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外匯 > 太原華貴金屬有限公司王建國

太原華貴金屬有限公司王建國

發布時間:2021-09-25 05:24:28

❶ 絲綢之路的故事(關於張騫,玄奘或者班超的)要故事!!急!!!

大度義服外道

玄奘法師經過兩年的艱險旅程,到達印度後,拜在著名的那爛陀寺百歲高僧戒賢法師門下,刻苦參研佛法,數年間精通了經藏、律藏、論藏,因此被尊稱為「三藏法師」。但也因此招來了印度一些僧人的嫉妒。 一天,一名順世外道自以為學問高深,無人可及,於是在那爛陀寺門前貼出五十條疑難經義,自稱如果任何人能夠破解得其中一條,就立即將自己的頭顱砍下。寺中眾僧閉門不出,任憑他大叫大罵。到了第四天早上,
玄奘走到寺院門前, 扯下經義,不屑一看,遂講解經義。外道面如死灰,為了履行誓言,只得拔劍准備自刎。玄奘大度,制止住他,遂讓他做自己的僕人。不久,玄奘由於要准備與小乘宗師般若鞠多的辯論,研究小城經典,百思不得其解,聽說那外道會講解,於是便請他為自己講解。外道驚異地說:「我是僕人,怎敢給主人講經?」玄奘回答:「那部典籍我沒有學過,既然你精通,我就應該向你求教。」 待到那外道講解完畢後,玄奘感激他,將他放走。經此一事,全寺眾僧無不敬佩玄奘的淵博和大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張騫一行從長安起程,經隴西向西行進。一路上日曬雨淋,風吹雪打,環境險惡,困難重重。但他信心堅定,不顧艱辛,冒險西行。當他們來到河西走廊一帶後,就被占據此地的匈奴騎兵發現。張賽和隨從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單於知道了張騫西行的目的之後,自然不會輕易放過。把他們分散開去放羊牧馬,並由匈奴人嚴加管制。還給張騫娶了匈奴女子為妻,一是監視他,二是誘使他投降。但是,張騫堅貞不屈。雖被軟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時機,准備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整整過了十一個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鬆了。張騫乘機和他的貼身隨從甘父一起逃走,離開匈奴地盤,繼續向西行進。由於他們倉促出逃,沒有準備干糧和飲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飢挨餓,乾渴難耐,隨時都會倒在荒灘上。好在甘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獵一些飛禽走獸,飲血解渴,食肉充飢,才躲過了死亡的威脅。

這樣,一直奔波了好多天,終於越過沙漠戈壁,翻過冰凍雪封的蔥嶺(今帕米爾高原),來到了大宛國(今費爾干納)。高鼻子、藍眼睛的大宛王,早就聽說漢朝是一個富饒的大國,很想建立聯系。但苦於路途遙遠,交通不便,故一直未能如願。因此,當聽說漢朝使者來到時,喜出望外,在國都熱情地接見了張騫。他請張騫參觀了大宛國的汗血馬。在大宛王的幫助下,張騫先後到了康居(今撒馬爾罕)、大月氏、大夏等地。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局樂業,不願再東進和匈奴作戰。張騫未能完成與大月氏結盟夾擊匈奴的使命,但卻獲得了大量有關西域各國的人文地理知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超報效祖國,干一番宏圖大業的志向終得以如願,被任命為代司馬,跟隨都尉竇固朝西邊去打仗。這一天,他走得十分悲壯,他緊摟著長子班雄和次子班勇, 淚眼迷濛,此一去,天高路遠,不知何日和家人見面啊!老父班彪送他一程又一程,淚水灑了一路又一路,其父知道,那是一條生死末卜的凶險之路呀!
西域是一個什麼地方?那是千里赤壁,風沙彌漫,人鳥罕跡的凶煞之域,這一去活著回來就算你福大命大。也是,泱泱大國,群臣滿朝,戰將如雲,何勞一個文 弱「秘書」去西域剿亂?但胸懷鴻鵠之志的班超挺身而出了,其言其行令朝野上下驚異了好一陣。這就是班超的「古怪」之處,這就是歷史的精彩之處。班超真正的 人生從41歲開始了。抖開心窩子說實話,班超的行為不是心血來潮,也不是拿著性命去開玩笑,其間自有鋪墊,他身在蘭台抄抄寫寫,卻心憂天下,重振絲路雄風 的念頭不時冒出。他對空耗人生有些厭倦了,他想換換效忠祖國的方式了。他那不易察覺的胸腔里燃燒著熾烈的火焰,秀才的痴想變成了現實。命運之神引領他朝西 走去……
班超西域第一仗是出擊哈密。班超提出了以少勝多的辦法,問竇固要了36人就出發了,他親自挑選了36名精乾的輕騎勇士,直奔哈密,一舉將無任何防範舉 措的呼衍王追至巴里昆湖一帶。短兵相接中,班超沖殺到最前面,以少圍多把匈奴軍殺的人仰馬翻。此一役,使匈奴軍重創,穩定了西域戰局,為重開絲路奠定了基 礎。次日凌晨,班超率兵凱旋,竇固驚喜不迭,立即將班超戰績上報朝廷,隨後,竇固派班超出使鄯善。

❷ 有誰知道在哪裡可以看到中國歷史的具體進程,包括年號,每一個皇帝的在位時間及大事件······

史前時代

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高等靈長類中華曙猿在4500萬年前生活在中國江南一帶。考古證據顯示224萬年至 周口店遺址「北京人」復原像25萬年前,中國就有直立人居住,目前考古發現的有小矮子、元謀人、藍田人、南京直立人、北京直立人等。這些都是目前所知較早的原始人類蹤跡。
中國史前時代的各種文化是經過了以下幾個階段:以直立猿人為主的舊石器時代早中期(距今約50至40多萬年前),接著進入了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以山頂洞人為代表,距今約在20至10餘萬年前。新石器時代早期的代表性文化是裴李崗文化,這一時期屬於母系氏族社會,社會尚無明顯分層。緊接著是以仰韶文化為代表的新石器時代中期,這一時期,社會性質從母系氏族社會過渡到父系氏族社會,社會貧富分化逐漸加深,同時生產力水平有了顯著提高。而以龍山文化為代表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大約出現在4900年至4100年前間,目前考古工作已經在長江、黃河流域發現了數個屬於這一時期的城址群,如中原城址群、江漢城址群、海岱城址群等。這或許表明在龍山時代,社會的組織形態發生了較大的轉變。 根據現在的考古學研究,中國的新石器時代呈現多元並立的情形:約7000年到5000年前在河南省、河北省南部、甘肅省南部和山西省南部出現的仰韶文化便具備使用紅陶、彩陶以及食用粟和畜養家畜的特質。而大約在同一時間,尚有在浙江省東邊出現的河姆渡文化、浙江省北邊出現的良渚文化、山東省的大汶口文化。而之後發現的如二里頭遺址和三星堆遺址則為青銅器時代的代表。
編輯本段
啟蒙時代

華夏文明形成於黃河流域中原地區。早期的歷史,口口相傳。神話中有盤古開天地、女媧造人的說法。 後人所繪的黃帝像傳說中的三皇五帝,是夏朝以前數千年傑出首領的代表,具體而言有不同的說法。一般認為,三皇是燧人、伏羲、神農以及女媧、祝融中的三人,五帝一般指黃帝、顓頊、帝嚳、堯、舜。自三皇至五帝,歷年無確數,最少當不下數千年。據現今整理出來的傳說,黃帝原系炎帝部落的一個分支的首領。在炎帝與蚩尤大戰中,炎帝被蚩尤擊敗而向黃帝求援,黃帝帶領其部族在涿鹿之戰中徹底擊敗蚩尤,後又與炎帝發生沖突,在阪泉之戰中將炎帝大敗,樹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
後來黃帝的孫子顓頊和玄孫帝嚳繼續擔任部落聯盟的首領。帝嚳的兒子堯繼位,他是一名賢君,創立了禪讓制,傳位給了舜。在舜時期,洪水泛濫,鯀採用堵塞的方法,結果洪水更厲害了,鯀被處決,他的兒子禹採用疏導的方法,成功治理了洪水,因此被推舉為首領。然而他的兒子啟破壞了禪讓制方式,自立為王,建立了第一個世襲王朝——夏朝,夏朝持續了400多年,在最後一個夏朝君主——桀末期,東方諸侯國商首領成湯奪取了政權,建立了商朝。
編輯本段
先秦時代

夏商周三代
最早的世襲朝代夏朝約在前2070年到前1600年,由於這段歷史目前沒有發現文字性文物做印證,所只 甲骨文能靠後世的記錄和出土文物互相對照考證,中國學者一般認為河南洛陽二里頭遺址是夏朝首都遺址,有學者對此持有疑問。根據文字記載,夏朝有了中國最早的歷法--夏小正。不過之後的商朝是目前所發現的最早有文字文物的歷史時期,存在於約前1600年到約前1046年。據說夏朝最後一個君主——桀,由於荒淫無道而被湯推翻。而商代時文明已經十分發達,有歷法、青銅器以及成熟的文字——甲骨文等。商王朝時已經有一個完整的國家組織,並且具有了封建王朝的規模。當時的主要生產部門是農業,不過手工業,特別是青銅器的冶鑄水平也已經十分高超。並且已經出現了原始的瓷器。商朝自盤庚之後,定都於殷(今河南安陽),因此也稱為殷朝。商朝的王位繼承製度是傳子或傳弟,多按年齡的長幼繼承。
與此同時,黃河上游的另一個部落周正在逐步興起,到了大約前1046年,周武王伐紂,在牧野之戰中取得決定性勝利,商朝滅亡。周朝正式建立,建都渭河流域的鎬京(今陝西西安附近)。之後周朝的勢力又慢慢滲透到黃河下游和淮河一帶。周王朝依然是封建貴族統治,有許多貴族的封國(諸侯)。到鼎盛時,周朝的影響力已經在南方跨過長江,東北到今天的遼寧,西至甘肅,東到山東。周朝時的宗法制度已經建立,政權機構也較完善。自唐堯、虞舜至周朝皆封建時代,帝王與諸侯分而治之。中國最早有確切時間的歷史事件是發生於公元前841年西周的國人暴動。
春秋戰國
主條目:周朝、東周、春秋和戰國
前770年,由於遭到北方游牧部落犬戎的侵襲,周平王東遷黃河中游的洛邑(今河南洛陽),東周始此 先師孔子行教像(吳道子作)後,周王朝的影響力逐漸減弱,取而代之的是大大小小一百多個小國(諸侯國和附屬國),史稱春秋時期。春秋時期的大國共有十幾個,其中包括了晉、秦、鄭、齊及楚等。這一時期社會動盪,戰爭不斷,先後有五個國家稱霸,即齊、宋、晉、楚、秦(又有一說是齊、晉、楚、吳、越),合稱春秋五霸。到了前546年左右,黃河流域的爭霸基本結束,晉、楚兩國平分了霸權。前403年,晉國被分成韓、趙、魏三個諸侯國,史稱「三家分晉」。再加上被田氏奪去了政權的齊國,和秦、楚及燕,並稱戰國七雄,戰國時期正式開始。大部分馬克思主義史學家將戰國開始劃為封建社會,然而大部分西方及台灣學者卻又將之劃為封建社會的崩潰。前356年秦國商鞅變法開始後,秦國國力大大增強,最後終於在前221年消滅六國最後的齊國,完成統一,中國歷史也進入了新時代。
春秋戰國時期學術思想比較自由,史稱百家爭鳴。出現了多位對之後中國有深遠影響的思想家(諸子百家),例如老子、孔子、墨子、莊子、孟子、荀子、韓非等人。出現了很多學術流派,較出名的有十大家,即道家(自然)、儒家(倫理)、陰陽家(星象占卜)、法家(法治)、名家(修辭辯論)、墨家(兼愛非攻)、雜家(合各家所長)、農家(君民同耕)、小說家(道聽途說)等。文化上則出現了第一個以個人名字出現在中國文學史上的詩人屈原,他著有楚辭、離騷等文學作品。孔子編成了詩經。戰爭史上出現了傑出的兵法家孫武、孫臏、吳起等等。科技史上出現了墨子,建築史上有魯班,首次發明了瓦當,奠定了中國建築技術的基礎。能製造精良的戰車與騎兵,同時此時中國的冶金也十分發達,能製造精良的鐵器,在農業上出現了各種灌溉機械,大大提高了生產率,從而為以後人口大大膨脹奠定了基礎。歷史上出現了春秋(左傳),國語,戰國策。中華文化的源頭基 本上都可以在這一時期找到。這一時期科技方面也取得了很大進步。夏朝發明了干支紀年,出現了十進位制。西周人用圭表測日影來確定季節;春秋時期確定了二十八宿;後期則產生了古四分歷。
編輯本段
秦漢時代

公元前221年,秦並其他六國後統一了中國主體部分,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君主統治國 秦始皇家,定都咸陽(今西安附近)。由於秦王贏政[1][2]自認「功蓋三皇,德過五帝」,於是改用皇帝稱號,自封始皇帝,人稱秦始皇,傳位後的皇帝稱二世,直至千世萬世。他對國家進行了許多項改革,包括了中央集權(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的確立,取代了周朝的諸侯分封制;統一了文字,方便官方行文;統一度量衡,便於工程上的計算。秦始皇還大力修築馳道和直道,並連接了戰國時趙國、燕國和秦國的北面圍城,築成了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以抵禦北方來自匈奴,東胡等游牧民族的侵襲。秦始皇推崇法治,重用法家的李斯作為丞相,並聽其意見,下令焚書坑儒,收繳天下兵器,役使七十萬人修築阿房宮以及自己的陵墓——包括兵馬俑等。
前210年,秦始皇病死於出巡途中,胡亥(即秦二世)與趙高合謀殺害太子扶蘇,胡亥即位。但十個月後,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起義,包括六國遺臣等野心家乘勢作亂,前206年劉邦圍攻咸陽,秦王子嬰自縛出城投降,秦亡。此後,漢王劉邦與西楚霸王項羽展開了爭奪天下的楚漢戰爭。 前202年十二月,項羽被漢軍圍困於垓下(今安徽靈壁),四面楚歌。項羽在烏江自刎而死。楚漢之爭至此結束。漢高祖劉邦登基,定都長安(今陝西西安),西漢開始。由於漢高祖目睹秦朝因嚴刑峻法、賦役繁重而速亡。所以即位後輕徭薄賦,使人民得以休養生息。到了漢武帝時,西漢到達鼎盛。並與羅馬,安息(帕提亞),貴霜並稱為四大帝國。武帝接受主父偃的提議實行推恩令,徹底削弱了封國勢力,強化監察制度,實現中央集權;他派遣衛青、霍去病、李廣等大將北伐,成功地擊潰了匈奴控制了西域,還派遣張騫出使西域,開拓了著名的絲綢之路,發展了對外貿易,使中國真正了解了外面的世界,促進中西文化交流。儒家學說也被確立為官方的主流意識形態,成為了占統治地位的思想。其他藝術與文化也蒸蒸日上。同時期還出現了第一部紀傳體通史的巨著——《史記》,同時這時的中國出現造紙術,大大推動了文化發展。
西漢發展到了一世紀左右開始逐漸衰敗。9年,外戚王莽奪權,宣布進行一系列的改革,改國號為新。然而這些改革卻往往不切實際,最終導致農民紛紛起義。25年劉秀復辟了漢朝,定都洛陽,史稱東漢,而他就是漢光武帝。東漢的發展延續了西漢的傳統,此時出現了天文學家張衡。編輯中國第一本斷代史《漢書》的班固,重新開辟絲綢之路的班超,改進造紙技術的蔡倫,漢的文化吸取了秦的教訓,顯得相當開明,當時佛教通過西域到達中國,在河南洛陽修建了中國的第一座佛教寺廟——白馬寺,佛教正式傳入中國。
編輯本段
魏晉南北朝時代

東漢中後期,宦官和外戚長期爭權,在黃巾起義的打擊下,到了公元二世紀左右時再度衰敗,196年曹操 魏武帝曹操控制了東漢朝廷,把漢獻帝迎至許都,「挾天子以令諸侯」,220年,曹操逝世,長子曹丕廢漢獻帝立,建立魏國,定都洛陽,同時尚有劉氏的蜀漢定都成都和孫氏的吳定都建業(今南京),歷史進入了三國時期。
263年,魏權臣司馬昭派兵滅蜀漢。266年,司馬昭之子司馬炎稱帝,建立晉朝,定都洛陽。280年三國歸晉,再度統一。290年晉武帝死後不到一年,十六年的朝廷權力斗爭開始,史稱「八王之亂」。與此同時,中原周邊的五個游牧民族(匈奴、鮮卑、羌、氐、羯)與各地流民起來反晉,史稱五胡亂華。這些游牧民族紛紛建立自己的國家,從304年到409年,北部中國陸陸續續有多個國家建立,包括了成漢、前趙、後趙、前燕、前涼、前秦、後秦、後燕、西秦、後涼、北涼、南涼、南燕、西涼、夏和北燕,史稱十六國。
自東漢後期開始,為躲避戰亂,北方的漢族人民大量遷居南方,造成經濟重心開始南移;晉朝南遷,建都建康(今江蘇南京),歷史上稱此前為西晉,南遷後為東晉。最後,拓跋鮮卑統一北方,建立北朝的第一個王朝——北魏,形成了南北朝的對立。南朝經歷了宋、齊、梁、陳的更替,而北朝則有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南北朝時期是佛教十分盛行的時期,西方的佛教大師絡繹不絕地來到中國,許多佛經被翻譯成漢文。
編輯本段
隋唐時代

581年,楊堅取代北周建立了隋朝,定都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附近),隋朝是五胡亂華後漢族在北方重新建立的大一統王朝,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長達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中國歷經了三百多年的戰亂分裂之後再度實現了統一。大隋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朝代之一,隋朝在政治上確立了重要的制度——三省六部制,創建了影響深遠的科舉制度,改革律令;在軍事上繼續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在經濟上,一方面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制,另一方面則採取了「大索貌閱」和「輸籍定樣」等措施,以增加政府收入。隋朝還興修了舉世聞名的大運河,鞏固了中央對東南地區的統治,加強了南北經濟、文化的聯系。
唐太宗·李世民(598~649 )618年,唐高祖李淵建立了唐朝,它是中國歷史上延續時間最長的朝代之一。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唐朝開始進入鼎盛時期,史稱貞觀之治。長安(今陝西西安市)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唐朝文明也是當時最發達的文明。高宗李治之妻武則天遷都洛陽,並稱帝,成為中國史上唯一承認的女皇帝,改國號周,並定佛教為國教,廣修佛寺,大興土木。隋朝開創的科舉制是當時比較科學與公平的人材選拔制度。唐王朝與許多鄰國發展了良好的關系,文成公主嫁到吐蕃,帶去了大批絲織品和手工藝品。日本則不斷派遣使節、學問僧和留學生到中國。唐朝的文化也處於鼎盛,特別是詩文得到較大的發展,還編撰了許多紀傳體史書。唐代涌現出許多偉大的文學家,例如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以及散文家韓愈、柳宗元。唐代的佛教是最興盛的宗教,玄奘曾赴天竺取經,回國後譯成1335卷的經文,並於西安修建了大雁塔以存放佛經。唐朝前期對宗教採取寬容政策,佛教外,道教、摩尼教(Manicheism)、景教和伊斯蘭教等也得到了廣泛傳播。這一切都在李世民的曾孫唐玄宗李隆基統治時期達到頂峰,史稱開元盛世。然而在755年,爆發了安史之亂,唐朝由此開始走向衰落。
875年,黃巢起義爆發。起義最終被鎮壓,但唐朝中央政府也徹底失去了地方軍閥的控制。907年軍閥朱溫篡唐,建立後梁。地方藩鎮勢力也紛紛自行割據,形成了五代十國的混亂局面。
編輯本段
宋代歷史

經過了五十多年的紛爭後,960年北宋建立後控制了中國大部分地區,但是燕雲十六州(幽雲十六州)在北方契丹族立 清明上河圖局部的遼朝手中(五代中的後晉太祖「兒皇帝」石敬瑭所獻),河西走廊被黨項族建立的西夏趁中原內亂占據。北宋雖然曾出兵討伐遼和西夏,但是均以失敗告終,木已成舟,無可奈何,不得不向日益強大的遼和西夏交納歲幣。北宋晚期發生了分別以王安石、司馬光為首的新舊黨爭,增加了社會的不安。到了1125年松花江流域女真族建立的金國勢力逐漸強大,1125年,金國滅遼。金國隨即開始進攻積弱的北宋,1127年(靖康元年)金國攻破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開封),俘虜三千多皇族,其中包括了當時的皇帝宋欽宗和太上皇宋徽宗,因為欽宗其時的年號為靖康,史稱靖康之恥,北宋滅亡。同年宋欽宗的弟弟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皇位,定都臨安(今浙江杭州),史稱南宋,偏安江南。
此後金與南宋多次交戰,但兩方都未有大的突破。直到1234年,蒙古與南宋聯合滅金。隨即蒙古與南宋對抗,經歷了空前絕後的大規模血腥戰爭(如襄樊之戰、釣魚城之戰)。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元軍於1279年與南宋進行了崖山海戰,8歲的小皇帝趙昺被陸秀夫背著以身殉國慘烈地跳海而死。崖山海戰以元朝的勝利告終,南宋隨之滅亡。
北宋時期中國出現印刷術和火葯。當時中國經濟發達,中國海上貿易十分興盛,福建泉州一帶成為繁華的港口,中國當時的經濟總量佔世界的一半,財政收入超過一億兩白銀,首都開封和杭州人口達到100萬人和120萬人,相對當時佛羅倫薩和巴黎十幾萬人來講確實是十分繁華,各國商人雲集,文化也極盛,出現了程頤、朱熹等理學家,提倡三從四德。與唐詩並駕齊驅的宋詞,有蘇軾等詞文優秀的詞人,出現了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女詞人李清照,社會文化發達,出現了白蛇傳、梁祝等浪漫愛情傳說。
編輯本段
蒙元時代

元朝建立後,一方面吸收了許多中原文化,以中原的統治機構和方式來統治,並大力宣傳朱熹一派的理 元世祖孛兒只斤·忽必烈論(即程朱理學),使得程朱理學成為元朝(以及明朝清朝)的官方思想,另一方面實行了民族等級制度,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包括原西夏統治區以及來自西域、中亞等地的人口;第三等是金人,包括原金統治區的契丹、女真等族人;第四等是「南人」,包括原南宋統治區的漢族和其他族人。這種民族制度導致漢族的不滿,許多漢族人將元朝視為外來政權,並發動多次反抗。元朝政府除了傳統的農業外,也比較重視商業。元朝首都大都十分繁華,來自世界各國的商人雲集。在文化上,則出現了與唐詩、宋詞並稱的元曲,涌現出諸如關漢卿、馬致遠、王實甫等著名作曲家。與大多數中國封建王朝相比較,蒙元時期思想文化觀念有兩個特點是十分顯著的:其一是兼容,其二是「不尚虛文」。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元朝的文化環境表現出兼容務實的特徵。
大元王朝的文化兼容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它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唯一沒有從官方角度提出「避諱」制度的王朝;它是中國封建歷史上思想文化禁錮制度最少的王朝之一,兼容的文化氛圍為中國文化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中國「戲劇史和文學史上的重大事件」——元曲(散曲和雜劇)就是在此環境下形成的。今人把元曲與唐詩、宋詞並列,視之為中國文化的瑰寶。一些學者認為元曲之所以在元代誕生並繁榮,主要得益於元代北方少數民族倫理道德的影響和文化政策的寬松,「使得社會思想能夠較多地擺脫傳統規范的束縛」自由創作。
儒家文化的社會地位進一步提高。孔子在元代被封為「大成至聖文宣王」,使其美譽達到無以復加的程度。孟子等歷代名儒也獲得了崇高的封號;元朝在中國歷史上首次專門設立「儒戶」階層,保護知識分子,「願充生徒者,與免一身雜役」。元代的民眾普及教育超過了前代,書院達到400餘所,州縣學校的數量最高時達到24400餘所。對元代儒家文化的發展,陳垣先生是這樣評價的:「以論元朝,為時不過百年。……若由漢高、唐太論起,而截至漢唐得國之百年,以及由清世祖論起,而截至乾隆二十年以前,而不計乾隆二十年以後,則漢、唐、清學術之盛,豈過元時!」在人才選拔上強調才幹,而不單純是「以文取勝」;一些關乎國計民生的科學文化在政府的扶持下也得到了快速發展:由政府組織的一系列大規模的天文實測活動,使中國在很多天文學領域處於世界先進水平(如黃道夾角的科學數據、星辰的數量、歷法等);在地理學方面,《大元一統志》開中國官修地理總志之先河,也是中國古代史上篇幅最大的一部官修地理志書;元代編修的方誌達到160種,數量超過了宋代;元政府還組織了中國歷史上首次對黃河河源的實地科考;在農業技術及農學普及方面,南北東西農作物廣泛交流,各地農業技術(如生產工具)取長補短,棉花種植在元代得到全面推廣,很多農作物得到普及。政府加強了農業科技的總結和普及工作,司農司編輯的《農桑輯要》是中國古代政府編行的最早的、指導全國農業生產的綜合性農書,魯明善的《農桑衣食撮要》是中國月令體農書中最古的一部,王禎的《農書》是中國第一部對全國農業進行系統研究的農書;在宋代發明活字印刷術的基礎上,元代發明了金屬活字、轉輪排字法和套色印刷術。此外,元政權對醫學、造船業、陶瓷製造和水利也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元朝以及四大汗國等政權的產生,世界文明史由此進入了新的時代。如果從中國文化史角度觀察,蒙元王朝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促進了中國的國際化。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對外影響最大的王朝是唐朝和元朝。但是,如果從對外影響范圍、往來國家數量和國際地位角度比較,唐朝與元朝是無法比擬的。優惠的通商政策、通暢的商路、富庶的國度、美麗的傳說,使元朝對西方和阿拉伯世界的社會各界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上都、大都、杭州、泉州、廣州已具有國際化都市的色彩,他們當中的部分人長期旅居中國,有些人還擔任政府官員。據統計,這些人分別來自波斯、伊拉克、阿速、康里、敘利亞、摩洛哥、高麗、不丹、尼泊爾、印度、波蘭、匈牙利、俄羅斯、英國、法國、義大利、亞美尼亞、亞塞拜然、阿富汗等國。歸國後一些人記錄了他們在中國的見聞。正是這些游記,使西方人第一次較全面地掌握了中國和東方的信息,一個文明和富庶的中國真實地展示在世界面前。這些信息改變了歐洲人對世界的理解和認識。學術界普遍認為,馬可波羅等人的著作對大航海時代的到來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
開創了古代中西文化交流最繁榮的時代。元朝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進行經貿往來的國家和地區由宋代的50多個增加到140多個。海路到達非洲海岸,陸路往來直抵西歐,統一的環境為國際間、地區間的交往創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條件,史稱「適千里者,如在戶庭;之萬里者,如出鄰家」。在大量阿拉伯人、歐洲人湧向東方的同時,中國人的視野也更加開闊,耳目所親見,傳說之事,則不載焉」。該書記錄了數百個地名,以及各地的山川險要、氣候物產、人物風俗,與我國的經濟、文化交往情況等等,多屬前人未載內容。類似的文獻還有《西遊記》、《西遊錄》、《北使記》、《西使記》、《真臘風土記》、《異域志》等,反映了元代中國人對外部世界的新認識和開闊的文化視野。
中西經濟文化交流的空前繁榮,使不同地區、國家和地區間的經濟文化雙向交流加速。中國的火葯、指南針、印刷技術傳入阿拉伯和歐洲,推進了這些地區的文明進程。阿拉伯的醫學、天文學、農業技術,歐洲的數學、金屬工藝,南亞的雕塑藝術等傳入中國,促進了中國古代文化的豐富和發展。元代中西文化交流信息量之大、傳播范圍之廣、對未來歷史影響之大,都是人類歷史上空前的。可以說,中西方文明成就第一次出現了全方位共享的局面。
編輯本段
明清時代

1368年,朱元璋領導的農民起義推翻元朝在中原的統治,建立了明朝。前期建都南京。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於1421年遷都北京,明朝進入全盛時期。1405年,明成祖任命鄭和 明成祖朱棣(在位:1402年-1424年)奉命七次下西洋,曾經到達印度洋、東南亞及非洲等地。文化上則出現了王守仁、李贄等思想家,以及《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和《金瓶梅》等長篇小說。1449年,明英宗於北伐瓦剌時戰敗俘,50萬明軍全軍覆沒,史稱土木堡之變。但是,明朝在極短的時間內重新崛起,又出現了「弘治盛世」,明朝是以個非常開放的朝代,明朝火器世界一流,曾一度超過歐洲。明中期張居正變法強大了明朝,明神宗時候,明朝的經濟發展到了頂峰。1627年,明末農民大起義爆發。1644年,起義首領李自成攻克北京,明毅宗朱由檢自縊,清軍入關。南方大臣先後擁護福王朱由崧(弘光)、唐王朱聿鍵(隆武)、桂王朱由榔(永曆)為帝,史稱南明,最終因實力不足及政治內斗為清朝所滅。

❸ 山西太原經濟開發區有什麼廠子

生物醫葯產業的代表項目
山西安特製葯有限公司的膠態果膠鉍、腦震寧沖劑、肝膽寧膠囊,太原德元堂葯業有限公司的速立特肝喜樂膠囊、蘆薈排毒膠囊、利肺片,山西瑞豐葯業有限公司的邦德克、邦解清、邦治靈,山西傅山葯業有限公司的謂爾舒,山西三裕制葯有限公司的雙迪膠囊,山西沃土生物有限公司的生物有機肥系列,山西天嬌紅棗業有限公司的紅棗鮮果飲料等
電子信息產業的代表項目
1、 山西銀河電子設備廠的數字微波接收機、車載衛星站和通信指揮車。
2、 太原 空儀表有限責任公司的電子計價秤
3、 太原理工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城 網解決方案、電信運營商網路系統
4、 山西泰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電子教學媒體播放機、慧眼2688電腦、機動車智能調試報警系統
5、 山西通威消防電子有限期責任公司 火警聯動控制器
6、 山西光遠技術有限公司的電信傳輸資源管理系統
7、 太原理工天成智林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智林多功能電化教室
8、 太原亞泰集團公司的微波加解擾系統、放大器系列、分支分配器
9、 太原風華信息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的數字衛星機頂盒
10、太原車方三星新技術有限公司
11、山西萬博電子信息實業有限公司的行業管理系統軟體。
機電一體化產業的代表項目
12、經緯紡織股的系列紡紗機、精梳機14、 太原市剛玉倉儲公司的自動化立體倉庫
13、太原長城光電子工業公司的真空爐、光纖面板
15、太原理工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感測器及感應式水位測控儀表
16、太原大恆通用電氣製造有限公司的汽車安全氣囊
17、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軋鋼鍛壓設備起重機加壓氣化爐壓力容器19、 太原風華信息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的片式元器件生產設備、 液晶製造設備
18、 山西同力電訊集團公司的數學油印花制板機、低壓固定式開關設備21、 山西南瑞電力有限公司的微波線路保護櫃
19、 太原索斯沃斯升降台、登山車
20、 太原航空儀表有限公司的質量流量計、敏感無件
21、 太原市熱鍋爐廠的燃煤無煙鍋爐
22、 山西虹救護設備公司正壓氧氣呼吸器。
新材料產業的代表項目
23、山西三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白乳膠系列化工產品
24、太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液鹼等系列化工產品
25、中化太原貴金屬有限公司和太原華貴金屬有限公司的系列鉑網催化劑
29、山西文通鉀鹽集團有限公司的硝酸鉀等農用肥系列
26 、太原通力永磁公司釹鐵硼永磁材料及器件
27 、山西精華科工貿有限公司的金銀卡紙油墨
28 、太原剛玉冶煉有限公司和太原市剛玉特種耐用消費品火材料有限公司的棕剛玉系列產品、33uh高耐熱材料
29 、山西鑫利華鎂業有限公司的鎂粉
30、山西浩維化纖有限公司的系列化釺產品
31、中國日化學工業研究所的氧化鋁載體
32、山西光耀精細化工有限公司的氫氟酸、三甲化工產品等
33、山西晉華水力磨蝕技術研究所的附屬耐磨塗料
節能環保產業的代表項目
34、山西神州煤電焦化股份有限公司的特級冶煉焦
35、山西辰光集團公司的緊湊型高效節能燈
36 、山西沃土生物有限公司的沃土有機肥系統系列
37 、山西富頓氣體輸送有限公司的粉塵灰治理;山西大學高新技術有限公司的燃性促燃劑
38 、山西凈土實業有限公司的汽車尾氣凈化器
39 、太原中綠環保公司的煙氣監測記錄儀等。

❹ 王建國的學術論文

?1.王建國、金成洙、關廣岳.青城子鉛鋅礦床礦石組構研究.1985.《吉林地質科技情報》.NO.2
2.王建國、金成洙.青城子鉛鋅礦床礦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學特徵.1987.《第二屆層控地球化學會議論文集》.
3.Wang Jianguo.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Volcanic and Subvolcanic Gold Deposit.1989.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Gold Geology and Exploration.
4.王建國.中國東部地窪區中的金礦床.1989.《第四屆全國礦床會議論文匯編》.
5.王建國.金的表生地球化學作用過程.1990.《全國岩金礦床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原子能出版社.
6.王建國.華北地台地殼演化與金成礦系列.1991.《岩石礦物地球化學通訊》.
7.王建國 、劉輝.紅花溝金礦床石英的成因礦物學特徵.1991.《黃金》.NO.12
8.王建國.一種特殊的次火山岩岩石類型——自岩漿角礫岩.1991.《黃金學報》.NO.2
9.王建國.紅花溝金礦床黃鐵礦的成因礦物學研究.1991.《貴金屬地質》
10.王建國等.華北地台太古宙變質岩系金豐度的初步研究.1991.《中國黃金地質學術委員會首屆學術會議論文集》
11.王建國.遼南貓嶺金礦床石英的標型特徵及找礦特徵.1991.《中國黃金地質學術委員會首屆學術會議論文集》
12.王建國.金成礦預測中成礦流體研究.1992.《遼寧地質》.NO.2
13.王建國.扁扁山—馬大峰山金礦遠景區岩石學特徵.1992.《黃金學報》.NO.2
14.王建國 、劉輝.紅化溝金礦石英的流體包裹體成分特徵.1992.《黃金科技動態》.NO.12
15.王建國.金廠溝梁含金石英的標型特徵.1993.《遼寧地質》.NO.1
16.王建國等.紅花溝金礦剪切帶類型與活動歷史.1993.《沈陽黃金學院學報》.NO.1
17.王建國等.金礦床的熱液流體特徵研究.1993.《遼寧地質》.NO.4
18.王建國、孫麗娜等.會聚板塊邊緣金成礦系列及成礦物質來源.1993.《黃金學報》.NO.3
19.王建國等.黃鐵礦的成因礦物學研究.1994.《黃金學報》.NO.2
20.王建國.中國東部地殼演化與金成礦.1997.《中國貴金屬學會1997年學術年會》
21.王建國.燒鍋營子金礦黃鐵礦的化學成分標型特徵.1997.《貴金屬地質》.NO.6
22.王建國等.河北窄玲金礦大營子礦區保有地質儲量分析.1999.《黃金學報》.Vol.1 No.4
23.王建國等.紅花溝金礦田蓮花山礦區流體地球化學特徵.2000.《黃金學報》.Vol.2 No.1
24.王建國等.金礦床熱液成礦體系的耦合作用研究.2001.《地質與資源》.Vol.10 No.1
25.王建國等.中國東部地殼演化與金成礦.2002.《黃金》.NO.4
26.王建國等.河北窄玲金礦大營子礦區保有地質儲量分析.2003.《地質找礦論叢》.NO.3
27.王建國等.招遠謝家溝金礦成礦地質特徵及成礦規律研究.2003.《黃金》.NO.3

❺ 秦始王的評價

公元前259~前210
秦始皇是一位偉大的中國皇帝。他在位期間(公元前238~前210),用武力統一了中國,實行了一系列影響廣泛的改革。隨後中國之所以一直保持著文化統一,這些改革是一個主要因素。
秦始皇(又稱始皇帝)生於公元前259年,卒於前210年。為了弄清他的重要作用,有必要了解一下他所處的時代的歷史背景。他生在周朝末年,該朝是在公元前1100年建立的。在他以前的幾百年間,周朝的統治者昏庸無能,諸侯割據,各霸一方,周王朝已經名存實亡。
各個諸侯國之間不斷進行著戰爭,有些小諸侯國逐步被大諸侯國吞並。地處中國西部地區的秦國成為各交戰國中勢力最強的國家之一。秦國把中國哲學流派的法家思想作為制定基本國策的指導思想。孔夫子提出英明的統治者主要是靠道德規范來治人,但是按照法家哲學,大多數人不會好到接受這種統治的程度,一對他們只能堅決地推行一套嚴格的法律來加以治理。法律是由統治者制訂的,他們為了推行國策,可以對之隨時加以更改。
政(未來的秦始皇)出世時,秦國已經變成各諸侯國中最強大的國家。這或許是由於採用了法家思想。或許是由於佔有優越的地理位置,或許是由於秦國統治者別具才能。政在名義上是於前246年即在他13歲時繼位,實際上國家是由攝政王統治的,直到前238年他已成年為止。新君主任用一些有才乾的將領,同其餘各諸侯國進行了英勇的戰爭。公元前221年滅掉了最後一個諸侯,他本來可以宣布自己是中國之王(國王)。但是為了強調與過去徹底決裂,他選用了一個新頭銜,自稱始皇帝,意思是「第一個皇帝」。
秦始皇稱帝後馬上開始實行許多重大改革。為了避免使周王朝覆滅的分裂重演,他決心要根除整個舊的封建體系。他把所轄的領土重新劃為三十六個郡,每個郡的郡首都由皇帝直接任命。秦始皇下詔令郡首的官職不再實行世襲制。結果很快就實行了郡首任職幾年後在郡與郡之間互相調換的方法,其目的是為了防止有野心的郡首建立自己的強大的勢力范圍。
每個郡都有自己的武郡首和一個維系文武郡首兩者間平衡的第三者——調停官。武郡首由皇帝任命且可隨時免職,調停官由中央任命。在都城與各郡之間修建了一個暢通無阻的龐大公路網,確保中央軍隊能迅速到達叛亂分子所封鎖的郡地。秦始皇還下了一道詔令,讓舊王朝中殘存下來的成員都遷到他已經修建的都城咸陽,以便親自監視他們。
但是秦始皇並不僅僅滿足於中國在政治和軍事上的統一,他還要實行商業統一。他在全國建立了統一的度量衡體制,統一了貨幣,對各種農具實行規范化,使車軸長度標准化,以及監督公路和運河的建設。他還在中國建立了統一的法律體制,統一了書面語言。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的那道詔令最為著名(也許是臭名昭著的),要焚毀中國的全部書籍。但是有關技術方面的書未遭焚毀,如農業、醫學、秦國史錄及法家的哲學著作等。而所有其他哲學流派的著作——包括孔子的學說,都均遭毀滅。秦始皇下這道嚴峻的詔令,是為了消除敵對哲學流派的影響,特別是儒家學派的影響。這也許是整個歷史上大規模政治檢查的第一個先例。但是他指令都城皇帝圖書館里要收藏禁書的樣本。
秦始皇對外也是推行強硬政策。他在中國南方進行了廣泛的征服,獲得了成功,所吞並的地區最終都劃入了中國版圖。他的部隊在北方和西方也是馬到成功。但是他不能永久地征服當地的各個民族。為了防止這些民族對中國發動突然襲擊,秦始皇把當時中國北疆存在的各個區域的城牆連接起來,築成一道巨大的城牆,這就是留存至今的中國長城。修建這些宏大建築工程和連年對外征戰,依靠橫征暴斂,使得秦始皇不得人心。由於利用叛亂根本無法推翻秦始皇的暴政,人們只好設法暗殺他,但均未成功。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壽終正寢。
他的二兒子繼承帝位,號稱二世皇帝。但是他缺乏父親的才幹,各地很快就發生了叛亂,四年之內二世皇帝就被砍了頭,宮殿和皇帝圖書館均遭焚毀,秦王朝徹底覆滅了。
但是秦始皇建立的功績並未隨之而煙消雲散,中國人為他的暴政結束而感到歡心喜悅,但卻誰也不想回到秦王朝前的時代去。下一個王朝(漢朝)繼續實行秦始皇所建立的行政體制。實際上中國帝國的組織形式按照他所制訂的路線繼續了兩千一百年之久。雖然漢朝皇帝立即對秦朝殘酷的法律體制進行了更改,整個法家哲學失寵,儒家哲學成為正統的國家哲學,但是秦始皇開創的政治和文化統一的局面是不可逆轉的。
現在秦始皇對中國和世界的關鍵作用從整體來看就一目瞭然了。西方人對龐大的中國一直懷有恐懼心理,但是在大部分歷史上,中國人口實際上並不比歐洲多很多。兩者之間的差別在於歐洲總被分裂成許多小國,而中國則是一個統一的大國。這種差別似乎是由政治和社會因素而不是由地理因素造成的,天然的障礙如山脈在中國和歐洲完全一樣突出。當然不能把中國統一歸功於秦始皇一個人,其他許多人如隋文帝都起了重要作用。秦始皇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一點似乎是毫無疑義的。但是不提才華卓絕、名聲赫赫的李斯宰相就不能對秦始皇加以完備的論述。事實上李斯對秦始皇的政策有如此重要的影響,以致很難在二者之間分清他倆所帶來的偉大變革的功績。我不打算做這種嘗試,而是把兩者共同的功績都歸於秦始皇(李斯雖然能獻計獻策,但決策人畢竟還是秦始皇)。
後來,大多數儒家都攻擊誹謗秦始皇,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於他的焚書。他們指責他是暴君,罵他是私生子,說他崇拜迷信,心狠手辣,才能平庸。但是中國共產黨則基本上稱贊他是一個進步的思想家。西方作家偶爾把秦始皇與拿破崙相提並論,但是若把他與羅馬帝國的創始人奧古斯都相提並論似乎更加適宜。兩者所建立的帝國在面積和人口上大體相同。但是羅馬帝國歷經的時期卻短得多,從長遠觀點來看,奧古斯都所統治的領土也未能保持統一,但是秦始皇所統治的領土卻保持了統一。因而他是兩人中較為有影響的人物。

秦始皇統一了文字,貨幣,度量衡;修建了都江堰,秦直道,連通了長城;並確立了郡縣制。確實功不可沒,但他崇尚韓非子的法家,重用李斯,使國家的管理規章化。可是,法家缺少禮儀制度,並且規章化扼殺了人的創造性。

❻ 誰能否解釋垃圾廢品在目前我國處理水準

我國廢催化劑回收工作起步較晚。1971 年撫順石化三廠開始從廢重整催化劑中回收鉑、錸等稀貴金屬。近年該廠和中國石化科技開發中心三吉公司、海南坤元貴金屬有限公司合資興建了國內最大的鉑催化劑回收企業———撫順石化三廠催化劑聯營貴金屬廠。年處理 廢催化劑150t,可產鉑金屬450kg.,產值可達5000 多萬元。產品質量符合國家二級標准,其含鉑量大於99.95%。遼陽石油化纖公司從1982年到1985 年就處理了廢銀催化劑46t,回 收了金屬銀9t,得到副產品剛玉30t,創值176.15 萬元。該公司化工廠建有鑽錳催化劑回收 裝置,設計能力為1000t/a。該廠在1982~1985 年間就處理了鈷錳催化劑殘渣18891t,回收 了鈷、錳金屬167.7t,產值達604萬元。利潤達604萬元,並節省了以往焚燒鈷錳催化劑殘 渣的處理費用283 萬元。該公司從1982年到1985 年底就曾回收廢鎳催化劑90t,生產了工 業鎳51t,共獲利42 萬元。揚子石化實業總公司於1995 年底建成一套2000t/a 的鈷錳催化 劑殘渣回收裝置投產後年利潤約200 萬元。該公司的貴金屬廠設有鈀碳催化劑的回收裝置 生產能力為100kg/a。回收的氯化鈀用作該公司乙烯氧化制乙醛過程的催化劑,其性能與英 國的同類產品相同,但純度高、雜質少。該廠除了回收把外還進行鉑金催化劑的回收。近期 該公司又在准備進行廢銀催化劑的回收。上海石化總廠化工二廠則回收了二甲苯異構化用 的鉑催化劑一國內的硝酸生產廠家如:南化(集團)氮肥廠、雲南雲天化集團公司、滬天化集團公司、山西太原化肥廠、黑龍江化工廠、吉化公司化肥廠、河南開封化肥廠、山西化肥廠、陝西興平化肥廠、貴州劍江化肥廠、青島膠南化肥廠、河北石家莊化肥廠均採用原航空航天部的621研究所的鉑網捕集裝置回收鉑金屬催化劑其回收率大大高於美國恩格哈特公司的收率。內貿部徐州再生利用研究所就貴金屬催化劑的回收研究頗具成效,開發了一些流程簡單,回收率較高的新工藝如全溶一離子交換法已轉讓給相關企業實施了工業生產。清華大 學也作過鉑族催化劑的回收工藝研究,其萃取法工藝已被北京稀貴金屬提煉廠採用。國內 進行稀貴金屬催化劑回收的尚有江蘇如皋稀貴金屬冶煉廠、遼陽市宏偉貴金屬加工廠、江蘇 太倉永恆稀金屬提煉廠、南京紫金山鄉冶煉廠、江蘇江都華麗金屬冶煉公司、成都西南金屬 化工廠、湖南郴州市永興縣黃泥鄉有色金屬冶化廠、浙江寧海越溪福利工廠、上海永勝金屬 冶煉廠、山西太原華貴金屬有限公司等。 河南平頂山987 廠是原化工部的定點廢催化劑回收工廠。該廠每年從廢催化劑中回收的金屬鉍、鉬、鎳、鈷不下數十噸。1988年乘著我國頒布了環保法的東風,該廠又興建了兩條4000t/a 的廢釩催化劑生產線,足以將國內全部廢釩催化劑消耗掉。河北辛集化工三廠也是定點催化劑回收單位主要回收銅、鎳等賤金屬。 南化(集團)公司1971 年就曾回收過硫酸生產和萘氧化用的五氧化二釩催化劑,1973 年 就曾對廢鎳催化劑進行過研究,還對鋼- 鋅系及鐵- 鉻系變換催化劑進行過回收試驗。此 外吉林公主嶺催化劑廠、陝西寶雞催化劑廠和四川川化集團公司催化劑分廠都進行過有關 鐵- 鉻等催化劑的回收試驗。沈陽催化劑廠曾就鈷鉬、釩、鉑催化劑進行過回收。這些催化 劑生產廠家,大都將從廢催化劑中回收的金屬組分及其他有用物質再用於新催化劑的製造。 制氫和制氮廠均要使用氧化鋅脫硫劑,以中型廠計年耗量約15~20t 左右,折鋅10.27t以此為原料生產尿素鋅產品的就有江西二化、黑龍江浩良河化肥廠、甘肅劉家峽化肥廠、福建明化工總廠、安陽化肥廠等多家企業。甲醇催化劑和聯醇催化劑使用時期短的只有二三個月開展此類銅系催化劑回收的催化劑使用廠也有多家如:湖南大乘資氮集團公司、湘江氮肥廠、陝西興平化肥廠、上海太平洋集團公司吳涇化工廠、甘肅劉家峽化肥廠、福建晉江安海東風化工廠、北京化工實驗廠和四川成都制葯廠等。 南京化工大學於20世紀70年代初於高等院校中率先開展了鐵鉻中變催化劑的回收研究。其後有幾十所大專院校涉足廢催化劑的回收研究。如南方冶金學院研究了貴金屬催化劑的回收。華東理工大學、武漢鋼鐵學院、南京師范大學研究了釩催化劑的回收。山東濰坊教育學院、天津輕工業學院、沈陽化工學院和佳木斯大學都對鎳催化劑進行了研究。河北輕化工學院、湘潭大學、河北科技大學和上海石化專科學校對CO-MO催化劑進行了研究。此外還有吉林化工學院、成都地質學院、鄭州大學、成都大學、杭州大學、吉林工學院、華南理工大學和武漢化工大學等院校分別就銅系、鋅系及汽車排氣凈化催化劑、鐵- 鈷系等催化劑展開了研究。催化劑研製單位如南化(集團)研究院於70年代初期就對鐵- 鉻系、釩系、鋅系等廢催化劑的回收進行過研究。西北化工研究院和上海化工研究院就氧化鋅脫硫劑開展過研究。河南化工研究所就銅鋅系展開過研究、此外安徽銅陵有色設計研究院、北京化工研究院、山西煤炭所、常州化工研究所、廣東化工研究所、天津化工研究院、中石化齊魯石化研 究院及河北石化研究院等分別就鉑族貴金屬催化劑、鈷鉬催化劑、銠系催化劑、鋅系催化劑 和鈀系催化劑等展開過研究。 改革開放以來涌現出一批鄉鎮企業如河南尉氏縣雙發福利化工廠,江蘇宜興古王化工 有限公司、湖北襄樊宏公第二化工廠,河北省元氏磷肥廠以及江蘇太倉精細製品廠也都先後 加入了廢催化劑回收再利用的隊伍。 阿邁隆金屬公司總部設在英國倫敦,是一個全球性的金屬回收再生公司。目前該公司已在我國上海設立了辦事處。該公司回收來自化工、石油加工、食油工業及相關工業生產中產生的多種廢催化劑。每年回收富含金屬的二級物料約其中僅鈀、鉑、銀等稀貴金屬就達幾千噸,此外還回收鈷、鎳、銅、鋅、鐵、鉻和釩等多種有色金屬。 總的來說,在廢催化劑利用方面我國已開創出了一條不同於國外的較符合本國國情的 路子,並已取得一定業績。但多以贏利為目的。目前有些廢催化劑竟成為供不應求的搶手 貨。但其中有些回收工藝落後,設備陳舊,回收率不理想,造成資源的浪費、又有二次污染, 需加以改進。由於國內催化劑使用技術總體水平不算高,廢催化劑更換頻率和數量均高於 國外。與國外相比,廢催化劑總的回收利用率並不高,資金的投入也較少,有些設備和技術 尚跟不上形勢的發展。此外國內對廢化劑尚缺乏系統的研究和相應的組織機構和法規,廢 催化劑的回收利用工作往往受金屬價格的波動的影響,一些回收價值不高但污染嚴重的廢 催化劑,尚未得到應有的處理

閱讀全文

與太原華貴金屬有限公司王建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萬達股票跌停 瀏覽:627
黑馬股票網 瀏覽:758
馬鋼股票的發行價是多少 瀏覽:242
低工資理財 瀏覽:586
理財需趁早 瀏覽:893
理財師登陸 瀏覽:524
上班族小額理財 瀏覽:753
金蛋理財提現 瀏覽:397
正確投資理財項目 瀏覽:876
貸款融資性保函 瀏覽:58
融資融券轉入 瀏覽:336
什麼是銷售融資 瀏覽:418
直接融資怎麼計算 瀏覽:497
融資融券股票市值 瀏覽:540
波動幅度大的指數基金 瀏覽:493
快錢包萬達理財客服 瀏覽:253
ipo融資規模 瀏覽:784
融資公司會倒閉么 瀏覽:881
政府平台私募融資 瀏覽:373
直接融資間接融資關系 瀏覽: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