可能會產生一個微型黑洞,它將慢慢吞噬地球上的一切物質,包括地球。

二、機器人接管世界

經常有報道稱,計算機的速度又達到了每秒多少億次,一些科學報告甚至認為,到20 30年,計算機或機器人將擁有和人類大腦一樣的儲存容量和處理速度,甚至能完全代替人類思考。科學家甚至預言,即使是無意識狀態下的機器人,同樣也能對人類構成威脅。

三、納米機器人

科學家希望通過納米技術的研究,在短期內製造出尺寸更小、速度更快的電腦晶片,而長期的目標則是製造微型機器人,或稱之為納米機器人。它們可以被注射進人的體內,毀滅癌細胞和修補被損壞的人體組織,同樣,納米機器人還能夠通過處理各種化學物品製造出有用的科學原料。然而,據一份科學報告稱,納米機器人能自我復制,將它們穿過的每一樣物質的結構都復製成它們自己,而人類無法阻止這種過程發生。

四、生化武器的危害離人類並不遙遠

在20世紀60年代,隨著抗生素和抗濾過性病原體的發明,人類充滿信心地認為我們已經永遠征服了各種傳染疾病,所有病毒都可以被抗生素殺死。不幸的是,更多的病毒開始轉變它們的基因以抵抗抗生素的作用。到現在為止,讓醫學家們束手無策的病毒不減反多。

基因工程走得更遠,人類已經可以通過修補DNA改變生物體,用高科技改變一些動物或植物的遺傳基因,人造染色體不久也將被用於醫學和農業科學上。然而,這些善意的基因技術或許也將帶來一場意想不到的災難。人類也許認為自己操作的是一種友好的生物基因,然而它們可能會以某種科學家意想不到的方法毀滅莊稼、毀滅動物甚至人類。

生化武器病毒對人類來說是最大的威脅之一,以前它很難被製造,然而目前網際網路上的一些生化病毒製造信息卻使其變得十分容易。

五、超級火山爆發

地球上曾遭遇過至少六次毀滅性的火山爆發,相對於這些超級火山的爆發,義大利埃特納火山只是一個小兒科。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地球物理學教授比爾·麥格在他的著作《走向世界盡頭》一書中認為,下一場超級火山爆發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六、地震引發世界經濟危機

人類無法預知地球是否還會再發生一次類似1923年那樣的東京大地震。在那場地震中,20萬人死亡,經濟損失達500億美元。科學家估算,如果人類再遭受一次類似1923年的東京大地震,世界股票市場將如自由跳水,歐洲和美國經濟將徹底崩潰。

大地震甚至可以改變地球轉速

七、小行星撞毀地球概率大過彩票中大獎

在地球過去的歷史上,曾經多次被來自外太空的小行星或慧星撞擊過,但這些天外來客由於體積較小,對地球構不成巨大的傷害。然而,科學家認為,一顆直徑超過150英尺的小行星撞向地球,就將成為一場人類的災難。如果一顆這樣大的小行星擊中倫敦,將能使整個歐洲毀滅。科學家通過測算,認為一顆直徑1公里大小的小行星每隔10萬年就會撞擊地球一次,這種尺寸的天外物體將會引起全球性的生態災難。而一顆直徑1 0公里大小的天外物體將會夷平地球,使地球重現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的災難。據英國索爾福德大學的杜肯·斯蒂爾教授的研究,大約有1500顆直徑1公里大小的小行星已經或正在掠過地球的軌道。

八、熱死 地球溫室效應日益明顯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內,地球溫度上升了0.6攝氏度,這直接導致了地球上由風暴、洪水、乾旱等引起的各種天災成倍增加。據統計,2000年發生的地球天災數是199 6年的兩倍,科學家預測,在21世紀,這些災難數將以6倍的比率增加。最新科學研究結果證明,今年夏季,北冰洋冰塊正在大量融化,這些都將加速地球氣候變暖,使未來的人類在溫室效應的熱浪中"漸漸死亡".

九、戰爭和核武器

自人類發明核武器以來,在核威攝的保護傘下,人類戰爭非但沒有減少,反而似乎增加了。自1950年以來,地球上發生過20次滅絕人性的大屠殺,超過100萬人死亡。事實上,隨著美蘇冷戰的結束,人類面臨的核威脅變得更加嚴重。據數據統計,目前全世界有31000多枚核武器,只要千分之一被人濫用,就足以導致人類末日提早來臨。恐怖的核戰

十、不可抗力

除了以上九種人類可能面臨的威脅外,科學家將最後一種威脅歸之於大自然的不可抗力。宇宙中存在很多未解之謎,而每一種神秘的力量都足以對人類未來命運產生至關緊要的影響。有科學家認為,宇宙中哪怕數百萬光年以外的一顆超新星爆炸,都將潛在影響地球在太空中的命運。

J. 地球會走向毀滅嗎

會,這是遲早的事。從水的角度說,日本有個理論,10億年後地球的水會全部流入地幔。約50億年後i,太陽的氫耗盡,急劇膨脹,形成紅巨星,將地球吞沒,此時地球真正滅亡,除非人類用動力系統把它推到別的地方去。 球目前的壽命是46億歲,至於未來地球能存在多久,這還是一個未知數。以下是參考資料。 地球的壽命有多長? 據推測,地球已存活了46億年.但它到底能活多久呢? 科學家們認為,若任憑地球自由自在地運轉,恐怕它會永遠存在下去,但要是有別的外來因素干擾它,地球就可能有壽終正寢之時。 外來因素首先是太陽,因為它是離地球最近的、能夠在右地球命運的星球.也就是說,地球上一切能源、動力都來自太陽,太陽一旦有三長兩短,勢必殃及地球。本世紀30年代以前,人們一直以為太陽總有一天會燃盡煉絕,由白轉橙再變紅,最後變成一顆萬籟俱寂的黑暗星體,了卻其燦爛輝煌的一生。到了本世紀30年代,當物理學家了解到了太陽發光發熱的奧秘後,情形就大不相同了。原來,太陽的能量來自於它的熱核反應,太陽的一生將度過引力收縮階段、主序星階段、紅巨星階段以及緻密星階段。其中主序星階段是太陽的穩定時期。這一階段將持續100億年。目前太陽只度過一半時間,正處於中年時期。一旦太陽到了紅巨星階段,那麼地球的末日也就來臨了。當然,這是幾十億年以後的事。 除了太陽對地球的干擾之外,還有沒有其他因素呢?有的科學家認為,太陽可能有一個兄弟-一太陽的伴星,這顆伴星日夜不停地繞日運行,每隔2600萬年,就會轉到離太陽最近的地方來"興風作浪",它的強大引力將引起眾多慧星的大擾動,有10億顆慧星將在太陽系內因橫沖直撞,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將成為這些慧星的"靶子"。如果與地球相撞的慧星的質量足夠大,那後果就不堪設想:輕者生物滅絕,生態劇變;重者山崩地裂,地球"粉身碎骨"。然而,這顆可能會給地球帶來不測的太陽伴星並沒有被人們發現,不過許多科學家是相信它的存在的. 不過世事難料,隨時一顆彗星甚至一小顆行星都可能使地球滅亡,所以還是珍惜生活吧。

閱讀全文

與北冰洋股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博瑞創業投資有限公司 瀏覽:946
買基金什麼時候上車 瀏覽:481
匯添富外延基金到底怎麼了 瀏覽:811
融資建造類型 瀏覽:160
壽險理財規劃師有用嗎 瀏覽:605
保壘理財 瀏覽:759
ec融資 瀏覽:720
花生理財預警 瀏覽:932
富養女兒理財 瀏覽:414
企業融資投資分析報告 瀏覽:116
興業期貨廈門 瀏覽:176
華夏策略回報基金凈值 瀏覽:332
錦江融資租賃 瀏覽:709
蘇州科達股票代碼 瀏覽:318
股票圖標大全 瀏覽:449
小川科技融資 瀏覽:823
國投融資渠道 瀏覽:153
星河控股股票 瀏覽:256
山東黃金電氣 瀏覽:764
網上貸款哪些平台是坑人的 瀏覽: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