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武漢明誠弘毅金融服務有限公司

武漢明誠弘毅金融服務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1-03-22 12:49:42

A. 武漢大學的學術研究

截至2015年9月,武漢大學共有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10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5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6個湖北省重點實驗室、5個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還擁有7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0個國家基礎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基地、13個湖北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2011計劃協同創新中心(3個):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主要協同)、國家領土主權與海洋權益協同創新中心(牽頭)、地球空間信息科學協同創新中心(牽頭)
國家重點實驗室(5個):軟體工程、測繪遙感信息工程、水資源與水電工程科學、病毒學(聯合)、雜交水稻(共建)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國家多媒體軟體、國家衛星定位系統
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2個):湖北梁子湖湖泊生態系統、武漢大氣遙感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0個):地球空間環境與大地測量、植物發育生物學、口腔生物醫學工程、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地理信息系統、人工微結構、水力機械過渡過程、生物醫學分析化學、水工岩石力學、組合生物合成與新葯發現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個):有機硅化合物及材料、建築物檢測與加固、植物生物技術與遺傳資源利用、雷電防護與接地技術、時空數據智能獲取技術與應用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7個):環境法研究所、國際法研究所、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信息資源研究中心、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媒體發展研究中心
現行武漢大學校徽為1993年慶祝百年校慶時設計的圖案。校徽圖式為圓形,上方為武漢大學英文校名,呈弧形,表達學校國際化辦學理念和成為國際一流大學的奮斗目標與價值追求;中居學校老圖書館造形,表達學校獨有地標特徵和文化標志;中間下書阿拉伯數字「1893」,表明學校建校年代;下方為中文漢字毛體校名。 自強、弘毅、求是、拓新
1993年,在廣泛徵求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經校務委員會審議,武漢大學新校訓定為自強、弘毅、求是、拓新。
「自強」語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意為自尊自重,不斷自力圖強,奮發向上。自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成就事業當以此為訓。該校最早前身為「自強學堂」,其名也取此意。
「弘毅」出自《論語》「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一語。意謂抱負遠大,堅強剛毅。該校30年代校訓「明誠弘毅」就含此一詞。
用「自強」、「弘毅」,既概括了上述含義,又體現了該校的歷史縱深與校風延續。
「求是」即為博學求知,努力探索規律,追求真理。語出《漢書》「修學好古,實事求是」。
「拓新」,意為開拓、創新,不斷進取。
概言之,武漢大學校訓的整體含義是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偉大精神,樹立為國家的繁榮昌盛刻苦學習、積極奉獻的偉大志向,以堅毅剛強的品格和科學嚴謹的治學態度,努力探求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開創新局面,取得新成績,辦好社會主義的武漢大學,不斷為國家作出新貢獻。 武漢大學校歌
作詞:珞宣 譜曲:陳國權(1998年所徵集)
東湖之濱,珞珈山上,這是我們親愛的學堂。
百年滄桑,弘毅自強,根深葉茂育桃李,滿園芬芳。
啊,美麗的珞珈山,多少雄鷹競翱翔。
揚帆長江,奔向海洋,這是我們成長的地方。
德業並進,求是拓新,大同寰宇向未來,我創輝煌。
啊,心中的珞珈山,今朝多磨礪,明日作棟梁。

B. 國立武漢大學這四個字是誰題的

1983年曹立庵先生為牌坊題字「國立武漢大學」,該牌坊反面「文法理工農醫」為劉博平教授手書。
------------

古木得以參天,必是浸透了歲月的甘甜與艱酸;同樣,武漢大學作為一座高等學府,必然擷取了眾多風風雨雨的歷史瞬間。2005年11月29日,正值武漢大學112周年校慶,武漢大學校史研究會創始人吳驍老師暢談武漢大學112年歷史,與學子共憶百年滄桑,共享世紀輝煌。

初現鴻蒙----

1893年11月29日,張之洞向光緒帝上奏辦自強學堂奏摺,選址武昌老城區原張之洞路,武漢大學的歷史由此開始。

1902年張之洞將自強學堂改名為方言學堂。

1904年張之洞自撰《學堂歌》並作為第一首校歌。

風雲變幻----

1913--1923年改名為武昌高師,期間張渲題校訓:朴,誠,勇。

1926年北伐軍為紀念孫中山改名為國立武昌中山大學,又名國立第二中山大學,以區別廣東中山大學,次年被汪精衛解散。

1928年名為國立武漢大學,聞一多先生為她設計了兩枚校徽,並將羅家山改名「珞珈山」。

1934年「國立武漢大學」牌坊峻工,但於次年毀於龍卷風,現今牌坊於1937年建成。

1938年2月國立武漢大學遷到四川樂山,並改校訓為「明誠弘毅」,由劉博平教授手書。

兼收並蓄----

1983年曹立庵先生為牌坊題字「國立武漢大學」,該牌坊反面「文法理工農醫」為劉博平教授手書。

2000年,湖北醫科大學、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武漢水利電力學院、國立武漢大學四校合並,合稱國立武漢大學。

歷史是不能抹去的足跡,112年的滄桑風雨過去,當我們回首,看到的是這樣一幅生命的圖騰。而前方,依然是珞珈山上那生機勃勃的綠。百年武大,生生不息!

講座在人文愛樂合唱團演唱的武大校歌中結束,這校歌是百年的見證,也是每一個珞珈學子心中的幸福與驕傲!

C. 武漢星級酒店名單

武漢聖淘沙酒店公寓★★★★
漢口商業金融區
武漢聖淘沙酒店公寓是由廣州花園酒店管理公司管理的一家公寓式酒店,位於市中心繁華的萬松園路口,交通極為便利。

港澳中心商務酒店★★★★
地區查詢:漢口商業金融區
港澳中心商務酒店座落於繁華的商業中心——江漢路步行街,臨近武漢國際會展中心,交通極為便利。

亞洲大酒店★★★★
地區查詢:漢口商業金融區
酒店位於市中心的解放大道,臨近武漢廣場,是武漢第一家四星級酒店,承辦過各種大中型會議和宴會,並喜獲法國旅遊聯合會頒發的「金桂獎」。

最佳西方五月花大酒店★★★★★
地區查詢:武昌火車站地區
最佳西方五月花大酒店是一家五星級酒店,座落於武昌商業中心,毗鄰省政府和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臨近黃鶴樓。

安華大酒店★★★★
地區查詢:武昌火車站地區
武漢安華大酒店是一家四星級酒店,位於武昌火車站附近,交通較為便利。

帥府飯店★★★★
地區查詢:洪山廣場、東湖國家旅遊風景區
酒店地處交通便利的小洪山麓,毗鄰東湖、湖北省博物館等。飯店設計新穎,裝潢典雅,綜合娛樂設施齊全。

武漢晴川假日酒店★★★★
地區查詢:漢陽
位於風景優美的揚子江畔的晴川假日酒店榮膺國家旅遊局四星級桂冠。酒店與著名的黃鶴樓隔江相望,毗鄰晴川閣。晴川橋將酒店與漢口商業區連為一體,到漢口僅1分鍾車程。

湖北民航(金海)大酒店★★★
地區查詢:漢口商業金融區
酒店地處漢口黃金地帶,位於江漢北路中段。南臨江漢路步行街,北接建設大道金融一條街,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環境優美。

璇宮飯店★★★
地區查詢:漢口商業金融區
飯店是江漢路步行街上唯一的三星級酒店,緊鄰武漢國際會展中心,交通便利,客房的風景陽台,中餐廳的名菜「清蒸武昌魚」享譽全國,使您的商旅之行倍感輕松愜意。

東湖大廈★★★★★
地區查詢:洪山廣場、東湖國家旅遊風景區
大廈位於東湖風景區內的洪山廣場北端。酒店擁有168套各類客房,客房內均配備國際衛星電視、國際國內長途電話、迷你酒吧、電子保險箱及國際互聯網介面。酒店特別提供無煙樓層及殘疾人客房,能夠滿足不同客人的需求。

東方大酒店★★★★★
地區查詢:漢口火車站地區
該酒店是武漢地區首家掛牌5星級酒店,充滿歐陸浪漫情調和東方文化氣息。酒店座落於漢口火車站廣場東側,娛樂、會議設施一應俱全

武漢新華諾富特大飯店
武漢東湖賓館
武漢白玫瑰大酒店
武漢湖濱花園酒店
武漢天安假日酒店
武漢弘毅大酒店
武漢香格里拉大飯店

武漢循禮門飯店
武漢國賓大酒店
武漢長江大酒店
武漢紐賓凱國際酒店
武漢瑞雅國際酒店
武漢華美達天祿酒店
武漢金盾大酒店
武漢高雄大酒店
武漢江漢飯店

武漢如家快捷酒店
武漢金三九酒店
武漢江城明珠豪生大酒店
武漢凱旋門華天大酒店
武漢最佳西方禧邦可大酒店
武漢葛洲壩大酒店
武漢中原國際大酒店

湖北武漢好苑新海天大酒店
武漢海怡錦江大酒店
武漢洪山賓館
武漢鑫東方大酒店
武漢揚子江速8酒店
武漢如家快捷酒店
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學術交流中心
武漢泰華大廈

武漢清江飯店
參考資料:http://www.chinahotel168.com/hotel/uk7.html 自己再查下。僅供參考,不客氣。

D. 武漢大學校訓有什麼含義


1993年,在廣泛徵求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經校務委員會審議,武漢大學新校訓定為:自強 弘毅 求是 拓新。
「自強」語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意為自尊自重,不斷自力圖強,奮發向上。自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成就事業當以此為訓。我校最早前身為「自強學堂」,其名也取此意。
「弘毅」出自《論語》「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一語。意謂抱負遠大,堅強剛毅。我校31年代校訓「明誠弘毅」就含此一詞。
用「自強」、「弘毅」,既概括了上述含義,又體現了我校的歷史縱深與校風延續。
「求是」即為博學求知,努力探索規律,追求真理。語出《漢書》「修學好古,實事求是」。
「拓新」,意為開拓、創新,不斷進取。
概言之,我校新校訓的整體含義是: 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偉大精神,樹立為國家的繁榮昌盛刻苦學習、積極奉獻的偉大志向,以堅毅剛強的品格和科學嚴謹的治學態度,努力探求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開創新局面,取得新成績,辦好社會主義的武漢大學,不斷為國家作出新貢獻。

E. 武漢大學校訓有何意義

實話實說,以下回答摘自武漢大學首頁:

為繼承和發揚我校的光榮傳統與優良校風,激勵全校師生員工不斷煥發精神,刻苦學習,嚴謹治學,開拓創新,奮發進取,在廣泛徵求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經1993年第一次校務委員會審議,武漢大學新校訓定為:

自強 弘毅 求是 拓新

「自強」語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意為自尊自重,不斷自力圖強,奮發向上。自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成就事業當以此為訓。我校最早前身為「自強學堂」,其名也取此意。

「弘毅」出自《論語》「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一語。意謂抱負遠大,堅強剛毅。我校30年代校訓「明誠弘毅」就含此一詞。

用「自強」、「弘毅」,既概括了上述含義,又體現了我校的歷史縱深與校風延續。

「求是」即為博學求知,努力探索規律,追求真理。語出《漢書》「修學好古,實事求是」。

「拓新」,意為開拓、創新,不斷進取。

概言之,我校校訓的整體含義是:
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偉大精神,樹立為國家的繁榮昌盛刻苦學習、積極奉獻的偉大志向,以堅毅剛強的品格和科學嚴謹的治學態度,努力探求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開創新局面,取得新成績,辦好社會主義的武漢大學,不斷為國家作出新貢獻。

F. 武大門口的"國立武漢大學"是誰寫的呢

武大門口的國立武漢大學是曹立庵寫的。武漢大學之前的名字是「國立武漢大學」(1928年)。舊時漢語的書寫順序是從右向左,所以按如今的從左到右的習慣就成了「學大漢,武立國」,讀來慷慨大氣,意味深長,甚是巧妙。

「學大漢武立國」這一絕妙的巧合是武大教授,兼副校長吳於廑於1950年首先提出的。關於「學大漢武立國」的理解一般有兩種。



「學大漢,武立國」即像漢朝那樣以武立國,使人想到那句「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豪邁宣言。另一種就是把「大漢武」連起來就成了「像漢武帝那樣立國」,漢武帝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自不必說。

G. 武漢大學情況

武漢大學網路名片 武漢大學校園景色武漢大學,簡稱武大,溯源於清朝末期1893年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清政府創辦的自強學堂,於1913年由國民政府建立國立武昌高等師范學校,於1928年定名國立武漢大學,是近代中國首批國立綜合大學之一,湖北第一所高等學府。目前武漢大學是中國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大學,「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是與法國同行聯系最緊密、合作最廣泛的中國高校之一。 中文名:國立武漢大學外文名:Wuhan University,WHU簡稱:武大校訓:自強、弘毅、求是、拓新創辦時間:1893年類別:國立綜合性大學現任校長:顧海良所屬地區:中國武漢主要獎項:中國最美麗的大學目錄[隱藏]學校概況 學校簡介校名拾趣 校訓釋義 校歌品鑒 校史檔案 【歷史變遷】 【鼓勵與鞭策】 【校史年表】歷任校長 數字武大 珞珈擷英 院系設置 校園文化 學校概況 學校簡介校名拾趣校訓釋義校歌品鑒校史檔案 【歷史變遷】 【鼓勵與鞭策】 【校史年表】歷任校長數字武大珞珈擷英院系設置校園文化

[編輯本段]學校概況 武漢大學校徽(常用但並非官方公布)武漢大學有著豐富的內涵與人文底蘊。珞珈山上風雲際會,周恩來、董必武、陳潭秋、羅榮桓曾在這里指點江山;辜鴻銘、竺可楨、李四光、聞一多、郁達夫、葉聖陶、李達等曾在這里激揚文字。一百多年來,武漢大學匯集了中華民族近現代史上眾多的精彩華章,形成了優良的革命傳統,積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蘊,培育了 「 自強、弘毅、求是、拓新 」的大學精神。
2000年,武漢大學與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湖北醫科大學合並組建新的武漢大學,揭開了學校改革發展的嶄新一頁。
武漢大學環繞東湖水,坐擁珞珈山,校園環境優美,風景如畫,被譽為「 中國最美麗的大學 」。
1999年,世界權威期刊《Science》雜志將武漢大學列為 「 中國最傑出的大學之一 」。 學校簡介【學校環境】
武漢大學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珞珈山路16號 ,武漢大學校園佔地面積5 600畝(含附屬醫院佔地面積438畝),建築面積389萬平方米(含附屬醫院建築面積536 760平方米)。校園環境優美,風景如畫,被譽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大學之一」。
校園瀕臨東湖,環抱珞珈,滿園蒼翠,桃紅櫻白,鳥語花香。中西合璧的宮殿式早期建築群古樸典雅,巍峨壯觀,堪稱「近現代中國大學校園建築的佳作與典範」,一批武漢大學早期建築(群)被國務院列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如:宋卿體育館、老圖書館、半山廬、十八棟。近年來,武大學人又進一步精心治理校園,法學大樓、經管大樓、外語大樓等文科區標志性建築群拔地而起,氣勢雄偉,新老建築交相輝映,相得益彰,珞珈校園更加多姿多彩。
學生住宿區桂園、楓園、櫻園、梅園因其風景而命名,春夏秋冬,桂櫻梅楓可以說是詩情畫意。還有湖濱、星湖等住宿區都各有特色。
校內四季常青,花香流溢,以櫻花最為有名,有櫻花城堡、櫻花大道、櫻頂、珞珈廣場等相關景點(每年春季3月中旬,櫻花盛開的時候,武漢大學都會吸引數百萬的遊客前來賞花,期間發生的一些事情,也常常引發一些討論的熱點),武漢大學校園內就有種子植物120科、558屬、800多種,其中屬於珍稀瀕危的植物有11科17種,古樹名木13株;此外,還有大量小灌木、野生花卉、葯用植物和岩生植物,如盤龍參、紫芝、海金沙、金雞菌、挖耳草、江南毛莨等。豐富多彩的植物體系和數量眾多的珍稀植物,使珞珈山被譽為全國樹木園,曾有植物學家到校園考察後,驚嘆武大就是一個天然的植物園。事實上,擁有多種國家一級保護樹種的武漢大學校園,本身就是中國植物學會植物園分會。
武漢大學校園內還先後建有「六一紀念亭」、「聞一多先生紀念塑像」、「鯤鵬展翅」、「李達塑像」、「愛因斯坦塑像」、「阿蘭·佩雷菲特塑像」、「李四光塑像」、「王世傑塑像」、「孔子銅像」等人文景觀。
【學校概況】
江城多山,珞珈獨秀;山上有黌,武漢大學。
武漢大學是中央部屬高校,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是國家「985工程 」和「211工程 」重點建設高校。
學校佔地面積5167畝,建築面積252萬平方米。中西合璧的宮殿式建築群古樸典雅,巍峨壯觀, 26棟早期建築被列為 「 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近年來,法學大樓、經管大樓、外語大樓、計算機大樓等拔地而起,成為學校邁入新世紀的標志性建築。2000年經合校組建後,,校園增加到四個校區分別為:文理學部(一區,即原國立武漢大學校區)、工學部(二區)、信息學部(三區)、醫學部(四區)。
武漢大學學科門類齊全、綜合性強、特色明顯,涵蓋了哲、經、法、教育、文、史、理、工、農、醫、管理等11個學科門類。學校設有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理學、工學、信息科學和醫學六大學部36個學院(系)。有110個本科專業。5個一級學科被認定為國家重點學科,共覆蓋了29個二級學科,另有17個二級學科被認定為國家重點學科。6個學科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28個一級學科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 203個二級學科專業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284個學科專業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有29個博士後流動站。設有三所三級甲等附屬醫院。
目前普遍認為的理工類的較強勢院系有:測繪學院、遙感信息工程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水利水電學院、國際軟體學院、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文科社科類院系則是武漢大學的傳統優勢優勢領域,如法學院、經濟管理學院等。
武漢大學名師薈萃,英才雲集。學校現有專任教師3500餘人,其中正副教授2300餘人,有4位中國科學院院士(本校,非雙聘)、8位中國工程院院士(本校、非雙聘)、2位歐亞科學院院士、9位人文社科資深教授、8位「973 項目 」首席科學家(含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劃)、4位 「863 項目 」計劃領域專家、3個國家基金委創新群體、24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0位國家級教學名師。
在學生的文化生活方面,有學生喜愛的「四大名嘴」、「珞珈講壇」為代表的教會大學生思考的學者與講壇,還有藏書豐富,建築風格古樸的圖書館讓學生迷戀。更有豐富多彩的社團、文化節,讓學生的生活多姿多彩。
武漢大學科研實力雄厚,成就卓著。學校有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9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4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還擁有7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0個國家基礎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基地、5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和1個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2000年以來,學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發明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三大獎17項, SCI論文數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數均位列全國高校前列,在第一、二、三屆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選中獲獎數均居全國高校第三位,第四屆居第二位,國家社科基金課題、教育部社科課題均居全國高校前列,並有數十項成果獲得國家「 五個一 」工程獎、國家圖書獎、中國圖書獎。學校連續十次榮獲深圳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優秀產品獎(成交獎)和優秀組織獎。
武漢大學積極利用自身的科技、智力資源優勢,通過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的方式,與企業和科研機構開展多層次、多領域的合作,共同建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平台,聯合創辦了7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時也促進了學校的發展。
學校參與了三峽工程、南水北調、西電東輸等國家重點工程項目的科學研究和工程建設,在南北極科學考察、重大傳染性疾病防治等科技攻關中不斷取得新的突破,馬協型、紅蓮型雜交稻、高頻地波監測雷達、GPS全球衛星定位與導航、高性能混合動力電池等應用型科技成果不僅具有重大的科學理論價值,還產生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人文社會科學的專家學者充分發揮「 智囊團 」和「 思想庫 」的作用,積極探索關系國家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的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取得了一批具有重大理論意義與應用價值的科研成果,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理論保證和智力支持。大型漢語工具書《故訓匯纂》、譯著《康德三大批判新譯》、學術專著《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歷史與現實》等成為新時期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標志性成果。
求知在武大,成才在珞珈。武漢大學率先提出 「 創造、創新、創業 」 教育的新理念,培養 「 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創新型 」復合人才,積極探索適應經濟與社會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學校現有普通本科生31280人,碩士研究生10731人,博士研究生6736人,其中包括港澳台僑學生566人(截止2008年武漢大學錄取港澳台僑學生總人數連續五年居全國內地普通高校之首),有外國留學生 1491 人。建校以來,學校共培養了30多萬名各類高級專門人才,僅兩院院士就有100餘人,為國家建設和社會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
令人矚目的高水平辦學成就,為武漢大學贏得了廣泛的國際聲譽,國際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學校與36個國家和地區的293所大學、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
傳承百年輝煌,盡展名校風采。面對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武漢大學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制定了建設成為國內外知名高水平大學的總目標,明確了建設綜合性、研究型、國際化大學的發展定位,致力於推動學者、學科、學術、學風、學生的協調發展,不斷提高學校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各項工作在穩定中發展,在創新中前進,學校整體呈現出快速發展的嶄新局面。 百餘年的風雨,百餘年的磨礪,百餘年的輝煌。武漢大學正充滿信心,豪邁地邁向美好未來! [編輯本段]校名拾趣武漢大學的之前的名字是"國立武漢大學"。舊時漢語的書寫順序是從 右向左,「國立武漢大學」,所以按如今的從左至右的習慣就成了「學大漢,武立國」,讀來慷慨大氣,意味深長,甚是巧妙。關於「學大漢武立國」的理解一般有兩種(實際上意思基本一樣)。「學大漢,武立國」即像漢朝那樣以武立國,使人想到那句「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豪邁宣言。另一種就是把「大漢武」連起來就成了「像漢武帝那樣立國」,漢武帝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自不必說。這樣理解也同樣豪情萬丈。
一個大學的名字倒過來讀,也一樣意味深長,磅礴大氣的情形,在古今中外都是絕無僅有,前無古人的。這也是武大學子一直引以為豪的地方之一。
「學大漢,武立國」這一絕妙的巧合是武大教授,兼副校長吳於廑於1950年首先提出的。1950年,他在全校抗美援朝參軍參干動員大會上,以《學大漢武立國》(把「國立武漢大學」牌樓按由左至右順序來讀)為題,作精彩講演,使師生員工深受鼓舞。"學大漢,武立國"從此名滿天下。 [編輯本段]校訓釋義為繼承和發揚武漢大學的光榮傳統與優良校風,激勵全校師生員工不斷煥發精神,刻苦學習,嚴謹治學,開拓創新,奮發進取,在廣泛徵求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經1993年第一次校務委員會審議,武漢大學新校訓定為:自強 弘毅 求是 拓新
「自強」語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意為自尊自重,不斷自力圖強,奮發向上。自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成就事業當以此為訓。該校最早前身為「自強學堂」,其名也取此意。
「弘毅」出自《論語》「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一語。意謂抱負遠大,堅強剛毅。武漢大學30年代校訓「明誠弘毅」就含此一詞。
用「自強」、「弘毅」,既概括了上述含義,又體現了武漢大學的歷史縱深與校風延續。
「求是」即為博學求知,努力探索規律,追求真理。語出《漢書》「修學好古,實事求是」。
「拓新」,意為開拓、創新,不斷進取。
概言之,武漢大學新校訓的整體含義是: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偉大精神,樹立為國家的繁榮昌盛刻苦學習、積極奉獻的偉大志向,以堅毅剛強的品格和科學嚴謹的治學態度,努力探求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開創新局面,取得新成績,辦好社會主義的武漢大學,不斷為國家作出新貢獻。 [編輯本段]校歌品鑒縱觀武漢大學歷史,正式作為校歌的樂曲主要為四首:學堂歌、國立武昌高等師范學校校歌、國立武漢大學校歌、現校歌。以下分別予以敘述。
一、學堂歌:為晚清湖廣總督張之洞所創,受外國學堂歌曲及中國古風影響,主要目的是「感發其忠愛之忱,鼓勵其自強之志」,格式為六字句加七字句,共分十三段。樂曲曲調厚重凝實,鏗鏘有力,沉穩中而有起伏變化,充分體現了學堂的神聖與教育的庄嚴,可謂為佳作。但由於學堂歌按令「遍發湖北通省各學堂、各軍營」,嚴格意義上並不能算作是自強學堂或方言學堂的校歌,因此在此處不加贅述。
二、國立武昌高等師范學校校歌:是武漢大學前身國立武昌高師的校歌。校歌在張渲校長主持下作成,詞曲作者不明。歌詞如下:「乾坤清曠,師儒道光,國學建武昌。鏡湖枕麓,屏城襟江,靈秀萃諸方。 東西南朔,多士蹌蹌,教學益相彰。 朴誠有勇,陶鑄一堂,學盛國斯強。」曲調婉轉飄逸,似從雲中飛過,同時又落地有聲,無有虛無縹緲之感,代表了師范學校教書育人、剛柔並濟的特點。就歌詞而言,本詞開門見山,抒發天地安泰、普道尊儒的思想,表現了傳統師范教育的精神特點綜觀全詞,渾然天成,一氣而就,以四言五言之傳統詩詞形式,並工對仗格律,充分表現了武昌高師的辦學宗旨、理念與特色,令人聞歌識校,難以釋懷。
三、國立武漢大學校歌:武漢大學校歌創作之巔峰向無爭議,是為國立武漢大學校歌。該校歌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創作,詞曲作者亦不詳,現今版本國立武漢大學校歌系由表桓昌校友回憶歌詞,何淑英校友提供曲譜而得,與其他版本或有不同。全詞如下:「黃鵠一舉兮,知山川之紆曲,朝斯夕斯,日就月將。 再舉兮,知天地之圓方,念茫茫宇合,悠悠文物。 選珞珈勝處,學子與翱翔,任重道遠,來日亦何長。學子與翱翔,努力崇明德,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及時愛景光。」全詞極盡引經據典之所能,文言歌詞雖有晦澀難懂之嫌,但其音律協和,意蘊深遠,則遠非白話所能及。歌詞採用文言,並非有些人所謂的固步自封、保守陳舊,而是對傳統文化以及學校精神遺產的繼承與發揚。校歌為大學之門戶,代表大學之形象、大學之精神。國立武漢大學作為名師雲集、眾才合璧之高深學府,承載了中華數千年傳統文明,並極力吸取西學之所長,如此理應以深邃高遠之文言雅句來表現本校、宣揚本校,而遠不是寥寥數行白話文所能展示的。在結合文言韻律的基礎上聆聽國立武漢大學校歌,方才酣暢淋漓。聽畢凝思,詞曲皆緊湊銜接,一氣呵成,盪氣回腸,曲調婉轉多情而又似催人奮進。綜覽全詞,跌宕起伏,層次分明,順勢便將國立武漢大學的景、情、人、思不露痕跡地結合在一起,予人以雄渾壯麗而又間雜輕盈柔和之感,實為不可多得的佳作。
四、現校歌:由珞宣作詞,陳國權譜曲,嚴格意義上說是代校歌,為1998年所徵集。歌詞暫列如下:「東湖之濱,珞珈山上,這是我們親愛的學堂。百年滄桑,弘毅自強,根深葉茂育桃李,滿園芬芳。啊……美麗的珞珈山。多少雄鷹競翱翔,競翱翔。揚帆長江,奔向海洋,這是我們成長的地方。德業並進,求是拓新,大同寰宇向未來,我創輝煌。啊……心中的珞珈山。今朝多磨難,明日作棟梁,明日作棟梁。」其歌詞為白話,雖通俗易懂,然略顯輕薄。按毛翰的話說,「(現校歌)遠不及其國立時期老校歌的典重雋永」。現校歌主要以現校訓作為校歌的中心。武漢大學現校訓是「自強弘毅,求是拓新」,現校歌中「百年滄桑,弘毅自強,根深葉茂育桃李,滿園芬芳」與「德業並進,求是拓新,大同寰宇向未來,我創輝煌」正是表現了現校訓的四大精神。但除此之外內容較為空洞無物,詩韻不足,意象也略為死板,因此不能全面體現武漢大學的學校精神與辦學理念。現校歌雖然輕柔優美,但曲調過高,使得未經過專門音樂發聲訓練的同學難以按原調唱畢樂曲,這更是現校歌的一大敗筆,完全沒有遵循原校歌琅琅上口的風格。綜論之,現校歌是具有時代氣息的一首歌曲,但卻並不適合用作有著百年輝煌歷史的武漢大學的校歌。[1]

H. 武漢明誠弘毅金融服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武漢明誠弘毅金融服務有限公司是2015-06-04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武漢市青山區紅鋼二街13號中交江錦灣10號樓5樓眾創空間開放辦公區第49號卡位。

武漢明誠弘毅金融服務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201073334670396,企業法人楊文博,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武漢明誠弘毅金融服務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受金融機構委託從事信息技術外包服務;受銀行委託對信用卡咨詢及欠款進行提醒、通知和宣傳;投資咨詢(不含證券、期貨咨詢);社會經濟咨詢;民辦企業管理服務;房地產中介服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武漢明誠弘毅金融服務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閱讀全文

與武漢明誠弘毅金融服務有限公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四川長虹持股基金 瀏覽:830
金鷹主題基德邦基金總經理 瀏覽:666
莫頓外匯金融案真相 瀏覽:590
西安過橋貸款 瀏覽:161
33k黃金是什麼意思 瀏覽:603
2011年煙葉收購價格 瀏覽:655
融資協議書文本 瀏覽:927
茅台投資現金流 瀏覽:994
今日基金200006凈值 瀏覽:374
理財長江養老 瀏覽:881
全國多少人投資理財的 瀏覽:505
黃金價格怎麼算 瀏覽:193
各大集團旗下的貸款APP 瀏覽:813
貸款切換 瀏覽:139
恆拓開源股票 瀏覽:302
韓元20億等於多少人民幣多少 瀏覽:405
華夏股票領先 瀏覽:48
建行房貸轉公積金貸款計算器 瀏覽:307
以下屬於外匯的特徵 瀏覽:704
期貨長線百分之十的倉位輕倉 瀏覽: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