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鄉村振興出現的這些問題,說明了我國的什麼基本國情
鄉村振興出現的這些問題,說明了我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基本國情。
㈡ 鄉村振興工作方面存在突出問題
鄉村振興戰略: 「村鎮化」與「城鎮化」雙輪驅動 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農村土地承包政策有了新定調。 10月1...
㈢ 目前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1、市場化糧食價格機制有待形成完善。
我國自2004年全面放開糧食市場的同時,為了保護農民的利益及種糧積極性、穩定農業生產,國家又先後於2004年和2006年在主產區實施了稻穀和小麥的最低收購價政策,國家又先後於2004年和2006年在主產區實施了稻穀和小麥的最低收購價政策。這「一增一減」的變化使得我國的農產品價格政策陷入兩難的境地。
2、農民增收面臨瓶頸。
農民收入分為四部分:經營性收入、工資性收入、轉移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經營性收入和工資性收入這兩大支撐農民增收的傳統動能在逐漸地減弱。此外,我國涉農補貼的支持力度特別是對直接形成農民收入的總量仍然相對不足。
3、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步入深水區。
2015年9月,國家在29個縣開展了集體資產股份改革試點。從改革效果看,權屬問題清晰並形成了一定的激勵機制。以往農民並不了解農村集體資產,通過試點,農民開始對分紅產生預期並關心集體資產,這對幹部的工作形成了一定的監督壓力。
按照我國現實的農村情況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雖有法律地位,但卻無法人地位,我國絕大多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並沒有在工商機關登記注冊,並不具備法人地位。解決的辦法是應該在《民法總則》中給以確認。
4、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仍處於過渡階段。
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可以分為三塊:國家征地制度改革、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和承包地改革。征地制度改革中面臨的核心問題是農地轉為非農建設用地後的增值收益怎麼分配。
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農村發展有了新的產業、新的業態,農村改革已進入新的歷史階段,在改革的過程中也可能會出現曲折以及新的難點和風險點,正確理解和把握這些難點和風險點並科學合理地逐一攻克,在改革過程中將成本降到最低。
(3)鄉村振興金融機構存在的問題擴展閱讀:
新世紀以來,我國連續出台了14個以農業、農村、農民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對全國農村改革和農業發展作出具體部署。在這些政策的指導下,我國糧食產量實現了十多年的連增且保持在歷史較高水平,農民收入持續增加,農業農村發展取得了重大進展。
在成績面前,有一種聲音認為,農村形勢好了,就可以不用過多地關注農村發展改革了。這種錯誤觀點在我國歷史上是有過教訓的。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也是國民經濟中最薄弱的環節,越是在農業形勢好的時候,越需要關注農業農村經濟,強調農業農村經濟的重要性。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農村發展改革面臨的主要難點和風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