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美年大健康借殼詳解
2014年10月, 上市公司江蘇三友(002044)(美年健康借殼上市公司)發布籌劃重大資產重組停牌公告;
2014年10月20日,美年健康就與慈銘體檢、鷹潭健之康業等16名股東簽訂《關於慈銘健康體檢管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之股份轉讓協議》,約定美年健康收購慈銘體檢100%股權,慈銘體檢總體估值36億;
2014年12月19日,美年健康完成對慈銘體檢27.78%股份的收購,作價10億元; (第二次轉讓股份占慈銘體檢總股本的72.22%,該部分股份的轉讓對價可採取貨幣資金支付,或者股份支付及兩者結合的方式進行,具體支付方式由各個賣方獨立自主決定。對於採用貨幣資金方式支付的股份轉讓,美年健康應在交割日(2014年12月19日)後的12個月內完成;對於以股份或股份與貨幣資金結合作為轉讓對價的,由選擇該支付方式的慈銘體檢股東與美年健康於交割日後的12個月內協商確定有關的進度及支付安排。如在交割日後的12個月內,美年健康未能按照協議的約定完成72.22%股份中的貨幣方式受讓,慈銘體檢或其指定的第三方有權在約定收購期滿後,按照本次交易的價格回購或收購已經轉讓給美年健康的27.78%股份中的全部或部分。)
2015年3月25日,上市公司江蘇三友發布重組預案,擬通過資產置換、發行股份收購資產及募集配套資金的一系列交易,實現美年健康借殼上市,後者整體作價55.4億元。具體方式為:由天億投資等投資機構、俞熔等自然人持有的美年健康100%的股份(作價為55.4億元)與江蘇三友的資產及負債(評估值為4.86億元)進行等值置換,差額部分將以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
2015年7月,美年健康借殼江蘇三友重組方案成功取得證監會批文;
2015年11月20日,美年健康與慈銘體檢股東及天億資管簽署協議,約定慈銘體檢14名股東向天億資管轉讓其合計持有的慈銘體檢 68.40%的股份,股份轉讓對價的支付方式為現金,轉讓價為24.62億元;
2015年11月20日,江蘇三友發布公告,擬以24.62億元現金收購慈銘體檢68.40%的股份,剩餘3.82%的股份將爭取以股份收購,若2016年12月31日前未完成股份收購,則以貨幣1.28億元購買此部分股票,並擬於2016年2月29日前申請復牌。
2016年4月2日,美年健康發布公告稱,其擬向天億資管、東勝康業、韓小紅和李世海非公開發行股份,購買其持有的慈銘體檢 72.22%股權,交易作價約為26.97億元,交易完成後取得慈銘體檢100%的股份;
2016年7月,由於愛康國賓舉報美年健康收購慈銘涉嫌壟斷,美年健康收到商務部反壟斷局出具的《涉嫌未依法申報經營者集中立案調查通知》,證監會依法對美年健康提交的《美年大健康產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核准》行政許可申請材料進行了審查,需要美年健康就有關問題作出書面說明和解釋;
2016年10月21日,美年健康發布公告稱,公司將向中國證監會申請暫時中止審查本次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事項。美年健康收購慈銘體檢事項暫停;
2017年4月28日,美年健康全資子公司美年大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收到商務部出具的《商務部行政處罰告知書》(商法函[2017]193 號)。商務部認定美年健康購買慈銘體檢股權在相關行業市場不構成壟斷。但違反了《反壟斷法》第二十一條,屬於未依法申報違法實施的經營者集中,不具有排除、限制競爭的效果。依據《反壟斷法》,在此次對美年健康處以30萬人民幣的處罰;
2017年6月14日,美年健康收到了證監會出具的《中國證監會行政許可申請恢復審查通知書》(161537號),證監會依法對公司提交的《關於恢復審查上市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核準的申請》進行了審查,認為該申請符合恢復審查條件。
2017年6月15日,美年健康發布《關於調整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方案的公告》,美年健康擬以非公開發行150,765,381股股份及現金支付3.50億元的方式支付,購買慈銘體檢72.22%股權。本次交易完成後,慈銘體檢將成為美年健康的全資子公司;
2017年7月12日,美年健康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事項獲批;
本次交易是指美年健康擬以非公開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天億資管等5名股東持有的慈銘體檢72.22%的股權。公告稱,慈銘體檢72.22%股權的交易作價為26.97億元,美年健康擬以非公開發行150,765,381股股份及現金支付3.50億元的方式支付。本次交易完成後,慈銘體檢將成為美年健康的全資子公司。
根據美年健康的計劃,收購慈銘後,美年大健康和慈銘體檢將分別稱為上市公司的兩家子公司,擁有各自的董事會,在各自的管理團隊、銷售、財務、人力等方面保持相互獨立。日後兩大品牌也將差異化發展:「美年大健康」 在鞏固原有優勢區域的基礎上,將發展布局的重點放在三四線城市的下沉;「慈銘體檢」發展戰略則聚焦於繼續鞏固提升北京等傳統區域的優勢。
美年健康、慈銘體檢、愛康國賓是國內民營體檢行業的三巨頭,選擇了不同的上市道路:
慈銘體檢——A股IPO;
愛康國賓——海外IPO;
美年健康——A股借殼。
在遭遇上市的一定困難後,美年健康與慈銘體檢尋求合作,分別進行了如下的工作:
早在2012年3月,在當時一家獨大的慈銘體檢就已完成IPO申報工作,並於7月過會。當年的數據顯示,慈銘體檢實現營業收入6.17億元,凈利潤達0.92億元,作為中國第一家私立健康連鎖體檢機構,慈銘體檢很有希望成為中國體檢行業第一股。
但是,距IPO只有一步之遙的慈銘體檢,卻遭遇了2012年下半年監管層A股IPO突然暫停的意外。2014年IPO重啟後,成功拿到批文的慈銘體檢又因為提前披露超出招股說明書所允許的披露內容,再次終止IPO。此次滑鐵盧是慈銘體檢在資本運作中處於不利位置,也基本使慈銘體檢退出民營體檢三大巨頭的爭斗。
此前,美年健康董事長俞熔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美年健康在發展的兩個階段中對標的是美國凱撒醫療與亞馬遜的商業模式。
從實際結果來看,慈銘體檢成為美年健康持股72.22,美年集團持股27.78的全資子公司,而慈銘體檢的原股東胡波、韓小紅夫婦等人並未持有上市公司的股權,僅仍任慈銘體檢的董事長、副董事長等職位,其最初設想的分立董事會、分別經營能否實現存疑。
⑵ 美年健康是私人企業嗎
美年健康是私人企業。以下是關於美年健康為私人企業的詳細解釋:
綜上所述,美年健康是一家私人企業。
⑶ 美年健康被誰拋棄
斑馬消費 范建
阿里巴巴為美年 健康 點燃了一把火,又將其親手澆滅。
上周,業績慘淡、股東拋售、股價暴跌……一團團烏雲密布在美年 健康 的頭頂久久不散。
股東走了、客戶流失了……一瞬間,好像所有人都在拋棄美年 健康 。
股東大舉出逃
在美年 健康 股價持續下跌之際,戰略股東阿里巴巴突然大舉減持火上澆油。
11月4日盤後,美年 健康 (002044.SZ)發布公告,阿里巴巴已累計大宗交易減持公司1.3794%股份。消息一出,次日美年 健康 跌停。
一年之前,美年 健康 控股股東和一致行動人天億資產、天億控股等,將合計16.16%股份,總對價72.65億元,轉讓給阿里網路、杭州信投、上海麒鈞,其後,阿里網路出資18.36億元,認購公司非公開發行股份,成為持有公司9.39%股份的單一第一大股東。
阿里巴巴戰略入股美年 健康 ,將體檢作為阿里雙H( 健康 和快樂)戰略的重要一環來打造。入股一年之後,即大舉減持,意欲何為?
事實上,阿里減持並不是美年 健康 股價暴跌的導火索,而是助推器。10月30日,美年 健康 交出了一份糟糕的三季報,公司股價就持續大跌,而阿里的減持行為集中發生在11月2日和3日。
巧合的是,在這個微妙的時間點,美年 健康 總裁徐可也加入減持大軍,減持公司超過1300萬股,合計套現超2億元。在今年7月,公司副總裁林琳亦減持公司200萬股,套現近3000萬元。
對於美年 健康 的股價走勢,機構股東無疑是最敏銳的。今年二季度末,共有406家機構持有公司股份,到三季度末,降為68家。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9月14日,穆迪已將美年 健康 的企業家族評級從「Ba3」下調至「B1」。同時將美年投資發行、美年 健康 提供擔保的債券高級無抵押評級從「Ba3」下調至「B1」,展望維持負面。評級機構分析認為,未來12-18個月內,公司杠桿率仍將保持高位。
業績下滑、股東減持、機構拋售……一系列負面情緒疊加,美年 健康 市值5天已蒸發200億元。
客戶增長停滯
中國的民營資本涉足體檢市場不過20年,卻快速走過了野蠻生長、群雄逐鹿、三足鼎立、二元對立的行業發展階段。
在眾多行業玩家中,美年 健康 創始人俞熔是為數不多的,沒有專業醫療背景的參與者。然而,做投資出身的他,更大膽、更善於發揮資本的力量。在很短時間內,通過大舉並購,成為行業老大。
特別是2015年借殼上市後,美年 健康 繼續高舉並購大旗,一路高歌猛進,將眾多國內或區域體檢機構納入麾下,旗下擁有「美年大 健康 」、「美兆」和「慈銘體檢」三個體檢行業知名品牌。公司體檢中心從2014年的94家,猛增至2019年末的703家。
並購擴張的效果立竿見影,公司營收規模從2016年的43.1億元,猛增至2018年的84.6億元,同期歸母凈利潤從4.52億元增至8.21億元,這也成為了美年 健康 的業績巔峰。
但一個明顯的現象是,公司旗下體檢中心不斷增加,年服務人次的增長卻已出現了停滯。
特別是在2019年,在體檢中心同比增長70家的情況下,全年體檢人次下降了176萬。
美年 健康 運營效率的下降,除了市場競爭的因素,更有其自身原因。
2018年中,一篇關於美年 健康 「假醫生」執業的消息刷爆網路,將這家民營體檢頭牌推上了風口浪尖,並由此引發了行業信任危機。
雖然,後來的事實還了美年一個清白,但主管部門檢查發現,公司部分體檢中心,確實存在醫生執業不規范、體檢報告未經醫生親自審核以及放射診療服務不規范等情形。在這種情況之下,還有多少人願意用自己的生命去做賭注?
斷臂求生
今年的疫情,將美年 健康 徹底打入了谷底。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同比下滑29.61%、歸母凈利潤虧損5.17億元。
與業績危機同時存在的,是此前大舉並購累積起來的巨額商譽,成為始終懸在美年 健康 頭頂的一把利劍。
2019年,因慈銘體檢等子公司業績下滑,公司商譽減值超10億元,導致全年巨虧8.66億元。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公司商譽余額仍高達43.27億元,占公司總資產的25.77%、占凈資產的56.24%。按照今年的發展態勢,公司商譽減值或又會是大概率事件。
收購慈銘體檢形成的商譽還有20多億元,該子公司今年上半年已虧損超過2億元,全年幾乎沒有達到預期的可能性。
雖然在第三季度,公司業績逐漸回暖,虧損已有所收窄,但要想在剩下的一個季度,實現業務上的全年盈利,難於登天。
情急之下,公司籌劃對外轉讓資產。10月末,公司公告擬轉讓美因基因不低於20%股權。該筆資產出售,能給公司帶來多大收益,目前尚未可知。
2018年,美年 健康 出資3.88億元,從實控人俞熔控制的天億資產手中,收購美因基因33.42%股權,實現控股。
美年 健康 曾對美因基因寄予厚望,將其作為公司未來增長的新引擎和核心競爭力。公司表示,美因基因的主營業務是通過專業便捷的基因檢測,為客戶提供精準的疾病早篩、 健康 管理和醫療服務。憑借美年 健康 海量人群的樣本優勢,逐步建成全球最大的全民 健康 基因庫和基因數據入口,成為大眾消費基因檢測的領導者。
最近幾年,隨著基因技術的大規模運用,美因基因也迎來了一個快速發展期,盈利能力不斷提升。
在生存和發展面前,美年 健康 選擇了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