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行情走勢怎麼判斷?炒外匯時,很多的炒匯者都不知道如何判斷行情走勢,這也是很多的投資者面臨的一個重要的問題。
炒匯的難點,一是分辨行情是多頭,空頭或盤整形態,二是克服逆市操作的人性弱點,為此既要不斷積累經驗增加認知,又要對基本面技術面勤加研判,舍此並無捷徑可走。
讓趨勢做你的朋友在浮動匯率制度下,任何一種外匯的行情只有三種,即上升行情、下降行情及盤整行情。在外匯市場中,盤整行情約占每年交易日的70%-80%,其餘的20%-30%才屬多頭或空頭行情。有盤整行情中,投資人要先分辨出盤整的區間,再於區間的上檔賣出,下檔買進,即所謂的低買高賣,才能獲取利潤,而且風險也不致於過大,投資人若能理性執行停損策略,甚至可增加投資金額,以獲取更大的利潤。
但是市場上多數人仍然想適時掌握20%-30%的多頭或空頭行情,順勢操作。主要原因在於順勢操作的利潤非常可觀,而且停損出局的次數又較低、因此附加成本大為降低。更何況順勢操作者只是實行家而非發明家,只需依照既存的市場趨勢進行買賣即可,是屬於「知行皆易」的類型,所以市場人士認為「趨勢是你的朋友」(Trendisyourfriend)。但是在實際交易中存在著兩個問題:一是如何分辨行情是多頭、空頭或盤整型態;一是「逆勢操作」是極難克服的人性弱點。對於人性弱點的克服,通常可經由經驗累積、蒙受虧損而增加認知等方式來達成;至於如何分辨行情是多頭、空頭或是盤整型態,則必須由基本面及技術面切入判定。投資人在外匯市場的操作,不論是買方或是賣方,基本前提應先對投資標的物未來的價格有所預測,再根據其預測決定投資策略及操作方向。例如當投資人看好美元對日元時,表示投資人認為美元將走多頭市場的格局,而日元相對走空頭格局,所以應買入美元,賣出日元,亦即站在美元的多方日元的空方。若這項預測正確,則投資人將可獲利。
掌握數據分析基本面基本面分析者認為貨幣的強弱反映該國經濟狀況的好壞,其強弱雖可能受其他非經濟因素的干擾而有暫時的波動,或產生與經濟體質相反的走勢,但就長期而言,其價位終將回歸到與經濟狀況相稱的地步。至於-國經濟狀況的好壞應如何衡量,則又得採取相對比較的方式。例如美國1996年度的經濟增長率估計可達3%,就基本面分析者眼中而言,這一數據並不能判斷美元應該走強或走弱,必須將之與前-年度的經濟增長率做比較,並與德國、日本等主要國家的經濟增長率相比較。如果前一年度美國的經濟增長率為2%,而1996年度德國、日本的經濟增長率約在1.5%的水準,則這個3%的數據提供給基本面分析者的想法是:美國的經濟日漸好轉,其經濟增長狀況較德、日兩國為佳,美元對馬克或日元應相對走強,以反映其經濟實力。基本面分析者即據此作為外匯買賣決策的指標,買入美元,賣出日元、馬克。
反映一個經濟狀況的數據,即一般所稱的經濟指標,除了經濟增長率外,林林總總,包括甚多,像貿易赤字、預算赤字、貨幣供給量、消費者物價指數(零售物價指數)、生產者物價指數(躉售物價指數)、失業率、房屋開工率、領先指標等。作為基本面分析者投注的焦點,各數據會由政府相關部門定期公布,這類型的投資人皆會收集分析各數據,進一步分析比較,作為判定各傾向未來走勢的根據。
這類的分析預測是否正確?成效如何?可以看看國際投資者,他們廣設經濟研究部門,負責分析各主要國家的經濟狀況。而在美國等政府機構發表重要經濟指標前,市場上的投資人會先結清外匯部位或降低外匯部位,外匯市場呈現如臨大敵的氣氛,銀行交易員則徹夜守候。從經濟指標發表後的眾生相,可知基本面分析在外匯市場確確實實具備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而經濟指標發表後,貨幣走勢受其影響,強者可能更強,也可能轉弱;弱者可能更弱,抑或轉強,在顯示「經濟指標為市場驅動者」(Marketmover)的真實寫照,如此具有影響力的因素,參與外匯投資者如何能漠視它?所以不論基本分析預測貨幣市場未來走勢的正確性如何,長久以來,基本面分析確已成為市場參與者投資決策的圭臬。
基本分析適合預測中長期走勢以基本面分析來預測貨幣中長期走勢,如未來6個月、1年或2年尚稱適當,可是自金本位製取消,國際通行浮動匯率制度後,基本面以外的因素也或多或少會影響貨幣價格。例如外匯市場規模日益擴大,參與外匯投資的人日益增加,國際外匯市場每日成交量已由年的8000億美元,增至1995、,1996年的1兆2000億美元,其中80%、約1兆美元的成交量屬於投機性交易。投機客每分每秒都在國際市場買進賣出,大筆金額的買賣,也會影響外匯行情。
而整個國際社會日益開放,宛如一個地球村,國際資金進出各國的自由度日益提高。國際支付系統如美國的CHIPS、英國的CHAPS系統,都使得資金的移轉速度加快,甚至可在瞬間完成。國際資金宛如長了翅膀,熱錢應運而生,非但影響各國的貨幣政策,更常扭曲基本面應反映的貨幣合理價位,造成基本面分析的短暫失靈,所以外匯投資者已逐漸修正基本面的運用,除了以它作為中長期走勢預測的工具外,也搭配技術面分析的資料,據以做成投資決策。
基本面分析外匯走勢由來已久,教科書中所提到的「購買力平價說」,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購買力平價說基本理論認為各國貨幣的價格關系與各國用等量貨幣購買某一物品的數量多寡有直接的關系。例如購買一個雞蛋,在美國、日本、德國各需花費美元1元,日幣100元,馬克1.5元,即可推論出1美元、100日元及1.5馬克具有相同的購買力,因此其間貨幣價格應為1美元等於100日元等於1.5馬克。但若將這種理論與現行外匯價格比較,會發現某一貨幣被高估或低估了。另外。商品選樣的不同,計算出來的貨幣購買力也有差異,幣值是否被高、低估,以及高估低估的比率也會有差別。例如以美國美林證券公司經濟研究部門提供的資料來看,在1996年4月與美元的購買力相較,被高估的貨幣有日元、馬克、瑞士法郎、紐西蘭幣,高估幅度分別為35%、20%、10%及9%;被低估的貨幣有英鎊、加拿大幣、法國法郎、澳幣,低估幅度分別為20%、16%、8%及現今的外匯市場脫離固定匯率時代已久,所以大至各種政治、經濟消息,小至謠言、傳聞皆足以震撼市場。單以購買力平價說來推斷貨幣應有的價位顯然過於單純,投資者只可將這種理論推演出的貨幣價位當作參考。
Ⅱ 判斷外匯走勢反轉形態有哪些明顯特徵
大多數情況下,當一個價格走勢處於反轉過程中,圖表上都會呈現出一個典型的"區域版"或"形態",這種權形態被稱為反轉形態。以下是個人在IFX外匯平台交易多年的一點小總結,僅供樓主參考:
反轉形態包括:頭肩頂(底)、三重頂(底)、雙重頂(底)、V形頂(底)、圓形、三角形(包括擴散三角形)、菱形、楔形、矩形。整理形態包括:三角形(對稱三角形、上升三角形、下降三角形)、菱形、旗形(包括尖旗形)、楔形、矩形。
Ⅲ 外匯走勢中的tweeks 是什麼意思 干擾 還是反轉嗎
應該是"干擾"的意思,反轉是 Reversal
Ⅳ 炒外匯時交易方向做反了怎麼辦
1.止損。堅持自己設置好的止損。外匯交易中止損的重要性想必我們不用過多介紹。止損有幾種常見的基本方法:固定點數止損,按照支撐阻力位來止損,按照資金回撤幅度止損。
2.鎖倉。先說說外匯交易為何鎖倉。一般是三種可能。一種可能是,判斷行情和持單方向相反;
第二,是感覺浮虧太大了;
第三,是大行情中的小行情,比如一波的大上漲之後的小回調,這時,雖然持倉是多單,但是也下一點空單進去,賺一些小點數。3.硬扛。數據顯示,75%的被套,會在一周內自動解開。40%的被套,會在兩天內自動解開。如果經常止損,位置不正確,止損帶來的連續虧損也會是一個問題。所以,其實死扛硬扛也是一種選擇,很多的爆倉,就因為死扛導致的,而有些交易者之所以能夠解套,也是因為死扛。外匯交易中硬扛最重要的是要管理好倉位。這一點上,我們要向大家做一個強調。處理不好倉位管理,倉位大了,就不要去硬扛。切記!
3.離價值太遠。買錯的時候,止損平倉後,先不要急於交易,觀察,確認趨勢,再下手。就是說很重要一條不要頻繁交易,其實外匯一天就兩個時間段,下午兩點以後和晚上九點後,因為歐洲市場和美國那個時間開市,波動大,這兩個時間段做就行,其他時間可以休息。炒外匯幾乎不大可能可以一直做對方向,但外匯交易方向總是出錯的根本原因是缺乏一套交易系統:開倉的理由、平倉的條件、資金管理,外匯投資者復盤去看做反的時候的走勢並加以總結。
Ⅳ 在外匯交易中為什麼亞盤時間的走勢大多數和歐盤的向反
你說的這個情況是不存在的,外匯市場是有一定的延續性的,不過通常來看歐盤相比於亞盤要活躍很多,通常很多大行情都是發生在歐盤和美盤開盤的時候
Ⅵ 經濟問題的說外匯和黃金的交易有什麼關系,他們的走勢是一樣的嗎,還是有什麼區別呢
這個問題很廣,首先要知道美元指數和外匯的關系,然後才能說外匯和黃金與美專元的關屬系
美元指數是很多個貨幣按一定比例配置的,所以很多時候外匯中非美貨幣和美元指數走勢相反背離,而黃金是獨立的貨幣體系,和美元的關系,黃金是依美元來結算,黃金還獨有的投資,規避風險特性,所以黃金的走勢一般不受到美元以及外匯走勢的影響 從走勢中講
在經濟中說,外匯中各個貨幣體系,是各個國家經濟總體的一種表現,如果經濟好,那麼反映在走勢圖中就會比較強勢,相反經濟比較弱,反映在走勢圖中比較弱勢,就拿我們中國來說,RMB升值,國內經濟總體偏好,在走勢圖種,美元兌人民幣 一直處於弱勢中,相反RMB比較堅挺
而黃金的走勢 是各個國家以及黃金商業屬性和美元投資性來決定的,相對走勢比較獨立
希望我的解答能夠為你解惑
Ⅶ 外匯市場中哪兩種「貨幣對」,走勢正好相反
如果是貨幣的話,是歐元和美元,他們的貨幣指數是走勢是相反的。從基礎面來看,作為世界最大的兩大經濟體,往往彼此相互制約。
如果是貨幣對的話就是
EUR/USD,USD/CHF
你可以看看他們以為的圖形,從基本面分析瑞郎是盯著歐元的,你在世界地圖看一下就知道了。
Ⅷ 為什麼我做外匯交易的方向老是和行情是反向的,昨天做多了磅美,結果磅美那個跌呀。。。快哭了
這是一種境界,說明你抄離成功不遠了,給你推薦一本書吧《股票操盤手回憶錄》傑西利弗莫爾寫的。號稱金融界的「聖經」。做交易50%取決於心態,30%取決於技術指標,20取決於基本面,我看老兄是心態不好,要克服人性的弱點,超越自我,才能穩定贏利,投機客至少必須具備兩種素質,忍耐力和執行力。
Ⅸ 短期外匯急線反轉怎麼看
一、是看K線。K線代表的是匯價,看K線就是要得出匯價不再下跌的結論。下跌和反彈是方向完全相反的兩種走勢,必然要經過一個多空相對平衡的區域,這既要耗費一定的時間,也會在匯價中有所反映,這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形態。匯價不再下跌必然會帶動短期均線從下跌轉為走平,這是匯價反彈的基礎
二、是看移動平均線,一般看5日均線。一旦我們看到5日均線由下降轉為走平,就應高度關注。這時候其他的平均線如10日均線、20日均線、30日均線還在向下運行,如果某一天匯價向上突破10日均線,基本就可以確定波段反彈已經開始。
一般情況下,匯價第一次突破10日均線後,還會出現一定的回抽,也有可能回到10日均線下方。當匯價再次上漲,必然會帶動5日均線向上運行,並向上穿10日均線。到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完全確定反彈已經開始。
在操作時,也應分三步走:發現5日均線開始走平時,可買入1/3倉;發現匯價突破10日均線時,再買入1/3倉;匯價回抽後,確認再次向上運行時,可大膽地買入最後的1/3倉。此時就完成了一個做波段反彈最安全最科學的操作。這樣我們進可攻退可守,安然自若,輕輕鬆鬆把反彈的利潤悉數收入囊中。
三、是看技術指標。技術指標運行在相對低位也是反彈的必要條件。低位指標本身就反映市場處在超賣狀態,超賣狀態不可能長時間維持,必然會在適當的時間和位置出現預期的反彈。
搶反彈分兩種情況:
第一種是在急跌中做弱勢反彈,對買入的點位要求非常嚴格,因為急跌之後的反彈非常短暫,機會稍縱即逝,買在最低點風險最小。操作上要求短平快,快進快出盈利就平倉,難度非常大;
第二種是在階段性底部做波段反彈,這種做起來相對好把握一些,但要求准確判斷行情,如果判斷是一個波段反彈,那麼反彈的高度應該相對高一些,獲利目標也比較高,一旦判斷失誤,就會全線被套。
Ⅹ 求教:什麼投資品種與股市走勢相反
LZ說的股市下跌,需要有具體的原因去支撐,會產生不同結果。就時間周期而言,長期處於低迷狀態,政府通過銀行減息手段釋放流動性,可能會刺激部分商品期貨品種如農產品期貨合約價格,在股市低迷而缺乏其他投資平台時黃金投資增加可能會導致國內金價部分上揚;短期的下跌時,一般背離的狀態很少發生,有可能會有跨市套利的空間,如H股與A股之間,但一般投資者難以把握;不過有股指期貨的存在,無論股市方向如何,都給投資者提供了對沖風險與投機獲利的機會。
看了LZ的補充,我想說的是,我目前了解到的,除了具備雙向機制的金融衍生品外,基本投資品種中,包括黃金跟外匯並不會百分百的與股市倒掛...前面已經說了,當股市低迷大量資金出逃而伴隨減息政策出台的話,黃金與期貨市場可能會因為投資資本融入而繁榮,但是國內商品期貨不少品種與股市正掛...再加上股指期貨的關系,反向機會不多,黃金品種會短期成為資金避險的首選,但是不會過分推高金價...外匯的話就更不容說了,首先人民幣匯率的變動並不會引起股市暴跌,那麼同樣在沒有開放人民幣自由結算的情況下,以外匯來看,與國內股市由於必然性引發的倒掛的可能性就更小了。而我們看國內股市,受到周邊市場的影響比向周邊市場施加的影響要大得多,那麼基於美股暴跌後引發的國內股市跟隨性調整,更多是表現出國際投資者信心缺乏而誘發的國內投資者的心理恐慌...在這種大背景下,市場估值有待考量,投資者均選擇避險品種,那麼金價將持續走高;如果是美股暴跌而國內市場繁榮,那麼才可能出現美元走軟,境外游資通過各種途徑進入國內市場,進一步促使市場繁榮的情況,完全的倒掛,就算是美元與原油之間也只是多數時間屬於倒掛關系一般...並不算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