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武漢國際金融中心的建築布局
規劃建造為高度350米~400米左右的超高層多功能商務綜合體,樓高約82層,建築面積22.5萬平方米。
❷ 武漢國際證券大廈的簡介
作為武漢國際證券大廈設計單位的武漢建築設計院,其總工程師郭必武曾公開表示,正常情況下,該大廈的建設周期應為3到5年。然而站在「十年」這個節點之上,這幢大樓的開發商——武漢香利房地產公司一位副總經理日前則對媒體說:「大樓確切的竣工時間仍不清楚。」
事實上,該大樓十年來一直都沒有停工過,也沒有出現拖欠施工單位工程款的現象,之前民間盛傳的資金短缺的說法如今也已經被排除。是什麼原因導致施工方拖延了工期呢?
按照各方推測,建設周期一拖再拖,主要原因還在於幾易設計方案:從「武漢國際證券大廈」到「民生銀行大廈」,從「40層」到「68層」,從「鋼筋混凝土建築」到「鋼結構建築」,從40層以上定位為「五星級酒店」到回歸定位為「寫字樓」……其中有專家分析,「10層以上改為鋼結構、樓層加高到68層」這一重大變更是導致工期延長的最合理解釋。
不斷變更工程方案引發的一系列連鎖反應,諸如民生銀行大廈11層的鋼結構如何與10層的鋼筋混凝土結構之間進行「對接」,修改成鋼結構建築之後大樓頂部設計如何施工,40層以上的酒店變更為寫字樓後室內設計如何調整等難題也一度成為爭議焦點。由於新設計中許多技術在湖北的建築領域尚屬首次,為此展開的專家論證會也不計其數。
無獨有偶,因最初設計由國外機構負責,後期深化設計由國內機構擔綱而延誤建築工期的北京汽車博物館,以及因頻繁改動設計方案導致預算嚴重超支、歷時五年仍未竣工的新廣州圖書館都可認作它的「患難兄弟」,但僅就工期而言,與之相比則顯然是「小巫見大巫」了。
❸ 上海中心大廈設計特點
1、節能環保
設計方此前就表示大樓將採用多項最新的可持續發展技術,達到綠色環保的要求。造型也極大程度地滿足了節能的需要。它擺脫了高層建築傳統的外部結構框架,以旋轉、不對稱的外部立面使風載降低24%,減少大樓結構的風力負荷,節省了工程造價。
2、高速電梯
上海塔的快速電梯最大速度超過每小時40英里(約合每小時64公里)——正常情況下為這一速度的一半——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電梯。
3、高空展覽
上海中心大廈的觀光平台將設置紀念品商店、空中郵局等,還醞釀增設世界超高層建築史展覽等內容。
4、燈光展示
上海中心大廈632米高的超高層整體構思景觀燈及主題燈光秀,除了為建築本身增光添彩,初步確定圍繞上海創新精神的主題,進行整體燈光設計。
上海中心大廈塔冠結構封頂,高632米居上海第一
上海在建最高樓——上海中心大廈3日實現塔冠結構封頂,實現登頂632米高度。
2014年08月03日當天上午,上海建工機施集團一台M900D塔式起重機,緩緩吊起最後一榀鰭狀桁架並且安裝到位,標志著上海中心大廈塔冠結構封頂成功,達到632米的最終高度,刷新上海城市新的天際線。
建設方的資料顯示,上海中心大廈塔冠結構位於118層至137層,高度為546米至632米,自下而上依次為塔樓觀光層、機電設備層、阻尼器觀光層和鰭狀鋼桁架幕牆系統等4個建築功能區。塔冠結構形式多樣,空間關系復雜,定位和安裝難度極大。
上海建工方面介紹,塔冠結構自2013年11月開工至今,按照工廠化製作、單元式拼裝,「設計、加工、安裝一體化」和「鋼結構、幕牆、屋面一體化」的「兩個一體化」施工管理,運用國際工程領域先進的管理技術——BIM(建築信息模型),建立塔冠結構整體信息化模型,並預先對塔冠施工流程進行全過程模擬。
上海中心大廈在600米以上高空進行作業,建設方在建設過程中需克服高空風力強、濕度大、氣溫低、安全管控難度高等惡劣的氣候環境和施工條件。
塔冠實現結構封頂目標後,任務依然繁重,包括首次在600米以上完成安裝4台塔吊拆除、5台塔吊的高空塔吊置換工作;在125層、580米高度首次應用最新技術電渦流阻尼系統等。
大廈2014年年底將實現除酒店精裝修部分以外的土建竣工,預計2015年年中將投入運營。這也是浦東小陸家嘴地區最後一幢完工的超高層建築。
❹ 武漢國際金融中心的相關背景
設計單位: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
設計方案:湖北武漢地區古稱「雲夢澤」,方案以雲夢為設計理念,以建築為容器來捕捉「雲霓」多變的形態,形成建築夢幻般的外部形象。塔樓採用成熟的筒中筒體系,內筒為使用率最高的正方形,外筒採用圓角處理的圓潤正方形,以簡捷的手段,形成建築豐富多變的不規則形體,來表徵雲體的意象。建築表皮採用1.5米的菱形單元幕牆體系構成規則外殼,延伸至塔樓頂部,形成具有採光頂棚的植物園。裙房以自由舒展的浪漫曲線形態親近夢澤湖水面,形成水雲間人們自由徜徉的意境。
❺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建築特色
1.國際金融中心是世界少數採用雙層電梯的大廈之一,國金二期共有電梯版62部,乘電梯由地面至90樓的權頂層只需2分鍾,共有2,500級樓梯。
2.在國金兩座辦公室大廈工作的所有職員均獲發給一張八達通卡,以供出入大廈時保安檢查之用。
3.整個國際金融中心的公共休憩地方共有14萬平方尺,停車場車位則有1800個。
4.在國金二期興建高峰期,每日有3,500人同時進行工程,建築每一層平均所需時間為3日。
❻ 武漢中心大廈的介紹
武漢中心大廈,該建築位於武漢CBD黃金圈核心,以88層438米的高度超越331.3米的武漢民生銀行大廈,問鼎「華中第一高樓」;是一幢集智能辦公、全球會議中心、白金五星級酒店、高端國際商業、360°高空觀景台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地標性國際5A級商務綜合體。武漢中心佔地約2.81公頃,總建築面積359270.94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築面積272652.53平方米,設置1300個機械式停車位,建築高度438米,地下4層(局部5層),地上層數為88層。該建築由泛海控股投資建設,總投資約50億元人民幣。2009年9月25日動工,2015年4月16日封頂,——武漢中心大廈是江城新地標性建築,這是華中地區第一座開建的400米以上的超高層建築,以其節能環保創造綠色建築標桿。
❼ 武漢萬達中心的設計理念
在設計中從整體性原則考慮出發,考慮萬達廣場在武漢市武昌區區域位置中的地標地位,項目落成必將產生巨大的影響和效應,而本次設計的時尚萬達廣場、六星級酒店、超高層甲級寫字樓的建築形象對於整個項目來說又是最重要的界面形象。因此在設計中通過整體統一的設計手法來達到完整的、大氣的形象在周圍風格迥異的建築風格中突出自身的地標形象。為了更有效直接形成城市綜合體及地標形象,酒店及辦公塔樓、商業廣場通過統一完整的設計來形成組群效應。立面採用統一手法,波浪形的石材和玻璃幕牆相結合,形成高聳的視覺沖擊力。在設計中貫徹了「形象整體,細節豐富」的設計原則,確定了建築大氣雅緻的基調,同時配合做法精緻的金屬豎向構件,形成活躍靈動、清晰明快、虛實搭配協調的整體立面風格。
❽ 武漢中心大廈的功能定位
武漢中心項目是集智能辦公區、全球會議中心、VIP酒店式公寓、白金五星級酒店、360°高空觀景台、高端國際商業購物區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地標性國際5A級商務綜合體,定位於與中國中部現代服務業中心相匹配,體現武漢市經濟、人文發展趨勢和地貌特徵,滿足高層次商務活動及人士需求。
❾ 武漢綠地國際金融城的建築簡介
武漢綠地國際金融城商務區核心部位一棟606米的超高層綜合體計劃打造成一個集專超五星級屬酒店、國際甲級辦公樓、高檔商業區和頂級公寓等融為一體的超高層城市綜合體。武漢綠地國際金融城建成後將成為目前已知的中國第三高樓、世界第四高樓,僅次於阿聯酋哈利法塔(已竣工)、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大廈(在建)、首爾數碼媒體大廈(在建)和浦東上海中心(在建)。這個武漢規模最大的現代服務業綜合體由上海綠地集團開發建設,預計建成後是目前已知的世界第五高樓,華中第一高樓。總建築面積約300萬平方米,總投資逾300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