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深圳前海金瑞龍互聯網金融服務有限公司北京通州第一分公司怎麼樣
簡介:深圳前海抄金瑞龍互聯網金融服襲務有限公司北京通州第一分公司成立於2015年06月30日,主要經營范圍為投資咨詢等。
法定代表人:陳樹民
成立時間:2015-06-30
工商注冊號:110112019406756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分公司(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北京市通州區永樂店鎮柴廠屯村東(聯航大廈)1-737號
㈡ 為什麼e租寶能吸引如此多的投資者並詐騙如此多的資金
e租寶花費上億元,在主流媒體(例如中國中央電視台等主流電視頻道、地鐵、高鐵等)大量投放廣告進行「病毒式營銷」,還將張敏包裝成「互聯網金融第一美女總裁」,作為企業形象代言人公開出席各種活動。
根據新華社發布的消息,e租寶利用「假項目、假三方、假擔保」的三步障眼法,製造龐氏騙局。而安徽鈺誠融資租賃有限公司風險控制部總監雍磊稱,e租寶上95%的項目都是假的。
2015年底,中國多地公安部門和金融監管部門發現,e租寶經營存在詐騙,隨即展開調查,之後鈺誠集團及e租寶相關負責人因涉嫌違法詐騙被警方拘捕。
2016年1月31日,中國官媒新華社披露,「e租寶」非法吸收資金500多億元,受害投資人遍布中國各地區,人數多達90餘萬。
(2)互聯網金融第一美女總裁張敏擴展閱讀:
資金清退
2020年1月8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發布「e租寶」案首次資金清退公告,於2020年1月16日對在「e租寶」和「芝麻金融」網路平台參與集資且已經參加信息核實登記的受損集資參與人進行資金清退。
根據公告,此次資金清退根據受損金額和已歸集到位的資金確定統一的清退比例。
參加信息核實登記的鈺誠系員工、理財師和未參加信息核實登記的受損集資參與人暫不列入此次資金清退范圍。參與集資的相關刑事案件被告人(包括被追究刑事責任的員工、理財師)不列入資金清退范圍
中國青年報曾報道,截止2016年底,全國公安機關共凍結涉案資金逾百億元,查封、扣押涉案現金摺合人民幣約3億元、黃金製品約18.7萬克以及房產、珠寶、股權、車輛、直升機、辦公用品等一批涉案財物。以及公安機關追繳的涉案資產,這些將作為清算資金返還給受害者。
㈢ e租寶的調查進程
2015年12月3日時,就有消息稱e租寶深圳寶安分公司被經偵突查,40餘人被帶走。其官方隨後回應稱,系深圳某代銷公司員工協助當地經偵部門例行了解情況,而且在當日晚間「相關配合檢查人員就已全部返回」。
12月8日,e租寶位於北京數碼大廈的信息化研發中心及位於安聯大廈的辦公場所被警方調查。當日晚間,新華社消息通報了正在接受調查的事實,後得到e租寶方面的證實。
2015年12月8日晚間開始,e租寶的官方網站與APP就已無法打開。
2015年12月9日午間,e租寶又通過官方微博發布《e租寶告客戶書》,稱「截止到2015年12月8日19:00之前,e租寶平台依然可以進行正常的注冊、充值、投資、贖回、提現交易。19:00之後,e租寶平台配合接受相關部門檢查,為防止不實傳言引發恐慌和無序贖回、提現,本著保護客戶資金安全、平台交易安全的原則,e租寶平台向社會各界宣布暫停平台交易。」公告同時表示,將在相關部門檢查結束後,及時公布結果。
2015年12月10日晚7點左右,e租寶在官方微博發布一則聲明,證實正在接受調查,原因是「經營合規問題」。由其董事長張敏簽發的文件顯示,e租寶網站及線下機構停止推廣、發布新品,亦暫停其他日常業務。
2015年12月16日,廣東省公安廳官方微博發布通報,稱各有關地方公安機關已對「e租寶」網路金融平台及其關聯公司涉嫌犯罪問題依法立案偵查。警方已對涉案相關犯罪嫌疑人採取強制措施,對涉案資產進行查封、凍結、扣押。
2016年1月11日晚間,深圳市公安局經濟犯罪偵查局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深圳公安機關已經對e租寶網路金融平台及其關聯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件立案偵查。
同時,深圳經偵表示,請投資者及時到居住地派出所報案,反映投資情況,並積極配合調查取證工作。公安機關正在積極開展調查取證、固定證據和追贓挽損工作。
事件影響
2015年12月23日,P2P平台三農資本在官網發布公告稱,因「某寶」事件的持續發酵,引發了P2P行業的市場恐慌,大量投資人都在申請贖回自己的投資款項,打亂公司原有的發展規劃,因此決定暫停業務。
一年半內非法吸收資金500多億元,受害投資人遍布全國31個省市區……2016年1月14日,備受關注的「e租寶」平台的21名涉案人員被北京檢察機關批准逮捕。其中,「e租寶」平台實際控制人、鈺誠集團董事會執行局主席丁寧,涉嫌集資詐騙、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非法持有槍支罪及其他犯罪。此外,與此案相關的一批犯罪嫌疑人也被各地檢察機關批准逮捕。
這個曾風靡全國的網路平台真相究竟如何?鈺誠集團一眾高管頭頂種種「光環」之下隱藏著怎樣的黑幕?「新華視點」記者日前經有關部門批准,對辦案民警、主要犯罪嫌疑人和受害企業進行了深入采訪,還原了鈺誠集團及其關聯公司(以下簡稱「鈺誠系」)利用「e租寶」非法集資的犯罪軌跡。
打著「網路金融」旗號非法集資500多億
「e租寶」是「鈺誠系」下屬的金易融(北京)網路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的網路平台。2014年2月,鈺誠集團收購了這家公司,並對其運營的網路平台進行改造。2014年7月,鈺誠集團將改造後的平台命名為「e租寶」,打著「網路金融」的旗號上線運營。
辦案民警介紹,2015年底,多地公安部門和金融監管部門發現「e租寶」經營存在異常,隨即展開調查。
公安機關發現,至2015年12月5日,「鈺誠系」可支配流動資金持續緊張,資金鏈隨時面臨斷裂危險;同時,鈺誠集團已開始轉移資金、銷毀證據,數名高管有潛逃跡象。為了避免投資人蒙受更大損失,2015年12月8日,公安部指揮各地公安機關統一行動,對丁寧等「鈺誠系」主要高管實施抓捕。
辦案民警表示,此案案情復雜,偵查難度極大。「鈺誠系」的分支機構遍布全國,涉及投資人眾多,且公司財務管理混亂,經營交易數據量龐大,僅需要清查的存儲公司相關數據的伺服器就有200餘台。為了毀滅證據,犯罪嫌疑人將1200餘冊證據材料裝入80餘個編織袋,埋藏在安徽省合肥市郊外某處6米深的地下,專案組動用兩台挖掘機,歷時20餘個小時才將其挖出。
警方初步查明,「鈺誠系」的頂端是在境外注冊的鈺誠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旗下有北京、上海、蚌埠等八大運營中心,並下設融資項目、「e租寶」線上銷售、「e租寶」線下銷售等八大業務板塊,其中大部分板塊都圍繞著「e租寶」的運行而設置。
辦案民警表示,從2014年7月「e租寶」上線至2015年12月被查封,「鈺誠系」相關犯罪嫌疑人以高額利息為誘餌,虛構融資租賃項目,持續採用借新還舊、自我擔保等方式大量非法吸收公眾資金,累計交易發生額達700多億元。警方初步查明,「e租寶」實際吸收資金500餘億元,涉及投資人約90萬名。
假項目、假三方、假擔保:三步障眼法製造騙局
「『e租寶』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龐氏騙局。」在看守所,昔日的鈺誠國際控股集團總裁張敏說,對於「e租寶」佔用投資人的資金的事,公司高管都很清楚,她現在對此非常懺悔。
「e租寶」對外宣稱,其經營模式是由集團下屬的融資租賃公司與項目公司簽訂協議,然後在「e租寶」平台上以債權轉讓的形式發標融資;融到資金後,項目公司向租賃公司支付租金,租賃公司則向投資人支付收益和本金。
辦案民警介紹,在正常情況下,融資租賃公司賺取項目利差,而平台賺取中介費;然而,「e租寶」從一開始就是一場「空手套白狼」的騙局,其所謂的融資租賃項目根本名不副實。
「我們虛構融資項目,把錢轉給承租人,並給承租人好處費,再把資金轉入我們公司的關聯公司,以達到事實挪用的目的。」丁寧說,他們前後為此花了8億多元向項目公司和中間人買資料。
采訪中,「鈺誠系」多位高管都向記者證實了自己公司用收買企業或者注冊空殼公司等方式在「e租寶」平台上虛構項目的事實。
「據我所知,『e租寶』上95%的項目都是假的。」安徽鈺誠融資租賃有限公司風險控制部總監雍磊稱,丁寧指使專人,用融資金額的1.5%-2%向企業買來信息,他所在的部門就負責把這些企業信息填入准備好的合同里,製成虛假的項目在「e租寶」平台上線。為了讓投資人增強投資信心,他們還採用了更改企業注冊金等方式包裝項目。
辦案民警介紹,在目前警方已查證的207家承租公司中,只有1家與鈺誠租賃發生了真實的業務。
有部分涉案企業甚至直到案發都被蒙在鼓裡。安徽省蚌埠市某企業負責人王先生告訴記者,他的公司曾通過鈺誠集團旗下的擔保公司向銀行貸過款,對方因此掌握了公司的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等資料;但直到2015年底他的企業銀行賬戶被凍結後,他才從公安機關處得知自己的公司被「e租寶」冒名掛到網上融資。「他們的做法太惡劣了,我希望公安機關嚴懲這種行為,還我們一個清白。」王先生氣憤地說。
根據人民銀行等部門出台的《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網路平台只進行信息中介服務,不能自設資金池,不提供信用擔保。據警方調查,「e租寶」將吸收來的資金以「借道」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形式進入自設的資金池,相當於把資金從「左口袋」放到了「右口袋」。
不僅如此,鈺誠集團還直接控制了3家擔保公司和一家保理公司,為「e租寶」的項目擔保。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教授李愛君表示,如果平台引入有關聯關系的擔保機構,將給債權人帶來極大風險。
「高收益低風險」的承諾陷阱
「1元起投,隨時贖回,高收益低風險。」這是「e租寶」廣為宣傳的口號。許多投資人表示,他們就是聽信了「e租寶」保本保息、靈活支取的承諾才上當受騙的。記者了解到,「e租寶」共推出過6款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在9%至14.6%之間,遠高於一般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
投資人張先生表示,「e租寶」的推銷人員鼓動他說,「e租寶」產品保本保息,哪怕投資的公司失敗了,錢還是照樣有。
投資人徐先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我拿10萬塊錢比較的話,在銀行放一年才賺2000多塊錢;放在『e租寶』那邊的話,它承諾的利率是14.6%,放一年就能賺14000多塊錢。」
投資人席女士則稱,自己是被「e租寶」可以靈活支取的特點吸引了:「一般的理財產品不能提前支取,但『e租寶』提前10天也可以拿出來。」
對此,李愛君表示,最高法在2010年出台的關於非法集資犯罪的司法解釋里明確,不能用承諾回報引誘投資者。實際上,由於金融行業天然的風險性,承諾保本保息本身就違背客觀規律。銀監會更是明確要求,各商業銀行在銷售理財產品時必須進行風險提示。
但是,「e租寶」抓住了部分老百姓對金融知識了解不多的弱點,用虛假的承諾編織了一個「陷阱」。為了加快擴張速度,鈺誠集團還在各地設立了大量分公司和代銷公司,直接面對老百姓「貼身推銷」。其地推人員除了推薦「e租寶」的產品外,甚至還會「熱心」地為他們提供開通網銀、注冊平台等服務。正是在這種強大攻勢下,「e租寶」僅用一年半時間,就吸引來90多萬實際投資人,客戶遍布全國。
非法吸取的巨額資金被鈺誠集團自用
據警方調查,「鈺誠系」除了將一部分吸取的資金用於還本付息外,相當一部分被用於個人揮霍、維持公司的巨額運行成本、投資不良債權以及廣告炒作。
據多個犯罪嫌疑人供述,丁寧與數名集團女高管關系密切,其私生活極其奢侈,大肆揮霍吸來的資金。警方初步查明,丁寧贈與他人的現金、房產、車輛、奢侈品的價值達10餘億元。僅對張敏一人,丁寧除了向其贈送價值1.3億的新加坡別墅、價值1200萬的粉鑽戒指、豪華轎車、名表等禮物,還先後「獎勵」她5.5億元人民幣。
「鈺誠系」的一大開支還來自高昂的員工薪金。以丁寧的弟弟丁甸為例,他原本月薪1.8萬元,但調任北京後,月薪就飛漲到100萬元。據張敏交代,整個集團拿著百萬級年薪的高管多達80人左右,僅2015年11月,鈺誠集團需發給員工的工資就有8億元。
多位公司高管稱,為了給公眾留下「財大氣粗」的印象,丁寧要求辦公室幾十個秘書全身穿戴奢侈品牌的制服和首飾「展示公司形象」,甚至一次就把一個奢侈品店全部買空。
不僅如此,2014年以來,「鈺誠系」先後花費上億元大量投放廣告進行「病毒式營銷」,還將張敏包裝成「互聯網金融第一美女總裁」,作為企業形象代言人公開出席各種活動。
公司的花銷在水漲船高,資金回籠的壓力也越來越大。雍磊說,「e租寶」只要一天沒有新項目上線,丁寧就會立刻催問。
實際上,「鈺誠系」的高管們對公司的實際狀況都心知肚明。「『e租寶』的窟窿只會越滾越大,然後在某個點集中爆發,賬上沒錢還給老客戶,也不能還給新客戶。」張敏說,自己曾在2015年9月讓公司的數據中心進行測算,結果顯示,「e租寶」的贖回量將在2016年1月達到9億,此後贖回量逐月遞增。
這個預測,與公安機關此前的分析結果非常吻合。
丁寧坦言,鈺誠集團旗下僅有鈺誠租賃、鈺誠五金和鈺誠新材料三家公司能產生實際的經營利潤,但三家企業的總收入不足8億,利潤尚不足一億。因此,除了靠瘋狂佔用「e租寶」吸收來的資金,「鈺誠系」的正常收入根本不足以覆蓋其龐大的開支。
「e租寶」涉嫌非法集資犯罪
根據「e租寶」案件中已經查明的種種犯罪事實,司法機關認為,犯罪嫌疑人的這些行為已經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和集資詐騙。
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郭華介紹,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有4個構成要件:第一是未經有關部門批准或者假借合法的經營形式來吸存,第二是以媒介、簡訊、推薦會等形式公開吸存,第三是通過私募、股權等其他的手段來承諾還本付息或者回報,第四是向社會公眾即不特定的人吸存。在本案中,犯罪嫌疑人利用網路平台公開向全國吸存,還對外承諾還本付息,其行為已經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
「對於已經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如果還存在揮霍性投資或者消耗性支出導致財產不能償還的情形,就構成了集資詐騙罪。」他認為,「e租寶」案的犯罪嫌疑人投資高檔車輛和住宅、向員工支付高工資等揮霍行為,體現了他們主觀上非法佔有投資者資金的目的,這是導致吸收來的資金不能償還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他們涉嫌集資詐騙罪的主要原因之一。
李愛君則指出,金融是一種以高風險為特徵的行業,因此老百姓在投資前更需要掌握一定的金融知識,知道任何投資行為都要風險自擔;而如果投資者參與的金融活動涉嫌違法犯罪,就將承擔更大的風險。
最新進展:有關部門正在加緊取證追贓挽損
辦案民警介紹,由於「鈺誠系」的資金交易龐雜,財務管理混亂,其資金流向還在調查之中。目前,公安機關正在與銀監會、人民銀行等部門通力配合,加快工作進度,全力以赴進行調查取證、追贓、甄別涉案資產等工作,最大限度地挽回投資人的損失。為了便於投資人報案、完善案件處置相關信息,公安機關已經搭建起投資人信息登記平台,並將於近期掛接在公安部官方網站上啟用。
有關部門表示,投資人應及時、主動報案、登記信息、提供證明材料,避免因不及時、不如實報案、登記而損害自身合法利益;同時,請投資人依法維權,不信謠、不傳謠、不受蠱惑,不組織、參與各類非法活動。涉嫌犯罪的人員,應當積極配合調查、退繳違法所得,爭取從寬處理。
2016年1月21名涉案人員被北京檢查機關批准逮捕,時隔半個月中國各大報刊都刊登了新華社發布的「e租寶」非法集資真想調查。
真相終於來了!新華社發文定性e租寶非法集資事件
備受關注的「e租寶」平台的21名涉案人員已於1月14日被北京檢察機關批准逮捕,其在一年半內非法吸收資金500多億元人民幣,受害投資人遍布中國31個省市區。其中,「e租寶」平台實際控制人、鈺誠集團董事會執行局主席丁寧,涉嫌集資詐騙、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非法持有槍支罪及其他犯罪。此外,與此案相關的一批犯罪嫌疑人也被各地檢察機關批准逮捕。
新華社刊發的「e租寶」非法集資案真相調查稱,從2014年7月「e租寶」上線至2015年12月被查封「e租寶」是鈺誠集團及其關聯公司下屬的金易融(北京)網路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的網路平台,「鈺誠系」以高額利息為誘餌,虛構融資租賃項目,持續採用借新還舊、自我擔保等方式大量非法吸收公眾資金,累計交易發生額達700多億元。據警方調查,「e租寶」將吸收來的資金以「借道」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形式進入自設的資金池;資金運用上,除了一部分吸取的資金用於還本付息外,相當一部分被用於「鈺城系」高管的揮霍、維持公司的巨額運行成本、投資不良債權以及廣告炒作。
「e租寶」涉嫌非法集資犯罪
根據「e租寶」案件中已經查明的種種犯罪事實,司法機關認為,犯罪嫌疑人的這些行為已經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和集資詐騙。
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郭華介紹,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有4個構成要件:第一是未經有關部門批准或者假借合法的經營形式來吸存,第二是以媒介、簡訊、推薦會等形式公開吸存,第三是通過私募、股權等其他的手段來承諾還本付息或者回報,第四是向社會公眾即不特定的人吸存。在本案中,犯罪嫌疑人利用網路平台公開向全國吸存,還對外承諾還本付息,其行為已經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
「對於已經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如果還存在揮霍性投資或者消耗性支出導致財產不能償還的情形,就構成了集資詐騙罪。」他認為,「e租寶」案的犯罪嫌疑人投資高檔車輛和住宅、向員工支付高工資等揮霍行為,體現了他們主觀上非法佔有投資者資金的目的,這是導致吸收來的資金不能償還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他們涉嫌集資詐騙罪的主要原因之一。
李愛君則指出,金融是一種以高風險為特徵的行業,因此老百姓在投資前更需要掌握一定的金融知識,知道任何投資行為都要風險自擔;而如果投資者參與的金融活動涉嫌違法犯罪,就將承擔更大的風險。
㈣ 互聯網金融的典型案例
四大商業銀行推出的網上銀行,騰訊推出的微信聯合人保財險的手機端支付,淘寶聯合天弘基金開發的余額寶,還有包括:易付寶、百付寶、快錢等多家第三方支付平台。
2013年全球私募股權與互聯網金融相關的領域延續了過去幾年的火熱。僅5月份,Twitter宣布收購大數據創業公司Lucky Sort;IDG宣布兩宗與虛擬貨幣相關的投資;微軟擬出資10億美元收購Nook Media公司數字資產。
2014年7月國內某P2P公司完成C輪融資,三年內累計融資金額超6億元。C輪融資主投資方是蘭亭投資,為新加坡主權投資公司淡馬錫子公司。此外,前兩輪投資方光速安振中國基金、紅杉資本、凱鵬華盈中國基金都追加了投資 微金融又稱微信金融 ,是2012年左右新興的一種金融模式。即藉助微信等典型的社交媒體平台,為用戶提供相對理財,投資,貸款等規模較小的金融行為環境,一般情況下,指的是為中小微企業、創業者、個體工商戶、小額投資者等提供的金融服務。日前有第三方平台發布了微信金融平台排名,以其中名列前位的「閃電借款」為例,2015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其閃電借款平台7、8、9三個月撮合交易額分別有1.95億、2.28億、2.67億,增長極其迅猛。
隨著微金融信息服務體系的不斷壯大,微金融信息服務的概念也在擴大,現在其最為准確的定義是:專門向小型和微型企業及中低收入階層提供的,小額度的、時間短的、可持續循環的微金融產品和服務的活動。」
微金融信息服務的特點有兩點:一是以中小微型企業以及貧困或中低收入群體為特定目標客戶;二是由於客戶有特殊性,它會有適合這樣一些特定目標階層客戶的金融產品和服務。 以規模龐大的線下POS收單市場來說,越來越多的第三方支付企業對線下收單市場的拓展,未來線下支付將給整個綜合支付市場格局帶來重要影響。
㈤ 互聯網金融現在已經很火了嗎
互聯網金融這個概念有點寬泛,從以下幾點給你說吧。第一,互聯網金融等同於互聯網+金融,互聯網僅僅只是一個工具,本質上還是金融;第二,互聯網金融產品實際上是將傳統的金融產品結合了互聯網的特點而出現的;第三,互聯網金融產品包括有P2P網貸、基金、股票、眾籌等等;第四,由於互聯網方便溝通和使用,互聯網金融產品也帶有時代的特點,因此在當下互聯網金融這個行業是相當火爆的;第五,任何一個金融行業都是有風險的,包括銀行,因此奉勸一句,投資有風險,入行需謹慎。
㈥ 誰是互聯網金融第一股
誰能成為A股互聯網+金融第一股」,已成為這段時期外界關注焦點。
近日,記者從一些互聯網+金融企業了解到,91金融正積極爭取在2016年登陸創業板;融360管理層也在積極和投資人等探討國內上市可行性;點融網今年主要是把注意力放在業務規模擴張和資產質量指標上,如果能按期完成目標,可能上市會非常近。
眾信金融COO譚陽向記者表示,目前,互聯網金融企業上市最大的問題是監管尚未落地,行業還沒有規范。在監管政策落地後,半年內就會有第一家上市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出現。
多家企業頻傳上市消息
今年3月,證監會主席助理張育軍對融360發出明確邀請,希望融360和螞蟻金服一起,成為第一批在國內上市的互聯網金融創業公司。
近日,融360聯合創始人葉大清向記者表示,將來上市還是要看具體的市場情況,現階段美股和A股都有考慮;公司管理層也在積極和投資人等探討A股上市可行性,會優先考慮A股;當然,目前如果有融資需求,其實也不一定靠上市解決。
除監管層「邀請」的融360、螞蟻金服外,還有91金融、陸金所以及點融網有上市消息傳出。其中91金融對上市規劃較早。「目前,91金融已與海通證券達成戰略合作,計劃共同完成國內上市目標。首選創業板上市,也不排除上新三板。上市是為了獲得更大融資能力,以發展全生態鏈業務,同時提高企業公信力。從准備工作的深入程度來看,我們對2016年完成上市,成為互聯網金融A股第一股很有信心。」91金融聯合創始人吳文雄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如此表示。
兩類互聯網金融企業有望上市
什麼類型的互聯網金融企業最有希望率先上市?「除上市公司直接並購和借殼上市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外,一種是具有相當規模和用戶量,現已拿到多輪融資的這一批企業,它們背後有大量的VC、PE在推動上市;另一種是背後有大集團,這些集團會向這類P2P平台注入一些優質資產,利用集團資源來幫助其上市。這兩種企業更容易上市。」譚陽表示。
積木盒子風控副總裁謝群告訴記者,上市的相關平台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像融360這種向機構提供業務線索為主的服務平台,它不僅連著P2P,更多對接的是傳統金融機構,信息中介定位更加清晰,風險爭議較少,如果條件允許可能會沖到前面;另一類是拿到主流VC融資的P2P平台,這類平台多數的最終目標是上市,因為VC投資人有獲利退出壓力,所以會要求企業去上市;進一步來看,國內投資人對時間要求會更緊迫一些,比如會有五年內上市的計劃,而國外投資人可能會等十年。至於最後上市誰能勝出還存不確定性,但目前來看,已經拿到B輪以上企業的幾率要大一些。此外,也要看到,上市對企業資金方面有幫助,但主流平台不會依靠上市來全面改善自己的資金狀況。
㈦ 記得在央視頻道里看過一則廣告,好像就是互聯網金融理財的那種,三個字,是e什麼什麼的,求全名。
E租寶嗎?鈺成集團董事長張敏代言的
㈧ 互聯網金融公司排名有哪些
互贏金融為抄您解答。
評價互聯網金融公司幾個標准:
第一,有一個非常清晰的商業模型,商業模式意味著有非常合適的或者可持續的盈利的來源,而且盈利來源本身又是能夠給相關的參與者創造價值。
第二,利率水平合適,中國的投資回報率比過去降低很多,可能找不到什麼行業有20%以上的利潤,在這種情況下,商業模式還是建立在高利率之上,本身是很大的風險。
第三,透明度,和傳統金融機構相比,互聯網企業最有潛力做到透明的,因為數據是在網上。
第四,建立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可以像BAT的平台優勢,也可以說在某一個行業有特別的聚焦的專業的能力。
㈨ e租寶總裁張敏多大年齡
可能是59吧
㈩ 張敏的個人經歷
1999年,張敏開始接觸互聯網,成為中國最早的一批網民,曾經活躍於榕樹下等文學論壇,撰文以自娛;
2001年,張敏不顧家人強烈反對,開辦了「假日電腦培訓班」,招收數十名學員學習打字、OA軟體使用和烘焙雞(Homepage)製作,終因學業原因不得不放棄;
2004年,張敏背井離鄉來到杭州,在中國第一所獨立學院浙江大學城市學院開始了求學生涯。由於學習刻苦,張敏獲得的獎學金加在一起幾乎抵消了全部學費;
學習之餘,張敏擔任了ISAY文化沙龍主持人、EY英語沙龍社長、社服中心家教部主任,校社團聯盟主席;
2006年,張敏榮獲陸增祺爵士獎學金赴香港交流;
2007年,張敏被選為浙江省新世紀人才學院第10期學員;
同年,張敏作為交換生赴新加坡NGEE ANN POLYTECHNIC學習新媒體營銷;
2008年,張敏開發了「人脈網」系統作為畢業設計,為後來開發SCRM系統「隨身小二」埋下伏筆;
同年,張敏赴汶川大地震災區綿陽支教。
同年,張敏與同為杭州市首屆SYB創業班學員的謝浩魁一起創立了杭州荷樂玩具設計有限公司,設計了中國首個電影衍生玩具「長江七號」,作為杭州市唯一重點扶持的大學生創業項目,張敏和他的團隊獲得了啟動資金、辦公場所、稅收政策等全方位的政府支持。
2009年起,張敏先後就職於世界500強企業默沙東、達能,並榮獲全國銷售明星獎、卓越銷售獎;
2012年,張敏組建了起名為「微時代」的國內首家微信營銷團隊,成功為杭州大廈開發了國內首款基於微信的病毒式營銷小游戲——「瘋狂血拚Hangzhou Tower」;
2013年,張敏創立了國內首家跨界營銷公司:上海微勛網路科技有限公司,並成功承接了華潤萬象城、天陽置業、綠城集團、時代院線集團、浙江上頂置業、興達家居廣場等諸多微信新媒體營銷全案項目;
2014年初,張敏邀請原思科後台工程師沈曉濱、原思科資深UI設計師Louis、原IBM、SAP後台工程師陳輝加盟微勛網路。
2014年4月10日,經過[微勛網路]技術團隊半年多的努力,「隨身小二」平台成功綁定微信服務號「微勛網路」正式上線,成為目前國內首款完全基於微信的SCRM平台。
2014年5月,張敏邀請浙大樂創會創始人盧艷峰、推特網路創始人著名微博大V戰神天罡加盟微勛網路。
2014年8月19日,張敏在細雨綿綿的杭州錢江新城CBD錢江國際時代廣場給自己澆了一整桶刺骨的冰水,成為浙江冰桶挑戰第一發起人。次日,被張敏點到名的盧艷峰、來罡均欣然接受挑戰,並在樂創會組織下發起了現場募捐活動,為ALS(俗稱漸凍症)患者募集了不少善款。
在張敏的發起下,冰桶挑戰在浙江省內迅速蔓延開來,不少社會名流紛紛接受挑戰,如浙商創投董事長陳越孟、思美傳媒董事長朱明虯、華坤道威董事長孟憲坤、欣盛房產總經理李曉桃、萊茵置業總裁陶椿等。
2014年9月10日,張敏被浙江傳媒學院文化創意學院聘為網路與新媒體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委員及客座導師。當日,張敏還為浙江傳媒學院近百名大二學生獻上一場關於SCRM的精彩學術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