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外匯資金集中管理的完善跨國公司外匯資金集中管理的對策與建議
1.建立完善的外匯資金全面預算制度
預算目標要與外匯資金集中管理緊密結合,從目前來看,要實現與實行現金收支兩條線管理相結合,與深化目標成本管理相結合,與落實管理制度、提高預算的控制和約束力相結合,要同企業經營者和職工的經濟利益相結合。從長遠角度,建議預算目標的設置要與企業集團的發展戰略相協調,使企業各期預算能相互銜接。預算管理的完善需要分階段進行,其目的就是使企業集團的母公司和子公司都能逐步明白預算管理的每個流程,以及技術細節。預算管理完善的過程,就是財務管理人員學習並熟練運用財務預算管理工具的過程。為了保證財務預算管理能達到各階段的要求,企業集團管理人員及預算職能部門每年應為預算管理的不斷完善制定計劃,來幫助各職能部門、事業部、子公司了解預算管理流程和操作方法。
2.提高公司集團財務治理結構
集團公司的外匯資金管理包括編制資金計劃,對集團及涉外子公司在經營、籌資和投資活動中的資金運作進行實時控制,從而達到加速資金運轉,降低資金風險的目的。從公司財務治理結構的角度來看包括以下三個主要方面,即公司財務治理中的財權配置、企業集團財務管理控制模式的運行,保證以及外匯資金動態管理的解決方案。
(1)公司財務治理中的財權配置。
從公司治理的角度看,影響外匯資金集中管理和集團公司財務控制效率的關鍵性因素是公司制度,包括公司的產權結構以及與此相關的法人財產權,在公司內部的配置結構,尤其是公司財務治理中的財權配置結構,控制主體通過委託代理鏈,在公司集團境內外不同子公司組織結構上,分層實施財務控制權,以保證外匯資金集中管理的順暢。
(2)企業集團財務管理控制模式的運行保證。
全面實行財務人員委派制,以便更好地確保集團總體財務意圖的實現,降低財務信息的不對稱程度,規范和約束子公司的財務行為,有效地解決代理矛盾,母公司應對子公司的財務人員實施統一管理。 建立健全集團財務監控機制。以財務經理、集團財務部、審計部為實施財務監控的主體。財務經理對子公司經營和財務活動實施全程監控。 制定集團統一財務會計制度,規范子公司重要財務決策的審批程序和賬務處理程序,實現對子公司的財務管理控制。保證各自公司的財務信息高度可比,便於匯總和合並財務報告,縮短財務信息的呈報周期。為此,應盡快實現集團內部統一使用集中式財務軟體,並配備相應的財務信息、計算機網路。 (3)資金動態管理的解決方案
設計外匯動態管理的解決方案,主要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資金動態管理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計劃層、日常經營層和短期預測層。 確立資金管理的組織機構,建立財務結算中心,負責整個集團公司日常資金結算,代表集團籌措、協調、規劃、調控資金。挖掘資金使用潛力,防止資金流失和體外循環,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⑵ 外匯資金集中管理的外匯資金集中管理的方式
目前國內進行外匯資金集中管理的方式主要有三類:
一是集中收付匯模式; 二版是資金集中管理模權式; 三是內部結售匯模式。 在進行外匯資金管理業務模式的探索中,任何單一的模式都無法實現跨國企業集團外匯資金集中管理的最佳效果,尚需企業根據自己的情況「量體定做」。資金管理模式更能適應企業業務復雜的有效處理。境內成員單位的收匯款項採用余額歸集的方式,每日歸集至境內外匯資金集中管理專戶。成員單位的用匯款項,可使用集中賬戶的資金對外支付,這樣既可避免集團內部進、出口企業分別到外部銀行辦理結售匯業務從而產生巨額匯兌成本的問題,同時也可避免部分企業外匯資金大量盈餘,另一部分企業卻因為經營需要而向外部銀行發生融資,產生外部融資成本的問題,強化了集團母公司對境外成員公司的管理和金融支持,實現集團金融資源全球產業共享的資金管理目標。
⑶ 外匯資金集中管理是什麼意思啊
外匯資金集中管理是以集團內部的財務公司為載體,通過境內外匯資金內集中管理專戶對境內外匯資容金進行集中運營管理,通過境外外匯資金集中管理專戶對境外外匯資金進行集中運營管理。
目前國內進行外匯資金集中管理的方式主要有三類:
一是集中收付匯模式;
二是資金集中管理模式;
三是內部結售匯模式。
在進行外匯資金管理業務模式的探索中,任何單一的模式都無法實現跨國企業集團外匯資金集中管理的最佳效果,尚需企業根據自己的情況「量體定做」。資金管理模式更能適應企業業務復雜的有效處理。境內成員單位的收匯款項採用余額歸集的方式,每日歸集至境內外匯資金集中管理專戶。成員單位的用匯款項,可使用集中賬戶的資金對外支付,這樣既可避免集團內部進、出口企業分別到外部銀行辦理結售匯業務從而產生巨額匯兌成本的問題,同時也可避免部分企業外匯資金大量盈餘,另一部分企業卻因為經營需要而向外部銀行發生融資,產生外部融資成本的問題,強化了集團母公司對境外成員公司的管理和金融支持,實現集團金融資源全球產業共享的資金管理目標。
⑷ 外匯資金集中管理的實行外匯資金集中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影響子公司管理外匯積極性
外匯資金集中管理實現了母子公司間外匯資金的自由劃轉和內部調節,對於跨國公司來說,在外匯資金的統籌管理、節約資金成本、規避匯率風險和實現外匯資金效益最大化等方面都有積極意義。而從子公司的立場,對資金的相對控制權已經削弱,由集團來全面控制和掌握外匯資金,對子公司管理外匯的積極性會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
(二)加大了對外匯資金流動的監管難度
實行外匯資金集中管理後,跨國公司與所屬子公司之間頻繁劃轉外匯資金,相對單個公司,無論是外匯收支總額還是公司間外匯資金劃轉筆數都大幅增加,而大額外匯資金的頻繁流動又加大了外匯監管部門對外匯資金流動的監管難度,給外匯監管部門提出了新的監管課題。
(三)對跨境資本流動形成了沖擊
跨國公司的突出優勢是可以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跨國公司對外匯資金集中管理的需求,不僅體現在境內機構外匯資金的集中,還要求與境外資金集中統一管理,實現全球范圍內資金的集中。而現行外匯管理政策中對資本項目還未完全放開,跨國公司境內和境外成員公司的外匯資金實現跨境集中還存在一定的限制條件。
(四)對外匯管理的「行為監管模式」形成了沖擊
跨國公司實行資金集中管理,在內部進行資源的統一配置和使用,必然在成員公司間產生大量的關聯交易。現行的外匯管理政策中,雖在經常項下提出了 「貿易主體分類監管」的要求,但也只是在結售匯單項上實施,在資本項下未提出主體監管要求,限制企業間無貿易背景的融資行為。整體上看目前外匯管理依舊以行為監管為主,還沒有完全實現向主體監管的轉變,因此還不能適應對跨國公司關聯交易有效監管的要求。
⑸ 外匯資金集中管理的外匯資金集中的管理效應
(一)降低結售匯成本,提高集團整體收益
在我國當前的結售匯體制下,跨國公司在實行資金集中管理之前,由於內部外匯資金不能互相調劑,加之賬戶限額所制約,經常出現外匯資金多的成員公司結匯,而外匯資金少的成員公司購匯的情況、成員公司自身在外匯收入多的月份需結匯、外匯收入少的月份需購匯的情況,頻繁的結售匯增加了各成員公司的工作量和跨國公司的外匯資金成本。在實行資金集中管理後,暢通了跨國公司與成員公司之間的外匯劃撥渠道,各成員公司間、成員公司與集團公司間可相互調劑外匯資金餘缺,減少了不必要的結售匯環節,節約了財務費用,降低了資金使用成本,提高了跨國公司的整體經濟效益。
(二)提高風險控制水平,有效規避匯率風險
外匯資金集中管理後,跨國公司可根據各成員公司資金預算情況,對集團外匯資金統籌規劃,在集團內部自主調配外匯資金餘缺,並根據進口付匯幣種、金額及期限,協調安排出口收匯幣種、金額及期限,進而實現集團內部資產與負債的幣種及期限匹配。這樣,在當前國際市場貨幣匯率波動較大的情況下,跨國公司可以通過優化集團幣種及期限結構,達到規避匯率風險,節約資金成本的目的。同時,外匯資金的集中管理,其規模效應也利於跨國公司組織專業團隊,以防範風險與保值為原則,有序地開展規避匯率風險的管理工作。
(三)提升資金管理水平,實現資金最優配置
外匯資金集中管理的實施,有利於形成了規模龐大的「資金池」,便於跨國公司實現集團對外匯資金的流量和流向進行全面監督和統一調控,確保集團外匯資金協調、有序、可控運行。外匯資金在分散管理模式下,各子公司為了方便結算,各自在銀行開戶,造成多頭開戶、多頭貸款,結果使外匯資金使用效率低下,持有成本上升。而在集中管理模式下,通過將各成員公司盈餘外匯資金集中在一起,集團既可以通過和銀行談判,謀求更高的外匯存款利率及相應利息收入,並通過短期投資等方式獲取投資收益,實現集團閑置資金效用的最大化。集團又可通過銀行以委託貸款方式實現集團內部資金的有效調度,實現集團資金的有效配置。
(四)統一資金預算,提高資本預算管理水平
外匯資金集中管理的實施,強化了集團公司對各成員單位資金預算的控制能力,由過去單純事後檢查和監督轉變為事前防範、事中控制、事後監督的管理體系,對經營活動可以進行有效地監控,有效防範了違規操作事件的發生,提高了預算對風險的控制能力。同時,跨國公司的外匯資金集中管理,客觀上改變了以往單一的資金預算管理體制,形成了本、外幣一體的預算管理體系,使資金預算管理向更科學、更規范的方向發展。
⑹ 外匯資金集中管理的介紹
外匯資金集中管理是以集團內部的財務公司為載體,通過境內外匯資金集中管理專戶對境內外匯資金進行集中運營管理,通過境外外匯資金集中管理專戶對境外外匯資金進行集中運營管理。
⑺ 財務公司如何實現資金集中管理
從資金的視角來看,集團企業的資金集中管理就類似聚合反應,將單個企業的資金、分散在各個賬戶中的資金,將在途的資金、沉睡的資金和隱性的資金,進行聚合並池化反應,以提高企業財資管理和資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資金集中管理也成為企業集團實施集團化運作、集約化發展以及精細化管理的一項必要發展戰略。
資金的集中管理,除提高資金效率、降低資金成本外,還能有效控制整體資金風險,有利於集團統籌調度資源,提升整體的財資管理水平,從提升財務管理價值。
資源集中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應有的效應, 也是集團內部金融資源聚合反應和發展自金融的基石。如何藉助財資管理平台和金融創新工具,最大限度地集中和發揮資金的效率和效益,提高資金的價值創造能力,是企業CFO和財資管理者思考的重點。
財資+互聯網:企業價值創造的聚合反應
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認為, 所謂創新就是要「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就是要把一種從來沒有的關於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進生產體系中去,以實現對生產要素或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創新過程是改變結構的「創造性破壞過程」,也是新組合與舊組合競爭而進化的過程,最終實現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和價值鏈的重新塑造。
通過聚合的方式將集團企業的資源進行集中,包括資金的集中管理,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資源的效應。資金的聚合反應是前提和基礎,再通過互聯網的要素組合創新和模塊化應用,將使企業的價值創造形成聚合反應。
互聯網善用模塊化的方式,將資金或金融業務的某一部分或要素拆分之後再進行重新組合,形成更加靈活、更加市場化的新的資金或金融業務。我們將此過程稱之為池化。任何資金都有各類的標簽,比如金額大小、資金用途、資金性質、資金類型等,將其入池,化零為整,重新組合,再賦予新的標簽,就形成了新屬性的資金。我們將這個過程稱之為池化財資。
比如,從貨幣的時間價值觀念上來看,不同時點上收付資金的價值是不同的。池化財資就是將資金在時間價值的維度上重新組合。比如,融資的創新,可以對資金的金額、期限、利率等要素進行全面優化,通過靈活組合為企業量體裁衣,真正降低企業的整體融資成本。池化財資,目前也普遍應用到企業的財資管理中,如現金池、票據池、外匯池、資產池、理財池等。
其中,票據池是近年「池化財資」的典型產品。企業無需提供額外的抵押和擔保,只需將日常分散、小額的應收票據集合起來,形成相對穩定的應收票據量,轉讓給銀行,並獲得一定比例金額的融資。票據池服務,企業不僅能解決票據管理的問題,還可以盤活票據資產,降低企業的財務成本。
浙商銀行涌金資產池,作為銀行業金融創新之下的企業流動性管理最新利器,通過資產入池與出池融資的有機結合,創新池化融資模式,幫助企業實現資產流動性與收益性的兼容,使企業不必再為資產與負債時間及規模的錯配而擔心。
傳統銀行融資方式下,資產與融資必須一一對應,通過池化方式,企業只要將存款、票據、存單、理財產品、債券、股票、國內信用證、應收賬款等資產入池,便能生成質押融資額度,以銀行承兌匯票、信用證、流動資金貸款、超短貸、保函等多種融資及用信業務出池,企業可隨時使用、隨借隨還。
聚合+集團化:財資管理與經營的分水嶺
「崔嵬分水嶺,高下與雲平。上有分流水, 東西隨勢傾。」在商業的世界裡,我們正經歷著「分水嶺式」的變革:從單一產品到一體化;從傳統「人、財、物」到「知識、信息、商業模式」;從單個企業競爭到生態鏈的競爭;從本土化到全球化??伴隨著技術集群革新和新思想的出現,這種分水嶺式的現象更趨明顯。
面對瞬息萬變的經濟金融市場,企業需要加強集團化管控,以及更強的適應和變化的能力。這對集團企業財務管理和財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目前很多集團企業都具有下屬機構多(包括子集團)、地域分布廣(包括全球范圍)、管控和服務力度弱;資產多、資金量大、資金分散(包括賬戶多且分散)、無法及時了解資金的全盤狀況;集團內部成員企業存款與貸款兩高,資金不能夠有效調配,加大了財務費用,不能形成資金的規模效應,降低了資金使用效率。
集團整體信用等級不高,融資渠道有限,加大了融資成本;缺乏統一的信息平台,數據分散且多個信息孤島不能及時打通,經營決策者難以及時、准確、全面地掌握集團經營全過程的資金信息,影響了經營目標和戰略決策。通過資金集中管理,來強化財務管理,降低財務成本,增強企業經營活力,優化資金資源配置,優化產業布局,發展集團自金融。
全球實踐證明,集團資金集中化管理成為一項必要發展戰略。麥肯錫專家曾對中國企業和跨國公司進行分析,提到「跨國公司與中國企業相比,最大的進步之一就是實現了集中管理,特別是財務的集中管理」。財務集中管理的核心是資金的集中管理。
集團財務控制和服務的核心正是財資。通過財資的連接紐帶,實現對整個集團的經營和管理。尤其在互聯網、數字化下的價值管理和創新過程,財資成為未來經營的基礎設施和前瞻性的洞察,企業財資管理也將成為企業經營管理的大數據中心、神經中樞和價值中心。
近幾年來,資金集中管理也得到國務院國資委的高度重視,國資委在《中央企業總會計師工作職責管理暫行辦法》中明確規定,總會計師應「制訂資金管控方案。組織實施大額資金籌集、使用、催收和監控工作,推行資金集中管理」。
在《關於中央企業進一步促進財務公司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中,肯定了在加強集團資金集中管理,提高資金資源配置效率和效益,保障集團資金安全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中央企業集團化運作、集約化發展和精益化管理作出了重要貢獻。進一步明確了財務公司是以加強企業集團資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業集團資金使用效率為目的,為企業集團成員企業提供資金管理和金融服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
集團企業以財務公司為資金歸集載體,通過合理設計資金歸集路徑,加強賬戶審批備案和監控授權,強化對成員企業資金集中度、賬戶歸集比例和資金集中效果的考核評價,推動集團資金的跨賬戶、跨主體、跨地域集中,提高資金集中利用效率。集團企業通過財務公司拓寬資金歸集范圍和深度,以依法合規、平等自願、公允定價為原則,做好集團內上市公司、合資公司等產權多元化成員企業的資金管理和金融服務;將財務公司作為集團外匯資金集中管理的實施平台,依照國家外匯管理有關規定,有效聯通和運作境內外資金池;協助集團加強社保、年金等特殊資金管理,協助集團建設統一的票據池。
2016年,中鋁公司資金集中以「做好小集中與財務公司平台的遷移融合」「提高上市公司存款關聯交易額度上限」「提高結算集中率」等重點工作,確保各板塊全口徑日均資金集中度達到32%。太鋼集團財務公司通過建立「人民幣池」「外幣池」「票據池」,對集團所有資金進行全面集中管控,通過精細資金計劃和頭寸管理,達到盤活存量、融通資金、加速流轉、提高收益的效果。目前,人民幣資金日均歸集度達到95%以上,資金集中效果良好。建立了跨境人民幣、跨境外幣兩個資金通道,利用境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合理調配境內外成員企業資金餘缺。
集團企業通過積極推行資金集中管理模式, 充分彰顯集中管理的「聚財」效應 ,為實現規模經濟奠定基本框架;嚴格把握資金集中管理的關節點,充分彰顯集中管理的「生財」效應,提高資金的流動性和使用效率。
從分散到集中,資金管理充分發揮間接價值創造的功能,從成本中心走向利潤中心,從資金管理邁向財資經營,步入分水嶺。
⑻ 外匯資金集中管理的跨國公司外匯資金集中管理模式
(一)財務公司模式
財務公司作為跨國公司的子公司,擁有獨立的法人資格,是經營部分銀行業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財務公司在跨國公司內部行使外匯資金集中管理職能,通過對企業集團的內部轉賬、結算加速資金周轉,為企業集團的閑置資金尋找投資機會及為集團成員公司提供一系列金融服務,促進集團的綜合管理與金融控制。具體而言,跨國公司確定財務公司為集團外匯資金集中管理機構,發揮其金融職能,以其為載體進行集團資金管理和運用。財務公司把各子公司暫時閑置和分散的資金統一集中,再以發放貸款的形式把資金分配給集團內需要資金的成員企業,從而實現集團內部資金相互調劑餘缺,用有效、安全、可盈利的方式運用剩餘資金,提高集團內部資金使用效率。
(二)委託貸款模式
委託貸款簡單說就是一方向另一方貸款,委託第三方(商業銀行)進行管理。商業銀行不承擔貸款損失風險,只負責按照委託人所指定的對象或投向、規定的用途和范圍、定妥的條件(金額、期限、利率等)代為發放、監督使用並協助收回貸款。外匯資金集中管理委託貸款模式是在「一對一」委託貸款基礎上的創新和靈活運用。合作銀行作為貸款人,跨國公司境內主管公司和其他成員公司作為委託人和借款人,通過一系列法律協議的規范,將逐筆辦理的委託貸款業務變成按事先約定規則自動進行的資金歸集業務,從而實現內部資金的調配。具體而言,跨國公司境內主管公司及各成員公司在境內同一銀行開立外匯經常項目賬戶和對應的用於核算的外匯委託貸款專戶,並以跨國公司境內主管公司開立的委託貸款賬戶即為該跨國公司的境內資金池主賬戶,境內其他成員公司通過向主管公司委託貸款的方式,將其外匯賬戶中可自由支配的自有外匯資金上劃到跨國公司境內主管公司的資金池主賬戶,再由主管公司以向境內成員公司歸還、拆出,或收回委託貸款方式在境內成員公司之間調劑餘缺的外匯資金運營形式。
⑼ 跨國公司本外幣資金集中運營管理的模式是什麼樣的
1 跨境人民幣雙向資金池模式
其一般業務模式 企業集團總部指定一家區內注冊成立並實際經專營或投資的屬成員企業之間開展跨境人民幣資金的雙向流通 以便集團內境內外成員企業之間開展可跨境人民幣資金池的雙向資金的雙向流通 以便集團內境內外成員企業作為辦理跨境雙向資金池業務的主體,通過其所開立的人民幣專用存款賬戶(該賬戶不得與其它資金混用),將境內資金池和將境外資金池對接 通過上存下劃的方式,實現公司境內外資金 (入池資金應為企業經營活動和實業投資活動的現金流)的雙向自動歸集和成員企業的自由劃轉,由此集團可以自主統籌調配境內外資金 2 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模式 符合要求的區內企業可以開立國內外匯資金主賬戶 辦理經常項目外匯資金集中收付 經常項目軋差凈額結算 集中結售匯開 國際貿易結算中心業務 還可以同時開通與境外資金主賬戶連通國際外匯資金主賬戶 在規定額度內 在規定額度內 兩個賬戶的資金可以自由劃轉
⑽ 匯發2014年23號文《跨國公司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規定(試行)》
請參閱附件。
註:附件只包含23號文主體,不包含附1-5的報表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