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干什麼的
一些合法的金融機構,比如線下小貸,信貸公司,擔保公司,藉助使用雄厚的民間資本,幫助中小企業融資,解決中小企業發展資金短缺的問題,即稱為離行式中小企業金融服務
2. 金融服務公司經營的業務都有哪些
金融服務公司經營范圍
(一)信貸、理財等金融產品咨詢。
(二)客戶財務顧問、管理咨詢、企業商務代理等商務服務。
(三)保險附屬服務,如咨詢、精算、風險評估服務。
(四)與銀行合作為商家、客戶提供商品消費團購、分期等服務。
(五)為金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產品營銷、網點輔助建設運營、貸前營銷、貸後資產管理、不良資產催收等業務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及業務外包服務。
(六)在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和保護金融消費者的前提下,提供和傳送其他金融服務提供者提供的金融信息、金融數據處理和相關軟體。
3. 企業網銀怎樣開啟金融服務功能
企業網銀怎麼開啟金融服務功能,這個還真的不太清楚。
4. 如何開展港口企業融資租賃業務
你公司具有融資租賃公司的資格嗎?這個要到商務委拿審批的
5. 金融服務公司主要是做什麼的求解答。
金融服務公司指開展業務活動為客戶提供金融類服務的公司。這類公司運用貨幣交易手段融通有價物品,向金融活動參與者和顧客提供的共同受益的活動。
業務活動為客戶提供包括融資投資、儲蓄、信貸、結算、證券買賣、商業保險和金融信息咨詢等金融類服務。
金融服務的提供者包括下列類型機構:保險及其相關服務,還包括所有銀行和其他金融服務(保險除外)。
1.直接保險(包括共同保險、壽險、非壽險)。
2.再保險和轉分保。
3.保險中介,如經紀和代理。
4.保險附屬服務,如咨詢。精算、風險評估和理賠服務;銀行和其他金融服務(保險除外)。
5.接受公眾存款和其他應償還基金。
6.所有類型的貸款,包括消費信貸、抵押信貸、商業交易的代理和融資。
7.財務租賃。
8.所有支付和貨幣轉移服務,包括信用卡、賒賬卡、貸記卡、旅行支票和銀行匯票。
9.擔保和承諾。
10.交易市場、公開市場或場外交易市場的自行交易或代客交易,包括貨幣市場工具(包括支票、匯票、存單),外匯,衍生產品(包括但不僅限於期貨和期權),匯率和利率工具(包括換匯和遠期利率協議等產品),可轉讓證券,其他可轉讓票據和金融資產,含金銀條。
11.參與各類證券的發行,包括承銷和募集代理(無論公開或私下),並提供與該發行有關的服務。
12.貨幣經紀。
13.資產管理,如現金或證券管理、各種形式的集體投資管理、養老基金管理、保管、存款和信託服務。
14.金融資產的結算和清算服務,包括證券、衍生產品和其他可轉讓票據。
15.提供和傳送其他金融服務提供者提供的金融信息、金融數據處理和相關軟體。
6. 港口金融服務分為那幾塊
簡單的講主要分以下幾塊:
1、基建融資
2、經營支持
3、企業發展金融服務及財務顧問
4、電子平台支持
7. 港口企業經營管理基本職能(越詳細越好)
我談一下,自己整理吧!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港口之間要實現 資源整合優勢
中國港口產業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問題,是一個非常重大的問題。我想就這個問題講三點意見:
第一,港口城市對於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的樞紐作用變得越來越重要,認真研究如何更好地發揮港口和港口城市的作用很有必要。改革開放之初,中國有一個內陸城市提出「兩通起飛」(交通和流通)的方針。這個提法20多年來有了新的發展,使得港口城市在市場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如集裝箱在海運中的普及,綜合物流變成流通業裡面一個最重要的、迅速發展一種方式,等等。綜合物流迅速發展,把前面講的兩個「通」聯系起來,使港口城市成為綜合物流的中心,成為全世界物流網路的中心。可以看到,港口、海運、集裝箱運輸這樣一些流通的形式和流通樞紐點,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變得更重要,帶動了市場經濟發展。
第二,加入WTO以後,全球化的趨勢和區域性經濟合作、互相促進的趨勢非常明顯。我國正是在加入WTO的那一年,同時提出和東盟之間建立自由貿易區。在這之後,「10+1」、「10+3」緊鑼密鼓地進行。特別是珠江三角洲地區,跟東盟關系更加密切。這個地區的樞紐港起的作用非常大。在東盟自由貿易區和CEPA背景下,珠江三角洲港口和港口城市擔負著很重要的任務。區域經濟合作,首先是港澳地區怎麼形成開放度更大、各種壁壘更小的自由貿易區架構。
第三,現在我們研究問題比較偏重技術性,今後要下工夫研究一些跟制度、體制相關的問題。比如,港口經濟對於規模經濟而言相當敏感,但是港口經濟應該在市場經濟大框架下進行,而不該有更多的行政干預。市場經濟是最有效地利用資源,而不是大量重復和浪費。但現在每個城市認為沒有自己的港口不行,就要建港。我覺得對於建港來說,不但在地區之間不能分割,而且國家之間也不能分割,而是要有一個組合港的概念。現在港口建設出現所謂重復布點的問題,主要是塊的分割造成的。只有拓展視野認真研究這些問題,港口經濟才能更健康的發展。
未來港口發展呈現五大趨勢
第一,港口繼續向大型化發展,從目前統計的情況來看,大型化的趨勢不僅沒有停止,而且在進一步加大。
第二,港口功能從傳統的裝卸、儲存轉向集經濟、貿易、金融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服務中心發展,也就是從傳統的第一代港口向第二第三甚至是第四代港口的功能轉變。
第三,未來港口在綜合運輸體系當中地位更加突出。現代物流將得到迅速發展,成為國際物流的助推器。港口處在城市的海陸空各方面運輸的交會點,核心與樞紐地位極為重要,港口將主動參與和組織與現代物流各種活動之間的協調,成為全球貿易運輸體系網路中的一個大的平台。
第四,今後的發展中,港口信息化、智能化技術應用將更廣泛,新世紀的港口必須要符合先進的要求。能不能安全高效地低成本通關,通關配送能不能在最短的時間里妥善處理,都離不開現代技術的支撐和保證。因此,以條形碼技術、全球衛星定位技術、電子數據交換技術等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必須成為新世紀港口管理的手段。
第五,港口的公共安全和環保問題將更加受到關注。作為世界貿易的重要口岸,在世界安全以及生存環境正在受到恐怖事件以及環境污染威脅的嚴峻形勢下,加強港口的公共安全以及環保管理已經成為世界港口行業共同關注和努力的大事。最近聯合國提出要實施船舶港口的保安計劃,交通部已經制訂港口保安計劃。未來港口肯定將加大公共安全和環保設施的建設力度,增加這方面的投入。
港口經濟發展受三大因素制約
中國在本世紀頭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是一個相當宏偉的目標,我們面臨著許多難題。要實現這個目標,我們的基本條件非常好,有很好的機遇,擁有廉價而又優秀的勞動力資源,還有土地資源,以及擁有龐大多層次的迅速成長的國際市場,世界經濟格局的調整也給我們提供了非常好的機遇。同時,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國眾多的人口,還存在著大量的就業要求和進一步提高生活水平的要求,這將是我們國家下一步發展面臨的壓力。
對港口經濟,我的看法是,中國經濟的逐步發展將促使我國的港口和港口群進一步發展,這是必然的。在今後中國的發展中,隨著中國經濟結構的提升和中國經濟總量的進一步擴大,大量進口是不可避免的,石油、鐵礦石、木材甚至包括糧食的進口是不可避免的,還有大量先進技術裝備的進口。出口也將會進一步擴大。因此港口和港口群的發展是不可避免的,是必然的。反過來,港口和港口群的發展又會進一步拉動我國經濟的發展。
但是,目前港口和港口群的發展受一些因素的制約,一是受到經濟腹地影響,受到港口群腹地的經濟規模、經濟外向度的制約;二是受到港口條件的制約,有些港口深度不夠;三是受到港口企業和經營者經營能力和經營水平的制約。
目前,港口和港口群的發展、港口的企業化、市場化運作以及港口和港口群的集團化經營的發展趨勢,都是必然的。我們應該順應這樣的趨勢,努力學習世界先進的管理體制和先進的管理經驗來加快改革的步伐,促進我國港口業的進一步發展。企業化、集團化是我國港口發展的方向。建立先進的市場經濟體制和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是港口發展要解決的核心問題。
在中國發展的過程中我們會面臨很多問題,但是,中國人是相當聰明的,中國人是實事求是的,我們一定能找到有效的辦法,克服面臨的困難,解決前進中的問題,順利地推進我國現代化建設目標的實現。