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郵儲三農金融服務方案

郵儲三農金融服務方案

發布時間:2021-04-17 13:30:26

㈠ 縣域金融怎樣服務三農,服務農村

提高農村金融的服務水平直接關繫到「三農」問題的解決,關繫到黨的各項農村工作方針政策能否得到有效落實。
一、當前農村金融服務的現狀
1.農村信用社正在成為服務「三農」的主力軍。近年來,國有商業銀行逐步退出農村市場,而農村信用社依靠其網點多人員多的優勢,不斷強化為「三農」服務的宗旨,加大支農力度,拓寬支農領域,增強服務效能,存貸款業務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市場份額不斷攀升,社會影響逐步擴大,支農服務的主力軍作用日益顯現。
2.傳統的存貸款業務仍是農村金融服務的主要內容。近年來,農村信用社廣泛吸收農民的閑散資金,大力開展組織資金工作,各項存款增長很快。同時農信社還加大了貸款投放,辦理了助學貸款、扶貧貸款、農戶小額貸款、聯保貸款等,取得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促進了農民的增收。
3.農民金融意識增強。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民的金融意識明顯增強。逐漸明白了「借雞生蛋」、「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的道理,農民金融意識的提高也反映出農村金融服務水平的不斷提高。
二、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的制約因素
1.服務主體缺位。國有商業銀行大幅度地撤並農村營業機構,向大中城市集中,致使國有商業銀行在農村作用弱化;作為承擔農村政策性金融服務重任的農業發展銀行業務范圍狹窄,僅僅圍繞糧棉油收購做文章,成為「糧食銀行」,難以體現政策性金融機構在農業發展中的支持作用;此外,農村保險機構缺乏;郵儲只吸存不貸款,資金分流現象嚴重。農村市場只有農村信用社一家提供金融服務,農村金融服務的主體明顯缺位。
2.服務品種單一。銀行票據承兌、代理收費等中間業務在農村沒有開展;各種金融產品及服務項目例如理財和網上銀行、銀行卡業務鮮有辦理;保險在農村開辦的品種也不多,致使投保率低和人均保險金額少。農信社除了提供信貸資金外,金融服務品種不多,難以滿足農村經濟多層次的需求。
3.服務總量不足。最重要的農業信貸投入相對不足,一是農信社資金通過拆借和購買有價證券方式轉移;二是郵政吸收的儲蓄上存轉移了資金;三是國有商業銀行鄉鎮分支機構的存款上存,而使農村資金向其他行業轉移和分流,導致了農村信貸資金來源不足,農業信貸總量投入不足,信貸投入增長落後於經濟發展的增長。
4.服務機制不順。首先,農村經濟分散化經營同農村金融集約化發展之間存在著矛盾。目前我國農業生產基本上還是以農戶為單位分散經營,農戶貸款的發放額小、面廣、量大,而農村金融在向商業化轉軌的進程中實行集約化發展戰略,這使農業發展中的經營分散化與金融服務集約化目標產生沖突。其次,農業產業化與農村金融服務專業化的發展步調不一致。在市場的導向下,各地出現了不同層次的農業產業化趨向,而農村金融機構卻不能提供相配套的信貸、進出口結算等專業化服務,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再次,當前農村經濟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呈現日益擴大及多元化的趨勢,但農村金融服務不論是在體制設計,還是在產品、服務的需求滿足程度上都存在著缺陷。
三、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的建議
1.進一步加強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建設。一是加快農業發展銀行改革,擴大其業務范圍,增加農業開發、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等中長期信貸業務。二是加快農信社改革,建立規范化的合作金融體制,完善服務功能,為「三農」提供快捷、優質的金融服務。三是放開管制,允許設立民營銀行,增加為「三農」服務的金融機構。
2.創新金融產品。盡快開辦通存通兌、異地存取款、辦理代繳費等業務;盡快開發一些低費率、廣覆蓋的保險服務產品,特別是要推出進城務工民工的保險險種。
3.建立農村資金迴流機制。一是擴大農村信用社存款利率浮動幅度,增強其組織資金的能力;二是中央銀行加大對農村信用社的再貸款支持力度;三是進一步建立完善郵政儲蓄資金迴流農村機制;四是規定商業銀行每年新增存款的一定比例投放到農業或涉農領域。
4.拓寬支農領域。開發創業貸款、勞務輸出貸款等產品。要把信貸與科技開發結合起來,支持科技研究,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把信貸與農村教育結合起來,幫助農民掌握實用技術,切實提高素質,使其成為新時代知識農業的主力軍。通過科學合理地確定信貸投向,拓寬支農領域,提升信貸服務的層次。
5.改進支農方式。針對農戶貸款額小、面廣、量大的特點,農村信用社要繼續增加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的投放,完善小額信貸機制,開展現場放貸,設立「貸款專櫃」,簡化手續,採取「一次核定、隨用隨貸、余額控制、周轉使用」的辦法。

㈡ 郵儲銀行公司業務目標措施及表態發言

一、郵儲銀行情況簡介
郵儲銀行年成立五年以來,全國資產規模突破4萬億元,多層級利潤中心格局已初步形成,可持續盈利能力進一步增強。截至目前,電話銀行、網上銀行、電視銀行、手機銀行相繼成功上線,五大非現場交易渠道加上遍布城鄉的物理網點,一個方便、快捷、覆蓋面廣、縱橫交錯的多元化營業網路已全面建成,並且經國務院同意,我行於2012年1月21日依法整體變更為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這使我行的商業化轉型步伐更加有力,能更有效、更充分地服務民生,服務社會。
酒泉市分行成立以來,始終遵循客戶利益第一的原則,為廣大客戶提供各項優質金融服務,「好借好還」小額貸款系列產品、公司業務條線的票據貼現、現金管理、資金鏈融資等業務陸續開辦,結束了郵政金融「只存不貸」的經營模式。截至目前有網點28處,ATM機具40餘台,城鄉匯兌網點37,並建立了信用村鎮11個,設立了10個農村信貸受理點,成為我行為農村提供便捷服務,拓展農村市場重要舉措,截至2011年底,累計為商戶、農戶,小微企業發放各類貸款 億元,結余 億元,其中農戶 億元,商戶、小微企業2.35億元。隨著我行規模擴大和市場拓展的深入,將能獲得總行開辦消費類貸款、項目貸款的開辦授權,將會進一步加強我行根植地方,服務地方廣度和深度。
二、服務措施和辦法
2012年我行將繼續加快轉型步伐,獲得更多金融業務和產品的開辦和授權;加強基礎能力建設,增加網點建設、安防標准、服務渠道和水平等方面的投入,延展服務領域,提升服務能力,加大貸款投放規模,計劃2012年投放各類貸款 億元,結余增長 億元,其中農戶貸款 億元,商戶和商務貸款 億元,小企業貸款 億元,其他各類貸款 億元。主要的措施如下:
(一)、繼續擴大和延展信貸服務農村的廣度和深度。一是繼續加大在農村建立信貸受理點的力度,結合「聯村聯戶,為民富民」活動「送貸下鄉」,在金融服務需求較強,建設急需資金支撐的村鎮設立信貸業務受理點,並按照我上級行的部署逐步推進便民取款業務,方便農戶用款、還款;二是加大和各農村專業協會的合作深度,建立如養殖,林果,蔬菜,制種等以協會為中心的聯保組織,以方便其授信用款,簡化手續,降低雙方的經營和管控風險;三是加大產品創新,向上級行爭取更實在、更靈活的保證和抵押形式,將助農貸款逐步沿著農產品生產線延展,伸展至農機,育種,購肥,銷售,儲存等各環節和流程。
(二)、針對城市市場,繼續依託自身優勢,加強銀企對接,繼續擴大服務小微的力度與深度,實現共贏、雙贏。一是加強與政府管理部門的合作,爭取政策、擴大宣傳,實行「送貸上門」服務,指導企業融資,不以財務報表為唯一放貸標准,多渠道搜集企業經營信息,為企業融資提供訂制服務,並適度提高對小微企業貸款不良率的容忍度;二是開通小微企業融資「綠色通道」,在信貸資源緊張的情況下,優先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充分保障小微企業信貸額度,保障通過授信審批的客戶及時拿到貸款;嚴格執行貸款利率政策,在現有小微企業貸款融資利率較低的基礎上,承諾維持現有貸款利率標准不提高,不增加企業融資成本;三是針對小微企業資金需求「短、小、頻、急」特點,優化產品要素,完善產品體系,優化產品組合,從現在單一提供信貸服務擴張至為小企業提供諸如公司賬務結算、企業代發工資、企業家個人理財、企業資金結算等服務,通過延伸擴張服務,為小企業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務,使郵儲銀行與小微企業共同成長。
三、目前發展中需要的幫助和支持
(一)、因我行公司業務開辦與其他商業銀行相比較晚,客戶資源相對較少,按照總行要求,若網點公司業務余額低於 萬元,在五月份將予以關停,這將影響到日後我行公司信貸、公司授信、資金鏈融資等業務的開辦,特別是各縣市支行更需當地政府在公司業務余額方面給予支持。
(二)、請市政府在再就業擔保貸款項目等方面能給於我行機會,使我行能更充分地服務地方。
未來,郵儲銀行將把國內外先進的銀行經營理念與郵儲銀行特有的優勢相結合,立足本土,開拓創新,在社區、「三農」、中小企業等普惠金融服務領域樹立品牌,在滿足社會期望的同時,實現長期可續的健康發展,成為國內資本充足、管理先進、風險可控、品牌卓越、受人尊敬的一流大型現代零售商業銀行。

㈢ 如何做好新形勢下的「三農」金融服務

「三農」工作關系國計民生,歷來是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加快農村改革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對於加強和改善「三農」金融服務提供了新機遇,提出了新要求。但也要看到,「三農」金融服務仍然是我國金融服務中比較薄弱的地帶,「三農」金融發展中仍存在不少兩難問題。筆者認為,做好新形勢下的「三農」金融服務,必須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問題,努力把「三農」金融服務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首先,要處理好商業化經營與社會責任的關系,這是困擾「三農」金融服務的根本問題。筆者認為,金融機構服務「三農」應該堅守兩個底線:一個是黨和國家要求的社會責任底線。金融機構特別是國有控股的金融機構開展「三農」金融服務,是履行國有資本意志的必然要求,不能單純地追求利潤最大化,風險偏好也要建立在履行社會責任的基礎上。另一個是商業化經營要求的保本底線。實踐證明,不計成本、不講風險地服務「三農」,會挫傷金融機構的積極性,也會削弱金融機構的長期服務能力。
金融機構在服務「三農」過程中,應當將這兩個底線有機地統一起來。一是堅持以發展帶動服務「三農」能力提升。金融機構要積極探索商業化服務「三農」的新路子,寓服務於發展之中。二是努力尋求商業化經營和踐行社會責任的結合點與平衡點。在對外服務上,金融機構要積極運用商業金融模式支持政策性、公益性強的「三農」發展事業;在考評機制設計上,金融機構在考核基層機構點均、人均業務量和效益時,可探索加入對服務「三農」社會責任相關指標的考量,引導金融機構積極主動地服務「三農」。三是樹立和增強「雪中送炭」的責任感。比如,在西藏、新疆等老少邊窮地區,雖然經營成本較高,但當地群眾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和願望仍然較強,金融機構應堅持在這些地區設立多種服務網點,以發揚和體現社會責任感和擔當精神。
其次,要處理好關於統籌管理和放權搞活的關系。「三農」客戶具有受自然條件影響大、區域差異顯著、信息不對稱等特徵,難以與一些金融機構過於集約化的經營體制相適應,這就要求金融機構妥善處理好統籌管理和放權搞活的關系,以進一步貼近市場、貼近「三農」,提高「三農」金融服務的效率。
一是釐清各級機構的職能分工。金融機構要深入基層、員工和客戶,理清哪些事項需要總部統籌管理,哪些需要放權到分支機構,在此基礎上合理確定各級機構的經營管理許可權。二是積極穩妥地推動適度簡政放權。金融機構可以採取「試點-評估-優化-推廣」的方式,做到既放權於基層,縮短管理和決策鏈條,又「放而不亂」、風險可控。三是要做好管控引導。在具體經營事項交由分支機構負責的同時,金融機構總部也要切實加強管理、督導,形成服務「三農」的整體合力。
第三,要處理好業務發展與風險控制的關系。能不能科學而藝術地把握好業務發展和風險管理的平衡點,是決定「三農」金融服務成敗的關鍵,最能考驗出金融機構的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應注意把握以下幾點:
一是要堅守「三農」業務發展的風險底線。金融機構在服務「三農」的過程中,必須始終綳緊風險控制這根弦,堅持底線思維,任何時候都要將不良貸款控制在能「承受」范圍內。二是適度提高對「三農」業務的風險容忍度。金融機構應通過優化調整經濟增加值、內部轉移定價等管理考核指標,打消基層機構服務「三農」的顧慮。監管部門也應堅持差別監管,適當放寬「三農」業務不良貸款等考核指標的監管標准。三是切實加強「三農」業務專業化風險管控能力。這是應對「三農」金融業務風險大的根本之道。
第四,要處理好資源投入和效益產出的關系。現階段,農村金融資源投入大、經營成本高、效益產出低的問題仍比較突出,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金融機構對「三農」和縣域市場增加資源投入的積極性。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多方努力。
一方面,金融機構要以戰略眼光來審視和衡量「三農」金融業務。金融機構要從近景、中景、遠景等不同角度進行對比分析,發掘「三農」業務的戰略價值和長期效益,做好資源投入的總體規劃。另一方面,要積極營造有利於增加農村金融資源投入的外部環境。各級政府應當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好對農村金融服務的各類財稅、保險、貨幣和監管政策支持,強化正向激勵。
此外,在發展創新型「三農」金融業務方面,一是要推動服務模式創新。重點是要強化城鄉聯動、行司聯動、境內外聯動,提供信貸、發債、票據、租賃、理財、保險等跨領域金融服務,構建新型綜合化農村金融服務新模式。二是要推動產品創新。近年來,「三農」金融產品創新聚焦在破除農村抵押擔保瓶頸上。農業銀行在這方面也進行了積極探索,2009年推出了林權抵押貸款,近三年來累計投放林權抵押貸款172億元。2014年,農行又率先在同業中推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管理辦法》,受到了廣大農民的歡迎。三是要推動技術創新。當前要著力把互聯網金融的理念、技術和產品運用到「三農」金融服務中。

㈣ 郵政儲蓄服務「三農」的業務開展情況怎樣

2003年郵政儲蓄資金實現自主運用後,郵政儲蓄通過優先為農村信用聯社等地方性金融機構提供回資金支答持的方式,將郵政儲蓄資金返還農村使用。

2006年之後,郵政儲蓄通過參與銀團貸款的方式,將大宗郵儲資金批發出去,投入到國家「三農」重點工程、農村基礎建設和農業綜合開發等領域。2007年初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正式掛牌成立,開始按照商業化運作,在此基礎上探索為農村服務的有效形式。郵政儲蓄於2006年開始存單小額質押貸款業務的試點工作,2007年此項業務在全國推廣。郵政儲蓄小額貸款業務於2007年在河南等七省(市)試點,2008年初在全國范圍內展開。目前有農戶聯保貸款、農戶保證貸款、商戶聯保貸款、商戶保證貸款等四項貸款產品。服務對象主要是縣域內的廣大農戶、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主等經濟主體。

㈤ 大型商業銀行三農金融服務產品與模式創新

但產品創新仍存在一些阻力,影響了銀行真正實現"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也阻礙了核心競版爭力的提高和長遠發權展。突出表現在:重規模擴張、重存貸款指標的考核等傳統思維在銀行中依然不同程度存在,對產品創新的重要性認識依然不足;產品創新仍然以產品為導向,沒有真正以客戶為中心,客戶忠誠度和核心價值創造程度不高;產品同質化現象突出,創新的層次較低;現行總分行制的管理體制和內部組織結構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產品創新的活力;產品創新的運行機制不夠順暢,效率較低,難以較好地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風險意識薄弱,與創新配套的規章制度和風險管理體系建設相對滯後,影響了商業銀行對新業務和新產品的風險管理。

㈥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服務三農是什麼意思

三農就是指農業、農村、農民,服務三農,就是為這三方面提供幫助。

㈦ 郵儲銀行如何做好三農服務

要體現在5個方面:
一是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日趨多層次、多樣性。一號文件全面構建了一個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現代農村金融體系。
二是農村金融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深化。一號文件指出,要賦予農民對承包地佔有、使用、收益、流轉及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將農民家家都有的土地經營權,變成普惠金融服務的「信用證」,這無疑增加了農民致富渠道。
三是農村金融風險分散、補償和轉移機制進一步健全。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加大農業保險支持力度。隨著農業保險制度的逐步完善,農業生產經營風險的逐步降低,金融資源流向「三農」的正向激勵效果將會逐步顯現。
四是農村金融生態環境進一步優化。一號文件中提出,「深入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倡導移風易俗,培養良好道德風尚,提高農民綜合素質」。這將會大力促進農村金融生態環境的優化。
五是農村金融服務的杠桿效應日漸顯現。一號文件針對農業經營體制,提出了一系列改變城鄉二元結構的措施。這樣通過「產業聯動、以大帶小」,金融機構在幫助龍頭企業解決資金供應的同時,將會帶動產業鏈條上的農民致富和小微企業發展,放大金融服務「三農」的效果,從而發揮巨大的杠桿和擴散效應。
農村金融最主要的問題是金融基礎不足和貸款難。呂家進說,近年來郵儲銀行在農村地區的信貸投放比例、投放量不斷提升。2014年該行將結合一號文件,進一步加大農村地區信貸投放,在信貸規模上推出特殊政策,「一是在農村貸款規模基礎上,分產品分區域,有多大發放能力就發放多少規模,不受內部計劃管理;二是繼續加大『三農』機構的建設能力的建設,將『三農』服務涉農貸款納入績效考核指標且提升比例,通過內部激勵來推動『三農』金融政策的落實。」

閱讀全文

與郵儲三農金融服務方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華夏基金有2018年度報告 瀏覽:235
上市再融資概念 瀏覽:542
08325股票 瀏覽:15
萬達融資歷史 瀏覽:596
江蘇省科技貸款 瀏覽:966
上市公司融資 瀏覽:273
菏澤外匯管理局 瀏覽:327
做假資料幫人貸款還不上錢 瀏覽:154
中財所理財產品安全嗎 瀏覽:68
中集電商融資 瀏覽:77
貨幣市場與外匯市場 瀏覽:14
同花順主散資金線指標 瀏覽:56
oppo股票代碼 瀏覽:484
華夏基金旗下的多少只基金 瀏覽:509
電銷理財產品 瀏覽:590
項目融資計劃書模板 瀏覽:626
天弘基金財富經理 瀏覽:859
錢江印染股票 瀏覽:220
創業融資說明 瀏覽:554
信託錢干什麼用 瀏覽: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