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央行加息利好哪些股票
對於股市而言,從短期看,利率上行有負面影響,但影響要小於債市。原因在於,內股市是多容因素定價模型,利率上行對估值不利,但是短期經濟穩定盈利改善,可以部分對沖估值下行。從長期看,如果政府決心抑制地產泡沫,而且能有效防範金融風險,那麼資金將有望從地產市場流出,而股市有望受益於資金的迴流。
2. 央行降准降息會利好哪些股票板塊
1、降准,使銀行的資金充裕,自然是利好銀行股
2、降准使銀行的資金面寬松的同內時,對地容產股也是有好處的,所以也利好地產股
3、降息,對銀行股來說是相對不好的,利空,因為會減少銀行的存款
4、降息的同時,對貸款需求很大的地產股來說,當然是利好,一方面貸款利息減少,二是市場資金增加,有利於地產的發展和寬松
3. 加息利好哪些股票
對銀行業應是利好。加息後散落民間的資金可能會吸收到銀行,有助銀行的發展。影響較小的行業有石油、化工、採掘和交通運輸
4. 央行降息受益股有哪些
你好,降息最大收益股票:
【1】房地產板塊,房地產開發商通常都會背專負著大量的銀行貸款,降息屬之後能降低企業的資金成本,間接提高了利潤,業績自然會有所上升,股價也就上去了。
【2】有色金屬板塊,同樣的該行業也是資金重度密集產業,利息的降低可以顯著降低成本,直接影響公司和行業的利潤水平,此外降息將提振有色需求及前景。
【3】金融板塊,尤其是券商股,降息將會加劇市場的波動,同時成交量將會大幅增加,作為依賴經紀業務的券商而言屬於重大利好。
總的來說,降息對那些資金需求大的行業利好是最大的,這也是房地產股票每次降息過後都高開的直接原因。降息會進一步引發人民幣的貶值預期,所以對於需要進口原材料較多的企業來說是利空,例如造紙行業等。
風險揭示: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5. 央行加息哪些上市公司受益 央行加息受益股
加息對行業的影響,基金業主要關心的是銀行、保險和房地產行業。
還有」券商「、」高速公路收費「、」礦業(煤炭、有色)「、」公用事業「、」港口「。這些事業的發展一般受貸款加息影響較小。
內容摘自:財富贏家網站
6. 加息利於哪些板塊的股票
股票投資咨詢
【今日導讀】
>34個月來央行首度加息 海外市場聞風普跌
>南航前三季度凈利大增 太陽鳥獲2.7億訂單
>公開市場凈回籠410億 資金供給依然充裕
>20日再迎限售股解禁高峰
【上證精選】
○尚福林明確近期證監會工作要點,完善並購重組、查處內幕交易等入圍。
○葯品流通十二五規劃年內出台,上海醫葯等企業將受益。
○前三季度國企利潤同比增46.2%,有色、化工、交通、鋼鐵、電力行業利潤增幅較高。
○發改委:消費需求快速增長,今年冬季天然氣供應仍不樂觀。
【上證解讀】
○34個月來央行首度加息
------
20日起,央行同時上調金融機構存貸款基準利率0.25個百分點,本次加息距離07年最後一次加息相隔近三年。針對加息,機構普遍認為不會改變股市上漲趨勢。記者采訪的部分險資表示,短期沒有拋售計劃。
點評:9月CPI或超過8月份達3.6%,這應是央行選擇此時加息主因。而在美國重啟量化寬松政策下,中國貨幣政策的收緊,將使中美利差進一步擴大,熱錢流入加劇,人民幣面臨更大升值壓力。分析師普遍認為加息對銀行股中性偏利好,利好升值概念股,但對房地產影響偏空。
○統計顯示加息難改市場運行步伐
------
據上證報資訊統計,1993年以來共加息12次,次日大盤漲8次,跌4次。自06年牛市啟動以來,加息後大盤均上漲。
統計數據顯示,如果市場處於熊市且在下跌初期和末期,加息將加速市場向下步伐;相反在牛市中,加息只有短期影響。
○美元上漲 海外股市期市普跌
------
受中國央行加息影響,截至北京時間20時15分美元對其他貨幣顯著上漲,其中澳元貶值超過1%。海外主要市場盤中均急挫,其中大宗商品跌勢明顯:倫敦有色普遍跌逾2%,紐約油價跌逾1.4%,黃金跌逾1%;歐洲主要股指跌0.19%至0.38%;美股股指期貨盤前下挫,標普500和道指跌0.5%左右,納斯達克股指期貨大跌逾1%。
7. 央行降息最利好哪些板塊
你好,降息最大收益股票:
【1】房地產板塊,房地產開發商通常都會背負著大量的銀行貸款,降息之後能降低企業的資金成本,間接提高了利潤,業績自然會有所上升,股價也就上去了。
【2】有色金屬板塊,同樣的該行業也是資金重度密集產業,利息的降低可以顯著降低成本,直接影響公司和行業的利潤水平,此外降息將提振有色需求及前景。
【3】金融板塊,尤其是券商股,降息將會加劇市場的波動,同時成交量將會大幅增加,作為依賴經紀業務的券商而言屬於重大利好。
總的來說,降息對那些資金需求大的行業利好是最大的,這也是房地產股票每次降息過後都高開的直接原因。降息會進一步引發人民幣的貶值預期,所以對於需要進口原材料較多的企業來說是利空,例如造紙行業等。
風險揭示: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