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互聯網金融對傳統商業銀行的影響
主要影響有三方面:
1、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存款業務的影響。
對商業銀行存款業務形成挑戰的互聯網金融服務,主要有以余額寶為代表的新基金銷售模式和P2P信貸服務,尤其是余額寶模式不僅具有傳統存款的特點,並且具有比銀行存款更高的利息和更好的流動性,獲得了廣大用戶的青睞,直接降低了商業銀行存款業務的競爭力,獲得了較好的發展。對於商業銀行而言,是否具有充足的存款是開展其他業務活動的基礎,余額寶和P2P信貸服務的出現,不僅對商業銀行存款業務產生了影響,並且因為存款受到影響,對商業銀行的貸款業務和其他業務活動的開展也產生了負面影響。
2、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貸款業務的影響。
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貸款業務產生的影響主要來自P2P貸款和眾籌模式。P2P貸款和眾籌模式的出現,為潛在的貸款需求企業和個人在融資的過程中有了更多的選擇,而與商業銀行復雜的貸款手續不同的是,使用P2P貸款和眾籌的方式進行貸款不僅手續簡單,而且貸款的流程也大為簡化,對商業銀行的貸款業務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
3、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支付業務的影響。
支付業務是商業銀行提供的傳統服務,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和我國政策允許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存在和發展,使得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的支付業務不僅使用方便而且費用較低,而商業銀行提供的支付業務,手續復雜,不同的商業銀行間辦理支付業務時還面臨較多的困難,而互聯網金融服務有效的克服了商業銀行支付業務中存在的問題,對商業銀行支付業務的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
B. 為什麼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有沖擊
當前,互聯網企業藉助自身固有的優勢條件,在支付、結算和融資等金融領域廣泛迅速布局,以不斷高漲的態勢逐步改變銀行獨占資金的格局,以不可逆轉的侵蝕態勢沖擊以商業銀行為主的傳統金融,對傳統銀行的核心業務與盈利能力帶來顛覆性、系統性、綜合性、持續性影響。
互聯網金融沖擊商業銀行支付中介
從理論上講,金融脫媒滋生互聯網金融參與金融市場競爭,互聯網金融創新符合金融脫媒的大趨勢和內在邏輯。支付結算中間業務作為傳統銀行的三大核心業務之一,正遭遇到互聯網金融的全方位挑戰,集中表現為互聯網金融脫離傳統金融機構中介,資金供需雙方直接進行交易,資金在傳統銀行之外循環。隨著互聯網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的活躍,基於個人通訊設備以有線或無線通信技術傳輸貨幣價值結算的互聯網在線支付規模呈爆炸性增長,互聯網支付系統直接佔領銀行支付系統平台,顛覆商業銀行長期以來的支付中介地位。
互聯網金融沖擊商業銀行融資格局
一方面,網路融資平台以搜索引擎集中客戶,削弱沖擊傳統銀行的客戶開發力。互聯網融資平台藉助大數據挖掘、分析和運用技術,整合外部資源搭建的電商融資平台、P2P融資服務平台,准確鎖定並細分目標客戶群,減少客戶開發成本,沖擊傳統銀行的零散營銷模式。另一方面,網路融資平台以市場價值撮合交易,消減傳統銀行的資源配置力。網路融資平台依據客戶融資金額、利率與期限,遵循撮合成交的市場機制,以線上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實現批量化與專業化的一對多、多對一等多種金融借貸組合模式,滿足客戶特別是小微企業不同成長階段的生命周期性金融服務需求,提高資金匹配效率。互聯網企業不依賴於實體平台進行純粹的客戶集中與撮合交易,是一種脫離傳統金融銀行中介的侵蝕活動,沖擊著以商業銀行為主的傳統融資格局。
互聯網金融沖擊商業銀行客戶渠道
互聯網使用者訪問的數據經過客戶行為分析、目標客戶篩選、數據挖掘等處理,搜索客戶金融需求,目標客戶定位更精準,市場管理更精細。在產品營銷方面,互聯網金融企業擁有多樣的金融產品與展示平台,通過與金融消費者的互動支持金融消費創造體驗價值,以多層分銷渠道加快對傳統銀行物理營銷渠道的客戶分流。
客觀上,互聯網金融的行業標准和產業格局尚未形成,但多形式的互聯網金融逐步顯示出對傳統金融模式的替代效應,其侵蝕態勢引發銀行業的「多米諾效應」;從短期來看,互聯網金融新勢力的變局尚不會顛覆傳統銀行業。從長遠看來,移動互聯交易規模的日益壯大以及監管的日益嚴格,互聯網金融勢力必將逐步完善信用創造和融資服務這兩項銀行核心功能,從而對傳統銀行業產生根本和深刻的影響。
C. 如何應對互聯網金融對了傳統銀行業的沖擊
傳統銀行業目前的確處境艱難,除了年紀稍大一點的民眾,許多人辦理專業務已經不去銀行櫃台了屬,前幾年還風風火火的理財產品這幾年已經被互聯網金融沖擊的差不多了,面對互聯網金融的沖擊,銀行業也需要不斷創新,唯有創新才能佔領市場。
1、傳統銀行業的優勢在於風控,這是互聯網金融的劣勢,銀行可與互金行業互相合作,互聯網金融的優勢在於低門檻,操作便捷,透明高效,兩者可互相結合。
2、銀行業務也應逐漸互聯網化,這個目前銀行已經在慢慢推進,以後的營業廳都會是在掌上。
3、不斷開發新產品吸引用戶,除了儲蓄貸款業務外,也應多發展其他理財業務,銀行有很多存量用戶,可對這些用戶做分析,利用其大數據分析出不同用戶的風險偏好,從而開發出適合用戶的產品。
4、銀行最大的功能是提供資金融通,支持實體經濟,這個是互聯網金融比不了的,應在這塊做強做深。
D. 網路金融對商業銀行造成的沖擊有哪些
網路金融對商業銀行業務的影響:
1、重新審視金融戰略,適應互聯網金融模式帶來的挑戰。互聯網金融模式的出現為中小銀行提供了與大銀行競爭的契機。如果能夠利用好這一模式,積極創新,將在一些新興業務上趕超大銀行,形成競爭力。傳統銀行業可能因為互聯網金融模式發生競爭格局的改變。一些互聯網企業已不滿足只做第三方網路支付平台,而是憑借數據信息積累與挖掘的優勢,直接向供應鏈、小微企業信貸等融資領域擴張,未來可能沖擊傳統銀行的核心業務、搶奪銀行客戶資源、替代銀行物理渠道,顛覆銀行傳統經營模式和盈利方式。
2、拓展銀行業務的客戶和渠道。客戶是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各項業務的基礎。互聯網金融模式有利於商業銀行拓展客戶基礎。2012年,全球互聯網用戶達24億人;我國互聯網用戶為5.65億人2,網購人數1.93億人3。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商業銀行可以與自身戰略結合,一方面挖掘、吸引新客戶;另一方面增加客戶粘合度,拉近與客戶間的業務關系。互聯網金融模式下,銀行傳統目標客戶群可能發生改變,傳統物理網點優勢弱化,追求多樣化、個性化服務的中小企業及個人客戶更傾向於通過互聯網參與各種金融交易。商業銀行傳統價值創造和實現方式將發生改變,能夠提供快捷、低成本服務的金融機構會得到市場青睞。
3、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有效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互聯網金融企業擁有大數據、雲計算和微貸技術。這三項技術可以使互聯網金融企業全面了解小企業和個人客戶的經營行為和信用等級,建立資料庫和網路信用體系。在信貸審核時,投資者將網路交易和信用記錄作為參考和分析指標。貸款對象如違約,互聯網金融企業還可利用網路平台搜集和發布信息,提高違約成本,降低投資者風險,在服務中小企業融資及個人貸款具有獨特優勢。因此,互聯網金融模式可以超越傳統融資方式的資源配置效率,大幅減少交易成本,有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4、價格發現功能,推動利率市場化。互聯網金融模式能夠客觀反映市場供求雙方的價格偏好,是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應對利率市場化的有效方式。互聯網金融作為交易平台,資金借方報價,貸方依據對流動性、風險等因素偏好選擇貸款對象,雙方議價成交,交易完全市場化。隨著利率市場化推進,金融機構不能完全依賴央行的基準利率指導,應主動在市場上尋找利率基準。互聯網模式下,金融機構可以通過互聯網金融市場利率走勢,判斷特定客戶群的利率水平。如果還能夠深入研究挖掘數據,甚至可以形成完全由市場決定的「利率指數」,從而完善貸款定價基礎。
5、加速金融脫媒。傳統銀行在金融業務往來中,主要充當資金中介的職能。互聯網金融將加速金融脫媒,使商業銀行的資金中介功能邊緣化。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互聯網企業為資金供需雙方提供金融搜索平台,充當資金信息中介的角色。從融資角度看,資金供需雙方利用搜索平台尋找交易對象,之後的融資交易過程由雙方自己完成。從支付角度看,第三方支付平台已能為客
E. 互聯網金融對銀行沖擊很大嗎
互聯網金融對銀行的沖擊:
1、重新審視金融戰略,適應互聯網金融模式帶來的挑戰。互聯網金融模式的出現為中小銀行提供了與大銀行競爭的契機。如果能夠利用好這一模式,積極創新,將在一些新興業務上趕超大銀行,形成競爭力。傳統銀行業可能因為互聯網金融模式發生競爭格局的改變。一些互聯網企業已不滿足只做第三方網路支付平台,而是憑借數據信息積累與挖掘的優勢,直接向供應鏈、小微企業信貸等融資領域擴張,未來可能沖擊傳統銀行的核心業務、搶奪銀行客戶資源、替代銀行物理渠道,顛覆銀行傳統經營模式和盈利方式。
2、拓展銀行業務的客戶和渠道。客戶是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各項業務的基礎。互聯網金融模式有利於商業銀行拓展客戶基礎。2012年,全球互聯網用戶達24億人;我國互聯網用戶為5.65億人2,網購人數1.93億人3。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商業銀行可以與自身戰略結合,一方面挖掘、吸引新客戶;另一方面增加客戶粘合度,拉近與客戶間的業務關系。互聯網金融模式下,銀行傳統目標客戶群可能發生改變,傳統物理網點優勢弱化,追求多樣化、個性化服務的中小企業及個人客戶更傾向於通過互聯網參與各種金融交易。商業銀行傳統價值創造和實現方式將發生改變,能夠提供快捷、低成本服務的金融機構會得到市場青睞。
3、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有效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互聯網金融企業擁有大數據、雲計算和微貸技術。這三項技術可以使互聯網金融企業全面了解小企業和個人客戶的經營行為和信用等級,建立資料庫和網路信用體系。在信貸審核時,投資者將網路交易和信用記錄作為參考和分析指標。貸款對象如違約,互聯網金融企業還可利用網路平台搜集和發布信息,提高違約成本,降低投資者風險,在服務中小企業融資及個人貸款具有獨特優勢。因此,互聯網金融模式可以超越傳統融資方式的資源配置效率,大幅減少交易成本,有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4、價格發現功能,推動利率市場化。互聯網金融模式能夠客觀反映市場供求雙方的價格偏好,是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應對利率市場化的有效方式。互聯網金融作為交易平台,資金借方報價,貸方依據對流動性、風險等因素偏好選擇貸款對象,雙方議價成交,交易完全市場化。隨著利率市場化推進,金融機構不能完全依賴央行的基準利率指導,應主動在市場上尋找利率基準。互聯網模式下,金融機構可以通過互聯網金融市場利率走勢,判斷特定客戶群的利率水平。如果還能夠深入研究挖掘數據,甚至可以形成完全由市場決定的「利率指數」,從而完善貸款定價基礎。
5、加速金融脫媒。傳統銀行在金融業務往來中,主要充當資金中介的職能。互聯網金融將加速金融脫媒,使商業銀行的資金中介功能邊緣化。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互聯網企業為資金供需雙方提供金融搜索平台,充當資金信息中介的角色。從融資角度看,資金供需雙方利用搜索平台尋找交易對象,之後的融資交易過程由雙方自己完成。
F. 如何應對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銀行業的沖擊
沖擊:
1、對傳統負債業務形成挑戰
2、對資產業務帶來沖擊
3、渠道的入侵和客戶數據回的流失
應對方式:
在互聯答網金融咄咄逼人的攻勢下,銀行也打響了反擊戰。建設銀行聯手旗下基金公司建信基金正在醞釀推出貨幣基金T+0贖回到賬業務,該款產品將支持365*24小時全天候實時到賬,收益享受至贖回前一個自然日,客戶只需在網銀簽約即可,以增加貨幣基金的流動性和用戶的黏性
G. 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銀行的沖擊有多少
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銀行業的關系可以用一個詞來總結,那就是「亦敵亦友」。以銀行業為回例,在答微型貸款、金融產品銷售和消費貸款方面,傳統銀行業會受到互聯網金融的明顯沖擊;而在對公大中型企業業務、高端零售業務以及機構業務上,傳統銀行業則基本不會受到互聯網金融的影響。
針對互聯網金融帶來的沖擊與影響,工商銀行總行電子銀行部總經理指出,「雖然互聯網金融有很好的發展前景,但從體量上來講還遠遠不能與傳統銀行相比,其對傳統金融的沖擊和影響被有意誇大。」不過,他也坦承,互聯網金融會推動中國的金融深化,面對互聯網金融帶來的沖擊,傳統銀行發力和轉型互聯網金融勢在必行,而其核心是服務創新和風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