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胡越的論文專著
專著《北京二輕局展銷樓改造》
專著《北京國際金融大廈》
專著《從衣服到皮膚——一種新型玻璃幕牆》
專著《大型會議展覽中心的若干設計問題》
專著《幾何游戲——望京科技園二期設計》
專著《從一次國際競賽看當前城市設計的幾個問題和手法》
專著《窗式幕牆的設計與實踐》
專著《聯想的聯想》
專著《望京工程隨想》
專著《方案競賽制度的現狀及思考》
專著《雕塑中的環境因素》
B. 北京建築工程學院怎麼樣
北京建築工程學院是一所北京市屬普通高等學校。學校的前身為創辦於1936年的北平市立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土木工程科。七十年變遷,五移校址,數易校名,歷經高工建專、中專和大學三個發展階段。解放初期為北京工業學校土木科,1952年為北京建築專科學校。1953年遷至現校址,更名為北京市土木建築工程學校。1958年升辦大學,名為北京建築工程學院。1961年又恢復中專,更名為北京建築工程學校。1977年經國務院批准,正式升格為大學,定名為北京建築工程學院。1982年被確定為國家首批學士學位授權高校。1985年經國務院學位辦批准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1999年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價,為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教學工作合格學校。2002年被北京市教委確定為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人才培養基地。2006年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2007年在北京高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評估中被評為優秀。
學校實行校、院兩級管理。教學和教輔單位按學科專業及教學科研管理需要設置。學校現有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環境與能源工程學院、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經濟與管理工程學院、測繪與城市空間信息學院、機電與汽車工程學院、文法學院、理學院、計算機教學與網路信息部、體育部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部等教學單位;另設有繼續教育學院、高等教育研究室,分別承擔成人學歷教育與培訓、高等教育研究和學校評建工作,並兼有管理職能;同時設有依託各學科專業進行跨學科研究的城市研究所。
學校學科專業設置以工學為主,兼有管理學、法學和理學,目前全校共有23個全日制本科專業,其中建築學專業是國家教育部第二批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土木工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給水排水工程和工程管理專業等4個專業是北京市特色專業;土木工程、建築學、給水排水工程、測繪工程等4個專業是北京市品牌建設專業;城市規劃、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工程管理專業是北京市重點改造專業,土木工程專業是北京市重點建設專業。建築環境與模擬實驗教學中心、建築電氣與智能化實驗教學中心是北京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實驗室被評為北京市首批高校重點實驗室。此外,學校的學科建設和學位點建設也為專業的發展和建設形成了支撐,學校現有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7個二級學科碩士點、2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領域和1個北京市重點學科、8個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
現有教職工950人,專任教師570人,其中,教授106人,副教授272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65%;具有博士學位的138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24.2%,碩士學位的275人,具有碩士和博士學位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72.5%;博士生導師18人,碩士生導師233人,占專任教師的44%;生師比為16:1,兼任教師9人,為專任教師總數的1.5%。
截至2009年2月底,我校共有黨總支13個,直屬黨支部5個;黨支部97個,其中教工黨支部56個,學生黨支部29個,退休黨支部12個;黨員1669人,其中在職教職工黨員538人,離退休黨員293人,學生黨員820人(研究生330、本專科學生490人),其他黨員18人。2008年,我校1個黨支部獲得首都高校先進基層黨組織、1名教師黨員獲得首都高校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學校堅持把德育放在首位,注重校風建設和學生的全面素質教育。1995年獲北京市「文明校園」稱號,1996、1997年被評為「首都文明單位」,多次被評為全國及北京市「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同時重視學生的體育和美育教育,大力開展群體活動和文藝社團活動。我校學生田徑代表隊連年在北京市大學生田徑運動會上獲得好名次;學校選送的文藝節目多次獲得市級獎勵。
學校堅持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適應首都城市現代化建設對高級人才的需求,積極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加強基礎,拓寬專業口徑,強化學生工程師基本技能的訓練,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學生多次在全國及建設部、北京市等組織的學科專業競賽中獲獎,多次在全國大學生建築設計競賽中獲獎。在2007年北京市」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中,我校學生獲得一項特等獎、一項一等獎,在2008年第五屆」挑戰杯」首都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中獲得一項特等獎、一項二等獎以及多項其它獎勵的佳績。
學校現有各級各類在校生10694人,其中,普通本專科生6584人,研究生813人,留學生39人,成人教育本專科生3258人。全日制在校生7436人,在校研究生數佔全日制在校生總數的10.9%。畢業生就業率高,受到用人單位好評,畢業生主要就業於北京市各級政府所屬規劃、建設、管理部門和建築設計研究院(所)及建築、市政等企業,大多已成為技術骨乾和管理骨幹,為國家及首都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做出了重要貢獻。校友中涌現出了被稱為「當代魯班」的李瑞環主席,被譽為「時代先鋒」的曹廣輝,建築大師羅玲、胡越、劉桂生等一大批優秀人才。前門地區保護與整治利用規劃、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川底下古村落保護,北京地區總體規劃方案、首都機場改擴建工程、北京西客站,北京三元、四元立交橋以及各環路建設、首都機場高速公路、京津塘高速公路、京沈高速公路、京張過境公路、京通公路等諸多交通工程項目,中央電視塔、毛主席紀念堂、革命歷史博物館、北京國際金融大廈、國家圖書館、國家博物館、國家大劇院,2008年奧運會北京各主要場館等眾多工程項目都凝聚了我校教師和校友的心血。
學校積極開展圍繞首都城市發展和建築工程領域的應用技術研究。近五年來,完成和正在承擔的科研項目639項,其中國家級項目46項,包括國家級自然科學基金和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4項,省部級項目101項;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勵36項,其中國家級獎勵2項;獲得知識產權31項,其中專利28項,計算機軟體著作權3項;公開發表論文3968篇,其中核心期刊論文1198篇,SCI、EI、ISTP、CSSCI 550篇;出版著作教材459部;科學研究經費總量達到22813萬元,年均達4562.6萬元;科研服務經費連續三年過億,連續四年居市屬高校前三位。學校依託自身的學科專業,積極發展校辦產業,組建了具有甲級資質的建築設計研究院和京精大房工程建設監理公司,促進產學研結合,開展社會服務。京精大房監理公司承擔了國家體育館、新中央電視台大樓等多項重要工程的監理工作,其中有4項工程獲國家魯班獎。學校還充分利用校區良好的地域環境,開辦了經營性企業,為學校籌集辦學資金,用以改善辦學條件和教職工生活待遇。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廣泛開展國際教育交流與合作。目前已與美國、法國、英國、德國、俄羅斯、荷蘭、義大利、紐西蘭、澳大利亞、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24所大學建立了校際交流與合作關系,並與荷蘭代爾夫特大學、紐西蘭奧克蘭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生,與澳大利亞南澳大學聯合培養土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與美國瑪赫西大學聯合培養本科生,與法國佩雷集團聯合建立了北京建築工程學院中法能源培訓中心,並聯合培養高職生。學校經北京市教育委員會批准於2004年招收外國留學生。
北京建築工程學院西直門校區佔地118070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142835平方米,教學科研用房50036平方米。2009年3月28日,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大興新校區舉行奠基儀式,標志著學校邁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新校區佔地635000平方米,新校區一期建成後,生均佔地面積約為101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積約為41平方米,教學科研用房約為23平方米。
目前,學校固定資產總值37810萬元,其中教學科研儀器值為14742萬元,生均設備值為1.98萬元。學校擁有多媒體教室和語音室座位9205個,計算機3754台。圖書館藏書110.4萬冊,生均149冊,電子圖書11.3萬冊,大型電子文獻資料庫24個,中外文期刊1237種;並與北京建築文化中心共建中國建築圖書館,成為全國建築圖書最齊全的高校。
為適應首都高等教育跨越式發展和首都城市建設的需要,從2001年開始,學校穩步增設服務於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服務的學科專業,逐步擴大了招生規模。學校堅持"立足首都,面向全國,依託建築業,服務城市化"的辦學服務面向定位,堅持服務於首都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學校正在成為服務首都城市化的人才培養基地、科技服務基地和以工為主,理、工、管、法等學科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大學。
「十一五」以來,學校以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為契機,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內涵發展、人才強校、突出特色、服務首都的發展戰略,進一步強化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的學科專業優勢,全面實現「十一五」發展規劃目標,努力把建工學院辦成首都人民滿意的大學。
C. 胡越的設計作品
摩洛哥國家體育中心游泳館【1994年第二屆建築師杯中青年建築師優秀設計】
國務院經貿委綜合樓
豪威大廈
北京國際金融大廈【2002年第二屆詹天佑土木工程大獎(國家科技創新工程):房建工程(工程大獎)、2000年全國第九屆優秀工程設計金獎】
秦皇島體育館【2004年全國第十一屆優秀工程設計銀獎】
望京科技園二期【2005年度建設部部級優秀建築工程設計一等獎】
奧運場館設計大綱【2003年北京市規劃委員會科學技術獎:科研(一等獎)】
五棵松體育文化中心
五棵松籃球館【2009年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創作優秀獎】
D. 北京十大建築是哪些
北京十大建築(九十年代)
中央廣播電視塔
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及亞運村
北京新世界中心
北京植物園展覽溫室
首都圖書館新館
清華大學圖書館新館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辦公樓
北京恆基中心
北京新東安市場
北京國際金融大廈
E. 中國北京市西城區金融街7號英藍國際金融中心 有哪些公司
北京高華證券建國門外大街證券營業部 北京市西城區金融大街7號英藍國際金融中心18樓
星展銀行北京分行 北京市西城區金融大街7號英藍國際金融中心
摩根大通銀行北京分行 北京市西城區金融大街7號英藍國際金融中心19層
加拿大皇家銀行北京分行 北京市西城區金融大街7號英藍國際金融中心9層
瑞士銀行北京分行 北京市西城區金融大街7號英藍國際金融中心 英藍國際中心
英國高盛國際銀行北京代表處 北京市西城區金融大街7號英藍國際金融中心17層
泰達荷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北京市西城區金融大街7號
國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北京市西城區金融街7號
美國國際集團 北京市西城區金融大街7號英藍國際金融中心
景順長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北京市西城區金融街7號英藍國際金融中心大廈
建信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 北京市西城區金融大街7號英藍國際中心16層
匯豐 北京市西城區金融街7號英藍國際金融中心
中國工商銀行英藍中心支行 北京市西城區金融大街7號英藍國際金融中心2層
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西城區金融大街7號英藍國際金融中心
江南匯 北京市西城區金融街7號英藍國際金融中心B1樓
賽百味 北京西城區金融街7號英藍國際金融中心1樓
今夜無人入睡 北京市西城區金融大街7號英藍國際金融中心
美國國際集團 北京市西城區金融大街7號英藍國際金融中心
好鄰居 北京市西城區金融大街7號英藍國際金融中心A120
華泰保險經紀有限公司 北京市西城區金融大街11號中國再保險大廈14層
F. 北京平安國際金融中心的介紹
北京平安國際金融中心位於東三環燕莎橋西北角,東三環北路8號。臨近機場高速版出入口,地下一權層直接連接地鐵10號線-亮馬橋站,立體交通,方便快捷。平安國際金融中心恢宏大氣的建築外觀與平安國際金融大廈內部卓越超凡的國際品質渾然一體;且與昆侖飯店隔街相望,整體形象大氣,且有開放式屋頂空中花園,盛情對外開放,深度演繹人文商務時代。
G. 北京交通大學的建築設計好考嗎
北交大的建築和北建工的建築不在同一水平.下面是世界著名建築雜志介紹的幾位目前中國最走紅建築師,其中北建工培養的有朱錇,王昀和馬岩松.他們分別於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畢業於北京建築工程學院 http://www.cagroup.cn/publishing/au.html 此外,在90年代的北京十大建築評選中,北京建築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張宇設計的北京植物園展覽溫室,北京建築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胡越設計的國際金融大廈.胡越並當選為全國設計大師,中國工程院最年輕的候選人. 查看更多答案>>
H. 胡越的人物事跡
厚積薄發,築建精品。胡越酷愛讀書,可以說是嗜書如命。無論工作有多忙,身體有多累,每天都在堅持讀書,他的這個習慣,讓很多人驚嘆,更讓很多人自嘆不如。胡越說:「讀書已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自己從中受益匪淺,真的希望年輕人每天都堅持讀一讀書。」建築師游亞鵬說:「胡總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特別是對新知識、前沿技術的掌握常常讓人感到驚訝。很多大家根本不知道的新技術、新材料,胡總都能給你講得清清楚楚。在各種專業期刊雜志上,我們還經常能看到胡總寫的文章,內容會涉及到建築、社會、經濟、歷史等多個方面,有時真的不知道他是怎麼懂這么多的。」青年建築師孟輊說:「工作中,我們經常為胡總在專業技術方面的底蘊所折服。」
正是這一點一滴的積累,為胡越的工程實踐和創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96年,胡越在主持設計北京國際金融大廈項目時,提出了具有中國傳統圖案的鋁合金窗式幕牆和點式連接鑽石型玻璃錐頂技術,這在當時具有獨創性,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在胡越和同事們的共同努力下,國際金融大廈項目在城市設計、建築設計、工程技術、商業開發等多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工程竣工後獲得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更成為北京的一道新風景,其建築形象在張藝謀指導的北京申奧片中被設為主要場景,並被選作為悉尼奧運會中國申奧展台的背景牆。如今,胡越帶領的設計團隊正緊張地進行著五棵松文化體育中心的規劃設計工作,相信2008年前這個由中國人自主設計的奧運場館設施,會以愈發絢麗的姿態展現在全世界的面前,充分體現出北京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的宗旨。 多年不間斷的學習和大量的工程實踐,使胡越在學術上有了很深的造詣。他擔任著中國建築學會理事的職務,他在國內外各種學術刊物上發表了《從一次國際競賽看當前城市設計的幾個問題》、《窗式幕牆的設計與實踐》、《北京國際金融大廈》、《大型會議展覽中心的若干設計問題》、《建築與城市的對話》、《從衣服到皮膚》、《望京工程隨想》、《談談建築材料——玻璃》等十幾篇頗具影響的文章。其中《從衣服到皮膚》一文在國內首次系統的介紹了通道式幕牆這一生態建築外牆系統,對國內建築設計手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恪守職責,勇挑重擔。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在方案創作和投標方面捷報頻傳,這些成績很多是在院技委會和創委會的具體指導下取得的。作為院總建築師,胡越在其中投入了大量精力,他主動參加設計方案的討論,為優化設計出謀劃策,加班加點開展設計評審,並積極配合生產單位參加方案招投標的具體工作。一大批優秀的重大工程方案在這兩個委員會的指導下產生,如北京奧運會議展覽中心、北京國際展覽中心新址、奧運公園景觀及商業、莫斯科商貿中心、中國科技館等。
隨著建築設計市場的開放,品牌、技術、人才等競爭越來越激烈,為更加適應市場競爭,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在內部進行了具有獨立營銷能力的工作室模式的改革,「胡越工作室」成為了設計院最早成立的品牌工作室之一。工作室改革之初,有人對專業技術人員獨立承擔經營管理責任有疑問,還有人擔心這樣會不會影響專業技術人員的發展。胡越憑著自己多年從事建築設計的經驗和對國內外建築設計市場的了解,意識到舊有的組織生產形式存在的弊端,經過深思熟慮,毅然帶頭挑起了工作室的重擔。一年多過去了,胡越工作室完成了五棵松體育館的施工圖設計,取得了五棵松文化體育中心配套設施設計競賽的第一名,並在時間緊、暫無收入的情況下,完成了29.2萬平方米配套設施的初步設計和地下部分的施工圖設計。與此同時,他們還完成了五棵松文化體育中心總圖方案的報批工作和人藝中型劇場、藝術博物館、中國標准院的前期規劃工作。
做有社會責任感的建築師。胡越一直以此自勉,並在工作中默默實踐著這樣的諾言。他認為建築師有幾種,境界最高的應是那種有著強烈社會責任感的,其中最突出代表就是梁思成大師,每每想到梁思成大師歷盡千辛萬苦為中國建築文化的傳承做過的那些非常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總讓他內心激起無限崇敬之情。 對於北京國際金融大廈工程——可以說是讓胡越功成名就的工程,後來的人往往驚訝於它所取得的「大滿貫」成績,卻很少能看到榮譽背後那份沉甸甸的付出。回想起來,胡越仍是感慨萬千,這是自己作為方案設計人和工程主持人接的第一個大項目,對於這樣的重大工程除了興奮還真有點發怵。當時工期非常緊,而整個設計組里只有三名建築師,老同志又不會用電腦,所有的圖基本上都是自己畫的。他還記得,由於甲方要求在春節後上報修改方案,1996年的春節他是一個人在設計院里的電腦機房裡度過的,一畫就是好幾天,不但身體很疲憊,精神上也倍感孤獨。還好工程甲方給予了設計人員充分的信任,胡越說,甲方對你越信任你,要求也就越高,經常要跑工地,一盯就是一天,最少的時候一周也要跑三次工地,很多時候是一下飛機就拎著行李跟著甲方跑工地。「建築師要對自己的作品負好責,除了方案和施工圖要精心的做,盯工地絕對是第二次創作,全過程全身心的投入,哪個過程也不能放,放了就不是那麼回事了。」施工圖做完以後,胡越探親去了美國,但他時刻牽掛著這個工程,面對回國工作還是留在國外鍍金,他選擇了回來——「國際金融大廈對我來說就像自己的孩子,實在是割捨不下。既然做了就要做得像樣,不能瞎湊合,自己從感情上就過不去。」 胡越同志於1986年大學畢業後即參加了亞運會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的設計工作,在該項目的整體設計工作中,胡越提出的體育館、游泳館雙層屋面方案解決了原方案大屋面呆板、單調的弱點,使得新設計的屋頂既具有傳統大屋面的神韻,同時又富有時代感,雙層屋面方案對體育中心的設計成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隨後,胡越又在項目總設計師馬國馨的帶領下在國內首先設計了帶坡道的樓梯,使殘疾人上下樓梯方便順暢。
1991年胡越作為方案創作人、工程主持人設計了摩洛哥國家體育中心游泳館。該項目在設計時採用了當時國內非常先進的CAD三維技術,獲得了第二屆建築師杯全國中青年建築師優秀建築設計獎。1996年胡越同志參加了北京國際金融大廈的設計工作。該項目地理位置重要、規模大,在胡越和其同事的共同努力下,此項目在城市設計、建築設計、工程技術等多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績。
繼國際金融大廈之後,胡越同志又設計瞭望京科技園二期和秦皇島體育館等工程。其中秦皇島體育館採用了雙層張拉膜屋面與金屬屋面相結合的屋頂系統。根據體育館不同的功能要求將兩種材料的屋面分別應用在不同的部位,並進行了巧妙的組合,此屋頂系統不僅造型優美,同時還很好的解決了建築聲學上的難題,同時節約了大量的照明用電。
從2003年開始,胡越同志作為項目的總建築師設計了作為北京奧運會主要場館之一的五棵松文化體育中心,它是國內第一個按NBA標准建造的綜合體育館,其內部功能配置、設施要求在國內沒有先例。
2008年完成的上海青浦體育館、訓練館改造是一個城市更新的項目,胡越同志在該項目中創造性的使用了可完全回收的化學合成材料做為外牆材料,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胡越正在主持設計杭州市奧體中心及國際博覽中心中的體育館和游泳館建設項目。該建築規模大,功能復雜,特別是它採用國際先進的參數化設計軟體對復雜三維造型進行優化,在國內居領先地位。
胡越同志在完成設計任務的同時還在各種學術刊物上發表了十多篇論文。其作品分別入選2004年首屆中國建築藝術雙年展和2005年深圳建築雙年展。2008年參加了在巴塞羅那舉辦的世界建築節,2009年作品獲邀請參加於比利時舉辦的歐羅巴利亞《心造——中國當代建築前沿展》 。 五棵松文化體育中心既是北京舉辦第29屆奧運會時重要的比賽場地之一,也是今後京西地區為市民服務的、效果獨特的、高效率的以及有很強適應性的文化體育公園。這個項目最早是國外建築師的方案,由胡越帶領他的設計團隊配合做施工圖。由於各種原因,剛開始一直沒拿到設計費,對此,胡越絲毫沒有計較利益上的得失。他還告訴大家,奧運場館建設是國家的事,是北京的事,更是我們大家的事,既然讓我們來做,就一定要全身心的投入進去,做到最好。隨著工程進行,對外方的方案進行了優化,胡越帶領技術人員展開了新一輪的創作。建築師游亞鵬說:「現在想想那段時間真不知道是怎麼過來的,大家投入了全部的精力,夜以繼日地加班加點。胡總是最辛苦的一個了,每天最早來得是他,最晚走的還是他,經常一忙就是十幾個小時。」2008年4月初,一套高標準的初步設計終於完成了。到了五月份,根據形勢的需要,奧運項目又進行了新一輪調整,這就意味著剛剛完成的方案又要重新來過,大家的心血都付之東流了,很多建築師思想上難以接受。胡越並沒有氣餒,他一邊做大家的思想工作,一邊帶領大家工作,以調整為優化設計的契機,通過技術、材料的合理使用,讓新的方案更加簡潔、更加經濟、更加便於建造和日後使用,就這樣大家的心情慢慢平靜了,一套更適用、更能滿足各方要求的新方案也重新呈現在大家的面前。游亞鵬欽佩地講到:「是胡總帶領我們從不利走到了完善,現在我們不僅更信任他的學術權威和專業水平,更為他對設計負責、對甲方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品格所折服。」
胡越說:「一個對社會負責的人,決不能忽視自己對家庭的責任。」由於工作繁忙,他和愛人、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很有限,但只要有空他都盡可能多的陪著她們。胡越略帶愧疚地說到:「和她們一起走走、看看、玩玩,自己會很踏實,也更有責任和信心去工作,只是這樣的機會實在太少了。」
卓越意味著艱辛,意味著奮斗,意味著永不停息。未來正從今天開始,千千萬萬的中國建築師為追求卓越辛勤努力著。胡越表示,「我只是這支隊伍的平凡一員 。「
I. 北京國際金融大廈 租賃部
國際金融大廈 北京市西城區復興門內大街156號 010-66426110
打到總機再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