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用友月末外幣匯率調整操作方法
這個好像是要自己調的,我基本上都是月末對賬的時候做一次匯率調整,按當月一號的匯率
『貳』 調節國際收支應遵循的原則是什麼
按國際收支失衡的類型而定;不與一國經濟的內部均衡目標發生沖突;注意國際影響,減少國際糾紛。
具體方法由各國貨幣制度和經濟結構及其產生不平衡的原因所決定,一般可分三類:利用一些經濟杠桿,如調整國內物價、利率、稅率、匯率;通過行政命令和法律手段實行外匯管制和外貿管制;採取國際經濟合作方式,如改善國際清算制度、擴大貿易自由、促進生產要素自由移動、擴大國際性的信貸安排等。
(2)外匯調節法擴展閱讀
1994年以來,我國國際收支持續順差,不僅經常項目大量貿易盈餘,而且資本與金融賬戶也有大量盈餘,造成了我國國際收支的「雙順差」現象。在國際收支「雙順差」的共同作用下,我國的外匯儲備迅速增加,說明了我國國際收支結構的不合理性。
我國國際收支鮒雙順差覡象還成為了西方國家批評人民幣匯率低估的主要依據,這對人民幣匯率產生了巨大的升值壓力。匯率政策作為國際收支均衡的主政策。其取向需要以匯率對圜際收支影響的效果為依據,因為一國經濟發展所處的階段不同,匯率對國際收支調節的作用是有差別的。
因此,人民幣匯率的調整能否對我國國際收支的巨額順差進行有效調節,成為國內外專家學者討論與研究的熱點問題。相關研究採用彈性分析法和貨幣分析法等,雖然得出的結論不盡相同,但從不同的視角分析,為貨幣當局制定國際收支調節政策提供了參考。
『叄』 如何調控外匯匯率變動
很多變數都可以影響匯率的變動。比如貨幣供給量,利率,物價水平專等。當施行寬松貨幣政策也屬就是增加貨幣供給量時,物價上漲,貨幣貶值,導致匯率(直接標價法)上升。利率上升時,本幣升值,匯率下降。匯率和經濟發展水平也有關系,GDP上升,也可能使本幣升值,匯率下降。
匯率是不同國家貨幣的相對價格決定的,所以你可以多關注國際經濟事件,關注一些機構或分析師的分析~
『肆』 中央銀行怎麼調節匯率
外幣兌換本幣抄的匯率低於期望值,說明外幣被低估,有上升空間,買入就可以在升值後賣出賺取差價
但這不是各國央行干預外匯市場的主要目的、、 各國央行干預外匯市場是要穩定本國貨幣不被投機炒家操縱,最終目的是為本國經濟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伍』 外匯匯率差異如何調整
外匯匯率差異調整方法:賤買貴賣,賺取買賣差價,商業銀行等機構買進外幣時所依據的匯率叫「買入匯率」(BuyingRate),也稱「買價」;賣出外幣時所依據匯率叫「賣出匯率」(SellingRate),也稱「賣價」,買入匯率與賣出匯率相差的幅度一般在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五,各國不盡相同,兩者之間的差額,即商業銀行買賣外匯的利潤。買入匯率與買出匯率相加,除以2,則為中間匯率(Medial Rate)。在外匯市場上掛牌的外匯牌價一般均列有買入匯率與賣出匯率。在直接標價法下,一定外幣後的一個本幣數字表示「買價」即銀行買進外幣時付給客戶的本幣數;後一個本幣數字表示「賣價」,即銀行賣出外幣時向客戶收取的本幣數。在間接票價法下,情況恰恰相反,在本幣後的前一外幣數字為「賣價」,即銀行收進一定量的(1個或100個)本幣而賣出外幣時,它所付給客戶的外幣數;後一外幣數字是「買價」,即銀行付出一定量的(1個或100個)本幣而買進外幣時,它向客戶收取的外幣數。
外匯匯率(Foreign Exchange Rate)是以另一國貨幣來表示本國貨幣的價格,其高低最終由外匯市場決定。外匯買賣一般均集中在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它們買賣外匯的目的是為了追求利潤,方法是賤買貴賣,賺取買賣差價,其買進外匯時所依據的匯率為買入匯率,也稱買入價;賣出外匯時所依據的匯率叫賣出匯率,也稱賣出價。
『陸』 國際收支調整的方法有哪些
國際收支調整的方法有:
1.在貿易方面,通過採取經濟的、行政的手段,鼓勵出口,抑制進口,縮減貿易逆差。比如以財政減稅或出口退稅方式達到刺激出口的目的。
2.調整匯率,在國際收支逆差時,貶低本幣匯率,有利於刺激出口,抑制進口,改善國際收支狀況;反之,在國際收支有大量順差時,則促使本幣匯率上浮,以減少出口,增加進口,縮小順差。
3.調整利率,以影響資本的流出入。中央銀行提高貼現率,帶動市場利率的上升,可以起到吸引資本流入的作用,緩和國際收支逆差;反之,降低利率,則可抑制資本流入,增加資本流出,以促進國際收支平衡。
4.利用政府信貸和國際金融機構的貸款,以調節國際收支。政府間信貸可以是短期的,即由兩國或數國中央銀行簽訂短期信貸協議,提供短期貸款支持:也可以是事先安排的,即在各國中央銀行之間簽訂「互惠信貸協議」,在需要時提供貸款支持。
5.實行外匯管理,對外匯收支與匯率實行直接的行政性干預,以改善國際收支。諸如規定外匯收入全部或大部分賣給國家,對外匯支出進行某種限制,等等。
由於國際收支與國內經濟有著密切聯系,通常在對內經濟政策上也需採取相應政策,以間接影響國際收支。例如國內財政和銀行實行緊縮政策,壓縮社會需求,可以間接影響對外匯支出的需求。
『柒』 外匯儲備調節國際收支平衡具體的方法
國際收支平衡(Balance of Payment)是國際金融的重要課題,數據反映國與國之間的相互貿易往來,以及一國居民與非居民之間的經濟和金融活動的流量。
一個地區的國際收支直接反映其貨物及服務的出入口及外國資金的流向,這為制定對外經貿政策及金融政策的主要根本,並對分析地區經濟在國際貿易中的角色及定位有重要參考作用。
在進一步討論之前,我們首先要清楚分別國際收支平衡與國際收支平衡表的差別。
國際收支平衡表是以復式簿記型態分為借貸兩方,並就每筆交易作借貸等額的紀錄,所以在理論上,國際收支平衡表兩邊同時入賬,表上永遠是平衡的;不過,實際國際收支卻有盈餘及赤字的可能。
經常賬盈餘帶來優勢?
國際收支平衡包括三個賬戶,包括經常賬(currentaccount) 、資本賬(cap ital account) 及儲備(officialreserve),三個賬戶的總和必定是零,經常賬及資本賬兩個賬戶貸方項目總和(+)大於借方項目總和(-),即表示一國出現國際收支盈餘,相反則是出現國際收支赤字。因經常賬主要是總結出入口數量,所以當經常賬的數字,往往表示了貿易順差或逆差。
傳統經濟概念認為,經常賬盈餘可為地區帶來貿易上的優勢,並借貨物和服務的出口為地區賺取足夠的外匯,以應付進口貨物、服務及支付外債利益及股息予外商,加上可靠盈餘以提高國家的信貸評級;另一方面,很多經濟分析員喜愛把經常賬盈餘視作影響經濟的正面因素,把經常賬赤字視為負面因素。
『捌』 怎麼調整外匯交易心態
https://..com/list?fr=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