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利率是由()統一規定的。
利率是由(中國人民銀行)統一規定的。如果沒有特指中國,那麼可以填寫中央銀行。
各個國家的利率有著不同的內涵。在中國,通常說的利率指的都是銀行利率,進一步更是指向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存貸款基準利率。在美國,則主要指的是債券市場利率,所謂美聯儲調整的基準利率,也並不是具有強制性的行政性的基準利率,而是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後確定的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
從廣義的角度講,利率並不局限於銀行利息本身,還包括債券市場,甚至還可以納入股票分紅,作為股息的另一種表述方式。事實上,在美國,直接融資的比例遠遠大於間接融資,企業債、金融債和股票公開上市交易是非常重要的融資手段,此時均可以用利率的概念來進行分析。
中央銀行在制定存款利率水平時,主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1、物價變動率。在制定存款利率時,考慮物價變動因素,是為了保障存款人不致因物價上漲而使存款的實際貨幣金額減少。
2、證券收益率。確定存款利率時要考慮證券收益率,因為人們對閑置的貨幣資本的支配方式有多種選擇,可以保留在手邊;可以存到銀行;可以購買國券或企業股票、債券。
綜合之,可得出理想狀態為:物價上漲率 < 銀行存款利率 < 有價證券收益率
② 金融機構貸款基準利率由哪個制定
在中國就是中國人民銀行決定。
③ 中央銀行的基準利率包括
每個銀行的存貸款利率不一樣。。
④ 各個銀行利率是怎麼制定的
是的,存、貸款利率都是由央行統一制訂的。
利率的調整是需要綜合考慮的,涉及中美利差(熱錢的流向)、抵抗美國次貸危機、企業出口、未來CPI走勢、企業財務成本、企業利潤生存空間、油電價格調整等多方面因素。
例如這次國際金融危機,世界各國存、貸款利率都在大幅下調。
存款利率好象不可以上、下浮動,而貸款利率根據不同情況可以上、下浮動,下浮最多可以打7折,上浮最高不得超過1.1倍。
⑤ 經濟學者張堯浠;什麼是基準利率,它形成的基本原理是什麼
一、基準利率的定義
基準利率在整個利率體系中起主導作用的基礎利率。它的水平和變化決定其他各種利率的水平和變化。
基準利率是金融市場上具有普遍參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資產價格均可根據這一基準利率水平來確定。
基準利率是利率市場化的重要前提之一,在利率市場化條件下,融資者衡量融資成本,投資者計算投資收益,以及管理層對宏觀經濟的調控,客觀上都要求有一個普遍公認的基準利率水平作參考。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基準利率是利率市場化機制形成的核心。
市場經濟國家一般以中央銀行的再貼現率為基準利率;計劃經濟國家,由中央銀行制定。在中國,中國人民銀行對國家專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規定的存貸款利率為基準利率。
二、形成原理
1、市場化。
這是顯而易見的,基準利率必須是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而且不僅反映實際市場供求狀況,還要反映市場對未來的預期。
2、基礎性。
基準利率在利率體系、金融產品價格體系中處於基礎性地位,它與其他金融市場的利率或金融資產的價格具有較強的關聯性。
3、傳遞性。
基準利率所反映的市場信號,或者中央銀行通過基準利率所發出的調控信號,能有效地傳遞到其他金融市場和金融產品價格上。
(5)金融機構採用的基準利率是由制定擴展閱讀:
市場經濟國家的基準利率
1、美國基準利率
作為聯儲「適度」緊縮政策的繼續,預計聯邦資金利率將從1.5%提高至1.75%。分析師稱,聯儲官員已經明確表示,盡管已經連續加息兩次,但他們認為當前聯邦資金利率的低水平仍然是無法持久的。
由於預期加息的經濟學家占絕大多數,因此討論的焦點主要圍繞FOMC2008年最後兩次政策會議(2008年11月10日和12月14日)上是不是會繼續加息。
2、國家利率走勢
債券市場--透過聯邦資金利率期貨合約--反映出聯儲將在十一月加息一碼,而在隨後的十二月會議上將暫停加息。交易稀薄、2009年夏季到期的期貨合約則反映出,今後七次聯儲會議中可能有四次加息。
過去20年,全球處於降息周期,美元LIBOR從1984年的13.75%下降到2004年的1%,走過了下跌5浪,從2004年中開始回升,漲到5.75%左右,其他主要國家利率走勢類同。
期間伴隨著商品的熊市和股市的牛市,還有中國的改革開放和蘇聯的解體。在上一個商品熊市中,蘇聯解體了,因其是石油出口大國,不把油價降至10美元/桶,不足以動搖蘇維埃的經濟基礎。
這次可能輪到中國了,中國是資源進口大國,不把商品價格推上顛峰,不足以扼制中國的和平崛起。這是巧合、陰謀抑或是宿命,值得深思。全球通脹的溫和得益於中國的廉價商品和產能過剩。但值得注意的是,羅傑斯國際商品指數的締造者傑姆.羅傑斯又開始吹捧農產品了。
如果正如其所料,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就堪憂了(中國CPI構成中,38%是食品)。同時,中國也在反思過去20多年的經濟增長模式,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新思考:為什麼中國出口的產品價格總是那樣低,而進口的產品總是那樣高,這種情況持續下去,情何以堪?
中國商品價格過低的原因是產能過剩,產能過剩的原因是投資過熱,投資過熱的原因是資源價格低(包括土地、勞動力、資金、環境、政策門檻),企業仍有利可圖,特別是外資(政策優惠多,超國民待遇)。
但是,中國的資源價格不可能繼續低下去,政府已經意識到了這點,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包括可持續發展戰略、以人為本理念等。這意味著中國的資源價格將不再便宜,包括人力資本、土地價格、資金成本、環境成本、資質門檻等。
另一方面,國外資源大國也在擠兌中國。鐵礦石價格在2011年上漲70%的基礎上,2012年又上漲了19%。在成本上升,產能過剩的情況下,按經濟規律來講,發展下去,就是企業虧損、破產倒閉,工人失業,金融和經濟危機。
過剩的產能將在經濟危機中被消滅,也就是常說的企業重新洗牌,股市上將表現為兼並重組的大量發生。「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難以避免。在經濟不景氣的時期,工廠歇業,產能減少,物價上漲,央行為抑制通脹,往往不得不提高利率。
這又將進一步提高資金成本。只有到了一定的程度,新的消費需求積累起來了,經濟才能進入新一輪循環景氣周期。
⑥ 我國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基準利率是不是由中國人民銀行統一制定
1、有銀監會正式發布。
2、基準利率允許下浮下限10%,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利率4倍。
⑦ 基準利率由中央銀行制定的優缺點
有利於宏觀調控,但是不能反映出具體的市場供求狀況。
⑧ 金融機構貸款基準利率是由哪裡制定的
人民銀行
⑨ 利率由什麼決定
利息率的高低,影響利息率的因素,主要有資本的邊際生產力或資本的供求關系。
此外還有承諾交付貨幣的時間長度以及所承擔風險的程度。利息率政策是宏觀貨幣政策的主要措施,政府為了干預經濟,可通過變動利息率的辦法來間接調節國內通貨膨脹水平。
根據IS-LM模型,利率的決定取決於儲蓄供給、投資需要、貨幣供給、貨幣需求四個因素,導致儲蓄投資、貨幣供求變動的因素都將影響到利率水平。
自1949年建國以來,中國的利率基本上屬於管制利率類型,利率由國務院統一制定,由中國人民銀行統一管理,在利率水平的制定與執行中,要受到政策性因素的影響。中國長期實行低利率政策,以穩定物價、穩定市場。
1978年以來,對一些部門、企業實行差別利率,體現出政策性的引導或政策性的限制。可見,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利率不是完全隨著信貸資金的供求狀況自由波動,它還取決於國家調節經濟的需要,並受國家的控制和調節。
(9)金融機構採用的基準利率是由制定擴展閱讀:
利率的分類
根據計算方法不同,分為單利和復利
單利是指在借貸期限內,只在原採的本金上計算利息,對本金所產生的利息不再另外計算利息。復利是指在借貸期限內,除了在原來本金上計算利息外,還要把本金所產生的利息重新計入本金、重復計算利息,俗稱"利滾利"。
根據與通貨膨脹的關系,分為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
名義利率是指沒有剔除通貨膨脹因素的利率,也就是借款合同或單據上標明的利率。實際利率是指已經剔除通貨膨脹因素後的利率。
根據確定方式不同,分為法定利率和市場利率
官定利率是指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門或者中央銀行確定的利率。公定利率是指由金融機構或銀行業協會按照協商辦法確定的利率,這種利率標准只適合於參加該協會的金融機構,對其他機構不具約束力,利率標准也通常介於官定利率和市場利率之間。市場利率是指根據市場資金借貸關系緊張程度所確定的利率。
根據國家政策意向不同,分為一般利率和優惠利率
一般利率是指在不享受任何優惠條件下的利率。優惠利率是指對某些部門、行業、個人所制定的利率優惠政策。
根據銀行業務要求不同,分為存款利率、貸款利率
存款利率是指在金融機構存款所獲得的利息與本金的比率。貸款利率是指從金融機構貸款所支付的利息與本金的比率。
根據與市場利率供求關系,分為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
固定利率是在借貸期內不作調整的利率。使用固定利率便於借貸雙方進行收益和成本的計算,但同時,不適用於在借貸期間利率會發生較大變動的情況,利率的變化會導致借貸的其中一方產生重大損失。
浮動利率是在借貸期內隨市場利率變動而調整的利率。使用浮動利率可以規避利率變動造成的風險,但同時,不利於借貸雙方預估收益和成本。
根據利率之間的變動關系,分為基準利率和套算利率
基準利率是在多種利率並存的條件下起決定作用的利率,我國是中國人民銀行對商業銀行貸款的利率
⑩ 一道政治題
貨幣政策:指中央銀行為實現既定的經濟目標(穩定物價,促進經濟增長,實現充分就業和平衡國際收支)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給和利率,進而影響宏觀經濟的方針和措施的總合。
經濟手段:這是指政府在自覺依據和運用價值規律的基礎上藉助於經濟杠桿的調節作用,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經濟杠桿是對社會經濟活動進行宏觀調控的價值形式和價值工具,主要包括價格、稅收、信貸、工資等。
利率政策是我國貨幣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貨幣政策實施的主要手段之一。中國人民銀行根據貨幣政策實施的需要,適時的運用利率工具,對利率水平和利率結構進行調整,進而影響社會資金供求狀況,實現貨幣政策的既定目標。
目前,中國人民銀行採用的利率工具主要有:1、調整中央銀行基準利率,包括:再貸款利率,指中國人民銀行向金融機構發放再貸款所採用的利率;再貼現利率,指金融機構將所持有的已貼現票據向中國人民銀行辦理再貼現所採用的利率;存款准備金利率,指中國人民銀行對金融機構交存的法定存款准備金支付的利率;超額存款准備金利率,指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交存的准備金中超過法定存款准備金水平的部分支付的利率。2、調整金融機構法定存貸款利率。3、制定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的浮動范圍。4、制定相關政策對各類利率結構和檔次進行調整等。
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加強了對利率工具的運用。利率調整逐年頻繁,利率調控方式更為靈活,調控機制日趨完善。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逐步推進,作為貨幣政策主要手段之一的利率政策將逐步從對利率的直接調控向間接調控轉化。利率作為重要的經濟杠桿,在國家宏觀調控體系中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加強了對利率手段的運用,通過調整利率水平與結構,改革利率管理體制,使利率逐漸成為一個重要杠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