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廣州國際金融城 百合苑拆遷嗎
這個目前還在計劃中,還沒那塊,可以當地的街道直接問下
估計是這個是還專需要一段時間,屬最少出通知還要有四五個月的樣子
最好是可以到當地的相關部門的網站問下最好了
這個上面可能你問的得不到最佳的答案
畢竟這個上面的影響力也是有限,如果上面開始安排了
那你就要做好准備的了,以及以後的一個房子規劃
等等,要運籌帷幄,到時候受手訪腳亂就不好了。
B. 廣州市天河區員村是在市區還是郊區
天河區是新興的商業區和高檔寫字樓區,是市區
C. 員村街道的廣州國際金融城
廣州國際金融城作來為實施源新型城市化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區域金融中心的重大決策部署,將實現產業升級與規劃轉型的雙贏,成為廣州新型城市化發展的示範區。
廣州國際金融城位於廣州市中心城區東部,珠江黃金水道北岸,緊鄰珠江新城中央商務區,與琶洲國際會展中心隔江相望。廣州國際金融城屬天河區管轄范圍,規劃范圍共8平方公里:北起黃埔大道、中山大道,南至珠江,東至天河區界,西至華南快速干線,分為起步區、西區(包括西核心區)、北區、東區四個區域,其中起步區和西核心區用地面積均為1.32平方公里。
規劃區大部分屬於員村街,其中車陂路以東屬於車陂街西湖社區居委會的一部分,面積約為1.32平方公里;黃埔大道以北屬於天園街的一部分,面積1.43平方公里。
廣州國際金融城與珠江新城、琶洲聯動發展:廣州國際金融城與珠江新城、琶洲國際會展中心採取功能發展互補、交通強化互動,使之形成會展、金融、商貿三大引擎合力推動的國際城市中央商務核心區。員村作為國際金融城,是珠江新城東延區,為地區帶來活力,核心功能為以金融服務、信息服務、總部辦公為主體的現代服務產業和文化創意產業,配套功能為濱水休閑、餐飲娛樂、居住 。
D. 廣州:員村四橫路地塊和科韻路地塊屬於珠江新城CBD的規劃范圍嗎
琶洲員村新建三條過江隧道的位置在市規劃委員會上公布,三條隧道分別用於連接馬場路和海洲路、員村二橫路和會展東路、車陂路和新滘東路,規劃還出乎意料地在員村二橫路位置設置了一座過江步行橋,方便市民游覽江景。此外市規委會審議通過的琶洲員村規劃中,還確定了員村地塊未來將建一棟地標性高樓。 本報訊羊城晚報記者蔣錚,實習生鄧文艷,通訊員馮衛南、楊艷報道:昨天,廣州市規委會全票通過《琶洲—員村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13.5平方公里的琶洲—員村地區,作為珠江新城的CBD(中央商務區)延伸區,將在周邊新建3條下穿珠江的隧道,從而使從獵德大橋到東圃大橋之間,總共有4座大橋、3條隧道,平均距離1公里即有一處過江設施。此外,整個地區還將新增三條軌道交通線,從珠江下穿越。 …………規劃道路系統結構為「六橫六縱」,其中「六橫」為黃埔大道、花城大道、臨江大道、閱江路、新港東路、鳳浦路;「六縱」為獵德大道、馬場路-海洲路、華南路、科韻路、車陂路-新滘東路、東環高速公路。 車陂那兒也算珠江新城的CBD的延伸區,那員村四橫路和科韻路也肯定屬於CBD范圍。 資料參考自: http://news.qq.com/a/20100320/000992.htm
E. 廣州國際金融城的最終規劃
廣州國際金融城規劃有望在12月底完成控規上報審批,為明年啟動土地出讓打下基版礎。近期金融城規權劃已經選出三組優勝方案,最終的規劃將從三方案中擇一進行深化,並整合其他方案的優點。根據三組優勝方案所示,金融城起步區地上可出讓土地總收益最多可達620多億元,是近年來廣州全市年均賣地金的約1.3倍 。 根據計劃,國際金融城將在明年上半年開始土地出讓,並計劃在3-5年內初步建成。金融城創新土地出讓運作機制,將通過「項目捆綁、肥瘦搭配」的方式,選擇具備整體開發條件的土地打包出讓……
F. 員村的員村時光簡史
前世:農田中崛起的輕工業重鎮今生:舊廠城中村涅槃金融城
驅車由西向東沿黃埔大道走進員村,常讓人產生時光穿越的錯覺:西端的花城廣場,一棟棟現代感極強的高樓林立,這里早已跨入二十一世紀;一路向東,經過賽馬場、員村山頂時,車窗外的建築讓人恍如回到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而拐進員村三、四橫路時,混雜著灰色的混凝土宿舍、紅牆黃瓦的蘇式小樓以及高聳入雲早已熄火的煙囪,讓時光又悄然定格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
今年已77歲高齡的黃國威老人的這種錯覺尤為明顯。作為廣東罐頭廠的首批工人,1958年他就住進了員村四橫路5號大院,他親歷了上世紀五十年代員村由阡陌縱橫的東郊農田迅速崛起為輕工業重鎮;見證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後這里由近郊變身居住中心;進入新世紀,他又目睹了員村規劃先後幾次華麗升級:由居住中心升至CBD延伸區,再至文化創意產業園、國際金融城。
隨著國際金融城建設的加速,員村這片熱土即將翻開歷史新的一頁,請跟本報記者一起踏上探訪員村前世今生的時光穿梭之旅。
員村建起當時亞洲最大罐頭廠
5號大院是廣東罐頭廠及玻璃廠的老職工宿舍,這里居住著許多老員村人,一路見證著員村的歷史變遷。記者一行在員村四橫路尋找5號大院時正好遇上李耀華,今年67歲的他正拿著吉他准備去調音。
「找5號大院?你們找哪個人?」李耀華是罐頭廠的退休工人,得知記者的來意後,他樂呵呵地表示有一個最佳人選介紹給記者,「黃國威是罐頭廠的第一批職工,1956年來到員村建罐頭廠,一直住到現在」。
上班累「上廁所都能睡著」
77歲高齡的黃國威中氣十足,回憶起半世紀前的往事似乎仍歷歷在目。他1956年被從台山作為學徒工招進罐頭廠,「當時是中央輕工部選中廣州,要在員村這里建一個亞洲最大的罐頭廠」。之所以選在員村,是看中員村的地理位置,離當時的中心城區不遠,交通便利,離黃埔港近,有鐵路(後來還修建一條專線),同時這里還在珠江邊,便利於珠三角果農運送原料。
《廣州市志·工業志》對罐頭廠也有詳細記載:鑒於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陣營國家需要熱帶亞熱帶果蔬罐頭,廣東省水果資源豐富,罐頭工業有一定基礎,國家輕工業部決定擴建汕頭、海口罐頭廠,同時在廣州市東郊新開辟的程界東村工業區(後稱員村工業區)興建廣東罐頭廠。該項目是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重點建設項目,並列為蘇聯-中國經濟合作的165個重點項目之一。1958年6月10日,廣東罐頭廠建成投產,是當時亞洲最大的罐頭廠。
黃國威回憶說,那時工廠是24小時生產,正常情況每天都要工作十多個小時,由於水果罐頭生產有季節性,一到夏秋兩季水果大批上市時,甚至有過連續上班3天的紀錄,「連上廁所都能睡著」。
不過累歸累,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罐頭廠的優勢很快就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體現出來了。黃國威說,1960年全國普遍出現因缺營養而水腫的情況,但罐頭廠幾千職工絕大多數沒有出現,原因就在於「近水樓台先得月」,「水果、蔬菜、家禽及豬牛肉等原料存入倉庫,總有一些邊角料用不了,罐頭廠自建了一個大廚房,油水相對好一點」。
巔峰期主婦學生來支援
罐頭廠的巔峰期出現在上世紀七十年代。黃國威說,繁忙時珠三角各地送水果的小船要排隊進廠區碼頭卸貨,「這些水果船排到珠江中間去了,我們有過一天生產100噸西紅柿的紀錄」。上世紀七十年代,多個年份水果收成很好,再加上季節性強,「罐頭廠的三千職工就算是連續加班也不夠用」,於是,廣州當時動員城市家庭主婦、學生來支援,「那個年代近八成的廣州大中學生都曾來過罐頭廠學工,最旺時每天上班的人過萬人,一到上下班時間,整個東山區的交通大隊都出動來指揮工廠的大巴」。
黃國威至今還記得,上世紀六十年代學工支援的家庭主婦及學生每天工資是8角錢,所以被職工們戲稱為「八路軍」。
首次進廠像被「賣豬仔」後來生活不遜市中心
1954年,廣州市委提出「把廣州建設成為社會主義工業生產城市」的口號,動員全市迅速改變廣州工業落後的面貌。員村輕工業區就是在這個大背景下迅速成形,罐頭廠是員村工業區興建的首個龍頭廠,與罐頭廠同年開工的還有廣東玻璃廠、第二棉紡廠(1956年籌建,1960年投產)、絹麻廠,其後南方麵粉廠、無線電廠則在六十年代初由海珠區遷入員村,至此,員村作為廣州輕工業重鎮的地位逐漸穩固。
黃國威的太太鄧詠芳也是罐頭廠老職工,1958年進廠。她回憶道,剛進廠時罐頭廠一帶都是荒山野嶺,她第一次來廠坐著大貨車沿著泥濘的黃埔大道「一拋一拋」地進來,「下車的第一感覺是被人賣了豬仔」。
而隨著工廠的興建,員村這個曾經的荒郊,生活氣息日益濃厚。先是興建宿舍區,讓工人按時上班要有個住的地方,由於罐頭廠是前蘇聯援建項目,與工廠同期興建的是現在員村四橫路5號大院位置的10棟三層高的蘇式小樓。這些紅磚黃瓦的小樓至今仍有罐頭廠老職工居住。
有了宿舍區,市場隨即建起來了,本地老住戶都稱市場為「員村一條街」,又稱之為「陶鑄街」,「因為是陶鑄做省委書記時提議建的」。
1965年員村工人文化宮及員村工人醫院(後來更名為廣州市第六人民醫院)先後建成投入使用,事實上,早在文化宮建成之前各個工廠基本都有工人俱樂部,「生活豐富多彩,與市中心比並不遜色」。
1996年,黃國威退休,此時廣東罐頭廠也早已更名為鷹金錢罐頭廠,主產品由早期的果蔬變為鯪魚,產品聞名東南亞。而這時,曾經的東郊員村,與城市中心僅有一步之遙,員村居民越來越多,生活越來越方便,但曾經因輕工業而驕傲的員村工業區卻因工業排污備受住戶投訴。
1997年9月,《廣州市環境保護條例》明確規定:員村地區不得新建、擴建有污染的工業項目,現有工業必須調整和逐步改變功能,污染物排放超標的工業生產項目應分批治理、轉產或搬遷。
員村工業區的休止符終於開始敲響,等待它的是長達10年的調整期。
員村工業威水史
廣州第二棉紡廠:1956年籌建,1960年投產高支紗廠,主機是當時水平最高的國產設備。
廣州絹麻廠:1956年籌建,1958年投產時是國內最大的薴麻紡織廠。
廣州無線電廠:成立於1956年,1964年由海珠區遷至東郊譚村,成立華南地區規模最大的軍工電子骨幹企業,是廣州市導航設備生產的開端。
南方麵粉廠:前身是福新第五麵粉公司廣州分廠。1960年轉為國營企業,改名南方麵粉廠。1962年,國家投資在廣州市東郊員村建成新廠,成為廣東省最大的麵粉廠。
員村「四變」
從工業區到金融城
「一變」:員村由工業區變居住區
員村將何去何從?這是1997年後員村最撓頭的難題。此時珠江新城的規劃已過5年之久,距離市中心僅一步之遙的員村繼續搞工業肯定不再適合,而且由於居住人口激增,工廠污染擾民問題日益突出。
2004年,廣州市政府與天河區簽訂責任狀,要求在當年12月31日前完成員村征地拆遷任務,將其打造為未來的居住中心。
不過,這一進程最終悄無聲息地拖了下來。
「二變」:2008年變身CBD延伸區
2008年,廣州市透露,員村將不搞房地產,要承擔起CBD向東延伸的重要職責,明確了員村的新定位:珠江新城CBD延伸區。
隨後公布的《廣州市總部經濟發展規劃》顯示,「珠江新城-員村-琶洲」片區將成為有沿江特色的總部經濟核心區,而員村板塊將主要發展商務服務和商貿業,定位為跨國公司分支機構和省級以上企業總部或地區總部聚集地。
此後員村眾多企業「退二進三」的步伐明顯加速。當年10月,昊天化工集團全面停產;2009年初,「鷹金錢」員村廠區停產,全部生產線搬至從化;2009年6月30日,員村熱電廠停止發電,啟動搬遷籌備;去年年底,澳聯玻璃廠及虎頭電池廠陸續停工。
「三變」:舊廠區變創意產業園區
2009年,廣州提出員村一帶的工業建築要充分反映工業時代的獨特魅力,在延續傳統工業文明的同時注入文化、創意產業、商業、旅遊等功能,要打造「廣州北岸文化碼頭」,搞大型創意產業園。原鷹金錢罐頭廠變身「紅專廠」橫空出世,其後的環評報告顯示,包括南方麵粉廠、鷹金錢罐頭廠、員村熱電廠和澳聯玻璃廠的舊廠房、舊設施等工業遺產改造利用,成為佔地面積超過45公頃的創意產業園。
「四變」:城中村即將變身金融城
2010年6月公布的「琶洲-員村地區城市設計深化及控制性詳細規劃」中,員村被定位為國際金融區,並作為城市中央商務區的拓展區。
2012年,這一規劃再次深化為「廣州國際金融城」,其中起步區西起科韻路,東至車陂路,北至黃埔大道,佔地1.32平方公里,主要由昊天化工廠、廣州電池廠、廣州熱電廠、車陂水廠、廣東玻璃廠及棠下村構成,規劃形成金融總部區、金融辦公區、商業綜合區、濱水休閑區和配套居住區五大分區,主要以金融辦公、商業、酒店、文化、居住及相關配套服務供能為主。
起步區內的五個舊工廠,將在保留的基礎上改造,建設九號碼頭文化公園、熱電現代藝術公園、昊天工業紀念館。
G. 員村什麼時候拆遷
根據城市規劃發展需要,隨著開發建設(比如金融城等項目的落實),員村地區部分區域於2013年下半年已經開始了拆遷工作。目前拆遷工作仍在繼續進行。
員村地區隸屬廣州市天河區,有關該地區的其他拆遷問題,請咨詢當地政府的規劃、國土和拆遷主管部門。
1、廣州市規劃局天河分局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瘦狗嶺路567號天工大廈
電話:(020)87508099
2、廣州市天河區國土局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黃埔大道中300號15~20樓
電話:(020)85556891
H. 中共廣州市十屆七次全會公報中說的建設廣州市國際金融城的地點在哪裡
廣州國際金融城整體規劃研究范圍北起黃埔大道、中山大道,南至珠江,東版至天河區界,西至華南快速權干線,總面積7.5平方公里。廣州國際金融城總面積達7.5平方公里,核心區總面積2.3平方公里,包括起步區和西核心區兩部分。起步區北至黃埔大道,南至臨江大道,東至車陂路,西至科韻路,面積1.1平方公里;西核心區北至規劃花城大道,南至臨江大道,東至員村四橫路,西至員村大道,面積1.2平方公里。廣州國際金融城的起步區和西核心區內包含了多個「退二進三」的舊廠房用地,包括有鷹金錢罐頭廠、澳聯玻璃廠、南方麵粉廠、絹麻廠、廣州電池廠、昊天化工廠和員村熱電廠。廣州國際金融城西區將建起450米高地標,東區則將建400米高的地標,與廣州塔、西塔等珠江新城的高樓遙遙相望。在起步區中,還將建設金融論壇、金融服務中心、金融博物館等。
I. 廣州國際金融城何時可以建成
這要怎麼說呢
如果說地標建築的話
現在還只是方案出來而已
完成估計沒那版么快吧
我猜再10年就權差不多了
說金融概念的話
你看證券行業的 深圳有個深交所,上海是上交所,上期所,黃金交易所,中金所
廣州有什麼
搞毛啊
證券交易所由於深圳有一個,不可能在廣州再弄一個了
期貨交易所廣州一直在申請,不過一直不給批
我看到有提出這么一個概念:
配套金融中介服務機構,構建金融創新平台和總部經濟平台,擴充金融產業的外延和內涵,提出了包括輻射華南的金融總部、多層次的金融市場平台、緊密聯系實體經濟的貿易、融資、支付結算等金融創新業務等金融核心產業。完善金融主體功能及其衍生行業包括會計、法律、信息、咨詢、策劃、綜合資訊及金融綜合服務配套系統等金融中間服務業的「大配套」
這個概念我也不知道廣州要怎麼實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