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互聯網金融創新的創新之處和不足之處
隨著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誕生了諸多基於互聯網的金融服務模式,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模式產生了根本的影響,也為金融市場帶來許多全新的課題。互聯網金融優缺點是什麼?有人認為,互聯網形態下所有的金融服務都叫互聯網金融,也有人認為互聯網金融就是銀行的替代,就是要用互聯網消滅傳統金融或者是替代傳統金融。
互聯網金融特點
互聯網金融是數據產生、數據挖掘、數據安全和搜索引擎技術,是互聯網金融的有力支撐。社交網路、電子商務、第三方支付、搜索引擎等形成了龐大的數據量。雲計算和行為分析理論使大數據挖掘成為可能。數據安全技術使隱私保護和交易支付順利進行。而搜索引擎使個體更加容易獲取信息。這些技術的發展極大減小了金融交易的成本和風險,擴大了金融服務的邊界。其中技術實現所需的數據,幾乎成為了互聯網金融的代名詞。
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區別
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區別不僅僅在於金融業務所採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於金融參與者深諳互聯網「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精髓,通過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工具,使得傳統金融業務具備透明度更強、參與度更高、協作性更好、中間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徵。
互聯網金融產品
第一類:網路支付
支付領域有兩類典型產品:支付寶、財付通、易寶代表的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的特點是業務側重線上,並且和電商有緊密的聯系,也有一小部分拉卡拉這樣走線下商戶的。
第二類:網路理財
理財類的典型產品是:天天基金為代表的基金電商。基金電商近兩年的崛起是來自於第三方基金銷售資格的牌照紅利,這種模式本身並沒有什麼過人之處。
第三類:網路貸款
貸款類也是兩類典型產品:阿里金融為代表的網路銀行和人人貸為代表的P2P。阿里現在已經可以實現貸存匯三個功能了,和傳統銀行的區別就差那張牌照。
第四類:網路證券
目前網路證券有兩類典型產品:以炒股軟體為代表的證券網路交易和以雪球為代表的證券網路社交。證券的時效性天生就和互聯網是絕配。
第五類:網路金融創新
網路金融創新,指的是所有通過互聯網技術直接從原理上改造金融的產品,典型的是比特幣,這類產品的特點就是要麼顛覆世界,要麼被世界捏死。
互聯網金融這個互聯網與金融相結合的新興領域,很快獲得廣大群眾的認可,也受到金融研究者的追捧,互聯網金融發展勢頭愈演愈烈,互聯網金融下誕生的產品也如百花般綻放,「支付寶」、「余額寶」、「外匯喊單」等詞彙一時成了熱門。
❷ 什麼互聯網金融產品蘊含著「互聯網+」創新思維特徵
余額寶,運用互聯網用戶中心的思維和互聯網的售賣渠道,迅速發展成中國最大的貨幣基金。
❸ 新時代下,互聯網金融的創新點在哪
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區別不僅僅在於金融業務所採用的媒介不同,更內重要的在於金容融參與者深諳互聯網「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精髓,通過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工具,使得傳統金融業務具備透明度更強、參與度更高、協作性更好、中間成本更低
❹ 我國近年來互聯網金融的創新體現在哪幾個方面
主要體現在以下7個方面:
滿意回答
1.網路金融觀念的創新。營銷理念專創新, 理財觀屬念和信用觀念創新,服務理念創新 ,人才觀念創新,2.網路金融技術創新。 努力創建銀行數據倉庫,建設網上銀行系 統促進電子商務發展。加強金融數據通信 網建設,完善支付系統建設,管理信息系 統和辦公自動化。計算機系統安全。3, 網路金融產品創新,加強對金融衍生產品 的研究和基礎產品創新,繼續推動既有產 品發展擴大市場規模。4.網路金融工具創 新。金融數學和金融工程為網路金融提供 強有力的工具和手段。5.網路金融制度創 新。行業制度創新。國際合作制度。我國 的網路金融制度創新,6、網路金融組織 創新。傳統的金融服務領域出現大規模的 並購浪潮,非金融企業藉助網路技術利用 成本優勢向金融服務領域滲透,7.網路金 融監管創新。及時的調整和轉變傳統的監 管思想和監管理念。加快監管法律規章制 度的建設。嚴格網路銀行的市場准入。
❺ 互聯網對於銀行有哪些金融創新上的啟示
最大的啟示應該就是要有自己的特色和擴大自己的戰略,要懂得創新和跟上新的時代變革,要學會互聯網思維!
❻ 如何用互聯網思維創新傳統製造業
傳統行業互聯網化勢在必行,但切記盲目的運用互聯網思維,王碩功先生說:「跟緊互聯網+,首先要考慮清楚你要『+』什麼樣的互聯網模塊,然後要考慮你有沒有利用這個互聯網模塊為你的產品帶來一個技術升級,因為互聯網本身就是一個技術升級的過程。」互聯網+對於傳統行業並不是顛覆,而是換代升級,例如在通訊行業,互聯網+通信有了即時通訊,在交通領域,則催生了一大批打車軟體。「互聯網+」正在全面應用到第三產業,形成了諸如互聯網金融、互聯網交通、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教育等新生態,而且正在向第一和第二產業滲透。鴨梨科技互聯網生態圈建設讓企業低成本接入互聯網,通過完善互聯網基礎,豐富傳統企業的發展渠道,最終在互聯網+時代保持競爭力。
❼ 結合互聯網思維談對創新創業的體會
互聯網思維最早起源於互聯網業界,指用互聯網時代的新型理念來改造傳統產業。2007年,網路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率先提出:「以一個互聯網人的角度去看傳統產業,會發現太多的事情可以做。」他預言,「未來不會再有專門的互聯網公司,所有的公司都要用互聯網做生意」。2011年他正式提出「互聯網思維」概念,明確其含義為「基於互聯網特徵來思考問題」。2012年起,小米科技董事長兼CEO雷軍、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360公司董事長周鴻禕等互聯網產業巨頭陸續提及「互聯網思維」。伴隨著網路技術的興盛,人們越來越發現這種適應「互聯網時代特點」的新型思維模式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發展中具有巨大的應用價值,從而使這一概念逐步從一種產業思潮演變為自下而上的共識。現在,一種較為流行的觀點認為,互聯網思維是指在互聯網時代基於互聯網的特徵,對用戶、產品、企業價值鏈乃至對整個商業生態進行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並由此拓展到對整個社會生產、生活方式的重新思考。二、「 跳躍式的實事求是的思維」是互聯網思維的基礎網路李彥宏在一次企業家座談中說:「可能你做的事情並不是互聯網,但是要按照互聯網的方式去想問題。」那麼,怎樣才算按照「互聯網的方式」思考問題?我認為,按照互聯網方式去思維,可以有三種方式:第一種是跳躍式的實事求是的思維。正如同周文彰教授所表述的,互聯網思維如同日常思維、科學思維一樣,必須是實事求是的思維,必須從實際出發去思維。人的思維,一旦離開了思維的正道, 走上了思維的旁門左道,如果我們從自己大腦、主觀願望出發的思維就是主觀思維,如果根據本本思維那就是教條主義的思維,如果從自己或者他人的經驗出發那就是經驗主義的思維,這些思維都導致很多的失敗。原因就在於這些思維都是主觀與客觀相分離,理論和實際相剝離的,這是世界上一切錯誤的根源。互聯網思維要想獲得正確的結果就一刻不能偏離從實際出發的要求。馬雲因為具有了 「跳躍式的實事求是的思維」 ,用10多年時間,使阿里巴巴從一家十幾人的小公司成長為世界最大的電商企業。三、「逆反式的創新思維」是互聯網思維動力第二種是逆反式的創新思維。網路技術的變革速度往往超出人們的想像,掌握新的技術平台很可能就贏得了下一輪競爭中致勝的制高點。這需要逆反式的創新思維才能洞悉瞬息萬變的商機和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就是因為這些學歷不高的企業老闆具有了 「逆反式的創新思維」 。人類思維總是在辯證否定的螺旋運動中不斷上升和發展的,而逆反思維則是人類思維過程中進行辯證否定的一種基本方式。成立於2010年的小米公司,用了僅僅5年時間便成為「國產手機五巨頭」 之一。創始人雷軍的思維就是「逆反式的創新思維」 。他說:「我們不是做產品, 而是做用戶,是看重用戶、發動用戶的表現,最大限度地來聚集人氣」 ,所以雷軍也成功了。四、「追求效率的質量思維」是互聯網思維本質第三種是追求效率的質量思維。追求效率的質量思維正在改變中國企業的經營組織模式。它讓企業變得鼻子更靈、反應更快,更為主動迅速地捕捉市場動態,並快速作出反應。海爾集團CEO張瑞敏說:「沒有互聯網思維,企業就活不了。」自2013年開始,這家傳統的家電集團開始進入網路化戰略階段,積極向互聯網轉型,目標是打造平台型企業,同時推動員工轉型,扶持創業者創辦小微企業。海爾把這種內部創業的員工稱為「創客」。張瑞敏認為,「人人創客」是實現引爆價值、引領發展的前提,「海爾將成為資本投資者,對小微企業進行服務。海爾還會與市場的投資者結合起來,希望未來為『創客』們付薪的,不是企業,而直接是用戶。」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互聯網思維的實質是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的思維,是實施國家戰略需要的思維,是貫徹創新、協調、開放、綠色、共享發展新理念的思維,是充滿創新精神的思維,是與時俱進的思維。可以說「互聯網+」是一種標志,是否藉助互聯網在一定意義上成了傳統管理與智慧管理、傳統產業與新型產業、傳統銷售與現代銷售、傳統金融與當代金融的分水嶺。倡導養成互聯網思維最重要、最核心的用意就在於倡導各項工作、各個領域都要學會利用互聯網。誰利用了互聯網,誰就是追趕時代大潮流;哪個領域利用了互聯網,哪個領域就是緊跟時代步伐的領域。因此,學會運用互聯網思維創業創新是每一位企業家必修的課程。只有運用互聯網思維創業創新或運營企業,企業才會立於不敗之地,相反,就會被淘汰出局。
❽ 如何理解互聯網金融創新的意義和價值
金融創新是創造並普及新金融工具、新金融技術、新金融機構和新金融市場的行為。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要完善金融市場體系,鼓勵金融創新,豐富金融市場層次和產品。加快金融創新,是當前階段全面深化金融領域改革的內在要求,也是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推動經濟發展轉型的有力杠桿。
1. 進一步提高資金配置效率
我國的金融資源配置總體上呈現出一定的不平衡性,實體經濟仍存在「融資難融資貴」。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綠色環保、城鎮化、小微企業、「三農」等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需求尚未得到很好滿足。金融體系應對圍繞更好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的方式轉變,在時間和空間上更有效率地配置資金。具體可概括為「四新」:推廣新業務,滿足小微企業、「三農」、中西部地區等領域不同客戶的差異性金融需求;開發新產品,拓寬抵質押品的范圍;創新資產證券化業務,盤活存量,用好增量;創新金融服務渠道,不斷提升金融服務的便利性。
2. 更好實現價格發現功能
當前,在我國商品價格放開的同時,資金價格、資源價格仍受一定管制。隨著各個領域自主定價程度的不斷提高,能否形成合理有效的價格,影響和決定著市場能否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這就要求利率市場化等金融改革不斷推進,有效改善發行和交易機制,創新交易品種,培育形成完善的市場基準利率體系。發展遠期、短期等衍生品市場,引導金融資產和大宗產品合理定價。金融機構應當加快完善內外部定價機制,提高差異化、精心化定價能力,是價格更好的反映資金供求關系。
3. 更好的滿足金融消費者需求
目前,我國老闆姓投資渠道主要是存款、股票、基金、銀行理財產品等,金融產品渠道有限,僅靠現有的市場產品難以有效滿足金融消費者對風險和收益的多樣化要求。很多資金通過表外理財、民間借貸等方式,變相投到房地產等過熱領域。資本投資市場的失衡狀態要求銀行機構應當圍繞消費者需求,創新財富管理和理財產品,拓寬投資渠道;創新技術手段,利用更便捷的方式,擴大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公平性和可獲得性,讓金融改革和發展成果更好地普惠及金融稀缺區域。
4. 有效改善風險管理
改革開放的深化,一方面有利於增進經濟活力與競爭力,另一方面也使企業和金融機構等微觀主體面臨一些新的不確定性。例如,匯率市場化和資本項目可兌換等,意味著匯率的波動性加大,我國金融市場業更易受到國際金融試產波動的影響。在「走出去」進程中,我國企業和金融機構將不可避免地承擔更多外匯風險、國別風險等,對風險管理的需求將大大增加。截止2013年6月底,全球場外衍生品市場名義價值已經達到了近700萬億元,利率、匯率、大宗商品衍生品市場發展迅速。金融機構應當發揮在風險管理領域的專業能力,穿心相關金融工具,切實加強自身風險管理,並降低企業經營風險。
5. 推動銀行機構發展轉型
當前,銀行機構粗放型經營方式不可持續,發展轉型迫在眉睫。我國經濟體量大、各地發展不均衡,不同經濟主體對金融的需求也呈現差異化特徵,既需要打的綜合性、國際化銀行,也需要專注於特定領域或地域,擅長做精做細的專業化、本地化銀行。銀行機構一方面應當結合市場需求和自身優勢,開產差異化創新,改進業務模式和形成新的盈利增站點,塑造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銀行機構也應拖過創新實現管理的轉型,完善公司治理,科學設置激勵考核體系,提升管理效率,增強轉型發展的內生動力。以土地制度改革為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林權等系的擔保方式將得到更多應用,增加了相關主體的金融可獲得性,使金融業態在產品、渠道、經營模式等方面出現新的氣象。
❾ 如何理解互聯網+對金融行業的創新
「互復聯網金融」早已不是制一個新鮮詞,但在兩會報告再次提及,顯示出互聯網金融勢不可擋的趨勢。從互聯網金融產業鏈看,包括資金募集、理財、支付、網路貨幣、金融信息服務等多個環節,資金募集的模式包括股權眾籌、P2P貸款、電商小貸等;理財包括互聯網公司與券商合作發行產品,與基金合作的貨幣基金以及銀行推出的各類理財產品等;支付包括網上支付和移動支付;此外,還有一些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主要是利用互聯網已經成熟的技術和思維在金融細分領域中的應用。
「互聯網+」處於風口浪尖,而互聯網金融則處於浪潮之巔。在經濟轉型、創新的大趨勢下,今年互聯網金融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然而不管怎麼樣,互聯網金融作為順應歷史潮流而涌現的新事物,發展前景無疑是廣闊的。在整個行業面臨重新洗牌之際,誰具有核心競爭力,誰將站在互聯網金融時代的最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