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上海為什麼會成為世界金融之都
上海具有建設國際金融中心所需的完備的金融體系、金融機構、人才、環境與管理 金融市場的完備程度,是衡量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基礎指標。上海的金融市場的影響力和輻射力正日益強大
開放程度,是國際金融中心的又一個標志,上海走在全國的前列 。
基礎條件好
「選擇上海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清華大學布魯金斯中心主任肖耿教授這樣評價,「因為上海曾經就是遠東的金融中心,基礎條件最好。」他用了一個有趣的詞:「無人可比」。
在他看來,建設國際金融中心需要有完備的金融體系、金融機構、人才、環境與管理,而從國內城市目前的現狀來看,上海最有條件。
至今,上海的金融體系已初具規模。上海已建立起包括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託公司、期貨公司、金融租賃公司、貨幣經紀公司、票據業務中心等在內的類型齊全的金融機構體系。其中,基金管理公司、信託公司等金融機構實力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上海市金融辦有關人士介紹,截至去年6月底,上海金融機構總數達850家。
更重要的是,上海金融機構資產總額在全國金融資產總額中佔有較大比重。這是反映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中金融機構聚集功能的重要指標。「十五」末,上海金融機構總資產達到3.2萬億元,約佔全國的9%。截至2007年底,全國金融機構資產總額60.48萬億元,上海就佔了6.94萬億元,約為全國金融總資產的11.5%,增長很快。
市場輻射大
金融市場的完備程度,是衡量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基礎指標。而上海金融市場的影響力和輻射力正日益強大。
至今,上海已基本形成了包括股票、債券、貨幣、外匯、商品期貨、與OTC衍生品、黃金、產權交易市場等在內的全國性金融市場體系,是國內金融市場中心,也是國際上少數幾個市場種類比較完備的金融中心城市。
令人鼓舞的是,上海金融市場的成交總額和規模連續大幅度增長。2007年,上海金融市場交易總額達127.6億元,同比增長117%,而2006年的增長只有69%。2008年,盡管證券市場成交額同比萎縮,但金融要素市場間相互補充的作用進一步增強,至去年6月底,上海金融市場交易總額已達76.6萬億元,同比也增長了41.07%。
在這個過程中,上海金融市場的規模也日益擴大,並在世界上佔有一定地位。2007年,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成交30.54萬億元,位列全球第七、亞洲第二;位於上海的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債券流通余額13萬億元,位列全球第七位;上海期貨交易所的部分產品也列入世界前列,其中,天然膠成交8.7萬億元,位列全球第一,銅成交10.1萬億元,位列全球第二位。
直接融資總額佔全國的比重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能級最主要的標志。以上海金融市場發行的股票、國債、企業債、上市公司債和企業短期融資融券為統計口徑,2005年,上海金融市場直接融資占國內融資比重約為17.7%,2006年達20%,2007年達25.2%。2008年,即使證券市場深幅調整,直接融資較大回落,但是,上半年直接融資額佔比也達到了14.4%。2002年到2007年,在上海直接融資的國內企業融資總額達到了2萬億元,其中95%的融資額是兄弟省市企業的,可見其服務全國的能力。
開放程度高
開放程度,是國際金融中心的又一個標志,上海也走在全國的前列。
截至2008年6月底,已有375家各類外資和中外合資金融機構匯聚上海,佔在滬金融機構總數的44.1%,也就是說,上海近一半的金融機構屬於外資。其中,有17家外資銀行總部設於上海,佔全國外資法人銀行的2/3。5家外資法人財產險公司將境內總部設在上海,占外資法人財產險公司總數的5/7。另外,上海一半以上的中外合資保險公司和合資基金管理公司集中在上海,還吸引了境內眾多中外資銀行的資金管理中心入駐。
② 世界三大金融中心
紐約,倫敦,香港
發達國家CBD國際金融業發展的啟示
介紹的第一方面就是發展模式。
從國際經驗看,CBD國際金融業發展大致存在兩種模式。
第一,自然形成模式主要代表是紐約曼哈頓金融中心,倫敦金融城等。形成過程是:經濟發展—地區金融中心—全國金融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呈漸進式發展。軌跡是:首先,隨著貿易和經濟的發展,在某一城市或地區形成一個區域性的金融中心,然後逐步成長為全國性的金融中心。隨著對外經濟貿易聯系和交往的廣泛發展,那些能夠在國際層面上為各種金融業務活動最大便利的國內金融市場就逐漸發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
我還要介紹發展國際金融中心還有前提和條件,要想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無論上海、北京、天津我可以說大家積極性都非常高。但是,經濟的發展離既定的目標還有一定的差距。
第二,政府主導模式。主要代表是香港金融中心、新加坡金融中心。形成過程是:政府主導設計—金融業國際化—帶動國內金融業的發展—功能性金融中心。還有企業的發展模式。這是新的經濟模式,是大型企業憑借自身的經濟實力來建一個城市的CBD。
這兩種模式對我國建設CBD都有借鑒意義。從發達國家CBD發展歷程中,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啟示:
一是從國際金融中心的設立地點看,世界上不少國家都是在本國的大都市最繁華地段開發一條「金融街」把各主要金融機構的網點、各類金融市場以及金融服務功能引入其中,使人們進入這條街就能及時得到各類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並切實感受到作為金融中心的濃烈氣氛。
二是從國際金融中心的類型看。傳統的國際金融中心按性質可以分為功能中心(或稱融資型中心)和名義中心兩類。絕大多數老牌的國際金融中心,如倫敦、紐約和東京都屬於功能中心。這類國際金融中心憑借自身強大的經濟實力和悠久的金融業發展史,吸引包括本地區客戶在內的全球客戶。為他們提供金融服務,並發展成為外國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聚集地。
三是從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階段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金融市場經歷了重大的演變和發展過程。大體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紐約、蘇黎世的崛起並與倫敦並成為世界三大國際金融市場。由於戰後英國經濟的衰退,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資金供應者,美元成為各國儲備貨幣和重要的國際結算貨幣。國際資本的信貸和籌措大多集中在紐約。
第二階段,歐洲貨幣市場的產生和擴展。60年代以後,美國國際收支出現了持續的巨額逆差。美元信用動搖,結果歐洲美元、亞洲美元市場相繼出現並且迅速發展起來。其中倫敦成為規模最大的歐洲美元市場,並實現了信貸交易的國際化,為金融中心國際化擴散創造了重要條件。此後國際金融市場廣泛擴散到巴黎、法蘭克福、等等。
第三階段,發展中國家金融中心建立,並且向國際金融市場方向發展。這些國家的金融市場正在逐步發展成為國際性金融市場。這就告訴我們,我國CBD金融業的發展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
第四個啟示是,縱觀這些經驗,我們全國各地都在講建立國際金融中心現在無論是上海、北京和其他城市都不能稱為國際金融中心。如果現在誰說我是國際金融中心我覺得有點不現實。
作為一個主要的國際金融中心一般應具備以下5個基本條件:1.擁有強大的經濟力量和實行本國貨幣的可兌換性。一般是國際貿易和國際清算的中心。2.擁有完備的金融機構和高度發達的國內金融市場。能從事大規模的國際資金交易活動。3.擁有一個有著廣泛國際聯系的自由外匯市場。有利於國際資金的自由流動。4.擁有靈活而富有彈性的金融貨幣政策。5.除了適宜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條件外,還要擁有良好的通訊設施和發達的配套服務業。因此在我國CBD金融業的建設發展中要著重注意以下幾方面條件的創造與完善。
參考資料:http://tj.focus.cn/news/2005-03-26/96199.html
③ 世界最著名的三大金融中心是
D
世界金融中心有紐約、倫敦、巴黎、蘇黎世、香港等,其中美國的關系紐約無論專怎麼說都可以算是屬最大的之一,因此選項應包含紐約
看了cd選項後可以否定a了,選d
西歐那些小而富的國家以及世界很多富豪的資本都圍著蘇黎世轉
倫敦是傳統的世界金融中心,非香港所能比擬
紐約不用說了
④ 最早成為世界最大的國際金融中心的城市
倫敦 現代意義上最早的國際金融中心當屬倫敦。倫敦最早確立其世界金融中心地位是起源於世紀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當時的圈地運動、農業革命與工業革命。圈地運動造成土地和生產資料集中到少數貴族和農場主手中,促進了以大地產為主的資本主義農場經濟的發展,也為城市工業資本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工業革命使生產技術、經營管理和整個工業體系發生變革,使生產率廣泛提高。從工業革命開始到現代化初具規模.即從18世紀中葉到20世紀韌,英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國家;海外貿易或國際貿易,一直是研究英國現代化或工業化最重要的.也是最有爭議的課題之一。對於第一個工業化國家說來.海外貿易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隨著工業革命的進展,正如馬克思說的,「不斷擴大產品銷路的需要,驅使資產階級奔走於全球各地。它必須到處落戶,到處創業,到處建立聯系」。「過去那種地方和民族的閘關自守狀態,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來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賴所代替了」。加上工業革命使鐵路和海船這個前所未有的新的交通工具被英國在國際范圍內應用起來。這「事實上創造了以前只是潛在的世界市場——一些以農業為主或純粹從事農業的國家,郡圍繞著一個巨大的工業中心——英國:英國消費它們大部分過剩原料,同時又滿足它們對工業品的大部分需要。因此,無怪乎英國工業獲得這樣巨大的空前的發展」。
可見,國際貿易是資本主義產生和發展的必要條件.「沒有對外貿易的資本主義國家是不能設想的!」英國的現代化或工業化更不能沒有海外貿易。正是這個海外貿易,擴大了英國的糧食供應.開辟了新的和廣闊的原料(尤其是棉花)來源;正是這個海外貿易;又為英國製造業提供了市場。並使經濟增長速度加快,比只依靠國內或歐洲內部市場所能取得的增長速度要快得多。海外貿易還有助於提高英國人均產量,從而提高英國的收入和消費。 倫敦確立了世界上最重要的經濟中心的地位,也是歐洲最大的經濟中心。現在的倫敦是和紐約齊名的世界最大的國際金融中心。金融業是倫敦最重要的經濟支柱,從業人員約325,000 (2007年)。2005年,其地區總產值為4460億美元(世界排名第五,歐洲第一),佔英國國內生產總值的20%,大都會區GDP達到6690美元,佔英國GDP的30%。 倫敦城是倫敦的最大的金融中心,分布有許多的銀行、保險公司和金融機構。大約有一半以上的英國百強公司和100多個歐洲500強企業均在倫敦設有總部。全球大約31%的貨幣業務在倫敦交易。倫敦證券交易所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證券交易中心之一。倫敦港同時也是英國第二大的港口,每年吞吐量約五千三百萬噸。 倫敦城共有500多家銀行(至1991年),銀行數居世界大城市之首,其中外國銀行有470家,在倫敦擁有的資本總額達1000多億英鎊。倫敦城每年外匯成交總額約3萬億英鎊,是世界最大的國際外匯市場。倫敦城還是世界上最大的歐洲美元市場,石油輸出國的石油收入成交額有時一天可達500多億美元,佔全世界歐洲美元成交額的1/3以上。英國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以及13家清算銀行和60多家商業銀行也均設在這里。清算銀行中最有名的是巴克萊、勞埃德、米德蘭和國民威斯敏斯特四大清算銀行。 倫敦城是世界上最大的國際保險中心,共有保險公司800多家,其中170多家是外國保險公司的分支機構。在倫敦保險業中,歷史悠久,資金雄厚,信譽最高的是勞埃德保險行。 倫敦城中的倫敦股票交易所為世界4大股票交易所之一。此外,倫敦城還有眾多的商品交易所,從事黃金、白銀、有色金屬、羊毛、橡膠、咖啡、可可、棉花、油料、木材、食糖、茶葉和古玩等貴重或大宗的世界性商品買賣。
⑤ 收到平安(北京)國際金融中心的面試通知,在網上搜了下,發現關於他們的消息都很負面,心裡有點沒底。
剛好昨天去了,說一下也無妨,讓後面的人不要上當受騙。
我當時看到平安國際金融中心有招聘,就應聘了「高級財務顧問」一職,結果在在線投遞簡歷的第二天,就有一個「推薦人」給我打電話,讓我在第三天下午13點30到平安國際金融中心B座五層參加面試。要求穿正裝,帶簡歷跟身份證復印件。
第三天我按時到了,簽到之後,被領到一個可以裝一兩百的人大教室,裡面已經全是應聘者,大家應聘的職位不一樣,有的也是「高級財務顧問」,有的是「財務分析師」等等。然後開始聽一個自稱很牛的女老師講了三四十分鍾的「假大空」,關於平安怎麼怎麼牛,業務多麼多麼好。期間我仔細看了下發給我的平安材料,發現重點內容除了簡介這個集團以外,主要是講保險相關流程,這一點引起了我的懷疑。這份材料後面還附帶著一張關於演講的測試題,題目中的主觀題都是與「綜合保險業務員」相關,這一點又讓我懷疑起來。整個演講之後,我對我所應聘的「高級財務顧問」幾乎沒有任何了解,有很多應聘者已經離場了。
下午14點30左右,工作人員說要大家做所謂的LASS測試,說只有通過這個測試的人才有機會進入面試。我很驚奇的是,工作人員說現場題目不夠,要求教室左半邊的應聘者先做,而且每兩人或三人共用一本試題冊!這一點充分說明主辦方的考慮不周和不重視:有多少人接到面試邀約他們是知道的,那為什麼不能准備充足的試題冊?這個LASS測試中的大部分題目的重心是在問你願不願意成為「保險推銷員」!!!全部在場人員做完LASS測試基本上已經快15點15了。期間早做完並且提交的應聘者大部分都被陸陸續續的叫道另外的屋子進行面試。
由於我去的比較晚,提交LASS測試的時間也晚,所以16點時工作人員才點名讓我去面試,我們被領到他們的公共工作區,裡面有四個面試官,還有n個在打電話,處理公司事務的內勤,好不熱鬧。每個面試分別進行,但是沒有隔斷分開,人聲嘈雜。
16點5分面試官讓我進行面試,16點8分面試結束,整個過程就他媽的三分鍾!面試官的問題只有一個,讓我簡單的介紹一下自己。之後看到我的簡歷,知道我不是北京土著,就問我「下定決心要在北京闖闖嘛?」我給與肯定回答,然後他對我幽幽地說,「北漂很苦啊……有心理准備嘛?」我說有。於是他很開心的跟我說,「根據你的情況呢,我覺得你基本上符合我們這份工作的條件,祝賀你,你的面試通過了,請明天於叉叉時間到叉叉地點參加我們的產品體驗和第二輪面試!」這個言簡意賅的三分鍾面試佔用了我一下午的時間!
行了,打了這么多,全都是我親身經歷的,吹牛死戶口本。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要是你不信,今天下午坐地鐵到亮馬橋站,去他們那體驗下。要是完全跟我一樣,記得給我加分。幫人也要回報。
⑥ 互動首創策略機構董事長,資訊中國總裁是誰
楊曉來春,男、漢族,大學學歷,媒體自人、知名策劃人、著名品牌專家,被冠以「聚合勢場傳播策劃第一人」稱號,中國80後策劃界人物之一。全美中華青年聯合會會員、鳳凰網知名博客專欄作家、華聲辣眼時評人。1987年出生於內蒙古赤峰市,長期致力於品牌戰略、管理、傳播、研究及企業戰略建設、形象建設、文化建設方面的研究。創造性提出了「聚合勢場」傳播策劃理論。其本人在多家媒體擔任記者、編輯/特約記者、通訊員等職務,並被國內多家企業公司聘為高級顧問、現任互動首創策略機構董事長、資訊中國總裁及多家機構策劃總監、品牌總監等職務。曾榮獲「內蒙古最具發展潛力策劃新人」等多個獎項,參與過多家企業及行業的策劃和新聞報道、並對國內多位大藝術家、歌手藝人及企業家做過高端訪談,文章時評等在報刊雜志及央視網、中國新聞網、騰訊網、搜狐網、網易、鳳凰網、新華網、人民網、中國青年網、千龍網等數百家媒體刊載報道。
⑦ 中國平安國際金融中心綜合理財部的相關招聘信息是否屬實
2年前 我在上海平安做過,當初是招聘會上面試。面試的人特能忽悠(賣保險的當然專靠嘴皮子吃飯屬了),跟我講什麼招拓展部客戶經理,客戶專員等等(反正職位一大堆),要求還很低,工資分為「有責任底薪」和「無責任底薪」2部分。他還說他同事做的好的有人能拿幾十萬的月薪。我也不知怎的就被忽悠進了。隨之而來的就是讓你先去參加培訓——考保險代理人資格證——正式上班。當然所謂的上班就是賣保險,而且還得交1000RMB押金,之前的考試費用交了押金才能報銷,不過辭職了押金會還你的。幹了一個多月,期間瘋狂的打電話,瘋狂的找陌生客戶,一份保險都沒賣掉,路費啥的還TM自己掏,最後以為還有底薪,那招我進去的人(也就是我主任)直接跟我來一句「我們這工作就是靠提成吃飯的,沒業績還想拿工資?」我真想草TM了
⑧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設計者是誰
國際金融中心,坐落於繁華的中環交易廣場附近,以其樓高420米、專88層的高度屬雄居香港各類建築物之首,成為此間新地標建築設計者為美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於1990年建成,大廈樓高70層,樓高315米,加頂上兩桿的高度共有367.4米。建成時是香港最高的建築物,亦是美國地區以外最高的摩天大廈,現為香港第3高大廈。外型像竹子的「節節高升」,象徵著力量、生機、茁壯和銳意進取的精神;基座的麻石外牆代表長城,代表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