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國際金融學的簡答題
1、1960年,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特里芬在其《黃金與美元危機——自由兌換的未來》一書中提出「由於美元與黃金掛鉤,而其他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美元雖然取得了國際核心貨幣的地位,但是各國為了發展國際貿易,必須用美元作為結算與儲備貨幣,這樣就會導致流出美國的貨幣在海外不斷沉澱,對美國來說就會發生長期貿易逆差;而美元作為國際貨幣核心的前提是必須保持美元幣值穩定與堅挺,這又要求美國必須是一個長期貿易順差國。這兩個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個悖論。」這一內在矛盾稱為「特里芬難題(Triffin Dilemma)」
2、美國以外的成員國必須依靠美國國際收支持續保持逆差,不斷輸出美元來增加它們的國際清償能力(即國際儲備),這勢必會危及美元信用從而動搖美元作為最主要國際儲備資產的地位;反之,美國若要維持國際收支平衡穩定美元,則其他成員國國際儲備增長又成問題,從而會發生國際清償能力不足進而影響到國際貿易與經濟的增長。美元實際上處於兩難境地。這一問題早在20世紀50年代末就被著名的國際金融專家特里芬所提出,成為著名的「特里芬難題」;他並且據此預言布雷頓森林體系會由於這一內在矛盾而必然走向崩潰,這已為後來的事實所證明。
⑵ 國際金融學計算題
利率高的貨幣來美元源遠期貶值,符合利率平價理論.
計算掉期率(即匯率變化年率)
90天(3個月)掉期率:(0.3902-0.3864)*12*100%/(0.3864*3)=3.93%,不等於利率差(10%-4%),套利有機會.
操作:因為掉期率小於利率差,套利可以借取瑞士法郎(期限3個月,利率4%),即期兌換成美元,進行美元3個月投資(利率10%),同時簽訂一份遠期賣出三個月美元投資本利的協議(進行套利拋補),三個月後投資收回,根據遠期合同兌換成瑞士法郎,在不考慮其他費用的情況下1瑞士法郎可獲利:
1*0.3864*(1+10%/4)/0.3902-1*(1+4%/4)=0.005018瑞士法郎
⑶ 國際金融學題目
眾所周知的IT不同於語數英,去理解背誦就可以了。IT技術的運用是要求有很強的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術和開發能力!!!
⑷ 國際金融學的計算題。謝謝
遠期匯率:
£1=SF(3.1045+0.000235)~(3.1060+0.000250)=3.104735~3.10625
報價時,一是要用遠期價報價,二是要考慮貨幣兌換的的費用,選擇價格為3.10625,設備價格報價應該是:1500*3.10625=4659.375瑞士法郎(SF)
⑸ 一道國際金融題 挺簡單的
現在 1USD=2.4DEM 根據匯率平價原理,拿同等數量的美元和馬克投資於不同的市場,應該是無套利機會,假設三個月後1USD=X DEM
所以:
2.4*(1+0.13/12)^3=1*(1+0.17/12)^3*X
求解方程得出: X=2.3764
所以三個月遠期美元貼水,貼水數為2.36
⑹ 國際金融學裡面的簡答題!
有很多種學說,來您是看得陳自安那本吧。
比如我國的對外貿易法,就規定了這種情況。因為本國外貿公司從事的是國際商事活動,所以行政機關對於其管理也屬於國經范圍,本來經濟法和行政法就界限模糊,涉及商事的行政管理其實會有「博弈」存在,和一般意義上的行政管理還不太一樣,其實現在行政法也比較推崇「平衡論」,經濟法和行政法的區別是控權論和管理論時代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