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消費金融市場的現狀是什麼
數據顯示抄2015年我國消費金融市場襲已超9萬億元,預計2019年中國消費信貸規模將超過37萬億元。國內有630家銀行,2500家左右的P2P,近9000家小貸公司,近20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以及螞蟻金服、網路金融等互聯網巨頭。
⑵ 消費信貸市場上的情況是什麼
記者調查發現,當前消費信貸市場上的產品種類很多,借款方式簡單方便,很多是全線上,「秒」到賬,但不同機構提供的產品各有特色。
在「借錢」越來越方便的時代,對於居民個人而言,應根據自身經濟能力,量入為出,合理借貸。專家提醒,消費信貸在滿足居民消費需求、支持經濟轉型升級的同時,由於我國居民提前消費的經驗不足,要謹防忽視自身償還能力,過度借貸、多頭借貸的情況。
管好消費貸,用好消費貸,還其短期應急、支持消費的本源,這一新興的金融服務才不會走了形,變了味。
⑶ 消費金融市場未來誰是主角
南都金融研究所與萬穗金融研究院發布的《2017新青年消費金融白皮書》顯示,以80後、90後為代表的新青年人群正在成長為消費主力。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這一人群推崇更高品質的生活品質,是願意花錢,也是更懂得花錢的一代。
這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根據2016年國家統計局數據,80、90後人群合計4.1億人,共佔比30%。隨著90-99年出生人已步入18-27歲,消費能力逐漸提升,成為引領消費的新人群。根據艾瑞咨詢最新發布的《2017消費金融洞察報告》,短短4年,互聯網消費金融交易規模從60億猛增到4367.1億,年復合增長率達到317%。
⑷ 如何看待消費金融市場的火熱
一個美國普通家庭,或者普通人,平均花銷要遠大於中國人。他們用在房屋、運動、服務、旅遊、聚會、用餐、交通等方面的錢,還是非常大的,有些人雖然月入斗金,也還是入不敷出。
⑸ 消費金融未來有哪幾類發展趨勢
第一類:結合消費場景的消費金融。通過與線下的3C賣場進行合作,為消費者提供電子產品的分期付款業務,但是這種模式對於消費金融公司來說運營成本較高,對於自動化審批要求高。同時消費金融公司的運營成本高,風控難度較大,各家公司目前都通過自有的數據積累建立風控模型、拼概率、高息覆蓋高風險等方式進行經營。
第二類:直接發放個人貸款的消費金融。相比結合消費場景的消費金融,這種直接發放現金貸款的消費金融風險把控更難,一方面競爭比較激烈,而且基本也是採用大量人力進行推廣,公司運營成本較高,在加上國內的機構在實收資本的基礎上放大杠桿來吸引投資人,這樣造成消費金融公司的融資成本較高,通過放大資金杠桿進行放貸,同時也放大了經營風險。而且顧客的貸款意圖難以掌控,從而造成壞賬率過高。
第三類:校園市場分期。校園市場分期基本可以定位為校園電商平台,因為給學生放貸存在法律風險和道德風險學生並無收入來源,存在還款能力的問題,而且學生放貸學生一旦出現壞賬基本都要父母進行代償,如果一旦出現集體事件,國家肯定會立馬禁止,這樣增加了金融公司的經營風險,目前很多公司基本定位為電商平台的消費賒賬服務,這樣避免法律風險,通過低利率和商品差價來維持企業發展,通過獲取用戶數據通過資本市場進行融資。
⑹ 消費金融目前的競爭格局是怎樣的
互聯網技術加速了我國消費金融市場的轉型,線上授信的方式和速度給了消費者回不同以往答的消費體驗。目前的行業格局正呈現出銀行系、產業系、電商系、P2P系等多線系網路鏈條的擴張發展格局。1.2010年,第一批銀行系試點消費金融試點的公司,如北銀、捷信、中銀和錦城等;作為最早的一批,大部分都帶有很強的實驗性質。2.2013年,第二批產業系試點消費金融公司,如蘇寧、海爾等;供應鏈核心企業入場,主要出於促進銷售。3.在2014年,互聯網電商系悄然入局,紛紛涉足消費金融,如京東推出了「京東白條」,阿里推出了「天貓分期」、「螞蟻花唄」等產品。4.2014年後,日益壯大的P2P網貸平台看準機會爭相入局,許多民間資本開始在這一領域試水,雖然很多公司沒有使用「消費金融」一詞,但其所從事的業務與消費金融並無區別
⑺ 大家如何看待消費金融市場的火熱
對於這么一個市場的火熱,我感覺肯定是這個時代發展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