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麼理解「為了對沖資本外流和外匯儲備的下降」及「資本賬目盈餘的逐步消失,貨幣升值的壓力將會減退」
這段話是對是錯先不談,我只簡單解釋一下他說的是什麼意思。
資本外流的時候,也就是外國投資者撤出一部分在中國的投資。比如說美國投資者,就要把人民幣換成美元,拿回美國。這個時候人民幣遭到拋售,就有貶值趨勢。如果不想貶值,就要用政府的外匯儲備按照不貶值的匯率把外國人拋售的人民幣接過來。但是這樣做外匯儲備就會減少了。
降準是降低准備金率的意思。也就是說銀行要留一部分錢預備儲戶來取錢,叫准備金。准備金率降得越低,銀行就可以放更多的貸款了,創造出更多的人民幣來。人民幣也就更貶值。
這段話的意思是降准,也就是讓人民幣貶值不是為了通過貶值刺激經濟,只是為了配合外國投資者投資外流和避免外匯儲備過度下降。這樣人民幣就有點「市場化」了,就不用央行使用儲備來調節了。
因為Y=C+I+G+NX,(Y-T-C)+(T-G)=S,所以,S-I=NX。資本凈流出 等於 凈出口。這個兩者平衡的等式應該是比較容易理解的。如果把資本凈流出再分成政府的資本凈流出和民間的資本凈流出,再算上凈出口,就是三者平衡。民間的資本凈流出叫(負的)資本項,凈出口叫經常項,政府的資本凈流出叫(負的)官方外匯儲備增加。
國際收支平衡就是說政府的資本凈流出等於0。另外兩個一正一負相加為0。
第二段話的意思就是說。隨著外國人來投資減少,人民幣升值壓力就會越來越少。
其實這兩端翻譯成大白話是沒什麼說服力的,跟廢話也差不多,如果不是寫給專業人士看的,那就是在靠一些專有名詞嚇唬人。我幫你翻譯翻譯他的意思:「中國現在降低准備金率,讓人民幣貶值是為了對付外國撤走投資,外國投資減少了,人民幣升值壓力也會減少」。
說的就是這么個意思
⑵ 資本外逃為什麼會導致外匯儲備下降
這首先你得明白這個外匯儲備的組成。
這個外匯儲備,我們國家來說吧。我們國家是回使用人民幣的。所以答外資進入中國,得換人民幣,那麼外資的外匯就留在銀行裡面了。
當外資要離開中國時,他們鍀用手裡的人民幣換回外匯,所以當外資離開時,人家當然是投資獲利離開了。結果就變成國家的人民幣多了,外匯少了。
⑶ 如果一個國家資本流出大於資本流入 那麼該國外匯儲蓄是增還是減
在其他方面保持不變的情況下,當一個國家面臨資本流出大於資本流入時,該國的實際外匯儲備是在降低。
⑷ 資本外流會導致什麼後果。。
資本外流對國家經濟產生危害,是以該國資本缺乏為原因的。一個國家的資本缺乏與否,是以他的經濟規模擴張是否受制於資本為標準的。當一個國家的經濟規模與社會就業要求差距很大的時候,資本的流出會制約經濟規模的擴張,從而導致社會就業問題嚴重,引發社會不安定現象,反過來又影響經濟的正常發展。這個現象在兩種情況下會發生:
第一種情況是生產力水平低的國家,因為生產符合國際市場需要的產品的能力缺乏,所以自生資本能力不足,需要大量外資進入,才能夠滿足國家經濟規模擴張的需求。這樣情況下,資本的外流必然使得經濟受到損害,眾多的發展中國家都是這樣狀況;
第二種情況是生產力水平已經很高,不再有快速提高的空間,在勞動力成本偏高的環境裡面,資本利潤空間趨於縮小的同時,導致經濟的國際競爭力下降,資本外流成為不可遏制的趨勢,在資本外流導致市場資本缺失不能通過自生資本予以完全填補的時候,也會形成對於經濟的損害,很多發達國家也出現了這樣的狀況。
資本的外流不會對今天的中國經濟產生任何危害性結果。
當一個國家生產力具備了強大的國際競爭力的時候,資本的外流就不會對它的經濟產生不利影響。因為資本外流會產生兩個結果:
一、由於國內資本因此減少,會導致市場上資本稀缺性增加,從而使得國內資本利潤率提高,有利於新生資本的產生與增長,也有利於貧富差距的縮小;
二、因此導致本國貨幣匯率的下降,有利於本國商品的國際競爭力進一步增強。本國商品的國際競爭力增強,必然會導致對外貿易的順差增大,形成貨幣流入的增加現象。於是國內經濟發展需要的資本不會因一部分資本外流而受到損害。今天的中國就是這樣一種狀況。
⑸ 如何看待外匯儲備縮減與近期資本外流加劇
鑒於決策層可能希望避免加劇資本外流和波動、且年內人民幣已對一籃子貨幣明顯貶值,預計年底時人民幣對美元貶值幅度不會超過6.8。年內人民幣對美元的變動仍將取決於美元對其他主要貨幣的走勢。
從資金流向來看,由於投資者擔心英國「硬脫歐」引爆風險,資金避險情緒上升,開始大幅撤離新興市場。
對於外匯儲備的未來趨勢,隨著中國經濟增長表現出進一步穩定的態勢,市場對中國經濟硬著陸的擔憂下降,同時,全球經濟復甦乏力,外部需求不穩定,資本大幅流入中國的概率也在下降。因此,外匯儲備在短期內可能會延續小幅變化的態勢。
從長遠看,外儲余額將會逐漸減少。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向松祚表示:「現在公眾對外匯儲備量應該持有一個更加靈活的態度,其實從長遠來看,我們不需要擁有如此龐大的外匯儲備。未來的基本方向應該是老百姓擁有更多的海外資產,也就是我們通常講的『藏匯於民』。與此同時,過去我們採用的是有管理的匯率制度,需要有外匯儲備干預匯率市場,但隨著匯率的逐漸靈活和人民幣的國際化,未來中國外匯儲備的總體趨勢還是會有所下降。」
外匯儲備規模的短期波動不可避免,但與外匯儲備規模的增減相比,注重提高外匯儲備的利用效率顯得更為重要。我們現在更糾結外匯儲備是多是少的問題,而沒有去想怎麼在結構和在更多的層面上實現改進,發揮外匯儲備在國民經濟以及中國對外發展戰略中的實際意義。因為重心如果在發展改革上,外匯儲備的增減量應該是一個正常的現象。
⑹ 完全浮動匯率制下外匯儲備不變動,資本流入與流出是否會影響貨幣供給
不會,影響的是貨幣的需求,資本流入導致對本國的貨幣需求增加,供給不變,導致貨幣升值;資本流出導致對本國的貨幣需求減小,供給不變,導致貨幣貶值
⑺ 人民幣貶值為什麼會造成資金外逃和外匯儲備
你這個表述我不是很能理解。
假設人民幣大幅貶值。可能產生的影響有:回1.有可能產生通縮風險答,物價低迷,經濟也面臨衰退;2.因金融環境不穩定,投資可能隨人民幣貶值而大幅減少;等等吧
資本外流,或許只是眾多負面影響中的一小部分體現吧
至於外匯儲備,這跟人民幣貶值應該說沒有直接的聯系。
依然只能假設。假設人民幣的大幅貶值,是因外部因素造成的,比如國際游資惡意做空人民幣,那麼我們央行必然要動用一切貨幣政策工具進行干預,包括動用外匯儲備直接購買人民幣資產,以緩解拋售壓力,穩定匯率。
⑻ 資本外流對經濟生活有什麼不利影響說具體點。
從世界經濟發展看,美國經濟體的發展速度放慢,國際資本逐漸從美國經濟體分流到非美經濟體,對非美經濟體特別是對亞歐經濟是一個機遇,對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的發展也許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人民幣匯率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中國經濟的市場化進程,中國的企業風險管理能力,關繫到中國的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穩健性程度,提高風險管理能力等。在經濟上,今天金融貨幣化,經濟金融的穩定和健康的工作分不開的。
人民幣匯率的穩定,我們的金融體系改革是一系列的大考驗,金融體系的穩定性,極大地影響了該國的經濟穩定,保障稅進一步的影響,所以其實人民幣匯率改革和稅收安全在中國有著內在的聯系。
(8)資本外流與外匯儲備擴展閱讀:
資本流出(外流)是本國資本流向國外方式有四種:
①外國在本國的資產減少。如外國減少在本國的直接投資或間接投資中的股票投資。
②外國對本國的債務增加。如本國對外國的貸款、債券投資增加。
③本國對外國債務的減少。如本國歸還外國的債務或者外國減少對本國的貸款或債券投資。
④本國在外國的資產增加。如本國對外國直接投資、股票投資增加。資本流出的目的是為了取得較高利潤或利息收入。按資本輸出主體的不同,可將其分為國家資本流出和私人資本流出。
⑼ 為什麼中國資金外流,外匯儲備會下降
我國是實行外匯管制的國家,外資進入需要將外匯兌換成人民幣,這時候外匯儲備就會上升,反之,外資外流需要將人民幣兌換成外匯,這時候外匯儲備就會下降
⑽ 本國資本大量流出後,為什麼導致本幣貶值
貨幣貶值,是貨幣升值的對稱,是指單位貨幣所含有的價值或所代表的價值的下降,即單位貨幣價格下降。是指流通中的紙幣數量超過所需要的貨幣需求量時,紙幣價值下降。
大量的資本外流,將會引起金融秩序的混亂,加速本幣貶值,進而有可能釀成金融危機,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外匯流失,儲備不足。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國際清償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對於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有重要的影響。一定量的外匯儲備是一國進行經濟調節、實現內外平衡的重要手段。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動用外匯儲備可以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當國內宏觀經濟不平衡,出現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可以動用外匯組織進口,從而調節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系,促進宏觀經濟的平衡。同時當匯率出現波動時,可以利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使之趨於穩定。因此,外匯儲備是實現經濟均衡穩定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一國經濟更易於受到其他國家經濟影響的情況下,更是如此。一旦外匯儲備不足,會導致干預外匯市場的能力下降,從而使本國貨幣的穩定性降低、增大風險。而當貨幣風險加大時,在外匯市場中,本國貨幣的風險性突現,吸引力大幅下滑,會遭到一定程度的拋售,從而對本國貨幣形成貶值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