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人物
1、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理论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2、孙武(约公元前535-?),字长卿,汉族,中国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一说博兴,或说广饶)人。著名军事家。曾率领吴国军队大破楚国军队,占领了楚的国都郢城,几灭亡楚国。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3、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前210年)名政(正),嬴姓秦氏,又名赵政(赵正。先秦时期姓氏并未统一,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故秦始皇叫赵政。)。秦庄襄王之子,杰出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战国末期秦国君主、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4、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战,为全国尽快统一,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此外,他还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作为一代枭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慷慨悲凉。
5、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诸葛亮在后世受到很大的尊崇,成都有武侯祠,大诗人杜甫也有赞扬诸葛亮的《蜀相》名篇传世。
6、武则天(624年~705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唐高宗时代曾出现另一个民间起义的女皇帝陈硕真),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即位),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唐高宗时为皇后(655—683)、唐中宗和唐睿宗时为皇太后(683—690),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705),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并号其为“神都”。史称“武周”或“南周”,705年退位。武氏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于称帝后上尊号“圣神皇帝”,退位后中宗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和政治家。
② 中国现代有哪些作家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秋夜》是《野草》中的第一篇,发表于1924年12月。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二心集》、《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等。《阿Q正传》写与1921年,是鲁迅唯一的中篇小说,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郁达夫(1896-1945),浙江富阳人。创造社主要成员。代表作有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等。郁达夫认为“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因而他常常在作品中抒发自己的主观感受,或在某种人物身上投上自己的影子。
叶圣陶(1894-1988),又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文学研究会主要成员。代表作有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抗争》、《多收了三五斗》,长篇小说《倪焕之》等。叶圣陶是在“五四”文学革命的第一个十年中,以“冷静地谛视人生,客观地写实地描写着灰色的卑琐人生”(《(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论》)为主要特色的作家。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fu2)甘,1904年生,四川成都人。主要作品有中长篇小说《灭亡》、《新生》、《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寒夜》等。《家》是巴金的代表作,和《春》、《秋》合称为《激流三部曲》。这部小说自1931年问世以来,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社会影响,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家》描写二十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以祖孙两代的矛盾冲突为线索,通过梅、鸣凤、瑞珏三个女子的血泪悲剧沉痛地控诉了封建制度对年轻生命的摧残,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及其腐朽没落,同时热情地歌颂了青年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县乌镇人。文学研究会主要成员,代表作有中长篇小说《蚀》(三步曲)、《子夜》、《腐蚀》,短篇《春蚕》、《林家铺子》、散文《白杨礼赞》等。《子夜》是茅盾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发表于1933年,它的成就是多方面的。这是一部企图从正面来展开30年代中国社会阶级斗争的全貌并揭示出各个部分之间内在联系和发展趋势的作品。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主要作品有《从文小说习作选》、中篇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等。《边城》以湘西小山城茶垌及附近乡村为背景,描写一个撑渡船的老人和他的外孙女翠翠的生活,以及翠翠与船总的儿子天保、傩(nuo2)送之间曲折的爱情故事。作品通过对男女之爱、亲属之情、邻里之睦等世态人情的细腻刻画,生动地展现了边城人民的健康、优美、质朴的民风和人情。表达了作者内心对理想人生的执着追求。翠翠这一少女形象,更是沈从文向往的优美人性与人情的化身与极至。青山绿水和古朴的环境,造就了翠翠清澈秀明的性格,她美丽、热情、纯真,心怀美好的憧憬与期待,依循古老的法则、传统的方式生活着。作者通过这一形象,讴歌一种淳厚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人生。
吴组缃(1908-1994),安徽泾县人。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一千八百担》,长篇小说《山洪》等。
艾芜,原名汤道耕,1904年生,四川新都县人。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南行记》、《南行记续篇》,长篇小说《山野》、《百炼成钢》等。艾芙早年曾在云南西部的群山中度过一段流浪生活,以这为基础,走上了创作的道路。《山峡中》是他早期作品中的名篇。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新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成员。新中国成立前,主要从事小说创作。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短篇小说《月牙儿》、《断魂枪》等。《断魂枪》发表于1935年。小说故事背景是晚清时期。帝国主义用洋枪洋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闭关锁国、老大自居的中国迅速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地社会,资本主义的狂风震撼着古老中国的传统生活、传统文明。“东方的大梦没法子不醒了”。
张天翼(1906-1985),原名张元定,湖南湘乡人。主要作品有《张天翼小说选集》、中篇《清明时节》等。张天翼是左联时期涌现出来的现实主义讽刺作家。他善于用轻松明快的笔调,暴露和讽刺生活中的庸俗、可笑和丑恶。1983年发表的《华威先生》就是他出色的代表作。
沙汀,(ting1)原名杨朝熙,1904年生,四川安县人。主要作品有《沙汀短篇小说选》,长篇《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等。《在其香居茶馆里》写于抗日战争时期,围绕兵役问题,描写了一个边远小镇统治阶级内部狗咬狗的矛盾,揭露了国民党统治的黑暗腐败。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英,黑龙江呼兰县人。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生死场》、上篇小说《呼兰河传》、短篇集《牛车上》等。《小城三月》描写了旧时代封建婚姻制度下一个少女的恋爱、婚姻悲剧。
赵树理(1906-1970),原名赵树礼,山西沁水县人。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等。《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的成名之作,也是体现他的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形成主题的创作思想的代表作品。
孙犁,原名孙树勋,1913年生,河北安平县人。主要作品有小说散文集《白杨淀纪事》、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全传》等。《荷花淀》是孙梨在1945年创作的优秀短篇。作品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善冀中人民的斗争生活。
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川人。创造社主要成员。主要作品有诗集《女神》、《星空》、《恢复》等,历史剧《屈原》、《虎符》、《蔡文姬》等。《凤凰涅磐》选自诗集《女神》。
冯至,原名冯奉植,1905年生,河北涿(zhuo1)县人.主要作品有诗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十四行集》等。冯至是沉钟社的诗人,早期诗作以格调幽婉、韵味浓烈著称。写于1925年的《我是一条小河》,便是这样一首抒情诗。
闻一多(1899-1946),原名家骅,又名亦多,湖北浠水县人。新月社诗人。四十年代积极参加民主运动,遭国民党特务暗杀。主要作品有诗集《红烛》、《死水》等。诗篇《死水》作于1926年4月,主要抒发诗人留美回国后因目睹种种现实惨状而引起的悲愤心情。诗人在国外时激情地歌唱着“如花的祖国”(《忆菊》),可是现实给予他的只是荒凉与破败,混乱与杀戮,使他经受着莫大的痛苦。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作品有诗集《我底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戴望舒是三十年代的“现代派”的代表诗人。早期的诗虽也不乏描写现实生活具有清新气息的偏什,但大多数均沉溺于个人情感之中,情调比较低沉。《雨巷》发表于1928年,诗人在低沉的调子里,抒发自己沉重的情绪。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新月社的代表诗人。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等。徐志摩与1921-1922年曾在英国剑桥大学研究院进修,对剑桥的感情很深。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县人。作品有诗集《大堰河》、《北方》、《旷野》,长诗《向太阳》、《火把》等。1932年7月,艾青团从事爱国运动在上海被捕入狱。在狱中正式开始诗歌创作,《大堰河——我的褓姆》即其中之一,带有自传性质。诗人以真挚的感情,抒发了对哺育他长大的褓姆“大堰河”的怀念,揭示了一个勤劳的农村妇女的善良灵魂,通过对她痛苦而悲惨的一生的描写,控诉了社会的黑暗与不义。《手推车》作于1938年初,是艾青名作之一。
陈敬容,曾用笔名蓝冰、成辉等,1917年生,四川乐山人。主要作品有诗集《交响集》、《盈盈集》等。陈敬容是“九叶”诗派的女诗人,抒情诗《铸炼》写于中国人民进行了八年的抗战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转折时刻。
臧克家,1905年出生,山东诸城县人。主要作品有诗集《烙印》、《罪恶的黑手》、《泥土之歌》、《生命的零度》等。臧克家的诗多以旧中国农村生活为题材,因而被称为农民诗人、泥土诗人。
阿垅(1907-1967),原名陈守梅,又名陈亦门,浙江杭州人。著有诗集《无弦琴》,评论集《人与诗》、《诗与现实》等。阿垅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1946年间在成都编辑文学刊物《呼吸》,《孤岛》即作于此时。
冰心,原名谢婉莹,1900年生于福建省闽侯县(原籍长乐县),女作家,文学研究会成员。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寄小读者》是一本书信体散文集,是冰心1923年至1926年旅居美国时写的。贯穿全书的,是对母爱、童真和大自然的讴歌和赞美。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县,因祖父、父亲都定居扬州,故又自称扬州人。文学研究会成员。主要作品有长诗《毁灭》,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等。《荷塘月色》作于1927年7月,正是作者思想十分苦闷的时期。
瞿秋白(1899-1935),原名双,又名爽、霜,江苏常州人。文学作品有散文集《饿乡纪程》、《赤都心史》,杂文集《乱弹及其他》等。《一种云》写于1931年。他以瞿秋白特有的昂扬的战斗风格,揭示出旧中国无比黑暗,呼唤着革命胜利的前途。
丽尼(1909-1968),原名郭安仁,湖北孝感人。主要作品有散文集《黄昏之献》、《鹰之歌》、《白夜》等。丽尼的散文以抒情见长。《鹰之歌》抒发了对被反动派残酷杀害的女友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陆蠡(li2)(1908-1942),原名陆圣泉,浙江天台人。1942年,他作为留守文化生活出版社负责人,被日本敌特机关逮捕,在狱中英勇不屈,最后被秘密杀害。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囚绿记》写于抗战前期“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陆蠡:《池影》)。作者极写自己对绿色的爱恋和怀念,实际上是抒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光明的追求。
丁西林(1893-1974),原名丁燮(xie4)林,江苏泰兴县人。作品有《西林独幕剧集》、《妙峰山》等。《压迫》是丁西林1925年创作的一出独幕喜剧。
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湖北潜江人。著作有话剧剧本《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雷雨》以二十年代的中国城市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带着浓厚的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生活的悲剧。通过周鲁两家之间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尖锐的矛盾冲突,生动地勾勒出现实社会的阶级关系,反映了当时历史真实的某些方面。
废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湖北黄梅县人。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竹林的故事》、《桃园》等。《桃园》是一篇以美和爱为主题的小说。主人公是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王阿毛。她是一个病孩,但她的心中总是充满着美,充满着对美的渴望和追求,永远有一个充满生机的春天。她喜欢枝叶繁茂的桃树,而不喜欢它的凋谢。秋天到了,她渴望在桃园中有橘树。她不理解世界上为什么有不和谐的行为:她父亲打她母亲,而母亲则把父亲关在门外。小女孩的父亲王老大种植着桃园,对他的孩子倾注着深厚的爱,甚至把他的酒瓶连同打酒的钱去换她所要的“桃子”,但他并不理解他的孩子的爱美的心理。小说表现了功利观念会破坏美的思想。
台静农(1903-1990),安徽霍丘县人。未名社成员,以写乡土小说见长。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地之子》、《建塔者》。拜堂》描写了年轻窘困的汪二与已有身孕的寡嫂草草拜堂成亲的情景。
丁玲(1904-1986),原名蒋冰之,湖南临沣人。主要作品有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水》,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作者的成名之作。
许地山(1893-1941),原名许赞坤,福建龙溪人。文学研究会成员。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散文集《空山灵雨》等。《春桃》写于1934年,是作者的后期作品,它以很强的现实性改变了作者早期作品充满异国情调、宗教色彩的倾向。
张爱玲(1920-1995),生于上海,祖籍河北丰润。其成名作《倾城之恋》和代表作《金锁记》均收入小说集《传奇》中。
钱钟书,1910年生,江苏无锡人。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长篇小说《围城》,短篇小说集《人兽鬼》等。《围城》表现抗战环境下,一群远离抗战烽火的知识分子在恋爱、工作、日常交往中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以及由此显现出来的空虚、贫乏的精神世界。小说把婚姻比作“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不啻讽刺了人伦中的夫妇关系,也象征当时的人生有着“一无可进的进口,一无可取的去处”的困厄。
路翎,原名徐嗣兴,1923年生,江苏南京人。“七月”派小说的代表作家。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饥饿得郭素娥》、《蜗牛在荆棘上》,短篇小说集《青春的祝福》、《求爱》、《在铁链中》。《财主底儿女们》全书计八十万字,分上下两部。
周立波(1908-1979),原名周绍仪,湖南益阳县人。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山乡巨变》,短篇小说集《禾场上》等。《暴风骤雨》曾荣获1951年度斯大林文学奖金三等奖。小说描写了东北地区一个名叫元茂屯的村子从1946年到1947年土地改革的全过程。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骍(xing1),字适之,安徽绩溪人。著有诗集《尝试集》及剧本《终身大事》等。《尝试集》出版于1920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新诗集,作于1919年的《上山》是其中较好的一篇。在诗歌形式从旧向新变化方面,胡适曾作于一些开创性的努力,有些诗尚能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句子长短不拘,形式比较自由,《上山》即是其中的一首。但他大多数诗篇没有摆脱旧诗词的影响,如他自己说的“总带着缠脚时代的腥气”。
殷夫(1909-1931),原名许祖华,笔名徐殷夫外,还有白莽等,浙江象山县人。“左联五烈士”之一。作品有诗集《孩儿塔》、《伏尔加的黑浪》等。
田间(1916-1985),原名童天鉴,安徽无为县人。著有诗集《未明集》、《中国牧歌》、《给战斗者》等。《给战斗者》作于1937年底。这是抗日战争初期一首鼓动人民奋起斗争的战歌,全诗共分七节。诗篇以无比愤怒的心情控诉日寇的侵略暴行,激情地高唱“七七”事变后中国“复活的歌”,歌颂着“呼啸的河流”、“叛变的土地”、“爆裂的火焰”,回叙民族光荣悠久的历史,描绘人民辛勤劳动的和平生活,号召人民挺起胸脯,拿起武器战斗到底。
鲁藜,1914年生,福建同安人。主要作品有诗集《醒来的时候》、《锻炼》、《时间的歌》、《星的歌》等。鲁藜为“七月”诗派的重要诗人,《泥土》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
杜运燮,1918年生于马来西亚吡叻(bi3le4)州农村,原籍福建古田,,九叶诗人之一。著有《诗四十首》、散文集《热带风光》等。《山》这首诗一起手便突现了山心态的矛盾。
林语堂(1895-1976),原名林如乐、林玉堂,福建龙溪县人。二十年代参加语丝社,为《语丝》杂志的长期撰稿人之一。三十年代先后创办和编辑《论语》、《人世间》、《宇宙风》等杂志,提倡“闲适”、“幽默”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的主要代表。作品有杂文和小品文集《翦拂集》、《有不为斋文集》、《无所不谈合集》及英文写的小说《京华云烟》等。
丰子恺(1898-1975),浙江省崇德县(今崇福县)人。画家,散文家。散文集有《缘缘堂随笔》、《子恺随笔录》、《缘缘堂再笔》等。《给我的孩子们》是《子恺画集》的代序。文中记叙的内容正是他画集的主题,如“瞻瞻的脚踏车”、“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等。
夏丐尊(1886-1946),浙江上虞人。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平屋杂文》等。《白马湖之冬》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夏衍,原名沈端先,1900年生,浙江杭州人。主要作品有话剧剧本《上海屋檐下》、《心防》、《法西斯细菌》、《考验》,报告文学《包身工》等。《包身工》是夏衍在上海工厂区进行了两个多月地调查以后写成的。
宋之的(1914-1956),原名汝昭,河北省丰南县人。主要作品有话剧剧本《雾重庆》、《群猴》、《保卫和平》,报告文学《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等。
李广田(1906-1968),山东邹平人。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画廊集》、《银狐集》、《灌木集》等。《山之子》写泰山上一个普通的山民,一个哑巴。作者称他为“山之子”。他的父亲和哥哥都是以采摘泰山悬崖上的百合花为生而坠涧身亡的。他为了奉养老母、寡嫂及家人,继承了父亲和哥哥的以生命为孤注的生涯。这是一个悲惨的故事,反映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的深重灾难,也表现了“山之子”的纯朴善良、勇敢大胆、强毅不屈、富有冒险精神的性格。
梁实秋(1901-1987),原名梁治华,生长在北京,原籍浙江杭州。主要作品有评论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散文集《雅舍小品》等。此文是抗战期间(1940年)梁实秋与友人一起住在重庆北碚(bei4)时所写。
聂绀弩(gan1nu2)(1903-1986),湖北京山人。作品有《聂绀弩杂文集》、《绀弩散文集》、《绀弩小说集》等。《蛇与塔》是一篇杂文,谈关乎白蛇和雷锋塔的思想。
冯雪峰(1903-1976),原名冯福春,笔名画室、何丹仁等。1922年与应修人、潘谟华、汪静之创立湖畔诗社,合出诗集《湖畔》、《春的歌集》等。曾任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党团书记。主要作品有诗集《真实之歌》,杂文集《乡风与市风》、《有进无退》,以及《雪峰寓言三百篇(上卷)》等。
田汉(1898-1968),字寿昌,湖南长沙人。是戏剧团体“南国社”的创办人。主要作品有话剧剧本《名优之死》、《回春之曲》、《丽人行》、《关汉卿》等。
陈白尘,原名陈增鸿、陈征鸿,1908年生,江苏淮阴县人。主要作品有剧作《石达开的末路》、《结婚进行曲》、《岁寒图》、《升官图》等。三幕讽刺喜剧《升官图》,曾被观众誉为暴露国民党反动派的“新官场现形记”描画蒋介石统治集团的“百丑图”。
③ 中国有姓过的吗
中国有姓过的。
过姓(guō xìng),是个古老而又少见的姓氏。主要分布在江南苏锡常地区和浙江嵊州、海盐,安徽蒙城,山东巨野,特别是无锡、苏州。
起源于夏代名门望族,以官职为氏,为古代占卜后审阅占卜准确性的官员,以羽毫石为家族护身法物。此姓氏后裔有5大特点,第一是舌头两侧有牙齿痕迹,称作齿痕舌。第2特点耳朵下面和后面有明显黑痣。
过家鼎(右一)
(3)安徽出版集团虞海宁扩展阅读:
过姓的由来传说
源于姒姓,出自夏朝诸侯国过国,属于以国名为氏。古寒国被大禹建立夏王朝时所灭,之后大禹封自己子侄到原寒国过邑,建有姒姓过国,故址在今山东省烟台市下辖的莱州市一带。
后由于维护夏王朝的统治,支持夏王姒相对抗寒浞,因此为东夷族首领后羿的家臣寒浞之子寒浇所灭。
灭国后的姒姓过国公族子民们,有以失国之名为姓氏者,称过氏,亦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据说,该支过氏族人后有因避难去“辶”底改为称呙氏者,后再简为呙氏,皆世代相传至今。姒姓过氏族人皆尊奉大禹为得姓始祖。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过姓
④ 求推荐几部好看的历史书籍!
《三国演义》没得说,喜欢历史的人应该都会喜欢;
强烈推荐《明朝那些事》,别样的文笔,深邃独到的见解;
如果对日本的历史感兴趣,《德川家康》是不错的选择;
当然易中天的说历史系列的书也相当不错,像《汉朝风云人物》
⑤ 浙大名人有哪些人
1.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2.朱自清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
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3.茅盾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
4.巴金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男,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巴金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
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5.徐志摩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嘉兴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同年,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
(5)安徽出版集团虞海宁扩展阅读:
浙江大学人才培养:
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成立于2000年5月,是以竺可桢老校长之名命名,为浙江大学优秀本科学生实施“特别培养”的荣誉学院,其前身为创办于1984年的原浙江大学(工科)混合班。
学生进入竺可桢学院后,不分专业,先在文、理、工三大类平台上进行通识课程和基础课程的前期培养。在第二学年,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确认主修专业,并进入后期培养阶段,同时实行本科生专业导师制。
2006年起,为优秀本科学生专门制定了“本科生教育特别培养基本框架”,学生既可以按各专业普通通道进行后期培养,亦可以按照长学制及双专业、双学位等多通道多规格发展途径进行后期培养;学院在后期培养阶段,重点构建了多通道、多规格、模块化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专门制定了“本科生教育特别培养基本框架”,为优秀本科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途径。
学生既可以按各专业普通通道进行后期培养,亦可以按照长学制(如巴德年医学八年本硕博连读、教育学本硕(博)连读、法学本硕(博)连读、管理学本硕(博)连读)直接进入研究生培养,以及双专业、双学位(如计算机+X、生物+X、外语+X、X+信息、X+管理、X+法学、X+经贸)等多通道多规格发展途径进行后期培养。
参考资料网络-浙江大学
⑥ 中国60年代前的作家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秋夜》是《野草》中的第一篇,发表于1924年12月。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二心集》、《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等。《阿Q正传》写与1921年,是鲁迅唯一的中篇小说,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郁达夫(1896-1945),浙江富阳人。创造社主要成员。代表作有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等。郁达夫认为“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因而他常常在作品中抒发自己的主观感受,或在某种人物身上投上自己的影子。
叶圣陶(1894-1988),又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文学研究会主要成员。代表作有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抗争》、《多收了三五斗》,长篇小说《倪焕之》等。叶圣陶是在“五四”文学革命的第一个十年中,以“冷静地谛视人生,客观地写实地描写着灰色的卑琐人生”(《(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论》)为主要特色的作家。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fu2)甘,1904年生,四川成都人。主要作品有中长篇小说《灭亡》、《新生》、《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寒夜》等。《家》是巴金的代表作,和《春》、《秋》合称为《激流三部曲》。这部小说自1931年问世以来,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社会影响,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家》描写二十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以祖孙两代的矛盾冲突为线索,通过梅、鸣凤、瑞珏三个女子的血泪悲剧沉痛地控诉了封建制度对年轻生命的摧残,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及其腐朽没落,同时热情地歌颂了青年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县乌镇人。文学研究会主要成员,代表作有中长篇小说《蚀》(三步曲)、《子夜》、《腐蚀》,短篇《春蚕》、《林家铺子》、散文《白杨礼赞》等。《子夜》是茅盾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发表于1933年,它的成就是多方面的。这是一部企图从正面来展开30年代中国社会阶级斗争的全貌并揭示出各个部分之间内在联系和发展趋势的作品。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主要作品有《从文小说习作选》、中篇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等。《边城》以湘西小山城茶垌及附近乡村为背景,描写一个撑渡船的老人和他的外孙女翠翠的生活,以及翠翠与船总的儿子天保、傩(nuo2)送之间曲折的爱情故事。作品通过对男女之爱、亲属之情、邻里之睦等世态人情的细腻刻画,生动地展现了边城人民的健康、优美、质朴的民风和人情。表达了作者内心对理想人生的执着追求。翠翠这一少女形象,更是沈从文向往的优美人性与人情的化身与极至。青山绿水和古朴的环境,造就了翠翠清澈秀明的性格,她美丽、热情、纯真,心怀美好的憧憬与期待,依循古老的法则、传统的方式生活着。作者通过这一形象,讴歌一种淳厚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人生。
吴组缃(1908-1994),安徽泾县人。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一千八百担》,长篇小说《山洪》等。
艾芜,原名汤道耕,1904年生,四川新都县人。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南行记》、《南行记续篇》,长篇小说《山野》、《百炼成钢》等。艾芙早年曾在云南西部的群山中度过一段流浪生活,以这为基础,走上了创作的道路。《山峡中》是他早期作品中的名篇。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新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成员。新中国成立前,主要从事小说创作。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短篇小说《月牙儿》、《断魂枪》等。《断魂枪》发表于1935年。小说故事背景是晚清时期。帝国主义用洋枪洋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闭关锁国、老大自居的中国迅速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地社会,资本主义的狂风震撼着古老中国的传统生活、传统文明。“东方的大梦没法子不醒了”。
张天翼(1906-1985),原名张元定,湖南湘乡人。主要作品有《张天翼小说选集》、中篇《清明时节》等。张天翼是左联时期涌现出来的现实主义讽刺作家。他善于用轻松明快的笔调,暴露和讽刺生活中的庸俗、可笑和丑恶。1983年发表的《华威先生》就是他出色的代表作。
沙汀,(ting1)原名杨朝熙,1904年生,四川安县人。主要作品有《沙汀短篇小说选》,长篇《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等。《在其香居茶馆里》写于抗日战争时期,围绕兵役问题,描写了一个边远小镇统治阶级内部狗咬狗的矛盾,揭露了国民党统治的黑暗腐败。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英,黑龙江呼兰县人。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生死场》、上篇小说《呼兰河传》、短篇集《牛车上》等。《小城三月》描写了旧时代封建婚姻制度下一个少女的恋爱、婚姻悲剧。
赵树理(1906-1970),原名赵树礼,山西沁水县人。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等。《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的成名之作,也是体现他的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形成主题的创作思想的代表作品。
孙犁,原名孙树勋,1913年生,河北安平县人。主要作品有小说散文集《白杨淀纪事》、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全传》等。《荷花淀》是孙梨在1945年创作的优秀短篇。作品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善冀中人民的斗争生活。
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川人。创造社主要成员。主要作品有诗集《女神》、《星空》、《恢复》等,历史剧《屈原》、《虎符》、《蔡文姬》等。《凤凰涅磐》选自诗集《女神》。
冯至,原名冯奉植,1905年生,河北涿(zhuo1)县人.主要作品有诗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十四行集》等。冯至是沉钟社的诗人,早期诗作以格调幽婉、韵味浓烈著称。写于1925年的《我是一条小河》,便是这样一首抒情诗。
闻一多(1899-1946),原名家骅,又名亦多,湖北浠水县人。新月社诗人。四十年代积极参加民主运动,遭国民党特务暗杀。主要作品有诗集《红烛》、《死水》等。诗篇《死水》作于1926年4月,主要抒发诗人留美回国后因目睹种种现实惨状而引起的悲愤心情。诗人在国外时激情地歌唱着“如花的祖国”(《忆菊》),可是现实给予他的只是荒凉与破败,混乱与杀戮,使他经受着莫大的痛苦。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作品有诗集《我底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戴望舒是三十年代的“现代派”的代表诗人。早期的诗虽也不乏描写现实生活具有清新气息的偏什,但大多数均沉溺于个人情感之中,情调比较低沉。《雨巷》发表于1928年,诗人在低沉的调子里,抒发自己沉重的情绪。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新月社的代表诗人。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等。徐志摩与1921-1922年曾在英国剑桥大学研究院进修,对剑桥的感情很深。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县人。作品有诗集《大堰河》、《北方》、《旷野》,长诗《向太阳》、《火把》等。1932年7月,艾青团从事爱国运动在上海被捕入狱。在狱中正式开始诗歌创作,《大堰河——我的褓姆》即其中之一,带有自传性质。诗人以真挚的感情,抒发了对哺育他长大的褓姆“大堰河”的怀念,揭示了一个勤劳的农村妇女的善良灵魂,通过对她痛苦而悲惨的一生的描写,控诉了社会的黑暗与不义。《手推车》作于1938年初,是艾青名作之一。
陈敬容,曾用笔名蓝冰、成辉等,1917年生,四川乐山人。主要作品有诗集《交响集》、《盈盈集》等。陈敬容是“九叶”诗派的女诗人,抒情诗《铸炼》写于中国人民进行了八年的抗战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转折时刻。
臧克家,1905年出生,山东诸城县人。主要作品有诗集《烙印》、《罪恶的黑手》、《泥土之歌》、《生命的零度》等。臧克家的诗多以旧中国农村生活为题材,因而被称为农民诗人、泥土诗人。
阿垅(1907-1967),原名陈守梅,又名陈亦门,浙江杭州人。著有诗集《无弦琴》,评论集《人与诗》、《诗与现实》等。阿垅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1946年间在成都编辑文学刊物《呼吸》,《孤岛》即作于此时。
冰心,原名谢婉莹,1900年生于福建省闽侯县(原籍长乐县),女作家,文学研究会成员。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寄小读者》是一本书信体散文集,是冰心1923年至1926年旅居美国时写的。贯穿全书的,是对母爱、童真和大自然的讴歌和赞美。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县,因祖父、父亲都定居扬州,故又自称扬州人。文学研究会成员。主要作品有长诗《毁灭》,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等。《荷塘月色》作于1927年7月,正是作者思想十分苦闷的时期。
瞿秋白(1899-1935),原名双,又名爽、霜,江苏常州人。文学作品有散文集《饿乡纪程》、《赤都心史》,杂文集《乱弹及其他》等。《一种云》写于1931年。他以瞿秋白特有的昂扬的战斗风格,揭示出旧中国无比黑暗,呼唤着革命胜利的前途。
丽尼(1909-1968),原名郭安仁,湖北孝感人。主要作品有散文集《黄昏之献》、《鹰之歌》、《白夜》等。丽尼的散文以抒情见长。《鹰之歌》抒发了对被反动派残酷杀害的女友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陆蠡(li2)(1908-1942),原名陆圣泉,浙江天台人。1942年,他作为留守文化生活出版社负责人,被日本敌特机关逮捕,在狱中英勇不屈,最后被秘密杀害。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囚绿记》写于抗战前期“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陆蠡:《池影》)。作者极写自己对绿色的爱恋和怀念,实际上是抒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光明的追求。
丁西林(1893-1974),原名丁燮(xie4)林,江苏泰兴县人。作品有《西林独幕剧集》、《妙峰山》等。《压迫》是丁西林1925年创作的一出独幕喜剧。
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湖北潜江人。著作有话剧剧本《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雷雨》以二十年代的中国城市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带着浓厚的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生活的悲剧。通过周鲁两家之间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尖锐的矛盾冲突,生动地勾勒出现实社会的阶级关系,反映了当时历史真实的某些方面。
废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湖北黄梅县人。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竹林的故事》、《桃园》等。《桃园》是一篇以美和爱为主题的小说。主人公是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王阿毛。她是一个病孩,但她的心中总是充满着美,充满着对美的渴望和追求,永远有一个充满生机的春天。她喜欢枝叶繁茂的桃树,而不喜欢它的凋谢。秋天到了,她渴望在桃园中有橘树。她不理解世界上为什么有不和谐的行为:她父亲打她母亲,而母亲则把父亲关在门外。小女孩的父亲王老大种植着桃园,对他的孩子倾注着深厚的爱,甚至把他的酒瓶连同打酒的钱去换她所要的“桃子”,但他并不理解他的孩子的爱美的心理。小说表现了功利观念会破坏美的思想。
台静农(1903-1990),安徽霍丘县人。未名社成员,以写乡土小说见长。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地之子》、《建塔者》。拜堂》描写了年轻窘困的汪二与已有身孕的寡嫂草草拜堂成亲的情景。
丁玲(1904-1986),原名蒋冰之,湖南临沣人。主要作品有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水》,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作者的成名之作。
许地山(1893-1941),原名许赞坤,福建龙溪人。文学研究会成员。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散文集《空山灵雨》等。《春桃》写于1934年,是作者的后期作品,它以很强的现实性改变了作者早期作品充满异国情调、宗教色彩的倾向。
张爱玲(1920-1995),生于上海,祖籍河北丰润。其成名作《倾城之恋》和代表作《金锁记》均收入小说集《传奇》中。
钱钟书,1910年生,江苏无锡人。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长篇小说《围城》,短篇小说集《人兽鬼》等。《围城》表现抗战环境下,一群远离抗战烽火的知识分子在恋爱、工作、日常交往中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以及由此显现出来的空虚、贫乏的精神世界。小说把婚姻比作“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不啻讽刺了人伦中的夫妇关系,也象征当时的人生有着“一无可进的进口,一无可取的去处”的困厄。
路翎,原名徐嗣兴,1923年生,江苏南京人。“七月”派小说的代表作家。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饥饿得郭素娥》、《蜗牛在荆棘上》,短篇小说集《青春的祝福》、《求爱》、《在铁链中》。《财主底儿女们》全书计八十万字,分上下两部。
周立波(1908-1979),原名周绍仪,湖南益阳县人。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山乡巨变》,短篇小说集《禾场上》等。《暴风骤雨》曾荣获1951年度斯大林文学奖金三等奖。小说描写了东北地区一个名叫元茂屯的村子从1946年到1947年土地改革的全过程。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骍(xing1),字适之,安徽绩溪人。著有诗集《尝试集》及剧本《终身大事》等。《尝试集》出版于1920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新诗集,作于1919年的《上山》是其中较好的一篇。在诗歌形式从旧向新变化方面,胡适曾作于一些开创性的努力,有些诗尚能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句子长短不拘,形式比较自由,《上山》即是其中的一首。但他大多数诗篇没有摆脱旧诗词的影响,如他自己说的“总带着缠脚时代的腥气”。
殷夫(1909-1931),原名许祖华,笔名徐殷夫外,还有白莽等,浙江象山县人。“左联五烈士”之一。作品有诗集《孩儿塔》、《伏尔加的黑浪》等。
田间(1916-1985),原名童天鉴,安徽无为县人。著有诗集《未明集》、《中国牧歌》、《给战斗者》等。《给战斗者》作于1937年底。这是抗日战争初期一首鼓动人民奋起斗争的战歌,全诗共分七节。诗篇以无比愤怒的心情控诉日寇的侵略暴行,激情地高唱“七七”事变后中国“复活的歌”,歌颂着“呼啸的河流”、“叛变的土地”、“爆裂的火焰”,回叙民族光荣悠久的历史,描绘人民辛勤劳动的和平生活,号召人民挺起胸脯,拿起武器战斗到底。
鲁藜,1914年生,福建同安人。主要作品有诗集《醒来的时候》、《锻炼》、《时间的歌》、《星的歌》等。鲁藜为“七月”诗派的重要诗人,《泥土》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
杜运燮,1918年生于马来西亚吡叻(bi3le4)州农村,原籍福建古田,,九叶诗人之一。著有《诗四十首》、散文集《热带风光》等。《山》这首诗一起手便突现了山心态的矛盾。
林语堂(1895-1976),原名林如乐、林玉堂,福建龙溪县人。二十年代参加语丝社,为《语丝》杂志的长期撰稿人之一。三十年代先后创办和编辑《论语》、《人世间》、《宇宙风》等杂志,提倡“闲适”、“幽默”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的主要代表。作品有杂文和小品文集《翦拂集》、《有不为斋文集》、《无所不谈合集》及英文写的小说《京华云烟》等。
丰子恺(1898-1975),浙江省崇德县(今崇福县)人。画家,散文家。散文集有《缘缘堂随笔》、《子恺随笔录》、《缘缘堂再笔》等。《给我的孩子们》是《子恺画集》的代序。文中记叙的内容正是他画集的主题,如“瞻瞻的脚踏车”、“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等。
夏丐尊(1886-1946),浙江上虞人。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平屋杂文》等。《白马湖之冬》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夏衍,原名沈端先,1900年生,浙江杭州人。主要作品有话剧剧本《上海屋檐下》、《心防》、《法西斯细菌》、《考验》,报告文学《包身工》等。《包身工》是夏衍在上海工厂区进行了两个多月地调查以后写成的。
宋之的(1914-1956),原名汝昭,河北省丰南县人。主要作品有话剧剧本《雾重庆》、《群猴》、《保卫和平》,报告文学《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等。
李广田(1906-1968),山东邹平人。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画廊集》、《银狐集》、《灌木集》等。《山之子》写泰山上一个普通的山民,一个哑巴。作者称他为“山之子”。他的父亲和哥哥都是以采摘泰山悬崖上的百合花为生而坠涧身亡的。他为了奉养老母、寡嫂及家人,继承了父亲和哥哥的以生命为孤注的生涯。这是一个悲惨的故事,反映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的深重灾难,也表现了“山之子”的纯朴善良、勇敢大胆、强毅不屈、富有冒险精神的性格。
梁实秋(1901-1987),原名梁治华,生长在北京,原籍浙江杭州。主要作品有评论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散文集《雅舍小品》等。此文是抗战期间(1940年)梁实秋与友人一起住在重庆北碚(bei4)时所写。
聂绀弩(gan1nu2)(1903-1986),湖北京山人。作品有《聂绀弩杂文集》、《绀弩散文集》、《绀弩小说集》等。《蛇与塔》是一篇杂文,谈关乎白蛇和雷锋塔的思想。
冯雪峰(1903-1976),原名冯福春,笔名画室、何丹仁等。1922年与应修人、潘谟华、汪静之创立湖畔诗社,合出诗集《湖畔》、《春的歌集》等。曾任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党团书记。主要作品有诗集《真实之歌》,杂文集《乡风与市风》、《有进无退》,以及《雪峰寓言三百篇(上卷)》等。
田汉(1898-1968),字寿昌,湖南长沙人。是戏剧团体“南国社”的创办人。主要作品有话剧剧本《名优之死》、《回春之曲》、《丽人行》、《关汉卿》等。
陈白尘,原名陈增鸿、陈征鸿,1908年生,江苏淮阴县人。主要作品有剧作《石达开的末路》、《结婚进行曲》、《岁寒图》、《升官图》等。三幕讽刺喜剧《升官图》,曾被观众誉为暴露国民党反动派的“新官场现形记”描画蒋介石统治集团的“百丑图”。
绝对是60年代之前的,因为他们是现代作家,哈哈~~~
⑦ 中国现代有哪些作家。
中国现代作家简介
作者: flyork | 浏览数(208) | 评论数(0) | 2009-12-05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秋夜》是《野草》中的第一篇,发表于1924年12月。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二心集》、《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等。《阿Q正传》写与1921年,是鲁迅唯一的中篇小说,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郁达夫(1896-1945),浙江富阳人。创造社主要成员。代表作有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等。郁达夫认为“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因而他常常在作品中抒发自己的主观感受,或在某种人物身上投上自己的影子。
叶圣陶(1894-1988),又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文学研究会主要成员。代表作有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抗争》、《多收了三五斗》,长篇小说《倪焕之》等。叶圣陶是在“五四”文学革命的第一个十年中,以“冷静地谛视人生,客观地写实地描写着灰色的卑琐人生”(《(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论》)为主要特色的作家。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fu2)甘,1904年生,四川成都人。主要作品有中长篇小说《灭亡》、《新生》、《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寒夜》等。《家》是巴金的代表作,和《春》、《秋》合称为《激流三部曲》。这部小说自1931年问世以来,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社会影响,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家》描写二十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以祖孙两代的矛盾冲突为线索,通过梅、鸣凤、瑞珏三个女子的血泪悲剧沉痛地控诉了封建制度对年轻生命的摧残,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及其腐朽没落,同时热情地歌颂了青年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县乌镇人。文学研究会主要成员,代表作有中长篇小说《蚀》(三步曲)、《子夜》、《腐蚀》,短篇《春蚕》、《林家铺子》、散文《白杨礼赞》等。《子夜》是茅盾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发表于1933年,它的成就是多方面的。这是一部企图从正面来展开30年代中国社会阶级斗争的全貌并揭示出各个部分之间内在联系和发展趋势的作品。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主要作品有《从文小说习作选》、中篇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等。《边城》以湘西小山城茶垌及附近乡村为背景,描写一个撑渡船的老人和他的外孙女翠翠的生活,以及翠翠与船总的儿子天保、傩(nuo2)送之间曲折的爱情故事。作品通过对男女之爱、亲属之情、邻里之睦等世态人情的细腻刻画,生动地展现了边城人民的健康、优美、质朴的民风和人情。表达了作者内心对理想人生的执着追求。翠翠这一少女形象,更是沈从文向往的优美人性与人情的化身与极至。青山绿水和古朴的环境,造就了翠翠清澈秀明的性格,她美丽、热情、纯真,心怀美好的憧憬与期待,依循古老的法则、传统的方式生活着。作者通过这一形象,讴歌一种淳厚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人生。
吴组缃(1908-1994),安徽泾县人。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一千八百担》,长篇小说《山洪》等。
艾芜,原名汤道耕,1904年生,四川新都县人。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南行记》、《南行记续篇》,长篇小说《山野》、《百炼成钢》等。艾芙早年曾在云南西部的群山中度过一段流浪生活,以这为基础,走上了创作的道路。《山峡中》是他早期作品中的名篇。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新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成员。新中国成立前,主要从事小说创作。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短篇小说《月牙儿》、《断魂枪》等。《断魂枪》发表于1935年。小说故事背景是晚清时期。帝国主义用洋枪洋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闭关锁国、老大自居的中国迅速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地社会,资本主义的狂风震撼着古老中国的传统生活、传统文明。“东方的大梦没法子不醒了”。
张天翼(1906-1985),原名张元定,湖南湘乡人。主要作品有《张天翼小说选集》、中篇《清明时节》等。张天翼是左联时期涌现出来的现实主义讽刺作家。他善于用轻松明快的笔调,暴露和讽刺生活中的庸俗、可笑和丑恶。1983年发表的《华威先生》就是他出色的代表作。
沙汀,(ting1)原名杨朝熙,1904年生,四川安县人。主要作品有《沙汀短篇小说选》,长篇《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等。《在其香居茶馆里》写于抗日战争时期,围绕兵役问题,描写了一个边远小镇统治阶级内部狗咬狗的矛盾,揭露了国民党统治的黑暗腐败。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英,黑龙江呼兰县人。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生死场》、上篇小说《呼兰河传》、短篇集《牛车上》等。《小城三月》描写了旧时代封建婚姻制度下一个少女的恋爱、婚姻悲剧。
赵树理(1906-1970),原名赵树礼,山西沁水县人。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等。《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的成名之作,也是体现他的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形成主题的创作思想的代表作品。
孙犁,原名孙树勋,1913年生,河北安平县人。主要作品有小说散文集《白杨淀纪事》、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全传》等。《荷花淀》是孙梨在1945年创作的优秀短篇。作品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善冀中人民的斗争生活。
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川人。创造社主要成员。主要作品有诗集《女神》、《星空》、《恢复》等,历史剧《屈原》、《虎符》、《蔡文姬》等。《凤凰涅磐》选自诗集《女神》。
冯至,原名冯奉植,1905年生,河北涿(zhuo1)县人.主要作品有诗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十四行集》等。冯至是沉钟社的诗人,早期诗作以格调幽婉、韵味浓烈著称。写于1925年的《我是一条小河》,便是这样一首抒情诗。
闻一多(1899-1946),原名家骅,又名亦多,湖北浠水县人。新月社诗人。四十年代积极参加民主运动,遭国民党特务暗杀。主要作品有诗集《红烛》、《死水》等。诗篇《死水》作于1926年4月,主要抒发诗人留美回国后因目睹种种现实惨状而引起的悲愤心情。诗人在国外时激情地歌唱着“如花的祖国”(《忆菊》),可是现实给予他的只是荒凉与破败,混乱与杀戮,使他经受着莫大的痛苦。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作品有诗集《我底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戴望舒是三十年代的“现代派”的代表诗人。早期的诗虽也不乏描写现实生活具有清新气息的偏什,但大多数均沉溺于个人情感之中,情调比较低沉。《雨巷》发表于1928年,诗人在低沉的调子里,抒发自己沉重的情绪。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新月社的代表诗人。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等。徐志摩与1921-1922年曾在英国剑桥大学研究院进修,对剑桥的感情很深。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县人。作品有诗集《大堰河》、《北方》、《旷野》,长诗《向太阳》、《火把》等。1932年7月,艾青团从事爱国运动在上海被捕入狱。在狱中正式开始诗歌创作,《大堰河——我的褓姆》即其中之一,带有自传性质。诗人以真挚的感情,抒发了对哺育他长大的褓姆“大堰河”的怀念,揭示了一个勤劳的农村妇女的善良灵魂,通过对她痛苦而悲惨的一生的描写,控诉了社会的黑暗与不义。《手推车》作于1938年初,是艾青名作之一。
陈敬容,曾用笔名蓝冰、成辉等,1917年生,四川乐山人。主要作品有诗集《交响集》、《盈盈集》等。陈敬容是“九叶”诗派的女诗人,抒情诗《铸炼》写于中国人民进行了八年的抗战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转折时刻。
臧克家,1905年出生,山东诸城县人。主要作品有诗集《烙印》、《罪恶的黑手》、《泥土之歌》、《生命的零度》等。臧克家的诗多以旧中国农村生活为题材,因而被称为农民诗人、泥土诗人。
阿垅(1907-1967),原名陈守梅,又名陈亦门,浙江杭州人。著有诗集《无弦琴》,评论集《人与诗》、《诗与现实》等。阿垅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1946年间在成都编辑文学刊物《呼吸》,《孤岛》即作于此时。
冰心,原名谢婉莹,1900年生于福建省闽侯县(原籍长乐县),女作家,文学研究会成员。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寄小读者》是一本书信体散文集,是冰心1923年至1926年旅居美国时写的。贯穿全书的,是对母爱、童真和大自然的讴歌和赞美。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县,因祖父、父亲都定居扬州,故又自称扬州人。文学研究会成员。主要作品有长诗《毁灭》,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等。《荷塘月色》作于1927年7月,正是作者思想十分苦闷的时期。
瞿秋白(1899-1935),原名双,又名爽、霜,江苏常州人。文学作品有散文集《饿乡纪程》、《赤都心史》,杂文集《乱弹及其他》等。《一种云》写于1931年。他以瞿秋白特有的昂扬的战斗风格,揭示出旧中国无比黑暗,呼唤着革命胜利的前途。
丽尼(1909-1968),原名郭安仁,湖北孝感人。主要作品有散文集《黄昏之献》、《鹰之歌》、《白夜》等。丽尼的散文以抒情见长。《鹰之歌》抒发了对被反动派残酷杀害的女友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陆蠡(li2)(1908-1942),原名陆圣泉,浙江天台人。1942年,他作为留守文化生活出版社负责人,被日本敌特机关逮捕,在狱中英勇不屈,最后被秘密杀害。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囚绿记》写于抗战前期“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陆蠡:《池影》)。作者极写自己对绿色的爱恋和怀念,实际上是抒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光明的追求。
丁西林(1893-1974),原名丁燮(xie4)林,江苏泰兴县人。作品有《西林独幕剧集》、《妙峰山》等。《压迫》是丁西林1925年创作的一出独幕喜剧。
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湖北潜江人。著作有话剧剧本《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雷雨》以二十年代的中国城市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带着浓厚的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生活的悲剧。通过周鲁两家之间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尖锐的矛盾冲突,生动地勾勒出现实社会的阶级关系,反映了当时历史真实的某些方面。
废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湖北黄梅县人。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竹林的故事》、《桃园》等。《桃园》是一篇以美和爱为主题的小说。主人公是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王阿毛。她是一个病孩,但她的心中总是充满着美,充满着对美的渴望和追求,永远有一个充满生机的春天。她喜欢枝叶繁茂的桃树,而不喜欢它的凋谢。秋天到了,她渴望在桃园中有橘树。她不理解世界上为什么有不和谐的行为:她父亲打她母亲,而母亲则把父亲关在门外。小女孩的父亲王老大种植着桃园,对他的孩子倾注着深厚的爱,甚至把他的酒瓶连同打酒的钱去换她所要的“桃子”,但他并不理解他的孩子的爱美的心理。小说表现了功利观念会破坏美的思想。
台静农(1903-1990),安徽霍丘县人。未名社成员,以写乡土小说见长。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地之子》、《建塔者》。拜堂》描写了年轻窘困的汪二与已有身孕的寡嫂草草拜堂成亲的情景。
丁玲(1904-1986),原名蒋冰之,湖南临沣人。主要作品有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水》,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作者的成名之作。
许地山(1893-1941),原名许赞坤,福建龙溪人。文学研究会成员。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散文集《空山灵雨》等。《春桃》写于1934年,是作者的后期作品,它以很强的现实性改变了作者早期作品充满异国情调、宗教色彩的倾向。
张爱玲(1920-1995),生于上海,祖籍河北丰润。其成名作《倾城之恋》和代表作《金锁记》均收入小说集《传奇》中。
钱钟书,1910年生,江苏无锡人。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长篇小说《围城》,短篇小说集《人兽鬼》等。《围城》表现抗战环境下,一群远离抗战烽火的知识分子在恋爱、工作、日常交往中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以及由此显现出来的空虚、贫乏的精神世界。小说把婚姻比作“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不啻讽刺了人伦中的夫妇关系,也象征当时的人生有着“一无可进的进口,一无可取的去处”的困厄。
路翎,原名徐嗣兴,1923年生,江苏南京人。“七月”派小说的代表作家。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饥饿得郭素娥》、《蜗牛在荆棘上》,短篇小说集《青春的祝福》、《求爱》、《在铁链中》。《财主底儿女们》全书计八十万字,分上下两部。
周立波(1908-1979),原名周绍仪,湖南益阳县人。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山乡巨变》,短篇小说集《禾场上》等。《暴风骤雨》曾荣获1951年度斯大林文学奖金三等奖。小说描写了东北地区一个名叫元茂屯的村子从1946年到1947年土地改革的全过程。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骍(xing1),字适之,安徽绩溪人。著有诗集《尝试集》及剧本《终身大事》等。《尝试集》出版于1920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新诗集,作于1919年的《上山》是其中较好的一篇。在诗歌形式从旧向新变化方面,胡适曾作于一些开创性的努力,有些诗尚能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句子长短不拘,形式比较自由,《上山》即是其中的一首。但他大多数诗篇没有摆脱旧诗词的影响,如他自己说的“总带着缠脚时代的腥气”。
殷夫(1909-1931),原名许祖华,笔名徐殷夫外,还有白莽等,浙江象山县人。“左联五烈士”之一。作品有诗集《孩儿塔》、《伏尔加的黑浪》等。
田间(1916-1985),原名童天鉴,安徽无为县人。著有诗集《未明集》、《中国牧歌》、《给战斗者》等。《给战斗者》作于1937年底。这是抗日战争初期一首鼓动人民奋起斗争的战歌,全诗共分七节。诗篇以无比愤怒的心情控诉日寇的侵略暴行,激情地高唱“七七”事变后中国“复活的歌”,歌颂着“呼啸的河流”、“叛变的土地”、“爆裂的火焰”,回叙民族光荣悠久的历史,描绘人民辛勤劳动的和平生活,号召人民挺起胸脯,拿起武器战斗到底。
鲁藜,1914年生,福建同安人。主要作品有诗集《醒来的时候》、《锻炼》、《时间的歌》、《星的歌》等。鲁藜为“七月”诗派的重要诗人,《泥土》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
杜运燮,1918年生于马来西亚吡叻(bi3le4)州农村,原籍福建古田,,九叶诗人之一。著有《诗四十首》、散文集《热带风光》等。《山》这首诗一起手便突现了山心态的矛盾。
林语堂(1895-1976),原名林如乐、林玉堂,福建龙溪县人。二十年代参加语丝社,为《语丝》杂志的长期撰稿人之一。三十年代先后创办和编辑《论语》、《人世间》、《宇宙风》等杂志,提倡“闲适”、“幽默”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的主要代表。作品有杂文和小品文集《翦拂集》、《有不为斋文集》、《无所不谈合集》及英文写的小说《京华云烟》等。
丰子恺(1898-1975),浙江省崇德县(今崇福县)人。画家,散文家。散文集有《缘缘堂随笔》、《子恺随笔录》、《缘缘堂再笔》等。《给我的孩子们》是《子恺画集》的代序。文中记叙的内容正是他画集的主题,如“瞻瞻的脚踏车”、“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等。
夏丐尊(1886-1946),浙江上虞人。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平屋杂文》等。《白马湖之冬》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夏衍,原名沈端先,1900年生,浙江杭州人。主要作品有话剧剧本《上海屋檐下》、《心防》、《法西斯细菌》、《考验》,报告文学《包身工》等。《包身工》是夏衍在上海工厂区进行了两个多月地调查以后写成的。
宋之的(1914-1956),原名汝昭,河北省丰南县人。主要作品有话剧剧本《雾重庆》、《群猴》、《保卫和平》,报告文学《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等。
李广田(1906-1968),山东邹平人。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画廊集》、《银狐集》、《灌木集》等。《山之子》写泰山上一个普通的山民,一个哑巴。作者称他为“山之子”。他的父亲和哥哥都是以采摘泰山悬崖上的百合花为生而坠涧身亡的。他为了奉养老母、寡嫂及家人,继承了父亲和哥哥的以生命为孤注的生涯。这是一个悲惨的故事,反映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的深重灾难,也表现了“山之子”的纯朴善良、勇敢大胆、强毅不屈、富有冒险精神的性格。
梁实秋(1901-1987),原名梁治华,生长在北京,原籍浙江杭州。主要作品有评论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散文集《雅舍小品》等。此文是抗战期间(1940年)梁实秋与友人一起住在重庆北碚(bei4)时所写。
聂绀弩(gan1nu2)(1903-1986),湖北京山人。作品有《聂绀弩杂文集》、《绀弩散文集》、《绀弩小说集》等。《蛇与塔》是一篇杂文,谈关乎白蛇和雷锋塔的思想。
冯雪峰(1903-1976),原名冯福春,笔名画室、何丹仁等。1922年与应修人、潘谟华、汪静之创立湖畔诗社,合出诗集《湖畔》、《春的歌集》等。曾任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党团书记。主要作品有诗集《真实之歌》,杂文集《乡风与市风》、《有进无退》,以及《雪峰寓言三百篇(上卷)》等。
田汉(1898-1968),字寿昌,湖南长沙人。是戏剧团体“南国社”的创办人。主要作品有话剧剧本《名优之死》、《回春之曲》、《丽人行》、《关汉卿》等。
陈白尘,原名陈增鸿、陈征鸿,1908年生,江苏淮阴县人。主要作品有剧作《石达开的末路》、《结婚进行曲》、《岁寒图》、《升官图》等。三幕讽刺喜剧《升官图》,曾被观众誉为暴露国民党反动派的“新官场现形记”描画蒋介石统治集团的“百丑图”。
⑧ 浙江海宁有哪些名人
一、干宝
干宝(约282年―351年)字令升,新蔡(今河南省新蔡县)人,后迁居海宁盐官之灵泉乡(今属浙江)。东晋文学家、史学家。
二、陈奕禧
陈奕禧(1648—1709),清代书法家。字六谦,又字子文、文一,号香泉,晚号葑叟,浙江海宁盐官人。
三、朱自恒
朱自恒,清画家。字北山,号小阮,海宁袁花人。康熙二十六年(1687)举人。曾任建德教谕。工绘画,山水、竹石、花鸟无不传神。
四、徐志摩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嘉兴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xù],字槱[yǒu]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五、刘质平
刘质平(1894年—1978年),音乐艺术家 ,是中国著名艺术大师李叔同的高足之一,中国现代著名音乐教育家。原名刘毅,字季武,浙江海宁盐官人。民国初年就读于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受教师李叔同赏识,着意培养,并资助他东渡日本,入东京音乐学校深造。1978年10月24日病逝。
⑨ 民国时期的作家有哪些(1912-1949)
1、周作人
周作人(1885年1月16日—1967年5月6日),原名周櫆寿,又名周奎绶,后改名周作人,字星杓,又名启明、启孟、起孟,笔名遐寿、仲密、岂明,号知堂、药堂、独应等,浙江绍兴人。
是鲁迅(周树人)之弟,周建人之兄。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
5、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校(现东北大学)。“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⑩ 安徽的蓝莓基地具体在什么地方
“安徽蓝莓第一镇”怀宁县黄墩镇,论土壤和气候,黄墩才具备蓝莓最佳生长环境,特别是黄墩的土壤。2017年6月3日,安徽省蓝莓协会正式授予怀宁县黄墩镇“安徽蓝莓第一镇”的美誉。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省财政厅、省农委,安庆市发改委、财政局、农委等部门,科研高校、知名企业及媒体共计上千名嘉宾来到开幕式现场,共同感受怀宁蓝莓的风采,为怀宁蓝莓产业发展助力。
首届怀宁国际蓝莓文化旅游节由安徽出版集团怀宁文化旅游有限公司主办,并获得怀宁县人民政府、安徽出版集团、安徽文化旅游投资集团、安庆市农委、安庆市旅游局的共同支持。
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朱先发,省农科院院长徐义流,省旅游局副局长张健,安徽出版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虞海宁,市政府副市长黄杰,合肥师范学院副院长曹卓良,安徽文旅集团总经理罗志银,县领导郭家满、余学锋、董晓月、方淼杰、徐家平、李小龙、王良宜、梅静、潘忠苗、程廷灿等出席开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