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目前的疫情,對大家所在行業影響大嗎
目前的疫情,對大家所在的行業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由於疫情的緣故,導致很多的企業在過年期間的盈利都呈下降的趨勢。並且在後期還會影響到大家返回去上班的時間,對於一些中小學生來說,也因為延期開學的緣故,到時候正式開學的時候,也可能會因此而導致於相應的延遲暑假假期。因此我認為現在的疫情對於大家所在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對於普通人來說,上班的時間要延後;對於學生來說,開學的日期也要延長;但是卻對於醫護人員來說,要日夜不息的奮戰在前線,因此對於各個行業來說的影響都是很大的。
❷ 2020受疫情影響的行業有哪些
1、餐飲業
春節本是一年消費旺季,很多餐企年前就儲備了大量食材,准備大掙一筆。不想疫情襲來,14億中國人被迫在家禁足了一個多月,沒有了人情往來,沒有了親朋相聚,自然沒有了觥籌交錯。許多原定的年夜飯、宴席也被取消,大量餐廳飯店閉門停業。
2、旅遊業
因本次疫情爆發,很多原本確定的旅遊行程不得不取消,很多旅遊景點都在春節取消甚至關停了,比如故宮,國家圖書館,九寨溝,長城等等。
往年春節北京的廟會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今年卻也同樣取消了這類活動;海南島的旅遊經濟必然也是受到不小的沖擊。
3、航空業
世界衛生組織正式把中國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列為國際公共突發衛生緊急事件。很多國家開始取消或暫停來自中國的航班和去往中國的航班。原本熱鬧的航空站,飛機場顯得越來越冷清,人流量下滑嚴重。
4、酒店業
酒店業或許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後,會面臨重大洗牌和調整;很多資金鏈不足的賓館和低端酒店會面臨關停,合並的可能。
很多OTA平台這段時間面臨著酒店訂單退訂潮,攜程等OTA平台股價大幅度下挫;去哪兒網,飛豬等平台客服加班加點忙著對客戶辦理酒店訂單退款業務。
5、KTV行業
KTV和電影院是一樣的消費場景,也都是人流密集,環境封閉且通風不好的場所。年輕人面臨兩難的選擇,在快樂和生命之間,青年人最終還是毅然選擇了生命安全第一的准則。
❸ 疫情對旅遊業的影響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恢復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的旅遊產業造成了重大的損失,特別是國內幾乎所有的旅遊景點和遊玩項目都關閉,交通暫停,旅遊業百分百的停止運轉,對於旅遊行業造成了巨大的沖擊,那麼疫情過後,旅遊業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徹底恢復呢?
近日,世界旅遊及旅行理事會(WTTC)發布了全球旅遊業危機研究報告, 稱疫病影響旅遊業的恢復期平均 19.4個月 。
去年,世界旅遊及旅行理事會與美國全球救援公司(GlobalRescue)合作,重點對2001年至2018年期間國際上90次危機對各國與城市的影響進行了分析,闡述了全球旅遊業面臨的風險,提出了應對危機的建議,並匯集了政府、非公有部門、目的地機構、國際組織與協會、學者的廣泛意見,歷時8個月完成了這份《危機准備、管理和復甦》研究報告。
報告稱,隨著全球化連通性、旅行便利性和富裕人群的崛起,國際旅遊業呈現顯著增長態勢。從1950年至2018年,國際入境人數增長了5500%。同時,旅遊業給目的地帶來了巨大的經濟與社會效益,創造了數百萬工作機會,保護了自然與文化財富,促進了繁榮,減少了貧困,改善了教育。但是,從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緊張局勢到恐怖主義,再到不斷變化的健康威脅和升級的環境威脅,世界風險格局正在發生變化,新的風險不斷重塑全球生態體系。
報告將旅遊業常見危機分為四類:恐怖主義、社會動亂、自然災害、流行性疫病暴發。其中提到,在90次危機中,有12起是流行性疫病暴發。
報告稱,流行病暴發已成為新常態,類似H1N1的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估計在450億-550億美元之間。疫病的平均恢復期為19.4個月,時間跨度為10個月到34.9個月。恐怖主義也是許多國際旅行者十分關注的問題。
但實際上,成為恐怖主義受害者的機率較低,因此,旅行業反彈較快,受恐怖襲擊影響的地區旅遊業恢復時間最短,平均為11.5個月,范圍從2個月到42個月。而政治動盪或社會動亂對一個國家旅遊業的損害遠遠大於恐怖襲擊,政治不穩定性和內亂事件的平均恢復時間最長,為22.2個月,恢復期從10個月至44.9個月不等。
近些年,自然災害發生頻率和程度都急劇增加,1970年至2016年間自然災害數量翻了4倍,而恢復的時間范圍跨度最大,從1個月至93個月,平均為16.2個月。
報告建議,識別和理解各類風險僅僅是第一步,旅遊業必須建立多樣化、動態與分散的防風險布局,並實施分類施策與操作的整體機制。
旅遊業恢復至少需要1年時間
南方日報:您預計影響時間會持續多久?
保繼剛:新冠肺炎的感染人數已經遠遠超過非典。非典期間,全球29個國家報告臨床診斷病例8422例,死亡916例;而截至3月3日零時,全國確診80151例,死亡2943例,海外確診12010例,死亡184例。它目前是非典時期的10.9倍。目前看來,疫情防控已取得階段性成效,全國的新增確診人數穩步下降,廣東自2月16日以後新增確診都低於10人,3月2日新增確診0人,全國多個省市也都出現了新增確診0人的現象,但對於湖北來說,總體確診的量還是很大。
從政府管制的角度來講,旅遊業全面開業的時間還存在不確定性。另一方面,盡管有些地方旅遊景區開業了,但實際真正的遊客不多,遊客的信心恢復會有所滯後。同時,旅遊業與其它行業相比,不是生活最必需的行業,所以旅遊業開業的時間要滯後一些。
在不考慮其它因素下,如果疫情在上半年結束,我們可以粗略地作出以下判斷:從我國經濟發展所處的周期以及旅遊市場自然發展規律來看,2020年下半年國內旅遊會恢復性增長, 到2021下半年恢復甚至超過2019年同期規模水平, 旅遊業的恢復時間大體需要1年左右時間 。
核心觀點:全球發展旅遊速度將會趨緩
南方日報:新冠肺炎疫情將會對國際旅遊發展產生哪些影響?
保繼剛:從國際上來講,新冠肺炎疫情相比起2003年的非典,影響是更大的。有兩個數據可以看出,WTTC世界旅遊業理事會統計得出,2003年非典全球旅遊業的損失是300到500億美元。2003年中國人出國旅遊佔全球總量1.5%。到了2018年,中國有1.77億人次出境旅遊,佔全球旅遊消費16%。美國華人趙金林教授在文章中指出,據不完全統計,新冠肺炎疫情將會使得以依靠中國出國旅遊為主要客源的東南亞國家短期旅遊收入將減少30%。比如說泰國,中國是泰國的第一大客源國,中國遊客的消費占國內生產總值2.7%。2019年,中國遊客為泰國貢獻了180億美元的收入,而2020年1月24日到31日,中國遊客下降60%,一周損失2.94億美元,預計泰國1月到6月的收入會減少97億美元。2019年中國遊客佔美國旅遊人數7%,中國遊客在美國的花費是340億美元。由於疫情爆發,美國將減少103億美元的旅遊經濟收入。
對於世界旅遊來說,由於我國是世界旅遊主要客源國,對世界旅遊貢獻率在12%以上,本次疫情對世界旅遊的影響也是巨大的。就其總量影響而言,今年的全球旅遊發展速度將會趨緩,增長速度會形成零增長或者負增長的發展態勢。
核心觀點:一時危機阻擋不了旅遊業發展
南方日報:2003年非典疫情過後,旅遊產業長期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在您看來,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過後,旅遊產業是否還能夠繼續保持高位增長?旅遊產業的基本面是否會發生變化?
保繼剛:從歷史上歷次「災難」(一戰、經濟大蕭條、二戰、地震海嘯、金融危機、「非典」)後的情況來看,旅遊業都沒有消亡,不僅沒有消亡,旅遊業在全球的經濟比重中佔比越來越大。旅遊是人們追求美好生活方式的體現。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旅遊是一個永遠的朝陽產業,一時的危機阻擋不了旅遊業的發展。這也是旅遊業界同仁應該取得的共識。
從旅遊業恢復的角度判斷:國內旅遊特別是短程旅遊率先恢復,出境旅遊恢復需要一定的時間,出境旅遊還可能受到我國外匯收入的影響,與其呈正相關,入境旅遊的恢復可能需要更長時間。與此同時,度假旅遊、自然康養旅遊將會有一個大的增長;城市旅遊消費會更加活躍,都市周邊的鄉村旅遊會有大幅度的增長;自然地理尺度大的地區和疫情不嚴重的地區,旅遊會有較大的恢復;團隊旅遊特別是長線團隊旅遊恢復尚需要一定的時間,散客特別以自駕為主的家庭出遊方式會有一個大的恢復,長線的旅遊包車、旅遊專列恢復將較為緩慢。
產業發展思考
核心觀點:不應片面誇大旅遊業損失
南方日報:現在很多媒體都在預測,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全國旅遊業損失或達萬億,您怎麼看待這個判斷?
保繼剛:對於國內的影響來說,我認為目前有一些媒體或者專家的計算是偏大的。他們的依據是根據2019年全國旅遊收入的總量是6.5萬億人民幣來計算,而問題在於,6.5萬億又是怎麼算出來的呢?另一個是攜程公布的數據,攜程發布了一個消息,預計2020年春節期間全國會有4.5億人次出行,旅遊業收益不低於5500億。但是在這4.5億人次中,有相當一部分的人是回鄉,雖然都在「流動」,但是否也算在「旅遊人」當中呢?
核心觀點:「報復性增長」是偽概念
南方日報:很多媒體和智庫都預測,疫情過後旅遊消費市場大概率會出現2003年非典過後的報復性增長,你怎麼看?
保繼剛:會不會出現所謂「報復性增長」,要看以哪個階段的指標做參照,跟現在相比還是和去年同階段指標相比。跟現在比,它一定是報復性增長,因為現在是零。但是若你說跟去年相比,那就不一定,而且兩位數的增長就算是報復性增長嗎?我們應該更實事求是地來對待統計數據,來認識旅遊業。各大旅遊研究智庫也應該實事求是地做好深入調研,而不是人雲亦雲或者採用嘩眾取寵的說法,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措施,這是我們智庫應該做的。
核心觀點:借機擠掉旅遊統計的「泡沫」
南方日報:如果說當前媒體對旅遊業的損失預測是不科學的,我們應當怎樣更科學地了解統計數據?
保繼剛:疫情後,我們應當借用這次旅遊業「歸零」的機會,把統計數字的泡沫擠掉,實事求是地認識旅遊業,引入地理尺度來進行統計,即按省、市、縣三級地理尺度來進行遊客統計。當前的弊端是把眾多數據疊加在一起,一位湖南遊客到了廣州、佛山、珠海,三地都將他算到遊客數量里,最後匯總遊客量,1個人變成了3個人,這將會產生疊加效應,從而導致數據與現實不符。引入地理尺度後,根據軌跡來統計外省到廣東的人數,我們可以更加准確地計算出外省遊客的數據。
數據也可能是泡沫。以學生為例,中山大學旅遊學院一年級本科生中,80%的人有超過兩個手機號碼,家鄉一個讀書地一個,這樣的雙卡雙待,使得用電訊數據來計算的遊客數量變相增加。另外乘高鐵和高速公路自駕的人,比如從廣州到昆明,途徑廣西和貴州被記錄為廣西和貴州遊客,但實際上並沒有在廣西和貴州進行消費。以春節為例,返鄉人員被統計在遊客數量上,但是其住宿和餐飲的消費會比正常的旅遊者要低。因此,疫情之後對於旅遊的研究以及決策來講,我們有機會從零開始,得到一個更加科學准確的數據。
核心觀點:重新認識旅遊業的脆弱性
南方日報:很多人都說旅遊是朝陽產業,但又是很脆弱的產業,我們應當如何認識旅遊業的脆弱性?
保繼剛:旅遊行業有它非常脆弱的一面,任何突發事件對旅遊業的影響非常直接且嚴重,行業風險很高。旅遊產品不能儲存,不像汽車或者糧食,今天賣不了可明天賣,一個地方賣不了換個地方賣,這就是旅遊業與其它行業相比脆弱的地方。因此,旅遊需求是敏感的,旅遊行業是脆弱的,但是行業脆弱不等於沒有生命力,不等於沒有未來發展的潛力。
核心觀點:當前旅遊投資方式過重
南方日報:近年來,旅遊業呈現出投資大、周期長的特點,但是脆弱性使得旅遊企業的風險過高,我們應當怎樣看待這一問題?
保繼剛:在談脆弱性的同時,學界最近談的比較多的是恢復力,也就是旅遊地或產品在遭到危機之後的恢復能力。實際上,我們以往常說的旅遊業特徵——投資少、見效快、成本低,恰好與現在相反。在旅遊發展的初級階段,實際上呈現了共享經濟特徵。以陽朔為例,旅遊業開始是用自家的門面賣啤酒和美食,騰空兩個房間做住宿,這就是投資少。後來經濟發展好了,追求五星級酒店甚至是國際品牌的酒店,變成了投資大,周期長,這樣一來,風險就大了,我們應該藉此機會反思。
因此,在對脆弱性和恢復能力的認知下,我們應該考慮旅遊企業的不同方式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樣的。比如現在的民宿是越來越高端化,在面對疫情的時候,它的脆弱性就表現出來了。我們是不是更多的要考慮最早提出來的說旅遊業投資少、見效快、效益高的靈活模式,也就是說,我們從學術上回到那種替代性發展、包容性發展思路上,而不一味地去追求投資額的多大?
核心觀點:提供更好的公共管理服務
南方日報:在您看來,疫情過後,各級文化和旅遊部門更應該從哪些方面制定和出台有關政策,有效激發需求側市場,助力旅遊業恢復產業活力?
保繼剛:我更關注的是會不會有大規模裁員,會不會有很多人失業。旅遊直接就業2826萬人,旅遊直接和間接就業7991萬人,佔全國就業總人口的10.29%。如果穩定了旅遊業的就業,就很大程度上穩定了國家的就業基本面,使社會更加穩定。
至於如何恢復產業活力,我覺得不需要政府太多激勵,只要經濟穩定了發展了,旅遊業是會起來的。還有去年國家提到議事日程的「消費稅立法」,估計今年人大會通過並實施,這會激發地方政府從實質上重視旅遊業發展,因為旅遊消費可以直接體現在地方稅收。因此政府最重要的還是在控制好疫情之後,提供更好的公共管理服務,因為不管這次出現什麼狀況,旅遊的需求依然會存在的。同時,從產業的發展來看,要調整旅遊供給體系建設的基本思路,以「+旅遊」而不是「旅遊+」的方式推進旅遊供給體系的建設。
❹ 疫情期間影響最大的是哪些行業
國內各行各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本次疫情的影響,有的基本停擺,有的處在半癱瘓狀態。那麼本次武漢疫情對哪些行業影響最大呢?
1、餐飲業
春節本是一年消費旺季,很多餐企年前就儲備了大量食材,准備大掙一筆。不想疫情襲來,14億中國人被迫在家禁足了一個多月,沒有了人情往來,沒有了親朋相聚,自然沒有了觥籌交錯。許多原定的年夜飯、宴席也被取消,大量餐廳飯店閉門停業。
疫情期間餐飲門店不能正常營業,沒有經營收入。此外,還要承擔儲備食材過期損失,還要支付員工工資、店面租金及外賣送餐平台傭金等開支,這些都讓餐企不堪重負。
餐飲界巨頭西貝莜麵村將損失營收7-8億,2萬多員工待業,靠貸款發工資也撐不過3個月。更別提許多中小企業,簡直就是滅頂之災。
5、KTV行業
KTV和電影院是一樣的消費場景,也都是人流密集,環境封閉且通風不好的場所。
年輕人面臨兩難的選擇,在快樂和生命之間,青年人最終還是毅然選擇了生命安全第一的准則。
畢竟娛樂活動,聚餐隨時都可以參加,年年都會有,今年不行,明年再聚。
❺ 疫情對各行業的影響是什麼
1、餐飲行業:春節正是親朋好友聚會的時刻,消費比較高,但突發的疫情讓所有的聚會交友活動停止,這部分損失是硬損失,無法挽回。
2、酒旅行業:因為商務出行和旅遊的遏制,酒旅收入減少是必然,但隨著疫情被控制,不管是商務還是旅遊,都會迎來報復性反彈。
3、房地產和建築業:現在房地產銷售無法進行,中介無法開工,小區不能進門,房地產行業暫時休眠。
4、影視與影院:春節檔電影幾乎全部撤,影院不能開,整個娛樂產業損失不小。
5、民航與交通:交通運輸行業自然受沖擊很大,不過鐵路不在乎,民航的效益就會影響比較大,公路運輸也一樣。以往的經驗,運輸業將在疫情結束後迎來強勁反彈
(5)疫情對外匯行業影響擴展閱讀:
疫情個人防護注意事項:
1、合理安排出行
倡導市民群眾就地過節,堅持非必要、不出行,減少人員流動;如必須出行需提前了解目的地疫情形勢,服從當地疫情防控要求,錯峰出行、做好防護。無特殊情況,不要前往中高風險地區及所在的相關地區,不要跨境出行。
2、避免聚餐活動
倡導健康、簡約的生活方式,節日期間盡量不扎堆、不聚集,盡量避免前往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提倡家庭聚餐聚會控制在10人以下。嚴控各類節慶、團拜、展銷等大型活動,能不舉辦的一律不辦,能用線上方式的不搞現場活動,必須舉辦的要減少頻次、縮小規模。
3、注意飲食衛生
請在正規的超市或市場選購冷鏈食品,不採購沒有明確來源信息的食品,盡量避免手部直接接觸冷凍食品。儲存和加工食物時,砧板、菜刀、餐具等生熟分開、及時清洗。
❻ 疫情對全球就業情況造成怎樣的影響
自疫情爆發以來,已有超過六分之一的年輕人停止了工作,即便是未遭解僱的青年群體,其工作時間也減少了23%,其中女性受到的影響超過男性。
在美國,16至24歲年輕男性的失業率從2月份的8.5%升至4月份的24%,年輕女性的失業率從7.5%升至29.8%。類似的趨勢也在加拿大、澳大利亞和其他國家出現。
巴西經濟部5月2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巴西5月前兩周失業保險理賠人數為504313人,相比去年同期激增了76.2%。巴西央行行長羅伯托·坎波斯·內托表示,巴西失業率可能會超過15%。
(6)疫情對外匯行業影響擴展閱讀:
疫情對全球各行各業的就業環境來講都存在著實實在在的影響:
1、餐飲行業,避免集中聚餐依然會是今年的主旋律,所以我們看到了西貝等餐飲巨頭紛紛收到了巨大的影響,雖然外賣可以維系一些企業流水,但面對巨大的企業支出來講,確實有些杯水車薪。
2、娛樂行業,截止目前,大部分的娛樂相關的產業基本都沒有正常營業,很多因為資金儲備不能支撐企業消耗,紛紛倒閉了,不僅沒有用人需求,反倒造成了很多的增加的待就業人群。
3、生產製造業,汽車製造、手機製造等企業雖然可以製造生產,但消費者均保存現金儲備,抵禦疫情期間的消耗,製造類的企業都在縮編減產,原本需要巨大用人單位的企業也難免明哲保身。
4、互聯網科技企業,除了幾個巨頭公司以外,互聯網公司的很多業務開展均需要大量資金融入的支持,投資方的謹慎和收縮會直接影響這些業務的開展,經過幾十家相關企業的走訪調研,基本都面臨著公司的資金僅夠支持幾個月的情況。
❼ 疫情對行業造成的影響對美菜網的影響大嗎
疫情沖擊下的美菜業務也是受到了一定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