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國家金融信息中心有限責任公司的國家金融信息大廈
國家金融信息大廈是新華社與北京市政府開展金融信息服務全面戰略合內作的重要容成果。國家金融信息大廈建成後將成為金融信息平台新華08的資訊採集中心、數據中心及研發中心。
國家金融信息大廈建成後,將成為金融信息平台新華08的資訊採集中心、數據中心及研發中心。新華08運營主體--中經社控股還與豐台區政府就相關附屬設施建設簽訂了協議。此前金融信息平台上海總部--中國金融信息大廈已於2009年5月在上海浦東陸家嘴金融核心區奠基。
國家金融信息大廈建成後,將成為新華社金融信息平台資訊的採集中心、數據中心及研發中心。麗澤商務中心是北京市在奧運會後全力打造的新興金融功能區,在二環和三環之間,佔地8.09平方公里。
B. 上海新華社中國金融信息中心地鐵幾號線幾號出口
地鐵2號線,陸家嘴站下車,1號口出,步行500米左右到達
C. 中國金融信息中心的樓盤介紹
中國金融信抄息中心是新華社金融襲信息平台上海總部的物理載體,與中心建設這一「物理反應」同步,新華社金融信息平台及其產品新華08的發展等「化學反應」也將加速。中心啟用後,將集金融信息採集、發布,數據挖掘,指數研發,金融傢俱樂部等多重功能於一身,這對於增強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軟實力、提升我國在國際金融市場影響力和話語權,產生重要作用。
D. 中國金融信息中心的正式啟用
作為國家「核高基」抄項目新華社金融襲信息平台的重要載體、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重大基礎工程,中國金融信息中心2014年1月1日在上海浦東陸家嘴正式啟用,璀璨的藍寶石造型與東方明珠塔交相輝映,成為陸家嘴金融城的新地標。
在全球金融一體化背景下,金融信息引導著資金,引領著資本,影響著決策,決定著交易,金融信息話語權是金融中心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志。中國金融信息中心這一「航母」正式起航,將大大提升上海軟實力,全球金融市場將會聽到越來越多的「中國聲音」,使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如虎添翼。
2014年1冃1日,與中國金融信息中心這一重大基礎性工程相伴落地的,還有新華社與國家發展改革委共同組建的跨學科實體性研究機構國家價格研究院(上海),以及面向全球開展白銀報價交易、現貨流通、數據採集加工、指數開發等業務的新華上海貴金屬交易中心。同日上線的陸家嘴金融網則將有效承接政府公共服務職能,打造「24小時的網上陸家嘴」。
E. 據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很牛逼,是亞洲的金融中心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是僅次於東京的遠東第二大城市。如果你需要更感性的說法,我可以告訴你,當時,好萊塢的大片,在美上市後三天之內就會出現在上海的各大影院,此其一。其二,改革開放到今天,你能學到和看到的幾乎所有現代營銷和廣告手法在那時的上海都可以找到。尤為讓我感佩的是,翻看當時民族企業的廣告創意,你會發現,其實我們中國人對市場經濟一點也不陌生,而且早在六十年前,就已經在激烈競爭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此外,當時上海的繁榮與租界有很大的關系,再次就不多作舉例了,你可以搜索一下,從某個層面上說,租界的繁榮在上海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但至於1樓那位說的上海那時的牛都是靠外國人,這是毫無依據可言的。樓主可以去上海圖書館或者上海檔案館查閱當時的一些史料就明白了。其實上海的租界與《南京條約》簽訂後的開埠是有直接聯系的,而開埠所帶來的結果就是租界和移民的繁榮,這些關系都是相輔相成的。
繼續回1樓,香港如今的繁榮與上海有著非常大的關系。49年解放後,老蔣捲走中國百分之八十的硬通貨。而從這時開始,上海人開始了移民香港的浪潮。第一任香港特別行政區首席執行官董建華、現任香港政務司司長唐英年、上海青幫掌門人杜月笙、著名女作家張愛玲、中信集團主席榮智健家族、娛樂圈教父邵逸夫、香港娛樂圈阿姐汪明荃、著名主持人沈殿霞等人均是上海發家後去香港發展的。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有「遠東巴黎」的美譽,也因此經常被報刊雜志特別加上一個「大」字,即「大上海」來形容上海在當時國際舞台上的重要程度。聽我外婆聊過一些往事,據說當年的香港仍處在發展低潮,許多香港有識之士都渴望有朝一日將香港打造成如上海一般繁華,故當地報紙也曾將香港形容為「小上海」 來勉勵公眾。
在這之後的另一波移民潮則始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得益於鄧小平同志提出的改革開放政策。國門打開的同時也讓國人進一步領略到了香港高速發展的魅力所在,而上海則因受困於「文革」等客觀因素,和香港的差距在六七十年代加速拉大,昔日有著「遠東巴黎」美譽的「大上海」,在改革開放初期只能面對香港已如磐石般穩固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而望塵莫及。
再補充一篇轉的文章,供各位參考:
中央政府於3月25日透過官方通訊社新華社對全世界宣布:當日召開的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通過關於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會議提出,到2020年,將上海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具有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的國際航運中心。
距離北京對外正式宣布建設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決定後不到半個月時間,中央政府於4月8日授權新華社發文,宣布將上海、廣州、深圳、珠海和東莞列為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城市。
香港現任行政長官曾蔭權當晚即透過媒體為港人打氣,稱其相信中央政府另有打算,香港也會積極准備,希望成為內地以外首個配合以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的地區。曾特首的此番及時回應在香港市民看來意在向中央討政策,力求保住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面對現實,如今的上海就金融中心地位而言依然無法同香港對全球金融市場的重要性相提並論,甚至還不如上世紀三十年代上海被譽為「遠東巴黎」的全盛時代,這其中有主觀因素,比如近幾年人才外流的嚴重性已經達到了幾乎無可救葯的地步。在上海著名的高等學府復旦大學內曾經流傳著這樣一個「笑話」:最優秀的畢業生去了美國,第二等的去了香港,哪也去不了的留在大學讀研,然後教書。
客觀上來講,中國央行和外匯監管部門對人民幣兌換的嚴格管控也在很大程度上讓上海的國際金融中心夢想更像是一句高喊的口號,至少目前看來沒有太大實際用途,就連前些日子載我去中環開會的香港的士司機都知道,哪天人民幣自由兌換,上海哪天才會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全球金融中心。
也正是基於這個最根本的判斷,不少經濟學家在獲悉中國國務院有關2020年把上海建成國際金融中心的決議通過之後紛紛興奮地提出這樣一個逆向思維的結論: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實現自由兌換,2020年之前有戲!
F. 這么多路透社、新華社是什麼意思到底是代表哪個國家的
路透社是英國的。 新華社是中國的。
路透社於1850年由保羅·朱利葉斯·路透在德國亞琛創立,1851年遷址到倫敦。創辦人路透原為德國人,後加入英國籍。1865年,路透把他的私人通訊社擴展成為一家大公司。
路透社是英國創辦最早的通訊社,現為世界四大通訊社之一,素以快速的新聞報道被世界各地報刊廣為採用而聞名。路透社股權屬於代表倫敦出版的全國性報紙的報業主聯合會,代表郡級報紙的報聯社、澳大利亞報聯社和紐西蘭報聯社 。這四家股東都有代表參加路透社董事會,它們之間有一項確保路透社在新聞報道中所謂「獨立性」和「正直性」的「托拉斯協議」。
路透社董事會由1名董事長、3名常務董事和8名董事組成。董事會每半年召開一次會議,由董事輪流主持會議,討論財政和經營管理方面的問題。日常行政工作由執委會(或稱經理部)負責。執委會由總經理、兩名副總經理、兩名助理副總經理和總編輯6人組成。總經理由董事會任命,新聞業務工作由總編輯主持。
路透社名義上是私人企業主所有,實際上受政府控制,是英國的官方喉舌。路透社新聞報道的主要對象是國外,它的國際新聞緊密配合英國政府的外交活動,它對體育新聞也很重視。該社的經濟新聞主要是商情報告,為英國和西方大企業服務。
路透社每天發稿。除一般新聞外,經濟新聞和體育消息占很大比重。每天24小時,通過電子計算機控制以電視、電傳和油印稿形式,向世界名地的銀行、經紀人和工商企業提供經濟、金融情報。路透經濟新聞在世界上享有一定地位。在它的總收入中,85%來自出售的經濟新聞,15%來自國內的收入。
路透社的消息大致有特急快訊、急電和普通電訊三種。這三種電訊的時效按順序遞減,篇幅按順序遞增。特急快訊主要針對商業用戶,快訊主要適用於政府機關及電子媒介訂戶,普通電訊則主要服務於其他新聞媒介訂戶。
路透社是與新華社最早建立新聞合作關系的西方通訊社,50年代兩社就簽訂了互相交換新聞的協定。1992年12月6日,路透社的綜合數據網路與中國最大的上海證券交易所的行情電腦系統正式聯通,使得上海證券交易所的A股和B股的牌價可以通過路透社的網路傳送到世界各國。
新華通訊社(簡稱新華社)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通訊社,是中國最大的新聞信息採集和發布中心。現任社長田聰明,總編輯南振中,副社長徐錫安、馬勝榮(兼任常務副總編輯)、何平(兼任常務副總編輯)、魯煒(兼任秘書長),中紀委駐社紀檢組長李洪峰,黨組成員崔濟哲(兼任副秘書長)。
新華社前身是「紅色中華通訊社」,創建於1931年11月,1937年改現名。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1978年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後,新華社的規模和業務范圍不斷擴展,目前正在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世界性通訊社而奮斗。全社從事新聞報道、經營管理和技術工作的職工逾萬人。
新華社總社設在中國首都北京。全社的新聞採集和處理系統由總社、國內分社、國外分社三部分組成。總社除總編輯室外,還設有國內新聞編輯部、國際新聞編輯部、對外新聞編輯部、體育新聞編輯部、新聞攝影編輯部、參考新聞編輯部、新聞信息中心和網路中心。在國內除台灣省以外的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設有33個分社,在50多個大中城市設有支社或記者站;在海外的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分社。同時,分別在香港、墨西哥城、內羅畢、開羅、巴黎設有亞太、拉美、非洲、中東及法語地區等五個可以直接向國外發稿的總分社。
新華社擁有多渠道、多功能、多層次、多手段的新聞報道和發布體系。在國內,每天通過專線分別向中央、省市、地縣、晚報、專業報和電台、電視台播發各類新聞信息稿件,用中、英、法、西、俄、阿、葡7種文字24小時不間斷的向世界各地提供各類新聞信息,總字數為400多萬字。目前,新華社已在海內外建立起一個龐大的新聞信息用戶網路,並與近百個國家的通訊社或新聞機構簽訂了新聞交換合作協議。成立於1993年的新華社音像中心,為各級電視台和廣大音像製品訂戶提供多品種的新聞、專題類節目。
新華社編輯出版20多種報刊,包括《新華每日電訊》(日報)、《新華社外文電訊稿》(英、法、西、阿、俄)、《參考消息》(日報)、《經濟參考報》(日報)、《中國證券報》 (日報)、《上海證券報》(日報)、《瞭望》(周刊)、《半月談》 (半月刊)、《環球》(半月刊)、《中國記者》(月刊)、《 攝影世界》(月刊)、《證券投資》(周二刊)、《農村大世界》(月刊)、《中國圖片》(季刊)、《中國年鑒》(中、英文版)等。其中《參考消息》是全國發行量最大的日報;《半月談》是全國發行量最大的雜志。新華社所屬的新華出版社每年出版以新聞和時事政治為主的各類圖書400餘種。
隨著世界科技的發展,新華社的通訊技術已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包括文字編輯、圖片處理、新聞通訊、經濟信息、資料檢索等10多個計算機信息處理系統,擁有包括衛星通訊和互聯網在內的傳輸網路,衛星通訊傳輸網路形成了以北京為中心,香港、紐約、巴黎、倫敦為轉發中心,覆蓋全國和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新聞通信體系。
近幾年來,新華社的經營事業有了較大的發展,業務范圍不斷擴大。新華社所屬的中國經濟信息社、中國新聞發展公司、中國廣告聯合總公司、中國圖片社、環球公共關系公司、杭州國際公共關系公司等,在國內同行業中都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新華社還設有新聞研究所、世界問題研究中心、中國新聞學院等部門,致力於新聞業務研究和人才培養工作。根據中國政府的授權,從1996年開始,新華社又成立專門機構,負責對外國通訊社及其所屬信息機構在中國境內發布經濟信息進行歸口管理。
G. 中國人民銀行 金融信息中心 文電中心是干什麼的急急急。。。
文電中心,文電:即辦理公文。主要是在機關工作的一個基本形式。
金融信息中心作為國家「核高基」項目新華社金融信息平台的重要載體、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重大基礎工程,中國金融信息中心2014年1月1日在上海浦東陸家嘴正式啟用,璀璨的藍寶石造型與東方明珠塔交相輝映,成為陸家嘴金融城的新地標。
在全球金融一體化背景下,金融信息引導著資金,引領著資本,影響著決策,決定著交易,金融信息話語權是金融中心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志。
中國金融信息中心這一「航母」正式起航,將大大提升上海軟實力,全球金融市場將會聽到越來越多的「中國聲音」,使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如虎添翼。
中國人民銀行擔負著組織和調節貨幣流通的職能,統一經營各項信貸業務,在國家計劃實施中具有綜合反映和貨幣監督功能。
銀行對國有企業提供超定額流動資金貸款、季節性貸款和少量的大修理貸款,對城鄉集體經濟、個體經濟和私營經濟提供部分生產流動資金貸款,對農村中的貧困農民提供生產貸款、口糧貸款和其他生活貸款。
這種長期資金歸財政、短期資金歸銀行,無償資金歸財政、有償資金歸銀行,定額資金歸財政、超定額資金歸銀行的體制,一直延續到1978年,期間雖有幾次變動,基本格局變化不大。
H. 中國金融信息中心的介紹
中國金融信息中心總建築面積近7萬平米是新華社和上海市政府戰略合作的重要內容,是國家「核、高、基」項目新華社金融信息平台(新華08)的重要載體,也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重大基礎工程。
I. 世界十大金融中心城市排行榜
1、紐約--全面領先
作為此次排名第一的紐約,其"產業支撐"和"綜合環境"在所有參評的45個城市中位於第一位,綜合得分87.2。紐約的"金融市場"和"服務水平"也排在第二高位。僅有"成長發展"相對薄弱,位列中國三個城市之後,排名第四。
紐約的全面發展是紐約超越倫敦、在國際金融中心發展指數中排名第一的主要原因。
國際上可與紐約抗衡的競爭對手目前只有倫敦。在成長發展、產業支撐和創新產出方面,紐約的表現優於倫敦;而在市場和服務水平方面則略遜於倫敦。
2、倫敦--老牌勁旅
倫敦歐洲排名第一,從綜合指數得分上看,85.7分的高分與紐約僅有1.5分的差距,兩個城市幾乎難分伯仲。
倫敦在金融市場和服務水平兩個要素上排第1位,綜合環境排名第2位,產業支撐排名第3位,成長發展排名第6位。
作為老牌的國際金融中心城市,在跨國銀行拆借、國外股票交易、國際債券發行與二次買賣、外幣匯兌、海上保險與航空保險等眾多國際金融市場都擁有重要地位。
倫敦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Libor)作為金融行業重要指標,直接影響國際貨幣市場定價。並且全球各地又在Libor的基礎上衍生出了包括Nibor(紐約)、Sibor(新加坡)、Hibor(香港)、Shibor(上海)等同類產品。
3、東京--領軍亞洲
東京在"金融市場"、"服務水平"和"綜合環境"三方面的排名全都是第3,這也決定了東京在全球金融中心的"三甲"地位。依靠日本發達的工業產業,東京的"產業支撐"排在第二位,僅次於紐約,唯一拉東京後腿的是"成長發展",排在該項的第5位。
作為亞洲區的頭號種子,東京在亞洲金融中心排名第一,超過香港、新加坡和上海。除了創新方面落後於上海、香港,其他各項排名中,東京全都是亞洲區的領軍者。
4、香港--承東啟西
地理位置是香港無與倫比的優勢。在這樣一個全球市場中,歐洲大陸和美洲大陸之間需要有一個接駁點來連接,香港以其獨特的地理優勢成為首選。
在發展指數報告中,香港在5個評價要素方面發展均衡,皆名列前茅,尤其是成長發展方面表現突出,排名第2,僅次於上海。
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並且排名靠前與香港政府的不斷推動密切相關。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此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就曾表示,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有中國內地良好的經濟發展前景做基礎,香港定位於和紐約、倫敦的競爭。
5、巴黎--服務至上
雖然在法國出現了金融界史上最大的違規交易案,雖然有"魔鬼交易員"之稱的法國興業銀行前期貨交易員熱羅姆·凱維埃以一己之力就給銀行帶來了幾十億歐元的損失,但是浪漫之都巴黎還是以它的金融服務贏得了選票。
作為世界重要金融市場之一的巴黎,其優勢在於人才智力資本、政府服務水平和城市生活環境對金融產業的服務水平。其服務排名第4,金融市場、綜合環境排名第5,產業支撐排名第6,而成長發展成為巴黎金融中心的短板,僅列第9位。
法國巴黎銀行行長米歇爾·皮貝魯此前就曾在上海表示:鼓勵金融服務類產業發展,調動其積極性,是世界級金融中心建立所必須的。此外,人才的培養和引進也是保障國際金融中心長期發展的基礎。
6、新加坡--均衡發展
新加坡的優勢在於產業支撐較強,各方面發展平衡,不存在明顯短板。位列此次十大金融城市第6位。
從五項指標來看,新加坡的單項排名全部在5-8名之間。產業支撐排名最靠前,位居第5。服務水平排名第6,成長發展和綜合環境雙雙排在6位。
立足、服務於整個東南亞地區是新加坡獲得較強產業支撐的基礎。建立亞洲美元市場、在亞洲最早設立金融期貨市場等,新加坡一直走在隊伍的前列。
7、法蘭克福--歐洲心臟
歐洲統一使用歐元之後,歐洲中央銀行就設在法蘭克福,其前身是設在法蘭克福的歐洲貨幣局。如此得天獨厚的"心臟"位置決定了法蘭克福在金融中心中的地位。
這座位於歐洲心臟的大都市,其優勢在於其發達的金融市場,在此次排名中,法蘭克福的金融市場排名居第6位。目前共有300多家德國和外國的銀行、金融機構駐扎法蘭克福。
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是世界著名交易所之一,僅次於紐約和東京的交易所。
8、上海--成長先鋒
上海的優勢在於成長發展潛力大,在所有45個參評城市中排名第一位。在五大新興經濟體城市(上海、聖保羅、莫斯科、約翰內斯堡、孟買)之中,受訪者對上海構建全球金融中心的信心程度最高。
正在舉辦的世博會,有利於提高科技創新力,更有利於促進上海金融市場的活躍程度。從各種構建國際金融中心的子要素分析,上海目前都處於積極發展的地位,並具有強大的待開發潛力。
然而,上海在服務水平和綜合環境方面也存在短板。根據IFCDIndex顯示,上海在金融市場和產業支撐方面排名均為第7位,但服務水平和綜合環境的得分均在50分以下,遠低於其他入圍城市。
9、華盛頓--美洲老二
華盛頓不但是美國的政治中心,在金融城市環境上也有突出表現,在美洲地區的金融城市排名中位列第二。
其服務水平和綜合環境方面表現較好,分別排第8和第10,成長發展排名第12,產業支撐排名第12。
10、悉尼--環境優越
悉尼的優勢在於服務水平和綜合環境,而在金融市場、成長發展和產業支撐方面均遜於東京、香港、新加坡和上海。
但作為大洋洲為數不多的金融中心,悉尼在南半球以及亞太地區,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J. 據說新華社旗下的新華大宗挺不錯,它是一個正規平台嗎
浙江榮群商品是新華銀304號會員單位新華大宗
浙江榮群新華浙江大宗內商品交易中容心,是新華社推進戰略轉型、依託中經社控股有限公司參與打造商品要素平台的重要嘗試,由新華社中經社控股有限公司與杭州興利投資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中經社控股有限公司是新華社直屬企業,是新華社金融信息平台新華08的建設主體,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金融信息服務機構。新華浙江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由新華社中經社控股有限公司與杭州興利投資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金融信息服務機構。交易中心依託新華社全球信息資源採集優勢,是新華社加快推進戰略轉型,依託國家級重大項目金融信息平台建設,服務地方經濟轉型發展的一項具體舉措。交易中心實力雄厚、資源豐富、享受優質的發展配套政策資源,是浙江省完善要素平台建設,打造「金融強省」和「長三角南翼金融中心」的重點項目。滿意的話請採納哦,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