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零售銀行業務的發展趨勢
零售銀行業務是未來銀行業發展的趨勢
零售銀行業在中國是一個新興的領域,但版對於西方商業銀行來說,卻是權一項舉足輕重的業務。近年來,發達國家的零售銀行業更是呈現了蒸蒸日上的趨勢。 在金融證券化和投資機構化浪潮的沖擊下,越來越多的企業公司繞過商業銀行直接在資本市場上籌措資金,使這些國家商業銀行的傳統存貸款業務量的相對比重下降,西方商業銀行從批發銀行業務中獲取收益的能力下降。
但是,商業銀行在零售銀行業務領域,找到了新的效益增長點,如美國花旗銀行從70年代中期就成立了消費者金融服務部,為消費者提供各類富有特色的、多樣化的零售銀行業務,該行1994年就在這一領域獲利達14億美元,占總體實現利潤的 41%。 零售銀行業務是商業銀行傳統的優勢領域,但隨著各國先後開放金融市場,過去金融分類管理的界限正在逐漸模糊淡化,銀行、證券與保險公司業務的相互交叉日益普遍。越來越多的非銀行金融機構、過去並不經營零售業務的金融機構以及非傳統金融服務企業的紛紛進入市場使這一業務領域的競爭加劇。
2. 銀行如何加快推進大零售戰略,促進零售業務快速發展
今年以來,工行大同分行以省分行提出的大個金戰略為指導,加快推進「大零售」戰略落地,促進全轄大零售業務協同發展,全力完成2015年省分行對「大零售」營業貢獻提出的任務目標。
一、積極構建高效聯動、整合發展一體化經營格局。認真貫徹總分行要求,充分利用「大零售」試點行契機,先行先試,積極開展公私聯動、私私聯動的創新和探索,通過強化宣傳引導力度,引導基層行及員工主動適應轉變,將思想統一到貫徹落實到「大零售」戰略上來,通過零售業務營銷模型轉型,實現零售業務發展規模、質量、結構、效益的有機統一。
二、重點做好大零售業務發展落後行的幫扶力度。大零售推進委員會強化組織推動力度,以大零售貢獻數據為切入點,認真分析轄屬支行大零售業務落後問題及原因,加大對零售板塊營業貢獻佔比下降行的督導力度,通過採取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切實發揮大零售業務對於全轄轉型發展的推進作用。
三、強化儲蓄存款的支撐作用。深化對於儲蓄存款在經營發展和營業貢獻提升中基礎性作用的認識,通過擴大存款市場份額來應對利率市場化對存款貢獻度下降的影響:一是培育儲蓄業務新的增長點,從源頭上抓好增存攬儲工作,通過增加產品黏合度,實現代發工資客戶在我行留存資金最大化;二是做好儲蓄存款流動情況監測分析,重點把握大額及異常資金變動,重視結構性存款產品對存款的穩定作用,防止重要客戶重要時點出現存款流失;三是開展儲蓄與理財的良性互動,確保客戶資金在我行體內封閉運行,同時依託高收益產品對存款的拉動作用,積極競爭行外客戶和資金到行,實現儲蓄存款穩步增長;四是整合業務資源,為客戶儲蓄、投資、消費、支付等各個環節提供全流程管理,通過細分客戶分類,開展精準營銷,實現客戶資金在我行體系內閉環運作。
四、抓好個貸市場營銷。一是推進金融資產自助質押貸款業務的精準營銷活動工作,力爭在最短時間內迅速做出規模,並做好營銷效果的數據統計;二是要重點圍繞高價值、低杠桿住房核心資產,以辦理最高額抵押為基礎拓展個人資產綜合服務目標客戶;要加大相關產品服務整合創新,將個人資產綜合服務打造成面向高資產客戶提供融資、理財及各類增值服務的平台;三是完善競爭策略,充分發揮我行規模優勢,通過利率差異化定價、住房貸款自動化審批等舉措,不斷提高住房貸款精細化管理水平,多儲備優質項目資源,提升我行在當地住房貸款市場議價能力,進一步提高個人貸款營業貢獻。
五、強化個金條線增收推動。發揮凈值型產品表現穩健、中收水平高、創收能力強和增利尊利穩利等產品交易便捷、支持預約、支持質押等特點,進一步提升個人理財產品銷售收入;加大借記卡發卡力度,推動商圈建設,開展各類刷卡促銷活動,促進發卡量和消費額的快速增長;加強個人外匯業務宣傳,藉助第三方機構資源開展專題營銷活動,充分發揮我行本外幣一體化服務優勢開展境內外聯動,促進外匯業務發展;密切關注資本市場行情變化,甄選高收益、業績好的優質基金產品,做好客戶分層營銷;強化重點健康險、意外險、養老年金險產品的精準營銷,快速擴大保障型保險產品銷售規模,提高收益型保險產品在網上銀行、自助終端等新渠道的銷售佔比。
3. 農村零售業市場的前景
零售業在中國的發展抄空間還很大,相比現在做的比較不錯的主要就是集中在大城市跟沿海。你也不用看國際形式,就簡單的說現在國內的食品安全問題跟國家推行的萬村千鄉工程就知道中國的零售業還需要多少,國家都鼓勵大型企業多推廣連鎖店,尤其是很支持原由的供銷系統,每多開店都有補貼的。具體的模式肯定是連鎖化、標准化、信息化,但是店面的大小要根據你選取的位置來決定的。
4. 農村商業銀行零售業務有哪些
現在農村商業銀行的業務范圍十分廣泛,有個人業務、公司業務、投行業務和國版際業務。其中個人權業務有:銀行卡業務、儲蓄業務、個貸業務、代理業務、結算業務和理財業務。公司業務有:存款業務、信貸業務、結算業務和資金業務。投行業務有:咨詢業務、融資業務和並購業務。國際業務有:外匯存款業務、國際結算業務、貿易融資業務。
5. 農村金融機構在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背景下,有何優勢
農村金融機構具有紮根農村、服務三農、貼近百姓的優勢,也有資金規模小、科專技水平屬低、員工素質差等先天的劣勢。
1、主要的優勢
第一,點多面廣,貼近農民
第二,經營靈活,政策傾斜
第三,客戶眾多,潛力巨大
2、存在的不足
第一,科技手段相對落後
第二,客戶層次相對較低
第三,產品創新能力較弱
第四,人才儲備依然不足
6. 農商銀行如何轉型
第一,允許差異化市場准入,更好服務三農和小微企業。農村商業銀行長期植根於我國最低層次的金融市場中,對小微、對三農金融服務最熟悉,也最有經驗與自覺性。為此,未來農村商業銀行的發展應該允許有以下兩種類型的農村商業銀行並存:
一類是佔大多數的中小型農村商業銀行。這類農村商業銀行因規模和能力等原因,以深耕本土、服務本土中小微企業、發展零售銀行業務為己任,深入社區,堅定做有地方特色的社區銀行的決心和信心,與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進行錯位競爭;
一類是佔少數的大型優秀農商行,比如監管評級為二級以上的資產規模1000億元以上的農商行。這類農商行規模大、內控好、服務三農或中小微企業到位,監管政策可考慮允許突破經營地域局限,向省內跨區尤其是向地級市以下的農業地區發展。
7. 如何大力發展農村普惠金融,提升農村金融服務
一是鼓勵更多的金融服務供給主體參與農村金融服務。農村貧困和偏遠地區信譽程度高,金融風險小,貸款損失率低,小額信貸市場前景廣闊。國際行動援助的一項調查顯示,小額貸款被許多銀行看作是降低銀行整體風險的一種手段。因此,要打破農村貧困和偏遠地區金融服務成本高的認識誤區,通過制定恰當的定價策略,實現規模經濟,控製成本,提高效率,保持適當的盈利性,吸引更多機構參與到農村金融服務中來。要發揮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小額貸款公司、非政府組織等不同類型機構的各自比較優勢,通過提供多樣性金融服務滿足農村地區不同的金融需求,並將這些分散的零售金融機構整合成為一個有機的普惠金融體系。
二是充分發揮信貸政策的導向作用。積極探索支農再貸款和再貼現管理在推動普惠金融發展中的新模式、新方法,直接和間接地引導各類農村金融服務機構,將更多的金融服務和金融產品供給延伸到農村貧困和偏遠地區,幫助農村貧困和低收入人口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
三是深化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要指導各銀行業金融機構扎實開展農戶建檔、評級、授信等工作,大力發展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同時,可以依託農村金融基礎設施的清算和支付結算功能,將農民的存款和消費記錄等現金存量和流量數據納入農村小額信貸和商業銀行支農貸款的信用評級系統,作為輔助手段,擴大信用評級的參考依據,更加真實地反映農民的信用程度和還款能力。
四是加強農村人民幣流通管理與服務。以助農取款為基礎,開辦殘缺污損人民幣兌換、小面額人民幣餘缺調劑以及反假宣傳、反假監測和通信聯絡代理項目,為偏遠農村群眾使用現金、兌換零錢、兌換殘損人民幣提供便利,同時擴大金融宣傳,打擊制販假幣等犯罪行為。
五是開辟農村金融消費維權的新通道。積極開展金融消費維權宣傳,協助金融機構辦理金融消費投訴,按類別指導農民的金融消費投訴維權,解決農民投訴難的問題,進一步加快推進農村金融業健康快速發展。
六是構建農村經濟金融動態監測網路。建立常態化的信息搜集和反饋機制,協助金融機構開展經濟金融運行監測分析與調查研究工作,形成農村覆蓋面廣、情況真實可靠、信息反饋快速的監測網路。
七是依託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點開展金融知識的宣傳工作。普惠金融體系向貧困和偏遠地區深入的過程,實際上也是金融知識普及、農民金融意識不斷增強的過程。農村金融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農村金融知識的宣傳普及,可以使廣大農村地區,特別是貧困和偏遠地區,逐漸認識並接受各類現代金融服務,共享現代化支付體系的發展成果,推動農村金融服務不斷升級,以此彌補金融供給和需求的缺口,使每一個社會成員能夠平等地享受金融服務的權力,將中央提出的「發展金融普惠體系」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