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銀行業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下滑 什麼是貸款撥備覆蓋率
大家都知道銀行有一項叫做貸款的業務,就是可以向銀行借錢,個人、企業都可以借,當然有借有還,借銀行的也一樣。可是呢,這些向銀行借錢的這些人和企業形形色色,什麼樣的都有。比如有一些央企,他們財大氣粗的,肯定還得上錢,屬於正常類。
也有比如鳳凰網這樣的大企業,信用優良,前景良好,還錢肯定沒問題,可以算關注類。可還存在比如一些初創型的公司,不太穩定,就有還不是錢的風險,屬於次級或可疑類。甚至有些企業是直接面臨倒閉。或者還有些是個人貸款,幾年拖著不還錢,估計就是還不了幾個錢了,屬於損失類。
銀行對待自己的貸款可沒那麼心寬,他把次級、可疑、損失類的貸款算作不良貸款,然後他會專門准備貸款的一般損失,大約為貸款的1%,另外再根據貸款的企業或個人的信用級別劃出風險概率,乘以貸款的錢,最後都加起來的金額,除以不良貸款的總額就是撥備覆蓋率啦。
2. 銀監會要求貸款撥備覆蓋率是多少
銀監會2010年10月10日下發文件,要求銀行將之前的銀信理財合作業務中,所有表外資產在今明兩年全部轉入表內,並按150%的撥備覆蓋率計提撥備。
3. 銀行撥備覆蓋率如何理解
撥備覆蓋率反映的問題是銀行作為高風險對貸款損失准備有多大。但是,不同銀行撥備覆蓋率之所以會出現較大不同,原因是銀行的撥備基礎是什麼,一般來說,撥備覆蓋率基礎是銀行的不良貸款、出現壞賬跡象的不良貸款,但是如果上市銀行評估時不認為某些貸款是不良貸款,這個比較基數就會很低,這就是為什麼會出現不同銀行撥備覆蓋率相差懸殊的現象。
銀監會主席劉明康16日在銀監會2009年第一次經濟金融形勢通報會上指出,2009年銀行業金融機構要繼續嚴格控制不良貸款余額和比率,銀行撥備覆蓋率至少要達到130%以上,風險較高的銀行應更加註重創造條件,進一步將撥備覆蓋率提高到150%以上。
一般地說,撥備覆蓋率高,說明抗風險能力強。
4. 撥備覆蓋率、貸款損失准備充足率 之間的區別
1、撥備覆蓋率=(一般准備+專項准備+特種准備)/不良貸款*100%;
2、貸款損失准版備權充足率=貸款實際計提准備/貸款應提准備*100%;
如不良貸款余額100萬元,實際計提80萬元,假如應提90萬元,那麼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80/100*100%=80%;貸款損失准備充足率=80/90*100%=88.89%。
3、貸款損失准備充足率為貸款實際計提准備與應提准備之比,不應低於100%。准備金充足程度指標包括資產損失准備充足率和貸款損失准備充足率。
4、撥備覆蓋率(也稱為「撥備充足率」)是實際上銀行貸款可能發生的呆、壞賬准備金的使用比率。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是衡量商業銀行貸款損失准備金計提是否充足的一個重要指標。
5. 撥備覆蓋率、貸款損失准備充足率之間的區別是什麼
撥備覆蓋率(也稱為「撥備充足率」)實際上銀行貸款可能發生的呆、壞帳准備金的使用比率。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是衡量商業銀行貸款損失准備金計提是否充足的一個重要指標。該項指標從宏觀上反應銀行貸款的風險程度及社會經濟環境、誠信等方面的情況。
依據《股份制商業銀行風險評級體系(暫行)》,撥備覆蓋率是實際計提貸款損失准備對應計提貸款損失准備的比率,該比率最佳狀態為100%。撥備覆蓋率是銀行的重要指標,這個指標考察的是銀行財務是否穩健,風險是否可控。
貸款損失准備充足率為貸款實際計提准備與應提准備之比,不應低於100%。准備金充足程度指標包括資產損失准備充足率和貸款損失准備充足率。資產損失准備充足率為一級指標,為信用風險資產實際計提准備與應提准備之比,不應低於100%;貸款損失准備充足率為貸款實際計提准備與應提准備之比,不應低於100%,屬二級指標。
貸款損失准備是當存在客觀證據表明貸款發生減值,按貸款損失的程度計提的用於彌補專項損失、尚未個別識別的可能性損失和針對某一國家、地區、行業或某一類貸款風險所計提的准備。銀行在期末分析各項貸款的可收回性,並預計可能產生的貸款損失。
6. 如果銀行發放貸款均為正常類貸款,撥備覆蓋率是否是0呢但是為什麼說撥備覆蓋率為100%最好!
舉個例子,從這個例子裡面說明:
銀行向一企業發放100萬元貸款,計提了10萬元撥備,
如果日後該企業產生了10萬元的不良貸款,那撥備覆蓋率為100%,也就是計提的撥備能足夠覆蓋不良貸款;
如果日後該企業產生了5萬元的不良貸款,那撥備覆蓋率為200%;
如果日後該企業產生了10萬元以上的不良貸款,那計提的撥備就不足,產生准備金缺口,在報表上會使銀行利潤虛增;
然後就有個問題了,如果企業無產生不良貸款呢?
撥備的關鍵點,在於它是根據不良貸款的數量來提取的,也只能用於因不良貸款無法收回而造成的損失。換句話來說,如果無不良貸款,那去談撥備覆蓋率已經沒有意義了。
撥備的計提率並不是一個理論上的死數據或公式,是需要根據不同企業不同情況而定。如果銀行所發放的貸款均為正常(現實中是不可能的),那銀行之前還是按照原來的比例計提撥備,那會導致銀行撥備變成多餘,從而使銀行利潤虛降,也就是銀行對貸款情況的估計和預算不準確。
也就是說撥備過高或過低都不好,至於為什麼100%的覆蓋率最好,這個很簡單,以上面的例子,銀行計提了10萬元的撥備,日後產生的不良也是10萬元,剛好完全覆蓋,說明銀行預算準確,撥備計提精確,不會使銀行利潤虛高或虛降,不會使銀行資金利用率降低,也不會產生准備金缺口,這當然是最理想的狀態。
現實中,實際貸款中要怎樣計提撥備一直沒有得到一致的意見,這些就不羅嗦了。
7. 貸款撥備率 與風險准備金
貸款(interest-freeloan)是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按一定利率和必須歸還等條件出借貨專幣資金的一種信用屬活動形式。
有關貸款不懂得知識到《小指陣》綱站看下。
不用那麼復雜,通常帶好
1.企業營業執照復印件
2.企業上年度財務報表:資產負債表,收益表,現金流表。及最近的月報表
3.董事會決議及貸款申請函(加蓋公章)
4.項目的可行性分析。
請採納回答,點個贊!
8. 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怎麼計算公式
不良貸款率計算公式如下:不良貸款率=(次級類貸款+可疑類貸款+損失類貸款)/各項貸款×100%
=貸款撥備率/撥備覆蓋率×100%
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是評價金融機構信貸資產安全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不良貸款率高,可能無法收回的貸款占總貸款的比例越大;不良貸款率低,說明金融機構不能收回貸款占總貸款的比例越小。
正常類貸款定義為借款人能夠履行合同,沒有足夠理由懷疑貸款本息不能按時足額償還。關注類貸款定義為盡管借款人有能力償還貸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對償還產生不利影響的因素。
次級類貸款定義為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出現明顯問題,完全依靠其正常營業收入無法足額償還貸款本息,即使執行擔保,也可能會造成一定損失。可疑類貸款的定義為借款人無法足額償還貸款本息,即使執行擔保,也肯定要造成較大損失。
損失類貸款定義為在採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後,本息仍然無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極少部分。對各項貸款進行分類後,其後三類貸款合計為不良貸款。
各項貸款指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借款人融出貨幣資金形成的資產。主要包括貸款、貿易融資、票據融資、融資租賃、從非金融機構買入返售資產、透支、各項墊款等。
(8)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撥備率擴展閱讀
危害性:
根據日本的經驗,中國經濟也象日本一樣被不良貸款所拖累。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了不良資產的危害性。
1、不良貸款率高,最大的危害是影響銀行對經濟的支持能力。中國的銀行對貸款極其謹慎小心,就是因為不良貸款太多,影響了銀行放款能力。
2、如果靠發行基礎貨幣來解決不良貸款問題,容易引發通貨膨脹。如果對之掉以輕心,不良貸款的大量發生還會誘發社會道德風險,如果加大處理不良貸款的力度又可能會引起企業連鎖倒閉破產,增加財政風險和社會危機。
解決辦法:
1、加強金融企業的業務監管,保證今後每一筆貸款的質量,防止新的不良貸款產生。
2、加大中國企業的體制改革,強化企業的經營和競爭機制。
3、適當採取擴張性貨幣政策,給一些能救活的企業輸血,使之起死回生。
4、發行基礎貨幣,沖淡不良貸款。
第3和第4種辦法都是增加貨幣供給,通過適度通脹抵消不良貸款,從而活躍中國經濟,使經濟增加活力。
9. 銀行什麼時候按貸款撥備率計提減值准備,什麼時候按撥備覆蓋率計提貸款減值
銀行財務根據《金融企業准備金計提管理辦法》第三條辦法所稱准備金,又內稱撥備,是指金融企以承擔容風險和損失的金融資產計提的准備金,包括資產減值准備和一般准備。
本辦法所稱資產減值准備,是指金融企以債權、股權等金融資產(不包括以公允價值計量並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 )進行合理估計和判斷,對其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低於賬面價值部分計提的,計入金融企業成本的,用於彌補資產損失的准備金。
本辦法所稱一般准備,是指金融企業運用動態撥備原理,採用**模型法或標准法計算風險資產的潛在風險估計值後,扣減已計提的資產減值准備,從凈利潤中計提的、用於部分彌補尚未識別的可能性損失的准備金。
10. 何為貸款撥備率撥備覆蓋率
貸款撥備率實際上就是呆、壞賬准備金的提取比率;是指貸款損失准備計提余額專與貸款余額的比率,屬是反映商業銀行撥備計提水平的重要監管指標之一。
貸款撥備率=貸款損失准備金余額/各項貸款余額 x 100%。
撥備覆蓋率是實際上銀行貸款可能發生的呆、壞賬准備金的使用比率。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是衡量商業銀行貸款損失准備金計提是否充足的一個重要指標。該項指標從宏觀上反映銀行貸款的風險程度及社會經濟環境、誠信等方面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