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融科技是曇花一現的浪潮,還是長期持續的變革
第一,金融科技不是曇花一現,正在步入理性繁榮時期。
當下金融科技的范圍囊括了支付清算、電子貨幣、網路借貸、大數據、區塊鏈、雲計算、人工智慧、智能投顧、智能合同等領域,正在對銀行、保險和證券領域的核心業務產生巨大影響,判斷正在擺脫野蠻生長,進入理性繁榮時期。
理性展望金融科技的價值,在於解決以下三個問題:金融業務創新、交易安全高效,技術與智能融合。簡要回顧金融科技的過往,可以更清晰的看出這種趨勢:
早期1.0階段主要是IT加金融,實現金融業務電子化和自動化,商業銀行的信貸、清算及綜合業務系統就是典型代表。
2.0階段重點是電子金融渠道的變革,金融企業利用互聯網、呼叫中心、自動設備、移動終端渠道匯聚大量用戶和信息,實現信息共享和業務拓展。
3.0階段是技術引領,許多科技企業開始進入金融市場,藉助網路、機器、數據、用戶信息、交易行為提供創新的金融服務。
4.0階段即是金融機構和科技機構加速融合,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形式主要以數字化形式提供,大量技術研發和平台建設側重與金融服務結合,包括人工智慧、VR、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新型技術更多的用於金融交易和產品之中,這一趨勢應該會持續未來相當長的時間。
詳細考察中國的金融科技活動,主要集中在三大類機構,包括傳統金融企業、新興科技(互聯網)公司、支持服務(通信、基礎設施、相關專業服務)機構,主要的業態包括互聯網支付、網路借貸、眾籌融資、互聯網銷售(基金、保險),消費金融、企業金融服務、徵信與數據服務等七類,未來一段時期這些業態將不斷創新,日益繁榮。
其次,金融科技專注服務於新實體經濟,要特別重視創新,推動人工智慧。
金融科技成為熱點,與當下中國企業和居民金融資產積累較多、互聯網盛行、金融交易日趨活躍的社會經濟環境相關,也與中國努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金融市場化以及一二三產業融合的新實體經濟快速發展的大形勢相關。毫無疑問,金融科技提供了一種平等、獨特的新型供給。
在較長時期內,我國金融業態較為單一,金融機構幾家獨大,金融供給嚴重不足,一直以來在傳統范疇內談創新,沒有大的進展。直到互聯網、移動技術普及,市場上開始出現了大量的創新業態,比如第三方支付、線上理財、互聯網保險、眾籌等等,真正服務了更多層次的金融需求,對傳統金融似乎有了顛覆的可能,與新實體企業的結合更為緊密。
從現在看,中國是金融科技的受惠者,是全球金融交易最活躍、支付最便利、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國度之一。比較而言,在整體金融最發達的美國,線下金融體系比較發達,金融科技的角色被定義為覆蓋傳統體系的遺漏客戶和市場縫隙。
在中國市場上傳統的金融供給本身就不足,金融科技的發展可以填補這個空白,並且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形成高速擴展,吸納科技人才和創新技術,具備了佔領先機的可能性,為普惠金融和共享金融提供了最好的解決方案。
在金融科技領域,未來幾項新技術的發展很可能會爆發出巨大的商業價值。
一是區塊鏈,降低了交易和信任風險,降低了金融機構的運作成本,在徵信、股票交易、P2P的跨界支付、匯算、結算方面有著重要作用。
二是大數據數據挖掘,支付有金融和數據的雙重屬性,支付場景擁有的數據資源是進一步發展為信貸、徵信等復雜金融業務的基石。社交媒體可以整合個人消費領域、安全領域的眾多信息,直接轉化為金融服務的提供平台。搜索引擎可以將用戶流量引入到金融領域,未來可以方便地使用大數據開展智能分析。
三是人工智慧,可能使得中低端的分析活動被大面積替換,在時間維度上預測,優化風險定價模型,減少情緒化干擾,優化博弈的策略。人工智慧全維的應用到互聯網金融及相關領域,它從金融及商業數據中大量提取有用信息,對信息加工判斷後反饋給金融機構決策,實時反饋給用戶選擇,從而降低雙方交易的信息不對稱、不確定性,驅動金融產業的智能化發展。
第三,金融科技必須高度重視社會責任推動生態的進化和凈化。
金融科技產業在發展的同時必須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
一是提供普惠金融服務,節約社會成本。金融科技為普惠金融提供了最高效的工具,帶動了先進技術在金融業的創新應用,極大地節約社會成本,幫助全社會跨越數字鴻溝。從實踐看,當前無論是金融機構還是金融科技創新企業,一旦構建起整個生態系統,在資本市場上就會獲得較高估值,實際上是對其底層數據以及先進技術的認可。社會各界都應該大力推動互聯網金融生態的進化。
二是擁抱監管、在發展中管控好風險。金融科技產業必須學習在監管中發展,管控好各類風險。只有清晰、在法律法規框架內接受監管,才是行業的福音。打擦邊球,似乎是一時佔了監管的便宜,長期看,沒有規則和規矩,叢林法則下,今天的獲勝者,今晚就會被更野蠻的對手顛覆。
當然,對於金融科技的監管要堅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結合我國金融科技的特點,起步較晚,供給不足,監管部門傾聽產業界的真正發聲,要注意配合產業契機,防止分業監管和跨界經營的制度性錯厄,促進互聯網金融生態的凈化。
今年是金融風險防範年,提醒所有的從業者、創新者和投資者重視風險。全社會必須通力合作,才能為金融科技發展營造好的環境。
一是加強立法和執法,近年來支付詐騙、理財黑平台大量出現,但違法成本極低,即有法律的原因,也有執法的力量缺乏。
二是大力建設社會信用體系,對於欺詐行為、失信人終身記錄,重點跟蹤關注。
三是加強投資者和金融消費者教育,提高用戶的辨別能力,在面對形形色色的金融科技產品服務時,最直接的防護就是用戶安全意識的提高。
四是引入中國版監管沙盒,吸取國際在限制性授權、豁免方面的經驗,同時要建立行業黑名單,給予違法亂紀者警告,甚至行業性禁入,推動互聯網金融、共享金融和科技金融生態體系的可持續性發展。
2. 國內知名軟體公司有哪些
國內太大了,一定要說那阿里騰訊京東算不算,那這樣舉例就沒啥意思版了。在廣州工作了權這么多年,我姑且說說廣州有哪些知名的軟體公司吧!
一、先看互聯網軟體行業:
首先廣州最大的互聯網公司網易,很多人以為網易是杭州的,其實網易總部和最賺錢的游戲部門都在廣州!接著是歡聚時代,你一定聽說過他的旗下產品,YY,虎牙直播,多玩網!然後是唯品會,發展的也很不錯......其他的就不說了,哦對了,微信的總部也、還有酷狗、UC、小鵬汽車(排名不分先後)等等都在廣州。
二、企業級辦公軟體行業:
還是先聲明排名不分先後,最先讓我想到的是廣聯達,一家在建築工程領域非常專注的軟體廠商;其次是廣州天翎,國內最早從事低代碼開發平台和BPM平台研發的廠商;然後是道一雲,這是一家和企業微信深度融合的軟體廠商;還有方欣科技,這是一家專注金融稅務系統的軟體廠商,上市企業金財互聯的核心企業!
三、操作系統/資料庫/安全軟體
國家正在大力推進信創工程(安可/國產化替換),政務類單位都會在三年左右將辦公軟體全部替換為國產化兼容適配的產品,但是不好意思,廣州真木有出名的。。。通信UOS在廣州有建立適配認證中心,但是總部不在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