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2007國際金融危機

2007國際金融危機

發布時間:2021-03-15 01:46:45

『壹』 2007年美國金融危機的第四階段

2008年10月5日後的一周。
在一個星期之後的10月6日(周一),一個重大的銀行和財政危機在冰島發生,並導致冰島的主要貨幣冰島克朗對歐元的匯率貶值30%。 在當天晚上冰島國會舉行的一項會議中通過了一個緊急法案,授與政府有較大的許可權來接管和整頓銀行。冰島國家銀行(Landsbanki)和格里特利爾銀行(Glitnir)兩家銀行被政府接管,同時政府也對冰島最大的銀行Kaupthing提供紓困方案。
10月6日,冰島金融監督管理局決定暫時停止管制市場下由 格里特利爾銀行、Kaupthing銀行、冰島國家銀行、Straumur投信、Spron投信、Exista投信等銀行所發行的所有金融工具的交易
在10月6日工作日開始前,法國銀行BNP Paribas繼荷蘭政府將富通金融集團(Fortis)於荷蘭的業務國有化後,接收其所餘下的資產。 在10月6日星期一,丹麥、奧地利、可能還有德國,以及愛爾蘭和希臘,替國內的銀行存款做擔保。 其後,代表英國重要上市公司的金融時報100指數錄得歷來最大的跌幅。. 10月7號周二消費者貸款救援計畫排入英國國會議程。 在10月6日德國總理安格拉·多羅特亞·梅克爾宣布政府會對德國私有銀行的所有存款進行保障。 政府又宣布一個挽救德國借貸公司The Hypo Real Estate (HRE)的計劃。在同一日美國紐約的道瓊工業指數重挫,在收盤時指數跌破了10,000點,即從2007年10月9日時的指數創下超過14,000點的高點時,所累積的跌幅為30%。 在巴西和俄羅斯的股票交易市場於當周一宣布休市,以防止之後可能發生的股價重挫情形。
10月7日,冰島金融監督管理局布接管冰島國家銀行。 同一天,冰島中央銀行宣布俄羅斯答允將提供40億歐元借貸。 然而這個消息很快的遭到俄羅斯官方的否認,並要求冰島財政部長必須更正稍早之前所做出,有關俄羅斯接受借貸給冰島的討論聲明,這一項否認是出於俄羅斯財政部副部長Dmitry Pankin。然而,稍後俄羅斯財政部長Alexei Kudrin便承認有收到這樣的請求,to which Russia was positive,僅表示周內稍後冰島有派員到莫斯科開會,為金融議題展開討論。標准普爾更將冰島的外匯信用評級由A-/A-2下調至BBB/A-3,又將當地貨幣信用評級由A+/A-1降至BBB+/A-2。標准普爾又將冰島銀行業風險組別由第五組改為第八組,並表示「於經濟嚴重衰退的情況中,累積的違約和重整貸款恐占冰島銀行業總輸出貸款35%到50%,等同於一半的放款有被倒帳風險。」
就在同一日,俄羅斯總統宣示了一項對於俄羅斯國內銀行360億美元的紓困案。一些國家宣布了增加或更新的存款保證金額度:台灣政府提出將存款保障金額度提高兩倍至新台幣300萬元(92,000美元), 而歐盟協議增加存款保障金額度為每一位歐盟存戶至少5萬歐元,部分歐盟國家宣布提高存款保障金的上限:荷蘭、西班牙和比利時政府宣布他們給予每一位存戶存款保障金上限至10萬歐元。
而英國政府在10月8日星期三早上宣布,將提供250億英鎊購買第一層機構(等於政府入股買下優先股,簡稱PIBS)的紓困案給下列金融機構,包括:艾比銀行、巴克萊銀行、HBOS、滙豐、Lloyds TSB、全國房產協會、蘇格蘭皇家銀行集團和渣打銀行。而其他金融機構會有另外的250億英鎊的紓困,包括在英國設立分行的外國銀行。 總體來講政府在英國銀行系統和經濟中扮演公共團體的角色.計畫也包含增加政府舉債上限,提供公平互助,履約國際承諾。 計劃被認為是將企業半國有化。
10月8日星期三,歐洲央行、英格蘭銀行、美國聯邦儲備系統、加拿大央行、瑞典銀行和瑞士銀行於國際標准時間11:00時共同宣布調降基準利率0.5% ,而中國人民銀行也隨後跟進調降基準利率。在10月8日當天全球股市均呈現重挫,其中日本跌幅更達到9%,俄羅斯股市盤中暫停交易,而印尼股市在早盤大跌之後也停止交易。在美國,受到聯准會調降利率影響,股市停止下跌。 同一天美國聯准會再提供378億美元借貸給AIG集團,援助AIG集團的總金額達到850億美元。
10月9日星期四,冰島金融監督管理局接手掌管冰島國內最大的銀行 Kaupthing Bank。 Kaupthing也宣布讓政府接管。This came about when Britain transferred control of the business of Kaupthing Edge, its Internet bank, to ING Direct and put Kaupthing's UK operations into administration placing Kaupthing in technical default according to loan agreements. 由於冰島限制當地銀行所有存戶提款(當中包括海外客戶存款),所以造成冰島和英國的關系緊張。
[編輯本段]
美國民眾對政府用國庫資金救大銀行的反應對於美國政府的7000億美元紓困案,有65%的美國民眾反對。美國民眾指出,大銀行們先是主張資本主義式的放任型擴張,出了事卻要求以社會主義的方式掏國庫的錢救大銀行的資本家們,民眾卻失業,信用破產與失去房子。除此之外,國際上也有一些學者認為,7000億美元根本遠遠不夠。
美國聯邦准備理事會開動「印鈔機」與伊朗提出「美元替代方案」《貨幣戰爭》一書的作者宋鴻兵於2009年3月5日在「美國國債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騙局」一文中表示:「(美國)商業銀行體系把它的爛賬轉移至美國政府的資產負債表上,美國政府再把資產負債表上的爛賬轉移至每個納稅人的家庭資產…而這一切最終以國債的形式來體現…這些國債誰來買?如果最後賣不動,最後的購買者是誰?那就是美聯儲。」之後,由於金融危機愈演愈烈,美聯儲在2009年3月18日宣布將在未來幾個月內收購3000億美元的長期美國國債和最多1.25兆美元房利美與房地美發行的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即所謂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美聯儲的真正家底是8200噸黃金儲備,但即使將其全部拋售也僅值2700億美元左右,連此次購買長期國債的錢都不夠。」 因此各界評論紛紛指出美聯儲正在開印鈔機救市,而這將導致美元的通貨膨脹。
伊朗總統馬哈茂德·艾哈邁迪內賈德早在2007年11月20日就已針對美元表示:「他們得到了我們的石油,卻給了我們一錢不值的廢紙(美元)。」為了因應美元貶值將帶來的經濟危機,伊朗已經把自己外匯儲備中的一大部分轉為了其他貨幣,他建議OPEC可以考慮自己推出新貨幣。2009年03月11日內賈德更對經濟合作組織(ECO)進一步地提出了一系列建議,包括成立經濟合作發展組織和貿易銀行,以及進行貨幣合作。他說:「應在成員國間使用「單一貨幣」進行貿易,接下來在其他國家和鄰國中推行。」

『貳』 全球性金融危機已經爆發過幾次各是什麼時間

影響全球的較大規模的金融危機有六次,分別是:

1、1929年至1939年:大蕭條;

6、2007年至2011年:美國次貸危機及全球金融危機。

拓展資料:

1、金融危機:

金融危機,是指金融資產、金融機構、金融市場的危機,具體表現為金融資產價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機構倒閉或瀕臨倒閉或某個金融市場如股市或債市暴跌等。

系統性金融危機指的是那些波及整個金融體系乃至整個經濟體系的危機,比如1930年(庚午年)引發西方經濟大蕭條的金融危機,又比如2008年9月15日爆發並引發全球經濟危機的金融危機。

2、泡沫經濟:

泡沫經濟,指資產價值超越實體經濟,極易喪失持續發展能力的宏觀經濟狀態。泡沫經濟經常由大量投機活動支撐,本質就是貪婪。由於缺乏實體經濟的支撐,因此其資產猶如泡沫一般容易破裂,因此經濟學上稱之為「泡沫經濟」。

泡沫經濟發展到一定的程度,經常會由於支撐投機活動的市場預期或者神話的破滅,而導致資產價值迅速下跌,這在經濟學上被稱為泡沫破裂。

3、次貸危機:

次貸危機是指由美國次級房屋信貸行業違約劇增、信用緊縮問題而於2007年夏季開始引發的國際金融市場上的震盪、恐慌和危機。

全球「次級抵押貸款危機」,由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動盪引起的金融危機。一場因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劇烈震盪引起的風暴2007年8月席捲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

『叄』 國際金融危機分別發生在哪一年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西方國家一片混亂,七國集團(G7)和IMF等束手無版策,中國作為發展權中國家的代表,與巴西、印度等國家一起在二十國集團中發揚「同舟共濟」的「地球村」精神,先後承諾近1000億美元,擴大IMF的救助資金規模,並在國內率先推出4萬億元人民幣的財政刺激方案。

但是,西方國家在金融和經濟危機最危險時刻過去以後,便從「同舟共濟」轉向「同舟共擠」,好了傷疤忘了疼,不願放棄在全球治理中的「既得利益」,壓根兒也不願接受全球治理從「西方治理」逐步轉向「東西方共治」的現實。

(3)2007國際金融危機擴展閱讀

金融危機是貨幣危機、信用危機、銀行危機、債務危機和股市危機等的總稱,一般指一國金融領域中出現的異常劇烈動盪和混亂,並對經濟運行產生破壞性影響的一種經濟現象。

他主要表現為金融領域所有的或者大部分的金融指標的急劇惡化,如信用遭到破壞,銀行發生擠兌,金融機構大量破產倒閉,股市暴跌,資本外逃,銀根奇缺,官方儲備減少.

『肆』 2007-2008年環球金融危機是什麼

金融危機主要是指國家金融業陷入半癱瘓狀態,國家財政危機(即大規模的財政赤字);國際術語上講:金融危機又稱金融風暴(The Financial Crisis) ,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
主要表現為財政赤字,通貨膨脹,貨幣貶值,失業率大規模增加從而導致社會的不穩定,多個行業停滯不前。常此以往將會激化社會矛盾,產生一些列的不和諧因素,甚至可能爆發戰爭。

06年之前美國的房價一直是攀升的,因而很多低收入人群向一些貸款機構(包括銀行和一些中介機構)貸款買房,而06年美國政府宣布房價已經達到泡沫,宣布降低房價,因而很多人的房子擠壓手中,還不起貸款,最終只能宣布破產,由銀行來收購他們的資產;很多中小行中介機構,由於承擔風險能力小,因此最後只能破產,之後房貸危機愈演愈烈,大型貸款機構紛紛倒閉,最終導致許多投資銀行,房地產公司紛紛垮台,銀行的破產你應該知道意味著什麼,從而引發金融危機。
說白了主要是因為美國的通貨膨脹比較嚴重,房價已經達到前所未有的泡沫,也是他們實行自由貿易的一種結果(戰爭也導致美國的黃金儲備減少,加劇了國內的危機),個人以為應該主要從加強金融監管做起,增加底層民眾的收入,更多的為廣大百姓考慮,減少軍費開支,才是正確之路。

『伍』 求07年至今中國金融大事件和對中國影響巨大的國際金融大事件

這些大事件有美國次貸危機、歐債危機、亞投行發起及成立、人民幣進入SDR等。
這些內年的容金融大事件很多,無法意義追溯,選擇幾個有代表性的事件。
1、國內金融大事件
2007年,股市大漲,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成立,中國投資公司成立,中行、工行上市創下多個中國及世界之最。

2008年,央行頻繁降息,多家金融機構海外投資出現巨大風險
2009年,國務院批准人民幣跨境交易試點,創業板誕生
2010年,四大國有銀行上市收官,銀行參股保險開始
2011年,第三方支付正式進入監管時代,銀行業新監管標准形成
2012年,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提速,銀行業國際化加快,國家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
2013年,同業業務泛濫、流動性緊張、影子銀行爆發式增長,監管部門出台了一系列措施。
2014年,滬港通——資本市場國際化的里程碑,深圳前海微眾銀行開業,首家互聯網銀行
2015年,存款保險制度實施,人民幣加入SDR
2、對中國影響巨大的國際金融大事件
2007年初見端倪,2008年美國正式承認的美國次貸危機。

從2009年12月起至今的歐債危機。

2009年至今國際金價先暴漲後暴跌
2015年,亞投行由中國發起成立,多個國家積極響應

『陸』 試述我國自2007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調節國際收支的主要政策措施。

對於國際收支失衡的成功調節來說,明確的政策目標至關重要。在未來幾年時間里,我國國際收支調節的政策目標應是實現資本輸出國向資本輸入國的轉變,以便繼續通過資本凈流入來促進本國經濟的發展。這意味著,當局需要藉助各種政策工具,將經常賬戶余額由順差逐步調整為可維持的逆差狀態,並以此與金融賬戶的適量順差相匹配。

為了減少經常項目順差,擴大內需具有突出的重要性。那麼,如何才能有效地擴大內需?由於金融體系的相對不發達,以及社會保障、教育和醫療等改革的嚴重滯後,居民的邊際儲蓄傾向大概不會很快發生明顯改變,因此,短期內消費顯著擴大的可能性十分有限。有鑒於此,要想有效地擴大內需,在未來一個時期我國恐怕還應繼續維持較高的投資率。由於投資和進出口貿易具有相關性,有兩點需要指出:首先,考慮到我國近年來的投資與出口有著高度的相關性,有關部門似應藉助產業政策將投資更多地向非貿易部門引導;其次,為了通過投資有效地帶動進口增加,應更多地鼓勵先進技術和設備進口含量較高的投資立項。

擴張性財政政策應有更大的作為。通過增加政府支出來克服內需不足,可以成為目前一個重要的政策選擇。擴大政府在養老保險、社會保障、教育和住房等方面的支出,不僅可以直接增加內需,而且可以緩解各種抑制消費擴大的結構性問題,從而進一步擴大內需,實可謂「一箭雙雕」。當然,考慮到潛在的財政風險和對未來物價的可能影響,擴張性財政政策只能是一種短期策略,不可長期依賴。

貿易和發展戰略的調整,對於經常賬戶順差的減少同樣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幾個月前針對出口退稅所進行的結構性調整並沒有使總體退稅水平降下來。繼續降低出口退稅率,進一步減少乃至取消各種出口鼓勵措施,特別是改變將創匯數量作為地方政府政績考核依據的不恰當做法,恐怕勢在必行。另外,加快進口自由化的速度,著力擴大進口總量,也是近期應有的貿易政策取向。從長遠看,我國還應適當調整持續採用了 20 多年的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避免過度外向的發展模式和政策安排。

盡管 2005 年下半年以來國際收支的順差主要來源於經常賬戶,但 2002 年至 2005 年上半年間投機性資本的較大規模流入仍表明,我國需要加強對短期資本流動的控制。同時,雖然對於 FDI 不能進行任何不必要的限制,但取消對其實行的「超國民待遇」則是大勢所趨;改變地方政府將引資作為其政績考核依據的不當做法,也已刻不容緩。至於試圖通過加快資本流出自由化來減少金融賬戶的順差,恐怕會是一相情願,因為只要人民幣升值預期不消失,資本流入的動力將會遠遠超過資本流出。

為了減緩當前國際收支順差不斷擴大的態勢,適當減少中央銀行的干預,允許人民幣繼續小幅升值將會具有一定的意義。不過,對於匯率政策的效果可能不應給予過高估計,因為名義匯率的調整並不一定會導致實際匯率的同步變化,真正能夠影響貿易競爭力的是實際匯率而不是名義匯率。不少國家的經驗表明,調節投資儲蓄缺口要比調整名義匯率更為有效。因此,對於這兩個基本的政策工具,我們至少需要並重,而在當前情況下可能需要更多地注重投資儲蓄缺口的調整(即內需的擴大)。

需強調的是,國際收支失衡的成功調整有賴於上述政策工具共同發揮作用和相互支撐。僅僅依靠其中任何一個工具,甚至實行相互矛盾的政策安排,必定無法實現預期目標。

『柒』 2008年金融危機全過程

金融危機從年就開始了,直到2008年,中國的影響才明顯開來:

2007年2月13日美國新世紀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發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預警。
8月2日,德國工業銀行宣布盈利預警,後來更估計出現了82億歐元的虧損,因為旗下的一個規模為127億歐元為「萊茵蘭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銀行本身少量的參與了美國房地產次級抵押貸款市場業務而遭到巨大損失。德國央行召集全國銀行同業商討拯救德國工業銀行的籃子計劃。

8月8日,美國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宣布旗下兩支基金倒閉,原因同樣是由於次貸風暴。

8月9日,法國第一大銀行巴黎銀行宣布凍結旗下三支基金,同樣是因為投資了美國次貸債券而蒙受巨大損失。此舉導致歐洲股市重挫。

拓展資料:

金融危機,是指金融資產、金融機構、金融市場的危機,具體表現為金融資產價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機構倒閉或瀕臨倒閉或某個金融市場如股市或債市暴跌等。

金融危機是金融領域的危機。由於金融資產的流動性非常強,因此,金融的國際性非常強。金融危機的導火索可以是任何國家的金融產品、市場和機構等。

系統性金融危機指的是那些波及整個金融體系乃至整個經濟體系的危機,比如1930年(庚午年)引發西方經濟大蕭條的金融危機。

『捌』 2008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的特徵是什麼中國是否存在金融危機

金融危機的基本特徵:

金融領域所有的或大部分的金融指標的急劇惡化,以至於影響相關國家或地區乃至全世界經濟的穩定與發展。

主要表現有:

1、股市暴跌。是國際金融危機發生的主要標志之一。

2、資本外逃。是國際金融危機發生的又一主要標志之一。

3、正常銀行信用關系遭到破壞,並伴隨銀行擠兌、銀根奇缺和金融機構大量破產倒閉等現象的出現。

4、官方儲備大量減少,貨幣大幅度貶值和通脹。

5、出現償債困難。

(8)2007國際金融危機擴展閱讀:

從內需來看,一方面2008年後全球經濟增速顯著走低,2008—2018年全球經濟增速僅3.4%,低於2002—2007年的4.8%;另一方面,隨著世界經濟在全球金融危機後陷入長期停滯,國家范圍內的孤立主義、單邊主義和保守主義明顯抬頭,造成全球經貿摩擦持續升級。

2018年3月以來中美之間的經貿摩擦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和國際經貿摩擦增多,中國傳統製造業外需增長明顯放緩。

一旦國內外需求增速同時下降,中國傳統製造業將面臨產能過剩的挑戰。鋼鐵、煤炭、平板玻璃、水泥、電解鋁、航運、光伏、風電、石化被稱為中國「九大產能過剩行業」。

2008年至2014年,鋼鐵、電解鋁、水泥、煉油、平板玻璃、造紙等行業產能利用率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在國際製造業中,產能利用率的警戒線通常是75-80%。

到2014年,中國鋼鐵、水泥、煉油和其他行業的產能已低於國際警戒線。

參考資料:網路-國際金融危機

『玖』 史上歷次金融危機分別是

1、美國金融危機

從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華爾街風暴,已經演變為全球性的金融危機。這個過程發展之快,數量之大,影響之巨,可以說是人們始料不及的。

大體上說,可以劃成三個階段:一是債務危機,借了住房貸款人,不能按時還本付息引起的問題。第二個階段是流動性的危機。

這些金融機構由於債務危機導致的一些有關金融機構不能夠及時有一個足夠的流動性對付債權人變現的要求。第三個階段,信用危機。就是說,人們對建立在信用基礎上的金融活動產生懷疑,造成這樣的危機。

2、香港金融保衛戰

1997年香港回歸伊始,亞洲金融危機爆發。7月中旬至1998年8月,國際金融炒家三度狙擊港元,在匯市、股市和期指市場同時採取行動。他們利用金融期貨手段,用3個月或6個月的港元期貨合約買入港元,然後迅速拋空,致使港幣利率急升,恆生指數暴跌,從中獲取暴利。

3、國際金融危機

外部因素引起金融危機、金融危機國際傳染並非近年方才出現的現象。1873年,德國和奧地利經濟繁榮,吸引資本留在國內,對外信貸突然中止,導致美國傑·庫克公司經營困難。

1890年,倫敦巴林兄弟投資銀行對阿根廷債權發生支付危機,加之當年10月紐約發生金融危機,倫敦一系列企業倒閉,巴林銀行幾乎於當年11月份倒閉,只是在英格蘭銀行行長威廉·利德代爾牽頭組織的銀團擔保基金救助下方才得以倖免。

英國對南非、澳大利亞、美國和其他拉丁美洲國家的貸款因此事而銳減,致使上述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危機一直持續到1893年。

4、亞洲金融危機

1997年6月,一場金融危機在亞洲爆發,這場危機的發展過程十分復雜。到1998年年底,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1997年金融危機的爆發,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國學者一般認為可以分為直接觸發因素、內在基礎因素和世界經濟因素等幾個方面。

5、環球金融危機

2007-2008環球金融危機

又稱金融海嘯、信用危機及華爾街海嘯等,是一場在2007年8月9日開始浮現的金融危機。自次級房屋信貸危機爆發後,投資者開始對按揭證券的價值失去信心,引發流動性危機。

即使多國中央銀行多次向金融市場注入巨額資金,也無法阻止這場金融危機的爆發。直到2008年,這場金融危機開始失控,並導致多間相當大型的金融機構倒閉或被政府接管。

『拾』 自07年金融危機以來,國家採取哪些政策來恢復經濟

轉播 應對年的經濟危機,得益於中央「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惠民生」一攬子計劃和政策措施的持續作用,從2008年一季度到2009年三季度,中國經濟走出了一個漂亮的「V」型反轉態勢,「保八」大勢已定。使中國率先走出了金融危機的谷底。 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需要標本兼治、短長結合。短期問題要靠需求拉動,長期問題還是要靠企業轉型和產業升級。現在的態勢是,包括依靠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增加需求的短期政策力度已足夠大,並且看到了效果,並成夠實現了GDP增長率保八的任務。 加快推動產業升級,要發揮小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關鍵性作用。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小企業更是主體中的主體。從生產來說,規模經濟仍然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特別像高技術產業。高技術產業用經濟學的語言來說,它的邊際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你增加一個產品,幾乎是不需要成本的,所以它的規模意義非常重大。但技術創新可不是這樣,規模往往是不經濟的。西方國家的技術創新主要是來自小企業,我國的數據也證實了這一點。國家統計局和工商聯前幾年有一個調查,70%以上的技術創新都是來自中小企業。所以,我國果斷投入4萬億人民幣,以拉動內需,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實際效果。
政府要在技術創新、提高效率上正確發揮作用。首先,首先要解決增長模式轉變的制度性障礙,建立一個尊重規則和法治的市場環境。其次,政府的扶持方式需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提供良好的經營環境,引導孵化創新技術等。第三,諸如政府指定技術路線、產品路線,都是不當為而為的表現。最近一些年,中國經濟在國際經濟體系中的地位不斷提高,而國際經濟體系存在的問題,在中國早就有反應,根本的問題就在於我們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這種粗放的增長方式通過出口導向的政策,就和世界金融體系聯系在一起了。
中央採取的調控措施已經出台,效果將會逐步顯現,但是最根本的還是要深化改革,堅定不移地把改革推進下去,包括金融外匯制度的改革,要素市場的改革,投融資體制的改革和政府職能的轉變,以此來建立一種制度和規則,來規范我們在經濟生活中的各種行為,這樣才能實現經濟的平穩有序增長。

閱讀全文

與2007國際金融危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融資對象分 瀏覽:728
凱裕金銀貴金屬 瀏覽:394
展博投資管理 瀏覽:980
壹理財下載 瀏覽:144
貴金屬看盤技術 瀏覽:930
外匯ea三角套利 瀏覽:389
寶盈轉型動力基金今日凈值查詢 瀏覽:311
abl外匯軟體 瀏覽:817
天使投資移動互聯網 瀏覽:315
中翌貴金屬老是系統維護 瀏覽:225
歷史期貨松綁 瀏覽:23
信託借款平台 瀏覽:214
吉林紙業股票 瀏覽:324
貴金屬元素分析儀 瀏覽:30
融資打爆倉 瀏覽:645
分級基金A還能玩嗎 瀏覽:289
網路貸款平台大全 瀏覽:358
13月房地產到位資金 瀏覽:744
姚江濤中航信託 瀏覽:518
coding融資 瀏覽: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