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傳遞國際金融風險

傳遞國際金融風險

發布時間:2021-03-07 16:00:40

『壹』 金融危機爆發後為什麼會發生國際傳遞

這是因為現在有很多傳遞機制了

貿易傳染效應、金融傳染效應以及預期傳染效應。

貿易傳染效應是指一個國家的貨幣危機惡化了另一個與其貿易關系密切國家的國際收支狀況以及經濟基礎運行狀況。這個中國就是很好的例子,歐美式中國的出口市場,你看,危機來了,中國首沖擊最大的其實是外貿行業

金融傳染效應是指一個市場由於宏觀經濟波動而導致的金融市場流動性缺乏,導致另一個與其有密切金融關系包括通過直接投資、銀行貸款、資本市場渠道等建立起來的各種金融聯系的市場的流動性缺乏,從而引發另外一國爆發危機。分為直接投資渠道、銀行貸款渠道和資本市場渠道。用亞洲金融危機來說,歐洲國家的金融機構在泰國和印尼等地都有投資,由於泰國金融危機導致歐洲國家金融機構的投資損失,使得歐洲國家的金融機構調整其投資組合以降低風險,從而從印尼等地投資,誘發印尼等國的貨幣危機。

預期傳染效應是指即使不存在貿易、金融聯系,不同國家之間的金融危機也可能傳染,這是由於一個國家發生危機,另一些類似國家的市場預期發生變化,進而影響到投機者的信心與預期,從而導致投機者對這些國家的貨幣沖擊。比如美國收沖擊了,美國的投資商在對外投資的時候也也許會正確也許會錯誤的預期,將來的市場不看好,因此減少投資,這樣就容易給本該投資的地方帶來蕭條,至少相對增長減少了~~

『貳』 請根據所學知識,針對目前的國際金融風險對中國金融的影響,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般來說,本國在金融風險大的時候更能規避風險。
經濟危機對於本國更多的是一場機遇,可以重新定義市場,重新進行資源分配。

『叄』 求一篇論文 1500~2000字 關於此次金融危機的起因\傳遞機制\後果\對於企業資產組合的市場風險管理的啟示

美國次貸危機 誰是罪魁禍首

美國次貸危機,從2006年春季開始逐步顯現到去年爆發,至今已經經歷了4次大的沖擊波。第一波沖擊始於去年8月份。當時危機開始集中顯現,大批與次級住房貸款有關的金融機構破產倒閉,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被迫進入「降息周期」。
第二波沖擊始於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花旗、美林、瑞銀等全球著名金融機構因次級貸款出現巨額虧損,市場流動性壓力驟增,美聯儲和一些西方國家銀行被迫聯手干預。
第三波沖擊發生於今年3月份,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瀕臨破產,美聯儲緊急向其注資,並大幅降息75個基本點。
第四波沖擊發生於7月。美國兩大住房抵押貸款融資機構美國聯邦國民抵押貸款協會(房利美)和美國聯邦住宅抵押貸款公司(房地美)陷入困境。美聯儲擬注資250億美元。
美國為什麼會爆發次貸危機,誰是罪魁禍首?
這要從次級貸款說起。 美國抵押貸款市場分「次級」(Subprime)及「優惠級」(Prime),它是以借款人的信用條件作為劃分界限的。次級貸款,指的就是貸款機構向信用程度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以所購房屋為抵押的住房貸款。
2001年至2004年,美聯儲實施低利率政策刺激了房地產業的發展,美國人的購房熱情不斷升溫,次級抵押貸款風靡一時。過去兩年,隨著美聯儲17次加息,美國房地產市場逐步出現降溫跡象,但是次級抵押貸款市場也並未因此而停住腳步。
放貸機構為了競爭,不斷放鬆放款條件,一些貸款機構甚至推出了「零首付」、「零文件」的貸款方式,即借款人可以在沒有資金的情況下購房,且僅需申報其收入情況而無需提供任何有關償還能力的證明。寬松的貸款資格審核成為房地產交易市場空前活躍的重要推動力,但也埋下了危機的種子。
與此同時,次級抵押貸款被證券化了。次級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指的是將缺乏流動性但又能夠產生可預期的穩定現金流的次級住房抵押貸款匯集起來,通過一定的結構安排對貸款的風險與收益要素進行分離與重組,再配以相應的擔保和升級,將其轉變為可以在金融市場上出售和流通的證券。次級抵押貸款證券,被美國的金融機構做到了全世界,危機發生,全球就為美國的次級債買單。
在進行次級抵押貸款時,放款機構和借款者都認為,如果出現還貸困難,借款人只需出售房屋或者進行抵押再融資就可以了。但事實上,由於美聯儲連續17次加息,住房市場持續降溫,借款人很難將自己的房屋賣出,即使能賣出,房屋的價值也可能下跌到不足以償還剩餘貸款的程度。這時,危機就發生了。
危機一旦發生,就必然引起對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悲觀預期,這就會沖擊貸款市場的資金鏈,進而波及整個抵押貸款市場。與此同時,房地產市場價格也會因為房屋所有者止損的心理而繼續下降。兩重因素的疊加形成馬太效應,出現惡性循環,使得危機愈演愈烈。
分析美國次級住房貸款危機爆發的原因:一是信貸條件的放鬆。從事住房抵押貸款的金融機構放鬆了貸款的條件,使那些信用條件不符合相應貸款的個人承受了難以支付的還本付息的負擔;二是市場利息的上升。市場利率的不斷提高,使房屋價格上漲放緩並下跌,從而使借貸的還款壓力增大;三是抵押貸款證券以及信用衍生產品的過程忽視和掩蓋了原始貸款中存在的信用風險;四是評級公司對次級證券的評級過高;五是投資者的信心受挫,從而大量拋售手中持有的次級債券。

美國次貸危機對世界經濟及我國的影響

美國次貸危機首先影響到美國經濟的發展。受沖擊最大的是美國的銀行業。從抵押貸款領域到資產證券化領域的損失造成了銀行間流動性的崩潰。
7月初,加利福尼亞州印地麥克(In-dyMac)銀行因財政困難被聯邦政府接管,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三大破產銀行。7月25日,內華達州的第一國民銀行和加州的第一傳統銀行又宣布破產。至此,今年以來美國已有7家銀行破產。
即使是花旗、美聯銀行等大銀行,業績也讓人失望。以美聯銀行為例,該銀行公布的第二季度虧損額達到了88.6億美元,而去年同期為盈利23.4億美元。為應對危機,美聯銀行已大幅降低分紅並裁減員工1萬餘人。
在恐慌性情緒下,許多美國銀行業股票被拋售,銀行擠兌現象不斷增多。印地麥克銀行雖被聯邦儲蓄保險公司接管,但許多儲戶還是連夜排隊准備取走存款。擠兌問題更使一些中小銀行風險進一步加大。今年下半年,無疑將是美國銀行業的一個陣痛期,其能否很快走出困境,關鍵還在美國房市的走勢。
次貸危機對美國經濟的影響,更為嚴重的是,它可能會讓美國經濟進入一次衰退,而且可能會是比較長時期的衰退。而美國經濟如果進入衰退,全球經濟都有可能會出現衰退。
次貸危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首先是全球市場上的流動性出現短缺。為了解決流動性問題,美國的利率和匯率雙雙下調。利率和匯率的下調從而造成了世界性的通貨膨脹壓力。
美國資貸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不可忽視。如果從直接的渠道來看,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並不是很大。次貸危機使中國金融機構所購入的次級債券受到價格下跌的損失,但由於中國金融機構購入的次級債券的量不是很大,所以這部分的損失不會很大。
美國資貸危機對中國經濟影響,主要是間接的影響,它表現在:一是由於美國政府降低利率,使大量的外匯資金流入中國造成中國外匯激增,從而造成了中國面臨著輸入性通貨膨脹的巨大壓力。
二是影響中國的出口。由於次級貸款危機的影響,美國的經濟開始放緩,這些都會影響到美國人的收入和財富。美國人的收入和財富縮水之後,他就會減少消費,減少對進口產品的消費,這樣美國也就會減少對中國產品的進口需求。
而進出口貿易是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一駕馬車,去年經濟的增長,有2.5個百分點是進出口拉動的。據測算,今年中國的出口增幅,有可能下降到百分之十幾,甚至有可能出現一位數的增長。

次貸危機對中國的警示與防範措施

美國次貸危機,給中國的金融安全敲響了警鍾。
次貸危機的源頭,是美國房地產金融機構在市場繁榮時期放鬆了貸款條件。中國商業銀行應該充分重視美國次貸危機的教訓,第一應該嚴格保證首付政策的執行,杜絕出現零首付的現象;第二應該採取嚴格的貸前信用審核,避免出現虛假按揭的現象;第三要加強宏觀經濟運行的分析,高度關注經濟周期波動可能帶來的風險;第四要做好預警,控制規模與風險;第五金融監管部門要加強監管,防範和制止金融機構違規發放不符合條件的貸款。
在美國次級房屋抵押貸款證券化過程中,次貸不僅很快衍生出各種金融產品,還被分配到各種金融機構的投資產品組合之中。對沖基金及其他高杠桿機構以其財務杠桿工具幾十倍、甚至上百倍地放大與次級債有關的各種交易,這導致衍生產品價值與其真實資產價值之間的聯系被完全割斷,放大了相關投資和交易風險。
因此,中國金融機構在進行金融創新和產品設計時,以及每一單合約執行過程中,應吸取這一教訓,按照謹慎經營原則,合理評估無風險約束下的放貸行為與潛在風險的平衡,防患於未然。
美國次貸危機的最大警示在於,要警惕為應對經濟周期而制訂的宏觀調控政策對某個特定市場造成的沖擊。導致美國次貸危機的根本原因在於美聯儲加息導致房地產市場下滑。中國為了減輕次貸危機帶來的通脹壓力,實行緊縮的貸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央行多次提高利率並提高了存款儲備金率。這些政策措施在減緩通脹壓力的同時,也給中國的經濟發展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中國的股市和房市首當其沖。中國的企業,特別是從事出口貿易的企業,由於利息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的增加,還有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其國際競爭力受到了很大的挫傷。
因此,我認為,中國的宏觀緊縮政策需要作出相應的調整,可以考慮以適度放鬆的政策對付目前的形勢。如果採取適度放鬆的而不是強化緊縮的政策,便可以部分抵消人民幣升值和外匯儲備激增的壓力。股市和房市就可以盡快地恢復、企業的融資力和市場競爭力可以大大加強。
總之,美國次級貸款危機不僅會使我們總結國際、國內的經驗教訓,而且還會使我們在宏觀經濟政策的取向上,進行冷靜和客觀的思索,在金融風險的防範機制上採取更加有效的防範措施。

『肆』 簡單談談國際金融的風險有哪些

主要有利率風險、匯率風險、信用風險、國家風險、流動風險、操作風險等

『伍』 國際金融市場的風險有哪些

主要有五大風險:
美國不確定性風險——美國經濟金融的影響力使其前景格外引起關注,並將影響
國際金融市場較大的波動,尤其是美元資產的縮水,可能導致全球交易、結算和儲備系統的大調整,不利於金融穩定突出;而從國內看,美元貶值由於經濟恢復和結構性均衡,但不利於經濟信心維持。美元波動將會引起恐慌性反應,金融市場價格波動將會加大,進而不利於全球經濟復甦和穩定。而從當前形勢看,美國經濟前景難以確定,經濟政策和理念的變化將是美國經濟難以預測的重要因素,而經濟政策抉擇時機與理念的變化,將可能使美國經濟最終出現實質的變化,甚至惡化。

金價上漲恐慌性風險——從目前趨勢看,國際金價面臨進一步上揚的空間,甚至預測金價將可能達到350美元的水平,國際政治與軍事矛盾潛在惡化的可能以及突發事件的難以預測都將是金價上漲的依託;尤其是美國經濟不確定和美元超值風險都將是金價上揚的推力與依據,從而對市場心理恐慌具有重要影響,形成進一步刺激金價的重要因素。

油價不定性風險——從石油價格水平趨勢看,產油國與消費國之間的摩擦以及國際政治軍事爭端的連續不斷,都是油價不確定的因素;尤其是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以及全球經濟復甦的需要,油價可駕馭更為艱難,可能成為全球經濟發展中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的不確定因素,並將對主要貨幣國的經濟環境具有負面影響與打壓,歐元區更為突出,歐元區通貨膨脹再度上升的壓力依然較大,並將直接加大匯率信心心理的波動與調整;而對於美國而言,在經濟不確定中經濟風險有所上升的形勢下,油價的上漲也將使美國經濟政策難以駕馭。油價再上30美元的水平不僅具有可能,而且也將是再度沖擊經濟金融政策的調整與變化的重要因素,對利率、匯率和股價等宏觀和微觀經濟波動與難以駕馭影響將更為直接。

利率差異波動性風險——全球利率水平的差異與不同步將是未來匯率水平和投資組合波動與調整的關鍵因素,利率調控的駕馭將直接影響和左右資金流動趨勢、方向與結構的變化,對美元的減弱、對歐元的傾斜以及對日元的難以定奪將使匯率和股價水平加大波動幅度,波動區間將難以預測且超出預期。尤為值得關注美聯儲關於改變永久性貼現率結構的建議,主旨是改變以往聯邦基金利率高於貼現率的狀況,使貼現率高於聯邦基金利率,以刺激存款機構、聯邦儲備體系在美國經濟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最終穩定經濟。美聯儲這項可能實施的改革將會對美國金融市場,尤其是美國經濟產生重要影響,並對匯率具有直接牽動;而當前美聯儲利率調整的時機抉擇對匯率的影響至關重要。而利差將形成國際資本流動格局的較大調整與變化。

金融格局潛在調整風險——隨著美歐日三種主導貨幣匯率的價格變化,尤其是歐元上升的加快,美元的國際主導地位將面臨提前的挑戰與修正。國際資本流動向歐元區間的加大,可能將導致資產信心和份額的調整,而目前美元貶值趨勢對與美元相掛鉤的機制沖擊將會加大,美元與歐元雙匯率機制將可能成為新的選擇與更新。從中長期看,美歐金融均衡性將會逐漸顯現,對美元沖擊明顯,對國際金融體系的穩定具有影響與沖擊,但對金融均衡與風險規避十分有益,有利於國際金融公平、合理氛圍的發展。

『陸』 金融市場如何傳遞風險

金融行業講究風險不能被消除,但可以被轉移,傳遞風險的方法就是將債務,貸款,等高風險資產進行證券化做成金融衍生品賣給投資者,這樣風險就會被轉移到投資者身上了。

『柒』 上海在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過程中如何防範風險

現在的世界面臨經濟全球化,跨國界的金融風險就像是傳染病一樣。」紐約大學教授魯里埃爾·魯比尼談起金融市場風險的全球傳遞性,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在魯里埃爾·魯比尼看來,次貸危機並沒有逐漸好轉,而是越來越糟糕,並不斷向全球其他市場蔓延。「金融風險能夠輕易地跨越國境傳遞到其他的國家,特別是在新興市場國家,因為這些國家的金融市場時間不長,大概不到20年,所以抵禦金融風險的能力相對較弱。」

不過,西班牙銀行國際事務副總監費麗奧斯卻表示,發達國家金融風險對發展中國家影響非常有限。費麗奧斯說:「發達國家的金融風險,如果傳遞到亞洲等一些發展中國家,有一定的傳遞性,但影響不是非常大,短期來說仍是非常有限的傳遞性。」

上海證監會行政總裁韋奕禮則認為,作為一個開放的市場,很有可能對市場上發生的一切事情都是很脆弱。資本市場是一個好的市場,當然也有風險,一個國家的資本市場越開放,越有可能受到世界經濟風險的影響,也越有可能脆弱。美國次貸危機是多方面造成的,但貸款審批不嚴難逃其責。對中國而言,應該接受當今金融市場所面臨的巨大變化,快速地接受這些變化,吸取其他國家和市場的經驗教訓,這樣,無論是在融資上,還是在儲蓄、投資方面,都能夠達到最高效的資源分配。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全球化傳奇。」摩根史丹利亞洲區主席史蒂芬·羅奇在發出感慨的同時表示,作為全球化非常主要的受益者之一,相對應全球所發生的諸多問題也會影響著中國。鑒於此,中國不能夠放鬆警惕,不能夠以為世界上萬事大吉。史蒂芬·羅奇強調說,「中國在過去20多年的時間里出現這樣的繁榮,關鍵要關注全球市場。現在就要開始採取措施,關注未來的機會,並關注未來的風險。中國銀行業一定要在管理風險控制方面有很好的措施。」

『捌』 什麼是國際金融風險擴散我國應該如何應對

加強金融上的監管,
本次美國的引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就是因為它國內產生了次信貸版危機,擴散到相關的權機構,國家才引發了全球性的,我國在國際債券方面要謹慎投資呀, 加大些黃金儲備,或者歐元等其它外資的儲備,不要老是讓國家為美國的經濟發展買單。
擴大內需只是一方面的手段,起不到根本性的作用啊。

『玖』 我國應對國際金融風險擴散的對策

我國的應對措施
1加強本國的經濟實力,更大程度上的提高內需。
2加強金融監管,在專合理利用外資的屬基礎上,警惕國際熱錢等問題
3要提高對外投資的管理水平,把資金投入到一些可靠、穩定的項目上去 \

以上三點分別在網路上搜一下,組合一下,就OK 了。千萬不要在網上把一整篇照搬,否則自己學不到東西,另外很容易出雷同卷。

閱讀全文

與傳遞國際金融風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華中數控屬於哪個基金 瀏覽:832
招商證券股指期貨手續費調整 瀏覽:257
融資計劃書模板怎麼寫 瀏覽:29
第一理財年化 瀏覽:637
基金凈值公告方式 瀏覽:502
綠化貸理財安全嗎 瀏覽:217
離婚後再供房貸款買房 瀏覽:805
今天千足金的價格 瀏覽:587
理財取款程序 瀏覽:183
信託百世物流 瀏覽:676
注冊公司融資性 瀏覽:997
浦發輕松理財金卡條件 瀏覽:881
科創基金發銷渠道 瀏覽:995
45鋼價格2016 瀏覽:720
新設融資 瀏覽:157
中原內配私募基金被騙 瀏覽:347
32美元等於人民幣多少錢 瀏覽:96
期貨實盤秀怎麼沒了 瀏覽:268
車貸款50000一年利息是多少 瀏覽:97
基金經理范冰個人介紹 瀏覽: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