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目前國家認可的p2p公司
截止2020年,國家認可的公司有復旦復華(600624)、同濟科技(600846、開鑫貸、GQY視訊(300076)。
1、復旦復華(600624):公司是復旦大學控股的上市公司,依託復旦大學雄厚的科研、技術、人才優勢,公司成功確立了以軟體開發、生物醫葯、園區房產為核心的科技產業體系,目前已擁有中國重要的對日軟體出口平台,具有科技創新能力的葯品研發、生產、營銷基地,以及廣納國內外高新技術企業的國家級高新技術園區。上海自貿區放開教育市場對高校概念股帶來利好。
第一道關卡:營業執照注冊
早在去年底,P2P監管細則意見徵求稿一出台,深圳、上海、北京、重慶等地工商管理部門陸續明確叫停P2P公司新注冊,同時暫停核准包含「投資」、「金融信息」、「資產」、「資本」、「基金」、「財富管理」、「融資租賃」等字樣的企業名稱和經營范圍。
第二道關卡:金融辦備案
細則第五條明確指出,擬開展P2P業務的平台應當在領取營業執照後,於10個工作日以內攜帶有關材料向地方金融辦備案登記。細則也明確說明,備案登記不構成對P2P經營能力、合規程度、資信狀況的認可和評價。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雖細則特別做了以上強調,但業界的認知卻絲毫不受動搖,金融辦屬政府部門,能取得其備案相當於隱性牌照。
② 世界車系排行榜2020
中商情報網訊:近日,英國品牌評估機構「品牌金融」(Brand Finance)發布「2020全球最有版價值的100個汽車品牌」排行權榜(Automobiles 100 2020)。據榜單顯示:賓士、豐田、大眾、寶馬、保時捷、本田、福特、日產、奧迪以及沃爾沃位居榜單前十。電動車領軍者特斯拉前進到第12名,中國的電動車品牌蔚來首次上榜名列第65位。
100強汽車品牌既包括了轎車品牌,也有商用車和摩托車品牌。共有22個中國(含大陸和台灣地區)汽車品牌進入百強榜,排名最高的吉利在第20位。
100個品牌中,德國大眾汽車集團佔了9個,在前十大品牌中佔了3個。FCA菲亞特克萊斯勒集團的品牌有7個,雷諾日產三菱聯盟的品牌有6個,豐田集團的品牌有5個,通用汽車公司、PSA標致雪鐵龍集團、上汽集團和帕卡集團各有4個品牌,寶馬集團、沃爾沃集團、塔塔汽車集團和長城各有3個品牌,戴姆勒集團、本田公司、福特汽車公司、現代起亞集團、鈴木公司、吉利控股集團、比亞迪、北汽集團各有2個品牌。以下是榜單詳細情況:
③ 融資租賃概念股有哪些
根據中國租賃聯盟近期發布的《2014年融資租賃業發展報告》, 2014年全國融資租賃合同餘額約3.2萬億元,同比增長52.4%,其中金融租賃合同同比增長51.2%,外商租賃合同同比增長63.6%。業內人士分析,作為聯接金融業與實體產業的重要橋梁,融資租賃業以及以融資租賃業為代表的現代商業模式將為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持。但目前中國的融資租賃市場滲透率只有約5%,而歐美市場的滲透率普遍到20%左右。融資租賃在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屬於朝陽產業,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我國融資租賃行業實際上已步入快速發展的軌道, 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達到12萬億元,在經濟新常態下,從發展驅動力看,融資租賃業在我國前景廣闊。A股上市公司中,涉及相關領域的個股值得重點關注。
東莞控股(000828)是東莞國有控股金控平台,通過多次並購全資控股了廣東融通融資租賃有限公司,標志著公司全面切入融資租賃行業。日前,公司定增方案已獲廣東省國資委批復同意,此次定增將募資不超過15億元,全部用於增資融通租賃公司,以擴大其融資租賃業務規模,力爭將融資租賃業務打造成公司的第二主業。融資租賃業是東莞市支持和重點發展的行業,公司作為東莞市唯一一家國有控股上市公司,依託東莞市政府及控股股東的大力支持,有做大做強融資租賃業務的先天條件和優勢。
摩恩電氣(002451)持股99%的控股子公司摩恩租賃,注冊資本2億元人民幣,是經國家商務部、工商總局、稅務總局批准設立的專業從事國內外融資租賃業務的融資租賃企業。摩恩租賃2014年實現營業收入3286萬元,凈利潤1367萬元,成為公司主要利潤來源之一。公司在2014年1月份取得醫療牌照,目前可以直接從事醫療設備的租賃業務。公司發展目標是,成為以特種電線電纜製造為核心,穩步發展融資租賃、商業保理等供應鏈金融服務,積極布局新能源、互聯網等新興產業集團。
天津松江(600225)持股75%的控股子公司恆泰匯金,主要開展和基礎設施建設相關的融資租賃業務。公司此前公告稱,將與天物能源按照現有股權比例對恆泰匯金分別增資6億元和2億元人民幣,增資完成後恆泰匯金注冊資本將接近10億元人民幣。融資租賃業被列為天津市重點產業優先發展,獲得多項有力政策支持。公司作為天津國資委下屬企業,有做強做大融資租賃業務的天然優勢。
渤海租賃(000415)是領先的國際化綜合租賃產業集團,已全面實現租賃全牌照運營,旗下境內金融租賃平台、融資租賃平台、中外合資租賃品牌及境外飛機租賃平台、集裝箱租賃平台協同發展。目前公司整體國際化進程加速,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集裝箱租賃服務商。2015 年公司將通過再融資的方式繼續加大對飛機租賃業務的投放,力爭將香港航空租賃打造成為全球領先的飛機租賃公司。
④ 在融資租賃行業可以做到年薪50萬嗎
前瞻產業研究院《2015-2020年中國融資租賃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互聯網金融經過十多年的快速發展,已成為當前最具普惠性、覆蓋面最廣、滲透率最強的金融創新業態。當下,基於金融屬性,互聯網金融又開始作為主體生態產業進一步深入影響融資租賃產業的發展。現有市場發展中,憑借互聯網的眾多優勢和互聯網金融強大的資金融通能力,二者的融合發展,正不斷改變和提升傳統融資租賃企業運作模式和效率。
所以這個行業只要做得好 年薪50萬不是夢!
⑤ 2020年,比較好就業的行業是什麼,工資高的那種
比較推薦你汽車行業,因為這一行業已經不再是像以往的傳統製造業了,種類繁多,工資都是比較可觀的,你像汽車美容行業就不容小覷,再說說,汽車維修行業還有汽車租賃汽車金融方面的,工資收入都是不錯的!
⑥ 金融行業做哪個工作最賺錢!
金融專業就業前景:
1、商業銀行,包括四大行和股份制商行、城市商業銀行、外資銀行駐國內分支機構;
2、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上交所、深交所、期交所;
3、信託投資公司、金融投資控股公司、投資咨詢顧問公司、大型企業財務公司;
4、金融控股集團、四大資產管理公司、金融租賃、擔保公司;
5、保險公司、保險經紀公司;
6、中央(人民)銀行、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這是金融業監督管理機構;
7、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通常為保險方向;
8、國家公務員序列的政府行政機構如財政、審計、海關部門等;高等院校金融財政專業教師;研究機構研究人員;
9、上市(或欲上市)股份公司證券部、財務部、證券事務代表、董事會秘書處等。
應答時間:2020-09-14,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車主貸] 有車就能貸,最高50萬
https://b.pingan.com.cn/station/activity/loan/qr-carloan/loantrust.html?source=sa0000632&outerSource=bdzdhhr_zscd&outerid=ou0000250&cid=bdzdhhr_zscd&downapp_id=AM001000065
⑦ 我國二十三家金融央企分別是
目前中國的中央金融企業為24家。
1、國家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進出口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華融資產管理公司、長城資產管理公司、東方資產管理公司、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人壽保險(集團)公司、太平保險集團公司、再保險(集團)公司
2、人民保險集團股份公司、銀河金融控股有限公司、銀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中信集團公司、光大(集團)總公司、建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公司、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中央金融企業是指在國務院領導下由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依法獨立履行職責,並監管的國有金融機構等獨立法人單位。
(7)2020金融租賃公司排名擴展閱讀
1、國家開發銀行
(1)成立於1994年,是直屬國務院領導的政策性銀行。 2008年12月改制為國家開發銀行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3月,國務院明確國開行定位為開發性金融機構。
(2)國開行注冊資本4212.48億元,股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梧桐樹投資平台有限公司和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持股比例分別為36.54%、34.68%、27.19%、1.59%。
(3)國開行主要通過開展中長期信貸與投資等金融業務,為國民經濟重大中長期發展戰略服務。截至2015年末,資產規模12.3萬億元人民幣,不良貸款率連續43個季度低於1%,保持一流的市場業績。穆迪、標准普爾等專業評級機構,連續多年對國開行評級與中國主權評級保持一致。
(4)國開行是全球最大的開發性金融機構,中國最大的對外投融資合作銀行、中長期信貸銀行和債券銀行。2015年,在美國《財富》雜志世界企業500強中排名第87位。
(5)國開行在中國內地設有37家一級分行和3家二級分行,境外設有香港分行和開羅、莫斯科、里約熱內盧、加拉加斯、倫敦、萬象等6家代表處。全行員工近9000人。旗下擁有國開金融、國開證券、國銀租賃和中非基金等子公司。
2、中國進出口銀行
(1)成立於1994年,是直屬國務院領導的、政府全資擁有的國家政策性銀行,其國際信用評級與國家主權評級一致。目前在國內設有9家營業性分支機構和5個代表處,在境外設有東南非代表處和巴黎代表處;與 140 家銀行建立了代理行關系。
(2)中國進出口銀行是我國外經貿支持體系的重要力量和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機電產品、成套設備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和對外承包工程及各類境外投資的政策性融資主渠道、外國政府貸款的主要轉貸行和中國政府援外優惠貸款的承貸行,為促進我國開放型經濟的發展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3)中國進出口銀行的主要職責是貫徹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外經貿政策、金融政策和外交政策,為擴大我國機電產品、成套設備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推動有比較優勢的企業開展對外承包工程和境外投資,促進對外關系發展和國際經貿合作,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
3、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
(1)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 (簡稱中國信保,英文Sinosure) 是我國唯一承辦出口信用保險業務的政策性保險公司,也是我國四家政策性金融機構之一。[3]於2001年12月18日正式揭牌運營,公司資本金約300億,資本來源為出口信用保險風險基金,由國家財政預算安排。
(2)2011年5月14日,國務院批復了中信保改革實施總體方案和章程修訂草案,進一步明確了公司的政策性定位,大幅補充了公司資本金.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匯金公司)200億元人民幣注資已於2011年6月底到位。
(3)2011年11月,經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批准,中信保領導班子列入中央管理。2012年3月17日,中信保升級副部級央企。
(4)中國信保的業務范圍包括:中長期出口信用保險業務;海外投資保險業務;短期出口信用保險業務;國內信用保險業務;與出口信用保險相關的信用擔保業務和再保險業務;應收賬款管理、商賬追收等出口信用保險服務及信息咨詢業務;進口信用保險業務;保險資金運用業務;經批準的其他業務。
(5)中國信保還向市場推出了具有多重服務功能的「信保通」電子商務平台和中小微企業投保平台,使廣大客戶享受到更加快捷高效的網上服務。
(6)公司成立以來,出口信用保險對我國外經貿的支持作用日益顯現。尤其在國際金融危機期間,出口信用保險充分發揮了穩定外需、促進出口成交的杠桿作用,幫助廣大外經貿企業破解了「有單不敢接」、「有單無力接」的難題,在「搶訂單、保市場」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7)截至2012年末,中國信保累計支持的國內外貿易和投資的規模約1萬億美元,為數萬家出口企業提供了出口信用保險服務,為數百個中長期項目提供了保險支持,包括高科技出口項目、大型機電產品和成套設備出口項目、大型對外工程承包項目等,累計向企業支付賠款43.4億美元。
(8)中國信保現有15個職能部門,營業機構包括總公司營業部、18個分公司和6個營業管理部,已形成覆蓋全國的服務網路,並在英國倫敦設有代表處。
(9)公司的經營宗旨是:「通過為對外貿易和對外投資合作提供保險等服務,促進對外經濟貿易發展,重點支持貨物、技術和服務等出口,特別是高科技、附加值大的機電產品等資本性貨物出口,促進經濟增長、就業與國際收支平衡」。
4、華融資產管理公司
(1)中國華融是經國務院批准,由財政部、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發起設立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公司前身為創立於1999年的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
(2)公司總部設在北京,全國設有32家分支機構,旗下擁有華融湘江銀行、華融證券、華融信託、華融租賃、融德資產、華融渝富、華融期貨、華融置業、華融致遠投資、華融匯通資產10家子公司,服務網路遍及30個省、市、自治區,可以為客戶提供資產經營管理、銀行、證券、金融租賃、信託、投資、基金、期貨、置業等全牌照、多功能、一攬子綜合金融服務。
(3)截至2011年底,公司總資產達2185億元,凈資本收益率達12.58%。公司注冊資本258.35億元,由財政部控股,持股比例為98.06%;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參股,持股比例為1.94%。在成立大會上,中國華融董事長賴小民表示,改制完成後,中國華融將穩步推進增資擴股,適時引進海內外優秀的戰略投資者,擇機完成IPO實現海內外整體公開上市 。
(4)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為創立於1999年的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為支持國有銀行改革發展、國有企業減債脫困、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維護金融體系穩定運行發揮了重要的「安全網」和「穩定器」作用。
(5)在圓滿完成國家賦予的政策性資產處置任務後,從2006年開始啟動商業化轉型。特別是2009年以來,經營業績連續三年實現翻番,進入了超常規、跨越式發展的新時期。截至2012年6月末,中國華融集團總資產為2463億元,集團所有者權益為344億元。
5、中國太平保險有限公司
(1)太平保險有限公司(簡稱「太平保險」)1929年11月20日始創於上海,由私營金城銀行獨資開設,資本為法幣100萬元。1933年,金城銀行邀集交通、大陸、中南、國華等銀行參股,並將資本增為法幣500萬元。之後通過收購豐盛、安平、中國天一等華商保險公司,開始集團化經營。1938年,太平保險撥款法幣100萬元,獨資設立太平人壽保險公司。
(2)太平保險除在上海設立總公司外,又在國內各大口岸廣設分支機構和代理處,最鼎盛時,太平保險在全國的代理網點總數達900餘處,還在香港和東南亞地區設立了多家分支機構,成為當時我國保險市場上一家實力雄厚的民族保險公司。
(3)1949年5月,上海解放。經上海市軍管會批准,太平保險於1949年6月20日恢復營業。50年代,國家對民族資本保險公司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經過1951年和1956年的兩輪改組,包括太平保險在內的28家華商私營財產保險公司合並重組為公私合營太平保險公司。
(4)根據國家的整體安排,從1956年起,國內保險市場由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獨家經營,太平保險停辦國內業務,專營境外業務。太平保險從此移師海外,在港澳及東南亞地區開拓經營了整整45年。
(5)2001年12月20日,經國務院同意,中國保監會批准,太平保險全面恢復中國境內的財產保險業務,並對公司進行股權改造。
(6)改造後,太平保險的股東共有三家,分別為: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簡稱「中國保險」,持股47.525%)、中保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簡稱「中保國際」,香港上市公司,中國保險業首家上市公司,持股40.025%)及中國工商銀行(亞洲)有限公司(簡稱「工銀亞洲」,中國工商銀行在港上市公司,持股12.45%)。公司注冊資本金10億元人民幣,總部設在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