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FQ是什麼意思
Fq
憤青 或者是 財商(Financial Quotient)
憤青
即「憤怒青年」,原指對社會不滿,強烈期望改變現狀的青年,現也指民族主義情緒異常強烈的青年或被認為沒來由得對很多事物不滿的青少年,叛逆期青少年有時也被稱為憤青(第一項引申用法在中國的互聯網上尤為普遍,如無特殊申明本文所討論的憤青都指這些人)有時為凸出其貶義也寫作「糞青」。當然也有人以被稱為「憤青」為榮,認為「憤青」恰到好處的體現了青年人奮發上進和不向社會落後風俗妥協的精神風貌,作此種用法時也寫作「奮青」。
詞源
該詞之起源有爭議,一稱源自1970年代的香港,一稱「憤青」一詞本來是指文革時下鄉的知青,由於理想和現實的巨大落差,前途的茫茫無期,心理極度地壓抑,造成了一種憤世嫉俗的人格。
憤青群體形成的背景
現在泛指的憤青主要是1980年以後在中國大陸出生的人,以受過或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居多,這批人生長在中國國力日漸增強的年代,又接受過一整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思想教育,並對中國曾經淪為半殖民地和日本軍隊侵略中國的歷史印象深刻,歷史屈辱感和現實成就感交織在一起,由此培養出一種民族自豪情緒並有強烈的民族自尊,不難想像有人會強烈憎恨歷史上曾經侵略或侵害過中國的國家,1999年以後,連續出現中國大使館被炸,李登輝搞兩國論,中美撞機事件,小泉參拜靖國神社,中日釣魚島爭端,日本要求入常等事件,此種情緒立即升溫,民族主義迅速崛起,並在青年中蔓延,由此形成了現在為數眾多的憤青
憤青的特點和主張
雖然憤青個體在思想上差異很大,但他們仍在不少問題上有著相當的默契。憤青群體普遍有居安思危的意識,他們將日本和美國視作中國的長期對手,並對外來文化保持謹慎。憤青群體一般都以愛國者自居,並習慣於使用簡單的二分法來區分愛國人士和非愛國人士,對他們認為的非愛國者通常會進行言語上的攻擊,試圖感化非愛國人士的行為在憤青群體中則很少見。憤青普遍認為中國應該更多得利用外交和經濟手段對潛在對手進行遏制和打擊,並認為,有時為了獲得戰略上的主動,中國本身的利益損失是必須的。比較激進的憤青團體還主張使用武力來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和一些領土爭端,甚至有聲稱要將日本從地圖上抹去或是要讓日本人以血償還在侵略中國中欠下的血債。憤青的批評者認為憤青普遍缺乏對歷史和國際形勢的整體認識,並對他國充滿誤解,他們舉例說部分憤青在媒體上目睹9.11事件中美國世貿大廈倒塌時拍手稱快,這充分說明了憤青在人性上的冷漠和歷史知識的不全,憤青中鮮有人知道美國在二戰中大力援助中國,並有大批美國志願軍在中國參加抗日的事跡。憤青以對待敵人要冷酷無情作回應並稱所謂的援助只是為了讓中國軍隊托住日軍,以方便美軍在太平洋上的作戰。還有人指出所謂的「憤青」只是生活壓力過大而希望通過某些名正言順的管道來宣洩情緒而已和具體主張完全無關,他們舉例說有部分「憤青」曾經在中國駐南使館被炸後以雞蛋和磚石襲擊美國使館大樓,而後又心平氣和得到那個使館大樓里辦留學簽證。
歷史上的憤青
文革時下鄉,那時的「憤青」文化對後來鄧小平搞的改革開放起了心理預備作用。其中一批有文採的「憤青」把當時的經歷寫了出來,名噪一時,比如梁曉聲。
另外定義
上世紀50年代英國作家奧斯本的劇本《憤怒的回顧》在倫敦獲得轟動 從此引領了一個名為"憤怒的青年"的英國文學新流派 從此 憤青誕生
憤青憤世嫉俗 憎恨冷酷的社會 無聊的生活 偽善的人們 憤怒地抨擊著 卻又不想當真親自操刀改革 80年代的中國憤青們未必知道憤怒青年派 但有王朔那"痞子文化"的照耀 你們有幾個沒說過"我是流氓我怕誰"? 憤青有真假 淺薄粗鄙幼稚膚淺光頭吸毒裸奔紋身看毛片兒卻不是評定的標准 但願憤青老了 別依然是敢怒不敢言敢言卻無物的愣頭青
財商(Financial Quotient)
財商這個概念已經進入中國一段時間了,但是了解的人不是很多.
財商,簡單地說就是一個人認識金錢和駕馭金錢的能力。是理財的智慧,它包括兩方面的能力:一是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二是正確應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
財商是一個人判斷金錢的敏銳性,以及對怎樣才能形成財富的了解。它被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是實現成功人生的關鍵。財商和智商、情商一起被教育學家們列入了青少年的「三商」教育。我們從猶太人的財商教育說起,說起猶太人,一般會想到的國家是以色列,其實,猶太人的滲透力和生存力非常強,目前,全球經濟圈中的很多精英,都是猶太人。比如現任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全球外匯、商品和股票投資家索羅斯,紐約市市長、布隆伯格通訊社創辦人布隆伯格……
猶太人財商教育最重要的一點,是培養孩子延後享受的理念。所謂延後享受,就是指延期滿足自己的慾望,以追求自己未來更大的回報,這幾乎是猶太人教育的核心,也是猶太人成功的最大秘密。猶太人是如何教育小孩的呢?「如果你喜歡玩,就需要去賺取你的自由時間,這需要良好的教育和學業成績。然後你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賺到很多錢,等賺到錢以後,你可以玩更長的時間,玩更昂貴的玩具。如果你搞錯了順序,整個系統就不會正常工作,你就只能玩很短的時間,最後的結果是你擁有一些最終會壞掉的便宜玩具,然後你一輩子就得更努力地工作,沒有玩具,沒有快樂。」這是延後享受的最基本的例子。
在猶太人的財商教育思維裡面已經融入了現代社會的價值觀,個人的一生是其規劃的范圍,個人追求,個人資源,都有理性規劃,其最高目標是幸福的一生,財商是其規劃的總體理論。我們以猶太財商教育的精髓思想為核心,為中產階級歸納出了青少年財商教育的三個方面:掌錢能力、賺錢能力、財富知識
㈡ 電腦以前安裝過「聚生網管」,已卸載,但現在玩CF經常發現一個「支持大勢至」進程,怎麼解決
大勢至是一個菩薩,佛教的。可能是你的電腦有病毒。是這找出它。刪了就應該行了。
㈢ 長相思的詩意20字
《長相思》釋義:
跋山涉水走過一程又一程,將士們馬不停蹄地向著山海關進發,夜已經深了,千萬個帳篷里都點起了燈。
帳篷外風聲不斷,雪花不住,嘈雜的聲音打碎了思鄉的夢,想到遠隔千里的家鄉沒有這樣的聲音啊。
原文:
《長相思》
清代:納蘭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寫作背景:
公元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雲南平定,康熙帝出關東巡,祭告奉天祖陵。詞人隨從康熙帝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關。塞上風雪凄迷,苦寒的天氣引發了詞人對京師中家的思念,於是寫下了這首詞。
詞作上片描寫跋涉行軍與途中駐扎,夾雜著頗多無奈情緒;下片敘述夜來風雪交加,攪碎了鄉夢,倍覺惆悵。全詞描寫將士在外對故鄉的思念,抒發了情思深苦的綿長心情。語言淳樸而意味深長,取景宏闊而對照鮮明。
「山一程,水一程」,寫出旅程的艱難曲折,遙遠漫長。詞人翻山越嶺,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離家鄉愈遠。這兩句運用反復的修辭方法,將「一程」二字重復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遠。「身向榆關那畔行」,點明了行旅的方向。
詞人在這里強調的是「身」向榆關,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師,它使我們想到詞人留戀家園,頻頻回首,步履蹣跚的情況。「那畔」一詞頗含疏遠的感情色彩,表現了詞人這次奉命出行「榆關」是無可奈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