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機構投資者與個人投資者相比有什麼特點
1、投資管理專業化程度不同:機構投資者一般具有較為雄厚的資金實力,在投資決策運作、信息搜集分析、 上市公司研究、投資理財方式等方面都配備有專門部門,由證券投資專家進行管理。1997年以來,國內的主要證券經營機構,都先後成立了自己的證券研究所。
個人投資者由於資金有限而高度分散,同時絕大部分都是小戶投資者,缺乏足夠時間去搜集信息、分析行情、判斷走勢,也缺少足夠的資料數據去分析上市公司經營情況。因此,從理論上講,機構投資者的投資行為相對理性化,投資規模相對較大,投資周期相對較長,從而有利於證券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
2、投資結構組合化不同:證券市場是一個風險較高的市場,機構投資者入市資金越多,承受的風險就越大。為了盡可能降低風險,機構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會進行合理投資組合。
機構投資者龐大的資金、專業化的管理和多方位的市場研究,也為建立有效的投資組合提供了可能。個人投資者由於自身的條件所限,難以進行投資組合,相對來說,承擔的風險也較高。
3、投資行為規范化不同:機構投資者是一個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經濟實體,投資行為受到多方面的監管,相對來說,也就較為規范。
(1)股票市場投資者結構擴展閱讀:
在證券市場上,凡是以自然人身份出資購買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的個人即為個人投資者。個人投資者是證券市場發展初期主要的市場參與者。一般的股民就是指以自然人身份從事股票買賣的投資者。相對於機構投資者而言。個人投資者(無論資金的多少)都可以稱為散戶。在選擇個人投資者時,主承銷商應當優先考慮具備較強研究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其投資資金規模與新股申購業務的特性相適應、且與本單位具有長期合作關系並相互了解的自有客戶。
❷ 股票市場的特徵及結構是什麼什麼是債券市場
股票市場的特徵:
1、無期性。股票是一種沒有償還期限的有價證券,投者人一旦認購了股票之後,就不能向股份公司要求退股,只能在股票市場上進行轉讓。而且只要股份公司還存在,它所發行的股票就存在、有效,股份公司沒有償還投資人投資的義務。
2、權責性。股東憑其特衣的股票,享有其股份數相應的權利,同時也承擔相應的責任。權利主要表現為:參加股東大會、投票表決、參與公司的經營決策,領取股息或紅利,獲取投資收益。責任主要是承擔公司的經營風險,對公司的經營決策承擔責任,責任的限度為其認購股票的全部的投資額。
3、流通性。股票的流通是指股票在不同的投資者之間進行轉讓,股票持有人可以通過股票的轉讓隨時收回自己的投資額,提高了股票的變現能力。
4、風險性。任何一項投資的風險和收益都是並存的,股票的風險主要來源於股票價格的波動,股票價格要受到諸如公司經營狀況、宏觀經濟政策,市場供求關系大眾心理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股票投資是一種高風險的投資活動。
股票市場的結構:
A股市場由三大板塊組成:主板/中小板/創業板。
債券市場:
債券是政府、金融機構、工商企業等直接向社會借債籌措資金時,向投資者發行,承諾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並按約定條件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債券的本質是債的證明書。債券購買者與發行者之間是一種債權債務關系,債券發行人即債務人,投資者(債券持有人)即債權人。債券是一種有價證券。由於債券的利息通常是事先確定的,所以債券是固定利息證券(定息證券)的一種。在金融市場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債券可以上市流通。在中國,比較典型的政府債券是國庫券。人們對債券不恰當的投機行為,例如無貨沽空,可導致金融市場的動盪。
債券市場是發行和買賣債券的場所,是金融市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債券市場是一國金融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一個統一、成熟的債券市場可以為全社會的投資者和籌資者提供低風險的投融資工具;債券的收益率曲線是社會經濟中一切金融商品收益水平的基準,因此債券市場也是傳導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重要載體。可以說,統一、成熟的債券市場構成了一個國家金融市場的基礎。
可將債券市場分為發行市場和流通市場。 債券市場債券發行市場,又稱一級市場、是發行單位初次出售新債券的市場。債券發行市場的作用 是將政府、金融機構以及工商企業等為籌集資金向社會發行的債券,分散發行到投資者手中。
債券流通市場,又稱二級市場,指已發行債券買賣轉讓的市場。債券一經認購,即確立了一定期限的債權債務關系,但通過債券流通市場,投資者可以轉讓債權。把債券變現。
債券發行市場和流通市場相輔相成,是互相依存的整體。發行市場是整個債券市場的源頭,是債券流通中場的前提和基礎。發達的流通市場是發行市場的重要支撐,流通市場的發達是發行市場擴大的必要條件。
❸ 股票市場的參與者有哪些
股票市場是由控股大股東、一般小股東、場外其他新投資者的三方參與者來共同參與的一個極端高級復雜的投票機制。三方參與者每一方都有二元的投票意願選擇方式,控股大股東「賣出」或「持有」,一般小股東「賣出」或「持有」,其他新投資者「買入」還是「不買」。而且可以隨著「意願選擇」的執行,相互之間的身份也可以進行置換,甚至可以同時具備多重身份。這種多方相互制衡的復雜機制就形成了股票的市場價格,才使得股票市場被稱為是經濟的晴雨表。不過,這是西方國家的全流通類型的股票市場。由於我國存在股權分置這一歷史遺留問題,股票市場的投票機制與制度結構都存在重大缺陷。股票價格的形成沒有控股大股東的參與,不具備三方制衡機制,所以我國的股票市場不能被稱為是經濟的晴雨表,更不能將得股票市場當作現代金融體系的中樞神經和經濟控制器。
股票市場的參與者劃分為消費者、持有股票現貨的投資者和純粹買賣股指期貨的投機者。消費者構成股票現貨市場的需求方,且不參與股指期貨市場的交易;持有股票現貨的投資者構成股票現貨市場的供給者,可同時參與現貨於期貨市場的交易,且擁有大量的自有資金或資金借貸成本可忽略不計,因此在任何時刻它都可以以極小的成本持有大量的股票現貨;純粹買賣股指期貨的投機者由於自有資金缺乏,且借貸成本較高,因此只參與高杠桿的期貨交易,而不持有股票現貨。從上述假設,我們可以發現模型定義的消費者類似於目前國內證券市場中的散戶投資者,而持有股票現貨的投資者類似於機構投資者。同時還需要說明的,上文關於市場參與者的分類只是根據參與者交易行為的分類,如某個散戶投資者既購入股票現貨又投機股指期貨,則其前一交易行為被歸入消費者,而後一交易行為則被視為純粹買賣股指期貨的投機者。
❹ 股票市場的大致結構是什麼這個結構決定了什麼
股票市場為股票的流通和轉讓提供了場所,使股票的發行得以繼續。如果沒有股票市場,很難想像股票將如何流通,這是由股票的基本性質決定的。股票市場一般分為股票發行市場和股票交易市場。發行市場,又稱一級市場或一級市場。股票發行是發行公司自身或通過證券承銷商、信託投資公司或證券公司向投資者推介新發行股票的活動。
把握趨勢,認清趨勢,向上買股,是我們在經營中必須認真對待的一件大事。順勢而上,順勢而上,逆勢而下,也是股市的一條重要規律。炒股需要投資者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否則炒股很容易失敗,造成資金損失。如果出現熊市或錯誤決策,投資者甚至可能會賠錢。如果你沉迷於炒股,任何時候都盯著股市,每天都想著炒股,很容易丟掉工作。有些人還會借錢炒股,這是炒股的一大禁忌。由於股票投機的高風險,投資者可能最終不僅無法賺錢,而且負債。
❺ 比較中美證券市場「有效性」的差異從投資者特點、類型、結構 比較 盡量詳細點,謝謝!
一、問題提出
一般認為,市場有效性可以分為三個程度:弱勢有效性、半強勢有效性和強勢有效性,其中研究最多、爭議最大的是市場的弱勢有效性。Fama和Blume(1966)、Fama(1970)及以後的大多數研究都驗證了美國股市呈弱勢有效性。對中國股市是否呈現弱勢有效並沒有達成一致的看法,例如:俞喬(1994)、吳世農(1996)與孫碧波、方健雯(2004)通過檢驗認為中國證券市場還沒有達到弱勢有效性;宋頌興、金偉根(1995)、胡朝霞(1998)與周四軍(2003)的研究認為中國股票市場弱勢有效性成立。
本文從弱勢有效性定義出發,弱勢有效性是指交易者無法利用股票的歷史價格預測未來價格。具體而言,如果現行價格充分反映了股票歷史價格序列中包含的全部信息,投資者就無法通過技術分析獲得長期而穩定的超額利潤,這時就認為市場具有弱勢有效性。技術分析是指通過觀察市場過去的行為來預測它的未來走勢。近期大量的實證研究證明,一些簡單的技術規則具有可觀的獲利能力[如Brock等(1992)、Bessembinder和Chan(1995)以及Ito(1999)]。這些結論對有效市場假說提出了極大地挑戰。但技術規則具有預測能力是否可以直接等同於市場不具備弱勢有效性?弱勢有效市場的支持者強調一點即技術分析往往需要頻繁交易,交易成本的存在足以抵消它的超額利潤,若技術分析的確有獲取超額利潤的能力,且去除交易成本這種超額利潤依然存在,則認為股票市場還沒有達到弱勢有效性。
二、技術分析模擬投資的實證檢驗
我們選擇上證指數和S&P500作為投資標的。以技術分析中最為基本的移動平均線為指標,進行歷史期模擬投資檢驗,找到最為合適的指標組合;再對2000年至2007年中國股市的實證檢驗,以期證明移動平均線技術分析對於中國、美國股票市場是否有指導作用。
考慮到市場階段和特性,我們選擇模擬投資歷史期為:1997年初至1999年底,實證檢驗應用期為:2000.01.01~2007.12.31。同時,假設初始資本為1000000單位本國貨幣,根據應用期末的資本情況評價模擬投資結果。本文數據來源於文華財經。
(一)在歷史期內最優步長組合策略(移動平均線指標)的確定
首先,選定上證指數和S&P500移動平均線指標的最優步長組合策略。所謂最優步長組合策略,即按照最為常見的短期(1、5、10日)、中期(20、30、60日)分類,以短期均值>中期均值為買人信號,條件不滿足時為賣出信號。在歷史期進行操作,以歷史期期末總收益率為標准,選擇總收益率最大的步長組合為該指的最優步長組合策略。表1為歷史期內S&P500最優步長組合,今日黃金價格白銀價格我們假設每次交易的費用為總資金的1%,經過測算,短期均值10>中期均值60的為歷史期S&P500的最優步長組合策略。
同樣的,我們可以得到上證指數歷史期內最優步長組合策略。表2為歷史期內上證指數的最優步長組合,我們假設每次交易的費用為總資金的1%,經過測算,短期均值5>中期均值20的為歷史期內上證指數的最優步
❻ 證券機構投資者包括政府機構嗎
不包括。
在中國,機構投資者是指在金融市場從事證券投資的法人機構,主要有保險公司、養老基金和投資基金、證券公司、銀行等。
機構投資者從廣義上講是指用自有資金或者從分散的公眾手中籌集的資金專門進行有價證券投資活動的法人機構。在西方國家,以有價證券投資收益為其重要收入來源的證券公司、投資公司、保險公司、各種福利基金、養老基金及金融財團等,一般稱為機構投資者。
其中最典型的機構投資者是專門從事有價證券投資的共同基金。在中國,機構投資者主要是具有證券自營業務資格的證券經營機構,符合國家有關政策法規的投資管理基金等。
(6)股票市場投資者結構擴展閱讀:
機構投資者的特點:
1、管理專業化:
機構投資者一般具有較為雄厚的資金實力,在投資決策運作、信息搜集分析、 上市公司研究、投資理財方式等方面都配備有專門部門,由證券投資專家進行管理。1997年以來,國內的主要證券經營機構,都先後成立了自己的證券研究所。
2、結構組合化:
證券市場是一個風險較高的市場,機構投資者入市資金越多,承受的風險就越大。為了盡可能降低風險,機構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會進行合理投資組合。
機構投資者龐大的資金、專業化的管理和多方位的市場研究,也為建立有效的投資組合提供了可能。個人投資者由於自身的條件所限,難以進行投資組合,相對來說,承擔的風險也較高。
3、行為規范化:
機構投資者是一個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經濟實體,投資行為受到多方面的監管,相對來說,也就較為規范。一方面,為了保證證券交易的「公開、公平、公正」原則,維護社會穩定,保障資金安全,國家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來規范和監督機構投資者的投資行為。
另一方面,投資機構本身通過自律管理,從各個方面規范自己的投資行為,保護客戶的利益,維護自己在社會上的信譽。
❼ 股票投資的發展現狀
牽涉到方方面面,但其最核心的部分主要有: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投資者這幾個方版面。基於我權國特殊的國情影響,我國股票市場系統存在著一些問題,基於此,通過查閱大量文獻資料,本文對我國股票市場的現狀進行了總結,並提出了我國股票市場發展建議,希望能讓大家對股票市場有更多的了解和認識。
❽ 中國股票市場投資者結構分析
參與市場的很多,如上市公司,機構,券商和散戶。
證券之星問股
❾ 股票市場的參與者具體有哪些呢
股票市場是由控股大股東、一般小股東、場外其他新投資者的三方參與者來共同參與的一個極端高級復雜的投票機制。三方參與者每一方都有二元的投票意願選擇方式,控股大股東「賣出」或「持有」,一般小股東「賣出」或「持有」,其他新投資者「買入」還是「不買」。而且可以隨著「意願選擇」的執行,相互之間的身份也可以進行置換,甚至可以同時具備多重身份。
這種多方相互制衡的復雜機制就形成了股票的市場價格,才使得股票市場被稱為是經濟的晴雨表。不過,這是西方國家的全流通類型的股票市場。由於我國存在股權分置這一歷史遺留問題,股票市場的投票機制與制度結構都存在重大缺陷。股票價格的形成沒有控股大股東的參與,不具備三方制衡機制,所以我國的股票市場不能被稱為是經濟的晴雨表,更不能將得股票市場當作現代金融體系的中樞神經和經濟控制器。股票市場的參與者劃分為消費者、持有股票現貨的投資者和純粹買賣股指期貨的投機者。消費者構成股票現貨市場的需求方,且不參與股指期貨市場的交易;持有股票現貨的投資者構成股票現貨市場的供給者,可同時參與現貨於期貨市場的交易,且擁有大量的自有資金或資金借貸成本可忽略不計,因此在任何時刻它都可以以極小的成本持有大量的股票現貨;純粹買賣股指期貨的投機者由於自有資金缺乏,且借貸成本較高,因此只參與高杠桿的期貨交易,而不持有股票現貨。
從上述假設,我們可以發現模型定義的消費者類似於目前國內證券市場中的散戶投資者,而持有股票現貨的投資者類似於機構投資者。同時還需要說明的,上文關於市場參與者的分類只是根據參與者交易行為的分類,如某個散戶投資者既購入股票現貨又投機股指期貨,則其前一交易行為被歸入消費者,而後一交易行為則被視為純粹買賣股指期貨的投機者。
❿ 我國股票市場結構
中國。證券市場結構:層次結構、品種結構、 交易場所結構、多層次資本市場
層次結構:
通常指證券進入市場的順序而形成的結構關系。按這種順序結構劃分為:發行市場和交易市場。證券發行市場又稱「一級市場」或「初級市場」,是發行人以籌集資金為目的,按照一定的法律規定和發行程序,向投資者出售新證券所形成的市場。證券交易市場又稱「二級市場」或「次級市場」,是已發行的證券通過買賣交易實現流通轉讓的市場。
品種結構:
依據有價證券的品種而形成的結構關系。這種結構關系的構成主要有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基金市場,衍生品市場等。
股票市場是股票發行和買賣交易的場所。股票市場的發行人為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交易市場的對象是股票,股票市場的價格除了與股份公司的經營狀況和盈利水平有關外,還受到如政治,社會,經濟等多方面因素的綜合影響。
債券市場是債券發行和買賣交易的場所。債券的發行人有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中央政府機構,金融機構,公司和企業。通過發行債券所籌集的資金一般都有期限,債券到期時,債務人必須按時歸還本金並支付約定的利息。債券是債權憑證,債券持有者與債券發行人之間是債權債務關系。債權市場交易的對象是債券。債券因有固定的票面利率和期限。
基金市場是基金份額發行和流通的市場。封閉式基金在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開放式基金則通過投資者向基金管理公司申購和贖回實現流通轉讓。
衍生品交易市場是各類衍生產品發行和交易的市場,隨著金融創新在全球范圍內的不斷深化,衍生品市場已經成為金融市場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交易場所結構:
按交易活動是否在固定場所進行,證券市場可分為有行市場和無形市場。通常人們把有行市場稱為「場內交易」,是指有固定場所的交易市場,是有組織,制度化了的市場。通常人們把無形市場稱為「場外市場」,是指沒有固定交易場所的證券交易所市場。隨著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和電子計算機網路的廣泛應用,交易技術和交易組織形式的演進,已有越來越多的證券交易不在有行的場內市場交易,而是通過經紀人或交易商的電傳,電報,電話,網路等洽談成交。很多傳統意義上的場外市場由於報價商和電子撮合系統的出現而具有了集中交易的特徵,而交易所也開始逐步推出兼容場外交易的交易組織形式。
多層次資本市場:
除一,二級市場區分外,證券市場的層次性還體現為區域分布,覆蓋公司類型,上市交易制度及監管要求的多樣性.根據所服務和覆蓋上市公司的類型,可分為全球性市場,全國性市場,區域性市場等類型.根據上市公司規模,監管要求等差異,可分為主板市場,二板市場(創業板和高新企業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