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荷蘭中國金融機構分析原因歷史

荷蘭中國金融機構分析原因歷史

發布時間:2021-03-23 00:27:45

分析16-18世紀西班牙,荷蘭和英國興衰變化的原因及其影響。從中提煉出那些經驗為我國所用。

西班牙的失敗給荷蘭在世界爭奪殖民地、壟斷東西方貿易提供了機遇。荷蘭的優勢首先表現在貿易上。那時荷蘭已成歐洲的貿易中心。比斯開灣來的鯡魚和鹽,英國和弗蘭德斯(即比利時北部)來的布匹,地中海地區來的酒,瑞典來的銅和鐵,波羅的海地區來的穀物、亞麻、大麻、木材以及荷蘭提供的煙熏魚和腌制魚、紡織品和各種手工業工場提供的多種商品。這些商品都在這里進行交易,既有現貨又有期貨。即使東方與美洲的商品也是通過葡萄牙與西班牙轉運到這里來銷售,同時阿姆斯特丹的寶石工藝也是占據領先地位,所以,某種程度上,這里成了國際性的貿易中心。

其次,該地也是歐洲的金融中心。由於大批商人在這里進行交易,當然集中了大量的資金。為了便利資金的流動,有利於商業活動,荷蘭於1609年創辦了阿姆斯特丹國家銀行,它是歐洲第一個資本主義類型的國家銀行,經營存、貸、匯及各種票據交易。到18世紀,荷蘭的金融地位仍十分強大,它仍是英國的債權國,曾一度掌握了英格蘭銀行和英屬東印度公司股票1/3,英國國債的40%。一度掌握了英格蘭銀行和英屬東印度公司股票

第三,荷蘭擁有世界上的最龐大的船隊。那時,它也是世界最大的造船基地。荷蘭的造船廠已充分使用機械,造船速度相當快,幾乎一天可以造一條船。早在1600年,荷蘭就擁有1萬只船。按噸位占當時歐洲總噸位數的3/4。世界各地的貿易貨運大多由荷蘭承擔,有「海上馬車夫」之稱。

正是這三點優勢使荷蘭取代了葡萄牙和西班牙在16世紀以來所形成的殖民帝國的地位。由於葡萄牙於1580年被西班牙所吞並,使葡萄牙在東方的勢力大為削弱。為了搶奪葡萄牙在東方的殖民地與貿易,荷蘭於1602年成立荷屬東印度公司。該公司除從荷蘭政府那裡獲得在東方貿易壟斷權外,還享有開戰、講和、建立殖民地和鑄幣等特權。雖然英國組織的英屬東印度公司成立比它早二年,但前者資本為後者的十幾倍,使後者無法與前者爭雄。

荷蘭人把葡萄牙人從東印度群島、馬六甲、錫蘭等地趕走,在巴達維亞(現雅加達)建立大本營。另外,還佔領了好望角、模里西斯、台灣,並在印度等地建立據點。其印度洋上航線是從好望角開始,經模里西斯到印度轉馬六甲,再延伸就進入南中國海達到中國與日本。(鄭成功收復台灣,就是最好的證明,至於日本,荷蘭人只是開辟了長崎貿易港,開設傳教等)另一條則是由好望角直航巴達維亞。從好望角裝好食物與必需品,沿南緯40度以北借順風東駛而達巴達維亞。這是一條捷徑,而且從壟斷香料群島貿易及兼顧印度洋與太平洋西岸貿易來說,該區位要比印度優越。荷蘭人取代葡萄牙人的貿易壟斷地位,還在東印度群島一些地方開辟種植園,種植咖啡等作物,後來成為重要的貿易商品。

在非洲的西海岸,荷蘭於1595年沖破葡海軍封鎖進入黃金海岸。後來,又利用軍事力量打敗葡軍,強占其由塞內加爾到安哥拉一帶的葡萄牙販奴商站。在美洲,荷蘭佔有北美的新阿姆斯特丹(在紐約的曼哈頓島,1664年被英國人占據改名紐約),西印度洋上的庫拉索島和巴西東北部的蓋亞那及伯南布哥(伯南布哥後被葡收回)。直到現在位於加勒比海地區的荷屬安的列斯群島與阿魯巴島仍然還是荷蘭的領土。由於葡失去西非販奴商站影響巴西的種植園。荷蘭組織的西印度公司的作用雖不如東印度公司,但在左右向美洲的販奴活動、發展種植園和向歐洲運送蔗糖等方面卻起著重要作用。

荷蘭的這種在經濟、貿易和商船方面的發展,受到英、法的挑戰。英、法兩國為了與荷蘭競爭,都在國家支持下發展自己的船隊。另外,在航運上通過歧視性法律,來照顧自己船隊。如英國與其殖民地間商品運送規定要用英國船隻,以降低荷蘭船隻在航運上的份額。

由於這種競爭及其他原因,荷蘭於17世紀後半期先後與英、法之間進行一系列勞民傷財的戰爭。在戰爭中,英、法利用荷蘭船隊回國必須經過英吉利海峽的機會掠奪其船上財物,並把船隻作為戰利品沒收,使荷蘭遭受巨大損失。上述原因導致荷蘭的經濟地位、軍事勢力的下降,失去其取代西班牙的而在貿易與殖民方面所獲得的壟斷地位。

荷蘭的衰落與西班牙情況有所不同。西班牙的壟斷地位建立在政治上,國內缺乏經濟基礎,一旦政治上的地位垮了,就一落千丈。荷蘭在經濟方面有較深厚基礎,雖然失去其貿易與殖民上壟斷地位,但仍有相當經濟實力,而並不是「一蹶不振」。其以後的繼續衰落則只是過於注意商業而忽視工業,加上其國土面積小,人口不多,遂逐漸落後。

從DOL的設定來看,荷蘭的領地確實少的可憐,充分的體現了對同盟港的重要依賴性,但是同時阿姆斯特丹-海爾德之間的近港交易在後期實力不凡,可見光榮為了各國之間的平衡,還是下了不少的心血。

>>>>>>> 一、國際分工的深化趨勢及其動因

>>>>>>> 國際分工既是世界市場和世界經濟形成的最基本動因,也是一國國際貿易和國際經濟作用的最核心基礎。從傳統國際分工理論創立至今的一個多世紀以來,國際分工已經經歷了由產業間國際分工到產業內國際分工,再到產品內國際分工不斷深化的歷程。國際分工的傳統概念已經無法完整全面地反映當代國際分工的全部內容,國際分工的動力也不再僅限於自然要素的秉賦差異。從技術條件和制度背景上看,國際分工的深化可以說是經濟全球化的必然產物。如果說通訊和信息處理技術的突飛猛進發展、使用全球資源的成本降低和遠距離多時空經營交易的便捷可行是分工深化的技術條件的話,那麼由投資政策自由化所引致的要素流動障礙的消除則是跨國分布和組織生產的「可能性邊界」大大擴展,因而是企業而不是國家主導國際分工走向的制度保障。

>>>>>>>> 分工內容的多層性是當代國際分工深化的首要表現。當代國際分工實際是包含著不同產業之間、相同產業不同產品之間和相同產品內不同工序不同增值環節之間等多個層次的分工。如果說古典國際分工的邊界是產業的話,當代國際分工的邊界則更在於價值鏈,價值鏈上的國際分工成為國際分工深化的嶄新結果。價值鏈是指設計、製造、分銷、服務等—系列相互關聯的增值活動。價值鏈分工的基礎是生產活動和其他功能性活動更加專業化的細分,從而導致從最終產品的分工向價值增值全過程的分工轉移。傳統要素密集度決定國際分工地位的理論依然適用,但是要素的涵義已經大大拓寬。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自然資源和勞動力等傳統要素的作用趨於減弱,而技術、信息、人才和創新機制等知識要素的作用趨於增強,並且這些要素具有高度的國際流動性。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價值鏈各環節所需要素的比重不一,因而,分工可以是傳統所定義的勞動要素密集型產業、資本要素密集型產業和技術要素密集型產業之間的分工,也可以是同一產業同一產品的價值鏈上具有勞動要素密集、資本要素密集、技術要素密集或其他要素密集性質的各個環節之間的分工。

>>>>>>> 分工主體的多元性是當代國際分工深化的又一表現。古典貿易理論主要揭示了國家間產業分工,並進行相互貿易,以提高收益的依據,其對應的環境是以國家為主體的國際分工。直到上個世紀末,對國際分工格局的理論論述仍然是以發達國家間的水平分工和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間進行垂直分工為基本特徵,表現為:發達國家間大量進行的產業內貿易;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間大量進行的產業間貿易;發達國家專業化於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產業,而發展中國家專業化於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產業。

>>>>>>> 而今天,傳統分工的國別邊界已明顯弱化,是企業(特別是跨國公司),而不是國家成為分工的主體。分工關系從國與國轉變為企業與企業之間,而這些企業中的相當部分是受制於同一個控制體系或有固定合同聯系的分包商,而非外部世界市場。其核心表現是大型跨國公司日益傾向於更加狹隘的專業化,而將越來越多的功能分包給分布在全世界的獨立的公司;大型跨國公司日益傾向於更加集中在知識密集、非有形的功能如產品設計、研究和開發、管理服務及營銷和品牌管理等增值環節,而將更多的生產性環節分包給世界各地的合同製造商,甚至完全退出生產。

>>>>>>> 分工實現方式的多樣性是當代國際分工深化的另一種表現。國際分工的傳統涵義是指各國生產者通過世界市場建立起的勞動聯系,世界市場是傳統分工實現的必由之路,通過世界市場上的國際交換實現國與國之間的生產聯系或分工關系成為必然的途徑。但是,作為與世界經濟相對應的企業形式,跨國公司的大發展使得市場以外的制度安排得到了更為深刻的發展,國際交換的內涵大大豐富。傳統上被定義為超越國民經濟的交換原來只是發生在不同國家不同企業不同產品之間,但現在也可以發生在同一國家(跨國公司設在同一國家的不同分支機構之間)、同一企業(跨國公司內部)、同一產品(不同生產環節)內。於是,國際間的生產聯系並不一定通過外部市場建立,國際分工的實現方式從單純依賴外部市場上的國際貿易實現分工,轉向外部市場與內部市場並存的多元格局。在內部市場上,國際分工既可能通過股權投資方式進行,也可能通過非股權式的分包方式進行。選擇何種方式更多由產業特徵或企業戰略決定,而不是由傳統上所謂的各國生產者的行為決定。

❷ 17世紀荷蘭對現代金融業發展的影響因素

17世紀被認為是阿姆斯特丹的黃金年代。荷蘭商船從阿姆斯特丹開往波羅的海、北美洲和非洲,以及今天的印尼、印度、斯里蘭卡和巴西,由此構建了世界貿易網路的基礎。荷蘭東印度公司與荷蘭西印度公司發行的大量股票為阿姆斯特丹商人所擁有。這兩個公司所奪得的海外屬地後來演變為了荷蘭的殖民地。阿姆斯特丹也在此時成為了歐洲航運和世界融資的中心。160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的阿姆斯特丹辦公室開始出售自己的股票,並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家證券交易所。

❸ 論述近代中國金融業新舊更替 的歷史過程,分析其主要原因

從清末的晉商沒落,看出傳統金融業的落後,落後的主要原因是金融工具沒有與國家政治及戰爭相結合,西方當時的戰爭與金融結合度相當較強

❹ 大國崛起 荷蘭歷史大事件年表

1358年,在荷蘭北部的一個小漁村中,一個名叫威廉姆·伯克爾斯宗的漁民發明了只需一刀就可以除去魚腸子的方法。把鯡魚的肚子剖開,把內臟取出,把頭去掉,然後把鹽放在裡面,這樣可以保存一年多的時間,那時候沒有冰箱,這種方法很獨特,所以,那就是為什麼荷蘭的鯡魚能夠在全歐洲暢銷,特別是英格蘭。藉助鯡魚,荷蘭人開始了商旅生涯。

15世紀末的地理大發現,給歐洲帶來前所未有的商業繁榮,也為荷蘭提供了成就商業帝國的歷史性機遇。作為中間人、代理人、加工者和推銷商,荷蘭人從葡萄牙和西班牙那裡裝載香料、絲綢和黃金,然後把它們運銷到歐洲各地。返航時,他們又為這兩個最早的海上霸權國家運去波羅的海產糧區的小麥、瑞典的鐵器、芬蘭的木材,以及自己生產的海軍補給品。

荷蘭人打敗英格蘭是從設計一種造價更加低廉的船隻開始的。此前,典型的歐洲商船都建造有可以架設火炮的平台,這樣做可以有效地防止海盜襲擊。荷蘭人第一個冒險建造出了一種僅能運送貨物而不可裝置火炮的商船。它的設計很獨特,它的船肚子很大,所以船身很大很圓。而甲板很小。這樣的做法是因為,在斯堪的納維亞,船所繳納的稅取決於甲板的寬度,甲板越窄,付的錢越少,所以,荷蘭人造的船甲板很小,船肚子很大,利潤也就越多。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靠著這種船,荷蘭人贏得了享譽世界的「海上馬車夫」的稱號。

1596年到1598年,一個有名的人叫巴倫支,他是荷蘭的一個船長,他試圖找到從北面到達亞洲的路線。他經過了三文雅,現在一個俄羅斯的島嶼,但是他們被冰封的海面困住了。三文雅地處北極圈之內,巴倫支船長和17名荷蘭水手在這里度過了8個月的漫長冬季。他們拆掉了船上的甲板做燃料,以便在零下40度的嚴寒中保持體溫;他們靠打獵來取得勉強維持生存的衣服和食物。在這樣惡劣的險境中,8個人死去了。但荷蘭商人卻做了一件令人難以想像的事情,他們私毫未動別人委託給他們的貨物,而這些貨物中就有可以挽救他們生命的衣物和葯品。冬去春來,倖存的商人終於把貨物幾乎完好無損地帶回荷蘭,送到委託人手中。他們用生命作代價,守望信念,創造了傳之後世的經商法則。在當時,這樣的做法也給荷蘭商人帶來顯而易見的好處,那就是贏得了海運貿易的世界市場。

1543年,西班牙國王通過政治聯姻的方式取得了荷蘭的統治權。 當西班牙國王宣布荷蘭是西班牙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時,荷蘭人認同了這種說法;當西班牙國王重新劃分荷蘭的行政區域時,他們坦然地接受了;當西班牙國王為荷蘭派來新的總督時,他們也順從地臣服了。但是當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把手伸向他們的錢袋時,荷蘭人奮起反抗了。

荷蘭的獨立戰爭爆發。一開始,西班牙的軍隊輕而易舉地粉碎了荷蘭人一盤散沙似的抵抗。在不到六年的時間里,就有15萬荷蘭人死於非命。嚴峻的現實,讓各自為政的荷蘭省份不得不團結起來。1579年,來自荷蘭北方七個省的代表在這間大廳中簽署協議,組成軍事同盟共同對敵。此後,戰爭開始向有利於荷蘭人的方向轉化,一方面是由於荷蘭人的聯合,另一方面也是由於菲利普二世在歐洲四面樹敵,連年的爭霸戰爭耗盡了西班牙的國力。

1581年7月26日,來自荷蘭各起義城市的代表在海牙鄭重宣布:廢除西班牙國王對荷蘭各省的統治權。

荷蘭人將自己的國家託付給了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英國女王爽快地同意了做他們的君主,並派出軍隊保護荷蘭人的生命財產安全。但是,精明的商人們很快發現,英國女王收取的保護費,實際上比他們趕走的西班牙國王還要高。

1581年,七個省份聯合起來,宣布成立荷蘭聯省共和國。這是一個在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國家。很多歷史學家說,它是世界上第一個「賦予商人階層充分的政治權利的國家」。

1602年,在共和國大議長奧登巴恩維爾特的主導下,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成立。就像他們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國家一樣,如今,他們又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經濟組織。在東印度公司成立後的短短五年時間里,它每年都向海外派出50支商船隊,這個數量超過了西班牙、葡萄牙船隊數量的總和。

阿姆斯特丹銀行成立於1609年,大約比英國銀行早一百年,它是一個城市銀行、財政銀行和兌換銀行。它吸收存款,發放貸款。所有一定數量的支付款都要經過銀行,因此,阿姆斯特丹銀行對於荷蘭的經濟穩定起到了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它發明了我們現在所說的信用。那時叫做「想像中的貨幣」。

到17世紀中葉,荷蘭聯省共和國的全球商業霸權已經牢固地建立起來。此時,荷蘭東印度公司已經擁有15000個分支機構,貿易額佔到全世界總貿易額的一半。懸掛著荷蘭三色旗的10000多艘商船游弋在世界的五大洋之上:

在東亞,他們占據了中國的台灣,壟斷著日本的對外貿易;

在東南亞,他們把印度尼西亞變成了自己的殖民地,他們建立的第一個殖民據點——巴達維亞城,構成了今天雅加達的雛形;

在非洲,他們從葡萄牙手中奪取了新航線的要塞好望角;

在大洋洲,他們用荷蘭一個省的名字命名了一個國家——紐西蘭;

在南美洲,他們佔領了巴西;

在北美大陸的哈得遜河河口,東印度公司建造了新阿姆斯特丹城,今天,這座城市的名字叫做紐約。

馬克思這樣評價道:1648年的荷蘭:已達到了商業繁榮的頂點。

1648年,阿姆斯特丹的市民們決定建造一座新的市政廳。出於對質量的考慮,市民們沒有預先規定工程完工的期限。實際上,他們一共花費了八年的時間和超過70噸的黃金,來營造這座宏偉的建築。1656年,新的市政廳落成。

1656年,荷蘭使團到達北京。入主中原剛剛八年的大清朝廷,以一種興奮的態度接待了他們。但荷蘭人遇到了那個時候所有到中國的外交使團都會遇到的一個麻煩,就是在覲見皇帝時必須行三拜九叩的大禮。事實上,一直到18世紀末,幾乎沒有一位歐洲國家的外交官願意接受這種苛刻的天朝規矩。但是,荷蘭人卻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1688年9月,一支龐大的艦隊從阿姆斯特丹港拔錨起航,這些船上載著荷蘭的最高執政官威廉三世和兩萬名荷蘭士兵。威廉三世此行是受英國議會的邀請,前去保護英國國民的「宗教自由和財產」。

17世紀末期,荷蘭發展的速度慢了下來,逐漸失去了左右世界的霸權。無論在時間上還是空間上,威廉三世離開荷蘭到英國,都成為了世界中心舞台的一次極有象徵意義的轉移。

❺ 荷蘭銀行的中國發展

荷蘭銀行於1903年首次進入中國設立分行,進入中國已經整一百年,現今已發展成為在華最重要的外資金融機構之一。其中國業務基本可以劃分為金融和企業金融、個人資產管理三大塊。2004年,荷蘭銀行還成為該年中國第一家獲得QFII資格認證的境外金融機構。香港分行荷蘭銀行在中國的業務總部,在中國大陸,荷蘭銀行的商業銀行部分共設有3個分行及3個代表處。其中,上海分行於1991年重新成立,已取得在中國開展人民幣業務以及向普通百姓提供外匯業務的資格;北京分行於1999年5月成立,而深圳分行則於1995年11月成立。另外,荷蘭銀行在天津,武漢及廣州設有代表處。
荷蘭銀行亞洲區副主席暨大中華區主席邱致中表示,荷銀中國計劃於5年將中國業務規模擴大至3倍,並於2008年底把營業網點增加至超過20家。並將不斷拓展業務范疇,為本地客戶提供人民幣產品和業務,將卓越的財富管理概念與獨一無二的專業服務經驗運用到人民幣業務的經營中。
此外,作為荷蘭銀行支持本地社區的持續承諾,荷銀社區投資部荷蘭銀行基金會與中國著名的非政府組織國際美慈組織合作,在中國推行一項扶貧計劃:協助北京蒲公英中學向中國的弱勢少年提供職業培訓、生活技能及學徒訓練。此項目將於9月展開,旨在協助農村14至18歲的年輕人裝備謀生技能,令他們能協助家庭脫離貧窮。預計此項目初期可使300個家庭受惠。
荷蘭銀行集團秉持在地深耕的理念,積極地拓展金融服務領域,在台灣除荷蘭銀行外,還有亞洲荷銀證券投資顧問公司、荷銀證券亞洲公司台北分公司、荷銀保險經紀人公司以及荷銀光華投信、荷銀光華投顧。荷蘭銀行未來將充分運用企業資源,提供客戶更完整豐富之金融產品與服務。

❻ 荷蘭傳銷形勢之大,存在時間之長,資金來往之頻繁,難道當地政府不知道,金融機構不知道,中國政府不知道

你不是傳銷人,不需要了解太多…每個人都知道為什麼了還叫傳銷嗎?中國之所以發展這么快離不開傳銷人的努力…

❼ 16世紀荷蘭發展金融的歷史意義

六世紀荷蘭發展的重要意義,我覺得就是促進世界發展

❽ 荷蘭為什麼能大國崛起

小國大業(荷蘭)
地處西北歐、面積只相當於兩個半北京的小國荷蘭,在海潮出沒的濕地和湖泊上,以捕撈鯡魚起家從事轉口貿易,他們設計了造價更為低廉的船隻,依靠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商業信譽,逐漸從中間商變成遠洋航行的鬥士。日漸富有的荷蘭市民從貴族手裡買下了城市的自治權,並建立起一個充分保障商人權利的聯省共和國。他們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聯合股份公司——東印度公司,壟斷了當時全球貿易的一半;他們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個股票交易所,資本市場就此誕生;他們率先創辦現代銀行,發明了沿用至今的信用體系。 憑借一系列現代金融和商業制度的創立,17世紀成為荷蘭的世紀。
由於國土面積等天然因素,17世紀末,荷蘭逐漸失去左右世界的霸權。但直到今天,荷蘭人的生活依然富足,荷蘭人開創的商業規則依然在影響世界。

援引文章:
一直以來,很喜歡荷蘭的足球,也漸漸的對這個國家和民族有了興趣,今天看到一篇分析荷蘭崛起的文章,很有思考深度,與諸君分享之。

荷蘭為什麼能大國崛起?
荷蘭駐華大使聞岱博說:「祝賀你們選擇了這樣一個很好的題目,讓人們了
解到世界貿易的起源以及它的重要性。貿易可以為參與其中每一方都帶來更多的
財富,我想這是從這部紀錄片中能夠汲取的經驗之一。」
面積只相當於今天的兩個半北京,歐洲西北部的荷蘭在八百年前,是一片沒有人
煙,只有海潮的濕地和湖泊。12世紀到14世紀,逐步形成了人類可以居住的
土地。至今,荷蘭仍有三分之一的國土位於海平面以下。如果沒有一系列復雜的
水利設施阻擋,荷蘭人口最稠密的地區,每天將被潮汐淹沒兩次。就是這樣一個
地方,在17世紀卻是整個世界的經濟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區。僅有150萬人口
的荷蘭,將自己的勢力幾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個角落,被馬克思稱為當時的「海
上第一強國」。
抗海潮 建成最發達水上交通網
荷蘭人崛起的故事,從鯡魚開始。
每到夏季,就有大批鯡魚洄遊到荷蘭北部的沿海區域。荷蘭人每年可從北海
中捕獲超過1000萬公斤的鯡魚。14世紀,荷蘭人口不到100萬。當
時約有20萬人從事捕魚業。而生活在北海邊的其他民族都組織了捕撈鯡魚的船
隊。為了爭奪漁場,荷蘭和蘇格蘭曾爆發過三次戰爭。
1358年,荷蘭北部的一個小漁村,一個名叫威廉姆·伯克爾斯宗的漁民
發明了只需一刀就可除去魚腸的方法。就這樣,鯡魚這種人人都可以染指的自然
資源,成為荷蘭獨占的資本,同時荷蘭人開始了商旅生涯。
為排澇荷蘭人修建了多條運河,構成當時歐洲最發達的水上交通網。這些優
勢使荷蘭具備了成為歐洲新商品集散地的可能。
15世紀末的地理大發現,給歐洲帶來前所未有的商業繁榮,也為荷蘭提供
了成就商業帝國的歷史性機遇。
敢賭命 荷蘭人闖成「海上馬車夫」
荷蘭商人很快發現,在利潤豐厚的貿易中,他們不得不面對來自英格蘭商人
強有力的挑戰。當時英格蘭的面積比荷蘭大三倍,人口是荷蘭的五倍。它比荷蘭
有著更加優越的地理位置。這一次,荷蘭人將依靠什麼樣的手段,擊敗強大的競
爭對手呢?
就像發明一刀就能取出鯡魚腸子的方法來打敗對手一樣,荷蘭人打敗英格蘭
是從設計一種造價更加低廉的船隻開始的。此前,典型的歐洲商船都建造有可以
架設火炮的平台,以有效防止海盜襲擊。荷蘭人第一個冒險建造出了一種僅能運
送貨物而不可裝置火炮的商船。
這樣做的代價是,每一次航行都變成了充滿風險的命運賭博,但它的好處是
造船的成本低,價格只有英國船隻的一半,貨物的運費也低。靠著這種船,荷蘭
人贏得了享譽世界的「海上馬車夫」的稱號。
拼誠信 贏得海運貿易世界市場
要想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僅僅依靠特殊的船隻顯然不夠,最終決定勝負
的關鍵,是那些駕駛船隻的人。
旁白:荷蘭北方航運博物館館長維歇爾·克爾克邁爾
1596年到1598年,荷蘭船長巴倫支試圖找到從北面到達亞洲的路線
,在經過北極圈內一個島嶼時被困。巴倫支船長和17名荷蘭水手在這里度過了
8個月的漫長冬季。他們拆掉了船上的甲板做燃料,在嚴寒中保持體溫;靠打獵
來取得勉強維持生存的衣服和食物。險境中8人死去。荷蘭商人做了一件令人難
以想像的事情,他們絲毫未動別人委託給他們的貨物,而這些貨物中就有可以挽
救他們生命的衣物和葯品。冬去春來,倖存的商人終於把貨物幾乎完好無損地送
到委託人手中。
他們用生命作代價,守望信念,創造了傳之後世的經商法則。這樣的做法也
給荷蘭商人帶來好處,那就是贏得了海運貿易的世界市場。
保錢袋 打贏獨立戰爭建共和國
歐洲其他地方一樣,一開始,荷蘭城市的主人是那些貴族們,貴族們建立起
小型的軍隊,名義上是為城市提供保護,實際上是依靠武力取得稅收。
商業和城市的興起使人們產生了對經濟自由的渴望。日漸富有的市民們最終
像購買貨物一樣,從貴族手中買到了城市的自治權。從此市民們自行立法,貴族
不能直接向他們收稅。「市民自治」為荷蘭的城市注入了強大的發展動力。
就在荷蘭人忙於經營城市的時候,整個歐洲的政治版圖開始發生急劇變化。
一些雄才大略的君主,憑借蒙古大軍西征傳入的火葯,摧毀了騎士們守衛的貴
族城堡,建立起君主集權的國家。葡萄牙和西班牙更率先進入了世界大國的行列

開始,荷蘭人似乎不為這種潮流所動。他們惟一關注的事情就是盡可能多地
掙錢。但1543年,不管荷蘭人情願與否,都不得不去面對國家這個問題。那
一年,西班牙國王通過政治聯姻的方式取得了荷蘭的統治權。
當西班牙國王宣布荷蘭是西班牙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時,荷蘭人認同了;
當西班牙國王重新劃分荷蘭行政區域時,他們坦然地接受;當西班牙國王派來新
總督時,他們也順從地臣服。但當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把手伸向他們的錢袋時
,荷蘭人奮起反抗了。
1581年7月26日,獨立戰爭勝利。來自荷蘭各起義城市的代表在海牙
鄭重宣布:廢除西班牙國王對荷蘭各省的統治權。這個國家該交由誰來管理和保
護呢?
對那些領導獨立戰爭的商人來說,他們最想得到的不是政治權利而是商業利潤
,他們希望找到一個強有力的保護者,由他來照顧荷蘭的安全,而自己去照顧好
自己的生意。
於是,荷蘭人將自己的國家託付給了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女王爽快地同
意做他們的君主,派出軍隊保護他們。但是精明的商人很快發現,女王收取的保
護費,實際上比他們趕走的西班牙國王還要高。
1588年,在奧蘭治親王威廉的領導下,七個省份聯合起來,宣布成立荷
蘭聯省共和國。這是一個在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國家。很多歷史學家說,它是
世界上第一個「賦予商人階層充分的政治權利的國家」。
破封鎖 求財之心變成擴張力量
獨立後,西班牙國王封鎖了荷蘭的所有港口,禁止荷蘭商船駛入西班牙。經
濟的生命線被扼斷了。
荷蘭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優勢。因為這片土地上擁有人數眾多、對財富充滿強
烈渴望的商人階層,如果將他們的愛財之心轉化為一種力量,那麼,荷蘭就擁有
了比王權更為強大的武器。根據這個優勢,荷蘭人決定從精明的中間商變成遠洋
航行的鬥士,靠自己去開辟前往東方和美洲的航線。
遠洋航行需要的大量資金從哪來呢?
1602年,在共和國大議長奧登巴恩維爾特的主導下,荷蘭聯合東印度公
司成立。可以說它是第一個聯合的股份公司,為了融資,他們發行股票,不過不
是現代意義的股票。人們來到公司,在本子上記下自己借出了錢,公司承諾對這
些股票分紅。他們聚集差不多相當於300萬歐元,那時這些錢值幾十億。荷蘭
政府也是東印度公司的股東之一,大大增加了東印度公司的許可權和信譽。
通過向全社會融資的方式,東印度公司成功地將分散的財富變成了自己對外
擴張的資本。阿姆斯特丹市市長的女僕也成了東印度公司的股東之一。
做生意 締造現代商品經濟制度
東印度公司船隊出航。西班牙國王幾乎是用鄙夷的態度對待這個不自量力的
挑戰者。但是,在公司成立後的短短五年裡,它每年都向海外派出50支商船隊
,這個數量超過了西班牙、葡萄牙船隊數量的總和。
前十年東印度公司沒付任何利息,十年後,公司第一次給股東派發了紅利。
這樣的經營方式為什麼能夠得到投資者的認可?因為荷蘭人同時還創造了一種新
的資本流轉體制。1609年,世界上第一個股票交易所誕生在阿姆斯特丹,東
印度公司的股東可以隨時通過交易所,將手中股票變成現金。
四百多年前,在阿姆斯特丹的股票交易所中,就已活躍著千多名股票經紀人
。這里成為當時整個歐洲最活躍的資本市場。
歷史學家們一致意見是,荷蘭的市民是現代商品經濟制度的創造者,他們將
銀行、證券交易所、信用,以及有限責任公司有機地統一成一個相互貫通的金融
和商業體系,由此帶來了爆炸式的財富增長。
到17世紀中葉,荷蘭聯省共和國的全球商業霸權已牢固建立。此時,荷蘭
東印度公司已擁有15000個分支機構,貿易額佔到全世界總貿易額的一半。
懸掛著荷蘭三色旗的萬多艘商船游弋在五大洋之上:
東亞,他們占據了中國的台灣,壟斷日本對外貿易;東南亞,他們把印尼變
成殖民地;非洲,他們從葡萄牙手中奪取好望角;大洋洲,他們用荷蘭一個省的
名字命名一個國家--紐西蘭;南美洲,他們佔領了巴西;在北美哈得遜河河口
建造了新阿姆斯特丹城,今天,這座城市的名字叫做紐約。
指點大國興衰
在上一篇我們關注了1500年前後的葡萄牙西班牙,他們相繼成為稱雄全
球長達一個世紀的霸主。然而,兩國創造的神話般的奇跡,也像神話那樣來去匆
匆——他們把潮水一樣湧入的財富,幾乎都用來支撐為殖民擴張而進行的戰爭,
而沒有用來發展真正能夠讓國家富強起來的工商業,甚至將國土上數以萬計從事
工商業的外國人趕走,以避免工商業的發展導致新興勢力崛起威脅自己的地位;
他們沉迷於消費,購買國外昂貴的商品……
總之,16世紀下半葉,海洋時代的兩大霸主,走向衰落,至今永不復50
0年前的雄風。
而直到今天,荷蘭人的日子依然和400年前一樣富足和安逸,荷蘭這個商
業帝國所開創的商業規則,仍然在影響著世界。今天的荷蘭人常向孩子們重復這
樣一句話:「荷蘭之所以還是荷蘭,是因為我們的祖先照顧好了自己的生意。」
還原歷史現場
1656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派出的一個外交使團,遠航至遙遠的東方。荷
蘭使團到達北京。入主中原剛剛八年的大清朝廷,以一種興奮的態度接待了他們

荷蘭人遇到了那個時候所有到中國的外交使團都會遇到的一個麻煩,那就是
在覲見皇帝時必須行三拜九叩的大禮。事實上,一直到18世紀末,幾乎沒有一
位歐洲國家的外交官願意接受這種苛刻的天朝規矩。但是,荷蘭人毫不猶豫地答
應了。
順治皇帝接見了荷蘭使團,高興地賞賜給這個來自世界上最富庶國家的使團
大量禮物。
回到住處,一個叫約翰·尼·霍夫的使團成員寫下了他們答應跪拜條件的原
因:「我們只是不想為了所謂的尊嚴,而喪失重大的利益。」
荷蘭人的重大利益是什麼?就是通商和賺錢。

❾ 大國崛起之荷蘭崛起原因

大力發展實業(商貿與金融),聯合抵抗西班牙入侵,軍事實力強大與鞏固,但他最後還是由於領土過小而衰敗(尼德蘭分裂成了比利時、荷蘭)。但在十七世紀之前他是歐洲商業中心。

閱讀全文

與荷蘭中國金融機構分析原因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行貴金屬最多可以持倉多長時間 瀏覽:655
招行抵押貸款提前還款 瀏覽:870
宗申融資租賃 瀏覽:933
好講台融資 瀏覽:290
四川長虹持股基金 瀏覽:830
金鷹主題基德邦基金總經理 瀏覽:666
莫頓外匯金融案真相 瀏覽:590
西安過橋貸款 瀏覽:161
33k黃金是什麼意思 瀏覽:603
2011年煙葉收購價格 瀏覽:655
融資協議書文本 瀏覽:927
茅台投資現金流 瀏覽:994
今日基金200006凈值 瀏覽:374
理財長江養老 瀏覽:881
全國多少人投資理財的 瀏覽:505
黃金價格怎麼算 瀏覽:193
各大集團旗下的貸款APP 瀏覽:813
貸款切換 瀏覽:139
恆拓開源股票 瀏覽:302
韓元20億等於多少人民幣多少 瀏覽: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