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未來的銀行是什麼樣
當走進銀行營業廳時,大堂的顯示屏就會出現專門針對個人的歡迎語;同一時間,客戶經理早已拿著移動Pad等候到來,不僅對金融狀況了如指掌,而且還配備好了多種可能的投資方案功能參考;甚至在走動過程中經過大廳內廣告牌時,屏幕上便會出現極具關聯性的個性化廣告內容……以擁有一張銀行卡為起點,從客戶邁入營業廳開始,未來的銀行將能夠通過智能系統來識別客戶、提供差異化的個性服務。
❷ 未來零售銀行是什麼樣子
未來我們怎樣看零售銀行,我相信將來會有很多的機會去探討,去評價,去審視一家零售銀行。未來應該從三個層面看。
未來銀行比拼的是以客戶為中心的能力
第一個是體驗層,這是你我作為客戶時候都能感受得到的:渠道、界面、產品、服務,在這個層面上各家銀行會有一場激烈的比拼。還有一個層面是我們一般看不到,但是如果他做不到,我們會感受到,我們管它叫交互層。這個層裡面有三個重要的元素、流程、數據和IT系統,這些東西其實一直在銀行背後不停的跑。還有一個更深刻的層次,當一家零售銀行做的好或者不好的時候,一定要透過前面兩層再去看後面,這個叫管控層。這裡面也有幾個關鍵的因素,一個是能力層,一個是定價和風控控制能力,另外就是它的組織、人才、文化等方面的能力,這些我們經常會把它稱之為體制機制問題。另外在整個銀行體系,大家綜合起來比拼的是以客戶為中心的能力。這句話說了很久,但是落地的情況非常有差距,實際上未來的五年這是一個真正的比拼點。
另外外面有個很大的圈,這是生態系統,越來越多的時候你會發現其實客戶並不是只跟銀行有來往,它生活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中,掌控這樣的體系會是一個制勝的關鍵。如果我們把幾個層面交叉起來看,在一個每層面你都可以有自己的特色和差異化。
五種未來銀行的海外案例
我們認為2020年會出現五種銀行。到2020年的時候,一個人看一家銀行的時候他會說這是我的銀行,他可能會說這家便捷的銀行,他可能會說這是一家專業的銀行,他可能會說這是一家全能的銀行,還有一種他可能會說他不僅是銀行,這五種銀行到底是什麼,其實在海內外都已經有很多的案例出現。
客群深耕型:高度重視為一個客群的定製,在馬來西亞有一個叫Mach的銀行,他定位的客群非常精準就是85後,85後的特點,他們當時突出了兩點,第一高度的線上定製化,基本產品和流程非常簡單,都放在網銀和手機銀行上完成,而且產品是根據這個銀行客群自己的特點,比如說有非常好的車貸,幫他完成夢想,給他做儲蓄產品的時候也不簡單是開一個存摺,而是你可以在你的網銀上設定我今天存款的目標是要到馬爾地夫需要多少錢,設在網銀里你每攢一塊錢,打開網銀他都會告訴你你離你的夢想又近了一步,他管自己的存款產品叫夢想罐,這些都是為這個客群量身定製的。而那個時候線下的網點專署為這些客群定製的旗艦店,走進這些旗艦店你會誤會這是蘋果店、體驗店,根本不像銀行,不做現金,不做交易,主要是品牌的體驗,讓客去感受到這家銀行的不同。所以這就是一個高度為客群定製的體現。
便捷的銀行:馬來西亞的Easy Bank,這家銀行已經誕生五年多,他也是一個大銀行的子品牌,當時本來是想為大眾客戶推出一個低成本快速便捷的網點,所以大家去馬來西亞就會發現在郵局,很多鬧市區,很多交通樞紐會發現這種面積很小的,長相有點象麥當勞的銀行網點,五年多前他們已經實現了進這個銀行辦業務完全無紙化,一張身份證,一個電子簽名,跟櫃員面對面看著兩個屏幕,就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不去填表格,不去手工簽字,而且當場能夠開卡,這些事情充分體現了我們今天意義上的高度的O2O。
專業的銀行:哪個銀行不專業呢?這裡面指的是你會讓別人記住有一些產品似乎就是這家銀行做的特別好,西班牙的桑坦德銀行就是這樣的選手,他的消費金融類產品做的非常圖突出,比如說你用他的銀行平台去做電話帳單的支付,你可以得到返現金,你用他的信用卡他還給你返現金,因為他有非常強大的交付層,它的成本控制非常好,這樣他在消費金融類產品的競爭力無可比擬的,所以大家總會想到他是這方面的專家。
澳大利亞聯邦銀行也是這樣一個讓別人想起來就會想起它某一種產品,他幾年前已經開發了專門做放貸的APP,而這個APP並不是給你計算利率完事,他可以幫你找房,解決一個人在買房過程中還沒有到貸款這一階段就已經會出現很多的痛點,好房子在哪,我能不能買到,別人能不能買到,這個房子到底怎麼樣,這家銀行都把它囊括在自己的服務裡面,幫助客戶全面的解決這個問題。
全能的銀行很多,非常典型的就是富國,它的特點是全方位的服務,但全方位服務要做得好恰恰是要分層分類,富國在全面覆蓋的同時它內部有非常嚴格的分類,兩萬五美元以下的客戶用什麼模式,兩萬五到十萬用什麼模式,十萬到一百、一百萬以上、小企業住等等,每個層面的客戶都有非常自己定製的服務模式、產品、定價等等。正是因為這樣子,它才能夠全方位的覆蓋,而並不是攪在一起。
不只是銀行,我們在國內有這樣的感覺,比如在支付寶上做很多金融的事情,我們慢慢感受到不僅是銀行的樣子,而在業界在全球也有已經非常成熟的例子,比如日本的樂天,它有電商、旅遊、電子書、電子貨幣,網路券商,人壽保險,而且還有棒球隊,也有電器運營,它把整個打通,用一個積分計劃,一個信用卡支付,全部打通之後,一個客戶在整個樂天集團裡面,在自己吃喝玩樂很多方面都可以享受到非常好的服務和優惠。他的金融業務做的好,反過來刺激其他非金融業務,非金融業務騰飛了反哺金融業務形成一個良性循環。這樣不僅是銀行的例子,一個生態系統打造出來的金融和非金融服務的整合,我們會在2020年看到更多。
國內零售銀行業2020展望
大家肯定下一個問題關心國內對號入座一下,誰會成為什麼?這是很大的問題,我們也非常期待。如果我們現在勇敢的對2020年做一個預言的話,我們認為國有大行很有可能向全面的,全能銀行進攻,他們有非常好的基礎,同時他們也有一定的發展生態能力,這一點很多銀行已經在努力,大家看到某些銀行做電商等等。
大中型的股份制銀行,對於國有大行來說,在剛才的模式進行取捨,與其說是取捨,還不如他說要改變。而對於大中型銀行來說,股份制它的取捨壓力就大一些,他也有這個能力,在這個群體裡面我們恐怕預計能夠看到誕生出便捷的銀行,誕生出專業的銀行,誕生出全能的銀行,當他的能力大到一定的程度,所以這是非常值得期待的群體,因為會出現很多不同的選擇。
對於小型特別是城商行來說,他們的取捨在剛才說的這幾個緯度上是生存的關鍵,在接下來的五年,我們相信銀行業也會迎來一個非常慘烈的時期,在這裡面一些小型銀行必須找到自己能夠勝出的緯度,專注去做。
這一點上,我們可能更會看到更多小型銀行走客戶深耕,也就是我的銀行這個路線,這是非常有可能的一個選擇,因為他的地域貼近性,因為他們的自己服務模式,也是一個相對優勢的概念。
競爭的七種基本能力
做到這些要建設什麼樣的能力,這裡面是在討論銀行的問題,你到底要做到什麼才能在零售銀行業務裡面勝出,我們說其實有七個能力要做。第一個客戶獲取,中國的銀行客戶獲取能力強,但相對客戶管理能力弱。而在今天的時代裡面,客戶獲取還有一個新的趨勢,就是金融服務的場景化,過去客戶獲取是守株待兔,你開了網點等待客戶上門。而今天會看到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是想盡各種辦法走進客戶的生活場景裡面獲取他,舉例來說,美國有一家公司,他利用社交網路讓你和朋友、家人可以一起構建一個儲蓄計劃,咱們一起存款,然後還能夠曬,還能夠比,把它加入很多有趣、社交的元素,用這樣的方式去做零售的儲蓄業務。
有效的渠道覆蓋和良好的渠道體驗,很多銀行業的人士逐步都有共識,銀行業才是真正要搞好O2O的地方,而恰恰這一點是非常困難的,銀行不缺渠道,各種渠道都有,但銀行痛苦的是把這些渠道非常有效的給客戶無縫體驗的整合起來。
直擊痛點的產品和服務,這個是什麼意思呢?慢慢的不是你給客戶提供一個賬戶,一個儲蓄產品,一筆貸款,而是你給他提供一個生活解決方案。就像澳大利亞聯邦銀行,他不是貸給你一部分錢讓你買房,他是幫你解決買到稱心如意的房子這個問題。在這個問題裡面不光是錢,還有很多其他的剛才列舉了。所以重新審視怎麼樣設計產品和服務是未來零售銀行的關鍵。
高效的運營體系,大數據能力和IT平台,銀行其實是一個偏效率的地方,如果能夠成本的控制,你前端的創新、多樣性無從談起,你最後的利潤數字非常難看。所以這在一點上,銀行的內功比拼是非常關鍵的,而恰恰在這一點上我們很多現今的銀行是存在非常多的挑戰,大家跟銀行打交道,經常提到一個詞部門銀行,反映的是內部割裂狀態,一個部門負責一件事情,每一件事情都分布在不同的部門裡面,而我們現在要求的恰恰是打一個整合的大平台,這對銀行來說是一個關鍵的能力缺口。
綜合定價與穩健的風險管理,零售業務剛才鄧總說,它本身是穩健的,波動相對小的業務,但不意味著零售裡面沒有風險。控制風險,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夠差異化的定價,今天您和我進到一個銀行,我們拿到的利率,我們被收的費用恐怕沒有太多的區別,但其實我們每個人對於議價的預期是不一樣的,我們每個人能夠承受的點是不一樣的,如何差異化的定價,既賺到自己的利潤和收入,也符合客戶的預期,這一點是非常關鍵的能力。
靈活應變的組織和管控機制,這點回到我們經常說的體制機制問題,剛才我有闡述部門銀行這個問題,實際上這只是一個表象,它體現的是整個零售銀行這個板塊裡面自己內部管理需要提升的靈活性,提升應變能力的現實問題。
跨界的生態系統整合,一家銀行免不了在各個方面會跟非金融機構合作,就像剛才我們說過,未來的產品和服務是一個解決方案,而解決方案里就包括了非金融的元素在裡面,如何准入,選誰做合作夥伴,怎麼分,怎麼控制質量,怎麼在這個過程中合作共進,這是非常強的能力,這是傳統銀行過去的業務模式里沒有包括的事情,也是未來非常亟待建設的東西。
剛才說了很多要做的事情,要做的選擇,那究竟在這個變革的過程中怎麼做得好,這也是一個中國傳統銀行業裡面經常忽視的事情,變革不是自然會發生的,變革需要管理,而且需要非常科學有紀律性的管理。
讓變革發生的關鍵要素
BCG在海外做很多大型的變革項目,一個銀行歷時十年做了很多轉型,我們可以陪伴他一直做下去,見證這個過程,讓這個過程成功,多年總結下來會有幾項關鍵要素。
第一對於變革要有專門的管理機構,一個小組也好,一個辦公室也好,一個部門也好,有人要對變革的成果,變革的過程負責,要能夠責任到人。
第二個要有高層領導的認同,如果沒有從上至下的對這件事情的認同,很多變革很快會無疾而終。
對於進度的管理,這是經常會被忽視的問題,做事情計劃周密,過程管理非常嚴格,才是最後保證走向正確結果的關鍵。在這一點上,會是每一家銀行都需要考慮怎樣做的問題。
整個組織的參與,大家剛才體會到我們要求一個零售銀行建設如此多的能力,它會涉及到組織內部方方面面,每一方面都確保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這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怎樣動員上下確保整個組織參與到變革當中,這是每家銀行需要解決的問題。
選什麼樣的模式,建什麼樣的能力,怎樣管理,這是我們剛才闡述的重點。
❸ 未來的互聯網金融長什麼樣
未來是不共享無財富的時代
建構一個社會的信任基礎,互聯網金融不可缺席
互聯網將使金融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❹ 未來的銀行是什麼樣
咳咳……資歷尚淺,權當拋磚引玉。以下內容屬於個人意見,危言聳聽,不必太在意。 如果你也認同,未來銀行一定是走電子化和自助化的路線的話(你一定無比厭煩在銀行排隊等半天辦個業務),那麼推導下去,結論就呼之欲出—— 我們身邊大量的銀行網點將會消失,而銀行只需要一個總部、產品研發部門、後台的數據處理中心和電子信息系統維護部門,其他的例如制卡和客服中心等統統可以外包出去。 因為銀行是追逐利潤的,通過電子化來將所有的業務轉移到後台集中處理,通過自助化來徹底降低人工成本和銀行內部操作風險,這樣就可以把所需的費用降至最低。 在我看來,電子化和自助化在個人金融方面體現得尤為明顯,越來越強大和全面的電子銀行系統,基本上你可以在網上銀行/手機銀行/電話銀行/自助終端上完成絕大部分個人業務。在當今日益強大的物流系統下,甚至連通過網上申請開卡申請卡掛失重辦,然後寄送給客戶也是操作上可行(當然目前由於風險的原因,還沒有這些業務)。滿大街的商鋪很多都裝上了POS機,在未來電子結算的形式會逐漸成為主流,紙質貨幣的功能被弱化。對紙質貨幣的需求,就讓ATM機解決吧!剩下僅有的風險問題,為了降低成本,追逐巨額利潤,人類一定能夠想出解決的方法。 公司金融也是相似,大量的紙質文件可以通過快遞公司傳遞,公司客戶經理可能只需要坐在辦公室看著順豐郵寄過來的文件做企業貸後管理和審查銀承匯票申請。 簡而言之,就是電子化和自助化解決了銀行的大部分業務需求,而通過物流系統則可以解決剩下的紙質文件的寄送問題。於是,銀行網點最重要的職能之一——業務辦理被完全取代,如群星般散落在城市各處的銀行網點可以退散了。 而最最最重要的是,一旦成為我說的那樣,銀行首先要革自己的命!你能夠想像,你開發一個完善的電子銀行系統,然後讓幾乎所有基層員工失業,銀行內部的人會至於傻到這么干嗎?如果發生了,這就是銀行業的一個大動盪!銀行不會這么干,國家政府更不會讓銀行這么干。 鄙人覺得,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一定是從銀行外部產生的。一個門外漢以這樣的形式顛覆了整個銀行業,因為它不需要背負太重的包袱。它可以沒有銀行據點,完完全全通過電子化、自助化和後台集中處理來實現對銀行業的顛覆。如果我說可能的企業,那就是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有著龐大的用戶群,通過支付寶已經成功聚集了大量的資金。余額寶的發行讓它一隻腳踏進了金融業,如果它再推出銀行卡/信用卡,從線上殺到線下,後果不堪想像。 痴人說夢,博君一笑!晚安。
❺ 金融行業的前景怎麼樣未來的發展方向是怎樣的
金融專業,確實是當今的熱門專業,高考生報考金融的很多,以至於很多學校的金融專業的高考錄取線大大高於其他專業;考研金融也很熱,跨考金融專業研究生的很多,各種本科專業背景的人都有,特別是工科的人很多。
金融專業通常就業於金融行業,主要包括銀行、券商、基金、保險、信託、資產管理、金融租賃等分支行業。由於金融業屬於服務業,輕資產行業,而服務業是後工業時代經濟的主體和重心,因此,金融業也會大有發展。
可就業產業:投資銀行、咨詢、消費產品、金融服務、資產管理、商業銀行、娛樂傳媒、房地產和技術產業
適合金融學專業畢業生的公司:例如著名國際投行 Goldman Sachs、Citi、Morgan Stanley、JP Morgan 等、國內投行中金、興業證券、國泰君安、中信證券等; 四大會計事務所 PwC、Deloitte、KPMG、EY 和戰略咨詢公司 McKinsey、BCG、Bain、羅蘭貝格等主要從事公司發展戰略顧問;500強大型集團公司,主要負責集團企業財務部分的會計核算、資本管理、成本控制、內部控制等工作。
❻ 未來的銀行會是什麼樣
未來銀行做過場景化的描述:當走進銀行營業廳時,大堂的顯示屏就會出現專門針對個人的歡迎語;同一時間,客戶經理早已拿著移動Pad等候到來,不僅對金融狀況了如指掌,而且還配備好了多種可能的投資方案功能參考;甚至在走動過程中經過大廳內廣告牌時,屏幕上便會出現極具關聯性的個性化廣告內容……以擁有一張銀行卡為起點,從客戶邁入營業廳開始,未來的銀行將能夠通過智能系統來識別客戶、提供差異化的個性服務。
不論銀行的明天會怎樣,有一點是確定無疑的,那就是人們將會在經濟上擁有更多選擇、在金融支配方式上更加自由。銀行業的改革是可預見的,也是不可避免的,「而技術意味著我們可以生活在一個總有解決辦法的豐富世界中」。
「銀行到底會不會消失」的話題,已經在公共場合被專家和業內人士反復討論過,至今仍眾說紛紜,決定銀行業變革的終極力量,是社會、經濟、科技的發展,是客戶需求和行為方式的深刻變遷。而金融的本質就是讓資源得到有效配置,只要有更好的技術、方法,能夠讓資源配置更為合理、有效、可持續,那麼,無論銀行會變成什麼樣,都值得我們去期待、憧憬和暢想。
❼ 2020年的互聯網金融什麼樣
你好~
2020年的互聯網金融會是什麼樣的?
2020年的互聯網金融會是怎樣?如果能夠站在未來回看現在,自然就能更好地指導從業者制定戰略,佔有先機。然而有趣的是,不同的市場參與者所看到的其實是截然不同的世界。
一、兩種思維的碰撞
下圖以一種圖像化的方式形象地描繪了這兩種不同的思維。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❽ 「未來銀行」是什麼模樣
埃森哲發布的《2016年的銀行業》報告中,對未來銀行做過場景化的描述:當走進銀行營業廳時,大堂的顯示屏就會出現專門針對個人的歡迎語;同一時間,客戶經理早已拿著移動Pad等候到來,不僅對金融狀況了如指掌,而且還配備好了多種可能的方案功能參考;甚至在走動過程中經過大廳內廣告牌時,屏幕上便會出現極具關聯性的個性化廣告內容……以擁有一張為起點,從客戶邁入營業廳開始,未來的銀行將能夠通過智能系統來識別客戶、提供差異化的個性服務。
不論銀行的明天會怎樣,有一點是確定無疑的,那就是人們將會在經濟上擁有更多選擇、在金融支式上更加自由。銀行業的改革是可預見的,也是不可避免的,「而技術意味著我們可以生活在一個總有解決辦法的豐富世界中」。
「銀行到底會不會消失」的話題,已經在公共場合被專家和業內人士反復討論過,至今仍眾說紛紜,決定銀行業變革的終極力量,是社會、經濟、科技的發展,是客戶需求和行為方式的深刻變遷。而金融的本質就是讓資源得到有效配置,只要有更好的技術、方法,能夠讓資源配置更為合理、有效、可持續,那麼,無論銀行會變成什麼樣,都值得我們去期待、憧憬和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