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會有哪些階段
由於傳統金融行業的各種弊端,近兩年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僅從支付市回場來看,前瞻產業研答究院《2014-2018年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前瞻》數據顯示,2010-2013年,中國第三方互聯網支付市場交易規模呈逐年增長趨勢。2013年中國第三方互聯網支付市場交易規模達53729.8億元。支付寶、中國銀聯和財付通分列前三位,交易規模市場份額分別為67.6%、8.3%和7.3%。
互聯網金融可以分為傳統金融業務在線化、基於互聯網的新金融形式,還有就是基於電子商務、廣告等平台的互聯網金融生態圈三種形態。就目前來看,發展較為迅速的是網上銀行,而其中更具代表性的就是移動支付。
互聯網金融興起正是源於用戶需求和技術發展,移動支付能夠幫助傳統金融服務大幅降低顧客的時間、費用成本。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和網上金融消費習慣的形成正在逐漸奠定客戶群體基礎,不僅能夠滿足客戶需求,還將擁有逐漸能夠提供相應安全保障的技術。
2.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前景
如果說2014年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元年,2015年是互聯網金融監管年,2016年就是這一行業的整治年和生死年。在互聯網發展和創新得到監管認可的同時,非法集資、詐騙、自融等行業亂象不容忽視。從年初開始,互聯網金融行業整治風暴不斷,「驅逐劣幣」大洗牌已然開始。網貸行業成交量在加速上揚的同時,收益率開始回歸合理區間。小型平台逐漸退出市場,大型平台則轉型升級為互聯網金融集團。未來行業將何去何從可能無人知曉,但大家都知道網貸行業的出現帶動了社會進步。
網貸成交量:突破3萬億
在互聯網金融的整治風暴中,整個行業成交量在近幾個月出現下降,不過11月環比出現了增長,同比看來仍然創造了「亮眼」成績。2016年11月網貸行業成交量為2197.34億元,這也是歷史上首次單月成交量突破2000億元大關。截至2016年11月底,網貸行業歷史累計成交量為31847.67億元,突破3萬億元關口。從數據上看,整個行業狀況有所回暖。網貸行業於2015年10月實現了第一個萬億元,用時超過七年之久,第二個萬億元僅僅用了7個月時間,第三個萬億元用了6個月。很多投資者為了避險,紛紛從小平台轉向大平台進行投資,帶動了整個行業成交量的上升,這個行業並沒有想像中悲觀。
綜合收益率:走向合理區間
2016年11月,網貸行業綜合收益率為9.61%,環比下降了7個基點(1個基點=0.01%),同比下降了264個基點。自2016年8月24日《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出台後,網貸平台資產端競爭加劇、合規調整成本增大,部分平台主動下調綜合收益率,不過由於網貸「雙11」不少平台加息來吸引投資人,使得11月綜合收益率下降速度有所放緩。目前主流綜合收益率區間仍分布在8%-12%,平台佔比為51.42%;其次為綜合收益率在12%-18%的平台,佔比為33.44%,8%以下低息平台佔比較上月有所下降,為10.08%。不過,網貸行業收益率下行並非壞事,在此前出現的眾多跑路事件中,高收益成為投資人誤入陷阱的誘餌,未來網貸行業收益區間將更加合理。
集團化:大平台的選擇
互聯網金融行業也出現了「馬太效應」,小平台被淘汰,大平台在升級。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6年11月底,P2P網貸行業平台融資次數近57次,融資金額超152億元人民幣(含陸金所融資,不含平台自身未公布或未公布投資方的平台)。行業在政策引導下開始「二八分化」,互聯網金融企業集團化發展可以通過精細化運作深耕細分領域,各子品牌相互獨立,也可以建立一道政策風險的防禦牆。但如同硬幣正反面,集團化架構對企業管理能力會形成一定考驗,很多集團化並不是「破繭成蝶」,可能只是停滯不前。
銀行資金存管加速落實
截至2016年10月底,廣東華興銀行、民生銀行、浙商銀行和江西銀行等36家銀行布局網貸平台資金存管業務,並共有216家正常運營平台宣布與銀行簽訂資金存管協議,約占同期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台總數量的10.03%。其中有161家與銀行簽訂直接存管協議;53家與銀行簽訂聯合存管協議;2家與銀行簽訂銀行直連協議。完成銀行資金存管系統對接方面,共有102家平台完成銀行資金存管系統,約占同期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台總數量的4.74%,其中有89家平台是於2016年完成銀行資金存管系統對接。其中完成銀行直接存管系統對接的平台有68家,完成銀行聯合存管系統的有32家,2家平台上線銀行直連系統。
資料來源:艾瑞
3. 中國互聯網金融的模式及發展現狀
近幾年來,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對我們日常生活造成了巨大影響,也對傳統金融行業造成了巨大沖擊與挑戰。因此,金融創新迫在眉睫,其主要發展方向也開始傾向於互聯網金融模式。因此,在互聯網時代的大前提下,應站在長遠角度來看待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要提高對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重視程度,才能推進我國金融創新的速度,最終使社會經濟得到全面、穩定的發展。
一、互聯網金融的內涵
根據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內容來看,其並沒有完全脫離傳統金融行業的特性,互聯網金融的實質,便是傳統金融朝互聯網方向發展的一種形式。互聯網金融作為傳統金融的主要創新模式,本質上與傳統金融是相同的,主要是對觀念與意識的創新,同時傳統的金融模式在互聯網背景下更加多元化。根據互聯網金融的中國模式以及未來發展趨勢來看,我認為要想促進互聯網金融長遠發展,應明確傳統金融的實質以及創新形式,才能有效解決互聯網金融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各種風險,促進我國互聯網金融體系改革與發展進程。
二、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
近幾年隨著科技、網路水平的飛速提升,互聯網金融得到了快速發展。傳統的金融機構、金融模式通過互聯網與信息通透技術,進行了大幅的創新與改革,並將資金融通與支付金融業務互相結合,形成新型的金融業務模式。與此同時,根據目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以及使用情況來看,互聯網金融並不僅僅是在傳統金融中加入互聯網技術,而是將安全、移動、網路技術作為基礎,結合傳統金融模式使人們接受,生成對金融模式的巨大需求,從而造就互聯網金融這一新型金融模式的誕生和發展。
三、互聯網金融的中國模式分析
1.支付模式的互聯網金融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在網上購物還是繳納生活費用,都可以利用網路支付的方式輕松完成。網路支付模式互聯網金融是近幾年來新興的交易支付模式,利用網路對貨幣資金進行交易、轉移,其中還包含固定電話支付、互聯網支付等多種支付方式。在這種支付模式下,商業銀行通過自身的渠道與資金優勢成為網路支付模式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實現信息化網路時代的發展目標,商業銀行對相關的支付產品不斷創新,並推出不同的支付平台將網路支付的模式不斷優化。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速度極快,第三方支付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並成功占據小額支付市場的巨大比例,其中的主要經營模塊便是預付卡的受理、發行。除了商業銀行之外,阿里巴巴作為第三方支付領域中的核心企業,其推出的支付寶網路支付功能占據了巨大優勢,並處於第三方支付中的重要地位。商業模式的發展方向趨於電子商務化,並迅速成為傳統行業中的主要創新模式,令電商以及各類金融機構與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融合速度逐漸加快,並取得顯著的創新效果。
2.融資平台模式的互聯網金融
可以將融資平台模式的互聯網金融看作為金融中介,其主要是為了滿足個人、中小企業進行融資的新型互聯網金融模式。目前為人們所廣泛使用的便是螞蟻花唄、螞蟻借唄,其也成為網路小額貸款的主要模式。其中宜信貸款、人人貸是我國P2P信貸的主要代表,其主要的經營模式便是眾籌型融資,並成為我國重要的三種融資平台型互聯網模式。小額貸款作為平台中的主要貸款模式,其經營核心內容便是將店商品平台數據與小額貸款互相結合,並通過對電商數據的分析、挖掘,對個人以及中小企業的信用進行評級後放款。螞蟻花唄、螞蟻借唄的崛起引領了大批網路小貸企業的發展。從目前的P2P信貸企業的經營情況來看,可以將其分成四種經營模式,其中為主要代表的便是宜信所使用的非典型P2P模式,合力貸可代表線下認證模式,安心貸主要是對復合中介型線上模式進行代表,拍拍貸所代表的便是純中介線上小額貸款模式。
3.理財模式的互聯網金融
在理財模式的互聯網金融中,主要是相關金融機構利用互聯網理財平台為投資者提供金融服務以及金融產品,例如貸款、保險、國債等。理財模式的互聯網金融是根據西方國家的經驗所產生的,通過不斷的發展,進化成更加符合我國國情的材料模式互聯網金融。其中主要包括社區理財、個人理財等服務。我是在招財貓理財做投資的,平台安全靠譜,三證齊全。以上兩種模式為主的理財型互聯網金融服務中,都會對客戶需求進行深層次的挖掘,並制定合理的理財計劃。
四、互聯網金融創新策略
1.加快互聯網金融與其他行業的融合速度
金融行業與其他行業之間存在極強的關聯性,為了加強我國金融創新的速度以及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速度,應將互聯網金融與其他各個領域的行業進行融合。通過有效融合,促使各個領域行業藉助互聯網金融的平台共同發展。例如,互聯網金融與物流、民生之間存在較強的聯系,那麼便可將互聯網金融與民生、物流產業互相融合,實現對業務的拓展,將資源進行合理配置並確保各方綜合效益最大化。
2.構建完善、快捷、便利的金融操作平台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速度不斷提升,同時也面臨著使用者數量劇增的問題。在廣大用戶群體之間,存在較大差異性。如果互聯網金融操作平台不進行大力創新與改進,便會對用戶群體得到的互聯網金融優質服務造成影響。因此,要將互聯網平台構建的更加完善,並促進傳統金融與互聯網相互融合、創新,才能滿足用戶的不同需求,使其在進行互聯網金融操作過程中得到所需信息。另外,要將互聯網金融的操作流程以及操作內容不斷升級,幫助用戶可以更好地完成操作,提升效率,才能大幅提升互聯網金融所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
3.提升風險觀念,構建完善的互聯網金融管理制度
根據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來看,要想使我國的傳統金融不斷進行創新,使互聯網金融得到長遠發展,就需要對其中所存在的風險進行預防與控制,確保用戶在操作過程中,不會對自身的切身利益造成損害。互聯網金融是對傳統金融行業的拓展與延伸,其中所存在的風險問題數量也在不斷提升,如果互聯網金融出現漏洞被不法分子攻擊,就會使原本完整的互聯網金融體系出現瓦解。
為提升互聯網金融的安全性、促進其長遠發展,首先要對其中可能發生的各種風險進行預判以及設立相應管理方案。應實施鼓勵、防範共同結合的監管策略,要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方向、發展模式進行嚴格控制與正確引導。要加強風險控制的力度,如發現對消費者、企業等群體切身利益造成損害的問題,要及時對相關人員進行處罰、問責。與此同時,我們高中生群體作為消費者,也經常會利用互聯網金融進行購物、轉賬等行為。因此,為了有效規避互聯網金融帶來的風險,在交易、轉賬的過程中,應仔細核實對方身份,不能盲目轉賬。在網路消費、購物過程中,也要先核實商家的資質以及信用。只有我們消費者自身風險防範意識不斷提升,才能加強互聯網金融的整體安全性。
4. 什麼是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歷程是怎麼樣的
與傳統的理財方復式相比,互聯網理制財有不少優點,也因此吸引了大批年輕投資者的關注。
多樂融互聯網理財平台操作簡單,十分便捷。互聯網理財最大的特性就是方便、容易操作。只要能聯網,投資者使用多樂融手機APP可隨時投資出借標的、查看投資現狀,這樣就大大有利於投資者合理配置自己的資產,也為投資者節約了很多時間。相比之下,如果選擇傳統理財方式,投資者需要一趟趟往銀行或證劵公司跑,還必須排隊等候。
多樂融互聯網理財平台門檻較低。傳統的銀行類理財產品投資門檻相對較高,一般從幾萬到十幾萬不等,無形中將部分積蓄較少的投資者拒之門外;而多樂融互聯網理財平台門檻很低,1000元就可起投,為更多的投資者進行財富管理提供了可能。
5. 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有三個階段、五個業態
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2005年以前,互聯網與金融的結合主要體現為互聯網為金融機構提供技術支持,幫助銀行「把業務搬到網上」,還沒有出現真正意義的互聯網金融業態。
第二個階段是2005年後,網路借貸開始在我國萌芽,第三方支付機構逐漸成長起來,互聯網與金融的結合開始從技術領域深入到金融業務領域。這一階段的標志性事件是2011年人民銀行[微博]開始發放第三方支付牌照,第三方支付機構進入了規范發展的軌道。
第三個階段從2012年開始。2013年被稱為「互聯網金融元年」,是互聯網金融得到迅猛發展的一年。自此,P2P網路借貸平台快速發展,眾籌融資平台開始起步,第一家專業網路保險公司獲批,一些銀行、券商也以互聯網為依託,對業務模式進行重組改造,加速建設線上創新型平台,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
解讀互聯網金融的五種業態模式:
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是互聯網金融的利器,但是這個利器投入很大,盈利很小,十分苦逼。
P2P網貸:通過P2P網路融資平台,借款人直接發布借款信息,出借人了解對方的身份信息、信用信息後,可以直接與借款人簽署借貸合同,提供小額貸款,並能及時獲知借款人的還款進度,獲得投資回報。小微貸款因其成本過高讓銀行敬而遠之,但是在互聯網時代這一切將發生根本性的改變,有效的技術手段和創新的服務方式為高效滿足龐大普通個體的金融需求提供了可能。
眾籌:所謂眾籌平台,是指創意人向公眾募集小額資金或其他支持,再將創意實施結果反饋給出資人的平台。網站為網友提供發起籌資創意,整理出資人信息,公開創意實施結果的平台,以與籌資人分成為主要贏利模式。
線上理財:是以渠道為特徵的互聯網理財銷售模式,這類是目前的主流,比較典型的是余額寶。
垂直搜索:互聯網金融的垂直搜索,將信息處理和風險評估通過網路化的方式進行,在雲計算的保障下,資金供需雙方的信息通過社交網路匹配和傳播,被搜索引擎組織和標准化,最終形成連續動態的信息序列,最終可以給出任何資金需求者的動態風險定價或動態違約概率。目前金融搜索平台的商業模式建立在人們成熟的在線比價行為上,但國內用戶的比價習慣還在形成之中,市場的進一步成熟還需要我們拭目以待。
6. 互聯網金融發展歷程論文
中國互聯網來金融發展歷程要遠短於美歐自等發達經濟體。截至目前,中國互聯網金融大致可以分為三個發展階段:第一個階段是1990年代~2005年左右的傳統金融行業互聯網化階段;第二個階段是2005 - 2011年前後的第三方支付蓬勃發展階段;而第三個階段是2011年以來至今的互聯網實質性金融業務發展階段。在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過程中,國內互聯網金融呈現出多種多樣的業務模式和運行機制。
7. 互聯網金融未來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
隨著互聯網向各個行業不斷沖擊滲透,互聯網與金融的巧妙結合漸入人們的視野。一夕間,互聯網金融已躍升成為當下最為時髦的理財選擇。據權威數據顯示,2015年大約有47.4%的投資者選擇股票為理財產品,47.7%的投資者選擇基金進行投資,40.9%的投資者選擇互聯網金融進行理財投資。
值得注意的是,互聯網理財模式雖然不及股票市場的火爆,但已成為理財市場的第三大主流選擇,這也說明了互聯網金融產品在悄無聲息間已改變了理財市場的固定結構,正以超常規的發展速度開拓金融市場的疆土,未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不容小覷且行業正清晰呈現四大發展趨勢。
投資群體明顯年輕化
年輕用戶是互聯網的中堅力量。這條「屌絲定律」在互聯網金融領域,也很適用。據相關數據統計,80後、90後佔到互聯網金融消費群體的70%以上。這個年齡段的群體雖然不是社會財富的最大擁有者,卻是接觸互聯網最多的群體,他們多喜歡冒險、崇尚創新、熱愛自由,這與互聯網能最快獲取信息的特質吻合。
還有調查數據顯示,1000名80、90後青年裡,有823人更願意選擇互聯網金融來完成自己的理財、及小額貸款的需求。可見,更多年輕人願意參與其中,互聯網金融群體呈現年輕化趨勢。
移動互聯網金融大眾化
隨著智能手機、移動互聯網的極大普及,手機已成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伴侶」,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6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5.94億。加之現代社會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使得生活中碎片化時間逐漸增多,這些因素催生出人們對於移動金融的迫切需求。
相較於PC端,移動端更能突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所以,通常人們會選擇方便攜帶的手機作為上網設備,通過手機移動端來進行金融活動,隨時隨地享受金融服務,錢香金融APP也即將上線。
移動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讓用戶不再局限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而是向二三四線城市下沉,從91金融用戶報告中就可以看出,除一線城市外,其他城市的金融消費群體已經佔到近40%。
業務模式小額化、分散化
2016年3月2日,在91金融協辦的人民政協財經智庫沙龍上,原銀監會主席劉明康明確表示,互聯網金融只有做小、做分散、做簡單產品才能活下來。
對互聯網金融行業而言,雖然大額融資的盈利模式較大,但由此引發的風險概率也相對較高,一旦出現問題將會對投資人和平台本身造成巨大損失,所以,從風險控制層面考慮,業務模式小額化分散化將是控制行業風險的主要措施;此外,互聯網金融平台作為信息中介,它的定位已經決定行業本身並不適合大額融資撮合交易,且對平台本身而言,也並不具備發展大額融資的先天優勢。
服務走向「場景化」
雖然互聯網金融的觸角已觸及傳統金融機構無法覆蓋的地方,但目前其服務理念仍只停留在借貸層面,未來應逐步擴展多維度服務理念,通過構建多維度的服務場景,發展場景化金融來切實提高金融服務的易獲得性。
相較於傳統金融而言,互聯網金融的最大優勢在於能將用戶的生活軌跡以數據的形態加以累計,在大數據的基礎上促使行業創新發展。當前,互聯網金融已經從早期金融產品的搬運工發展到為用戶進行資產配置和財富管理,已步入「場景化」金融時代。對於互聯網金融行業而言,未來的競爭集節點就是場景,哪家平台提供的場景化服務最多、最周到、最細致,則最容易與用戶建立長期的黏性關系。
這種場景化趨勢可以通過兩方面表現出來,其一是用戶的日常生活、消費場景,如支付、消費、打車等,通過這種金融服務無聲地融入到每個人的生活中;其二是互聯網金融平台通過搭建各類場景,潛入人們生活,即便是相同的金融產品,也能以不同的場景走進用戶生活。
8. 互聯網金融是怎樣發展起來的,它的發展需要什麼條件
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當前互聯網金融格局,由傳統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組成。傳統金融機構主要為傳統金融業務的互聯網創新以及電商化創新等,非金融機構則主要是指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金融運作的電商企業、創富貸(P2P)模式的網路借貸平台,眾籌模式的網路投資平台,挖財類的手機理財APP,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等。
其實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源自人類對於信息化的不斷依賴和使用習慣,更高的投資效率和更加高效的執行效率不斷催生互聯網金融的成長,同時使用人群70、80、90後人們對於整個互聯網賦予更加快捷方便的使命是的互聯網金融不斷進入我們的生活。
模式:
眾籌
眾籌大意為大眾籌資或群眾籌資,是指用團購預購的形式,向網友募集項目資金的模式。本意眾籌是利用互聯網和SNS傳播的特性,讓創業企業、藝術家或個人對公眾展示他們的創意及項目,爭取大家的關注和支持,進而獲得所需要的資金援助。眾籌平台的運作模式大同小異——需要資金的個人或團隊將項目策劃交給眾籌平台,經過相關審核後,便可以在平台的網站上建立屬於自己的頁面,用來向公眾介紹項目情況。[6]
P2P網貸
P2P(Peer-to-Peerlending),即點對點信貸。P2P網貸是指通過第三方互聯網平台進行資金借、貸雙方的匹配,需要借貸的人群可以通過網站平台尋找到有出借能力並且願意基於一定條件出借的人群,幫助貸款人通過和其他貸款人一起分擔一筆借款額度來分散風險,也幫助借款人在充分比較的信息中選擇有吸引力的利率條件。
2種運營模式,一是純線上模式,其特點是資金借貸活動都通過線上進行,不結合線下的審核。通常這些企業採取的審核借款人資質的措施有通過視頻認證、查看銀行流水賬單、身份認證等。第二種是線上線下結合的模式,借款人在線上提交借款申請後,平台通過所在城市的代理商採取入戶調查的方式審核借款人的資信、還款能力等情況。
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Third-PartyPayment)狹義上是指具備一定實力和信譽保障的非銀行機構,藉助通信、計算機和信息安全技術,採用與各大銀行簽約的方式,在用戶與銀行支付結算系統間建立連接的電子支付模式。
根據央行2010年在《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中給出的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的定義,從廣義上講第三方支付是指非金融機構作為收、付款人的支付中介所提供的網路支付、預付卡、銀行卡收單以及中國人民銀行確定的其他支付服務。第三方支付已不僅僅局限於最初的互聯網支付,而是成為線上線下全面覆蓋,應用場景更為豐富的綜合支付工具。
大數據金融
大數據金融是指集合海量非結構化數據,通過對其進行實時分析,可以為互聯網金融機構提供客戶全方位信息,通過分析和挖掘客戶的交易和消費信息掌握客戶的消費習慣,並准確預測客戶行為,使金融機構和金融服務平台在營銷和風險控制方面有的放矢。基於大數據的金融服務平台主要指擁有海量數據的電子商務企業開展的金融服務。大數據的關鍵是從大量數據中快速獲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或者是從大數據資產中快速變現的能力。因此,大數據的信息處理往往以雲計算為基礎。
信息化金融機構
所謂信息化金融機構,是指通過採用信息技術,對傳統運營流程進行改造或重構,實現經營、管理全面電子化的銀行、證券和保險等金融機構。金融信息化是金融業發展趨勢之一,而信息化金融機構則是金融創新的產物。從金融整個行業來看,銀行的信息化建設一直處於業內領先水平,不僅具有國際領先的金融信息技術平台,建成了由自助銀行、電話銀行、手機銀行和網上銀行構成的電子銀行立體服務體系,而且以信息化的大手筆——數據集中工程在業內獨領風騷,其除了基於互聯網的創新金融服務之外,還形成了「門戶」「網銀、金融產品超市、電商」的一拖三的金融電商創新服務模式。
互聯網金融門戶
互聯網金融門戶是指利用互聯網進行金融產品的銷售以及為金融產品銷售提供第三方服務的平台。它的核心就是「搜索比價」的模式,採用金融產品垂直比價的方式,將各家金融機構的產品放在平台上,用戶通過對比挑選合適的金融產品。互聯網金融門戶多元化創新發展,形成了提供高端理財投資服務和理財產品的第三方理財機構,提供保險產品咨詢、比價、購買服務的保險門戶網站等。這種模式不存在太多政策風險,因為其平台既不負責金融產品的實際銷售,也不承擔任何不良的風險,同時資金也完全不通過中間平台。
你所說的發展條件是什麼意思我不太清楚,你可能是只針對於其中一方面來說的吧,是理財產品還是眾籌?
9.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模式
P2P(Peer-to-Peerlending),即點對點信貸。P2P網貸是指通過第三方互聯網平台進行資金借、貸雙方的匹配,需要借貸的人群可以通過網站平台尋找到有出借能力並且願意基於一定條件出借的人群,幫助貸款人通過和其他貸款人一起分擔一筆借款額度來分散風險,也幫助借款人在充分比較的信息中選擇有吸引力的利率條件。
兩種運營模式,第一是純線上模式,其特點是資金借貸活動都通過線上進行,不結合線下的審核。通常這些企業採取的審核借款人資質的措施有通過視頻認證、查看銀行流水賬單、身份認證等。第二種是線上線下結合的模式,借款人在線上提交借款申請後,平台通過所在城市的代理商採取入戶調查的方式審核借款人的資信、還款能力等情況。 第三方支付(Third-PartyPayment)狹義上是指具備一定實力和信譽保障的非銀行機構,藉助通信、計算機和信息安全技術,採用與各大銀行簽約的方式,在用戶與銀行支付結算系統間建立連接的電子支付模式。
根據央行2010年在《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中給出的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的定義,從廣義上講第三方支付是指非金融機構作為收、付款人的支付中介所提供的網路支付、預付卡、銀行卡收單以及中國人民銀行確定的其他支付服務。第三方支付已不僅僅局限於最初的互聯網支付,而是成為線上線下全面覆蓋,應用場景更為豐富的綜合支付工具。 除去蓬勃發展的第三方支付、P2P貸款模式、小貸模式、眾籌融資、余額寶模式等形式,以比特幣為代表的互聯網貨幣也開始露出自己的獠牙 。
以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為代表的互聯網貨幣爆發,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比其他任何互聯網金融形式都更具顛覆性。在2013年8月19日,德國政府正式承認比特幣的合法「貨幣」地位,比特幣可用於繳稅和其他合法用途,德國也成為全球首個認可比特幣的國家。這意味著比特幣開始逐漸「洗白」,從極客的玩物,走入大眾的視線。也許,它能夠催生出真正的互聯網金融帝國。
比特幣炒得火熱,也跌得慘烈。無論怎樣,這場似乎曾經離我們很遙遠的互聯網淘金盛宴已經慢慢走進我們的視線,它讓人們看到了互聯網金融最終極的形態就是互聯網貨幣。所有的互聯網金融只是對現有的商業銀行、證券公司提出挑戰,將來發展到互聯網貨幣的形態就是對央行的挑戰。也許比特幣會顛覆傳統金融成長為首個全球貨幣,也許它會最終走向崩盤,不管怎樣,可以肯定的是,比特幣會給人類留下一筆永恆的遺產。 大數據金融是指集合海量非結構化數據,通過對其進行實時分析,可以為互聯網金融機構提供客戶全方位信息,通過分析和挖掘客戶的交易和消費信息掌握客戶的消費習慣,並准確預測客戶行為,使金融機構和金融服務平台在營銷和風險控制方面有的放矢 。
基於大數據的金融服務平台主要指擁有海量數據的電子商務企業開展的金融服務。大數據的關鍵是從大量數據中快速獲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或者是從大數據資產中快速變現利用的能力。因此,大數據的信息處理往往以雲計算為基礎。 所謂信息化金融機構,是指通過採用信息技術,對傳統運營流程進行改造或重構,實現經營、管理全面電子化的銀行、證券和保險等金融機構。金融信息化是金融業發展趨勢之一,而信息化金融機構則是金融創新的產物。
從金融整個行業來看,銀行的信息化建設一直處於業內領先水平,不僅具有國際領先的金融信息技術平台,建成了由自助銀行、電話銀行、手機銀行和網上銀行構成的電子銀行立體服務體系,而且以信息化的大手筆——數據集中工程在業內獨領風騷,其除了基於互聯網的創新金融服務之外,還形成了「門戶」「網銀、金融產品超市、電商」的一拖三的金融電商創新服務模式。 互聯網金融門戶(ITFIN)是指利用互聯網進行金融產品的銷售以及為金融產品銷售提供第三方服務的平台。它的核心就是「搜索比價」的模式,採用金融產品垂直比價的方式,將各家金融機構的產品放在平台上,用戶通過對比挑選合適的金融產品。
互聯網金融門戶多元化創新發展,形成了提供高端理財投資服務和理財產品的第三方理財機構,提供保險產品咨詢、比價、購買服務的保險門戶網站等。這種模式不存在太多政策風險,因為其平台既不負責金融產品的實際銷售,也不承擔任何不良的風險,同時資金也完全不通過中間平台。
10.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如何有哪些分類和特點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出現了多種模式。前已述及,廣義的互聯網金融涵蓋了傳統金融業務的網路化、第三方支付、大數據金融、P2P網路借貸、眾籌和第三方金融平台六種模式,而這六種模式也正是現階段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模式。
互聯網金融特點
(一)成本低
互聯網金融模式下,資金供求雙方可以通過網路平台自行完成信息甄別、匹配、定價和交易,無傳統中介、無交易成本、無壟斷利潤。一方面,金融機構可以避免開設營業網點的資金投入和運營成本;另一方面,消費者可以在開放透明的平台上快速找到適合自己的金融產品,削弱了信息不對稱程度,更省時省力。
(二)效率高
互聯網金融業務主要由計算機處理,操作流程完全標准化,客戶不需要排隊等候,業務處理速度更快,用戶體驗更好。
(三)覆蓋廣
互聯網金融模式下,客戶能夠突破時間和地域的約束,在互聯網上尋找需要的金融資源,金融服務更直接,客戶基礎更廣泛。此外,互聯網金融的客戶以小微企業為主,覆蓋了部分傳統金融業的金融服務盲區,有利於提升資源配置效率,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四)發展快
依託於大數據和電子商務的發展,互聯網金融得到了快速增長。
(五)管理弱
一是風控弱。互聯網金融還沒有接入人民銀行徵信系統,也不存在信用信息共享機制,不具備類似銀行的風控、合規和清收機制,容易發生各類風險問題。二是監管弱。互聯網金融在中國處於起步階段,還沒有監管和法律約束,缺乏准入門檻和行業規范,整個行業面臨諸多政策和法律風險。
(六)風險大
一是信用風險大。現階段中國信用體系尚不完善,互聯網金融的相關法律還有待配套,互聯網金融違約成本較低,容易誘發惡意騙貸、捲款跑路等風險問題。特別是P2P網貸平台由於准入門檻低和缺乏監管,成為不法分子從事非法集資和詐騙等犯罪活動的溫床。二是網路安全風險大。中國互聯網安全問題突出,網路金融犯罪問題不容忽視。一旦遭遇黑客攻擊,互聯網金融的正常運作會受到影響,危及消費者的資金安全和個人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