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外匯 > 新南方股票

新南方股票

發布時間:2021-10-20 20:35:00

① 珠江人壽保險可靠嗎,這家企業到底如何啊

你好樓主,珠江人壽保險是由廣州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廣東珠江投資控股集內團‏有‏限‏公司等容9個股東共同出資的,屬於一家綜合性壽險公司。在目前壽險行業中,珠江人壽屬於那種小而美的平‏台,它家提供的產品很豐富,工作人員服‏務態度好,表現還是很不錯的,希望回答對你有幫助,望採納,謝謝。

② 南方測繪是不是上市公司

截止至2019年7月南方測繪還不是上市公司。

南方測繪於1989年4月成立於廣州,創業之初只有"兩個人、半間房、十五萬",立志做中國測繪儀器最大、最強、最好的專業公司,實現測繪儀器國產化,推動中國測繪產業的進步,在世界范圍內創立南方測繪的品牌形象,建立國際化的南方測繪。

南方測繪始終堅持專業化的產業化發展戰略,現已擁有遍布全國的三十家省級分公司、150多家地市級分公司、一家海外合資公司和五個生產廠。

(2)新南方股票擴展閱讀

2003年,集團首次參加德國國際測量儀器展,成為關注的焦點。2004年,南方測繪再次走出國門,參加美國、日本的國際測量儀器展,引起轟動。

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南方測繪已斥資數千萬在北京興建現代化的廠房,北京新南方電子經緯儀及全站儀廠坐落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佔地面積8050平方米,建築面積9810平方米,引進全新的全自動機加工中心,安裝全套的檢測設備,形成年生產全站儀、經緯儀30000台的生產加工能力。

與此同時,南方測繪下設的湖北武漢棱鏡廠、江蘇常州水準儀及全站儀廠、江蘇常州附件廠即將建成,南方測繪世界級測繪儀器製造基地即將誕生。

南方測繪在業界享有很高的美譽度,2004年,中央電視台、新華社、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人民日報、經濟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測繪報七大權威媒體記者到訪公司,對公司進行了全方位的參觀和采訪。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南方測繪

③ 炒股用什麼軟體好

廣發易淘金,是廣發證券專為廣大股民打造的一款集股票開戶、股票交易股市行情版、基金理財為一體的權股票/證券/炒股/理財/投資/財經/金融軟體。從盯盤到選股到盤中決策到盤後分析,智慧淘金系列投資神器為您的投資保駕護航。專業持牌顧問7*24小時在線指導,「秒」速響應您的投資疑問。

④ 當無力去抗拒,終於知道,我能主宰的只有我自己,昔日再多的語言,如

長篇小說《喧嘩與騷動》是福克納本人最鍾愛的作品,[4]也是首次全面體現作家的思想傾向和純熟技巧的作品。作為約克納帕塔法世系小說的扛鼎之作,是備受推崇的南方文學傑作;作為一部復線結構的純意識流小說,是廣受好評的現代文學經典。

書名出典於莎士比亞悲劇《麥克白》第五幕第五場、主人公麥克白的著名獨白:「明天,明天,再一個明天,一天接著一天地躡步前進,直到最後一秒鍾的時間;我們所有的昨天,不過替傻子們照亮了到死亡的土壤中去的路。熄滅了吧,熄滅了吧,短促的燭光!人生不過是一個行走的影子,一個在舞台上指手劃腳的拙劣的伶人,登場片刻,就在無聲無臭中悄然退下;它是一個愚人所講的故事,充滿著喧嘩與騷動,卻找不到一點意義。」[5]的確,小說從內容到形式都體現了這種痴人說夢式的喧囂和混亂,體現了美國南方沒落世家中人生的無意義和深刻的精神危機。

故事發生在20世紀初年、約克納帕塔法縣傑斐遜鎮一個姓康普生的南方世家。這個家族曾經顯赫一時,祖上出過州長和將軍,廣有田地,黑奴成。但是南北戰爭之後,家族漸趨沒落,只餘下一幢破敗的家宅以及一戶黑人傭人,連長子上大學、女兒辦婚宴也要了最後的田地才能應付。一家之長康普生先生只知道緬懷過去,發表空論,成天借酒澆愁,致使開辦的律師事務所一敗塗地,最後酒精中毒而死。康普生太太念念不忘自己的南方閨秀身份,她精神抑鬱、無病、自私乖僻,極度地以自我為中心。長子昆丁生性懦弱、多愁善感,懷著對妹妹的病態之愛,19歲時在哈佛大學投河自盡。女兒凱蒂富於生命力,性格開放,由於未婚先孕,便與一位銀行家結婚以掩人耳目,被丈夫發覺後攆回娘家,卻又不為思想保守的家庭所容,只好將私生女小昆丁寄養在父母家裡,漂泊異鄉以色相為生。次子傑生沒有享受到分毫遺產,中學畢業後便做了辦事員,進銀行工作的美夢也因姐姐的離婚丑聞而歸於破滅,他自私自利,冷酷無情,愛錢如命,用種種手段敲詐凱蒂,虐待小昆丁,侵吞凱蒂寄給小昆丁的生活費。小兒子班吉純潔善良,可惜是個,33歲卻只有一個3歲孩子的智力水平,因為試圖鄰居女孩,被做了手術。小昆丁在冷漠無望的環境中長大,17歲時偷了舅舅傑生的不義之財,跟一個劣跡斑斑的流浪藝人私奔。[6]家庭中唯一的亮色來自黑人女傭迪爾西,她是康普生太太出嫁時帶過來的家奴,多年來一直忠心耿耿,不僅擔負起家務重任,還一直保護著班吉、凱蒂、小昆丁等人免受傑生的傷害。

整部小說由四部分組成,各部分敘述者不同,所以又被稱為:「班吉部分」、「昆丁部分」、「傑生部分」和「迪爾西部分」。
第一部分是「班吉部分」,正式標題為「年4月7日」。這一天是班吉的33歲生日,迪爾西的小外孫帶他到外面去玩。這一天的見聞與回憶,構成此部分的主要內容。由於班吉沒有時間觀念,過去與現在了限,所以他的意識流狂雜混亂,成為一個典型的「愚人所講的故事」。在他回憶的15個場景和幾十個斷片中,能夠依稀拼湊出童年的聖誕節、凱蒂的婚禮、祖母的去世、父親的去世、昆丁的自殺等家族重要事件。在班吉的世界裡,姐姐凱蒂處於不可替代的中心位置,因為凱蒂真正地關心他、呵護他,所以他依賴凱蒂、崇拜凱蒂,為凱蒂的失身而痛哭,為凱蒂的出走而難過。
第二部分是「昆丁部分」,標題為「年6月2日」。這是昆丁自殺的那一天。清早,在哈佛的寢室里,他被手錶的滴答聲弄醒。在砸碎手錶、打好行李、寫好遺書之後,他乘電車橫穿波士頓。這一天他遭遇很多事——購自沉用的熨斗、被誤認為誘拐犯而遭逮捕、被朋友保釋、與朋友打架,不過主宰他思想的,是對妹妹凱蒂的耿耿於懷。他回憶起與凱蒂丈夫和情人的兩次不愉快的會面,心緒復雜。昆丁對凱蒂充滿一種不正常的愛憐,既為凱蒂的有辱門風而憤怒,又因自己的無能為力而沮喪。到晚上,昆丁投水自盡。因為昆丁處於高度亢奮狀態,所以他的內心獨白時而緊張,時而渙散。作為大學生所具有的抽象思維能力和哲理性體悟,與精神恍惚狀態的夢囈和種種潛意識活動一道,構成一股復雜的意識流。

第三部分是「傑生部分」,標題為「年4月6日」。這是傑生暴跳如雷的一天,種種不如意接踵而至,包括小昆丁逃學並且與流浪藝人交往;凱蒂來信問及寄給小昆丁的錢;收到情婦來信;還有錯過了在股票上賺錢的機會。傑生痛楚地回憶著家人是如何對不起自己,他對凱蒂母女充滿著怨毒心理。在飯桌上,他冷酷地暗示母親,應該把班吉送進瘋人院、把小昆丁送進妓院。傑生雖然工於心計、富於邏輯,但同時他又是偏執狂和虐待狂,經常發作頭痛病,這使他的敘述也有混亂的一面,特別是其自我表白和辯解,反而使他的扭曲心態暴露無遺。

第四部分是「迪爾西部分」,標題為「年4月8日」,改用第三人稱敘述。這天是復活節,早晨,傑生發現小昆丁偷了他的元存款逃跑了,於是氣急敗壞地。但因為這些錢的大部分是他剋扣的凱蒂寄給小昆丁的生活費,無法向解釋錢款來源,因此只能自己四處找尋,怎奈毫無結果。女傭迪爾西忙完家務,帶著家人和班吉去黑人禮拜堂做了復活節禮拜。這一部分採用傳統的敘事角度,補充了前三部分沒有交代清楚的情節。迪爾西以歷史見證人的身份,目睹了康普生家族的興衰。同時,她的忠誠、仁愛與耐,與前三個敘述者的病態性格形成鮮明對照。

《喧嘩與騷動》通過康普生一家的沒落,為南方傳統和貴族精神譜寫了一曲挽。「南方騎士」昆丁對老南方傳統戀戀不舍,不過,他雖然保留了貴族式的驕傲,卻缺乏適應社會變化的能力,最終以自殺的方式逃避現實。傑生順應潮流,完全拋棄了貴族價值體系,卻同時喪失了人性,那種資產者的實利主義和儈精神,殘、自私得令人發指。班吉的思想純真得像一面鏡子,但是沒有思考的能力,只不過是一個無法自理的善良的。凱蒂曾經天真活潑,充滿活力,然而後來失足墮落,徹底摧毀了南方淑女形象。一家人的手足相殘,更是破壞了南方重視家庭與親情的傳統。在福克納筆下,老南方已經徹底解體,新南方卻又異化充斥,在絕望之中,唯有正直、善良、樂觀的勞動者迪爾西,體現出人性復活的人道主義理想,那也正是南方的希望所在。

《喧嘩與騷動》顛覆了平鋪直敘的傳統敘事模式,其藝術風格的創新一直為人所稱道。

小說構思巧妙,結構奇特。福克納曾說,「這是一個美麗而悲慘的姑娘的故事」,凱蒂實為小說的中心人物。作者打破了傳統小說的處理方式,通過其他人物對主人公的看法與回憶,塑造出更為飽滿和立體的人物形象。福克納相信:「間接敘述能更加飽含;最高明的辦法,莫若表現樹枝的姿態與陰影,而讓心靈去創造那棵樹。」作品從四個不同的側面,展現出凱蒂的「姿態與陰影」,並給了讀者充分的想像空間來「創造」出自己心目中的主人公形象。這種從不同人物視角講述同一個故事的手法,也叫「對位式結構」。

在小說中,福克納純熟地運用了意識流手法。作品除了第四部分運用第三人稱全知視角外,其他三部分皆採用第一人稱「我」的敘事方法。三兄弟的意識流活動各有特色,不僅能夠體現、精神崩潰者、偏執狂與虐待狂不同的心理狀態和語言特色,更能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探索他們的意識與潛意識動機,藉此塑造人物性格。福克納對意識流手法的運用,堪與愛爾蘭意識流喬伊斯媲美。

從敘事角度看,小說時空倒置,寓意深刻。全書四部分的敘述時間分別為年4月7日、年6月2日、年4月6日、年4月8日。不僅如此,人物在內心獨白中不斷陷入回憶,而且回憶中還有回憶,班吉部分中由現在返回過去的時空切換大約有次,昆丁部分大約有次。在此,時序的顛倒有著深刻的含義。書中的人物覺得時間是一種與人為敵的力量,他們始終在與時間搏鬥,這種搏鬥體現了康普生家族無力抗拒歷史進程的悲劇。薩特曾經指出《喧嘩與騷動》是一本關於時間的書,[7]福克納對時間的處理方式體現了南方文化的「回憶」特質,即對現實的失望、以及從昔日舊夢中覓得安慰的期望。此外,作品吸引讀者去尋找敘述線索、重建時間順序,客觀上也提高了讀者的參與程度、加強了小說的效果。

福克納經常使作品的故事、人物、結構與人們熟知的某一典故大體平行,使作品在神話原型這一參照系前得以突破具體內容的限制,從而獲得一種超越時空的意義。在《喧嘩與騷動》中,故事和結構以受難周為原型。年的三個日期,恰是那一年的受難日、復活節前和復活節;年昆丁自殺的那個日期,又恰是「聖體節」的第八天。作品與原型既有對應關系、也有反諷關系。比如,復活節前夕是下界拯救人類的日子,可憐的班吉正需要拯救;復活節那天小昆丁的出走,與臨死留下的箴言「你們要彼此相愛」形成鮮明對立;聖體節是供奉耶穌聖體的節日,昆丁在潛意識中把自己當作耶穌、設法對妹妹的墮落進行救贖,但是他所能奉獻的,不過是自己凡人的生命;小說結尾黑人教堂里復活節禮拜的場景,也與主題相呼應,頗為耐人尋味。

最後,小說的語言別具一格。福克納的文體風格植根於南方文學傳統——演說體散文,並善於運用南方方言,盡管這種口語風格有時不符合書面語的嚴謹規則,但是生動形象。福克納小說中的句子也不同凡響,似乎作者要把一切都塞進一個句子中去,所以疊床架屋、宛若迷宮,無法進行傳統的語法。

⑤ 朱的的朱的

朱的(1930年11月17日—2010年9月6日),又名朱鎮琳,廣東省豐順縣留隍鎮口鋪村篤慶堂人,是一名優秀的老游擊戰士、革命老軍人,
改革開放以來,朱的先生以獨到的眼光,乘借改革開放的東風,先後創建了韓江建築隊、韓江建築安裝工程公司和韓江電力有限公司,果敢率領公司在珠三角地區開闢建築行業市場,將事業擴展到內地和港澳地區。在他的帶領下,朱氏家族30年間創辦了新南方集團、珠江投資集團、合生創展、珠光集團,成為地產界的「航空母艦」。更令人欽佩和敬重的是,他在事業扶搖直上之時,肩負社會責任,主動回報社會,全力造福鄉邦,成為社會慈善事業的一面旗幟。據不完全統計,他率領家族企業先後無償捐資社會公益事業多達數十億元,資助家鄉經濟發展項目50多項金額超5億多元。
人生最高的境界,莫過於「真善美」。朱的先生將他的生命與熱心公益事業融為一體,始終把奉獻慈善事業作為人生最高的價值追求,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真善美」的真諦,譜寫了大愛人生的華章。
「真」是的先生心懷桑梓的寫照。他率領家族企業鋪橋築路,興辦實業,把回報家鄉當成一種作為豐順兒女應有的責任,用實際行動積極履行。先後捐資300萬元修通了阝留 隍至赤鳳段的水泥公路,捐資70多萬元修建口鋪至居林村道、豐有村道等7條水泥公路;先後捐建了豐順縣會展中心,修建了部分縣、鎮辦公設施;2009年,捐資3600萬元支持東阝留 大堤建設;投資興建了鳳凰水系四、五級電站,創辦了建築總部企業,每年為家鄉豐順帶來8000多萬元的稅收收入,有力地推動了家鄉經濟的更快發展。
「善」是朱的先生熱衷公益的概括。他率領家族企業慷慨解囊,扶貧濟困。為讓家鄉老人老有所養、安享晚年,除在家鄉大力興建敬老院外,2007年以來,堅持每年為近7000名家鄉老人贈送春節慰問金,慰問金額累計達300多萬元;2010年8月,捐資2億元成立了豐順縣紫琳慈善基金會,用於阝留 隍等鎮貧困家庭60周歲以上老人躉交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豐順縣第二人民醫院建設。為了解決疾病患者的痛苦,捐資邀請廣東省人民醫院的專家免費為豐順縣白內障患者做復明手術。在1997年阝留 隍堤圍出險時,捐資幫助當地政府及時修復堤圍,解除險情;在2006年和2007年留隍等地發生罕見水災時,先後共捐贈了800多萬元資金及大米等物資一批;在1998年長江、嫩江等地引發大洪災時,捐資170多萬元支持災區抗洪救災;在2003年 「非典」期間,捐資1500萬元支持各地抗擊疫情;2005年,向惠州慈善總會捐款500萬元;2008年,為汶川大地震災區捐款捐物共計1.3億元,等等。2007年他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授予「南粵慈善家」的光榮稱號。
「美」是朱的先生情系教育的體現。他率領家族企業出錢出力,助學建校。1996年,捐資60萬元新建東阝留 中心小學;1997年,捐資40多萬元新建清溪小學;1998年,捐資1200萬元新建東阝留 中學;2002年,捐資400萬元建設豐順中學綜合辦公大樓;2008年,捐資1200萬元新建阝留 隍鎮中心小學;2005年至2009年,先後捐資1100萬元和500萬元,分別作為豐順縣朱的劉惠英教育助學基金和豐順縣阝留 隍鎮朱的劉惠英慈善教育基金,已資助614名特困大學生、1394名高中貧困學生繼續完成學業,資助金額達577.15萬元;2009年,捐資600萬元資助阝留 隍鎮困難老人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除資助家鄉教育事業外,2002年,捐資興建中山大學外語大樓,為華師大附中捐贈助學金100多萬元;2003年,向廣州市教育基金會捐贈50萬元,向華南理工大學捐款100萬元,向華師附中番禺小學捐贈50萬元;2004年,向天津市寶坻區捐贈200萬元作助學基金;2005—2009年,先後斥資十多億元,創辦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天津財經大學珠江學院、中山大學南方學院;捐資8000多萬元興建梅州東山中學劍英校區和劍英圖書館;捐資500多萬元作梅州市興寧一中教育資金等等。同時,他也熱心於革命教育事業, 率領家族成員緬懷先烈,繼承傳統。1998年,在原邊縱四支獨立隊開展革命活動的鹽坪村,捐資新建革命烈士紀念碑和「追思亭」,以此紀念在解放戰爭中鳳凰山一帶為革命犧牲的潮州、澄海、饒平、豐順邊縱四支隊的39位烈士;隨後,又捐資200萬元支持豐順縣修建華夏女傑李堅真紀念館;2006年,向中國公安民警英烈基金會捐贈1000萬元人民幣;2008年,向廣州軍區的子弟兵捐贈「鄧老涼茶」10000箱、慰問金100萬元。
在80多年的人生歷程中,朱的先生始終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為人和善,生活簡朴,治家有道,教子有方,處世低調,樂善好施。在他彌留之際,還遺托家屬將其個人名下的現金、存款、股票的80%摺合人民幣9600萬元作為豐順縣紫琳慈善基金,用於發展教育事業,資助貧困學生,獎勵優秀學子,讓人為之動容。
朱的先生雖然離我們而去了,但持之以恆播灑人間大愛,濟貧恤孤,安老扶幼,情系藍盾,關愛杏林,鋪設路橋,慷慨賑濟,熱心教育的博愛精神和高貴品質,永遠閃耀著人性的光芒,永遠值得我們學習、敬仰和銘記。
(作者姚森隆 系原中共豐順縣委書記、縣人大常委會主任,現任廣州市社工委專職副主任)

⑥ 從《喧嘩與騷動》看意識流小說的特點

長篇小說《喧嘩與騷動》是福克納本人最鍾愛的作品,[4]也是首次全面體現作家的思想傾向和純熟技巧的作品。作為約克納帕塔法世系小說的扛鼎之作,是備受推崇的南方文學傑作;作為一部復線結構的純意識流小說,是廣受好評的現代文學經典。

書名出典於莎士比亞悲劇《麥克白》第五幕第五場、主人公麥克白的著名獨白:「明天,明天,再一個明天,一天接著一天地躡步前進,直到最後一秒鍾的時間;我們所有的昨天,不過替傻子們照亮了到死亡的土壤中去的路。熄滅了吧,熄滅了吧,短促的燭光!人生不過是一個行走的影子,一個在舞台上指手劃腳的拙劣的伶人,登場片刻,就在無聲無臭中悄然退下;它是一個愚人所講的故事,充滿著喧嘩與騷動,卻找不到一點意義。」[5]的確,小說從內容到形式都體現了這種痴人說夢式的喧囂和混亂,體現了美國南方沒落世家中人生的無意義和深刻的精神危機。

故事發生在20世紀初年、約克納帕塔法縣傑斐遜鎮一個姓康普生的南方世家。這個家族曾經顯赫一時,祖上出過州長和將軍,廣有田地,黑奴成群。但是南北戰爭之後,家族漸趨沒落,只餘下一幢破敗的家宅以及一戶黑人傭人,連長子上大學、女兒辦婚宴也要賣了最後的田地才能應付。一家之長康普生先生只知道緬懷過去,發表空論,成天借酒澆愁,致使開辦的律師事務所一敗塗地,最後酒精中毒而死。康普生太太念念不忘自己的南方閨秀身份,她精神抑鬱、無病呻吟、自私乖僻,極度地以自我為中心。長子昆丁生性懦弱、多愁善感,懷著對妹妹的病態之愛,19歲時在哈佛大學投河自盡。女兒凱蒂富於生命力,性格開放,由於未婚先孕,便與一位銀行家結婚以掩人耳目,被丈夫發覺後攆回娘家,卻又不為思想保守的家庭所容,只好將私生女小昆丁寄養在父母家裡,漂泊異鄉以出賣色相為生。次子傑生沒有享受到分毫遺產,中學畢業後便做了辦事員,進銀行工作的美夢也因姐姐的離婚丑聞而歸於破滅,他自私自利,冷酷無情,愛錢如命,用種種手段敲詐凱蒂,虐待小昆丁,侵吞凱蒂寄給小昆丁的生活費。小兒子班吉純潔善良,可惜是個白痴,33歲卻只有一個3歲孩子的智力水平,因為試圖強奸鄰居女孩,被做了閹割手術。小昆丁在冷漠無望的環境中長大,17歲時偷了舅舅傑生的不義之財,跟一個劣跡斑斑的流浪藝人私奔。[6]家庭中唯一的亮色來自黑人女傭迪爾西,她是康普生太太出嫁時帶過來的家奴,多年來一直忠心耿耿,不僅擔負起家務重任,還一直保護著班吉、凱蒂、小昆丁等人免受傑生的傷害。

整部小說由四部分組成,各部分敘述者不同,所以又被稱為:「班吉部分」、「昆丁部分」、「傑生部分」和「迪爾西部分」。
第一部分是「班吉部分」,正式標題為「1928年4月7日」。這一天是班吉的33歲生日,迪爾西的小外孫帶他到外面去玩。這一天的見聞與回憶,構成此部分的主要內容。由於班吉沒有時間觀念,過去與現在了無界限,所以他的意識流狂雜混亂,成為一個典型的「愚人所講的故事」。在他回憶的15個場景和幾十個斷片中,能夠依稀拼湊出童年的聖誕節、凱蒂的婚禮、祖母的去世、父親的去世、昆丁的自殺等家族重要事件。在班吉的世界裡,姐姐凱蒂處於不可替代的中心位置,因為凱蒂真正地關心他、呵護他,所以他依賴凱蒂、崇拜凱蒂,為凱蒂的失身而痛哭,為凱蒂的出走而難過。
第二部分是「昆丁部分」,標題為「1910年6月2日」。這是昆丁自殺的那一天。清早,在哈佛的寢室里,他被手錶的滴答聲弄醒。在砸碎手錶、打好行李、寫好遺書之後,他乘電車橫穿波士頓。這一天他遭遇很多事——購買自沉用的熨斗、被誤認為誘拐犯而遭逮捕、被朋友保釋、與朋友打架,不過主宰他思想的,是對妹妹凱蒂的耿耿於懷。他回憶起與凱蒂丈夫和情人的兩次不愉快的會面,心緒復雜。昆丁對凱蒂充滿一種不正常的愛憐,既為凱蒂的有辱門風而憤怒,又因自己的無能為力而沮喪。到晚上,昆丁投水自盡。因為昆丁處於高度亢奮狀態,所以他的內心獨白時而緊張,時而渙散。作為大學生所具有的抽象思維能力和哲理性體悟,與精神恍惚狀態的夢囈和種種潛意識活動一道,構成一股復雜的意識流。
第三部分是「傑生部分」,標題為「1928年4月6日」。這是傑生暴跳如雷的一天,種種不如意接踵而至,包括小昆丁逃學並且與流浪藝人交往;凱蒂來信問及寄給小昆丁的錢;收到情婦來信;還有錯過了在股票上賺錢的機會。傑生痛楚地回憶著家人是如何對不起自己,他對凱蒂母女充滿著怨毒心理。在飯桌上,他冷酷地暗示母親,應該把班吉送進瘋人院、把小昆丁送進妓院。傑生雖然工於心計、富於邏輯,但同時他又是偏執狂和虐待狂,經常發作頭痛病,這使他的敘述也有混亂的一面,特別是其自我表白和辯解,反而使他的扭曲心態暴露無遺。
第四部分是「迪爾西部分」,標題為「1928年4月8日」,改用第三人稱敘述。這天是復活節,早晨,傑生發現小昆丁偷了他的7000元存款逃跑了,於是氣急敗壞地報警。但因為這些錢的大部分是他剋扣的凱蒂寄給小昆丁的生活費,無法向警察解釋錢款來源,因此只能自己四處找尋,怎奈毫無結果。女傭迪爾西忙完家務,帶著家人和班吉去黑人禮拜堂做了復活節禮拜。這一部分採用傳統的敘事角度,補充了前三部分沒有交代清楚的情節。迪爾西以歷史見證人的身份,目睹了康普生家族的興衰。同時,她的忠誠、仁愛與忍耐,與前三個敘述者的病態性格形成鮮明對照。

《喧嘩與騷動》通過康普生一家的沒落,為南方傳統和貴族精神譜寫了一曲輓歌。「南方騎士」昆丁對老南方傳統戀戀不舍,不過,他雖然保留了貴族式的驕傲,卻缺乏適應社會變化的能力,最終以自殺的方式逃避現實。傑生順應潮流,完全拋棄了貴族價值體系,卻同時喪失了人性,那種資產者的實利主義和市儈精神,殘忍、自私得令人發指。班吉的思想純真得像一面鏡子,但是沒有思考的能力,只不過是一個無法自理的善良的白痴。凱蒂曾經天真活潑,充滿活力,然而後來失足墮落,徹底摧毀了南方淑女形象。一家人的手足相殘,更是破壞了南方重視家庭與親情的傳統。在福克納筆下,老南方已經徹底解體,新南方卻又異化充斥,在絕望之中,唯有正直、善良、樂觀的勞動者迪爾西,體現出人性復活的人道主義理想,那也正是南方的希望所在。

《喧嘩與騷動》顛覆了平鋪直敘的傳統敘事模式,其藝術風格的創新一直為人所稱道。
小說構思巧妙,結構奇特。福克納曾說,「這是一個美麗而悲慘的姑娘的故事」,凱蒂實為小說的中心人物。作者打破了傳統小說的處理方式,通過其他人物對主人公的看法與回憶,塑造出更為飽滿和立體的人物形象。福克納相信:「間接敘述能更加飽含激情;最高明的辦法,莫若表現樹枝的姿態與陰影,而讓心靈去創造那棵樹。」作品從四個不同的側面,展現出凱蒂的「姿態與陰影」,並給了讀者充分的想像空間來「創造」出自己心目中的主人公形象。這種從不同人物視角講述同一個故事的手法,也叫「對位式結構」。

在小說中,福克納純熟地運用了意識流手法。作品除了第四部分運用第三人稱全知視角外,其他三部分皆採用第一人稱「我」的敘事方法。三兄弟的意識流活動各有特色,不僅能夠體現白痴、精神崩潰者、偏執狂與虐待狂不同的心理狀態和語言特色,更能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探索他們的意識與潛意識動機,藉此塑造人物性格。福克納對意識流手法的運用,堪與愛爾蘭意識流大師喬伊斯媲美。

從敘事角度看,小說時空倒置,寓意深刻。全書四部分的敘述時間分別為1928年4月7日、1910年6月2日、1928年4月6日、1928年4月8日。不僅如此,人物在內心獨白中不斷陷入回憶,而且回憶中還有回憶,班吉部分中由現在返回過去的時空切換大約有100次,昆丁部分大約有200次。在此,時序的顛倒有著深刻的含義。書中的人物覺得時間是一種與人為敵的力量,他們始終在與時間搏鬥,這種搏鬥體現了康普生家族無力抗拒歷史進程的悲劇。薩特曾經指出《喧嘩與騷動》是一本關於時間的書,[7]福克納對時間的處理方式體現了南方文化的「回憶」特質,即對現實的失望、以及從昔日舊夢中覓得安慰的期望。此外,作品吸引讀者去尋找敘述線索、重建時間順序,客觀上也提高了讀者的參與程度、加強了小說的效果。

福克納經常使作品的故事、人物、結構與人們熟知的某一典故大體平行,使作品在神話原型這一參照系前得以突破具體內容的限制,從而獲得一種超越時空的意義。在《喧嘩與騷動》中,故事和結構以基督受難周為原型。1928年的三個日期,恰是那一年的基督受難日、復活節前和復活節;1910年昆丁自殺的那個日期,又恰是「聖體節」的第八天。作品與原型既有對應關系、也有反諷關系。比如,復活節前夕是基督下界拯救人類的日子,可憐的班吉正需要拯救;復活節那天小昆丁的出走,與基督臨死留下的箴言「你們要彼此相愛」形成鮮明對立;聖體節是供奉耶穌聖體的節日,昆丁在潛意識中把自己當作耶穌、設法對妹妹的墮落進行救贖,但是他所能奉獻的,不過是自己凡人的生命;小說結尾黑人教堂里復活節禮拜的場景,也與主題相呼應,頗為耐人尋味。
最後,小說的語言別具一格。福克納的文體風格植根於南方文學傳統——演說體散文,並善於運用南方方言,盡管這種口語風格有時不符合書面語的嚴謹規則,但是生動形象。福克納小說中的句子也不同凡響,似乎作者要把一切都塞進一個句子中去,所以疊床架屋、宛若迷宮,無法進行傳統的語法分析。

⑦ 像大家推薦一本書

長篇小說《喧嘩與騷動》是福克納本人最鍾愛的作品,也是首次全面體現作家的思想傾向和純熟技巧的作品。作為約克納帕塔法世系小說的扛鼎之作,是備受推崇的南方文學傑作;作為一部復線結構的純意識流小說,是廣受好評的現代文學經典。
書名出典於莎士比亞悲劇《麥克白》第五幕第五場、主人公麥克白的著名獨白:「明天,明天,再一個明天,一天接著一天地躡步前進,直到最後一秒鍾的時間;我們所有的昨天,不過替傻子們照亮了到死亡的土壤中去的路。熄滅了吧,熄滅了吧,短促的燭光!人生不過是一個行走的影子,一個在舞台上指手劃腳的拙劣的伶人,登場片刻,就在無聲無臭中悄然退下;它是一個愚人所講的故事,充滿著喧嘩與騷動,卻找不到一點意義。」的確,小說從內容到形式都體現了這種痴人說夢式的喧囂和混亂,體現了美國南方沒落世家中人生的無意義和深刻的精神危機。
故事發生在20世紀初年、約克納帕塔法縣傑斐遜鎮一個姓康普生的南方世家。這個家族曾經顯赫一時,祖上出過州長和將軍,廣有田地,黑奴成群。但是南北戰爭之後,家族漸趨沒落,只餘下一幢破敗的家宅以及一戶黑人傭人,連長子上大學、女兒辦婚宴也要賣了最後的田地才能應付。一家之長康普生先生只知道緬懷過去,發表空論,成天借酒澆愁,致使開辦的律師事務所一敗塗地,最後酒精中毒而死。康普生太太念念不忘自己的南方閨秀身份,她精神抑鬱、無病呻吟、自私乖僻,極度地以自我為中心。長子昆丁生性懦弱、多愁善感,懷著對妹妹的病態之愛,19歲時在哈佛大學投河自盡。女兒凱蒂富於生命力,性格開放,由於未婚先孕,便與一位銀行家結婚以掩人耳目,被丈夫發覺後攆回娘家,卻又不為思想保守的家庭所容,只好將私生女小昆丁寄養在父母家裡,漂泊異鄉以出賣色相為生。次子傑生沒有享受到分毫遺產,中學畢業後便做了辦事員,進銀行工作的美夢也因姐姐的離婚丑聞而歸於破滅,他自私自利,冷酷無情,愛錢如命,用種種手段敲詐凱蒂,虐待小昆丁,侵吞凱蒂寄給小昆丁的生活費。小兒子班吉純潔善良,可惜是個白痴,33歲卻只有一個3歲孩子的智力水平,因為試圖強奸鄰居女孩,被做了閹割手術。小昆丁在冷漠無望的環境中長大,17歲時偷了舅舅傑生的不義之財,跟一個劣跡斑斑的流浪藝人私奔。家庭中唯一的亮色來自黑人女傭迪爾西,她是康普生太太出嫁時帶過來的家奴,多年來一直忠心耿耿,不僅擔負起家務重任,還一直保護著班吉、凱蒂、小昆丁等人免受傑生的傷害。
整部小說由四部分組成,各部分敘述者不同,所以又被稱為:「班吉部分」、「昆丁部分」、「傑生部分」和「迪爾西部分」。
第一部分是「班吉部分」,正式標題為「1928年4月7日」。這一天是班吉的33歲生日,迪爾西的小外孫帶他到外面去玩。這一天的見聞與回憶,構成此部分的主要內容。由於班吉沒有時間觀念,過去與現在了無界限,所以他的意識流狂雜混亂,成為一個典型的「愚人所講的故事」。在他回憶的15個場景和幾十個斷片中,能夠依稀拼湊出童年的聖誕節、凱蒂的婚禮、祖母的去世、父親的去世、昆丁的自殺等家族重要事件。在班吉的世界裡,姐姐凱蒂處於不可替代的中心位置,因為凱蒂真正地關心他、呵護他,所以他依賴凱蒂、崇拜凱蒂,為凱蒂的失身而痛哭,為凱蒂的出走而難過。
第二部分是「昆丁部分」,標題為「1910年6月2日」。這是昆丁自殺的那一天。清早,在哈佛的寢室里,他被手錶的滴答聲弄醒。在砸碎手錶、打好行李、寫好遺書之後,他乘電車橫穿波士頓。這一天他遭遇很多事——購買自沉用的熨斗、被誤認為誘拐犯而遭逮捕、被朋友保釋、與朋友打架,不過主宰他思想的,是對妹妹凱蒂的耿耿於懷。他回憶起與凱蒂丈夫和情人的兩次不愉快的會面,心緒復雜。昆丁對凱蒂充滿一種不正常的愛憐,既為凱蒂的有辱門風而憤怒,又因自己的無能為力而沮喪。到晚上,昆丁投水自盡。因為昆丁處於高度亢奮狀態,所以他的內心獨白時而緊張,時而渙散。作為大學生所具有的抽象思維能力和哲理性體悟,與精神恍惚狀態的夢囈和種種潛意識活動一道,構成一股復雜的意識流。
第三部分是「傑生部分」,標題為「1928年4月6日」。這是傑生暴跳如雷的一天,種種不如意接踵而至,包括小昆丁逃學並且與流浪藝人交往;凱蒂來信問及寄給小昆丁的錢;收到情婦來信;還有錯過了在股票上賺錢的機會。傑生痛楚地回憶著家人是如何對不起自己,他對凱蒂母女充滿著怨毒心理。在飯桌上,他冷酷地暗示母親,應該把班吉送進瘋人院、把小昆丁送進妓院。傑生雖然工於心計、富於邏輯,但同時他又是偏執狂和虐待狂,經常發作頭痛病,這使他的敘述也有混亂的一面,特別是其自我表白和辯解,反而使他的扭曲心態暴露無遺。
第四部分是「迪爾西部分」,標題為「1928年4月8日」,改用第三人稱敘述。這天是復活節,早晨,傑生發現小昆丁偷了他的7000元存款逃跑了,於是氣急敗壞地報警。但因為這些錢的大部分是他剋扣的凱蒂寄給小昆丁的生活費,無法向警察解釋錢款來源,因此只能自己四處找尋,怎奈毫無結果。女傭迪爾西忙完家務,帶著家人和班吉去黑人禮拜堂做了復活節禮拜。這一部分採用傳統的敘事角度,補充了前三部分沒有交代清楚的情節。迪爾西以歷史見證人的身份,目睹了康普生家族的興衰。同時,她的忠誠、仁愛與忍耐,與前三個敘述者的病態性格形成鮮明對照。
《喧嘩與騷動》通過康普生一家的沒落,為南方傳統和貴族精神譜寫了一曲輓歌。「南方騎士」昆丁對老南方傳統戀戀不舍,不過,他雖然保留了貴族式的驕傲,卻缺乏適應社會變化的能力,最終以自殺的方式逃避現實。傑生順應潮流,完全拋棄了貴族價值體系,卻同時喪失了人性,那種資產者的實利主義和市儈精神,殘忍、自私得令人發指。班吉的思想純真得像一面鏡子,但是沒有思考的能力,只不過是一個無法自理的善良的白痴。凱蒂曾經天真活潑,充滿活力,然而後來失足墮落,徹底摧毀了南方淑女形象。一家人的手足相殘,更是破壞了南方重視家庭與親情的傳統。在福克納筆下,老南方已經徹底解體,新南方卻又異化充斥,在絕望之中,唯有正直、善良、樂觀的勞動者迪爾西,體現出人性復活的人道主義理想,那也正是南方的希望所在。
《喧嘩與騷動》顛覆了平鋪直敘的傳統敘事模式,其藝術風格的創新一直為人所稱道。
小說構思巧妙,結構奇特。福克納曾說,「這是一個美麗而悲慘的姑娘的故事」,凱蒂實為小說的中心人物。作者打破了傳統小說的處理方式,通過其他人物對主人公的看法與回憶,塑造出更為飽滿和立體的人物形象。福克納相信:「間接敘述能更加飽含激情;最高明的辦法,莫若表現樹枝的姿態與陰影,而讓心靈去創造那棵樹。」作品從四個不同的側面,展現出凱蒂的「姿態與陰影」,並給了讀者充分的想像空間來「創造」出自己心目中的主人公形象。這種從不同人物視角講述同一個故事的手法,也叫「對位式結構」。
在小說中,福克納純熟地運用了意識流手法。作品除了第四部分運用第三人稱全知視角外,其他三部分皆採用第一人稱「我」的敘事方法。三兄弟的意識流活動各有特色,不僅能夠體現白痴、精神崩潰者、偏執狂與虐待狂不同的心理狀態和語言特色,更能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探索他們的意識與潛意識動機,藉此塑造人物性格。福克納對意識流手法的運用,堪與愛爾蘭意識流大師喬伊斯媲美。
從敘事角度看,小說時空倒置,寓意深刻。全書四部分的敘述時間分別為1928年4月7日、1910年6月2日、1928年4月6日、1928年4月8日。不僅如此,人物在內心獨白中不斷陷入回憶,而且回憶中還有回憶,班吉部分中由現在返回過去的時空切換大約有100次,昆丁部分大約有200次。在此,時序的顛倒有著深刻的含義。書中的人物覺得時間是一種與人為敵的力量,他們始終在與時間搏鬥,這種搏鬥體現了康普生家族無力抗拒歷史進程的悲劇。薩特曾經指出《喧嘩與騷動》是一本關於時間的書,福克納對時間的處理方式體現了南方文化的「回憶」特質,即對現實的失望、以及從昔日舊夢中覓得安慰的期望。此外,作品吸引讀者去尋找敘述線索、重建時間順序,客觀上也提高了讀者的參與程度、加強了小說的效果。
福克納經常使作品的故事、人物、結構與人們熟知的某一典故大體平行,使作品在神話原型這一參照系前得以突破具體內容的限制,從而獲得一種超越時空的意義。在《喧嘩與騷動》中,故事和結構以基督受難周為原型。1928年的三個日期,恰是那一年的基督受難日、復活節前和復活節;1910年昆丁自殺的那個日期,又恰是「聖體節」的第八天。作品與原型既有對應關系、也有反諷關系。比如,復活節前夕是基督下界拯救人類的日子,可憐的班吉正需要拯救;復活節那天小昆丁的出走,與基督臨死留下的箴言「你們要彼此相愛」形成鮮明對立;聖體節是供奉耶穌聖體的節日,昆丁在潛意識中把自己當作耶穌、設法對妹妹的墮落進行救贖,但是他所能奉獻的,不過是自己凡人的生命;小說結尾黑人教堂里復活節禮拜的場景,也與主題相呼應,頗為耐人尋味。
最後,小說的語言別具一格。福克納的文體風格植根於南方文學傳統——演說體散文,並善於運用南方方言,盡管這種口語風格有時不符合書面語的嚴謹規則,但是生動形象。福克納小說中的句子也不同凡響,似乎作者要把一切都塞進一個句子中去,所以疊床架屋、宛若迷宮,無法進行傳統的語法分析。

⑧ 談談意識流小說特點 及福克納的小說<喧嘩與騷動>

長篇小說《喧嘩與騷動》是福克納本人最鍾愛的作品,[4]也是首次全面體現作家的思想傾向和純熟技巧的作品。作為約克納帕塔法世系小說的扛鼎之作,是備受推崇的南方文學傑作;作為一部復線結構的純意識流小說,是廣受好評的現代文學經典。

書名出典於莎士比亞悲劇《麥克白》第五幕第五場、主人公麥克白的著名獨白:「明天,明天,再一個明天,一天接著一天地躡步前進,直到最後一秒鍾的時間;我們所有的昨天,不過替傻子們照亮了到死亡的土壤中去的路。熄滅了吧,熄滅了吧,短促的燭光!人生不過是一個行走的影子,一個在舞台上指手劃腳的拙劣的伶人,登場片刻,就在無聲無臭中悄然退下;它是一個愚人所講的故事,充滿著喧嘩與騷動,卻找不到一點意義。」[5]的確,小說從內容到形式都體現了這種痴人說夢式的喧囂和混亂,體現了美國南方沒落世家中人生的無意義和深刻的精神危機。

故事發生在20世紀初年、約克納帕塔法縣傑斐遜鎮一個姓康普生的南方世家。這個家族曾經顯赫一時,祖上出過州長和將軍,廣有田地,黑奴成群。但是南北戰爭之後,家族漸趨沒落,只餘下一幢破敗的家宅以及一戶黑人傭人,連長子上大學、女兒辦婚宴也要賣了最後的田地才能應付。一家之長康普生先生只知道緬懷過去,發表空論,成天借酒澆愁,致使開辦的律師事務所一敗塗地,最後酒精中毒而死。康普生太太念念不忘自己的南方閨秀身份,她精神抑鬱、無病呻吟、自私乖僻,極度地以自我為中心。長子昆丁生性懦弱、多愁善感,懷著對妹妹的病態之愛,19歲時在哈佛大學投河自盡。女兒凱蒂富於生命力,性格開放,由於未婚先孕,便與一位銀行家結婚以掩人耳目,被丈夫發覺後攆回娘家,卻又不為思想保守的家庭所容,只好將私生女小昆丁寄養在父母家裡,漂泊異鄉以出賣色相為生。次子傑生沒有享受到分毫遺產,中學畢業後便做了辦事員,進銀行工作的美夢也因姐姐的離婚丑聞而歸於破滅,他自私自利,冷酷無情,愛錢如命,用種種手段敲詐凱蒂,虐待小昆丁,侵吞凱蒂寄給小昆丁的生活費。小兒子班吉純潔善良,可惜是個白痴,33歲卻只有一個3歲孩子的智力水平,因為試圖強奸鄰居女孩,被做了閹割手術。小昆丁在冷漠無望的環境中長大,17歲時偷了舅舅傑生的不義之財,跟一個劣跡斑斑的流浪藝人私奔。[6]家庭中唯一的亮色來自黑人女傭迪爾西,她是康普生太太出嫁時帶過來的家奴,多年來一直忠心耿耿,不僅擔負起家務重任,還一直保護著班吉、凱蒂、小昆丁等人免受傑生的傷害。

整部小說由四部分組成,各部分敘述者不同,所以又被稱為:「班吉部分」、「昆丁部分」、「傑生部分」和「迪爾西部分」。
第一部分是「班吉部分」,正式標題為「1928年4月7日」。這一天是班吉的33歲生日,迪爾西的小外孫帶他到外面去玩。這一天的見聞與回憶,構成此部分的主要內容。由於班吉沒有時間觀念,過去與現在了無界限,所以他的意識流狂雜混亂,成為一個典型的「愚人所講的故事」。在他回憶的15個場景和幾十個斷片中,能夠依稀拼湊出童年的聖誕節、凱蒂的婚禮、祖母的去世、父親的去世、昆丁的自殺等家族重要事件。在班吉的世界裡,姐姐凱蒂處於不可替代的中心位置,因為凱蒂真正地關心他、呵護他,所以他依賴凱蒂、崇拜凱蒂,為凱蒂的失身而痛哭,為凱蒂的出走而難過。
第二部分是「昆丁部分」,標題為「1910年6月2日」。這是昆丁自殺的那一天。清早,在哈佛的寢室里,他被手錶的滴答聲弄醒。在砸碎手錶、打好行李、寫好遺書之後,他乘電車橫穿波士頓。這一天他遭遇很多事——購買自沉用的熨斗、被誤認為誘拐犯而遭逮捕、被朋友保釋、與朋友打架,不過主宰他思想的,是對妹妹凱蒂的耿耿於懷。他回憶起與凱蒂丈夫和情人的兩次不愉快的會面,心緒復雜。昆丁對凱蒂充滿一種不正常的愛憐,既為凱蒂的有辱門風而憤怒,又因自己的無能為力而沮喪。到晚上,昆丁投水自盡。因為昆丁處於高度亢奮狀態,所以他的內心獨白時而緊張,時而渙散。作為大學生所具有的抽象思維能力和哲理性體悟,與精神恍惚狀態的夢囈和種種潛意識活動一道,構成一股復雜的意識流。
第三部分是「傑生部分」,標題為「1928年4月6日」。這是傑生暴跳如雷的一天,種種不如意接踵而至,包括小昆丁逃學並且與流浪藝人交往;凱蒂來信問及寄給小昆丁的錢;收到情婦來信;還有錯過了在股票上賺錢的機會。傑生痛楚地回憶著家人是如何對不起自己,他對凱蒂母女充滿著怨毒心理。在飯桌上,他冷酷地暗示母親,應該把班吉送進瘋人院、把小昆丁送進妓院。傑生雖然工於心計、富於邏輯,但同時他又是偏執狂和虐待狂,經常發作頭痛病,這使他的敘述也有混亂的一面,特別是其自我表白和辯解,反而使他的扭曲心態暴露無遺。
第四部分是「迪爾西部分」,標題為「1928年4月8日」,改用第三人稱敘述。這天是復活節,早晨,傑生發現小昆丁偷了他的7000元存款逃跑了,於是氣急敗壞地報警。但因為這些錢的大部分是他剋扣的凱蒂寄給小昆丁的生活費,無法向警察解釋錢款來源,因此只能自己四處找尋,怎奈毫無結果。女傭迪爾西忙完家務,帶著家人和班吉去黑人禮拜堂做了復活節禮拜。這一部分採用傳統的敘事角度,補充了前三部分沒有交代清楚的情節。迪爾西以歷史見證人的身份,目睹了康普生家族的興衰。同時,她的忠誠、仁愛與忍耐,與前三個敘述者的病態性格形成鮮明對照。

《喧嘩與騷動》通過康普生一家的沒落,為南方傳統和貴族精神譜寫了一曲輓歌。「南方騎士」昆丁對老南方傳統戀戀不舍,不過,他雖然保留了貴族式的驕傲,卻缺乏適應社會變化的能力,最終以自殺的方式逃避現實。傑生順應潮流,完全拋棄了貴族價值體系,卻同時喪失了人性,那種資產者的實利主義和市儈精神,殘忍、自私得令人發指。班吉的思想純真得像一面鏡子,但是沒有思考的能力,只不過是一個無法自理的善良的白痴。凱蒂曾經天真活潑,充滿活力,然而後來失足墮落,徹底摧毀了南方淑女形象。一家人的手足相殘,更是破壞了南方重視家庭與親情的傳統。在福克納筆下,老南方已經徹底解體,新南方卻又異化充斥,在絕望之中,唯有正直、善良、樂觀的勞動者迪爾西,體現出人性復活的人道主義理想,那也正是南方的希望所在。

《喧嘩與騷動》顛覆了平鋪直敘的傳統敘事模式,其藝術風格的創新一直為人所稱道。
小說構思巧妙,結構奇特。福克納曾說,「這是一個美麗而悲慘的姑娘的故事」,凱蒂實為小說的中心人物。作者打破了傳統小說的處理方式,通過其他人物對主人公的看法與回憶,塑造出更為飽滿和立體的人物形象。福克納相信:「間接敘述能更加飽含激情;最高明的辦法,莫若表現樹枝的姿態與陰影,而讓心靈去創造那棵樹。」作品從四個不同的側面,展現出凱蒂的「姿態與陰影」,並給了讀者充分的想像空間來「創造」出自己心目中的主人公形象。這種從不同人物視角講述同一個故事的手法,也叫「對位式結構」。

在小說中,福克納純熟地運用了意識流手法。作品除了第四部分運用第三人稱全知視角外,其他三部分皆採用第一人稱「我」的敘事方法。三兄弟的意識流活動各有特色,不僅能夠體現白痴、精神崩潰者、偏執狂與虐待狂不同的心理狀態和語言特色,更能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探索他們的意識與潛意識動機,藉此塑造人物性格。福克納對意識流手法的運用,堪與愛爾蘭意識流大師喬伊斯媲美。

從敘事角度看,小說時空倒置,寓意深刻。全書四部分的敘述時間分別為1928年4月7日、1910年6月2日、1928年4月6日、1928年4月8日。不僅如此,人物在內心獨白中不斷陷入回憶,而且回憶中還有回憶,班吉部分中由現在返回過去的時空切換大約有100次,昆丁部分大約有200次。在此,時序的顛倒有著深刻的含義。書中的人物覺得時間是一種與人為敵的力量,他們始終在與時間搏鬥,這種搏鬥體現了康普生家族無力抗拒歷史進程的悲劇。薩特曾經指出《喧嘩與騷動》是一本關於時間的書,[7]福克納對時間的處理方式體現了南方文化的「回憶」特質,即對現實的失望、以及從昔日舊夢中覓得安慰的期望。此外,作品吸引讀者去尋找敘述線索、重建時間順序,客觀上也提高了讀者的參與程度、加強了小說的效果。

福克納經常使作品的故事、人物、結構與人們熟知的某一典故大體平行,使作品在神話原型這一參照系前得以突破具體內容的限制,從而獲得一種超越時空的意義。在《喧嘩與騷動》中,故事和結構以基督受難周為原型。1928年的三個日期,恰是那一年的基督受難日、復活節前和復活節;1910年昆丁自殺的那個日期,又恰是「聖體節」的第八天。作品與原型既有對應關系、也有反諷關系。比如,復活節前夕是基督下界拯救人類的日子,可憐的班吉正需要拯救;復活節那天小昆丁的出走,與基督臨死留下的箴言「你們要彼此相愛」形成鮮明對立;聖體節是供奉耶穌聖體的節日,昆丁在潛意識中把自己當作耶穌、設法對妹妹的墮落進行救贖,但是他所能奉獻的,不過是自己凡人的生命;小說結尾黑人教堂里復活節禮拜的場景,也與主題相呼應,頗為耐人尋味。
最後,小說的語言別具一格。福克納的文體風格植根於南方文學傳統——演說體散文,並善於運用南方方言,盡管這種口語風格有時不符合書面語的嚴謹規則,但是生動形象。福克納小說中的句子也不同凡響,似乎作者要把一切都塞進一個句子中去,所以疊床架屋、宛若迷宮,無法進行傳統的語法分析。
參考資料:http://59.67.71.237:8080/wx/unit/unit%2010-6-2.htm

閱讀全文

與新南方股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合營企業投資 瀏覽:891
青海省年豐投資有限公司 瀏覽:614
08245股票 瀏覽:573
華民慈善基金會登陸 瀏覽:838
8200美金等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126
stp外匯平台 瀏覽:457
資金用途有哪些 瀏覽:711
格萊美股票 瀏覽:688
滬深300指數基金管理費最低 瀏覽:62
大學生創業無息貸款政策 瀏覽:957
京保貝目標群體資金來源 瀏覽:409
廣西白砂糖今日價格 瀏覽:657
為什麼資金凈流入是負數 瀏覽:949
股票型基金重倉股是什麼 瀏覽:651
孩子理財保險 瀏覽:231
向上理財銀行存管 瀏覽:29
活期理財推薦 瀏覽:970
外匯平台需要多大資金量 瀏覽:785
基金下折後如何計算盈虧 瀏覽:135
商品黃金價格指數 瀏覽: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