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集团股份 > 春兰集团营收

春兰集团营收

发布时间:2021-05-22 21:37:58

1. 中国的春兰、海尔等企业在海外的分公司所得的收入,应记入国民生产总值还是国内生产总值为什么

记录进去的,可定得记录进去

2. 山西晋煤集团,和兰花集团,那个大

楼上的如若不懂,请慎言,勿乱讲。晋煤集团和兰花集团均为国企背景,晋煤集团股回东为山答西国资委、国开行、中国信达、建行,兰花集团则是晋城国资委实际控制、改制成立的股份制公司,下辖上市公司兰花科创,旗下主要煤矿均为成立较早的原属矿务局的大型国有煤矿、晋城市政府从矿务局划拨过来装入的。两家公司均位列中国煤炭工业企业100强,不过论煤炭产能、化工产能及资产规模,晋煤集团无疑要更胜一筹;晋煤集团在全国煤炭行业综合排名第9,是我国优质无烟煤重要的生产企业、全国最大的煤层气抽采利用企业、全国最大的煤化工企业集团、全国最大的瓦斯发电企业集团;仅以主业煤炭来对比,兰花集团煤炭生产能力为750万吨/年,晋煤集团煤炭生产能力为5000万吨/年,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所以,比起兰花集团,显然,晋煤集团规模更大、营收能力更强。

3. 中国十大民营企业是什么

2007年的资料:
1。联想控股有限公司
2006年营业额(人民币):403亿3096万

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是一间非相关多元化投资控股公司,成立于1984年、前身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由中科院计算所11名科研人员凭借20万元资金创立。公司以产业报国为己任,致力于成为一家值得信赖并受人尊重,在多个领域内拥有领先企业,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化控股公司。

目前,公司业务已涉及IT、风险投资、房地产等产业,投资控股的企业包括:联想集团有限公司、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联想投资有限公司、北京融科智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

2。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2006年营业额(人民币):269亿6900万
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创立于1992年11月17日,是上海第一家民营高科技企业集团,创业者主要来自于复旦大学的青年教师和团委干部。创业以来,复星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下,坚持走知识经济发展之路,从一家注册资金10万元、自有资金3.8万元的小型科技咨询公司起步,发展至今成为拥有净资产25亿元、总资产45亿元的大型控股企业集团。形成了以现代生物与医药产业为主导,房地产业、信息产业共同发展的产业框架。在多年的发展中,复星集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连续多年名列上海民营科技企业百强三甲,连续4年在上海科技企业界及非公经济界名列纳税第一名,并被列为国务院首批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单位。复星集团2000年度实现销售收入43亿元,上交税收1.27亿元。目前,复星体系中已有复星实业、羚锐股份、天药股份等5家国内上市公司,三大支柱产业已先后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产业集团。 复星集团将坚持走知识经济之路,实施"稳中求快"的战略,在立足产业经营核心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强化以资本运作为核心的投资银行业务,健全为合资企业的服务与督导的管理体系,力争在未来几年中,每年增加1-2家上市公司,逐步形成以资本为纽带的大型控股企业集团。

3。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
2006年营业额(人民币):204亿200万
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特大型冶金企业,位于 新兴港口城市-江苏张家港市,企业现有总资产41亿元 ,净资产31亿元,固定资产总值25.8亿元,职工5000余 名,占地3平方公里。
沙钢目前拥有整体水平达国际九十年代先进水平的“90 t超高功率竖式电炉--90tLF精炼炉--五机五流连铸--26机架全连轧高速硬质线材生产线一条”;“75t 超高功率电 炉--LF精炼炉--四机四连流铸--18机架全连轧热轧棒材生 产线一条”;以及装备水平属国内一流的热轧窗框钢半 连轧生产线7条和年产30万吨优质棒材连轧生产线等,企 业年产钢和材能力分别达163万吨和220万吨,为国内最 大的电炉钢生产基地和热轧窗框钢生产基地。

4。东方集团
2006年营业额(人民币):201亿45万
东方集团创建于一九七八年,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家投资控股型企业集团。东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黑龙江省第一家股票公开发行并上市的企业,也是中国最早实行股份制改造并获准上市的企业之一。东方集团股票于一九九四年一月六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一九九六年入选道·琼斯中国88家指数股和上证30指数样本股。目前主营投资和经营六大产业:
金融保险业、建材流通业、信息产业、港口交通业、高新材料业和地产建设业。其中主要参股企业中国民生银行、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吉通通信有限公司和控股企业东方家园有限公司、东方卫星网络技术有限公司、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东大电工有限公司均属各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企业。

5。南京斯威特集团有限公司
2006年营业额(人民币):179亿3674万
斯威特集团是 1992 年创建的民营高科技企业,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经过 12年的不懈努力,已经成长为一家新兴的投资控股集团。现有100多家成员单位,主要涉及高科技产业、家用电器产业、装备制造业和传媒产业,其中包括有“上海科技”、“中国纺机”、“小天鹅”、“陕西长岭”等上市公司,有与美国摩托罗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合作成立的六家合资企业。

6。广厦控股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2006年营业额(人民币):156亿4435万
广厦控股公司以建筑和房地产为主导产业,以产权为纽带,下辖广厦建设集团、广厦房产集团、广厦投资集团、广厦旅游集团、广厦传媒集团、广厦国际集团六大行业集团和一家上市公司——浙江广厦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建设部推荐的全国建筑业首家上市公司),各行业集团对下属80余家成员企业分行业进行管理。公司现有员工50000余人,总资产140余亿元。2003年,列浙江省百强企业第三位、50强民营企业第一位,是浙江省政府重点培育的26家大企业之一。2004年,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六位,继续列浙江省民营企业第一位,并荣获首届“中国优秀民营企业”称号。

7。万向集团
2006年营业额(人民币):152亿1180万
万向是以万向集团公司为主体的企业集团,始创于1969年。现为国家120家试点企业集团和520户重点企业之一。2005年,实现营业收入252.15亿元,利税12.40亿元,出口创汇8.18亿美元。
万向主业为汽车零部件业,经历了从零件到部件,再到系统模块供应的发展轨迹。现有专业制造企业32家,在国内形成了4平方公里制造基地,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级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三十六年间,万向的发展持续、稳健,自1969年以来尚无季度亏损记录。在此期间,万向以生产专业化、产品系列化为基础,实现了产品走出去——人员走出去——企业走出去,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之一,主导产品国内占有率达65%以上,在海外8个国家分别设立了18家公司,产品进入了美国通用、福特等国际级大汽车公司的生产线,覆盖了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

8。太平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006年营业额(人民币):152亿100万

9。苏宁电器集团
2006年营业额(人民币):123亿1300万
苏宁电器集团是1990年创建于南京的原生型民营企业,从春兰空调专营起步,历经10年顺势进入综合电器和信息家店的经营,目前已经成为集家电,电脑,通讯为一体的国内领先的大型3C电器连锁企业。苏宁电器连锁加盟网络现覆盖全国六个行政区域,28个省、市、地区,2003年经营收入突破120亿元,上缴国家税收4亿元,吸收就业达3万人,捐助社会公益事业1060万元,在全国商务部统计的中国连锁百强企业中,名列第七位,位居江苏省最大的商业流通企业,济身江苏省优秀民营企业和优秀民营企业家行列,并当选为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会长单位。

10。横店集团
2006年营业额(人民币):120亿2001万

4. 2017中国五百强企业有哪些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2017,9月10日讯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正式发布2017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榜单显示,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分别为榜单前三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排在榜单第十一位。

名 次 企业名称 营业收入(万元)

1 国家电网公司 209397168

2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196921982

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187190290

4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101526600

5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95976549

6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84805200

7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77909800

8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77448800

9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75641617

10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75540200

1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71161106

12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 69634318

13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 64426089

14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 63029681

15 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58875467

16 东风汽车公司 57261266

17 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52157400

18 华润(集团)有限公司 50340782

19 太平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49578589

20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47328148

5. 试比较一下长三角和珠三角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各自发展前景

杨京英等:2005年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研究

www.cnfol.com 2005年12月19日 12:5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杨京英 王强 任小燕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也是经济最富有朝气和活力的地区,对全国经济的贡献也最大,特别是跨入新世纪后,两个三角洲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比较研究它们的经济发展规模,探讨其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原因,可以为两个三角洲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为其它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在全国的经济地位举足轻重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长三角)是指由沪、苏、浙三省市中16个地级以上城市组成的区域,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和泰州,以及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和台州市。2004年长三角的土地面积为10.96万平方公里,人口为8212.12万人,分别占全国的1.1%和6.3%。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珠三角)指广东省珠江流域的14个市、县、区组成的区域,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7市,以及惠州市区和惠阳、惠东、博罗三县,肇庆市区和高要、四会两市,其土地面积为4.15万平方公里,人口为2451.36万人,分别占全国的0.4%和1.9%。

改革开放后,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和优惠政策使长三角和珠三角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进入新世纪以来,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继续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走势,两个三角洲对全国经济的贡献份额进一步增大。

(一)两个三角洲的经济总量占全国的30.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全国的3.7倍。

2004年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达28775亿元,珠三角地区生产总值达13394亿元。两个三角洲地区生产总值合计达到42169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136876亿元)的30.8%,比2000年的24.9%上升了5.9个百分点。

2004年长三角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5040元,珠三角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54639元。两个三角洲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9546元,是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561元)的3.7倍,而2000年两个三角洲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1545元,是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086元)的3.0倍,两个三角洲人均水平与全国的距离进一步扩大。

2000-2004年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GDP及人均GDP

地区 2000年 2004年
GDP(亿元) 人均GDP(元) GDP(亿元) 人均GDP(元)
长江和珠江三角洲合计 22315.8 21545 42169.4 39546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15954.8 19816 28775.4 35040
上海市 4551.2 34547 7450.3 55307
南京市 1021.3 18546 1910.0 33050
苏州市 1540.7 26692 3450.0 57992
无锡市 1200.2 27653 2350.0 52825
常州市 600.7 17635 1100.6 31665
镇江市 452.0 16967 781.2 29235
南通市 736.4 9374 1226.1 15806
扬州市 472.1 10515 788.1 17359
泰州市 405.3 8082 705.2 14014
杭州市 1382.6 22342 2515.0 38858
宁波市 1175.8 21786 2158.0 39173
嘉兴市 538.4 16279 1050.6 31506
湖州市 343.4 13445 590.7 22966
绍兴市 745.0 17237 1313.9 30254
舟山市 114.9 11675 212.0 21855
台州市 675.0 12390 1173.8 21177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7360.8 31912 13394.0 54639
广州市 2375.9 34292 4115.8 56271
深圳市 1665.5 28932 3422.8 59271
珠海市 330.3 26583 546.3 41847
佛山市 957.2 28932 1656.5 47658
江门市 567.5 14921 834.6 21872
东莞市 492.7 32477 1155.3 71997
中山市 312.8 23542 610.1 44005
惠州市区 134.4 36262 305.2 43834
惠阳市 102.1 18519 109.9 27108
惠东县 88.5 13004 125.0 17489
博罗县 81.8 10662 127.0 16677
肇庆市区 85.8 14413 126.7 26468
高要市 110.9 15404 163.4 22471
四会市 55.5 14089 95.5 22434
(二)两个三角洲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成为拉动全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地区。

2000年至2004年,长三角和珠三角GDP增长速度均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年平均增长分别为13.2%和13.6%,高于全国8.6%的年平均增长水平,成为全国经济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2000-2004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GDP增长率(单位:%)

地区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0-2004年年均增长率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① 11.6 11.3 12.6 14.8 15.6 13.2
上海市 10.8 10.2 10.9 11.8 13.6 11.5
南京市 12.3 11.1 12.8 15.0 17.3 13.7
苏州市 12.6 12.3 14.5 18.0 17.6 15.0
无锡市 11.2 11.5 12.8 15.4 17.4 13.6
常州市 11.0 12.0 12.4 14.5 15.5 13.1
镇江市 10.3 11.0 12.3 14.0 14.7 12.4
南通市 10.9 10.1 11.1 13.4 15.6 12.2
扬州市 10.5 8.1 11.1 13.4 14.7 11.5
泰州市 11.0 11.0 11.6 13.4 14.7 12.3
杭州市 12.0 12.2 13.2 15.2 15.0 13.5
宁波市 12.0 12.1 13.2 15.6 15.5 13.7
嘉兴市 12.3 12.3 13.8 16.9 16.5 14.3
湖州市 12.0 11.6 12.3 15.0 15.4 13.2
绍兴市 12.1 11.6 13.8 15.0 15.3 13.6
舟山市 12.0 11.8 12.6 15.5 17.0 13.8
台州市 11.9 11.9 13.9 14.9 13.6 13.2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① 12.8 12.2 12.5 15.5 15.5 13.6
广州市 13.3 12.7 13.2 15.2 15.0 13.9
深圳市 14.2 13.2 15.0 19.2 17.3 15.8
珠海市 11.8 12.1 12.3 17.5 13.8 13.5
佛山市 11.2 11.1 11.8 16.1 16.3 13.3
江门市 11.0 11.0 10.3 11.1 12.2 11.1
东莞市 17.9 18.0 18.5 19.5 19.6 18.7
中山市 11.8 16.1 16.5 18.6 18.7 16.3
惠州市区 17.5 11.7 11.1 18.1 15.5 13.7
惠阳市 9.3 13.7 12.5 25.3 18.7 15.8
惠东县 12.4 10.9 10.0 10.3 13.0 11.3
博罗县 10.4 11.0 10.1 11.5 14.5 11.5
肇庆市区 15.7 4.1 11.9 13.8 11.9 11.4
高要市 10.8 12.0 8.4 10.1 13.5 10.9
四会市 11.9 13.2 13.9 10.9 17.0 13.4
注:①为所属市GDP增长率的简单平均值。

(三)两个三角洲的产业结构在调整中逐步优化,第三产业发展明显高于全国。

2004年长三角三次产业的结构为4.6:55.9:39.6,珠三角三次产业的结构为3.8:53.8:42.4。

从1990年到2004年,这两个地区的产业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大幅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大幅上升。长三角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幅度最大,从15.8%下降到4.6%,下降了11.2个百分点。长三角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上升幅度也最大,从27.2%上升到39.6%,上升了12.4个百分点。

2004年这两个地区的第二产业比重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相同,而第一产业比重比全国约低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比全国约高出9个百分点,其产业结构优于全国。

长三角、珠三角和全国三次产业构成比较(单位:%)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90年 2004年 1990年 2004年 1990年 2004年
长江三角洲 15.8 4.6 57.0 55.9 27.2 39.6
珠江三角洲 14.4 3.8 44.2 53.8 41.4 42.4
全国 27.1 15.2 41.6 52.9 31.3 31.9
(四)两个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国际贸易基地,两地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60%以上。

2004年,长三角和珠三角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7430.1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64.4%,比2000年的57.9%提高了6.5个百分点。其中,长三角为4012.3亿美元,占全国比重为34.8%;珠三角为3417.8亿美元,占全国比重为29.6%。

2000―2004年长江和珠江三角洲与全国进出口贸易额比较(单位:亿美元)

2000年 2004年
进出口总额 出口额 进口额 进出口总额 出口额 进口额
长江和珠江三角洲合计 2744.3 1473.5 1270.8 7430.1 3905.2 3524.8
长江三角洲 1235.8 671.0 564.8 4012.3 2083.0 1929.3
珠江三角洲 1508.5 802.5 706.0 3417.8 1822.2 1595.6
全国总计 4742.9 2492.0 2250.9 11545.5 5933.2 5612.3
长三角占全国比重(%) 26.1 26.9 25.1 34.8 35.1 34.4
珠三角占全国比重(%) 31.8 32.2 31.4 29.6 30.7 28.4
长江和珠江三角洲占全国的比重(%) 57.9 59.1 56.5 64.4 65.8 62.8
注:2000年珠江三角洲未包括惠州市区、惠阳市、惠东县和博罗县。

(五)两个三角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全国比重为25.8%,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04年,长三角和珠三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18155.6亿元,占全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5.8%。其中,长三角为13650.7亿元,占全国的19.4%,珠三角为4504.9亿元,占全国的6.4%。

2001-2004年长江和珠江三角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均增长22.8%,比全国年均增长20.9%高出1.9个百分点。

2000-2004年长江和珠江三角洲与全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单位:亿元)

2000年 2004年 2001-2004年年平均增长率(%)
长江和珠江三角洲合计 7973.6 18155.6 22.8
长三角 5677.7 13650.7 24.5
珠三角 2295.9 4504.9 18.4
全国总计 32917.7 70477.4 20.9
长江和珠江三角洲占全国的比重(%) 24.2 25.8
长三角占全国的比重(%) 17.2 19.4
珠三角占全国的比重(%) 7.0 6.4
(六)两个三角洲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超过全国的一半。

2004年长江和珠江三角洲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达到310.0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37.9%,占全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51.1%。其中,长三角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比2000年增长87.4%,占全国的比重由27.5%上升到34.6%;珠三角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比2000年下降11.3%,占全国的比重由27.7%下降到16.5%。

2000-2004年长江和珠江三角洲与全国外商直接投资比较(单位:亿美元)

2000年 2004年 2001-2003年年平均增长率(%)
长江和珠江三角洲合计 224.8 310.0 8.4
长三角 112.0 209.9 17.0
珠三角 112.8 100.1 -2.9
全国总计 407.2 606.3 10.5
长江和珠江三角洲占全国的比重(%) 55.2 51.1
长三角占全国的比重(%) 27.5 34.6
珠三角占全国的比重(%) 27.7 16.5
注:长三角是上海、江苏和浙江合计数,珠三角是广东省合计数。

(七)地方财政实力增强,人均财政收入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6倍。

2004年长三角和珠三角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达3362.0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12.7%,比2000年的12.4%提高了0.3个百分点。其中,长三角一般预算内收入达2426.3亿元,占全国的9.2%;珠三角一般预算内收入达935.7亿元,占全国的3.5%。

2004年长江和珠江三角洲人均财政收入达到3153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6倍。2000-2004年长江和珠江三角洲与全国财政收入比较

2000年 2004年
长江和珠江三角洲合计(亿元) 1658.1 3362.0
长三角(亿元) 1059.2 2426.3
珠三角(亿元) 598.9 935.7
全国总计(亿元) 13395.2 26396.5
长江和珠江三角洲占全国的比重(%) 12.4 12.7
长三角占全国的比重(%) 7.9 9.2
珠三角占全国的比重(%) 4.5 3.5
长江和珠江三角洲人均财政收入(元) 1601 3153
全国人均财政收入(元) 1057 2031
(八)两个三角洲地区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6 倍。

2004年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361元,是全国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6倍。其中,长三角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431元,是全国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4倍;珠三角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290元,是全国的1.8倍。

2000-2004年长江和珠江三角洲与全国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较

2000年 2004年
长江和珠江三角洲(元) 10952 15361
长三角(元) 8809 13431
珠三角(元) 13094 17290
全国(元) 6280 9422
长江和珠江三角洲为全国的倍数(倍) 1.7 1.6
长三角为全国的倍数(倍) 1.4 1.4
珠三角为全国的倍数(倍) 2.1 1.8
注:珠三角仅包括以下8个城市: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东莞市、中山市、

惠州市区和肇庆市区。

二、长三角与珠三角经济发展的比较分析

(一)从经济规模看,长三角是珠三角的2倍,但两地的GDP差距和人均GDP差距均在缩小。

二十一世纪以来,长三角的GDP一直是珠三角的2倍左右。2000年长三角的GDP总量比珠三角多8594.0亿元,是珠三角的2.17倍;2004年长三角GDP比珠三角多15381.4亿元,是珠三角的2.15倍,差距有所缩小。

2004年长三角的16个城市中,有11个城市的GDP超过1000亿元,比2000年增加5个,占66.8%。珠三角GDP超过1000亿元的城市仅有4个,比2000年增加1个,占28.6%。从城市平均总量来看,2004年长三角16个城市GDP的平均值达到1798.5亿元,比2000年的平均值(997.2亿元)增长80.4%,而珠三角14个县市的GDP平均值为956.7亿元,比2000年(525.8亿元)增长82%。

2000-2004年,珠三角的人均GDP继续高于长三角。2004年,珠三角人均GDP为54639元,比2000年增长71.2%;长三角人均GDP为35040元,比2000年增长76.8%。2000年珠三角人均GDP是长三角的1.61倍,到2004年珠三角是长三角的1.56倍,两个三角洲的人均GDP差距在缩小。2004年两个三角洲地区人均GDP超过50000元的城市共有6个,其中长江三角洲有3个,即上海、苏州和无锡;珠江三角洲有3个,即广州、深圳和东莞,而东莞市是两个三角洲地区唯一的人均GDP超过60000元的城市,达到71997元,超过了世界上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二)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增长速度均在两位数以上,但是发展均衡程度有所不同。

从经济发展速度来看,2004年两个三角洲地区30个城市的增长速度都达到了两位数,只是珠三角地区的GDP增长速度要略高于长三角地区。2000-2004年长三角地区GDP增长率为13.2%,珠三角地区GDP增长率为13.6%,珠三角比长三角高出0.4个百分点。在两个三角洲,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是东莞市,达到19.6%;长三角16城市中经济增长最快的仍然是苏州市,为17.6%。

从发展均衡的角度来看,长三角好于珠三角。2000年长三角16个城市经济增长速度的高低落差仅为2.1个百分点,而珠三角的14个市、县、区中增长速度的高低落差为8.6个百分点。到2004年,长三角城市经济增长速度的高低落差比2000年有所扩大,为4个百分点,而珠三角城市经济增长速度的高低落差有所减小,为7.7个百分点,但珠三角的落差仍大于长三角。

(三)两个三角洲的三次产业结构基本相同,但存在差异。

2004年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继续向高度化方向发展,三次产业结构平均水平为4:55:41,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目前,两个三角洲地区三次产业结构总体上呈"二三一"格局,第二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首要地位,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两个三角洲地区虽然在产业结构上基本相同,但两个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有两个特点:

一是珠三角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高,但长三角第三产业发展快。2004年长三角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为39.6%,虽然低于珠三角地区的42.4%,但是长三角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在1990年仅为27.2%,明显低于同年珠三角的41.4%。1990年到2004年长三角的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提高了12.4个百分点,远远高于珠三角所提高的1个百分点。

二是长三角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虽高于珠三角,但呈下降趋势,而珠三角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有较大提高。2004年长三角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为55.9%,高于珠三角的53.8%。虽然近十年,长三角第二产业发展速度较快,表现出较强的生产制造能力,但是与1990年相比,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仍下降了1.1个百分点。与此相反,珠三角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正在成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新基地,2004年珠三角第二产业占比重为53.8%,比1990年的44.2%提高了9.6个百分点。

(四)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进出口贸易首次双双高于珠三角地区。

近年来,长三角对外贸易快速增长,2004年长三角进出口贸易首次双双高于珠三角地区。

从两个三角洲地区进出口贸易总额看,2004年长三角进出口贸易总额达4012.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0.7%,是2000年的3.25倍,其中,进口总额达1929.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5%,出口总额达2083.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0.7%;珠三角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为3417.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1%,其中,进口总额达1595.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6%,出口总额达182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9%。可见,从贸易增长率来看,长三角地区在进出口贸易总额、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三个方面均比珠三角高出近一倍,显示出其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2004年长江和珠江三角洲进出口贸易比较(单位:亿美元)

进出口贸易 进口 出口
总额 增长率(%) 总额 增长率(%) 总额 增长率(%)
长三角洲地区 4012.3 40.7 1929.3 43.5 2083.0 40.7
珠三角洲地区 3417.8 22.1 1595.6 22.6 1822.2 21.9
从两个三角洲30个市的进出口贸易看,2004年进出口总额超过1000亿美元的城市为上海、苏州和深圳。从进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看,增长最快的是舟山市,进出口贸易总额年增长率达到62.9%。惠州市区是珠三角进出口贸易增长最快的城市,2004年增长率达到39.9%。

从外贸依存度来看,珠三角地区经济要比长三角地区更加依赖出口,对外贸易在该地区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2004年珠三角地区外贸依存度(出口总额/GDP)为112.6%,远远高于长三角的59.9%。

(五)长三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远远高于珠三角,并且两者差距在逐渐拉大。

2004年长三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13650.7亿元,比2003年增长24.5%;珠三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04.9亿元,比2002年增长18.4%。2004年长三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远远高于珠三角,是珠三角的3.03倍,2000年以来两个地区的差距在逐渐扩大。

2000-2004年长三角和珠三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较(单位:亿元)

2000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长三角 5677.7 7900.1 10973.7 13650.7
珠三角 2464.3 3088.6 3730.5 4504.9
差距 1:0.43 1:0.39 1:0.34 1:0.33
(六)长三角地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和实际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均高于珠三角地区。

2004年,外商在长三角地区的投资项目数为14310个,珠三角地区为7308个,长三角比珠三角高95.8%;在外商直接投资额方面,长三角地区为209.9亿美元,珠三角地区仅为100.1亿美元,长三角比珠三角高109.7%。这表明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向正从珠三角地区向长三角地区转移。

(七)长三角财政收入是珠三角的2.6倍,财政收入占GDP比重高于珠三角。

2004年长三角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2426.3亿元,比上年增长23%,是珠三角的2.6倍。其中,上海市的财政收入为1119.7亿元,占长三角地区全部财政收入的46.1%,比珠三角地区的全部财政收入还多出184.1亿元。长三角地区财政收入超过100亿元的地区有6个,分别是上海、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而珠三角地区仅有?/ca>http://..com/question/23537866.html?fr=qrl3

6. 春兰空调公司2014年末空调库存600万元,被盗2台,容易被发现吗

今年前三季度春兰空调的营收大概只有9600万元左右。 在上半年董事会报告中,春兰... 而春兰空调2014年的库存量高达39万台/套,同比增加了14.71%。 今年又陷入亏损,全... 是公司的核心主营业务:空调销售。 根据春兰股份2015半年报,1-6月份,春兰空调产品

7. 现在停产的空调有几个

现在停产的空调,最有名的就是华宝了。此外,空调有很多特点,如以下几种:

第一、普通空调,使用人数最多,销量最好的空调,也就在2000多一点,比如小米米家的1.5P的空调,这是最划算的,但是需要专业人员安装,室外,有室外机,室内有挂机。需要打孔安装。固定位置,固定房间。对有移动需求的人员,这种空调,并不能满足。

第二、但是,这种空调相对本文文讨论的空调来讲,噪声是最小的,耗电是最少的。总之,除了是固定的,需要专业人员安装,它都是最好的。

第三、当然,还有一个缺点,就是今后,想搬走时,这种空调,同样需要专业人员来移机。一般300元左右,但是还有一个问题,移机,需要拆管子,一定会泄漏一些冷媒,又称制冷剂。一定会漏,只是漏多漏少的问题。

第四、移动空调,又有称便携空调,其实,并不便携,几十斤重,一般是靠推,来移动的。

第五、制冷效果,没有分体空调好,噪声比分体空调大。但价格却和分体空调一样,甚至更贵,而且没有变频,能效标识,也没有,就是说,能耗也高。

第六、几乎全是缺点,但是,对于经常搬家或其他原因,还是有很多人选择移动空调。

第七、为什么制冷效果比分体空调差?
因为移动空调是把外机和挂机,整体装在一个壳里,我们知道,外机是在制冷,也在排热气,所以移动空调都有一个大管子,接在窗户上,向外面排热气。那肯定会从室内抽气出去,就像厨房的抽油烟机一样,室内风制冷的空气,就有一部分被抽出去了,一边在制冷,一边在向外抽冷气,肯定效果就不好了。冷气出去了,就会从门窗缝隙,吸进一些外面的热空气。制冷效果当然不好,不过,换过来想,倒是有一些新鲜空气进来了。

8. 中国排名前十企业(非国有))

1。联想控股有限公司
2006年营业额(人民币):403亿3096万

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是一间非相关多元化投资控股公司,成立于1984年、前身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由中科院计算所11名科研人员凭借20万元资金创立。公司以产业报国为己任,致力于成为一家值得信赖并受人尊重,在多个领域内拥有领先企业,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化控股公司。

目前,公司业务已涉及IT、风险投资、房地产等产业,投资控股的企业包括:联想集团有限公司、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联想投资有限公司、北京融科智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

2。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2006年营业额(人民币):269亿6900万
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创立于1992年11月17日,是上海第一家民营高科技企业集团,创业者主要来自于复旦大学的青年教师和团委干部。创业以来,复星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下,坚持走知识经济发展之路,从一家注册资金10万元、自有资金3.8万元的小型科技咨询公司起步,发展至今成为拥有净资产25亿元、总资产45亿元的大型控股企业集团。形成了以现代生物与医药产业为主导,房地产业、信息产业共同发展的产业框架。在多年的发展中,复星集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连续多年名列上海民营科技企业百强三甲,连续4年在上海科技企业界及非公经济界名列纳税第一名,并被列为国务院首批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单位。复星集团2000年度实现销售收入43亿元,上交税收1.27亿元。目前,复星体系中已有复星实业、羚锐股份、天药股份等5家国内上市公司,三大支柱产业已先后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产业集团。 复星集团将坚持走知识经济之路,实施"稳中求快"的战略,在立足产业经营核心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强化以资本运作为核心的投资银行业务,健全为合资企业的服务与督导的管理体系,力争在未来几年中,每年增加1-2家上市公司,逐步形成以资本为纽带的大型控股企业集团。

3。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
2006年营业额(人民币):204亿200万
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特大型冶金企业,位于 新兴港口城市-江苏张家港市,企业现有总资产41亿元 ,净资产31亿元,固定资产总值25.8亿元,职工5000余 名,占地3平方公里。
沙钢目前拥有整体水平达国际九十年代先进水平的“90 t超高功率竖式电炉--90tLF精炼炉--五机五流连铸--26机架全连轧高速硬质线材生产线一条”;“75t 超高功率电 炉--LF精炼炉--四机四连流铸--18机架全连轧热轧棒材生 产线一条”;以及装备水平属国内一流的热轧窗框钢半 连轧生产线7条和年产30万吨优质棒材连轧生产线等,企 业年产钢和材能力分别达163万吨和220万吨,为国内最 大的电炉钢生产基地和热轧窗框钢生产基地。

4。东方集团
2006年营业额(人民币):201亿45万
东方集团创建于一九七八年,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家投资控股型企业集团。东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黑龙江省第一家股票公开发行并上市的企业,也是中国最早实行股份制改造并获准上市的企业之一。东方集团股票于一九九四年一月六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一九九六年入选道·琼斯中国88家指数股和上证30指数样本股。目前主营投资和经营六大产业:
金融保险业、建材流通业、信息产业、港口交通业、高新材料业和地产建设业。其中主要参股企业中国民生银行、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吉通通信有限公司和控股企业东方家园有限公司、东方卫星网络技术有限公司、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东大电工有限公司均属各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企业。

5。南京斯威特集团有限公司
2006年营业额(人民币):179亿3674万
斯威特集团是 1992 年创建的民营高科技企业,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经过 12年的不懈努力,已经成长为一家新兴的投资控股集团。现有100多家成员单位,主要涉及高科技产业、家用电器产业、装备制造业和传媒产业,其中包括有“上海科技”、“中国纺机”、“小天鹅”、“陕西长岭”等上市公司,有与美国摩托罗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合作成立的六家合资企业。

6。广厦控股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2006年营业额(人民币):156亿4435万
广厦控股公司以建筑和房地产为主导产业,以产权为纽带,下辖广厦建设集团、广厦房产集团、广厦投资集团、广厦旅游集团、广厦传媒集团、广厦国际集团六大行业集团和一家上市公司——浙江广厦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建设部推荐的全国建筑业首家上市公司),各行业集团对下属80余家成员企业分行业进行管理。公司现有员工50000余人,总资产140余亿元。2003年,列浙江省百强企业第三位、50强民营企业第一位,是浙江省政府重点培育的26家大企业之一。2004年,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六位,继续列浙江省民营企业第一位,并荣获首届“中国优秀民营企业”称号。

7。万向集团
2006年营业额(人民币):152亿1180万
万向是以万向集团公司为主体的企业集团,始创于1969年。现为国家120家试点企业集团和520户重点企业之一。2005年,实现营业收入252.15亿元,利税12.40亿元,出口创汇8.18亿美元。
万向主业为汽车零部件业,经历了从零件到部件,再到系统模块供应的发展轨迹。现有专业制造企业32家,在国内形成了4平方公里制造基地,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级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三十六年间,万向的发展持续、稳健,自1969年以来尚无季度亏损记录。在此期间,万向以生产专业化、产品系列化为基础,实现了产品走出去——人员走出去——企业走出去,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之一,主导产品国内占有率达65%以上,在海外8个国家分别设立了18家公司,产品进入了美国通用、福特等国际级大汽车公司的生产线,覆盖了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

8。太平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006年营业额(人民币):152亿100万

9。苏宁电器集团
2006年营业额(人民币):123亿1300万
苏宁电器集团是1990年创建于南京的原生型民营企业,从春兰空调专营起步,历经10年顺势进入综合电器和信息家店的经营,目前已经成为集家电,电脑,通讯为一体的国内领先的大型3C电器连锁企业。苏宁电器连锁加盟网络现覆盖全国六个行政区域,28个省、市、地区,2003年经营收入突破120亿元,上缴国家税收4亿元,吸收就业达3万人,捐助社会公益事业1060万元,在全国商务部统计的中国连锁百强企业中,名列第七位,位居江苏省最大的商业流通企业,济身江苏省优秀民营企业和优秀民营企业家行列,并当选为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会长单位。

10。横店集团
2006年营业额(人民币):120亿2001万

阅读全文

与春兰集团营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硅铁出口国外价格 浏览:340
银行基金收益是当天 浏览:715
编制银行资金明细表的作用是 浏览:14
工行往国外汇款手续费 浏览:328
债券投资的第一要义 浏览:940
港币1260换算人民币 浏览:563
湘钢钢筋价格表 浏览:334
A股融资方法 浏览:669
分级基金不让买了么 浏览:829
期权在券商和期货公司 浏览:813
红枣期货和价格换算 浏览:651
红枣期货即将上市 浏览:878
爱建信托客服 浏览:508
基金外包服务市场 浏览:293
融资融券c 浏览:125
2015年神秘资金 浏览:909
黄骅外汇 浏览:832
悟空理财体验金什么用 浏览:327
择期外汇交易是 浏览:844
投资大连油亏损情况 浏览: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