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誰知道最近證監會發文說要求保薦機構核查擬上市企業信用情況,具體要求是啥啊
《關於做好企業信用信息盡職調查工作的通知》,是針對創業板發的文件,要求保薦機構通過金融業統一徵信平台取得企業基本信用信息報告(簡單版)和企業基本信用信息報告(明細版),並對兩份報告所載明的信息進行核查,與招股說明書披露信息進行了諸項對照,分析差異並說明原因,出具專項核查意見。內容包括:
企業基本信息
被行政處罰情況
獲得行政許可情況
獲得認證情況
獲得資質情況
法院判決和執行情況
欠稅情況
社會保險參保繳費情況
住房公積金繳費情況
對外投資情況
借款人財務情況
期末未結清信貸信息(余額)
未結清不良信貸信息
已結清不良信貸信息
當前對外擔保及被擔保情況
支付信用信息
質檢通關及企業進出口監管信息
㈡ 按上市公司分類指引中的貨幣金融服務、資本市場服務、保險業、其他金融業都包括哪些上市公司啊
金融板塊由主要由銀行板塊,證券板塊, 保險板塊和信託板塊組成。
銀行專板塊:工商銀行,屬中國銀行,招商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華夏銀行,深發展,興業銀行,寧波銀行,北京銀行、南京銀行,民生銀行等等
證券板塊:中信證券,宏源證券,海通證券,西南證券,國金證券,長江證券,東北證券,太平洋;
保險板塊:中國人壽,平安保險,中國太保;
信託股板塊:陝國投A和安信信託。
㈢ 公司擬上市,需要金融類媒體資源
擬上市公司做媒體,無非就是要媒體背書,做上市做准備提高股價,因為上市肯定會涉及到盡調。所以把握好媒體的發布事件尤為重要。
㈣ 擬上市公司一定會上市嗎要多久才上市流程是怎樣
請仔細閱讀,謝謝
中國股市散戶投資者現在唯一能保全自己的措施只有一個:徹底遠離股市!因為作為與股指期貨相配套的滬深300ETF指數型基金國家已經擬定於近期在香港市場上市,內地投資者將不能參與交易。這一政策使香港市場的境外機構可能利用該基金作為套利工具,而對內地所有投資者客觀上造成了不公平,增加了境內投資者的風險。假如境外機構對在港上市的中資H股、紅籌股和300ETF進行聯手控制,很可能使內地市場出現單邊暴漲或暴跌,也可能會為國際對沖基金間接控制內地資本市場提供工具。內地證券市場操縱權旁落的後果及風險將不可估量。近期中國股市大盤暴跌多少反映了機構投資者對這一政策的恐懼和不安。
此外,據行業知情人士透露,繼銀行系QDII產品對外投資額度快速放寬至215億美元後,保險公司的QDII投資細則即將出台,初步預計額度不會少於銀行和基金公司。在如今人心恐慌,熊市思維逐漸抬頭的情況下,這一消息無疑會把利空作用放大。加上超級擴容密集出台、印花稅提高、公布清查違規入市銀行資金、打擊違規信息披露行為等一套套緊縮打壓政策,它們傳遞出的強烈政策調控語言就是,中國證券市場不能再漲了,所有人的唯一選擇就是徹底退出這個風險已經高企的市場。 據統計,2006年全年上市公司利潤3892億元(對應A股流通股就更少了),如果2007年按每天成交量3000億計算,印花稅按0.3%計算,(一年按240天計算)印花稅合計4320億,券商傭金按照0.2%(法定是0.3%)計算,合計2880億元,二者合計7200億,幾乎是2006年上市公司全年利潤的一倍。如果按每天成交量2000億元計算,印花稅合計2880億元,券商傭金1920億,二者合計4800億元,仍然超過2006年上市公司利潤之和。如果按每天成交量1500億元計算,印花稅合計2160億元,券商傭金1440億,二者合計3600億元,就達到2006年上市公司全年利潤。 文章說,由於股市投資的本質是分享上市公司的收益,上市公司是股市的基石。如果上市公司的收益總和不足以彌補印花稅和券商的傭金,那麼這個股市,就連"零和游戲"的底線都夠不著,應該是"負和游戲"。在"負和游戲"中理論上是每個投資者都無法分享到上市公司的利潤,只能通過吹泡沫、爾虞我詐、坑害中小投資者的方式來實現"泡沫利潤"。 目前中國內地投資者證券帳戶內的保證金總額不過1萬億,也就是說,不用兩年就全部收繳到國庫了。所有參與者都是來無償送錢的。這就象街邊撞球場子,兩個參與撞球游戲的人拼個你死我活,最終贏利的,一定是擺撞球的攤主。兩個人手中的銀子都必將落入攤主的口袋。這哪裡是一個有投資價值的市場? 管理當局人為控制股市,在儲蓄存款沒有出來時,扇動大家說,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只有通過證券市場才能充分分享經濟成長的成果,而現在真的出來一部分了,又擔心所謂股市泡沫問題,要閉門放狗咬人,讓散戶投資者去買單,用自己的退休金、血汗工資去承受管理層製造的泡沫。 文章斷言,中國證券管理當局的短視,必將毀滅整個資本市場。管理當局無能,也許還是造成股市發展十幾年還在3000為中軸晃悠的真正原因。中國經濟發展其實從來就沒有與股市同步過。 附原文:反彈逃命後將迎來更恐怖的下跌 一、作為與股指期貨相配套的滬深300ETF指數型基金國家已經擬定於近期在香港市場上市。內地投資者將不能參與交易.
二、據行業知情人士透露,繼銀行系QDII產品對外投資額度快速放寬至215億美元後,保險公司的QDII投資細則最快將於本月中旬出台,初步預計額度不會少於銀行和基金公司。 現在我總算找到了大盤繼續暴跌的真正原因了。很多普通投資者可能根本不知道這些政策傳遞出的指向性意義,對內地證券市場的中長期發展所帶來的重大負面作用。下面我先就第一條消息進行分析和解讀。 作為與股指期貨相配套的滬深300ETF指數型基金應該是反映內地滬深市場交易水平的一個標尺。管理層對於不開放境內投資者進場交易的原因解釋是:由於目前滬深證券市場是兩個完全分開獨立的交易市場,資金結算存在障礙,而且,目前香港市場實行T+0交易制度能夠更好地與即將推出的股指期貨相配套。 有分析人士評論,這一政策對內地所有投資者客觀上造成了不公平,增加了境內投資者風險,因為,香港市場的境外機構完全可能利用該基金作為套利工具,而讓境內投資者處於束手無策地步。假如,境外機構對在港上市的中資H股、紅籌股和300ETF進行聯手控制,將很可能造成內地市場出現單邊暴漲或暴跌,也可能會為國際對沖基金間接控制內地資本市場提供工具。內地證券市場操縱權旁落的後果及風險將不可估量。大盤暴跌多少反映了機構投資者對這一政策的恐懼和不安。 第二條消息是,保險系QDII細則將於中旬左右出台。如果處於牛市行情中,市場對這種政策可能敏感度低些,畢竟市場資金充沛人氣旺盛,而現在人心恐慌,熊市思維逐漸抬頭情況下出台這一消息會把利空作用放大。繼前次公布15500億特別國債發行事件央行負責人出面澄清後,市場反映似乎有緩和跡象,超級擴容密集出台、印花稅提高、公布清查違規入市銀行資金、打擊違規信息披露行為等一套套緊縮打壓政策,它傳遞出的強烈的政策調控語言就是,內場證券市場不能再漲了,而所有市場參與者都沒有做空工具套利保值,那麼,所有人只能有唯一選擇,就是徹底退出這個風險已經高企的市場。而近期香港股市疊創歷史新高正是受到內地一系列利好政策傾斜的鼓舞。 雖然有人出來澄清特別國債不會對內地股市造成沖擊,屬於正常經濟手段。但是,一個國家資本市場互通互連的,絕對不是割裂的兩個國度,說沒有影響顯然難以說服所有人。大家想想,即使特別國債不向普通投資者和企業發行,但向銀行發行,由於其利息水平高於儲蓄,銀行肯定會積極認購。該額度相當於提高銀行存款准備金率5%,而不是此前多次調整的0.5%,會不構成股市資金變相抽離?銀行接受儲蓄存款再放貸款,如果可放貸額度減少必然減少企業貸款比例,上市公司融資門檻提高,周轉困難,業務必然受到沖擊,對上市公司業績持續增長構成巨大打擊,另外,雖然清查銀行進入股市的資金已有公布,但還有多少是沒有查出的呢?查出部分或只是九牛一毛而已。到底參與市場的違規銀行資金有多少,可能永遠是個謎。一系列釜底抽薪做法對股市會沒有影響?
對於推出滬深300ETF指數型基金推託說由於內地兩市不能結算而只能供香港市場交易更是滑稽。資本市場改革和完善,本就是管理層的第一要務,新的金融產品推出,國內資本市場沒有條件,你管理層應該進行完善,創造交易環境和條件呀。難道就任由話語權旁落?把刀柄交給別人後,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這一政策不能不令人聯想到蔣介石抗戰中:「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為了防止股市高企可能對銀行(著名經濟學家劉紀鵬稱之為大兒子)造成沖擊,不顧一切出台政策打壓股市(劉紀鵬稱之為小兒子)?前面出台提高印花稅的政策再次將管理層的短視行為暴露無疑,試問,出台如此重大政策,有沒有經過精確測算,有沒有經過廣泛徵求經濟學家的意見?有沒有經過合法的聽證和征詢?以至急不可耐做半夜雞叫?中國經濟發展到什麼時候才能擺脫「三拍」怪圈:一拍腦袋,就這么定,二拍胸脯,我負責;三拍大腿,又交學費了? 據統計,2006年全年上市公司利潤3892億元(對應A股流通股就更少了),如果2007年按每天成交量3000億計算,印花稅按0.3%計算,(一年按240天計算)印花稅合計4320億,券商傭金按照0.2%(法定是0.3%)計算,合計2880億元,二者合計7200億,幾乎是2006年上市公司全年利潤的一倍。如果按每天成交量2000億元計算,印花稅合計2880億元,券商傭金1920億,二者合計4800億元,仍然超過2006年上市公司利潤之和。如果按每天成交量1500億元計算,印花稅合計2160億元,券商傭金1440億,二者合計3600億元,就達到2006年上市公司全年利潤。 從這些鮮明的數據不難看出,在"三公"原則下進行市場化博弈,這一基本的市場化條件似乎還離我們很遠。由於股市投資的本質是分享上市公司的收益,上市公司是股市的基石,而如果上市公司的收益總和不足以彌補印花稅和券商的傭金,那麼這個股市,就連"零和游戲"的底線都夠不著,應該是"負和游戲",在"負和游戲"中理論上是每個投資者都無法分享到上市公司的利潤,只能通過吹泡沫、爾虞我詐、坑害中小投資者的方式來實現"泡沫利潤"。管理層一直極力倡導的價值投資基礎又在哪裡能夠實現? 目前兩地市場投資者證券帳戶內的保證金總額不過1萬億,也就是說,不用兩年就全部收繳到國庫了。所有參與者都是來無償送錢的。
這就象街邊撞球場子,兩個參與撞球游戲的人拼個你死我活,最終贏利的,一定是擺撞球的攤主。兩個人手中的銀子都必將落入攤主的口袋。這是一個有投資價值的市場?這不是逼良為娼,迫使所有人去搏傻又是什麼? 還有管理層一直詬病的泡沫問題,泡沫的標準是什麼?無非是市盈率吧,新股上市就是30多倍,海歸的H股更高達125倍,上市被機構再狂拉1倍,你讓散戶投資者去買單?用自己的退休金、血汗工資去承受管理層製造的泡沫?被迫參與搏傻買了你們發行的股票還要挨打,天理何在呀!
管理當局人為控制股市,在儲蓄存款沒有出來時,扇動大家說,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只有通過證券市場才能充分分享經濟成長的成果,而現在真的出來一部分又閉門放狗咬人,這不是現代版的葉公好龍是什麼? 在股市真正出現大幅調整時,還在忽悠,說股市調整不會改變牛市上升格局。試問牛市存在的基礎還在么?無非是繼續穩住中小散戶,不要走,等我的大兒子安全撤退後,市場跌得面目全非時,一個輪回後,我再忽悠散戶進入這個陷井中.當狼來了的叫喊聲多了,你們認為還會有人相信?管理當局的短視,必將毀滅整個資本市場,這也許就是當局無能,造成股市發展十幾年還在3000為中軸晃悠的真正原因,中國經濟發展其實從來就沒有與股市同步過。從91年開市至今,中國經濟每年以近兩位數的速度高速增長,以上海為例,1991年從100點起步,相應的指數復合增長到2005年還應該在998點嗎?這不是自欺欺人是什麼?
本人:當我們現在剛剛過上能吃飽穿暖的日子,當我們剛剛向銀行貸款買了房子,當我們在銀行剛剛存了點棺材本老婆本。突然這一切就象好夢一日游似的隨風飄過,一夜回到10年前. 試問中國的平苦大眾不炒股又怎麼能躲的過通貨膨脹這只政策老虎喃?這就是中國的特色,很茫然!
㈤ IPO咨詢公司可以為擬上市公司提供什麼服務國內比較知名的IPO咨詢公司有哪些如何選擇
ipo咨詢公司?
ipo咨詢公司?
找ipo咨詢公司做什麼,直接找券商啊!
你想吧,知名的IPO咨詢公司,都是券商!
你想吧,券商就是做上市輔導,保薦的。
居然,找IPO咨詢公司....哎...你還不如找我呢
㈥ 求助企業上市後,除了貸款,銀行還可以為企業提供什麼服務
公司上市後,銀行賬號受到監管,理財顧問之類的是胡說八道,那隻有騙退休老媽媽買保險之類的叫理財顧問,大企業無法買基金之類的,如果認購會被認為破壞金融秩序,銀行會出一個授信額度給企業自有調配,由於賬戶被監管,也無法做協定存款了,最多提供一個金融結算的快捷賬戶
㈦ 假設你是一家企業老總擬通過發行上市的方式進行企業融資那你可以選擇哪些場所實現上市願景需要注意些什麼
上市輔導專業機構 可以輔助企業上市,注意:不是所有項目都具備上市條件,很多企業都是在上市的道路上停了下來,前期的投入的人力、資金、時間等成本都打了水漂。
㈧ 如何解決企業上市融資問題
(一)著力建立適合國情的中小企業法律保障體系
2003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是我國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正式走上規劃化和法制化軌道的重要標志,但這一法律還存在指導性強、缺乏強制執行性的缺陷,而且條文過於簡單,沒有與之匹配的如金融、財政、中介服務等方面內容。
(二)盡快成立專門服務於中小企業的管理機構
借鑒外國的經驗,成立中小企業發展管理局(副部級機構),並在全國各省、直轄市設立分支機構(正廳級機構),承擔以下四項主要職能:一是專門負責制定中小企業扶持政策和相關的法律法規,制定中小企業發展的方針政策,負責全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的運行,幫助中小企業獲得商業銀行的貸款支持。二是設立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基金的資金來源主要包括中央財政預算、基金收益和捐贈等,基金主要用於引導地方政府、創業投資機構及其他社會資金支持處於初創期的中小企業,解決初創期中小企業發展遇到的融資難等問題。
(三)建立專門的中小企業政策性金融機構和加快發展小金融機構
一方面,建議建立中小企業政策性銀行,其資金來源主要通過政府發行債券、政府財政預算安排、社會捐贈、民間資本參股等方面,其主要職能是專門為各種中小企業提供差異化的融資產品和金融服務,同時貫徹和落實國家有關金融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和措施,使其真正成為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專業性銀行。
四)商業銀行應優化業務流程、轉變經營模式、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
隨著利率市場化的穩步推進,利差不斷收窄,商業銀行之間的競爭加劇,之前固有的盈利模式將受到強烈沖擊,這促使商業銀行必須進行經營轉型,而金融支持中小企業尤其小微型企業發展將是銀行未來經營轉型方向的支持重點。
(五)健全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借鑒美國在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方面的經驗,從三個方面完善我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按照不同的擔保對象和服務范圍,成立全國性和地方性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全國性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專門為那些「高科技、綠色環保、擁有核心創新技術」的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性擔保服務,而地方性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專門服務於對地方經濟增長、地方就業和地方創新能力提高有益的中小企業提供擔保服務。
㈨ 擬IPO企業申請上市前需剝離類金融資產嗎
首次公開上網定價發行股票
辦事指引:
1.需要提交的文件
(1)股票發行申請;
(2)中國證監會「證監許可」發行核准文件;
(3)證券簡稱及代碼申請書;
(4)發行上市期間報送文件的相關承諾,承諾內容應包括新股發行上市期間報送的電子文件與書面文件一致、報送申請文件中的發行申報文件與在證監會最後定稿的文件一致,以及對外披露的公告與經交易所審核的公告一致;
(5)股票發行基本情況表;
(6)行業分類情況表;
(7)主承銷商經辦人員的身份證復印件、主承銷商授權委託書及主承銷商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書;
(8)公司經辦人員的身份證復印件、公司授權委託書及公司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書;
(9)發行方案。
2.證券簡稱及證券代碼的確定
公司披露招股書前一交易日,發行人及主承銷商需17:00前通過保薦業務專區上傳證券代碼與證券簡稱申請文件,包括證券簡稱與證券代碼申請書(可參考本指南申請書格式製作)、核准文件、發行時間表,由深交所上市推廣部受理申請並審核通過後,公司進入保薦業務專區—證券簡稱與證券代碼確定模塊,確定證券簡稱與證券代碼。
3.相關流程介紹
(1)T-3日或之前(T為新股申購日)披露招股書;
(2)T-1日披露發行公告;
(3)T日投資者繳款申購;
(4)T+2日披露中簽率公告;
(5)T+2日搖號抽簽;
(6)T+3日披露搖號中簽結果公告;
(7)T+3日以後辦理股份登記。
股票上市
辦事指引:
1.需要提交的文件
(1)上市報告書;
(2)申請上市的董事會、股東大會決議;
(3)公司營業執照復印件書及發行完成後三個月內辦理工商變更登記的承諾;
(4)公司章程;
(5)經審計的發行人最近三年的財務會計報告;
(6)公司董事會秘書及證券事務代表的資料,包括:個人簡歷、學歷證明、聯系方式、董事會秘書資格證書等;
(7)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股份鎖定承諾及其他相關承諾;
(8)發行人及其控股股東、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在上市後三年內穩定股價預案;
(9)發行人公開發行前持股5%以上股東的持股意向及減持意向說明;
(10)保薦機構對保薦代表人的專項授權委託書;
(11)報送中國證監會的歷次反饋意見回復、關於發審委審核意見的函的回復等;
(12)保薦機構經辦人員的身份證復印件、保薦機構授權委託書及保薦機構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書;
(13)公司經辦人員的身份證復印件、公司授權委託書及公司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書;
(14)公司全部股票已經中國結算深圳分公司託管的證明文件及相關附件;
(15)新股發行登記申請書及登記申報表);
(16)關於新股募集資金到賬的驗資報告;
(17)上市保薦書;
(18)股票上市的法律意見書;
(19)上市公告書;
(20)股票發行後至上市前公司按規定需新增的財務資料和有關重大事項的說明文件;
(21)招股說明書;
(22)進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的承諾;
(23)保薦機構關於公司首發後上市前股東持股情況的說明;
(24)國有股轉持批復文件(如適用);
(25)本所要求的其他文件。
2.相關流程介紹
(1)T-1日或之前,保薦機構按上市申請書文件清單的要求向深交所上市推廣部報送1-13項上市申請文件;
(2)L-3日或之前(L日為上市日),保薦機構按照上市文件清單要求向深交所上市推廣部報送14-25項上市申請文件;
(3)L-2日,保薦機構到深交所上市推廣部領取股票上市通知書;公司到深交所上市推廣部領取股票上市初費交款通知,交納上市初費;
(4)L-1日,披露上市公告書;
(5)L日,股票上市。
詳情請參閱本所網站「法律/規則」欄目「本所業務規則」-深圳證券交易所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發行與上市指南。
企業債券上市
辦事指引:
1.需要提交的文件:
(1)債券上市申請書;
(2)國務院授權部門批准企業債券發行的文件;
(3)債券申請上市的董事會決議;
(4)本所會員署名的上市推薦書;
(5)企業章程;
(6)企業營業執照;
(7)企業債券募集辦法、發行公告、發行總結報告及承銷協議;
(8)債券資信評級報告;
(9)債券募集資金的驗資報告;
(10)上市公告書;
(11)具有證券從業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或財政主管機關的有關批復;
(12)擔保人近三年的財務報表等資信情況與擔保協議(如屬擔保發行);
(13)債券持有人名冊及債券託管情況說明;
(14)具有證券期貨相關業務許可證的律師事務所出具的、關於債券本次發行與上市的法律意見書;
(15)各中介機構及簽字人員的證券從業資格證書;
(16)證監會或本所要求的其它文件。
2.相關流程介紹
(1)公司管理部初審後,對符合上市條件的發出《債券上市承諾函》;
(2)公司管理部確定上市企業債券的簡稱、編碼,主承銷根據數據介面規范錄入投資者託管明細資料,報送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深圳分公司進行登記託管;
(3)公司管理部審查《企業債券上市公告書》,通知主承銷商在指定的報刊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