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外匯儲備過多或過少對經濟的影響
外匯儲備越多,那證明國家的經濟增長越快,那國家就越富強.那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大大提高了.對股市當然是好事,有了外匯儲備做資金的後盾,即使股票有一天到了一跌不可收拾的地步,那就需要動用到外匯儲備來救市了.97年金融風暴的時候香港也是動用外匯儲備來救市的如果外匯儲備過少 就像泰國 緬甸 寮國 金融危機的到來 無法抵禦 成為經濟泡沫
❷ 世界各國外匯儲備
— 世界全球(所有國家的總和) 7,471,093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不包括香港及澳門) 2,847,300 Dec 2010
2 日本 1,101,000 Nov 2010
- 歐盟
(歐盟歐元區所有國家,包括歐洲中央銀行) 530,666 Feb 2009
3 俄羅斯 484,600 Nov 2010
4 中華民國 379,300 Nov 2010
5 印度 294,000 Nov 2010
6 韓國 290,200 Nov 2010
7 巴西 284,900 Oct 2010
8 瑞士 266,400 Oct 2010
9 香港 273,200 Jan 2011
10 新加坡 221,400 Oct 2010
11 阿爾及利亞 145,363 Apr 2009
12 德國 143,518 Feb 2009
13 泰國 140,000 Jan 2010
14 義大利 110,811 Feb 2009[1]
15 法國 99,930 Feb 2009[1]
16 馬來西亞 87,700 Apr 2009
17 墨西哥 82,100 Feb 2009
18 伊朗 81,000 May 2008
19 利比亞 79,000 Sep 2007
20 美國 75,654 Apr 2009[1]
21 土耳其 66,746 May 2009
22 英國 64,332 Mar 2009[1]
23 波蘭 63,847 Oct 2008
— 歐洲中央銀行
(不被任何一個單獨歐盟國家擁有) 62,921 Feb 2008 [1]
24 丹麥 62,400 May 2009
25 印度尼西亞 56,600 May 2009
26 伊拉克 48,779 Jan 2009[2]
27 阿根廷 47,024 Feb 2009 [1]
28 以色列 45,076 Apr 2009
29 奈及利亞 45,000 Apr 2009
30 加拿大 43,524 Mar 2009[1]
31 委內瑞拉 42,628 Dec 2008
32 挪威 42,364 Nov 2008
33 菲律賓 39,319 May 2009
34 捷克 36,854 Mar 2009[1]
35 羅馬尼亞 35,910 Feb 2009[1]
36 南非 33,418 Apr 2009
37 沙烏地阿拉伯 31,320 Oct 2007
38 埃及 31,189 Apr 2009
39 秘魯 30,930 Mar 2009
40 澳大利亞 30,692 Nov 2008
41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29,620 2007 est.
42 烏克蘭 27,800 May 2009
43 瑞典 27,719 Feb 2009
44 荷蘭 26,630 Feb 2009[1]
45 哥倫比亞 23,800 Mar 2009
46 智利 22,895 Feb 2009[1]
47 匈牙利 22,712 Sep 2008
48 摩洛哥 22,009 Feb 2009[1]
49 西班牙 20,886 Feb 2009[1]
50 越南 20,700 Jun 2008
51 澳門 20,000 Dec 2008
52 哈薩克 19,658 Feb 2009[1]
52 科威特 19,630 2007 est.
53 黎巴嫩 19,400 2007 est.
54 斯洛伐克 18,504 Sep 2008
55 塞爾維亞 17,490 Nov 2008
56 比利時 16,056 Feb 2009[1]
57 奧地利 15,871 Nov 2008
58 保加利亞 15,189 Feb 2009[1]
59 葡萄牙 12,770 Feb 2009[1]
60 紐西蘭 12,470 Feb 2009[1]
61 安哥拉 12,290 2007 est.
62 巴基斯坦 11,190 May 2009
63 克羅埃西亞 10,852 Feb 2009[1]
64 波札那 10,000 May 2008
65 亞塞拜然 9,316 Apr 2008
66 約旦 9,172 Jan 2009[1]
67 突尼西亞 8,426 Feb 2009[1]
68 芬蘭 8,327 Feb 2009[1]
69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8,100 2008 est.
70 玻利維亞 7,717 Dec 2008
71 葉門 7,400 Mar 2009
72 阿曼 7,004 2007 est.
73 烏拉圭 6,672 Feb 2009
74 孟加拉國 6,500 Apr 2009
75 厄瓜多 6,500 Oct 2008
76 卡達 6,368 2007 est.
77 塞普勒斯 6,176 2007 est.
78 敘利亞 6,039 2007 est.
79 立陶宛 5,704 Mar 2009[1]
80 烏茲別克 5,600 2007 est.
81 拉脫維亞 5,556 Feb 2009[1]
82 [[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波黑]] 5,151 Jan 2008
83 瓜地馬拉 4,559 2007 est.
84 古巴 4,247 2007 est.
85 赤道幾內亞 3,928 2007 est.
86 哥斯大黎加 3,915 2007 est.
87 土庫曼 3,644 2007 est.
88 愛沙尼亞 3,526 Mar 2009[1]
89 馬爾他 3,522 2007 est.
90 緬甸 3,500 Aug 2008
91 巴林 3,474 2007 est.
92 白俄羅斯 3,326 Feb 2009[1]
93 希臘 3,181 Feb 2009[1]
94 迦納 2,837 2007 est.
95 肯亞 2,615 Mar 2009
96 冰島 2,792 Feb 2008
97 巴拉圭 2,743 Nov 2008
98 斯里蘭卡 2,600 Oct 2008
99 多明尼加 2,525 2007 est.
100 象牙海岸 2,500 2007 est.
101 坦尚尼亞 2,441 2007 est.
102 喀麥隆 2,341 2007 est.
103 宏都拉斯 2,336 Oct 2008
104 薩爾瓦多 2,417 Feb 2009[1]
105 馬其頓 2,243 Nov 2007
106 巴布亞紐幾內亞 2,193 Dec 2007
108 模里西斯 1,772 2007 est.
109 阿爾巴尼亞 1,615 Dec 2007
110 柬埔寨 1,600 Dec 2007
111 牙買加 1,490 Dec 2007
112 莫三比克 1,470 Nov 2007
113 加彭 1,459 2007 est.
114 摩爾多瓦 1,365 Feb 2009[1]
115 塞內加爾 1,350 2007 est.
116 喬治亞 1,300 2008 est.
117 巴拿馬 1,260 2007 est.
118 蘇丹 1,245 2007 est.
119 辛巴威 1,222 Mar 2008
120 亞美尼亞 1,141 Feb 2009[1]
121 尚比亞 1,100 2007 est.
122 斯洛維尼亞 1,076 Jan 2008
123 尼加拉瓜 1,075 2007 est.
124 吉爾吉斯斯坦 1,029 Feb 2009[1]
125 蒙古 1,000 Jul 2007
126 查德 997 2007 est.
127 布吉納法索 897 2007 est.
128 賴索托 889 2007 est.
129 愛爾蘭 854 Feb 2009[1]
130 衣索比亞 840 2007 est.
131 貝南 825 2007 est.
132 納米比亞 750 2007 est.
133 馬達加斯加 745 2007 est.
134 盧森堡 713 Sep 2008
135 巴貝多 620 2007 est
136 寮國 514 2007 est.
137 盧安達 511 2007 est.
138 史瓦濟蘭 395 2007 est.
139 多哥 363 2007 est.
140 維德角 344 2007 est.
141 塔吉克 301 2007 est.
142 蓋亞那 292 2007 est.
143 海地 221 2007 est.
144 貝里斯 150 Oct 2008
145 萬那杜 149 Dec 2007
146 馬拉維 140 2007 est.
147 甘比亞 120 2007 est.
148 幾內亞 119 2007 est.
149 蒲隆地 118 2007 est.
150 塞席爾 118 2007 est.
❸ 劉光溪關於人民幣國家化的闡述 具體的
讓人民幣「南」飛--雲南省金融辦主任劉光溪談人民幣國際化
雲南"橋頭堡"發展戰略與昆明打造泛亞金融中心,將為人民幣國際化打開新的突破口。
位於緬甸北部的邊境城市木姐市與雲南省瑞麗市隔江相望。
從這里走陸路經由緬甸抵達泰緬邊境;或經由水路走瀾滄江接湄公河,是中國貨物進入東南亞進行邊貿交易的兩條命脈通道。
在與中國邊境貿易的緬甸、寮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人民幣幾已"暢行無阻";沿湄公河順流直下,在泰國北部大港清盛市,懸掛五星紅旗的中國貨船隨處可見,不少商家的店門前皆貼有"歡迎使用人民幣"的標識。
"基於地理位置、歷史沿革、市場需求、政策優勢等方面綜合考慮--向南,才是人民幣國際化前期中期的最佳選擇。"雲南金融辦主任劉光溪在接受本刊記者專訪時表示。
劉光溪認為,種種跡象表明,人民幣向中南半島和南亞次大陸推進,是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最佳選擇,因為雲南正以其邊貿人民幣結算的巨大成效,推動著人民幣在周邊國家國際化的進程。
人民幣國際化"四部曲"
《金融世界》:人民幣國際化進程走到今天,它的內在驅動力是什麼?
劉光溪:人民幣國際化的正式提出是在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出於為可能因危機而陷入困境的國家和地區提供調整餘缺有效機制的考慮,東南亞、南亞、東亞地區的24個國家認為有創建亞洲共同外匯儲備的必要。為此,亞洲地區的"10+1"、"10+3"區域合作組織緊鑼密鼓地討論,如何推動人民幣、日元成為泛亞地區的主要區域貨幣的議題。
縱觀世界上主要貨幣的發展路徑,在貨幣從金本位制走向信用貨幣本位制之後,貨幣發行歸根結底以國家信用作為根本基礎。因此,一國貨幣能否成為周邊區域廣泛採用的區域性貨幣,需要地緣經濟、政治、技術作為強有力的支撐。
具體到日本而言,日元的國際化進程始於1970年,其發展過程一波三折、步履維艱。究其原因,日本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島國經濟的局限,難以在周邊國家形成較為廣泛的影響力。此時,人民幣的優勢得以體現出來,中國作為大國經濟體,其地緣政治、經濟、科學技術文化水平,在亞洲地區的優勢無人可撼動。
如果說改革開放30年的前15年,是市場化、貨幣化的過程,那麼後15年,則是產權和資產的資本化和證券化過程,產權和資產流動起來就是貨幣,流動起來就能產生巨大的資源配置功能。
因此,我們看到在亞洲金融危機之後,特別是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後,人民幣的區域化進程明顯加快。入世為中國贏得了良好的國際發展環境,在內需尚未擴大到與供給相匹配的大環境下,我國對外貿易呈現強勁增勢,2002年,中國外貿增長達到27%;2004年增幅則達到45%。
隨著外貿交易總量的激增,人民幣在國際金融外交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人民幣在邊境貿易中日益得到周邊國家的追捧,這一點在雲南、廣西等地區的邊境貿易中都得到了充分體現。
實踐表示,任何一種貨幣,只要長期保持增長、長期盈餘,國內外投資者均積極追逐此國貨幣。當社會財富盈餘遠超出貨幣增長速度時,一國貨幣必然出現升值趨勢。2004年,人民幣幣值反超港幣,這從側面反映出人民幣的區域化、國際化,其本質是社會發展、金融發展的客觀規律所決定的。
2010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二大貿易體、第三大對外投資體。隨著中國經濟的全面發展,人民幣國際化成為必然趨勢。
因此,人民幣國際化戰略的提出不是刻意而為之,而是中國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必然產物;是基於人民幣貨幣符號價值提升、綜合國力提升等種種現實應運而生的。
《金融世界》:人民幣國際化應採取什麼樣的步驟?
劉光溪:總結起來,人民幣國際化在貨幣職能上應採取"四步走"戰略,即堅持由人民幣執行貿易結算職能、投資職能、信貸融資職能,以及儲備貨幣職能的路徑。
首先推進人民幣成為國際結算貨幣,逐步增加人民幣在全球貿易結算中的份額;下一步,應盡快實現資本項下人民幣可兌換,推動人民幣成為投資貨幣,使人民幣逐步成為主要國際金融市場上的主要投資結算幣種;然後,使人民幣成為主要國際信貸融資市場上的主要結算貨幣;在實現人民幣可自由兌換以後,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最後逐步使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
《金融世界》:您認為推動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進一步發展的關鍵因素是什麼?目前,人民幣在跨境貿易結算中的可接受程度如何?
劉光溪:人民幣國際化,其實質是以人民幣為依託的金融體系、金融機構、金融交易的對外開放,最終形成人民幣的定價權、離岸市場,實現人民幣在中國以外境外市場的自由兌換與交易。
在當前形勢下,影響跨境人民幣結算的兩大因素是需求和供給。
從需求角度而言,主要影響因素是周邊國家是否有需求、有意願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
對於國內外企業而言,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的好處,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可以有效避免匯率波動對企業經營造成的損失;其次,在我國外匯儲備余額升至3萬億美元的節點上,使用人民幣結算可適當降低外匯儲備規模;最後,人民幣作為區域貨幣崛起,有利於國際貨幣體系的穩定,作為美元的有益補充,可以有效分散美元投資風險。
但從實際結算貨幣的選擇來看,雖然我國已與越南、俄羅斯等國家的中央銀行簽署了邊境貿易本幣結算協定,但受周邊國傢具體國情和政策、維護本幣主權,以及我國的貿易結構等因素影響,人民幣在對方國家的接受程度呈現出較大差異。
在越南、緬甸、寮國等國家,人民幣作為支付和結算貨幣具有一定接受度。而在中俄邊境貿易結算中,首選結算貨幣仍為美元,第二選擇則是盧布,使用人民幣結算的較少。在中國與朝鮮、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印度,以及尼泊爾等國家的邊貿中,人民幣結算率也較低。
因此,推進人民幣周邊、區域國際化,應當首先考慮接受程度高的國家和地區。從這個角度上說,雲南勢必成為人民幣泛亞國際化向南的首選和最重要的先行試驗推廣基地。
從供給角度而言,應主要考慮人民幣可兌換程度如何,匯率形成機制是否市場化、是否浮動,金融監管體系是否配套,金融改革條件下如何防範風險,金融機構的資本充足率、撥備覆蓋率是否達標等一系列因素。具體來說,供給方面有四個方面的重點:
其一,要穩步有序地加快推動人民幣的可自由兌換進程。貨幣國際化的核心在於貨幣是否能夠隨時兌換為資產,因此,可兌性是貨幣國際化的提前和基礎。
其二,加快推進資本項下人民幣可兌換,這與可自由兌換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境外有投資需求的資金應能夠通過金融、證券、保險等正規機構進入A股市場、債券市場賺取利差,同時拓寬人民幣投融資渠道,允許中國的金融機構到國外去進行投融資,形成人民幣雙向流動的完整閉環。
其三,加快國有商業銀行體制改革進程,健全銀行體系,發展與貨幣功能向匹配的保險、證券行業。通過推動金融機構的大發展,進一步做大人民幣市場的盤子。
其四,最重要的是加強整個金融監管體系建設。人民幣走出去意味著國內政策的溢出效應增大,跨境資金流動的變化與國內貨幣政策、金融穩定等相互溢出和滲透。為評估人民幣境外流動風險,要建立必要的風險檢測、監控、預警體系,全面掌握人民幣流動狀況,對風險進行有效控制。
❹ 2010各國外匯儲備
1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不包括香港及澳門) 2,847,300 Dec 2010
2 日本 1,101,000 Nov 2010
- 歐盟
(歐盟歐元區所有國家,包括歐洲中央銀行) 530,666 Feb 2009
3 俄羅斯 484,600 Nov 2010
4 中華民國 379,300 Nov 2010
5 印度 294,000 Nov 2010
6 韓國 290,200 Nov 2010
7 巴西 284,900 Oct 2010
8 瑞士 266,400 Oct 2010
9 香港 273,200 Jan 2011
10 新加坡 221,400 Oct 2010
11 阿爾及利亞 145,363 Apr 2009
12 德國 143,518 Feb 2009
13 泰國 140,000 Jan 2010
14 義大利 110,811 Feb 2009[1]
15 法國 99,930 Feb 2009[1]
16 馬來西亞 87,700 Apr 2009
17 墨西哥 82,100 Feb 2009
18 伊朗 81,000 May 2008
19 利比亞 79,000 Sep 2007
20 美國 75,654 Apr 2009[1]
21 土耳其 66,746 May 2009
22 英國 64,332 Mar 2009[1]
23 波蘭 63,847 Oct 2008
— 歐洲中央銀行
(不被任何一個單獨歐盟國家擁有) 62,921 Feb 2008 [1]
24 丹麥 62,400 May 2009
25 印度尼西亞 56,600 May 2009
26 伊拉克 48,779 Jan 2009[2]
27 阿根廷 47,024 Feb 2009 [1]
28 以色列 45,076 Apr 2009
29 奈及利亞 45,000 Apr 2009
30 加拿大 43,524 Mar 2009[1]
31 委內瑞拉 42,628 Dec 2008
32 挪威 42,364 Nov 2008
33 菲律賓 39,319 May 2009
34 捷克 36,854 Mar 2009[1]
35 羅馬尼亞 35,910 Feb 2009[1]
36 南非 33,418 Apr 2009
37 沙烏地阿拉伯 31,320 Oct 2007
38 埃及 31,189 Apr 2009
39 秘魯 30,930 Mar 2009
40 澳大利亞 30,692 Nov 2008
41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29,620 2007 est.
42 烏克蘭 27,800 May 2009
43 瑞典 27,719 Feb 2009
44 荷蘭 26,630 Feb 2009[1]
45 哥倫比亞 23,800 Mar 2009
46 智利 22,895 Feb 2009[1]
47 匈牙利 22,712 Sep 2008
48 摩洛哥 22,009 Feb 2009[1]
49 西班牙 20,886 Feb 2009[1]
50 越南 20,700 Jun 2008
51 澳門 20,000 Dec 2008
52 哈薩克 19,658 Feb 2009[1]
52 科威特 19,630 2007 est.
53 黎巴嫩 19,400 2007 est.
54 斯洛伐克 18,504 Sep 2008
55 塞爾維亞 17,490 Nov 2008
56 比利時 16,056 Feb 2009[1]
57 奧地利 15,871 Nov 2008
58 保加利亞 15,189 Feb 2009[1]
59 葡萄牙 12,770 Feb 2009[1]
60 紐西蘭 12,470 Feb 2009[1]
61 安哥拉 12,290 2007 est.
62 巴基斯坦 11,190 May 2009
63 克羅埃西亞 10,852 Feb 2009[1]
64 波札那 10,000 May 2008
65 亞塞拜然 9,316 Apr 2008
66 約旦 9,172 Jan 2009[1]
67 突尼西亞 8,426 Feb 2009[1]
68 芬蘭 8,327 Feb 2009[1]
69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8,100 2008 est.
70 玻利維亞 7,717 Dec 2008
71 葉門 7,400 Mar 2009
72 阿曼 7,004 2007 est.
73 烏拉圭 6,672 Feb 2009
74 孟加拉國 6,500 Apr 2009
75 厄瓜多 6,500 Oct 2008
76 卡達 6,368 2007 est.
77 塞普勒斯 6,176 2007 est.
78 敘利亞 6,039 2007 est.
79 立陶宛 5,704 Mar 2009[1]
80 烏茲別克 5,600 2007 est.
81 拉脫維亞 5,556 Feb 2009[1]
82 [[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波黑]] 5,151 Jan 2008
83 瓜地馬拉 4,559 2007 est.
84 古巴 4,247 2007 est.
85 赤道幾內亞 3,928 2007 est.
86 哥斯大黎加 3,915 2007 est.
87 土庫曼 3,644 2007 est.
88 愛沙尼亞 3,526 Mar 2009[1]
89 馬爾他 3,522 2007 est.
90 緬甸 3,500 Aug 2008
91 巴林 3,474 2007 est.
92 白俄羅斯 3,326 Feb 2009[1]
93 希臘 3,181 Feb 2009[1]
94 迦納 2,837 2007 est.
95 肯亞 2,615 Mar 2009
96 冰島 2,792 Feb 2008
97 巴拉圭 2,743 Nov 2008
98 斯里蘭卡 2,600 Oct 2008
99 多明尼加 2,525 2007 est.
100 象牙海岸 2,500 2007 est.
101 坦尚尼亞 2,441 2007 est.
102 喀麥隆 2,341 2007 est.
103 宏都拉斯 2,336 Oct 2008
104 薩爾瓦多 2,417 Feb 2009[1]
105 馬其頓 2,243 Nov 2007
106 巴布亞紐幾內亞 2,193 Dec 2007
108 模里西斯 1,772 2007 est.
109 阿爾巴尼亞 1,615 Dec 2007
110 柬埔寨 1,600 Dec 2007
111 牙買加 1,490 Dec 2007
112 莫三比克 1,470 Nov 2007
113 加彭 1,459 2007 est.
114 摩爾多瓦 1,365 Feb 2009[1]
115 塞內加爾 1,350 2007 est.
116 喬治亞 1,300 2008 est.
117 巴拿馬 1,260 2007 est.
118 蘇丹 1,245 2007 est.
119 辛巴威 1,222 Mar 2008
120 亞美尼亞 1,141 Feb 2009[1]
121 尚比亞 1,100 2007 est.
122 斯洛維尼亞 1,076 Jan 2008
123 尼加拉瓜 1,075 2007 est.
124 吉爾吉斯斯坦 1,029 Feb 2009[1]
125 蒙古 1,000 Jul 2007
126 查德 997 2007 est.
127 布吉納法索 897 2007 est.
128 賴索托 889 2007 est.
129 愛爾蘭 854 Feb 2009[1]
130 衣索比亞 840 2007 est.
131 貝南 825 2007 est.
132 納米比亞 750 2007 est.
133 馬達加斯加 745 2007 est.
134 盧森堡 713 Sep 2008
135 巴貝多 620 2007 est
136 寮國 514 2007 est.
137 盧安達 511 2007 est.
138 史瓦濟蘭 395 2007 est.
139 多哥 363 2007 est.
140 維德角 344 2007 est.
141 塔吉克 301 2007 est.
142 蓋亞那 292 2007 est.
143 海地 221 2007 est.
144 貝里斯 150 Oct 2008
145 萬那杜 149 Dec 2007
146 馬拉維 140 2007 est.
147 甘比亞 120 2007 est.
148 幾內亞 119 2007 est.
149 蒲隆地 118 2007 est.
150 塞席爾 118 2007 est.
❺ 世界哪個國家把人民幣當成外匯儲備
原來沒有的,因為RMB是不允許在國際市場流通的,所以沒有任何國家能夠獲得足夠多的RMB以作為外匯儲備。
之所以不可以流通在於中國的貨幣管制,為了避免像97年金融危機的悲劇,因此不讓RMB在境外流通。97年,索羅斯在泰國境外慢慢地,不被察覺的吃進泰銖,並逐漸掌握了足以撼動整個泰國市場的貨幣量,而泰國自己卻毫無察覺。最後索羅斯在高位拋售海量泰銖,從而導致泰國經濟崩潰,因為東南亞金融危機。
而現在,中國由於已經與一些東盟國家簽署了貨幣互認協議,開始將一部分RMB和東盟國家的貨幣互換,互相作為儲備貨幣。現在馬來西亞、泰國、寮國、菲律賓、韓國、越南等國,都已持有一定量的RMB作為外匯儲備。
而為了避免RMB跨境交易再次出現97年的問題,中國也早在n年前,就已經開始現在國內打造了銀聯交易網路,現在,國內的銀聯已經成網路了,已經開始向國外拓展。因為如果讓RMB只在銀聯平台上交易,這樣交易的信息,可以都被中國的銀行察覺到。反之,visa和master交易系統上的交易都可以被網路終端——華爾街監控。無論是考慮國家國防安全,還是金融安全,另立交易網路都是必要的。因為二戰期間,英國的情報部門就通過猶太銀行家,監控著德國在二戰期間在瑞士的每一筆國際交易。德國買了多少戰略物資一目瞭然。
由於支付系統對市場信息的高度控制性,中國的銀聯系統顯然已經動了英美銀行家的乳酪了,因此在推向國際化方面一直比較緩慢。幾個月前,第一個認可銀聯支付系統的外國國家韓國,正式批准引入銀聯支付系統。
❻ 寮國的經濟狀況
http://www.nncin.com/Article/Print.asp?ArticleID=1338
這個裡面有詳細介紹
❼ 關於寮國
寮國是一個資源豐富的國家,但由於過去長期遭受外國的殖民統治、剝削和掠奪以及國內數十年的戰亂,豐富的資源得不到很好地開發,經濟十分落後。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成立以來,經濟建設逐漸取得進展,但仍面臨不少困難,目前正在為消除金融危機的影響努力奮斗。2001年寮國黨「七大」制定了2001年至2005年經濟發展規劃,今後五年寮國GDP年均增長速度不低於7%。寮國計劃到2020年人均GDP達到1500美元,基本擺脫不發達狀態,其任務是比較艱巨的。目前經濟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財政困難、資金短缺、貿易逆差巨大、外債逐年增加、城鄉差距增大腦等。
國民生產總值(2000年):約137800億基普。
人均國民生產總值(2000年):約350美元。
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2000年):5.9%。
貨幣名稱:基普。
匯率(2001年):1美元=8500基普。
通貨膨脹率(2000年):6.6%
資 源
有錫、鉛、鉀、銅、鐵、金、石膏、煤、鹽等礦藏,迄今得到少量開採的有錫、石膏、鉀、鹽、煤等。水力資源豐富。森林面積約900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約42%,產柚木、紫檀等名貴木材。
工 業
主要有發電、鋸木、碾米、卷煙、紡織、食品,采礦、服裝、制葯等企業及小型水泥廠、修理廠、煉鐵廠和紡織、制鐵、陶瓷、手工業作坊等。
農 業
寮國是一個農業國,農業人口約佔全國人口的80%。主要產品有水稻、玉米、薯類、咖啡、煙葉、花生、棉花等。全國耕地面積約64.9萬公頃(1993年),
1994年稻穀產量達150萬噸。
交通運輸 無出海口,沒有鐵路,主要靠公路、水路和航空運輸。湄公河可以分段通航載重20—200噸船隻。
公路:總長14176公里;貨運量14..7萬噸。(1993年)
水路:總長4600公里;客運量70.33萬人次,貨運量28.97萬噸。(1993年)
空運:萬象的瓦岱機場是唯一的國際機場,有通往昆明、曼谷、清邁、河內、胡志明市和金邊的六條國際航線。(1993年)
財政金融
1992年預算收入914.9億基普,支出2138億基普,差額靠外國援助來彌補。至1992年底累計欠外債8.15億美元,外匯儲備6600萬美元。
對外貿易
寮國同5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關系。1994年進出口總額為7.677億美元,其中出口額約3.178億美元,進口額約4.499億美元。目前寮國實行自由貿易政策,革新外貿體制,減少原材料出口,增加成品、半成品出口。重要出口商品由國家統一控制。主要出口產品有:電力、原木、膠合板、咖啡、石膏。主要進口產品有:各種車輛、自行車、燃料、水泥、鋼材、紙張、布匹、食糖、糧食。主要外貿對象有泰國、中國和越南。
外國資本
1994年4月21日老國會頒布的經修汀的外資法規定,政府不幹涉外資企業的事務,允許外資企業匯出所獲利潤;外商可在寮國建獨資企業、合資企業,國家將在頭五年不向外資企業征稅等。至1997年,政府已批准外資項目656個,協議金額為68.03億美元。主要投資國家和地區有泰國、日本、中國台灣、中國、越南、法國等,其中泰國投資項目最多。
外國援助
主要援助國及組織有:日本、澳大利亞、瑞典、中國、泰國等及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機構。外援項目主要有公路、橋梁、碼頭、通訊、水電站、農田水利等。
❽ 有那些國家欠中國的錢;中國又欠那些國家的錢。
你這問來題問的很明白源,其實欠錢與否最主要是看我們國家持有的外匯儲備!由於我們國家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以工業出口為主,而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而我們國家始終保持著貿易順差,也就是說賣的錢多買的錢少,所以由此導致了我們國家外匯儲備一直攀升,截止到2009年6月末我國外匯儲備已達21316億美元,這已是世界第一。
那麼別人欠錢就要看我們的外匯儲備持有哪種貨幣了,我們持有了那麼那國家就欠我們錢,其實外匯儲備的分布一直是國家機密但是據分析估計我國外匯儲備美元佔70%日元佔10%英鎊和歐元佔10-20%,所以說欠我們中國錢的最主要有美國歐盟和日本。
其實外匯儲備那個多一點其實多看貨幣的保值性,美元雖然近幾年不斷貶值,但是不得不看到他們國家的經濟實力,所以我們的外匯儲備雖有損失但是還是以美元為主導。
講到我們中國欠別人錢,這種國家很少,即使有也是很少!
❾ 現在哪些國家可以直接使用人民幣
作為東亞最大的國家,中國的人民幣主要用於東亞和東南亞。截至目前,中國已與歐洲央行、韓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簽署貨幣互換協議,總額約2.37萬億元人民幣,其中包括日本、菲律賓、朝鮮、越南、泰國、柬埔寨、俄羅斯、泰國和新加坡、印尼、韓國、阿根廷、緬甸、寮國等國。另外,還有一個國家也直接放棄美元,改成人民幣,那就是委內瑞拉。當然,上述交易主要是官方交易。對於私人交易,實際上寮國、緬甸、柬埔寨等落後國家可以直接使用人民幣進行交易。
盡管人民幣升值,但其外匯儲備資產仍不足2%。同期,美元外匯儲備佔世界外匯儲備的62%,歐元外匯儲備佔20%,中國老對手日本外匯儲備佔世界外匯儲備的4.5%。因此,人民幣要成為世界貨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人民幣充其量只是一種地區性貨幣,而不是一種世界性貨幣的名稱。
❿ 哪些國家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
現在中國的經濟發展越來越厲害,我國的經濟地位也在不斷的提高,很多的國家將人民幣納入了官方外匯儲備,其中有法國,德國,西班牙,比利時等國家。
更有媒體就此預測,人民幣或挑戰世界「第三貨幣」。在人民幣不斷崛起的趨勢下,又一歐洲發達國家也宣布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人民幣正在獲得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可和青睞,加之中國積極開放外資與境內市場,人民幣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吸引力將越來越增強。
種種跡象都表明,隨著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向更高水平邁進,人民幣國際化正在加速前行步入快車道。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中地位上升對中國和其他國家都有很大的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