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金融服務外包的中國金融外包行業發展趨勢
金融機構將業務外包已有多年歷史。例如自1970年以來,證券行業的金融機構為節約成本,將一些准事務性業務(如列印及存儲記錄等)外包。
二十世紀八十至九十年代,在成本因素及技術升級的推動下,外包交易的規模已相當可觀並涉及整個IT行業。
隨後,外包出現在人力資源等更多的戰略領域。同期出現了一種名為「業務處理外包(BPO)」的新形式,是一種點到點(end-to-end)的商業鏈外包。在BPO中,金融機構與服務商的關系也由傳統的服務提供轉變為戰略合作。
外包的另一個趨勢是 「離岸化」,即將業務外包到境外。許多跨國公司試圖通過建立離岸交易及服務中心來提高本機構整體的效率。金融機構除將業務外包給服務商外,也會把一些業務交由海外附屬機構來完成。
表1列出了在印度從事外包業務的若干金融機構及其人員規模。
表1 在印度從事外包業務的若干金融機構(2003) 公司 人員規模(人) 公司 人員規模(人) 荷蘭銀行(ABN Amro) 超過300 美國運通(Amex) 超過1000 金盛保險(Axa) 380 花旗集團(Citigroup) 3000 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 500 通用公司(GE) 11000 匯豐集團(HSBC) 2000 JP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 480 梅隆金融(Mellon Financial) 240 美林集團(Merrill Lynch) 350 渣打(Standard Chartered) 3000 資料來源:德勤會計事務所在美聯儲理事會會議上做的《銀行的離岸及跨境外包》報告(2004年3月20日)。 《中國金融外包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有證據表明,中國、馬來西亞及菲律賓也被視為開展外包的理想地區。
根據德勤會計事務所2004年的報告,離岸業務將在本世紀初的十年內持續增長。報告估計,在2003年全部金融服務公司中約76%擁有離岸機構,而2002年這一比例僅為29%。報告預測2005年的離岸業務市場產值將達到2100億美元, 2010年達到4000億美元,占整個行業總產值的20%。
報告指出,大公司具有離岸業務的比例顯著高於小公司;越來越多的公司正在建立自己的離岸業務機構。
離岸業務的增長產生了對「國家風險」進行監控的需要,即金融機構將業務外包給另一國家(地區)的服務商後,需要監視該國(地區)政府的政策、政治、社會、經濟及法制狀況;同時也應制定適當的應急計劃與退出策略。另外,一家機構業應考慮商業持續性問題,即在極端情況下如何將外包業務迅速轉回國內。
中國第一例金融服務外包項目
2005年中國IT業分銷大亨——神州數碼公司開始籌劃戰略轉型。由時任金融公司總裁董奇琪著手負責、
總監周毅具體實施。引進國外成熟的金融服務外包理念,結合中國大陸金融發展現狀,做出一整套本地化金融服務外包模塊。
2006年9月,神州數碼與寧夏農村信用社(寧夏黃河農村商業銀行)簽署合同,開創中國本土金融服務外包第一例項目。
項目簡述:項目合作時間為五年六個月,在此期間,神州數碼負責寧夏農村信用社銀行卡系統建設、呼叫中心、銀行卡制卡、銀行卡業務培訓、銀行卡制度建設、銀行卡交易處理、銀行卡差錯帳處理、200台ATM布放、200台POS鋪設等有關銀行卡業務,期間由銀行卡產生的業務收入歸神州數碼所有,合同到期後銀行卡系統、ATM、POS均屬於寧夏農村信用社。
人員構成:銀行卡部成員由寧夏農信社與神州數碼共同組成。
2006年銀行卡部成立時任人員:
銀行卡部總經理: 吳文娟
銀行卡部市場部經理: 孫正國
銀行卡部綜合部經理: 原 田
銀行卡部業務部經理: 李 樂
項目其他創始人:
神州數碼銀行卡項目總監: 周 毅
神州數碼西安運控中心總監: 王江宏
神州數碼西安運控中心: 李 陽、張豫秦
神州數碼西安對賬中心: 李雪梅、周雯
神州數碼西安呼叫中心: 滕品娥、姚海鷗、王媛媛、賀曉穎、張雅茜
神州數碼西安研發中心卡項目: 高 鐳 、劉 頊、姚冬冬、朱建中
寧夏農村信用社研發部: 郭萬剛、楊海雲、孟繼國、張漢、保瑞峰、張立波、孫小武、胥虎軍、徐海濤、王旭東
經過一年復雜的審批手續,艱苦的聯合系統開發及本地化處理,合作雙方於2007年9月17日成功發卡(寧夏農村信用社黃河借記卡),用事實印證了金融服務外包在我國的可行性。開創了中國金融服務外包整體外包的先河,標志著中國正式進入了更加開放的金融服務外包整體外包時代。
中國金融服務外包整體外包項目有:(截止2010年5月)
寧夏農村信用社(寧夏黃河農村商業銀行) 服務商:神州數碼
寧夏銀行服務商:中國銀聯
山西晉中商業銀行 服務商:神州數碼 趨勢1 金融服務外包將持續迅猛增長
趨勢2 大企業熱衷自建海外外包中心
趨勢3 商業操作與IT混合外包
趨勢4 近岸-兩岸—多岸
趨勢5 細分市場趨向窄范圍高深度
趨勢6 離岸外包市場有待整合
趨勢7 外包特殊功能的金融服務
❷ 金融機構發展趨勢
當今我國的金融機構正在向國際接軌,一是開始了個人私人銀行的試行,也就是向內高端客戶的容靠攏,具體的有工行推出了財富卡的先例,要有一定條件的客戶才可以擁有,這就要求客戶即要有一定的財富做為基礎,還要有一些相應的大膽的接受素質。二下一步存款准備金率也會進一步提高,更好的滿足客戶的需求,還金融機構自我安全大膽發展的一個先決條件,當然提高的比例會在政府所可控的范圍之內。三隨著金融機構成員的不斷增加,競爭也在進一步加大,這就要求,各家金融機構不僅在硬體,產品等等需要優化,最重要的是軟體,也就是服務,更是重中之重,這不僅要提高服務效率,也要做好服務質量,因此各家銀行都不斷的對員工進培訓,進行禮儀,業務知識等方面的優化,讓客戶得到更優質,快捷的服務,以對銀行做出更加的肯定,四,隨著趨勢的方展,金融機構也會向其他企業一樣,優勝劣汏的,攏斷行業的優勢也會隨人著國人的素質的提高,意識的加強,市場經濟的趨勢所改變。總而言之,今後的金融機構會越來越人性化,會以客戶為衣食父母,沒有客戶它就沒有立足之地,在同業中就難以生存,適者生存,而且社會責任也會越來越大。不斷的更新才能適應發展。
❸ 金融營銷的發展有哪些趨勢
一、金融機構將掀起國際營銷和網路營銷的熱潮:隨著世界經濟發展全球化的加劇,金融機構進行各項活動所依靠的主要因素——資本能夠比較方便地在全球范圍內進行流通。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各金融機構也就不再滿足於僅僅在一個地區或國家中提供金融產品和服務,而是試圖在更大的國際市場上尋找新的機會,獲取新的客戶,得到更快增長,於是金融營銷出現了新的發展趨勢,國際營銷就此應運而生。另外,移動互聯技術的普及和升級,給了金融企業一種新的營銷渠道和營銷方式去吸引客戶。現代網路技術的發展進一步打破了經濟金融活動的地域邊界,網路金融營銷成為國際金融行業新的角力場。
二、為適應金融市場的節奏和變化,金融企業將會實施善變營銷和快速營銷:當今時代是一個飛速發展、加速變型的時代,對於營銷根本無定律可言。因此,首先,未來的金融行業必須訓練員工的客戶導向意識,充分了解客戶不斷更新的需求,捕捉新的市場機會,及時推出新產品、新概念,為客戶提供新的服務。其次,在產品和服務上「快速出擊」「捷足先登」,比競爭對手先行一步。等到其他企業紛紛效仿時,行動迅捷者又製造新的熱點去了。市場競爭猶如競技比賽,勝利者僅僅搶先半步就能脫穎而出。
三、營銷滲透到金融企業的方方面面,尤其是突出內部營銷:金融企業作為服務型企業,在滿足客戶需求、達成外部營銷的同時,還要對員工進行營銷理念、方法的輔導和培訓,制定內部工作準則、服務標准,樹立廣大雇員的營銷意識,突出內部營銷。因此,金融營銷將實現由單一渠道向多元化渠道的轉變,走向全面營銷的時代。
四、實現大眾營銷向差異化營銷的轉變:由於金融產品和服務存在同質化,金融機構往往只能滿足大眾客戶的需求,這不利於獲得目標客戶對品牌的認同和忠誠。金融營銷要實現從量到質的飛躍,必須從金融產品和金融業務拓展為核心轉變為以客戶服務為核心,了解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從客戶的角度出發,設計並提供產品和服務,實現個性化組合,滿足不同客戶的差異化需求。
❹ 金融服務營銷未來將呈現怎樣的發展趨勢
金融業在國民經濟中處於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地位,關繫到經濟發展、社回會穩定答;具有優化資金配置和調節、反映、監督經濟的作用;對企業而言,更是直接關繫到企業融資、上市等關系企業發展的重要問題;對個人而言,更是具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例如各類保險、購買證券、個人投資、股票,甚至旅遊、留學、移民等等,都具有深遠而重要的影響。過去三十年,我國金融業發展緩慢而不規范,隨著經濟發展,金融業改革的深入,我國金融業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
❺ 金融行業主要發展前景
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應用不斷深化,銀行業積極布局落地區塊鏈項目
金融是區專塊鏈技術屬應用場景中探索最多的領域,在供應鏈金融、貿易融資、支付清算、資金管理等細分領域均有具體落地。
據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境內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國內已備案的提供區塊鏈信息服務的公司約420家左右,共計506項服務。其中提供基於區塊鏈的金融服務的企業有72家,佔比17%,共備案120項金融服務。
——更多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科技金融服務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❻ 金融服務公司好做嗎前景怎麼樣
我畢來業的時候也曾參加了自這樣的工作,一開始沒想太多,因為自己覺得才畢業,沒有做多久我就不做了,因為我覺得打電話來邀請客戶,不管怎麼樣"(賺或者不賺),心裡總是不舒服,市場是牛市,總是賠的少賺的多,是熊市的話,那就不好說了,你說是不是,總之我個人感到這個不能做為一生的事業的.
給你的建議就是去證券公司先作個小點的內勤或者是銀證通之類的都可以,漫漫年數多了,自然就會好的.
最後告訴你(希望你別生氣),你所說的"小證券公司"根本不是什麼證券公司,應該給它定位叫做"中介或者是咨詢理財公司"
呵呵 希望你能採納吧
❼ 金融行業未來發展趨勢如何 金融行業未來發展趨勢預測
互聯網消費金融定義及范圍
互聯網消費金融是指,藉助互聯網進行線上申請、審核、放款及還款全流程的消費金融業務。廣義的互聯網消費金額包括傳統消費金融的互聯網化,狹義的互聯網消費金融僅指互聯網公司創辦的消費金融平台。
隨著產業發展與技術創新,消費金融正在從傳統的高收入人群和大額低頻次消費場景向中低收入人群及小額高頻次消費場景迅速拓展。傳統消費金融主要專注於買房、購車等大額低頻次消費場景,且用戶大部分為凈值較高人群,對學生、農民、藍領等收入較低人群則覆蓋較少。
隨著近年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以及大數據徵信技術的創新,消費金融正在向大眾的日常生活快速滲透,目前正在向大學生、藍領群體等以及
3C數碼產品、旅遊、餐飲等小額高頻次消費場景迅速拓展。
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放貸規模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對於消費的需求也不斷的增長,尤其對於醫療、旅遊、越來的服務要求不斷在增加,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以及新型的銷售模式極大的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從而帶動了互聯網消費金融的發展。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消費金融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預計2017年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放貸規模達到4.20萬億元,目前,互聯網消費金融的滲透率約在20%至30%左右,互聯網消費金融行業依然是一片藍海,預計2018年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放貸規模將進一步擴大,達到9.21萬億元。
互聯網消費金融在電商領域的應用,目前處於信用累積的過程,未來實現數據沉澱之後,基於個人賬戶的信用數據提供更多產品以外的增值服務,將成為其發展的一大趨勢。
政策積極信號不斷釋放,多方勢力加速布局
從政策層面來看,2016年將成為互聯網金融監管元年,尤其是2015年以來P2P爆發出來的重大風險使得監管已經迫在眉睫。與2015年兩會中提出「大力發展普惠金融」相比,2016年兩會提議更多趨向行業立法和政策監管。在互聯網金融加強監管的同時,大力鼓勵消費金融的發展則成為另一個主旋律。在2015年6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放開消費金融的市場准入,2015年11月,國務院發布《關於積極發揮新消費引領作用加快培訓新供給動力指導意見》,將消費金融公司試點范圍推廣到全國,
從最高層面為消費金融釋放出了巨大的積極信號與政策紅利。
消費金融是銀行零售轉型的首選
近年來,受經濟周期性運行的影響,我國各行業企業經濟效益普遍下滑,對公業務面臨較大困難,各家銀行紛紛提出零售轉型的戰略。零售轉型有助於節約銀行資本,同時獲取更高的收益率並降低不良貸款率。
根據銀監會 2012年頒布的《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在使用權重法計算信用風險加權資產時,個人住房抵押貸款的風險權重為50%,對個人其他債權的風險權重為75%,均低於對一般企業債權的100%的風險權重。上市銀行中,除了五大行和華夏銀行,其他各家銀行今年均公布再融資預案,這體現出各家商業銀行均面臨較大的資本壓力,發展零售信貸業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銀行面臨的資本約束。
我國消費金融正處於高速發展階段,參與主體逐漸增多
商業銀行藉助專營機構與特色網點、網上銀行、移動服務、信用卡等多渠道的服務手段,加大對新消費信貸領域的支持;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增加至22家,另有8家處於申請及籌備中;互聯網電商平台、細分領域垂直場景方積極將消費金融產品嵌入消費場景,並不斷積累徵信數據;
互聯網金融平台,如P2P 網貸、小貸公司等也積極切入消費金融,提供類消費金融貸款。消費金融藉助互聯網渠道和模式,服務人群不斷擴大,包括農民工等流動人口以及大學生等中低端無卡群體因此獲得金融服務。
但我國個人徵信體系建設不完善,消費金融風控建設尚處於起步階段,消費金融規模的擴張,服務人群的下沉加劇了消費金融平檯面臨的壞賬風險。
消費金融公司:現有業務模式受眾較小,亟待豐富創新自身服務模式
消費金融公司行業基本客戶定位為中低收入群體,審核標准一般比銀行的更為寬松,貸款額度也更高。消費金融公司的服務與銀行的個人信貸業務同質化嚴重,但整體實力和消費者接受程度與銀行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中北銀消費金融公司業務規模最大,形成了教育培訓類、手機通訊類、白色家電類、裝修裝飾類、婚慶嬰幼類五大貸款渠道體系。而非銀系消費金融公司則以「消費」為出發點,利用商家的天然優勢,相對而言更了解消費者需求。主要客群為低收入階層,以耐用消費品貸款為主。非銀系消費金融公司以海爾消費金融和蘇寧消費金融為代表。
電商平台:用戶覆蓋優勢明顯,業務創新及大數據等實力突出
電商平台的消費金融模式主要依託於自身的互聯網平台,面向自營商品及開放電商平台商戶的商品,提供分期購物及小額消費貸款服務。審批流程便捷高效,部分採用授信額度的方式,不需要逐筆審核。由於電商在互聯網金融、網路零售、業務創新、大數據等領域均具有較明顯的優勢,因此在消費金融行業綜合實力最強,未來也將引領市場的發展趨勢。螞蟻花唄和京東白條是典型的電商平台消費金融產品。
❽ 金融咨詢行業未來的趨勢有哪些
金融科技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金融服務與用戶場景緊密結合
全球金融科技投融資規模
2017全年,以金融科技公司上市潮為背景,全球金融科技發展指數(GFI)屢創新高,在11月達到了全年最高值193,並在12月收於次高點192。網路搜索指數更是一路大漲到405,較基準值漲幅達305%。
2017年全球金融科技領域至少發生649筆融資事件,同比增加8%;涉及資金總額約1397億元,同比增加19%。其中,中國有328筆融資事件,美國和印度各有101筆和63筆。最高融資金額97億元由中國互聯網保險平台眾安在線獲得。
網貸和支付的熱度貫穿全年,前者有134筆融資,總額在344億元左右;後者93筆融資,總額約265億元。汽車金融熱度攀升,全年雖僅有23筆融資,但涉及資金總額達到217億元。
中國金融科技營收規模分析預測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科技金融服務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金融科技營收規模為4213.8億元,同比增長了42.0%。到了2017年我國金融科技營收規模達到惹6541.4億元,同比增長55.2%。預計2018年中國金融科技營收規模將達到9645億元,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32.26%,預計到2022年中國金融科技營收規模將達到29513億元。
中國網路資管市場規模分析預測
網路資管領域,2016年網路資管市場規模增速超過50%。中國網路資管規模超過2.7萬億元,預計2020年,中國網路資管將超過6萬億元。
中國金融科技發展趨勢分析
1、金融科技順應金融業的發展趨勢
2016年以來,我國網民數量增速趨緩,互聯網行業的人口紅利逐漸消失,互聯網金融依賴用戶規模快速增長的時代已經進入尾聲。而當互聯網金融企業從一味追求用戶數量到重新尋找行業發展的促進要素時,科技的重要性被更多的金融從業者發現。並且,隨著金融科技對我國金融改造的深入,我國傳統金融機構的生產體系正從一個封閉的體系走向一個開放的體系,金融的邊界被不斷拓寬,於是許多的金融科技企業,以其專業化、垂直性及對客戶和市場的了解,開始介入傳統金融機構的金融體系,成為金融領域的主要參與者。
2、金融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
金融科技基礎設施的完善,促進線上信貸從只以互聯網為獲客手段的1.0階段上升為互聯網全流程管理的2.0階段。這些基礎設施包括:一是支付,移動支付的普及和發展將金融服務滲透到各個消費場景中,並且安全便捷地實現線上放款;二是徵信,多年來大數據的積累和反欺詐模型的不斷迭代使得線上大數據風控精準度提高;三是區塊鏈,區塊鏈技術有助於打破數據孤島,使不同金融機構的數據信息共通;四是生物識別,生物識別技術的成熟與發展使得線上用戶識別得以實現。
3、促進金融服務與用戶場景緊密結合
金融科技就其本質而言是新技術驅動的金融創新,它以前沿信息技術的巨大進步為前提,使得金融服務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金融功能更具場景化,大幅降低了金融服務的交易成本,彌補了傳統金融體系中包容水平不足的弱勢。
隨著金融鏈條的打通,金融科技會將鏈條的各個環節納入其優化的范圍,所以不可避免地會向非金融領域衍生,如電商金融、醫美分期等場景。在金融科技的推動下,金融與消費的界限逐漸模糊。金融科技企業通過生物識別、雲計算等技術將金融服務與用戶生活場景緊密結合起來,並通過收集和分析用戶消費產生的行為數據來不斷優化自身的金融產品,促進消費。
4、金融科技的用戶群體廣闊
2016年,中國金融科技所服務的目標客群中,電子支付用戶滲透率最高,其次是網路資管,二者滲透率都在60%以上。由於網路信貸的門檻問題,使得目前網路信貸網民滲透率只有22.8%。但實際上,滲透率指標僅統計真實發生過網路借貸行為的用戶。除此之外還存在大量准網路信貸用戶,各大網路金融巨頭均會對旗下所有用戶做提前授信的工作,所以這部分准信貸用戶也是金融科技在服務網路信貸行業時的目標客群,甚至於說,電子支付和網路資管用在很多層面上都是金融科技在網路信貸領域的用戶。綜上所述,不同於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的行業地位更加靠前,所以它能夠覆蓋的用戶客群更加廣闊。
❾ 中國金融業未來發展趨勢
疫情對消費金融的沖擊
疫情對消費金融公司的沖擊直接體現在規模、風險、利潤三個方面。一是因客群消費意願、消費能力遭受重創,客戶短期消費需求下降,信貸規模必然受到影響。
二是客戶收入來源下降,主動還款能力下降,將導致金融機構風險暴露增加,資產管控難度加大,資產質量進一步承壓。三是金融機構為抵禦壞賬風險,主動增加撥備計提,則會影響利潤增收。
為應對疫情對消費金融行業的影響,以中原消費公司為代表的企業切換至基於TCE平台打造的新核心系統,增加公司消費金融業務的風險把控能力,2020年下半年隨著疫情的緩解、經濟的恢復以及行業的轉型,下半年消費金融公司的盈利水平有望回暖。
——更多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消費金融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❿ 金融行業的發展趨勢
1、擁有國企和私企客戶服務經驗的業務高級關系經理和出口金融經理市場需求旺盛由於EPC活動回較答為活躍,國企(SOE)和私企(POE)對基礎設施、能源和電力領域內的人才服務需求大幅提升。了解出口金融、DCM、現金管理、貿易金融和銀團貸款相關銀行產品的應聘人才將深受僱主們的青睞。中型的地區性亞洲金融機構正在積極探索新市場客戶,這一趨勢要求應聘人才具備出色的業務開發能力。
2、私募股權投資者深受發展迅猛的中國醫療衛生行業所吸引,愈加渴求私募/投資銀行業務人才在過去10年裡,中國大陸的生命科學行業進行了重大轉型,推動中國成為了制葯與生物科技行業的巨頭。在這樣的背景下,僱主們愈加青睞具備金融分析和金融建模能力,並擁有制葯或生物化學行業背景的PE和投資銀行業務人才。因此,大部分風險投資人在招聘候選人時更注重與行業相關的經驗技能,而非金融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