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新型農業主體的金融服務方案

新型農業主體的金融服務方案

發布時間:2021-04-16 11:31:59

① 如何解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問題

013年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依法維專護農民土地承包經屬營權,構建集約化、專業化、宅基地使用權,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組織化,培育新型經營主體、集體收益分配權,發展農民專業合作和股份合作,壯大集體經濟實力、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②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要包括哪些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包括: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其中,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是家庭經營,農民合作社和農業企業是合作經營、集體經營或者企業經營。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相對於傳統農業經營主體(經營幾畝地的小農戶)而言的,其經營規模較大,收入水平更高,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市場化和社會化程度更高。

專業大戶實現了規模化經營,但還沒有實現集約化經營,雖然提高了家庭收入水平,但對提高土地生產率和促進農業持續發展沒有多大幫助,是一個過渡形式。

家庭農場可以把規模經營與集約經營有機結合起來,實現農地資源的有效配置,提高土地生產率和增加農民收入,應成為我國農業生產的主要經營主體。

(2)新型農業主體的金融服務方案擴展閱讀:

我國全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1、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工程。

扶持一批一二三產業融合、適度規模經營多樣、社會化服務支撐、與「互聯網+」緊密結合的各類新型經營主體。農業部的初步計劃是2018年培養100萬以上新型職業農民。

2、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現代園區建設。

在今年已經批准創建41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基礎上,2018年再建一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擇優支持一批全國農村創業創新示範園區(基地)。

3、支持農產品初加工和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發展。

抓好落實財政支持、稅費減免、設施用地、電價優惠這些政策,重點支持新型經營主體發展農產品加工,同時要對深耕深松、機播機收、疫病防控等生產性服務給予補助。

4、開展信貸支農行動。

綜合運用稅收、獎補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創新產品和服務,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信貸支持。推動省級農業信貸擔保公司加快向市縣延伸,2018年爭取實現主要農業縣全覆蓋,要求對新型經營主體的農業信貸擔保余額占總擔保規模比重達到70%以上。

5、深入實施農業大災保險試點。

實施小麥、玉米、水稻三大糧食作物農業保險試點,研究出台加快發展農業保險的指導意見,推動保障水平覆蓋全部生產成本。

③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息直報系統是什麼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息直報系統構建了包括手機APP端、政府管理端、銀行業務端、保險業務端和社會化服務業務端在內的前後台業務系統。通過主體直連、信息直報、服務直通、共享共用,為新型經營主體全方位、點對點對接信貸、保險、培訓、生產作業、產品營銷五大服務,向金融服務機構精選推送優質規范新型經營主體有效需求,實現政府動態精準掌控農業生產經營,在線直接監管政策落實情況,推動農業管理理念和治理方式的重大創新。

④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如何融資的最新相關信息

化肥和農家肥。
一、農家肥的種類繁多而且來源廣、數量大,便於就地取材,就地使用,成本也比較低。有機肥料的特點是所含營養物質比較全面,它不僅含有氮、磷、鉀,而且還含有鈣、鎂、硫、鐵以及一些微量元素。

二、化學肥料是指用化學方法製造或者開采礦石,經過加工製成的肥料,也稱無機肥料,
1、包括氮肥、磷肥、鉀肥、微肥、復合肥料等,它們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的特點:成分單純,養分含量高;肥效快,肥勁猛;某些肥料有酸鹼反應;一般不含有機質,無改土培肥的作用。化學肥料種類較多,性質和施用方法差異較大。

2、微量元素肥料
微量元素肥料是指含有B、Mn、Mo、Zn、Cu、Fe等微量元素的化學肥料。近年來,農業生產上,微量元素的缺乏日趨嚴重,許多作物都出現了微量元素的缺乏症,如玉米、水稻缺鋅,果樹缺鐵、缺硼,油菜缺硼等。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已經獲得了明顯的增產效果和經濟效益,全國各地的農業部門都相繼將微肥的施用納入了議事日程。

生物肥料,是通過微生物生命活動,使農作物得到特定的肥料效應的製品,也被稱之為接種劑或菌肥,它本身不含營養元素,不能代替化肥。

⑤ 如何建設適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農技推廣服務體系

農業社會化服務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支撐,是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重要內容。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穩定農業公共服務機構,健全經費保障、績效考核激勵機制。採取財政扶持、稅費優惠、信貸支持等措施,大力發展主體多元、形式多樣、競爭充分的社會化服務,推行合作式、訂單式、託管式等服務模式,擴大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試點范圍。

⑥ 如何建立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要「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這不僅需要培育新型的農業經營主體以拓展經營形式,更需要建立一套新型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作為支撐。因此,加快建立新型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僅是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重要內容,也是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應有之義。
為什麼要建立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早在1991年,《國務院關於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通知》指出,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是深化農村改革,推動農村有計劃商品經濟發展的一項偉大事業,對於穩定和完善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健全雙層經營體制,壯大集體經濟,實現小康目標,促進農業現代化,具有極其重要而深遠的意義。時至今日,我國農業和農村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迫切需要建立一套新型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與之配套:
一是因為在家庭經營規模較小,農業勞動力又呈現低質化、老齡化、婦女化的趨勢的背景下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家庭農場等新型的農業經營主體不斷涌現,對農業社會化服務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二是因為在農業市場化、國家化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具有公共產品性質的農業服務供給既存在市場失靈問題,又存在政府失靈問題,建立適應農業新階段特徵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迫在眉睫。
三是因為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和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完善必然要求一個覆蓋全程、形式多樣、綜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會化服務體系來支撐。
建立什麼樣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十七屆三中全會指出,要加快構建以公共服務機構為依託、合作經濟組織為基礎、龍頭企業為骨幹、其他社會力量為補充、公益性服務和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項服務和綜合服務相協調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從全國各地在開展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實踐來看,各種創新模式也不斷涌現,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根據供給主體、服務性質和服務內容的差異,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應呈現如下架構:
(一)根據供給主體分類
實踐表明,目前農業社會化服務功能明顯的主要有七類供給主體:一是依託政府涉農部門的農業社會化服務,二是農口以外部門提供的農業社會化服務,三是村集體提供的農業社會化服務,四是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的農業社會化服務,五是龍頭企業提供的農業社會化服務,六是不同民間服務主體提供的農業社會化服務,七是農村金融機構提供的農業社會化服務。
(二)根據服務性質分類
從上述各供給主體的經濟和社會特徵看,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必然具有公益性服務主體與經營性服務主體相結合的特徵。這也符合農業服務供給政府失靈和市場失靈並存的特點:政府失靈的地方,用經營性服務來補充;市場失靈的地方,用公益性服務來補充。此外,由於一些經營性服務也得到了政府相關部門的公益性支持,所以具有半經營半公益的性質,如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的農業社會化服務。
(三)根據服務內容分類
從供給方來看,不同的農業社會化服務供給主體所提供的農業服務有所不同。就種植業而言:政府起著較大作用的服務項目為提供水利設施服務;村集體是提供水利設施服務、灌溉服務;合作組織是農產品儲存、打葯技術指導;龍頭企業是收購與銷售服務、加工、包裝和運輸服務;科研單位是購買農葯、良種和化肥的服務。就畜牧業而言:政府在養殖業各環節單項服務的提供中佔比重較大的是畜禽防疫、飼養技術;村集體是畜禽產品的運輸和加工服務;龍頭企業和合作社是飼養技術的提供、畜禽的銷售、畜禽的治病及優良種畜禽提供等。
從農戶需求角度來看,研究發現農戶對綜合性社會化服務需求率從高到低的順序分別為:技術信息、價格信息、政策法律信息、信用等級證明、貸款擔保、介紹貸款渠道、組織集體貸款和組織外出打工。農戶對種植業單項社會化服務需求的順序分別為:購買化肥、購買良種、購買農葯、灌溉服務、收購與銷售服務、水利設施提供服務、購買農機、機耕服務、播種服務、打葯的技術指導服務、施肥服務、租用農機、大宗農作物收割服務、農作物採摘服務、大宗農作物脫粒服務、農機修理、運輸、農產品包裝服務、農產品儲存服務、農產品加工服務。農戶對養殖業單項社會化服務需求順序分別為:畜禽防疫、畜禽治病、畜禽銷售、飼養技術、優良種畜禽提供、飼料供應服務、屠宰服務、畜禽產品運輸和加工服務。
可見,無論是農業社會化服務的供給方還是需求方,都有著專項服務和綜合服務之分,所以在構建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時要注意專項服務和綜合服務的協調發展。

十八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為新時期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指明了方向,就是要按照建設現代農業的要求,建立覆蓋全程、綜合配套、便捷高效的服務體系,形成多層次、多形式、多主體、多樣化的農業社會化服務格局。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將有利於強化農業雙層經營中「統」的功能,為農民生產經營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把千家萬戶的分散生產經營變為相互聯結、共同行動的合作生產、聯合經營,實現小規模經營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提高我國農業的整體素質和市場競爭力。具體的,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建立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一是制度建設。制度建設要圍繞十八大提出的「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和十七屆三中全會指出的「加快構建以公共服務機構為依託、合作經濟組織為基礎、龍頭企業為骨幹、其他社會力量為補充,公益性服務和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項服務和綜合服務相協調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要求展開,在農業技術推廣服務、農業生產性服務、農村商品流通服務、農村金融服務、農村信息服務、農產品質量安全服務等方面進行制度優化,形成長效機制。

二是主體建設。就政府主體而言,要加強農業公共服務能力建設,創新管理體制,提高

人員素質,在全國普遍健全鄉鎮或區域性農業技術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監管等公共服務機構,逐步建立村級服務站點。其中,縣級技術推廣機構的改革是建立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重點之一。無論是農業公共服務能力建設、管理體制創新,還是鄉鎮農業服務機構健全、村級服務點建立、高素質農技推廣人才隊伍的培養,都需要在縣級技術推廣機構的指導下進行。同時,支持供銷合作社、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服務公司、專業技術協會、農民經紀人、龍頭企業等提供多種形式的生產經營服務。此外,還要認識到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建立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兩個方面。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如專業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的發展會促進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配套;而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配套反過來又會提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建設水平,促進農業生產的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和(適度)規模化發展。

三是市場建設。市場機制是除政府之外的優化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重要力量。為此,一要開拓農村市場,推進農村流通現代化,加快農村日用消費品和農業生產資料連鎖經營網路建設,建設以綠色農副產品物流交易中心為龍頭的農副產品流通網路,充分發揮信息網路在農村流通現代化中的作用;二要健全農產品市場體系,完善農業信息收集和發布制度,發展農產品現代流通方式,減免運銷環節收費,長期實行綠色通道政策,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運行效率高的農產品營銷網路;三要保障農用生產資料供應,整頓和規范農村市場秩序,嚴厲懲治坑農害農行為。

⑦ 如何讓金融活水流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造業指製造資源(物料:產品製造、能源、技術、原料采購、設備、工具、訂單處理、資金、批發經營、信息力等)按照市場要求通製造程轉化供使用利用型工具、工業品與消費產品行業 製造業直接體現家產力水平區別發展家發達家重要素製造業世界發達家(developed countries)民經濟占重要份額 根據產使用物質形態製造業劃離散製造業流程製造業 製造業包括、設計、倉儲運輸

⑧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各階段的融資需求特點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各階段的融資的話,需求特點都是不一樣的,具體應該學會面對的。

閱讀全文

與新型農業主體的金融服務方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金基金網上交易 瀏覽:263
瑞刷顯示非交易時間 瀏覽:876
股指期貨黃金股 瀏覽:116
創業融資計劃書範文 瀏覽:162
兵團工融資 瀏覽:796
中影年年融資 瀏覽:642
股指期貨加1分手續費 瀏覽:224
ff獲得融資 瀏覽:651
購買外匯申請書 瀏覽:85
601258資金進出 瀏覽:50
國際貿易外匯風險 瀏覽:363
華夏基金有2018年度報告 瀏覽:235
上市再融資概念 瀏覽:542
08325股票 瀏覽:15
萬達融資歷史 瀏覽:596
江蘇省科技貸款 瀏覽:966
上市公司融資 瀏覽:273
菏澤外匯管理局 瀏覽:327
做假資料幫人貸款還不上錢 瀏覽:154
中財所理財產品安全嗎 瀏覽: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