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美貿易戰對中美及全球經濟有哪些影響
中美貿易戰一旦出現,短期內會給中國經濟增長和勞動市場穩定帶來直接的負面影響。有分析認為,如若中美之間當真爆發貿易戰,短期內可能會給中國造成需求側的巨大沖擊。而經濟增速放緩、失業增加等或許會迫使政策更加被動,也將增加人民幣更大的貶值壓力。而更悲觀的一種情況是,穩增長壓力加大使得政府不得不出台進一步寬松措施,錯失結構性改革良機。
其一,2016年,中國對美商品出口佔中國商品總出口的18%以及GDP的4.4%。對美商品出口不僅集中在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上,如玩具、傢具、紡織的對美出口均占該行業全部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並且隨著中國製造業的升級,資本密集型產業如電子機械等對美出口也大幅增加,出口量趕超勞動密集型產業。
其二,中國對美國在技術進口以及融資上也有一定依賴。例如,中國進口的許多高科技產品,關鍵技術只有美國持有,一旦美國停止此類核心技術的對華出口,可能會對中國的產業供應鏈產生沖擊。例如,因特爾和AMD在個人電腦CPU使用中非常普及,中國手機絕大多數亦安裝GPS全球定位系統,一旦爆發貿易戰,中國在尋找此類技術的替代時需要一定時間。
其三,直接投資方面,過去十年美國對華的直接投資佔中國全部FDI的3.3%,十年內美資在華企業雇傭人數累計超過100萬,中國主要出口商品中在其他幾大出口國所佔的比重已相當之高,進一步提高出口比例和市場佔有率的空間極其有限最後,估計難以找到美國市場的替代市場。
但也有觀點認為貿易摩擦對中國經濟的中長期影響相對有限。首先,貿易摩擦對經濟的長期影響要小於對金融市場的短期沖擊;其次,中美之間存在「大而不能倒」的相互依存性,此次貿易摩擦不會失控,兩國博弈將最終收斂於雙向妥協,新時代不會有「新冷戰」;第三,中國將堅持「以我為主」的應對策略,短期反制措施和長期實力補強均具有充裕的政策空間。第四,目前中國對美出口量佔中國向全球出口總量的19%,中國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出口約佔40%,中國是全球貿易中間產品出口商,這意味著即使美國單方面向中國加征關稅,中國可通過與其他國家增加貿易合作進行對沖。
2. 特朗普上任對國際金融有什麼影響
特朗普經濟政策主張
美國總統在貿易方面擁有很大自由度,無需國會批准。「對於違反貿易協定或有其他不公平貿易行為的國家」,《1974年貿易法》授權總統徵收關稅及採取其他制裁措施。這部法律的另一節則授權總統通過徵收至多150天、至多15%的臨時進口附加稅,來應對「龐大而嚴重的美國國際收支赤字」。美國總統歐巴馬2009年就憑借貿易法的授權,對自中國進口的輪胎大徵關稅。特朗普也可能讓他的高級貿易官員向世界貿易組織(WTO)發起對中國的投訴,雖然過去的案例表明,這一過程或需耗費數年時間
特朗普上任中國怎麼辦
作為總統候選人時,特朗普曾承諾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起訴中國的「不公平補貼行為」,並使用「總統的一切合法權力來解決貿易爭端」,包括徵收關稅。他一度聲稱要對自華進口徵收45%的稅率,之後又否認這么說過。
對於這個世界最大出口國來說,貿易戰可能導致經濟緊縮和通貨緊縮,給其11萬億美元的經濟產值造成數千億美元的損失。大和資本市場駐香港的首席亞洲經濟學家賴志文在美國大選期間稱,按特朗普提出的對中國商品徵收45%關稅來估算,中國對美出口會因此下降87%--即下降4,200億美元,有朝一日,這將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帶來4.8%的沖擊。即使稅率沒那麼高,假設徵收15%,也將導致中國GDP損失1.8%。
3. 中美貿易戰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中美貿易戰終因美國特朗普政府開打「第一炮」而終於不可避免地內爆發了。雖然中美貿容易戰對中國資本市場沒有直接影響,但資本市場與金融經濟是一個有機整體。
中美貿易戰影響的是中國基本經濟面,而基本經濟面則是中國資本市場的根本支撐。顯然,中美貿易戰對中國股市依然將產生重大影響。
有可能對我國當前穩健中性貨幣政策帶來影響。雖然美聯儲加息有可能引發我國央行做出相應反映,提高存款准備金率或中短期貨幣操作工具的利率水平以抑制過多的市場流動性,以提高人民幣幣值穩定或匯率穩定,防止國際熱錢外流,從而確保我國金融市場的基本穩定。
然而,中美貿易戰挑起之後,有可能引發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尤其會導致大批以製造業為核心的實體經濟陷入經營困局,中國又有可能採取寬松貨幣政策刺激經濟增長, 這樣會加大貨幣政策操作的波動性,進而對股市產生影響。
(3)貿易戰對國際金融的影響擴展閱讀
另外外貿出口減少,對我國外向型企業會帶來較大的打擊。產品銷售量減少,生產萎縮,盈利能力下降,貸款償還能力亦跟著下降。
同時,我國為外貿企業提供產品或服務的上、下游產業不在少數,如此則會引發連鎖反映,對國內不少生產業帶來不利影響,導致大量企業生產經營不景氣,從而影響資本市場穩定。
4. 美國挑起的貿易戰會導致全球經濟衰退嗎
中美貿易摩擦近日升級,中國成為又一個被美國裹挾進貿易戰漩渦的受害國。此間分析人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隨著中國的被迫應戰,本輪由美國挑起的全球貿易戰已呈愈演愈烈之勢,將拖累全球經濟復甦,甚至引發經濟衰退。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自今年3月以來,美國連續對鋼鋁產品加征關稅、對中國等主要夥伴發起貿易戰,相關經濟體也陸續開始反制。美國的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行為已成為影響國際貿易和全球經濟復甦的最主要風險。
5. 中美貿易戰是通過哪些途徑來影響我們的金融生活的
首先,從貿易角度來看,既然是美國發動的貿易戰,那麼權且按照美國方面的統計來看下面一組數據。去年,中國從美國的進口額為1300億美元。前不久中國自衛性地反擊了美國,徵收美國500億美元商品的25%的關稅以後,特朗普又下令加征了我們2000億美元,然後再准備如果中國反擊,會再加增2000億美元。這是個簡單的算術問題。去年中國向美國出口約5000億美元,現在兩個2000億加上一個500億,他動用了4500億,還剩下500億美元左右的額度。而我們已經動用了500還剩800億,美國追加的這2000億,我們跟不上了。如果我們也同額度回擊,不僅是將從美國的進口商品清零,而是負進口了,理論、實踐上都是不現實的。這是美國對中國做出最具羞辱性的行為,但是沒有辦法,因為我們對美國市場依賴太深。
另一方面,我們對美國製造業及其核心技術的依賴更為嚴重。「中興事件」雖然尚未結束,但僅就目前的後果來看,不只是十幾億美元罰金的問題,美國國會已經否決了特朗普總統暫緩中止中興業務的提案,即便最終通過該項提案,恐怕也要按照美國人的規則來改組中興的管理層及企業管理機制和運行規則,美國甚至要派出一個監督官到這家中國企業。這起事件足以讓我們清醒地看到自己同美國之間巨大的技術差距以及對美國核心技術的嚴重依賴。
同時,我們對美國農產品的依賴也同樣比較嚴重。去年,中國自產大豆1400萬噸,總進口是9554萬噸。大豆生產是非常耗費土地的,平均每生產一噸大豆需要八畝土地。這些進口大豆若是換成中國自種,要消耗7.6億畝的土地。而中國的農業耕地紅線是21億畝,拿出三分之一的土地種大豆可能嗎?答案很明顯。不進口可以嗎?很難。因為人民對高質量生活的嚮往和需求,使得植物蛋白是不可或缺的。而且這些蛋白加工以後的殘渣可以用來喂豬喂牛,保障畜牧業發展。如果不進口,大豆及其附屬品的價格都要提高,意味著要出現某些生活必需品的物價上漲。有人說,我們轉向巴西進口吧!問題是,全球大豆生產的相當大部分被幾家美國公司控制著。巴西大豆從生產、運營到銷售幾乎都是美國公司控制的。
6. 貿易戰會對世界經濟將會產生哪些影響
國際政商界普遍擔憂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意味著世界秩序將開始一段不確定時期。至少,特朗普「美國優先」的競選論調在他就職後馬上就變成了政策選項。「買美國貨,雇美國人」這句話現在終於讓各國清醒過來了。特朗普就職演說的似乎預示著他可能真的說到做到並會立即採取行動,從而極有可能明確標志著一個貿易保護主義的新時代就要開始。
眼下人們對於特朗普的意圖和心態抱有什麼樣的疑問?美國第45任總統真的打算毀掉由美國領導創建的全球秩序嗎?特朗普執政期間中美經貿關系將會經歷多大烈度的震盪?即將發生的事態復雜程度將會有多高?中美這兩個當今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之間發生對抗和沖突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
就上述問題,《華夏時報》記者新近特別專訪了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研究員。他表示,我們現在都盯著特朗普想做什麼,但更重要的問題是他能做什麼。他的基本判斷是,世界不會因特朗普而發生根本性變化,特朗普任內能夠兌現其選舉過程中所作承諾的一半就算很不錯了。
張宇燕在本次專訪中特別提到,特朗普現在強調的是「非自由主義的公平貿易」,其特徵是一切以美國的利益為准,盡量少讓美國承擔國際義務。張宇燕說,未來4年中美之間在貿易投資領域一定會出現分歧、爭端,而且會比前兩任美國總統執政時期的矛盾更為棘手,但出現全面貿易戰的概率很低。肯定會出現的貿易爭端,應只是涉及個別領域或個別產品,而不會對中美經貿關系大局產生顛覆性影響。「中美之間的貿易戰打不起來」。
順應時勢與時勢造英雄成就了特朗普
《華夏時報》:國際國內智庫都在大談特談特朗普政府執政後可能給世界和中美關系帶來巨大的不確定因素。你是怎麼看待特朗普現象的?他成功當選的深層原因是什麼?
張宇燕:特朗普成功當選美國總統說明了許多問題。他非常敏銳地識別出了美國內部大約一半人口特別關注但卻一直未被重點觸及的問題,並以自身特有的直白方式,完全拋開政治正確性的禁忌,把它們挑開了說,從而贏得了這些人的支持。這些問題是什麼呢?
第一個就是所謂伴隨全球化而來的不平等問題。美國收入差距不斷擴大是老問題,但實際上卻沒有得到認真對待,因為這會觸及既得利益。特朗普的智慧之處是把不平等和全球化聯系起來。這樣一來,「敵人」就分散了:有國內的貪得無厭者不假,但更重要的是外國壞人,也主要是因為外部競爭者在佔美國人便宜的過程中損害了美國人的利益。外國人之所以成功地從美國人身上撈好處,基本原因之一,在於前任美國政府甚至絕大多數權勢集團成員或「建制派」要麼是愚蠢,要麼是別有用心,為了自身狹隘利益而不惜犧牲美國利益。當然也可能不完全是因為自己無能,而是因為「敵人太狡猾了」。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就特別需要強有力的和高智商的領導人。
7. 中美貿易戰對雙方的影響,對區域經濟的影響,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急!
不會有巨大的波動,波動一般會體現在當日或者前後幾日的股市上,面對全球金融危機,各國都會想各種方法來應對危機,而不會做出有損經濟的舉動。而應對危機方面 各國都會採取一些措施來注意人們在經濟上的注意力,轉移的的方向可能在某些政治方面,會見達賴會引起美國民眾的注意力來關注這件事。而且這也是必要的,在以中美合作的大局下,搞些小動作,搞些摩擦也是應該的,而這些並不會引起經濟方面的大波動,反而有時會促進經濟的發展,轉移的民眾的注意力,政府在某些方面可以採取一些大的動作而不會太引起民眾的注意。這也許會引起我國人民的反感,會造成當時股市的一些下滑,不過過些時候就會恢復正常。達賴訪美只是美國遏制中國崛起的一個小動作,不會引起太多變動,最多體現在外交部的抗議,網民憤青的一些謾罵而已,不會在經濟方面採取措施的。一個小小的屁達賴哪有那麼大的能量會對中國經濟造成影響,美售台武器,外交部也就放個屁,抗議抗議了事。一句話,該幹啥幹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