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外匯儲備數據公布時間
都有
最好上國家外管局網站看
❷ 外匯儲備為什麼不公布
外匯儲備是指一國貨幣當局所持有的、可以用於對外支付的國外可兌換貨幣。並非所有國家的貨幣都能充當國際儲備資產,只有那些在國際貨幣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且能自由兌換其他儲備資產的貨幣才能充當國際儲備資產。我國和世界其他國家在對外貿易與國際結算中經常使用的外匯儲備主要有美元、歐元、日元、英鎊等。
一定的外匯儲備是一國進行經濟調節、實現內外平衡的重要手段。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動用外匯儲備可以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當國內宏觀經濟不平衡,出現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可以動用外匯組織進口,從而調節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系,促進宏觀經濟的平衡。同時當匯率出現波動時,可以利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使之趨於穩定。因此,外匯儲備是實現經濟均衡穩定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一國經濟更易於受到其他國家經濟影響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一般說來,外匯儲備的增加不僅可以增強宏觀調控的能力,而且有利於維護國家和企業在國際上的信譽,有助於拓展國際貿易、吸引外國投資、降低國內企業融資成本、防範和化解國際金融風險。當然這並不是說外匯儲備越多越好,因為持有外匯儲備是要付出代價的。第一,外匯儲備表現為持有一種以外幣表示的金融債權,並非投入國內生產使用。這就產生了機會成本問題,就是如果貨幣當局不持有儲備,就可以把這些儲備資產用來進口商品和勞務,增加生產的實際資源,從而增加就業和國民收入,而持有儲備則放棄了這種利益。因此,持有外匯儲備,要考慮機會成本問題。第二,外匯儲備的增加要相應擴大貨幣供應量,如果外匯儲備過大,就會增加通貨膨脹的壓力,增加貨幣政策的難度。此外,持有過多外匯儲備,還可能因外幣匯率貶值而遭受損失。因此,外匯儲備應保持在適度水平上。
適度外匯儲備水平取決於多種因素,如進出口狀況、外債規模、實際利用外資等。應根據持有外匯儲備的收益、成本比較和這些方面的狀況把外匯儲備保持在適度的水平上
❸ 中國外匯儲備
一、全球及中國外匯儲備的增長
進入21世紀之後,伴隨全球國際收支失衡的惡化,全球外匯儲備規模不斷上升。1999年底全球外匯儲備約為1.78萬億美元,2007年底上升至6.40萬億美元,增長了2.6倍。全球外匯儲備的增長又集中體現為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東亞國家和石油輸出國)外匯儲備的增長。1999年底發展中國家外匯儲備約為1.05萬億美元(佔全球規模的59%),2007年底上升至4.90萬億美元(佔全球規模的77%),增長了3.7倍。相比之下,工業化國家外匯儲備同期內僅增長了1.1倍。
在發展中國家中,中國外匯儲備的增長速度更加迅猛。1999年底中國外匯儲備約為0.16萬億美元(佔全球規模的9%),2007年底上升至1.53萬億美元(佔全球規模的24%),增長了8.6倍。中國已經超越日本成為全球外匯儲備的最大持有國。中國外匯儲備的飆升主要歸因於持續的經常項目順差與資本項目順差。自1994年至今,中國經濟連續14年出現了國際收支雙順差。尤其是自2005年7月人民幣匯改以來,由於中國政府選擇了小幅、穩健、可控的升值策略,吸引大量國際短期資本流入中國套利,這加速了中國外匯儲備的累積。僅2007年一年,中國外匯儲備就增長了4619億美元,與2006年底相比增長了43%。如果考慮到央行向中投公司注入外匯資產、央行要求全國性商業銀行用美元繳納人民幣法定存款准備金等因素,則2007年中國外匯儲備實際增加額超過了6300億美元。
二、中國外匯儲備的幣種結構
由於中國外管局並未披露外匯儲備的幣種結構,我們只能利用其他國家披露的相關數據來推測中國外匯儲備的幣種構成。IMF的「官方外匯儲備幣種構成」(Currency Composition of Official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COFER)資料庫提供了138個國家(包括27個工業化國家與106個發展中國家)匯總後的外匯儲備幣種結構。雖然COFER資料庫中未包括中國這一全球外匯儲備最大持有國是一種遺憾,但COFER中包含的外匯儲備規模畢竟佔到全球外匯儲備規模的64%(2007年)。同時,中國央行的外匯儲備投資並未表現出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央行迥然相異的特徵。因此,我們不妨用COFER披露的幣種結構來推測中國外匯儲備的潛在幣種結構。
進入21世紀之後,IMF COFER資料庫中全球外匯儲備的幣種結構發生的主要變化包括:第一,美元資產占外匯儲備的比重逐漸下降,從1999年的71%降至2007年的64%;第二,歐元資產占外匯儲備的比重逐漸上升,從1999年的18%升至2007年的26%;第三,英鎊取代日元成為全球外匯儲備中第三重要的幣種,2007年英鎊資產占外匯儲備的比重為5%,而日元資產比重為3%。上述結構性變化的根本原因在於,在該時期內,歐元和英鎊處於相對強勢地位,而美元和日元處於相對弱勢地位,導致各國央行主動或被動地實施了外匯儲備的幣種結構調整。
與工業化國家相比,發展中國家的外匯儲備幣種結構調整更加積極。從1999年底至2007年底,發展中國家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比重由69%降至61%,歐元資產比重由19%升值28%。俄羅斯、伊朗等國更是將石油交易計價貨幣由美元轉換為歐元,從而進一步提升了歐元在全球儲備與交易貨幣中的地位。相比之下,同期內工業化國家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由73%降至69%,歐元資產比重由23%升至33%。
我們認為,近年來隨著美元有效匯率的下跌,中國外管局主要是在外匯儲備增量上降低了美元資產比重,在外匯儲備存量上的減持是有限的。這意味著中國央行的幣種多元化行為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央行相比是類似的,因此我們可以用COFER資料庫中發展中國家的數據來推測中國外匯儲備的幣種結構。截至2007年底,我們估計在中國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約佔65%,歐元資產約佔25%,其他10%包括英鎊、日元及其他幣種資產。
三、中國外匯儲備的資產結構
......
四、對中國外匯儲備投資現狀的評價
在上述對中國外匯儲備幣種結構與資產結構進行粗略估計的基礎上,我們對中國外匯儲備投資現狀的評價如下:
首先,當前中國外匯儲備的經營管理依然以安全性和流動性為首要目標。這主要表現為在外匯儲備的資產構成中,傳統上低風險、低收益、高流動性的國債和機構債佔90%左右;
其次,美元資產在中國外匯儲備中所佔比例過高。無論是從對美出口占總出口的比重(2007年為19.1%)還是從對美進口占總進口的比重來看(2007年為7.3%),美元資產在外匯儲備中65%的比例都過高了。這一方面反映出美元在全球貿易結算貨幣中依然占統治地位,另一方面也凸現了中國政府進行外匯儲備幣種多元化的困境:對於中國這樣的大國而言,在外匯市場上大量減持美元資產必然會造成美元匯率下跌,從而影響到外匯儲備中存量美元資產的價值。
再次,近年來美元對其他主要貨幣的大幅貶值,造成中國外匯儲備的國際購買力遭受嚴重損失。由於中國外匯儲備資產的65%以美元計價,那麼美元相對於其他貨幣的貶值必然造成以貿易加權的一籃子貨幣計算的中國外匯儲備的國際購買力顯著下降。例如,目前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突破了1.8萬億美元,假定其中美元資產佔65%,那麼一旦美元對人民幣貶值10%,以人民幣計算的中國外匯儲備價值將縮水1170億美元,相當於抹殺了3.9個百分點的GDP增長。
第四,美國次貸危機的深化意味著中國外匯儲備資產除了面臨匯率風險外,還面臨美國國債、機構債信用等級調降、市場價值縮水的風險。2008年7月,美國兩家房地產巨頭房利美、房地美陷入危機,需要募集750億美元資本金以避免資不抵債風險。如果美國政府不對其進行救援,則房利美、房地美發行的機構債的信用等級可能被調降;如果美國政府為兩家機構買單,則信用風險最終為美國政府所承擔,美國國債的信用等級可能被調降。無論出現哪種局面,對大量持有美國國債和機構債的中國央行而言都不是好消息。
最後,隨著外匯儲備規模的進一步增長,持有儲備的機會成本日益凸現,中國政府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提高外匯儲備投資收益率的壓力。中國外匯儲備的90%投資於美國國債與機構債,收益率不超過5%,而根據世界銀行對中國120個城市1.24萬家外商投資企業的調查,外國在華FDI企業的平均收益率超過22%。持有外匯儲備的機會成本越來越高,如何積極管理外匯儲備,提高外匯儲備資產的收益率成為當務之急。
五、中國外匯儲備投資的前景
......
❹ 中國什麼時候開始有外匯儲備
一國的外匯儲備由多種外匯資產構成,我國現在定期通過國家外匯管理局和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外匯儲備余額的相關數據,但對外匯儲備的構成不予公布。我們只能通過國際機構及其他國家公布的相關數據來了解我國外匯儲備的大致構成。
由於外匯儲備經營要考慮安全性和流動性,這決定了外匯儲備必須投向高等級債券等安全性高的資產。2002年5月,國際清算銀行(BIS)發表的季度報告首次以專欄的形式對我國銀行系統外的外匯清償力和流動狀況做了分析。該報告稱在1999-2001年間,我國共使用了1251億美元的外匯,其中796億用於購買美國債券,44億用於購買德國證券,15億用於購買日本證券,396億存放於BIS的報告行。根據該報告的分析,2001年我國外匯儲備和個人外匯存款中80%是美元資產。
根據美國財政部公布的統計數據,在我國2004年2067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增量之中,約490億用於了購買美元資產,占同期儲備增量的24%。從1983年到2005年3月期間,我國總共購買了3453.62億美元的美元資產,占同期間外匯儲備增量的53%;占外匯儲備總額的比例由2003年6月的74%下降到了52%,但中國持有的美國證券和長期債券在美國相關市場上的份額一直呈上升態勢。(見下表)
當然上述數據並不能准確說明我國外匯儲備的構成情況。但由於我國存在外匯管制,我國外匯資源絕大部分受控於中央銀行,相應地,在美國投資的外匯主要來自我國的外匯儲備。因此,我們可以近似的用美國財政部公布的我國在美國投資的長期證券額來估算我國外匯儲備中的美元資產比例。
李振勤等根據美國財政部的數據推測,2003年6月我國外匯儲備的近似組合大體為:美元70%、歐元15%、日元10%、英鎊5%。到2004年9月底,美元比例降低至60%,我們依據上邊的權重,估計歐元、日元、英鎊的比例分別上升為20%、13%和7%。那麼我們依據我國外匯儲備的總額和現在的相應貨幣匯率折算出來的我國外匯儲備的近似組合可用下表來表示。
從上表看出,外匯儲備構成中美元仍占絕大部分。美元資產比重過大隱含著巨大的匯率風險。在過去三年,美元持續下跌,對歐元平均下跌了35%,對日元平均下跌24%,而且據相關研究,美元將進一步走低。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估計,如果美元貶值25%,美元資產的持有者遭受的損失將達到美國GDP的10%,其中,東亞各經濟體因持有美元儲備遭受的損失將佔美國GDP的1.5%。從短期來看,東亞地區高額外匯儲備穩定了美元下跌的趨勢,並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美國的利率保持在相對較低的水平,從而使得世界經濟仍然處於比較穩定的狀態。但是從長期來看,這樣的格局給東亞經濟帶來了巨大的風險。中國的外匯儲備規模占東亞地區的1/3,這種影響對中國來說尤其大。
❺ 中國的外匯儲備包括哪些
中國外匯儲備的結構沒有對外明確公布過,目前屬於國家金融機密。據估計,美元資產佔70%左右,日元約為10%,歐元和英鎊約為20%,依據來自於國際清算銀行的報告、路透社報道以及中國外貿收支中各幣種的比例。
中國外匯儲備結構以美元資產為主的原因:
儲備貨幣發行國的經濟活動要以國內經濟為主,雖然美國占國際貿易的比例很大,但是與美國龐大的國內生產總值相比仍然比例很低,遠遠低於日本、德國、瑞士的相應指標,後者三國的主要經濟活動是外向型的,其貨幣價值容易受到國際資本流動的干擾而大幅波動,不利於保值。
(5)外匯儲備公布擴展閱讀:
國家外匯管理局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末,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079億美元,較11月上升123億美元,升幅0.4%;較年初上升352億美元,升幅1.1%。
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王春英指出,2019年12月,中國外匯市場供求延續基本平衡格局。受全球貿易局勢、主要國家央行貨幣政策立場、英國大選等因素影響,國際金融市場上美元指數、主要國家債券價格有所下跌。
受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等因素綜合作用,外匯儲備規模小幅上升。
❻ 外匯儲備多久公布一次哪裡可以看
本報訊 記者宋焱報道 為提高我國金融統計透明度,方便公眾獲取金融統計數據,央行日前公布了《2008年中國人民銀行公布金融數據的時間表》。
按時間表規定,中國人民銀行網站將在月後15日,公布金融機構本外幣、人民幣、外匯信貸收支表,其他商業銀行人民幣信貸收支表和貨幣供應量統計表;在季後15日,公布黃金儲備、外匯儲備和匯率統計表;在月後4周,公布貨幣當局、其他存款性公司資產負債表和存款性公司概覽。
《金融時報》將在月後15日前後以新聞稿公布上月的金融機構、其他商業銀行信貸收支和貨幣供應量、黃金儲備、外匯儲備、匯率統計的主要指標;在季後15日前後公布上季的報表。
《中國人民銀行季報》將在季後8周公布金融機構本外幣、人民幣、外匯信貸收支表,其他商業銀行人民幣信貸收支表和貨幣供應量統計表;以及外匯儲備統計表;貨幣當局、其他存款性公司資產負債表和存款性公司概覽;其他存款性公司、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其他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外資銀行、城市信用社、農村信用社和財務公司資產負債表。
《中國人民銀行年報》將在年後5月公布除季報中的表格外,還包括金融業資產負債主要項目簡表,黃金儲備、匯率統計表和國際流動性報表。《金融年鑒》將在年後10月公布除年報中的表格外,還包括金融機構現金收入支出統計表和全國城鄉儲蓄存款報表。
另外,央行自2006年開始披露《存款性公司概覽》,《存款性公司概覽》與原來的《銀行概覽》口徑、內容基本一致,同時不再披露《銀行概覽》與《貨幣概覽》。
中國人民銀行網站地址:http://www.pbc.gov.cn/
❼ 什麼時間公布12月外匯儲備數據
郭敦顒
這題表達的意思可能是「判斷題,2003年12月31日的外匯儲備量還是外匯流量?回( )」
即便是如答此,還需進一步分析這問題,如果判斷是(外匯儲備量),那麼更正確嚴格的時間點(時刻)是2003年12月31日24時;如果判斷是(外匯流量)那麼更正確嚴格的時間是2003年12月31日零點到24點(應按銀行統一的交易時間而定)。
所以這題又是一道模糊題。如果強要判斷,那麼任一判斷都對,又都不對,這視情況而定。
❽ 中國外匯儲備現在有多少
中國外匯儲備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美元資產,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數據,2014年一季度末,中國回外匯儲備總答額增至3.94萬億美元。[1]2014年6月底達到39932億美元的最高峰。
中國人民銀行2017年2月7日發布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月31日,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為29982.04億美元,連續第七個月下滑,並自2017年2月以來首次低於3萬億美元。2018年元月公布的中國外匯儲備是3萬1千多億美元。
❾ 中國外匯儲備排名第幾
截至2020年,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0902億美元,世界排名第一。
中國外儲規內模仍然接近全球容外儲30%,居全球外匯儲備排名榜榜位,分別是排名第二位的日本和第三位的瑞士的2.6倍和4.5倍。
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最新外匯儲備規模數據顯示,2020年1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399億美元,較11月末上升207億美元,升幅為0.66%,連續第十一個月出現回升。
(9)外匯儲備公布擴展閱讀:
此外還有三個理由說明一國外匯儲備的重要性。首先它在國際支付中充當保護人的角色,在當前這樣一個主權、企業和銀行債務水平創紀錄的時代,這個保護人被調用的頻率是很高的。
其次,它可以作為某些產業例如基礎設施產業的資金。最後,雖然各國央行貨幣籃子里的絕大部分貨幣為美元和歐元,但是其他貨幣儲備也在逐漸增加,這有助於減少本國在全球市場投資的風險。
❿ 中國的外匯儲備國內和國外佔比多少,能查出來嗎
中國的外匯儲備結構單一,美元在我國的外匯儲備中佔比過高,由此增大回了我國外答匯儲備的風險。中國有必要對其外匯儲備結構進行優化:提高黃金在外匯儲備中的比重;多元化外匯儲備結構,降低美元在外匯儲備中的比重;積極穩妥地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
中國現在定期通過國家外匯管理局和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外匯儲備余額的相關數據,但對外匯儲備的構成不予公布。只能通過國際機構及其他國家公布的相關數據來了解中國外匯儲備的大致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