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都說「上市圈錢」,請教什麼意思,為什麼這樣講
上市本是因為企業缺資金,融資用於企業發展。
但是不少企業上市都是為了大小股東套現,中飽私囊,並且經常是不合理的高價發行,所以被戲稱「上市圈錢」。
股價無論來怎樣暴跌,自都無法傷害到公司的經營主體,但是,股價暴漲卻能夠為公司帶來巨大的利益,那就是增發與配股。
股票首次發行時,發行價通常都是很低的,而股票的面值是1元,所以只要發行價高於1元,公司就能立即獲利大量的現金。
增發或配股的價格是根據市價確定的,之所以人們喜歡稱上市公司的融資是圈錢行為,就是因為上市公司為了自身的利益,拚命的高價發行、高價增發或配股。高價發行,投資者可以不買,但高價增發或配股,持有公司股票的投資者卻根本無法阻止這種強行的再圈錢。
『叄』 公司上市圈錢為什麼股民還是要買
請不要將媒體使用的「圈錢」字眼真的理解成上市公司在搶錢,這只是股權融資其中的一種:
首先,股市裡面全是傻子,又全都不是傻子,是傻子是因為大多數人投資比較盲目,不是傻子是因為他們的投資都是沖利益去的。上市公司是否圈錢暫且不提,股民要買,一定是因為有利可圖,別無他因。公司上市,也就是IPO過程,是一個公司的股票從不具備流動性,變為極具有流動性,因此增值顯著。一從常理而言:一個公司通過IPO獲得了一筆資金,錢本身其實不能生錢,必須將錢這種資產變化為生產類資產才能生錢,這是個基本理論,那麼公司獲得資金後,將資金變成生產性資產,生產性資產就會生錢,公司就有利潤,股民就會獲得分紅,那麼股票就應該升值;二從實質而言:各國IPO市場在發行之初,都會略低於預估價格,以便股票上市之後會形成上市即紅的走勢。另外加之我國審核體制需求大而閘口小,新股需求大於供給,所以更給首日開盤價格提供了上漲動力。最後我國審核理念是用多少錢募集多少錢,最好不要超額,那麼就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價格管制,如果供需平衡高於管制線(事實情況確實高於,否則不會超募),那麼開盤上漲空間就會被擴大。綜上,股民買打新股是有利可圖的,因此公司上市是否圈錢,股民也要削尖了腦袋去打新股。
其次,為什麼說公司上市是「圈錢」?主要原因是因為公司上市拿的錢太多,我覺得在我們國家是存在這么一撥人的,他們看不得別人賺錢多,公司上市,原股東、發行人都會獲得數額極高的資金和收益,前述這撥人就會產生一個「憑什麼這么多錢被你丫就這么拿走」的心態,他們不會去考慮上市公司應不應該拿,只考慮因為什麼也不可能一次拿這么多。公司的股票只是將公司的決策權和收益權從一個蛋糕上切割出更多塊,賣出獲得資金,這撥人認為公司沒有為這塊蛋糕付出成本。之後大家可以看到,公司上市後肆意揮霍、侵佔、濫用、過度投資,甚至貪污募集資金的情況,所以才有了「圈」這個字眼,就是明指上市公司在搶錢。
最後,我們總結一下上面的情況,公司上市賺了很多募集資金,股東的股票因為獲得流動性而賺錢,股民因為打新獲得了收益,看起來這是一個共贏的事,參與者都在賺錢(我們暫且不討論零和博弈誰在虧錢)。如果大家都在賺錢,有投資意向,又能夠承擔一定風險的股民,當然趨之若鶩了,誰會管別人賺了多少,自己先賺點再說,等賺完之後發現別人賺的更多,多少吐槽幾句:「圈錢」!有一部分沒賺到錢的……請參看本回復「首先」內容中的第一句!
『肆』 為什麼說股市是圈錢的地方
一股上市公司本身價值假如說吸有三千萬, 但是, 通過發行股票, 讓其公司股票總版值達到了7000萬權, 那麼這多出來的4000萬, 就是從股民身上搜颳去的, 這就叫著圈錢, 基本上每個上市公司都是這樣, 所以股市就是個圈錢的地方. 有些無良的公司圈了錢就跑路了, 那麼二級市場的股民就慘了, 血本無歸. 一股上市公司自己肯定要有自己的股份, 占股一般要在50%以上, 否則公司就有可能成為別人的了. 上司公司基本上有流通股和非流通股, 流通股可在二級市場上買得到的, 非流通股是買不到的. 但是有時, 非流通股就在一定期限後, 就允許上市交易, 一般握有非流通股的是公司的高管, 一旦到了可交易日, 他們就很可能套現走人, 因為他們的成本很低很低的.
『伍』 炒股票賺錢的原理
股票就是幫助企業籌錢的的一種方法。最終的目的就是集資。幫助企業發展。內但錢想要更容容易的湊到。就開了一個證券交易所。就是二級市場。咱們所進行交易的地方。入門門檻低。這樣買賣股票也更容易。
買股票就等於買入企業的一部分。企業經營的好壞直接關繫到你的投資成敗。
想要賺錢。一個就是挑選好企業進行長期的價值投資。享受企業的發展成長。所帶來的分紅。如果企業發展壯大了。內在價值(含金量)就會提高。股價自然就會高。例如萬科。茅台。白葯。你可以去看看這些年增長了多少倍。
再有就是低買高賣。進行差價博弈。這很難掌握。因為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是低。什麼時候是高。踏空被套是常事。不敢確定的時候太多了。
去菜市場買菜你可以知道蘿卜。白菜 就這個價格也差不多少。但股票這東西究竟值多少。企業究竟能發展的什麼樣。。沒人能計算出來。咱也看不著。
絕大多數決定是靠經驗。是靠猜的。自然就有賭的成分。股票市場就是有了太多的不確定。常會大起大落。才會讓投機者神魂顛倒。趨之若鶩。
『陸』 上市公司是如何圈錢的,如何認清中國股市真面目。
選股第一要選對公司
選對公司第一要選一個好老闆(好公司並不等於好老闆)
對於一個好的老闆是要講誠信的。
一個好的老闆看重的是企業的發展,不是利慾熏心的去圈股民的錢,既然這樣你還要研究上市公司如何圈你錢干什麼
『柒』 上市公司是怎樣從股市圈錢的
市場結構為上市公司過度「圈錢」提供了方便
股票市場結構本身決定了上市公司在股票市場群體中處於強勢群體的角色,這就為上市公司過度「圈錢」行為提供了有利條件。雖然融資者解決資金需求的渠道很多,如銀行借款或債權融資等,但股票融資的非償還性及低成本性使其具有了無比巨大的優越性,融資者首選的方案自然是股票融資;當然融資者通過股票融資時必須要將自己企業的發展前景(具體來看就是融資將要投入的所謂項目)描繪得很好,這樣才能吸引投資者心甘情願地將自己口袋的鈔票拿出來,相反投資者在利益預期的促動下,雖然可以通過不同方式了解融資者的真實面貌,但由於信息不對稱及精力、識知等條件限制永遠不可能對融資者情況全部摸清。從這個角度看,股票市場結構本身就決定了融資者群體即上市公司與投資者群體之間是一種不平等的關系。換言之融資者群體在股票市場中是處於優越地位的強勢群體地位,而投資者群體無疑是弱勢群體。用當代美國社會學科爾曼的話來說就是融資者結構群體與投資者結構群體是兩個不同層次的「結構分布」。上市公司作假造假是證券市場上一個普遍存在的難以根治的頑症,被發現的表現為再融資失敗,而未被發現或未引起市場公憤的可能就太多了。
由此可見,在股票市場上融資者群體和投資者群體「結構分布」本身就不平等關系,賦予給上市公司的優越地位,為其能夠在市場上過度「圈錢」提供了方便。
我國上市公司產生的特殊背景為過度「圈錢」提供了土壤
我國股票市場的產生是改革開放後管理層採取漸進式市場經濟模式為導向的大背景下產生的,其產生的基礎存在著制度性的先天缺陷。對於這一點理論界、學術界早已經進行了闡述,筆者這里主要從社會背景去揭示這個問題。
過度「圈錢」行為實際上是舊體制下國有企業「投資飢渴症」行為的延續。計劃經濟體制導致的軟預算約束形成的企業「投資飢渴症」是不爭的事實。我國上市公司大多數是從國有企業改制而來,軟預算約束在沒有得到徹底改進的情況下,過度「圈錢」行為也就難免,而且關鍵是在我國傳統的官本位及地方政府保護主義的影響下,企業原有的「投資飢渴症」意識並沒有因為增加幾個社會股東而削弱。今年股票發行方式由計劃審批制向核准制轉變,最近又公布了上市公司募集資金使用規定等措施,這些都是有利於遏制上市公司「圈錢」飢渴症行為的。
我國社會全面轉型的大背景為一些上市公司過度「圈錢」提供了借口。我國目前正處在加速實現現代化和社會全面轉型時期,企業要做大、做強既是管理層的要求,也是上市公司夢寐以求的,因此上市公司對資金需求也特別大。應當說在這個過程中也有以海爾為首的一些傑出的上市公司通過股票市場「圈錢」已經取得了做大、做強的目的,雖然這種企業寥寥無幾,大多數企業只知道「圈錢」,但從這個角度看,上市公司「圈錢」行為本身並不是壞事。問題是「圈錢」後不幹正事,或者說「圈錢」後將資金存入銀行吃利息或用來搞所謂的「資本運作」(至於以此搞腐敗也並不少見),即上市公司沒有把圈得資金投入到實質經濟中,這種行為無論是首發上市公司還是再次融資的上市公司都可以稱為過度「圈錢」行為。這也許是衡量上市公司「圈錢」行為是否為過度的一個標准。相當多的上市公司首發圈錢後沒有投入實質經濟項目中,使募集資金閑置多年應當引起管理層的高度重視,因為這是導致我國股票市場效率底下的一個重要原因,自然更是寶貴資源的白白浪費。
國內市場良好的二級市場背景也為上市公司過度「圈錢」奠定了較好的市場氛圍。上市公司「圈錢」如果沒有良好的二級市場市場背景也是不可能的。
由於我國股票市場的不成熟,人們對股票市場的認識也不象西方成熟市場那麼 「理性」,投資者介入市場基本以短差運作為主,他們並不十分關心上市公司每年的現金分紅,這也給上市公司只講索取、不講回報的過度融資「圈錢」營造了較好的市場氛圍。這里我們還是以較為關心股東利益、市場口碑較好的飛樂音響作為例子來分析。如果我們剔除市場主力運作等其它非公司因素,該公司上市10多年來非常慷慨地大比例轉送股本,也正是符合了二級市場運作的口味,因為市場需要這樣的分配方案,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如果飛樂音響這10多年來均以現金分紅,目前其股價復權還能是1150元以上嗎?!而且如果上市公司採取大比例現金分紅方案,往往被市場人士戴上「資本運作意識」不強的帽子(這些股票在市場上一般被喻為「 瘟股」),另外值得關注的是近期海外上市的國內上市公司也紛紛到國內市場「圈錢」也不無國內二級市場高亢的情形有關(可以想像中國石化、華能電力在香港二級市場分別僅僅值1個、4個多港幣,而國內首次發行價則分別為4.22元和7.95元,傻瓜都會願意到國內融資)。因此對我國上市公司過度「圈錢」行為,我們不能僅僅關註上市公司,還要考慮投資者結構。換句話說,求富心切的二級市場氛圍助長了上市公司過度「圈錢」行為產生。
法規不健全
目前我國股票市場相關制度或規則不健全也為上市公司過度「圈錢」鑽到了空子。以上我們已經提到過我國股票市場產生的特殊歷史背景。這個背景實際上也就決定了我國股票市場制度及規則本身只能通過逐步發現問題來解決問題。目前不少市場人士認為我國股票市場產生的一系列問題在於制度不全或者監管不嚴,譬如《公司法》、《證券法》等法律法規中部分內容雖然早已經跟不上形勢的發展,但修改速度太緩慢。應當說這些說法不無道理,然而從社會歷史角度看目前我國股票市場法律法規這種現狀也不應大驚小怪。要知道西方發達股票市場制度和規則目前來看是比較健全的,然而是經過多少年才努力才完善起來的。
值得關注的是,由於發展我國股票市場的一個重要動因是為了國有企業改制(變形後有的就成了解困項目),所以制度與規則偏向融資者也是順理成章的(這里產權經濟學分析得是非常透的)。我國上市公司「一年盈、二年貧、三年虧」短期運作行為是司空見慣的,原因自然很多,但也確與一些企業借國有企業改制為借口而從市場上大撈一把的情形有關。一些企業集團通過下屬公司上市後圈錢將上市公司作為「提款機」最令市場深惡痛絕。一些上市公司「圈錢」後大變臉,更能揭示這里的奧秘。1993年上市的一家江蘇上市公司後上市後在97年前雖然給投資者也灑過一些香水,但在1998年借國企解困三年攻堅戰以紡織業為突破口前提下不知如何搞到了增發的額度,增發後便出現虧損,原因很簡單,因為增發所募集的巨額資金被其大股東挪走不知干什麼去了。
『捌』 為什麼說股票上市就是圈錢
上市圈錢,實際上這涉及到上市機制的問題。如果A公司上市,發行一億股,而A公司本身資產為一億,那麼每股發行價應該為1元。但是實際上,發行價往往高於1元,暫定為2元。那麼公司通過上市,就把本來一億的資本變成了兩億。多出來的那一億,就是股票投資者在一級市場上給公司注入的資金。這就是上市圈錢。即通過發行股票,取得額外的營業資金。
『玖』 莊家是如何利用股票圈錢的
市場上根本沒有什麼莊家操作,只是一些機構或大戶有看多或看空的不同博奕,作為小投資者即散戶,我們只要多研究自己所投資公司的基本面及該公司的盈利能力,當然不是一時三刻可以對一家公司非常了解,要不斷對跟蹤和分析對該公司進步前景變判斷變好還是變壞,在股市不是你我或機構在競賽,是自己跟自己內心比,是自己跟自己的遠見比,在股市下跌過程中我們應該更冷靜地思考,當該公司股價跌出你認為的價值,要果斷地買入,並以長線持有為目的,不建議散戶做波段,如果可以做波段操作成功的話,就算你現在有一萬元成本,一年做100次短線,每次收益5%,不斷累加不出一年你就可以變成超過千萬富翁啦,市場上真是有這種人嘛?
所以我們要思考,要有耐心,堅信價值長線投資的人將會走得最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