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融資成本的動態
從一般意義上理解,資本成本指企業為籌集和使用資本而付出的代價,資本成本包括資本籌集費用和佔用費用兩部分。資本籌集費用是資金在籌集過程中發生的費用,但資本佔用費用包括資金的時間價值和投資者考慮的風險報酬,如股息、利息等。目前國內大多數關於上市公司融資成本的研究都是從上述角度來定義並測算的。近年來,國內已有許多研究者從不同角度對上市公司的股權融資偏好的原因進行了研究。鄭健敏(2001)從社會融資體系的角度探討了上市公司惡意融資的動因,潘偉榮(2001)探討了上市公司過度「圈錢」的社會成因,李曉昌(2001)從行為金融理論角度分析了上市公司「圈錢飢渴症」的形成原因,黃少安和張崗(2O01)則從制度和政策因素角度探討了上市公司的股權融資偏好的形成原因。
值得關注的是,黃少安和張崗(2001)將上市公司的股權融資總成本定義為股票投資股利、股權融資交易費用、上市公司的控制及負動力成本以及股票上市廣告效應帶來的負成本4個部分之和。在實際測算時,後兩項成本因素內忽略,他們測算出上市公司股權融資的單位成本僅為2.42% ,而同期銀行貸款利率一年期為5.85%,三年期為5.94% ,五年期為6.03% 。他們由此得出上市公司的股權融資成本要比債務融資成本低得多,因此說明了所謂「免費資本幻覺」 的存在。我們認為,之所以形成上市公司在融資結構和融資方式選擇上的股權融資偏好越來越演變成一種「圈錢飢渴症」這樣的局面。從根本上而言是因為在新股發行長期實行行政審批和額度分配的制度之下。包括由國有企業改制而來的大多數上市公司從IP0時起。就形成了一種所謂的」免費資本幻覺」, 即認為股權融資最大的好處是所募集資金永遠不用歸還,公司效益好時就派送紅股或象徵性地派點股息。公司效益不好時乾脆就」一毛不拔」。事實上,「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以任何方式獲得企業資本都是要付出代價的,即任何一種形式的融資都存在資金成本或融資成本。因此,黃少安和張崗(2001)提出的上市公司股權融資總成本的計算公式所計算出來的實際上只是表面意義上的/我們姑且稱之為上市公司股權融資的「名義資本成本」。而問題的關鍵和實質則是究竟應如何合理計量上市公司的「真實資本成本」或「真實融資成本」這些研究都符合一定的經濟規律,但是它們都存在一些共同的局限性,即沒有能夠牢牢抓住融資成本這一主線展開對市公司的股權融資偏好行為的實證研究,缺乏對實施了股權融資的上市公司樣本的融資前後的融資成本的變化的具體定量比較研究,缺乏建立在經濟計量模型基礎上的上市公司融資成本與融資結構的經驗研究和深度分析。
❷ 求本科畢業論文思路——關於行為金融與經濟發展的關系的研究
樓主,你的第二個題目還較好寫。
提綱
一、金融的一般概念
1、金融的內涵
2、金融的基本功能
二、區域經濟發展的要素分析
1、資金(資本)的集聚
2、技術創新的推動
3、人力資本
4、產業結構的升級
5、投資需求的拉動作用
三、金融在區域(市)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1、金融能夠提高投融資水平和效率
2、金融能夠促進技術進步,吸引優秀人才
3、金融能夠促進區域經濟的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
4、金融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模式
四、金融發展的區域比較
1、融資比較
五、促進區域金融發展的相關政策建議
1、推行金融創新,提高經濟發展
2、積極發展區域性金融市場,促進區域金融協調發展
❸ 張維的發表論文
認知偏差、異質期望與資產定價,管理科學學報,2010年1月 Trader Species With Different Decision Strategies And Price Dynam-ics In Financial Markets: An Agent-Based Modeling Perspectiv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Decision Making,2010年3月 基於計算實驗方法的行為金融理論研究綜述,管理評論,2010年3月 公司並購中的「羊群行為」:基於中國數據的實證研究,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10年3月 合格投資人制度比較及政策建議,上海金融,2010年5 一個次貸危機生成的概念模型及其對風險管理體系建設的啟示,管理評論,2009年2月 日內高頻金融數據的異常檢測,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9年5月 資產價格泡沫研究綜述:基於行為金融和計算實驗方法的視角,金融研究,2009年8月 理性、有限理性、噪音與資產價格,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9年12月 中小企業融資體系構建的分析和評估,生產力研究,2008年1月 銀行治理、信貸配給與中小企業融資,財經理論與實踐,2008年1月 天津創業投資模式、問題與對策的思考,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8年1月 新會計准則下銀行資產分類會計選擇的理論建模,會計研究,2008年 2月 社會資本在團體貸款還款激勵中的作用研究 ,現代管理科學,2008年3月 污水處理廠機器學習綜合評價,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3月 台灣股票指數期貨的日內價格發現機制研究,管理科學學報,2008年4月 委託代理、商業銀行信貸行為與中小企業貸款分析,現代管理科學,2008年4月 各種融資方式對中小企業適用性評價,現代管理科學,2008年4月 論公允價值會計對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影響——國際經驗的借鑒,現代管理科學,2008年4月 信息噪音、結構化模型與銀行客戶風險限額管理,中國管理科學,2008年4月 計算實驗金融、技術規則與時間序列可預測性,管理科學,2008年6月 中國金融服務業的創新:新世紀的觀察,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8年8月 多銀行貸款池的組合違約風險研究,管理科學學報,2008年8月 財政資金進入創投產業的模式比較,現代管理科學,2008年8月 突發性雨雪冰凍災害對我國經濟影響與應急管理研究項目中的科學問題及預期成果,中國科學基金,2008年8月 股指期貨跨境聯合監管模式分析,投資研究,2008年9月 基於多元正態逆高斯分布的組合違約風險研究,中國金融學 ,2008年9月 基於ACF的行為金融研究局限及未來研究方向,現代財經,2008年10月
❹ 行為金融學與現代金融學的差異
一、兩者的培養目標不同:
1、現代金融學的培養目標:金融學專業培養具備金融學方面的理論知識和業務技能,能在銀行、證券、投資、保險及其他經濟管理部門和企業從事相關工作的專門人才。
2、行為金融學的培養目標:投資學要求學生有扎實的投資學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具有較寬的專業知識面,掌握財經、法律、管理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具備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及外國語言閱讀交流的基本能力。
二、兩者的主幹課程不同:
1、現代金融學的主幹課程: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財政學、國際經濟學、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管理、證券投資學、保險學、商業銀行業務管理、中央銀行業務、投資銀行理論與實務等。
2、行為金融學的主幹課程: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計量經濟學、貨幣銀行學、財政學、會計學、投資學、國際投資、跨國公司經營與案例分析、公共投資學、創業投資、投資項目評估;
證券投資學、投資基金管理、投資銀行學、公司投資與案例分析、項目融資、投資估算、投資項目管理、房地產金融、家庭投資理財、投資管理信息系統,以及實訓課程模擬投資運作等。
三、就業方向不同:
現代金融學就業方向是金融領域(銀行、證券公司等)、貿易部門、經濟學者、保險公司等
行為金融學就業方向是財務工作(會計、出納等等)、審計工作、稅務工作等。
❺ 到底什麼是金融
金融資產是實物資產的對稱,是以價值形態存在的資產。企業的金融資產包括:交易回型金融資答產,貸款和應收款項,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以及持有到期投資。個人的金融資產包括:個人存款、股票、債券、基金、證券集合理財、銀行理財產品、第三方存款保證金、保險、黃金、信託等。
❻ 融資成本是指企業為獲取資金所支付的利息對嗎
融資成本是資金所有權與資金使用權分離的產物,融資成本的實質是資金使用者支付給資金所有者的報酬。由於企業融資是一種市場交易行為有交易就會有交易費用,資金使用者為了能夠獲得資金使用權,就必須支付相關的費用。如委託金融機構代理發行股票、債券而支付的注冊費和代理費,向銀行借款支付的手續費等等。企業融資成本實際上包括兩部分:即融資費用和資金使用費。
融資成本的概述
融資費用是企業在資金籌資 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費用;資金使用費是指企業因使用資金而向其提供者支付的報酬,如股票融資向股東支付股息、紅利,發行債券和借款支付的利息,借用資產支付的租金等等。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融資成本的含義僅僅只是企業融資的財務成本,或稱顯性成本。除了財務成本外,企業融資還存在著機會成本或稱隱性成本。機會成本是經濟學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是指把某種資源用於某種特定用途而放棄的其他各種用途中的最高收益。我們在分析企業融資成本時,機會成本是一個必須考慮的因素,特別是在分析企業自有資金的使用時,機會成本非常關鍵。因為,企業使用自有資金一般是 「無償」的,它無須實際對外支付融資成本。但是,如果從社會各種投資或資本所取得平均收益的角度看,自有資金也應在使用後取得相應的報酬,這和其他融資方式應該是沒有區別的,所不同的只是自由資金不需對外支付,而其他融資方式必需對外支付。
編輯本段融資成本指標及相關成本分析
一般情況下,融資成本指標以融資成本率來表示:融資成本率=資金使用費÷(融資總額-融資費用)。這里的融資成本即是資金成本,是一般企業在融資過程中著重分析的對象。但從現代財務管理理念來看,這樣的分析和評價不能完全滿足現代理財的需要,我們應該從更深層次的意義上來考慮融資的幾個其他相關成本。 首先是企業融資的機會成本。就企業內源融資來說,一般是「無償」使用的,它無需實際對外支付融資成本(這里主要指財務成本)。但是,如果從社會各種投資或資本所取得平均收益的角度看,內源融資的留存收益也應於使用後取得相應的報酬,這和其他融資方式應該是沒有區別的,所不同的只是內源融資不需對外支付,而其他融資方式必須對外支付以留存收益為代表的企業內源融資的融資成本應該是普通股的盈利率,只不過它沒有融資費用而已。 其次是風險成本,企業融資的風險成本主要指破產成本和財務困境成本。企業債務融資的破產風險是企業融資的主要風險,與企業破產相關的企業價值損失就是破產成本,也就是企業融資的風險成本。財務困境成本包括法律、管理和咨詢費用。其間接成本包括因財務困境影響到企業經營能力,至少減少對企業產品需求,以及沒有債權人許可不能作決策,管理層花費的時間和精力等。 最後,企業融資還必須支付代理成本。資金的使用者和提供者之間會產生委託一代理關系,這就要求委託人為了約束代理人行為而必須進行監督和激勵,如此產生的監督成本和約束成本便是所謂的代理成本。另外,資金的使用者還可能進行偏離委託人利益最大化的投資行為,從而產生整體的效率損失。
編輯本段上市公司融資成本及特點
近年來,國內已有許多研究者從不同角度對上市公司的股權融資偏好進行了研究,但一些研究的局限性在於:沒有能夠牢牢抓住融資成本這一主線展開對上市公司的股權融資偏好行為的實證研究。而我們認為,無論是債務融資還是股權融資,上市公司的任何一種融資方式都是有成本的,而評價上市公司外源融資策略合理與否及融資結構優劣的最重要的標准或出發點就是上市公司的融資成本。 上市公司的融資成本存在「名義成本」和「真實成本」之分。目前國內大多數關於上市公司融資成本的研究中所提到的或所計算出來的融資成本實際上只是表面意義上的,即應屬於「名義資本成本」。而的關鍵和實質則是究竟應如何合理計量上市公司的「真實資本成本」或「真實融資成本」。對於實施增發再融資的上市公司而言,無論是股權融資成本還是融資總成本都要比名義融資成本要高得多。
編輯本段有關融資成本的理論研究動態
從一般意義上理解,資本成本指企業為籌集和使用資本而付出的代價,資本成本包括資本籌集費用和佔用費用兩部分。資本籌集費用是資金在籌集過程中發生的費用,但資本佔用費用包括資金的時間價值和投資者考慮的風險報酬,如股息、利息等。目前國內大多數關於上市公司融資成本的研究都是從上述角度來定義並測算的。近年來,國內已有許多研究者從不同角度對上市公司的股權融資偏好的原因進行了研究。鄭健敏(2001)從社會融資體系的角度探討了上市公司惡意融資的動因,潘偉榮(2001)探討了上市公司過度「圈錢」的社會成因,李曉昌(2001)從行為金融理論角度分析了上市公司「圈錢飢渴症」的形成原因,黃少安和張崗(2O01)則從制度和政策因素角度探討了上市公司的股權融資偏好的形成原因。 值得關注的是,黃少安和張崗(2001)將上市公司的股權融資總成本定義為股票投資股利、股權融資交易費用、上市公司的控制及負動力成本以及股票上市廣告效應帶來的負成本4個部分之和。在實際測算時,後兩項成本因素內忽略,他們測算出上市公司股權融資的單位成本僅為2.42% ,而同期銀行貸款利率一年期為5.85%,三年期為5.94% ,五年期為6.03% 。他們由此得出上市公司的股權融資成本要比債務融資成本低得多,因此說明了所謂「免費資本幻覺」 的存在。我們認為,之所以形成上市公司在融資結構和融資方式選擇上的股權融資偏好越來越演變成一種「圈錢飢渴症」這樣的局面。從根本上而言是因為在新股發行長期實行行政審批和額度分配的制度之下。包括由國有企業改制而來的大多數上市公司從IP0時起。就形成了一種所謂的」免費資本幻覺」, 即認為股權融資最大的好處是所募集資金永遠不用歸還,公司效益好時就派送紅股或象徵性地派點股息。公司效益不好時乾脆就」一毛不拔」。事實上,「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以任何方式獲得企業資本都是要付出代價的,即任何一種形式的融資都存在資金成本或融資成本。因此,黃少安和張崗(2001)提出的上市公司股權融資總成本的計算公式所計算出來的實際上只是表面意義上的/我們姑且稱之為上市公司股權融資的「名義資本成本」。而問題的關鍵和實質則是究竟應如何合理計量上市公司的「真實資本成本」或「真實融資成本」這些研究都符合一定的經濟規律,但是它們都存在一些共同的局限性,即沒有能夠牢牢抓住融資成本這一主線展開對市公司的股權融資偏好行為的實證研究,缺乏對實施了股權融資的上市公司樣本的融資前後的融資成本的變化的具體定量比較研究,缺乏建立在經濟計量模型基礎上的上市公司融資成本與融資結構的經驗研究和深度分析。
編輯本段融資成本的計量模型
簡介
在公司資本成本的計量方面,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西方公司財務研究基本上認可了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在確定經過風險調整之後的所有者權益成本中的主流地位。在借鑒相關研究的基礎上,顧銀寬等(2O04)建立了中國上市公司的債務融資成本、股權融資成本和融資總成本的計量模型或公式。
1、融資資本的計算
融資資本包括債務融資資本和股權融資資本,DK代表債務融資資本,EK代表股權融資資本,則分別有: DK=SD1+SD2+LD 其中:SD1代表短期借款,SD2代表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借款,LD代表長期負債合計。
其中:EK1代表股東權益合計,EK2代表少數股東權益,EK3代表壞賬准備,EK4代表存貨跌價准備,EK5代表累計稅後營業外支出,ER1代表累計稅後營業外收入,ER2代表累計稅後補貼收入。
2、債務融資成本的計算
對上市公司來說,債務融資應該是一種通過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進行的長期債券融資,而股權融資則更應屬長期融資。根據大多數上市公司募集資金所投資項目的承諾完成期限為3年左右,因此可以將債務融資和股權融資的評估期限定為3年。以DC代表債務融資成本,則DC可直接按照3年~5年中長期銀行貸款基準利率計算。
3、股權融資成本的計算
股權融資成本Ec必須根據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來計算。CAPM模型就是: ri = rf +β(rm − rf) 其中:ri為股票i的收益率,rf為無風險資產的收益率,rm 為市場組合的收益率,βi代表股票i收益率相對於股市大盤的收益率。
4、融資總成本的計算
上市公司的總成本是債務融資與股權融資成本的加權平均,既有: C=DC*(DK/V)*(1-T)+EC*(EK/V) 其中C代表融資總成本,T代表所得稅率,V代表上市公司總價值,並且有: V=E+Ds+DL 其中,E代表上市公司股票總市值,Ds代表上市公司短期債務賬面價值,DL代表上市公司長期債務賬面價值。
5、實際計算中的若干技術性處理
(1)無風險收益率的確定。在我國股市目前的條件下,關於無風險收益率的選擇實際上並沒有什麼統一的標准,考慮到從上市公司角度,在實際計算中我們採用當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的期限最長的國債的內部收益率(折成年收益率)。 (2)市場風險溢價的估計。在明確了無風險收益率的計算依據之後,計算市場風險溢價的關鍵就是如何確定股票市場的市場組合收益率,實際中我們採用自上市公司實施股權融資之後的三年時間內上證綜合指數累計收益率(折成年收益率)。 (3)融資總成本中的上市公司總價值V的計算。由於中國上市公司的市值存在總市值和流通市值之分,而債務資本的賬面值的確定也存在不確定因素,因此,直接計算上市公司總價值是有困難的,在實際計算時我們採用了總投入資本即債務融資資本與股權融資資本之和1(=EK+DK)代替上市公司總價值V。
❼ 行為金融學的未來的探索
作為蓬勃發展的新興領域,行為金融學依然存在很多缺陷;要在現代金融學領域中形成一門獨立的學科,未來必須在以下幾個主要方面進行理論創新和探索。 需要建立新的基本理論框架
行為金融學發現,人在不確定條件下的決策過程中並不是完全理性的,會受到過度自信、代表性、可得性、框定依賴、錨定和調整、損失規避等信念影響,出現系統性認知偏差。而現代金融學是基於理性人假設,認為理性人在不確定條件下的決策是嚴格依照貝葉斯法則計算的期望效用函數進行決策的;即使有些人非理性,這種非理性也是非系統性的,會彼此抵消,從而在總體上是理性的;如果這種錯誤不能完全相互抵消,套利者的套利也會淘汰這些犯錯誤的決策者,使市場恢復到均衡狀態,達到總體理性。
行為金融學以Kahneman和Tversky的展望理論(prospecttheory)(1979)取代了傳統金融學的期望方差理論,將「芝加哥人」假設擴展為「KT人」(指Kahneman和Tversky展望理論中的行為人)假設,這不僅是對傳統金融學的挑戰,也是對經濟學理論基礎的挑戰。但是,行為金融學的展望理論迄今還未成為一個統一的理論基礎,還未成為一個公理化標准。不同的研究者往往依據特定的心理假設,建立自己的模型和理論。這使得行為金融學的不同研究者無法在公理化標准下進行討論,從而限制了行為金融學的科學化。一門學科若想建立完整的體系,不僅要有「破」而且要有「立」。行為金融學需要在形成新的、規范化的對行為人的假設的基礎上,建立一個類似於傳統金融學中有效市場假說地位的核心理論框架,作為對金融市場現象和人的行為的分析基礎。
在沒有學科核心基礎理論和統一的新的假設前提條件的情況下,學科體系不可能完整和內在統一,也不可能對資產定價、公司金融等問題進行理論重構,從而不可能建立起有特色的獨立學科。我們認為,新的基礎性理論應當是在理性人假設放鬆的前提下,構建的更貼近市場現實的理論,同時也將舊理論作為新理論的一個特例包含於其中。 需建立統一獨特的嚴密邏輯的分析範式
作為一門學科,必須有區別於其他學科的獨特分析範式,如信息經濟學是以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為分析範式,制度經濟學是以科斯定理為分析範式。行為金融學將認知心理學對人的行為的研究成果應用於對投資者的行為分析固然是其特色,但是行為金融學目前還不具有嚴密的內在邏輯體系。例如,一種金融現象的產生是受哪類心理因素影響的?哪些心理因素對投資者行為具有基礎性或決定性影響?其影響機制是什麼?這種機制是否會隨著人的認識而消失等。
例如,對於「反應過度」和「反應不足」這兩種相互關聯現象的解釋。Barberis、Shleifer和Vishny(1998)引入代表性(representativeness)和保守性(conservatism)來解釋,Daniel、Hirshleifer和Subramanyam(1998)則引入過度自信(overconfidence)和自我歸因(selfattribution)來解釋。Hong和Stein(1999)則從趨勢交易者和套利者的相互作用機制來解釋。對於一個現象在一個學科內出現了多種完全不同的解釋,到底哪種心理因素佔主導地位,各影響因素相互之間的關系是什麼,傳導機制如何,依然沒有好的解釋,這說明對行為人的假設沒有建立一個規范化和公理化標准,學科基礎理論並不牢靠,也說明行為金融學還沒有建立一個具有嚴密內在邏輯的分析框架。
同時上述模型也無法解釋為什麼對於有些事件是正的反應,如收益公告(BernardThomas,1990)、股利發放(MichaelyThalerWomack,1995)等;而對於另外一些事件卻是負的反應,如新股上市(DharanIkenberry,1995),代理權之爭(IkenberryLakonishok,1993)等。有效市場假說的堅定支持者Fama(1998)認為,這些所謂異象是由偶然因素造成的,產生的異象在反應過度和反應不足之間是隨機分布的,這與有效市場假說是一致的。正是因為沒有一個統一的、具有嚴密內在邏輯的分析框架,行為金融學無法對「Fama批評」進行有力的回應。 需要建立新的基於行為的核心模型
行為金融學盡管取得較快的發展,但卻由於缺乏基於其基本理論框架的核心資產定價模型,故無法對現代金融學的核心基礎進行顛復。例如,在對市場是否有效的爭論中,現代金融學因其嚴密的內在邏輯體系和資產定價理論的不斷發展,在爭論中並沒有處於下風。
Fama(1970)認為對市場有效性的檢驗必須是對期望收益的聯合檢驗。Fama(1998)認為,之所以出現反應不足和反應過度現象是由於壞模型(badmodelproblems)和技術問題造成的。壞模型是由於原有的CAPM模型沒有反映所有的風險和模型預測的系統性偏差。在限制壞模型方面,Fama、Fisher、Jensen和Roll(1969)採用市場模型來研究公司特有的事件對市場價格的影響,創立了新的事件分析的研究方法;Fama和French(1996)建立三要素模型來代替CAPM模型。在技術問題上,主要的爭執是採用累計超額收益(CARs)還是採用購買並持有超額收益(BHARs);統計偏差;是採用價值權重還是等值權重等方面。Fama的結論是如果採用不同的資產定價模型來衡量收益並採用不同的統計方法,這些所謂的長期收益異象就會消失,市場依然是有效的。盡管Shefrin和Statman(1994)建立於行為資產定價模型(BAPM),將CAPM中的β值擴大為噪音交易者風險和傳統β值之和,但是由於噪音交易者風險難以衡量,所以模型並沒有被廣泛接受。由於行為金融學沒有出現核心的基於行為的資產定價模型,因此在對於市場有效性進行檢驗時只能通過實證來說明特定市場在檢驗期的非有效性,並不能對市場進行理論描述,來說明金融資產的定價機理。未來行為金融學的核心模型可能是將有限套利理論和基於展望理論的投資者的非理性心理信念有機結合的模型。
只有建立新的基於行為的資產定價模型,才能改變行為金融學實證多,核心理論模型少,缺乏解釋力;描述性的多,定量分析的少,指導性差的現狀;才能推動對市場有效性的檢驗,有力回應Fama批評(1998)。如果沒有建立基於行為的資產定價模型,就不能從理論和實證上充分說明現代金融學核心理論的有限性,就不能使行為金融學得到廣泛的認可。 需要確立明確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心理學及其研究方法在行為金融學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需要界定的,這決定了行為金融學是屬於經濟學還是屬於心理學的分支。大體來說,心理學是對人的心理的研究,而行為金融學是以認知心理學對不確定條件下行為人的決策的研究成果為基礎的,研究人的心理對資產組合和定價的影響。但是行為人的心理是什麼,以及如何影響資產組合和定價、影響到什麼程度等,這些問題都很復雜。在這個新興的領域里,沒有成熟的成果可以利用,這就給學科的發展和確定明確的研究對象帶來了困難。
學科研究對象的確立是學科理論體系構建和框架安排的基礎。比如國際金融學就是從貨幣金融角度研究開放經濟下內外均衡目標同時實現問題的一門獨立學科。行為金融學的研究對象是什麼呢?是解釋在金融市場中人的實際行為的學科,或是對異象進行解釋的學科,還是解釋金融市場現象的學科,這個問題還需要深入探討,以使行為金融學的研究能夠有明確的主線。只有這樣,學科才能得以迅速的發展,有較大的創新。
同時,行為金融學的很多研究方法是採用實驗經濟學中的實驗方法,這種研究方法在行為金融學的方法論中的性質、地位和作用也需要界定。行為金融學在實證中採用的方法大都是傳統金融學理論框架下的方法,這些方法有些是與傳統金融理論相適應而發展的,或者是以傳統金融學的前提為基礎的。行為金融學在新的假設前提的基礎之上,建立了新的基本理論和分析範式,這就要求行為金融學創新出新的基於其核心理論的研究方法,以適應新的分析範式的需要,並形成特色鮮明的方法論。
在學科研究對象和方法確定後,哪些理論屬於本學科的研究范圍,哪些理論不屬於本學科的研究范圍就明確了,這也就確定了一門學科的研究邊界。學科研究邊界的確立會促進學科的建立和快速發展。 需要有明確的研究主線和獨特的知識點
在行為金融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確定後,就可以釐清其研究主線了。研究主線意味著各個研究課題之間的邏輯順序。哪些知識屬於基礎知識,哪些屬於重點理論,各課題之間的關系如何,邏輯體系如何,依什麼樣的邏輯層層展開,步步深入等。
任何一門學科都有其獨特的知識點(包括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例如微觀經濟學中的彈性、無差異曲線、消費者選擇等;宏觀經濟學中的總供給、總需求、國民收入等。行為金融學已經形成部分獨特的知識點,如展望理論、有限套利理論、噪音交易者理論、反饋理論、人在決策中的各種信念和心理、反應不足和反應過度等,但是這些知識點如何通過研究主線將其聯系起來,進行合理安排,達到邏輯嚴謹、條理清晰的目的,仍然是值得探討的。例如,有限套利理論和投資者的心理和信念是行為金融學中最重要的兩個理論支柱,但是兩者的關系如何並沒有清晰的界定。再例如,展望理論提出可得性、代表性、錨定和調整三個信念偏差,這些基本的知識點和過度自信、模糊規避、樂觀主義等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和邏輯並不十分清楚。 需要對行為金融範式作進一步的拓展
現代金融學在研究對傳統的金融資產(如股票、債券等)
進行定價的同時,也擴展到對公司金融和對期權等衍生品的定價上。行為金融學盡管已經有研究成果證明投資者心理和行為對公司活動和期權等衍生品的價格有影響,但是用行為金融學的理論體系和分析範式來分析公司活動和期權等衍生品的定價依然需要進一步展開。
例如對於公司金融領域的分析,Shefrin和Statman(1984)利用行為金融的方法對投資者偏好現金股利的現象給出了自我控制解釋、心理賬戶解釋和避免後悔解釋。Roll(1986)對於公司的兼並給出了經理層狂妄自大的假說。但是在公司金融上的行為分析依然不夠。在傳統金融學中投資者是無差異的理性人,市場是有效的,所以才有公司金融的核心基礎理論———MM定理的出現,即在一定條件下,公司價值和資本結構無關。但如果投資者是非理性的、市場是無效的,那麼不同條件下投資者的不同行為對公司價值的影響是什麼;這種影響是否會改變公司的投融資決策;以及改變的機制如何;公司和投資者的互動是否會對市場產生影響,是否會對宏觀經濟產生影響,這些問題都需要在拓展行為金融範式的情況下作出進一步的解釋。
再例如對於期貨期權等衍生品的定價,傳統金融學建立了二叉樹模型、布萊克肖模型等來對衍生品進行定價。盡管Shefrin(1999)就分析了框定依賴、參照點、啟發式偏差等投資者情緒對期權交易和價格的影響,但是並沒有用行為金融的分析框架建立新的衍生品定價模型。
以上幾個問題是行為金融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所必須要逾越的障礙,也是對行為金融領域有興趣的研究者未來主要的探索方向。在這些問題尚未較好解決的情況下,以行為金融「學」來表述這個領域,似乎不夠嚴謹。
❽ 周愛民的人物成就
1. 1988年,參加史樹中教授主持的河北省科委軟科學研究:「河北省農村經濟現狀分析與發展戰略問題研究」,1989年完成,主要參加者,負責研究思路設計,課題組協調,獨立完成兩個子課題:A. 河北省農村經濟總量分析;B. 河北省鄉鎮企業比較分析。
2. 1991年,參加史樹中教授主持的天津市科委科研課題:「天津市農業經濟的技術效率研究」,1991年完成,主要參加者,合作完成子課題:「天津市種植養殖業的技術經濟評價」。
3. 1992年,參加沈士鎰教授主持的天津市無線電二廠橫向課題:「證券投資專用分析軟體『ADSSI』(Analysis and Decision System of Securities Investment)」的編制,1992年完成,主要參加者,負責軟體方法設計,編寫使用說明。
4. 1993年,參與李羅力教授主持的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研究項目:「港、深經濟一體化研究」,1993年完成,主要參加者,合作完成子課題:「港、深兩地經濟增長中非均衡因素分析」。
5. 1993年,主持天津經濟開發區總公司研究項目:「天津經濟開發區土地開發與基礎設施建設模式分析」,1994年完成,負責項目設計、分工協調,並獨立完成子課題:「天津經濟開發區土地開發與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系統動力學模型框架」。
6. 1998年,主持國家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股市預警系統」,1999年5月完成,。
7. 1998年,參加張友蘭教授主持的河北省科委項目:「證券投資理論的數學分析及應用研究」,1999年3月完成,主要參加者。
8. 2000年,參加宮占奎教授主持的國家APEC中心科研項目:「中國創業基金現狀與發展,加入WTO的影響」,2001年完成。
9. 2004年12月—2006年6月,主持昆達實業股份公司下發課題:「現代企業債務管理與融資工具的問題研究」,社科處賬號:B32216,2006年完成。
10. 2005年,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股市價格泡沫的度量與理性擴容速度的行為金融學研究」,批准號:05BJL027,尚未結題。
11. 2006年,主持南開大學「十五」新專業建設第三批立項項目:「金融工程學專業主幹課程的多媒體化及實驗單元的編程設計」,2008年完成,南發字[2006]7號文件。
12. 2007年,主持民盟天津市委員會研究課題:「抑制房地產市場價格過高及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穩定發展的對策建議」,當年完成。
13. 2007-2008,主持天津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橫向課題:「天津城市定位指標體系計算機輔助設計」,2008年完成。
14. 2008年,主持民盟天津市委員會研究課題:「金融危機應急預案和立法的必要與可能」,完成。
15. 2008年,主持南開大學及經濟發展研究院課題:「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實驗的創新空間與內容研究」,2009年完成。
16. 2008~2012年,主持「南開大學金融學系第二特色專業——金融工程學專業教學體系建設立項」,教育部特色專業建設點項目,正在進行中。
17. 2008-2009年,主持天津市高等學校本科教學改革與質量建設研究計劃項目:「南開大學金融學系金融工程專業實驗課程體系建設的探索」,項目代碼:C02-0201,2010年完成。
18. 2008-2009年,主持天津濱海新區中央商務區管委會橫向課題:「濱海新區開發建設金融聚集區的研究」,2009年完成。
19. 2009年,主持民盟天津市委員會研究課題:「關於促進天津濱海新區OTC市場制度建設的研究」,完成。
20. 2009,南開大學新專業建設項目:「金融工程學案例庫與習題庫庫建設」,2011年完成。
21. 2009-2010年,主持天津濱海新區中央商務區管委會橫向課題:「濱海新區中心商務區招商引資與人才引進的優惠政策研究」,2010年完成。
22. 2010年,主持民盟天津市委員會研究課題:「關於加快全國性股權交易市場建設的問題研究」,完成。
23. 2010年,參與民盟天津市委員會研究課題:「關於推進宜居生態城區建設中居民和諧關系與利益保障方面的問題研究」,2010年完成。
24. 2011年7月,南開大學社科處下發「國家社科重大項目申報啟動經費」,項目號:zb100102,2012年完成。 1. 馮兆一、周愛民主編:《國際證券市場融資與風險規避技術》,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9月版。
2. 周愛民:《證券投資分析方法研究》,專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1月版。
3. 周愛民:《股市有效性、泡沫與預警》,專著,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4. 劉乃岳、周愛民:《風險對沖策略與套利技巧》,專著,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年5月版。
5. 黃衛平、張志超、李月平、周愛民主譯:《帕爾格雷夫貨幣金融大辭典》,第二卷,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
6. 周愛民:《高級宏觀經濟學》,教材,經濟管理出版社,2001年3月版。
7. 周愛民、劉乃岳:《金融風險的實時監測》,專著,經濟科學出版社,南開大學211工程出版資助,2001年5月版。
8. 周愛民參編:《經濟全球化大潮與中國對策》,第39章:加入WTO我國銀行業必須解決的迫切問題,中國國際關系學會主編,時事出版社,2001年8月版。
9. 周愛民:《金融工程學》,教材,中國統計出版社,2003年4月版。
10. 周愛民:《證券投資學》,教材,中國統計出版社,2003年9月版。
11. 周愛民:《金融計量學》,教材,中國統計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12. 趙勝民、周愛民主編:《經濟數學》,教材,科學出版社,2005年9月版。
13. 周愛民主編、周愛民、張榮亮等著:《行為金融學》,專著,經濟管理出版社,南開大學211工程出版資助,2005年11月版。
14. 周愛民主編、周愛民、徐輝、田翠傑等著:《金融計量學》,專著,經濟管理出版社,2006年1月版。
15. 周愛民主編、張連增等著:《金融經濟學》,專著,經濟管理出版社,2006年1月版。
16. 周愛民主編、周愛民、羅曉波、王超穎等著:《金融工程》,教材,科學出版社,2007年5月。
17. 周愛民、羅曉波、王超穎等著:《金融工程學習參考與案例集》(電子版),科學出版社經管法分社,2007年5月。
18. 周愛民主編、周愛民、陳婷婷、周霞等編著:《實驗金融學》,教材,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8年5月。
19. 周愛民、劉曉峰、高蓉、董盛楠等編著:《實驗投資學》,教材,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8年5月。
20. 周愛民、孟慶斌等著:《大魚如何吃小魚?——股市價格泡沫的度量與理性擴容速度的行為金融學分析》,廈門大學出版社,2009年12月,專著。
21. 李學峰主編、周愛民副主編:《投資管理》,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年3月版。
22. 周愛民、張曉斌編著:《EXCEL與金融工程學》,廈門大學出版社,2010年5月,教材。
23. 周愛民、吳蕾主編:《EXCEL與期權定價》,廈門大學出版社,2011年8月,教材。
24. 周愛民、吳明華、周陽浩等編著:《EXCEL與金融計量學》,廈門大學出版社,2012年5月,教材。 1.周愛民:「集約型經濟的結構化度量」,論文集:《經濟的可持續增長與結構變化》,天津市社會科學聯合會主編,天津大學出版社,1996年12月。
2.周愛民、冼國明:「證券市場有效性、可預測性與技術分析有效性」,論文集:《第IV屆港深股市研討會論文集》,港深股市領導小組主編,全球出版社,1996年12月。
3.周愛民:「證券市場有效性、可預測性與主要技術指標的協整性」,《南開經濟研究》,1997(1)。(引用:12,2012-4-19)
4.周愛民:「股市有效性的動態監測」,《經濟科學》,1997(3)。(引用:3,2012-4-19)
5.張友蘭、周愛民:「最優加權組合預測及其應用」,《數量與技術經濟研究》,1997(10)。(引用:17,2012-4-19)
6.周愛民:「證券投資基金是一種新投資工具」,《人民日報》,財經版25版,1998年4月7日。
7.周愛民:「股市泡沫及其檢驗」,《經濟科學》,1998(5)。(引用:37,2012-4-19)
8.周愛民、程義全:「南錐體共同市場與投資風險」,《世界經濟》,1998(10)。(引用:0,2012-4-19)
9.周愛民:「股市泡沫與有效性的同一性檢驗」,《南開經濟研究》,1999(1)。(引用:10,2012-4-19)
10.周愛民、陳淑珍:「動態過擬合F—統計量檢驗市場有效性假定」,《天津大學學報》,1999(1)。
11.周愛民:「市場有效性檢驗的進一步發展」,論文集《中國對外開放與經濟發展》,經濟科學出版社,冼國明、陳漓高主編,1999年4月。
12.周愛民:「中國股市的風險及其度量」,《武漢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9(6)。
13.周愛民:「股市可預測性與技術指標協整性的模型檢驗」,《數理統計與管理》,1999(10)。(引用:4,2012-4-19)
14.周愛民:「對沖基金的特點及投資策略」,《開放導報》,1999(4)。
15.周愛民:「滬深兩地的股市泡沫與黑子比較」,《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1999(5)。(引用:4,2012-4-19)
16.周愛民:「中國總量經濟增長的大道性質檢驗」,《南開經濟研究》,1999(5)。(引用:2,2012-4-19)
17.周愛民:「經濟學理論中的陷阱芻議」,《湖北三峽學院學報》,1999(9)。
18.周愛民、張雪瑩:「股市泡沫的理論與實證」,《世界經濟》,1999(10)。
19.張友蘭、周愛民、王新學:「旅遊預測模型及應用」,《河北省科學院學報》,2000(2)。(引用:15,2012-4-19)
20.周愛民:「當前宏觀經濟政策的理論基礎探討」,《南開經濟研究》,2000(2)。(引用:0,2012-4-19)
21.周愛民:「股市預警系統與構成指標簡介」,《湖北三峽學院學報》,2000(3)。(引用:0,2012-4-19)
22.周愛民:「股市盈虧、現金余額與個人消費支出之間的關系」,《世界經濟》,2000(4)。(引用:8,2012-4-19)
23.周愛民:「風險價值量測算:條件異方差模型在金融預警中的應用」,《南開經濟研究》,2001(1)。(引用:0,2012-4-19)
24.周愛民、張友蘭:「滬、深、港股市有效性的檢驗比較」,《河北省科學院學報》,2001(2)。(引用:0,2012-4-19)
25.周愛民:「布希走馬換將意在選舉連任」,《每日新報》,2002年10月。
26.周愛民:「美聯儲推倒降息『多米諾』」,《每日新報》,2002年11月25日第33版。
27.周愛民:「理性股市中的太陽黑子與太陽耀斑」,渤海國際金融論壇會議論文,2003年。
28.周愛民:「理性股市的價格泡沫度量」,第二屆國際金融系統工程學年會會議論文,2004年。
29.張友蘭、周愛民:「金融數學的研究與進展」,《高等數學研究》,2004,7(4)。(引用:8,2012-4-19)
30.Aimin Zhou, Yonghua Gao: Measurement of the Bubbles of Prices in Stock Market, LECTURE NOTES IN DECISION SCIENCES, Vol.5, Financial Systems Engineering II, edited by Chen, Shou, Yong Zeng, and Wei Zhang, Global-Link Publisher, HongKong, London, Tokyo, 2005.
31.周愛民:「理性股市中的鞍點穩定與黑洞穩定」,第三屆國際金融系統工程學年會會議論文,2005(9)。
32Aimin Zhou, and Yuanyuan Li, 「Saddle-Point Steady State and 『Black-Hole』 Steady State in Rational Stock Markets」, LECTURE NOTES IN DECISION SCIENCE, edit. By Kin Keung Lai and Shouyang Wang, Financial Systems Engineering III, edit. By Duan Li, Zhongfei Li and Shouyang Wang, Global Link Publisher, Hong Kong, 2006.
33.周愛民:「《基民天下》:一部針對中產人群的理財讀物」,《中國信用卡》,2007(21)。
34.周愛民:「用理性的目光看待眼前的繁華——《基民天下:用基金投資構築個人財富》序言」,《股市動態分析》,2007(38)。
35.周愛民、霍李吉:「股票回報率截面離差包含的信息」,《南方經濟》,2007(12)。(引用:0,2012-4-19)
36.周愛民、陳學勝、孟慶斌:「流動性、風險收益與B股市場境外投資者行為」,《廣東金融學院學報》,2008(3)。(引用:0,2012-4-19)
37.孟慶斌、周愛民、靳曉婷:「基於TAR模型的中國股市價格泡沫檢驗」,《南開經濟研究》,2008(4)。(引用:1,2012-4-19)
38.周愛民:「城投公司創新融資途徑的選擇」,《上海城市發展》,2008(5)。(引用:0,2012-4-19)
39.周愛民:「理性股市中的黑洞、白洞與蟲洞」,《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金融改革、創新、發展:第二屆全球金融學年會論文集》,南開大學出版社,2008年6月版(2005年10月會議)。(引用:0,2012-4-19)
40.孟慶斌,周愛民,靳曉婷:「中國股市價格泡沫的馬氏域變方法檢驗」,2008年中國國際金融年會會議論文,2008年6月。
41.陳學勝、周愛民:「新匯率體制下中國上市公司外匯風險暴露研究」,《經濟管理》,2008(8)。(引用:3,2012-4-19)
42.孟慶斌、周愛民:「基於齊次馬氏域變的中國股市價格泡沫檢驗」,《金融研究》,2008(8)。(引用:3,2012-4-19)
43.Qingbin Meng, Aimin Zhou and Menghai Wang, 「On the Ruin Probability for Corporation with Credit Rating Migration」, ISTP以及ISSHP檢索國際會議論文:Recent Advance in Statistics Application and Related Areas, 2008, pp: 1051-1055.Aussino Academic Publishing House,Sydney Australia。
44.陳學勝、周愛民:「永久/暫時模型及信息分享模型下交叉上市公司價格發現研究——基於A+H股上市公司的實證檢驗」,《軟科學》,2009,23(1)。(引用:2,2012-4-19)
45.汪孟海、周愛民:「基於動態期限相關法的股市價格泡沫實證檢驗」,《財經科學》,2009(2)。
46.汪孟海、周愛民:「中國股市自相關性與反饋交易行為實證研究」,《南開經濟研究》,2009(3)。(引用:0,2012-4-19)
47.周愛民、劉勇:「深圳股市理性泡沫及其行業板塊分布特徵分析」,《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大學學報)》,2009(3)。(引用:0,2012-4-19)
48.陳學勝、周愛民:「交叉上市股票價格發現及貢獻差異的橫截面分析」,《中國管理科學》,2009,17(2)。(引用:2,2012-4-19)
49.周愛民、吳蕾:「銀行間債券市場做市商交易機制的效率分析」,《證券市場導報》,2009(4)。(引用:1,2012-4-19)
50.魏紅剛、周愛民、王文:「估計風險值的重點抽樣下的自助模擬」,《現代管理科學》,2009(9)。(引用:0,2012-4-19)
51.葉純頤,周愛民:「我國近期發生通貨膨脹的可能性分析」,《中國物價》,2009(12)。(引用:1,2012-4-19)
52.Zhang, HY; Bai, LH; Zhou, AM,「Insurance control for classical risk model with fractional Brownian motion perturbation」,STATISTICS & PROBABILITY LETTERS,2009,79(4),pp473-480.
53.魏紅剛、周愛民:「市場有效性檢驗發展研究」,《現代管理科學》,2010(1)。(引用:0,2012-4-19)
54.周愛民、汪孟海、李振東、董盛楠:「基於三分狀態MDL方法度量我國股市泡沫」,《南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引用:0,2012-4-19)
55.孟慶斌、周愛民、張雁茹,「基於理性預期的中國股市價格泡沫研究」,《南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4)。(引用:1,2012-4-19)
56.吳明華、周愛民、宋敏,「上證指數受其他股指、匯率及原油期貨價格的影響嗎?——基於Granger因果型檢驗和ECM的實證分析」,《中國物價》,2010(9)。(引用:0,2012-4-19)
57.吳明華、周愛民、宋敏,「我國外匯儲備發展及趨勢研究」,《現代管理科學》2010(9)。(引用:0,2012-4-19)
58.Wu, Minghua, Wu, Rong, Zhou, Aimin, 「Optimal risk control policies for diffusion models with non-cheap proportional reinsurance and bankruptcy value」,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SCI檢索), 2011/10. 24(5): pp892-906.
59.周愛民、梅傳偉、趙廣山:「我國生豬期貨市場功能的影響因素分析」,《中國物價》,2010(10)。(引用:0,2012-4-19)
60.周愛民、周霞:「創業板退市制度小議」,《西部論叢》,2010(11),44頁。(引用:0,2012-4-19)
61.周愛民,周霞,「2001-2011年中國各地區房地產價格泡沫度量的實證研究」, 《中國物價》,2010(12)。
62.周霞,周愛民,「中國十大宜居城市房地產價格泡沫實證研究」,《中國房地產》,2011(3)。(引用:0,2012-4-19)
63.周愛民、梅傳偉、趙廣山 「關於我國推出白糖期貨期權的探討」,《中國物價》, 2011(3), 37-39頁。(引用:0,2012-4-19)
64.吳蕾、周愛民、楊曉東:「交易所與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機制效率研究」,《管理科學》,2011(4)。(引用:28,2012-4-19)
65.吳明華、周愛民,「股指收益率與成交額間引導關系分析」,《統計與決策》,2011(5)。(引用:0,2012-4-19)
66.陳學勝、周愛民:「A股與H股『收益率波動性比率之謎』——交易機制還是信息不對稱?」,《證券市場導報》,2011(6)。(引用:0,2012-4-19)
67.陳學勝、周愛民:「貨幣供給量與證券市場價格關系的再研究」,《海南金融》,2011(10)。(引用:0,2012-4-19)
68.周愛民、張萍、趙懿:「通貨膨脹成因的一個新視角」,《現代管理科學》,2012(3).
69.周愛民、張萍、高蓉:「貨幣政策是否應該關注股票價格的變動」,《中國物價》,2012(5). 1. 1991年,史樹中教授主持的河北省科委軟科學研究:「河北省農村經濟現狀分析與發展戰略問題研究」,獲河北省統計局、河北省統計學會頒發的「一九九零年第一屆河北省統計科學研究成果評選課題一等獎」,主要參加者;
2. 1992年,史樹中教授主持的河北省科委軟科學研究:「河北省農村經濟現狀分析與發展戰略問題研究」,獲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學會頒發的「一九九一年全國統計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主要參加者;
3. 1993年,史樹中教授主持的河北省科委軟科學研究:「河北省農村經濟現狀分析與發展戰略問題研究」,獲河北省科學院頒發的「一九九二年統計科學優秀研究成果一等獎」,主要參加者;
4. 1998年,獲南開大學頒發的「1998年南開大學摩托羅拉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5. 2000年,張友蘭教授主持的河北省科委項目:「證券投資理論的數學分析及應用研究」,獲河北省科學院頒發的「一九九九年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主要參加者;
6. 2002年,獲南開大學頒發的「2002年南開大學敬業獎教金二等獎」;
7. 2005年,《證券投資學》獲中國統計局頒發的「1995-2004年國家統計局優秀圖書獎」,國統字[2005]4號文件。
8. 2009年,何自力教授主持的「創新型經濟類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模式探索」,獲南開大學頒發的「2008年南開大學教學成果獎一等獎」,主要參加者(何自力、趙春梅、王昭鳳、周愛民、倪志良、范振義、張承潔並列第一位)。
9. 2009年,李秀芳教授主持的「經濟實驗教學綜合改革項目」,獲南開大學頒發的「2008年南開大學教學成果獎一等獎」,主要參加者(李秀芳、何自力、周愛民、秦海英、塗宇清,並列第一位)。
10. 2009年,獲民盟天津市委員會頒發的:「2004-2009年度盟務工作先進個人獎」,2009.9。
11. 2009年,何自力教授主持的「創新型經濟類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模式研究」,獲第六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585項),主要參加者(何自力,趙春梅,王昭鳳,周愛民,曲紹宏,張伯偉,范振義,張承潔),2009.10。
12. 2010年,以8篇CSSCI來源期刊學術論文,獲「南開大學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13. 2010年,以1篇ISTP論文索引英文學術論文,獲「南開大學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學術交流:
2000年2月--2001年1月:美國堪薩斯大學經濟系訪問學者。
2008年11月--12月:台灣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金融系、東吳大學商用數學系訪問講學;
2009年12月:台灣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金融系訪問講學。
中國金融工程學學會常務理事
天津市計量經濟學分會理事
中國統計教育學會常務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