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不是說四萬億外匯儲備是負擔嗎
4萬億美元外匯確實是負擔,比如這些錢在銀行,每年國家要拿出很多錢作為利息。外匯儲備不能抵禦通貨膨脹,一旦發生沖突 使用也成了問題。貿易全球化 結算貨幣本幣化是必然趨勢。所以外匯儲備幾千億美元足夠用了。
㈡ 為什麼說外匯儲備大是一種負擔
貿易投資合作是中肯關系發展的重要方面。目前雙方貿易確實存在不平衡,中方不僅不追求這種不平衡,而且將努力採取措施予以改善。不平衡的貿易難以持續發展。
從中國來說,如果整體上貿易不平衡,會給我們宏觀經濟調控帶來極大的壓力,我這里也坦率的說,比較多的外匯儲備已經是我們很大的負擔,因為它要變成本國的基礎貨幣,會影響通貨膨脹。
外匯儲備的激增說明目前國內經濟增長強勁,通俗地講就是國家賺到錢了,有利於增強國家的國際支付能力、提高國家抵禦金融風險的能力;但另一方面,不斷增長的外匯儲備也會加大如貨幣升值、通貨膨脹等壓力。
關於外匯儲備過大增加通貨膨脹的壓力,那是因為外匯儲備增加,就需要等量投入本幣進入市場,央行把外匯收了,就需要支付本幣出來,貨幣多了,自然就會引起通貨膨脹。
㈢ 我是在外匯公司上班的然後客戶虧損了 現在公司要簽訂外匯協議要我承擔風險 我是不是可以不承擔這個風險
這樣的情況,客戶直接可以在法院起訴你,根據資金情況來對你量刑,因為國家是禁止代客理財的,就是你和客戶口頭商議 那試試還是你操作虧損的,順便說一句,中國沒有外匯平台,你們公司最多算是個皮包公司,做貴金屬外匯這些只有穩虧不賺,你們操盤賺的錢不是國際市場的錢,
㈣ 為什麼說中國外匯儲備高是負擔
因為一旦借的錢太多了,別國卻還不了怎麼辦呢
㈤ 中國有那麼多的外匯儲備,據說還是負擔,難道不能變成利益嗎
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基本上買什麼什麼就漲價。如果買了石油,那老百姓天天用汽油就會更貴,所以不能買油,要是買黃金,黃金價能漲飛了~就不劃算。
只能買國債,可是一般的國家也不發行這么多國債,你想買,人家還不賣呢。只有美國發這么多。
如果不買,美國還是一樣要印鈔票。咱們外匯儲備的美元鈔票一樣會貶值。買了美債,就能讓美國少印點鈔票,還能給咱利息。相比之下,這是損失最少的辦法。
美國國債和美元現鈔在國際市場上,基本是有相同的購買力和流動性的。說白了,你拿一張100美元的國債債券,去美國照樣當100美元鈔票花。所以國庫里的美元換成美債,實質是沒有變化的。那為什麼不拿出來投資呢?
因為這些錢不能動!這些錢是作為RMB的幣值保證用的。就像美國存得8000噸黃金一個作用。美國雖然那麼多金子,但卻從來都是不拿出來賣得。中國沒那麼多金子,就只能拿外幣作為RMB價值保證。
為什麼要幣值保證呢?因為紙幣是紙做的。是政府賦予的紙幣價值。政府許諾這張寫著100的紙票字值這么多錢。但老百姓信任政府的這個許諾,不是靠信用,而是靠政府手裡有沒有那麼多物品來確保這些紙幣。如果一個老百姓說,我不想要紙幣了,拿著手裡的紙幣去政府,說給我換成現貨。政府就必須要拿出現貨才行。這樣紙幣的價值才有保障。中國存的是外匯,美國存的是黃金。世界上只有2個國家是用黃金來作保的,一個是美國一個是瑞士。其他國家都是用外匯作保的。
所以中國的外匯儲備至多換成外國國債或者實物物資作為儲備,不到緊急情況下不能用。投資就更不可以了。
㈥ 外匯的優勢和缺點
1. 低成本: 外匯交易成本可以非常低。大多數外匯經紀商從外匯點差中獲利。因此,不必擔心單獨的經紀商費用,從而節約了成本。相比之下,股票或其他證券交易的交易員則必須考慮其他額外費用。
2. 提供非常高的流動性:與其他金融市場相比,外匯市場擁有最多的市場參與者。這提供了最高水平的流動性,這意味著即使是大額外匯交易訂單,也可以輕松有效地完成,而不會出現任何較大的價格偏差。這消除了價格操縱和價格異常的可能性,從而使價差收窄,從而提高定價效率。不必擔心開盤和收盤時的劇烈波動,也不必擔心下午的價格區間停滯不前,這些都是股市的標志。除非預期會有重大事件發生,否則可以在整個不間斷交易中觀察到類似的價格模式(高、中、低波動)。
3. 沒有中央交易所:作為一個在全球范圍內運作的場外交易市場,外匯市場沒有中央交易所。各國央行偶爾會根據需要進行干預。相比之下,在股票市場,一家公司可以突然宣布股息或報告巨額虧損,從而導致巨大的價格變化。此外,在外匯市場,內幕交易的可能性幾乎為零(特別是對主要貨幣對),因為外匯市場沒有內幕人士。
1. 缺乏透明度:由於外匯市場由經紀商主導,由經紀商驅動意味著外匯市場可能不是完全透明的。交易員可能無法控制自己的交易訂單如何執行,可能無法獲得最佳價格,或者只能獲得有限的交易報價視圖,而這些報價只能由其選擇的經紀商提供。一個簡單的解決辦法是只選擇受監管的經紀商進行交易,因為這些經紀商屬於監管機構的管轄范圍。市場可能不受監管機構的控制,但經紀商的活動卻受監管機構管轄。
2. 復雜的價格決定過程:外匯匯率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主要是全球政治或經濟因素,這些因素可能難以分析。外匯交易大多依靠技術指標,這是外匯市場波動劇烈的主要原因。
3. 高波動性:由於無法控制宏觀經濟和地緣政治的發展,在高度波動的外匯市場上很容易遭受巨大損失。如果某隻股票出了問題,股東可以向管理層施加壓力,要求他們發起必要的改革,他們也可以向監管機構尋求幫助。外匯交易員則無處可去。當冰島破產時,持有冰島克朗的外匯交易員只能袖手旁觀。24/7的市場使得人們很難定期監測價格和波動性。最好的辦法是嚴格控制所有外匯交易的止損,並通過精心策劃的方法系統性地進行交易。
㈦ 工行《境外匯款申請書》費用承擔方式中的「SHA」是什麼意思
SHA是指匯抄款人襲和收款人各自負擔自己一方的中間行的費用,以該幣種的清算所獲中央銀行的清算機構為界,匯出行的賬戶行或賬戶行的賬戶行(也稱中間行)。
通過工行將外匯匯往境外,可在《境外匯款申請書》中勾選的費用承擔方式分為OUR、BEN、SHA三種。
(7)外匯負擔擴展閱讀:
跨境匯款的費用承擔方式有三種:
1、SHA-意為共同承擔;就是說匯款人只會支付匯款時點產生的手續費,中間行產生的中轉費及收款銀行收的解付手續費都直接從受益人處收取(直接扣收匯款資金里的錢)。
2、BEN-所有手續費都由受益人(收款人)支付,中間行產生的中轉費及收款銀行收的解付手續費都直接從受益人處收取(直接扣收匯款資金里的錢)。
3、OUR-即匯款人支付所有的手續費,包括匯款手續費,中轉費等一切費用。由於是否產生中轉費在匯款時並不能確知,所以一般是在發生中轉費時,中間行發起收款,然後通知匯款的銀行,銀行再通知匯款人交納中轉費用。
㈧ 關於外幣匯出匯款的費用承擔方式
境外匯款有境外賬戶代理行及匯款路徑選擇問題.
如境外收款人的開戶銀行沒有與中行的境外賬戶行在同一銀行,那麼中行的境外賬戶代理行要選擇一家與收款人開戶銀行有賬戶代理關系的銀行,將款項轉過去,那通過這個中轉行時也就是代理行,要收取一些轉匯行手續費。
而且可能匯兩筆同樣收款人、同樣銀行名稱的轉匯手續費不一樣,因為在選擇代理行時也就是路徑選擇時,可能有多種可能,例如同樣的兩筆匯款,是由兩個不同的經辦人員做的,那就有可能轉匯行的選擇不一樣,手續費的收取也就不一樣。
要看您在匯款時選擇的收費方式,是匯款人付費還是收款人付費,若是選擇的收款人付費,那末就直接從匯款金額里扣除,是代理中轉行扣的。
(8)外匯負擔擴展閱讀:
匯出匯款操作流程
1. 匯款人填寫《匯出匯款申請書》,並在申請書上簽字或蓋章。
2. 匯款人在申請書上明確匯款的方式(電匯、票匯或信匯)。
3. 匯款人向銀行提供進出口合同、發票。
4.如果是貨到付款,要提供進口貨物報關單(付匯證明聯)或明細清單供銀行核驗,如果是預付貨款,要在網上服務平台登記。如果是非貿易的超過5萬元要提供稅務證明。
典型案例
A公司欲向美國S公司支付貿易項下預付款50萬美元,向銀行提出以電匯方式辦理匯出匯款的申請。銀行根據國家外管政策審核進出口合同等證明文件。審核無誤後,A公司填寫匯出匯款申請書,註明收款人名稱、地址、開戶行及賬號等內容。銀行按外管政策辦理售匯手續後,為其選擇合理匯款路徑,辦理匯出匯款。
㈨ 個人每年外匯限額是多少
個人每年外匯限額是5萬美金。
7月1日,被稱為史上最嚴外匯新規的《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正式施行,央行的這份管理辦法主要是對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加強監管,要求金融機構按照規定上報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中國居民每年每人5萬美元購匯的額度仍然保持不變,但是換匯過程變得繁瑣了,監管也變得更加嚴格了。
拓展資料
一、居民個人購匯實行指導性限額管理。
居民個人辦理繳納境外國際組織會費、境外直系親屬救助、境外郵購等沒有實際出境行為的購匯的指導性限額為每人每次等值3000美元。居民個人辦理出境旅遊、朝覲、探親會親、境外就醫、商務考察、被聘工作、出境定居、國際交流、境外培訓、其他出境學習、外排勞務等項,購匯的指導性限制額為:簽證上的出境時間在半年以內的,每人每次等值3000美元;出境時間在半年以上(含半年)的,每人每次等值5000美元。但邊境旅遊的購匯指導性限額為每人每天等值100美元(含100美元),每人每次購匯最高限額等值500美元(含500美元)。
二、個人購匯指南
1、首先,無論是通過櫃台或是網上銀行辦理購匯,均需要填寫《個人購匯申請書》, 對個人購匯用途進行更詳細的調查。可以購匯的用途包括因私旅遊、境外留學、公務及商務出國、探親、境外就醫、貨物貿易、非投資類保險、咨詢服務及其他共9大類。
2、但申請書上明確,「境內個人辦理購匯時,不得用於境外買房、證券投資、購買人壽保險和投資性返還分紅類保險等尚未開放的資本項目。違者將列入『關注名單』,當年及之後兩年不享有個人便利化額度」。
(資料來源:個人購匯——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